水利水电工程勘探钻孔布置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水电工程勘探钻孔布置设计

申明:本文内容均引自《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1、可研阶段

坝址勘探要求

1)主要勘探剖面勘探点间距不应大于100m。其中,河床部位不应少于2个钻孔。两岸坝肩部位,在设计正常蓄水位以上也应布置钻孔。

2)土石坝勘探钻孔间距视需要而定。

3)当存在影响坝址选择的顺河断层、河床深槽和潜在不稳定岸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时,应布置钻孔,可视需要布置平酮。

4)坝址区有较厚粉细砂或软土.淤泥质土等工程性质不良岩土层分布时,应布置原位测试孔。

5)峡谷区坝址两岸坡的钻孔应达到河水位高程以下并进入相对隔水层,坝址河床钻孔符合下表规定。

总结:深入基岩深度实际上分别为至少大于20m、30m、35m;

6)平原区建在深厚覆盖层上的坝,勘探钻孔进入建基面以下的深度不应小于坝高的1.5倍,在此深度内若遇有泥炭、软土.粉细砂及强透水层等时,还应进入下卧承载力较高的土层或相对隔水层。

当基岩埋深小于坝高的1.5倍时,钻孔进入基岩深度不宜小于10m。

7)可溶岩地区钻孔深度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可溶岩地区可能会打到大型溶洞,只能继续往下打,所以无法定量控制深度。不过,我们依然可以参照峡谷区坝址的相关要求。

8)控制性钻孔或专门性钻孔深度应按实际需要确定。

条文说明

条文所指的勘探点包括钻孔、平酮和探井等重型勘探工程。根据以往经验,本阶段勘探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00m。但有的峡谷型坝址,河宽不足百米,为了取得河床部位可靠的地质资料,条文规定峡谷河床部位不应少于2个钻孔。另外还规定对坝址比较有重大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都应有钻孔或平酮等勘探工程控制。

2、初设阶段

1)勘探剖面应根据水文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渗流情况,并结合可能的防渗处理方案布置。在多层含水层结构区,各可能渗漏岩组内不应少于2个钻孔。钻孔应进入隔水层、相对隔水层或枯水期地下水位以下一定深度;喀斯特发育区钻孔深度应穿过喀斯特强烈发育带;在河谷近岸喀斯特水虹吸循环带,应有控制性深孔,了解喀斯特洞穴发育深度。平酮主要用于查明地下水位以上的喀斯特洞穴和通道。

2)滑坡勘探线间距可选用50~200m,主勘探线上勘探点数不宜少于3个,滑坡后缘以外稳定岩土体上勘探点不应少于1个。

3)滑坡勘探钻孔深度进入最低滑面(或潜在滑面)以下不应小于10m。

土石坝:

1)勘探点间距宜采用50~100m。

2)基岩坝基钻孔深度宜为坝高的1/3~1/2,防渗线上的钻孔深度应深入相对隔水层不少于10m或不小于坝高。

3)覆盖层坝基钻孔深度,当下伏基岩埋深小于坝高时,钻孔进入基岩深度不宜小于10m,防渗线上钻孔深度可根据防渗需要确定﹔当下伏基岩埋深大于坝高时,钻孔深度宜根据透水层与相对隔水层的具体情况确定。

4)专门性钻孔的孔距和孔深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5)对两岸岩体风化带﹑卸荷带以及对坝肩岩体稳定和绕坝渗漏有影响的断层破碎带、喀斯特洞穴(通道)等宜布置平酮。

总结:土石坝钻孔深度一个重要数据10m。

当深厚覆盖层上建坝,覆盖层厚度大于坝高,钻孔过深显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土石坝本身允许部分透水。

重力坝:

1)勘探剖面应根据具体地质条件结合建筑物特点布置。选定的坝线应布置坝

轴线勘探剖面和上下游辅助勘探剖面,剖面的间距根据坝高和地质条件可采用50~100m。上游坝踵、下游坝趾﹑消能建筑物及泄流冲刷等部位应有勘探剖面控制。溢流坝段﹑非溢流坝段、厂房坝段、通航坝段﹑泄洪中心线部位等均应有代表性勘探纵剖面。(剖面之间距离)

2)坝轴线勘探剖面上的勘探点间距可采用20~50m,其他勘探剖面上的勘探点间距可视具体需要和地质条件变化确定。(剖面上勘探点之间距离)

3)钻孔深度应进入拟定建基面高程以下1/3~1/2坝高的深度,帷幕线上的钻孔深度可采用1倍坝高或进入相对隔水层不小于10m。(这一条和土石坝相似)

4)专门性钻孔的孔距、孔深可根据具体需要确定。当需要查明河床坝基顺河断层﹑缓倾角软弱结构面时可布置倾斜钻孔。

5)平碱、竖井、大口径钻孔应结合建筑物位置,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岩体原位测试工作的需要布置。高陡岸坡宜布置平酮,地形和地层平缓时宜布置竖井或大口径钻孔。

6)当钻孔或平碉遇到溶洞或大量漏水时,应继续追索或采用其他手段查明情况。

拱坝:

1)拱坝勘探首先符合重力坝勘探的规定;

2)两岸拱肩及抗力岩体部位勘探应以平桐为主,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坝高,宜每隔30~50m高差布设-一层平嗣,每层平嗣的探测范围应能查明拱肩及上下游-一定范围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平铜深度可根据岩体风化、卸荷﹑喀斯特发育﹑断裂、软弱(层)带等因素确定,控制性平碉长度不宜小于1.5倍坝高。

3)影响拱座岩体稳定的控制性结构面、软弱(层)带、喀斯特洞穴等应布设专门平酮查明。

边坡工程:

边坡工程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剖面应垂直边坡走向布置,剖面的长度应大于稳定分析的范围。剖面间距宜选用50~200m,且不应少于2条。

2)每条勘探剖面上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当遇到软弱层或不利结构面时应适当增加。勘探点间距宜为50~200m。

3)钻孔深度应穿过可能的滑移面、变形岩体等,进入稳定岩体不小于10m。

4)应根据地形条件和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布置竖井或平铜。

5)勘探工程的布置应满足测试、试验和监测的要求。

总结:

1、“进入深度”——10m。

①平原区建在深厚覆盖层上的坝,当基岩埋深小于坝高的1.5倍时,钻孔进入基岩深度不宜小于10m。

②滑坡勘探钻孔深度进入最低滑面(或潜在滑面)以下不应小于10m。

③土石坝覆盖层坝基钻孔深度,当下伏基岩埋深小于坝高时,钻孔进入基岩深度不宜小于10m。

④重力坝帷幕线上的钻孔深度可采用1倍坝高或进入相对隔水层不小于10m。

2、勘探剖面间距

初设阶段滑坡勘探线间距可选用50~200m;

初设阶段重力坝选定的坝线应布置坝轴线勘探剖面和上下游辅助勘探剖面,剖面的间距根据坝高和地质条件可采用50~100m。

3、勘探点间距

可研阶段勘探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00m。

初设阶段勘探点间距:

土石坝勘探点间距宜采用50~100m。

重力坝坝轴线勘探剖面上的勘探点间距可采用20~50m。

边坡:勘探点间距宜为50~20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