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生物传感器
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医学研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生物医学发展离不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材料,在生物医学的应用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碳纳米管的基本概念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纳米结构材料,其长度可达数个微米甚至更长,而直径只有几纳米。
碳纳米管是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的材料,同时具有导热、导电、化学稳定等特性。
可以说,碳纳米管是一种理想的纳米材料。
二、1、生物传感器碳纳米管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的探头,用于检测生物体内的物质,如蛋白质、DNA等。
碳纳米管具有非常高的导电性和化学反应能力,可以通过与生物分子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实现检测。
这种技术在癌症、感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药物递送碳纳米管有非常好的载体性能,可以使药物在生物体内精准地送达目标区域。
碳纳米管的纳米尺度和生物学特性与生物组织相似,这使得药物可以更好地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内部进行作用。
3、组织工程碳纳米管可以作为支架材料,促进组织工程的发展。
组织工程是一种将细胞结合到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表面,形成新组织的过程。
碳纳米管在组织工程中可以提供一些新颖的功能,例如增强细胞黏附性、生长等。
4、诊断与治疗碳纳米管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荧光剂、MRI对比剂和CT成像剂等,从而在医学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在肿瘤的治疗中,碳纳米管可以通过热疗、化疗、放疗等方式来进行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碳纳米管的应用前景目前,碳纳米管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种热门研究材料。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碳纳米管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例如,利用碳纳米管可以制备出一种高效且环保的一次性生物传感器,这将有助于提高生物监测技术的精度和灵敏度;同时,通过改变碳纳米管的结构和组成,还可以制备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生物医学材料。
总之,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碳纳米管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CNT 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CNT 在制备和纯化过程中表面产生的缺陷和基团,通过 共价或非共价的方法使CNT 的某些性质发生改变,尤其 突出的是分散性,使其更适于研究和应用。对CNT 功能 化修饰的研究可以使人们能够按照特定的目的来改造 CNT 的固有特性,从而将大大扩展CNT 的应用前景。
CNT 作为电极材料优点: ①低电阻,即导电性好; ②优良的化学稳定性; ③低质量密度; ④原子结构和大的长径比决定了大的比表面积; ⑤特殊的电极/电解质界面对溶液有良好的浸润性,电极 反应的灵敏度和再现性好。
CNT 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2 CNT 在酶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酶生物传感器的作用机理是在化学电极的表面组装固定化酶 膜,当酶膜上发生酶促反应时产生电极活性物质,电极对之响 应。由于响应信号与底物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因 而可以测得被检测物的浓度。以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GOD) 传感器为例,其电催化工作原理为: 酶层: glucose + GOD2FAD → gluconolactone+ GOD2FADH2 GOD2FADH2 + O2→GOD2FAD + H2O2 电极: H2O2→2H + + O2 + 2e 氧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响应电流,电流大小与氧在溶 液中的浓度以及传质速度有关。 若要消除氧浓度变化而引起的检测误差,可以检测酶反应所产 生的过氧化氢。
CNT 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通过共价键形成的GOD - MWNT 传感器
CNT 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3 CNT 在生物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
CNT 具有特殊的一维中空结构,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较石墨 ( 0.335nm) 略大的层间距( 0.343nm) ,能够吸附许多物质,填 充其中。由于吸附的气体分子与CNT 发生相互作用,改变其费 米能级,引发其宏观电阻发生较大改变。因此CNT 可应用于气 敏传感通过测量其表观电阻的变化来检测气体成分。
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创新应用

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创新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纳米技术作为一项前沿领域的关键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生物传感器领域掀起一场创新的革命。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生物体内或环境中的生物分子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物理或化学信号的装置。
纳米技术的引入为生物传感器的性能提升、功能拓展以及应用范围的扩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纳米技术之所以在生物传感器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主要归因于其在材料特性和尺寸控制方面的卓越能力。
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这意味着它们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与生物分子进行更有效的相互作用。
例如,纳米金颗粒、碳纳米管和量子点等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已成为构建高性能生物传感器的重要基石。
以纳米金颗粒为例,其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使得它在生物传感中具有出色的光学信号响应能力。
当生物分子与纳米金颗粒发生结合时,会导致其周围的折射率发生变化,进而引起颜色的改变。
这种颜色变化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或者借助简单的光谱仪器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实现对目标生物分子的快速检测。
此外,纳米金颗粒还可以作为载体,用于固定生物识别分子,如抗体、酶等,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碳纳米管则凭借其优异的电学性能在生物传感器中大放异彩。
由于其独特的中空结构和高导电性,碳纳米管可以作为电子传递的快速通道,显著提高生物传感器的响应速度和检测限。
将生物识别分子修饰在碳纳米管表面,当目标生物分子与识别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时,会引起碳纳米管电学性能的改变,通过测量这种变化,就能够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出色的荧光性能。
其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发射波长可调节等优点,使其在生物传感器中成为一种理想的荧光标记物。
通过将量子点与生物识别分子结合,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高选择性荧光检测。
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量子点的荧光寿命更长,能够有效避免背景荧光的干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碳纳米管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碳纳米管在传感器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在传感器领域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碳纳米管在传感器中的应用,并深入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碳纳米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碳纳米管可以视为一种管状结构的碳材料,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导电性。
其应用于传感器领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碳纳米管对外界环境的响应产生电学信号。
一方面,碳纳米管的界面活性使其对环境中的气体、湿度、温度等物理和化学参数敏感;另一方面,碳纳米管的高导电性使其能够快速传导电荷,进而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
通过测量电信号的变化,可以获取到环境的信息。
二、碳纳米管传感器的应用领域1. 气体传感器由于碳纳米管的高度敏感性和快速响应特性,它在气体传感器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碳纳米管对特定气体分子的吸附和解吸过程的敏感性,可以制造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气体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在环境监测、工业安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生物传感器碳纳米管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也备受瞩目。
由于碳纳米管的高度生物相容性和大比表面积特性,它可以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例如,基于碳纳米管的DNA传感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特定的DNA序列,对于基因检测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环境监测传感器碳纳米管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其高度灵敏的特性,可以监测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和水中的重金属等。
这些信息的获取对于环境保护和健康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三、碳纳米管传感器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碳纳米管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可以实现对不同环境参数的准确测量。
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使得传感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2. 挑战碳纳米管传感器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制备高质量的碳纳米管材料是必要的,这需要解决碳纳米管合成的成本和规模化生产的难题。
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超高强度、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的新型材料,其直径只有几个纳米大小。
随着科技的发展,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1.药物递送药物递送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而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已被证明在药物递送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与传统的药物递送方法相比,碳纳米管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目标细胞中。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被修饰成不同的表面化学性质,以便与药物进行化学反应,从而控制药物向细胞释放的速率和方式。
2.癌症治疗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碳纳米管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通过将碳纳米管与光敏化剂结合使用,可以实现靶向光动力疗法,进而杀死癌细胞。
此外,大量的研究也发现,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制备具有靶向性的生物传感器,从而在早期癌症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组织工程组织工程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而碳纳米管也可以用于组织工程领域中。
由于碳纳米管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它们可以被用来制备材料用于骨和软组织修复。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与细胞相互作用,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在组织工程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4.生物成像生物成像是一种用于观察和研究生物体内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利用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可以制备出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成像剂,用于靶向生物成像。
此外,碳纳米管的光学性质和磁学性质也可以用于磁共振成像和光子学成像。
结论总的来说,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巨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不断努力,相信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创新碳纳米管应用出现,让生物医学领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纳米技术已经成为了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生物传感器领域也不例外。
纳米技术的引入为生物传感器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拓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纳米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纳米尺度(1 100 纳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和操作的技术。
在这个极小的尺度下,物质会展现出与宏观状态下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而生物传感器,则是一种能够对生物分子、细胞、组织等生物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装置。
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其能够显著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
传统的生物传感器在检测低浓度的生物标志物时,往往面临着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足的问题。
而纳米材料,如纳米金颗粒、碳纳米管等,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电学、光学性能,能够极大地增加生物分子的吸附量和反应活性位点,从而显著提高检测信号的强度。
例如,基于纳米金颗粒的免疫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癌症标志物的超灵敏检测,检测限甚至可以达到飞摩尔(femtomolar)级别。
其次,纳米技术有助于提高生物传感器的选择性。
生物体系非常复杂,存在着大量相似的生物分子。
如何准确地检测特定的目标分子,一直是生物传感器面临的挑战之一。
通过对纳米材料进行表面修饰,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目标分子,可以有效地排除干扰物质的影响,提高传感器的选择性。
比如,利用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可以实现对特定 DNA 序列的高选择性检测。
再者,纳米技术为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提供了可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便携式、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和良好的加工性能,使得可以在微小的芯片上集成多个传感器单元,实现对多种生物指标的同时检测。
这种微型化和集成化的生物传感器不仅体积小、便于携带,而且能够快速给出检测结果,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实时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此外,纳米技术还可以改善生物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癌症早期的诊断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及早发现和治疗癌症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这方面,纳米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在成为癌症早期诊断领域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探讨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并着重介绍其原理、优势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一、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原理纳米生物传感器是由纳米材料构建的传感器,它能够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来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纳米材料的选择和合成:纳米生物传感器通常使用金属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材料构建。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质,可以增强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2. 生物标志物的识别: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关键在于识别生物标志物,即特定的分子或细胞信号,这些信号与癌症的发展和进展密切相关。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抗体或核酸探针等生物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纳米生物传感器可以选择性地检测目标标志物。
3. 信号转换和检测:纳米生物传感器能够将生物标志物的识别转化为电化学、光学或质谱信号,并能够通过适当的仪器或设备进行检测和分析。
这种信号转换和检测的过程通常是快速、灵敏和特异性的。
二、1. 液体活检:传统的癌症诊断方法通常需要进行组织活检,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痛苦和侵入性的过程。
而纳米生物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如血液、尿液和唾液)来实现液体活检,从而避免了组织活检的不便和风险。
2. 早期诊断:癌症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纳米生物传感器的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使其能够检测极低浓度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可以在癌症早期阶段进行迅速而准确的诊断。
3. 监测治疗效果:纳米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监测癌症治疗的效果。
通过定期检测治疗后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三、纳米生物传感器的优势相比传统的癌症诊断方法,纳米生物传感器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灵敏度: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使纳米生物传感器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实现早期癌症的诊断。
碳纳米管-DNA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及其对对苯二酚的检测

碳纳米管-D N A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及其对对苯二酚的检测。
李泽全1,李静1,张云怀1,张怀1,肖鹏2,乔雷1(1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030;2重庆大学数理学院,重庆400030)摘要通过自组装方法将羧基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 W N T s)和氨基D N A通过酰胺键组装在Pt电极表面,制备M W N Ts—D N A生物传感器。
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傅立叶红外谱对此生物传感器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检测;并以铁氰化钾为指示剂,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此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说明所制备的M W N Ts—D N A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准可逆性。
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光谱法对对苯二酚的检测,推断出在D N A杂交过程中,对苯二酚与其以Ⅱ_Ⅱ化学键和静电结合为主。
关键词碳纳米管D N A生物传感器对苯二酚循环伏安法P r oper t y of B i ose nsor f or C ar bon N anot ubes and D N A a nd D et ec t i on of H ydr oqui none L I Z equanl,L I J i n91,Z H A N G Y unhuai l,Z H A N G H uai l,X I A O Pen92,Q I A O Lei l (1C o l l ege of C he m i s t ry and C he m i c al E ngi ne e r i ng,C hongqi ng U ni ver s i t y,C hongqi ng400030;2C o l l ege of M at h em at i cs&Phys i cs,C hongq i ng U ni ver s i t y,C hongqi ng400030)A bs t ract T h e ca r boxyl m odi f i e d m ul t i—w al l ed c ar bon nanot ube(M W N Ts)a nd N H2一D N A ar e a ss e m bl e d o nPt el ect r ode sur f ace vi a c arboxyl-am i ne coup l i ng.r espect i vel y。
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检测生物分子和生物过程的工具,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而纳米材料的出现,为生物传感器的性能提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纳米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已经成为生物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纳米材料之所以在生物传感器中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一些突出的特性。
首先,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体积下,纳米材料能够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物分子的吸附和反应效率。
例如,纳米金颗粒的比表面积比普通金颗粒大得多,能够更有效地结合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其次,纳米材料的电学和光学性质也十分独特。
一些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和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荧光特性。
这些特性可以被巧妙地利用来实现生物分子的检测。
例如,当生物分子与量子点结合时,其荧光强度会发生变化,通过检测这种变化就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
再者,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也是其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的一个重要优势。
许多纳米材料对生物组织和细胞的毒性较低,能够在生物体内稳定存在而不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
这使得它们可以直接用于体内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实现实时、原位的生物检测。
在众多的纳米材料中,纳米金颗粒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尤为广泛。
纳米金颗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光学性质。
基于纳米金颗粒的比色生物传感器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例子。
当纳米金颗粒在溶液中分散时,溶液呈现红色;而当它们聚集时,溶液颜色会变为蓝色。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通过检测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在检测 DNA 时,可以设计特定的 DNA 探针与目标 DNA 结合,导致纳米金颗粒的聚集,从而实现对目标 DNA的可视化检测。
碳纳米管也是一种备受瞩目的纳米材料。
由于其出色的导电性,碳纳米管可以作为电极材料用于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将生物分子,如酶或抗体,固定在碳纳米管表面,可以显著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碳纳米管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简称CNTs)是一种结构独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子特性,碳纳米管在传感器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碳纳米管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并介绍其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和智能电子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碳纳米管具有高度的导电性、高承载能力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这使得它们成为理想的传感器材料。
首先,碳纳米管可以用于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器基于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相结合的原理,能够检测生物分子的存在和浓度。
碳纳米管可以用作生物传感器的传导层,通过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
例如,碳纳米管可以用于监测血液中的葡萄糖、蛋白质和DNA等生物标志物的浓度,这对于医学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碳纳米管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环境监测是指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过程。
碳纳米管可以通过与环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其浓度的检测。
例如,碳纳米管可以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甲醛等)和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铅、汞和镉等)。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碳纳米管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宽的检测范围和更快的响应速度,因此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用于智能电子领域。
智能电子是指能够感知、理解、决策和执行任务的电子设备。
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制备柔性电子元件,如柔性传感器、柔性显示屏和柔性电池等。
由于碳纳米管具有高度的柔性和可弯曲性,使得柔性电子器件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形状和曲率,从而实现更加自由、便携和舒适的电子设备。
例如,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制备可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用户的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和体温等),为健康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碳纳米管在传感器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们可以应用于生物传感、环境监测和智能电子等领域,实现对生物分子、环境污染物和用户生理指标等的高灵敏度检测。
碳基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碳基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发明了许多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科学和环保问题的新型技术。
碳基生物传感器就是其中之一。
碳基生物传感器是人工合成的介电材料,通过对生物机理的研究,可以识别和检测出特定的生物成分,从而在环保和医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碳基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一、碳基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碳基生物传感器是一种现代化的生物传感器,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生物免疫、生物酶等生物反应机制,使得其可以在特定生物成分的作用下产生电信号,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检测。
选择合适的碳基材料,如碳纳米管、碳纤维、石墨烯等,通常用其作为电极或电阻器的基材,以便于测量表面特性和电学性质。
而碳基生物传感器与其他生物传感器的不同在于,其使用的材料有强大的分子识别特点,具有在环境和生命科学领域实现高精确度检测的潜力。
二、碳基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目前,许多科学家通过对碳基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探索出了一系列使之具有生物检测功能的方法。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作为成熟的碳基生物传感器材料之一,具有优异的电导率、稳定性和免疫原性能。
在酸碱度测量、污染物检测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石墨烯。
作为一种单层结构的超薄材料,石墨烯具有钻石一样完美的结构,因此其具有电子能级的特殊性质。
利用这些特性,可以实现对DNA、蛋白质以及其他生物分子的检测。
DNA镶嵌箔。
DNA镶嵌箔是一种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可以用于对DNA序列的确定,同时也用于检测其他生物成分如蛋白质等。
三、碳基生物传感器在环保方面的应用碳基生物传感器在环保方面的应用广泛。
这类传感器可以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重金属离子、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等。
最近,一项由墨西哥科学家开发的碳基生物传感器能够快速检测从钻石蛋糕上释放出的有害物质,为环境保护工作增添了一份力量。
碳基生物传感器不仅可以检测空气中的污染物,也可以用于检测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汞、铅和铜等。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也是水处理领域的理想材料,可以过滤出水中的微小污染物,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
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传感器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碳材料作为一种优良的传感器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表现出极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不同种类碳材料的应用优势、生物传感器中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碳材料在不同类型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案例等。
一、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优势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具有以下优势:1、高灵敏度:碳材料的尺寸与生物分子尺寸相近,表面积大,故对微观物质变化的反应灵敏,从而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
2、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碳材料表面具有与生物细胞相当的电子亲和力,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因此能够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结合并产生生物反应。
3、良好的导电性:碳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可用于电化学传感器,具有优异的传感性能。
4、制备方法简单:碳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易于量产。
5、稳定性高:碳材料可强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稳定性,提高生物传感器的稳定性。
二、生物传感器中碳材料的制备方法生物传感器中常用的碳材料有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不同种类的碳材料制备方法有所不同。
1、碳纳米管制备方法碳纳米管是由石墨层卷曲而成的管状结构,可以用多种方法制备。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是一种常见的碳纳米管制备方法,其过程如下:(1)制备催化剂:将金属催化剂(如镍、铁等)放置在二元化合物(如CoNi、FeMo等)的载体上,并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热分解,生成碳纳米管。
(2)生长碳纳米管:将含有金属催化剂的载体放置于惰性气体(如氩气)环境下,注入过量的乙烯等碳源气体,使之分解并形成碳纳米管。
(3)后处理:将碳纳米管放置于空气中进行氧化,去除残留的金属催化剂,并加热超过焦点温度,消除管内的剩余杂质。
2、石墨烯制备方法石墨烯是由一个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材料,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将含有碳源和催化剂的气体送入热容器中,通过化学反应得到石墨烯。
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新研究

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新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纳米技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众多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潜力。
其中,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更是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感知生物体内外物质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可测量信号的装置,对于疾病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纳米技术的引入,为生物传感器的性能提升和功能拓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纳米技术,顾名思义,是指在纳米尺度(1 100 纳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和操纵的技术。
在这个尺度下,物质会展现出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例如,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增强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纳米粒子的量子限域效应使得其光学、电学等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为生物传感器的信号转换和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生物传感器中,纳米材料被广泛用作传感元件。
其中,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量子点等是最为常见的纳米材料。
金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独特的光学性质和易于表面修饰等优点。
通过在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特定的生物分子,如抗体、核酸等,可以实现对目标分析物的高特异性识别。
当目标分析物与修饰后的金纳米粒子结合时,会引起粒子的聚集或分散,从而导致溶液颜色的变化或光学信号的改变,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和机械强度,其可以作为电极材料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将生物分子固定在碳纳米管表面,能够有效地促进电子传递,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用于构建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通过检测生物分子与碳纳米管之间的电荷转移来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
量子点是一种尺寸在纳米级的半导体晶体,具有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发射光谱可调等优点。
将量子点与生物分子结合,可以构建荧光生物传感器。
在检测过程中,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或发射波长会随着目标分析物的浓度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目标物的定量检测。
除了作为传感元件,纳米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进生物传感器的信号放大策略。
基于碳纳米管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基于碳纳米管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材料与传感器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高效、精确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等
领域。
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中
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利用碳纳米管作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载体,通过化学
修饰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固定化,制备出高灵敏、高选择性的碳纳米管电
化学生物传感器,并研究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碳纳米管的制备和表征,包括纯化、分散等步骤,采用扫描电子
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其进行描述。
2. 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包括氧化、还原、富勒烯包覆等方式,改
善其性质,提高其生物兼容性。
3. 生物活性分子的固定化,包括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分子的修饰
和固定,以形成具有生物识别、高灵敏的传感器。
4. 碳纳米管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测试,包括灵敏度、选择性、稳定
性和重复性等指标的测试,并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优劣。
5. 碳纳米管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包括蛋白质、
细胞、病毒等生物分子的检测和识别。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利用碳纳米管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开发出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高灵敏、高选择性的生物传感器,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它可以应用于生物分析、医学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更大的福祉。
碳纳米管 用途

碳纳米管用途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因此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
1. 电子学和纳米电子器件:碳纳米管可以用作高性能的晶体管、场发射显示器和纳米电子存储设备的构建材料。
2. 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碳纳米管可以用作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提供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
3. 水处理和膜分离:碳纳米管的高渗透性和选择性使其成为一种用于水处理和膜分离的材料,用于去除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
4. 催化剂:碳纳米管被用作催化剂的基底材料,用于催化化学反应,如氢气生成和二氧化碳转化。
5. 生物医学应用:碳纳米管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生物成像、生物分析和药物传递等生物医学应用。
6. 纳米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可以与其他材料结合形成纳米复合材料,如碳纳米管增强的聚合物、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
总体而言,碳纳米管的应用潜力非常广泛,涵盖了电子学、材料科学、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
碳纳米管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碳纳米管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章节一:引言传感器在现代工业和科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应用涵盖了从环境监测到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传感器的性能和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和力学性能,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碳纳米管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章节二:碳纳米管的特性和制备方法碳纳米管是以碳元素为基本组成单元的纳米材料,具有很多独特的特性。
首先,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
由于其电子结构的特殊性,碳纳米管的电子迁移率高于其他材料,使得其在传感器中可以实现高灵敏度的检测。
其次,碳纳米管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空隙结构,可以提高传感器的吸附能力和灵敏度。
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使得其在传感器设计中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的要求。
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电弧放电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碳热还原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制备方法。
章节三:碳纳米管在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气体传感器是利用物质与气体相互作用的变化来检测和测量气体成分的设备。
碳纳米管在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碳纳米管可以用作气体吸附剂。
由于碳纳米管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空隙结构,可以吸附气体分子,故能够用于检测低浓度的气体。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和调控其结构,实现了对不同气体的选择性吸附和检测。
其次,碳纳米管可以用作气体感测元件。
研究发现,当碳纳米管暴露在气体环境中时,其电学性质会发生变化,如电导率的增加或减小。
通过测量碳纳米管电学性质的变化,可以实现对气体成分的检测和测量。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与其他材料相结合,形成复合材料传感器,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章节四:碳纳米管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和测量生物分子、细胞和生物过程的设备。
碳纳米管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碳基材料在生物传感技术中的应用

碳基材料在生物传感技术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碳基材料作为一种全新的材料,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为碳基材料具有很多优异的特性,比如高的导电性、导热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等。
这些特性使得碳基材料成为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材料。
其中在生物传感技术中,碳基材料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探究碳基材料在生物传感技术中的应用,并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它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碳基材料在生物传感技术中的应用1、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成分一致性,可以用作微生物病原体的吸附剂来快速且有效地去除污染物。
同时,碳纳米管的导电和传导性能能够使其成为一种电化学传感器的优良基底材料,可以检测微量生物分子。
2、石墨烯石墨烯是由碳原子形成的单层薄片,具有高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以及良好的机械强度。
因此,石墨烯可以用来制备生物传感器,并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DNA等生物分子。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机电化学传感器来检测活性代谢物质。
虽然石墨烯的生物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处理方法和生物相容性等难题,但是其在生物传感技术中的应用前景依然非常广阔。
3、碳纳米点碳纳米点是一种直径在5-50 nm的新型碳基量子点材料,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较好的光学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
因此,碳纳米点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中,可以用来检测分子、离子、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二、碳基材料在生物传感技术中的优缺点1、碳基材料在传感器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能够检测到很低浓度的生物分子。
同时,碳基材料还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长期耐用性,可以用于长时间连续检测。
2、碳基材料的成本相对较低,制备比较方便,可以大规模生产。
3、碳基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其表面的掺杂物含量可能会干扰检测结果,同时生物效应的影响尚未得到完全的研究和评估。
三、碳基材料在生物传感技术中的未来发展趋势1、开发新型碳基材料基于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传统碳基材料的发展现状,未来需要开发新型的碳基材料,以满足更加复杂的生物传感需求。
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与应用一、内容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科学领域中都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特别是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中,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为生物传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
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主要得益于纳米材料的独特结构和优异性能。
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数量,可以增强生物分子的吸附和反应;纳米结构具有优良的电导性和优异的渗透性,有助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中,研究者们通过深入探索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表面修饰技术以及与生物分子的结合方式等,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实时监测和高稳定性等优点的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这些成果为疾病诊断、环境监测和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目前对于功能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和规模化生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开发新型的功能纳米材料,优化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并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价值,以推动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的更快发展和广泛应用。
1. 纳米材料的概念及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个背景下,纳米材料作为一种独具优势和特色的材料,备受关注。
纳米材料是指具有尺寸在1100nm范围内的材料,由于其特殊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展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成为推动科学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对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选择性和恢复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纳米材料的概念及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使其能够有效调控物质的电子结构和表面性质。
无机化学在新型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有哪些

无机化学在新型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有哪些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检测生物分子和生物过程的工具,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为新型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无机化学在新型生物传感器中的一些主要应用。
一、无机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1、金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由于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金纳米粒子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会产生强烈的吸收和散射,这种光学特性使其在生物传感器中被广泛用于比色检测。
例如,通过抗体或适配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可以特异性地与目标生物分子结合,导致粒子聚集,从而引起溶液颜色的变化,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2、量子点量子点是一种具有优异荧光性能的纳米材料。
它们具有窄而对称的发射光谱、宽的激发光谱以及良好的光稳定性。
量子点可以作为荧光标记物用于生物分子的检测,通过与目标分子的特异性结合,改变其荧光强度或发射波长,从而实现高灵敏度的检测。
3、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具有出色的电学性能和大的比表面积。
它们可以作为电极材料,用于构建电化学传感器。
例如,将酶固定在碳纳米管表面,可以提高酶的负载量和稳定性,增强传感器的性能。
二、无机金属配合物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1、钌配合物钌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和光化学性质。
在电化学传感器中,钌配合物可以作为电子传递媒介,加速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在光化学传感器中,钌配合物的发光可以被目标分子所调控,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
2、铂配合物铂配合物在催化和生物检测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铂配合物可以催化一些生物化学反应,产生可检测的信号。
同时,铂配合物也可以与 DNA 等生物分子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用于 DNA 检测和基因测序。
三、无机离子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1、钙离子钙离子在细胞信号传导和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钙离子传感器通常基于钙离子与特定荧光染料或化学指示剂的结合,从而引起荧光或颜色的变化。
碳纳米管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管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机械和电学性质,还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化学惰性。
这些特性使碳纳米管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
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碳纳米管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中的诊断和治疗。
在基础研究方面,碳纳米管被用作药物递送载体、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成像剂。
在临床实践中,碳纳米管已经被证明在癌症治疗、组织工程和免疫治疗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用作药物递送载体碳纳米管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药物递送载体,因为它能够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极小的组织部位,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此外,碳纳米管还能够通过化学修饰来改变其表面性质,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
许多研究表明,通过纳米管与药物的结合,这种药物递送系统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毒副作用,并且可以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用作生物成像剂碳纳米管还可以被用作生物成像剂,一种用于观察生物体内器官和组织结构的技术。
碳纳米管的优异光学和磁学性质使其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生物成像剂。
许多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可以用于生物组织成像、癌症诊断和治疗。
用作组织工程器碳纳米管还可以用于组织工程,即通过使用代用结构来替换或修复某些组织器官。
碳纳米管可以被用作骨骼和软骨组织工程器,因为它能够与骨骼和软骨细胞紧密结合,并且可以控制它们在三维结构中的生长。
这种组织工程结构的成功应用,可以用于全髋关节和脊椎手术等领域。
最新的研究进展目前,许多研究机构正在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以证明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最新研究结果的综述:碳纳米管用于癌症治疗许多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加速癌细胞的死亡。
在其中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碳纳米管与化疗药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癌症治疗途径。
在小鼠模型中,这种治疗方法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对几种不同的癌症类型都有一定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书
碳纳米管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材料学院2010级
材科六班
3010208167
张蕊
1.课题名称:碳纳米管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2.背景介绍:
生物传感器是一类特殊形式的传感器,由生物分子识别元件以及物理、化学换能器组成,用于分析和检测多种生命和化学物质。
最初研制的生物传感器侧重于酶电极,但由于酶价格昂贵、纯酶难以获得以及酶的活性在储存期间会有部分损失等问题,使得以酶作为敏感材料的传感器在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的—个研究发展方向是采用新技术和使用新材料。
3.研究目的及意义:
从饭岛澄男博士发现多壁碳纳米管和1993年发现单以来,碳纳米管因为其独特的结构,机械性质和电学性质引起了各界兴趣。
其尺寸小、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电导率高、界面效应强等特点,在平板显示器、一维量子导线和储氢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碳纳米管的特性还包括其高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以及展示出的金属导电性。
碳纳米管的导电性和纳米结构已经在分子电力学中被认为是一种做为分子导线的重要材料,这也同样意味着它们可以被应用于生物传感器。
做为电极材料,碳纳米管正因为极好的电学特性,化学稳定性和大的比表面积而展现出很多优势,因此它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传感器技术,碳纳米管的这些特性对于提高生物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利用碳纳米管改善生物分子的氧化还原可逆性,降低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电位,使其进行直接电子传递等,为生物传感器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碳纳米管(CNT)又称巴基管,属于富勒碳系,是一种纳米尺度的具有完整分子结构的新型碳材料。
它是由碳六元环构成的类石墨平面卷曲而成的纳米级中空管,其中每个碳原子通过sp2 杂化与周围3个碳原子发生完全键合,各单层管的顶端有五边形或七边形参与封闭,有单壁和多壁之分。
碳纳米管的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为微米量级,具有较大的长径比。
碳纳米管的尺寸处在原子、分子为代表的微观物体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使它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也非典型的宏观系统,因而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四大效应。
由于碳纳米管极好的抗拉强度、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优良的导电性、极高的纵横比以及催化活性的表面使得基于碳纳米管制作的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性能稳定等特点。
4.研究计划:
1)第一季度,查阅文献,了解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质等,以及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及其局限性,充分了解研究背景,初步制定研究步骤。
2)第二季度,制备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的主要制备方法有电弧放电法、催化裂解法和激光蒸发法。
(1)电弧放电法是在惰性气体气氛中,两根相距几毫米的石墨电极在强电流作用下产生电弧放电,消耗阳极,在阴极表面产生碳纳米管。
催化裂解法是采用过渡金属作催化剂,在700 ~ l 600 K 的条件下,通过碳氢化合物的分解得到碳纳米管,其机理为:高温下碳氢化合物在催化剂微粒表面热分解出碳原子,碳原
子在金属微粒中扩散,最终在催化剂微粒另一面释放出,形成碳纳米管。
(2)催化裂解法因制备的碳纳米管纯度高、尺寸分布均匀且有望实现规模生产而为人们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3)激光蒸发法采用激光刻蚀高温炉中的石墨靶子,碳纳米管就存在于惰性气体夹带的石墨蒸发产物中。
2)第三季度,活化碳纳米管。
当碳纳米管发生断裂时,其断口碳原子却具有化学活性,容易被氧化成羧基或其它基团。
带有羧基的碳纳米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之表面接上各种结构的基团或大分子,得到可溶性碳纳米管,从而开辟碳纳米管的化学研究领域。
用硝酸处理多壁碳纳米管,煮沸的硝酸一方面能使碳纳米管细化,另一方面使碳纳米管断口处碳原子由于不饱和状态而活性提高,可以形成羧基或者羟基。
记录不同实验条件(如煮沸时间,硝酸浓度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调整实验条件,获得最佳性能的碳纳米管已备后续实验顺利进行。
3)第四季度,针对传统生物传感器的局限性,利用碳纳米管对其进行优化。
将碳纳米管与三溴甲烷、矿物油、液体石蜡混合后所得到的浆糊物填装到玻璃管内制成碳纳米管电极,使用前在80—100℃下加热两三个小时除去三溴甲烷。
将碳纳米管微电极用于探测生物电化学反应和氧的电催化,并与其它碳电极进行对比,列举出其优势并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5.可行性分析:
1)事先仔细查阅文献,充分了解碳纳米管的性质及其制备,掌握实验仪器使用方法。
2)研究人员兴趣浓厚、专业知识过硬,且有知名教授指导,软件、硬件设施齐全。
3)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有好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易推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王贵欣,瞿美臻,陈利,于作龙,化学通报,2004,3,185—191
[2]王正元,贾志杰,张增民等. 用红外光谱研究硝酸处理对多壁碳纳米管表面羧基的影响[J]. 炭素技术. 1999年第5 期,14 - 16.
[3]赵广超,吴芳辉,魏先文. 多壁纳米碳管修饰电极的制备及表征[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第25 卷第一期,31 - 34.
[4] Britto P J,Santhanam K S V,Ayajan P M,Bioeiectrochem[J]. Bioenerg.
1996,41:121.
[5]陈朝平,刘文霞,何晓英等.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的催化作用[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第24 卷第2 期:177 - 180. [6] 施祖进辛南强等.羧基化单层碳纳米臂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袅征厦其电催化作用.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0,21(9):1” 2—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