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爆炸防范对策与危害消减系统之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灾爆炸防范对策与危害消减系统之设计火灾爆炸防范对策与危害消减系统之设计

2002-12-05

在介绍完火灾爆炸危害特性评估技术后,本章节则针对目前业界较为缺乏之火灾爆炸危害消减技术中之防范对策、早期预警、灾害延阻与抑制设计技术,作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火灾爆炸危害消减系统乃是有系统地对于制程中物质之火灾爆炸特性进行测试与评估,藉以了解其燃烧、爆炸危害与等级,进而针对制程特殊需求设计出火灾爆炸早期侦测系统及危害控制、消减设施。消减系统有许多方法可以达成如:爆炸阻隔设计(ExplosionIsolation)、设备强度强化设计、爆炸压力泄放设计、火焰传播阻隔设计及火点扩散抑制等技术…等。在消减系统设计初期必须注意的是使用物料之着火及爆炸特性,包括闪火点、自燃温度、最低着火能量、爆炸上下限、最低限氧浓度…等条件(请参阅表三及表四说明),一般可经由前一章节中所介绍之火灾爆炸危害特性评估技术测试后得知;或经由物质安全资料表中获得相关资讯。但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常引用文献中的资料多数之数据资料多在常温常压下(1atm;25℃)测得;而一般制程

却在不同之温度压力条件下进行操作,故在引用时必须格外谨慎小心。

防火防爆对策

火灾燃烧是物质的氧化反应,而在本文前述第三章节火灾爆炸与热传递学中有提到物质燃烧之三要素乃燃料(可燃物或易燃物)、氧气(氧化剂或氧化物)、火源(明火、电弧或热能),故欲有效防止火灾爆炸之发生;就必须防止前述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的可能性。首先针对如何防止可燃物或易燃物外泄管控进行探讨。

1.可(易)燃性物质外泄管制

可(易)燃性物质一旦不慎由储存设备或管路阀件中外泄后,如遇到引火源将有可能引发火灾及爆炸。因此为防止可(易)燃物质外泄而引发之火灾爆炸应做好下列有效之防制措施:

(1)装置防溢堤及泄漏侦测器,一旦可燃性物质外泄时便启动紧急遮断阀或设备停机;防止可燃性液体继续外泄,造成危害发生。

(2)降低储存设备之压力,以缓和泄漏之速度。

(3)启动紧急冷却系统将泄漏之管线急速冷冻。

(4)以特殊防漏填补剂或阻漏探棒封填泄漏源。

(5)于储存设备上端装设水雾(watermist)喷洒系统以限制外泄物质之蒸气挥发扩散范围。

(6)装设隔离设备将外泄物质隔离局限在某一密闭空间内(如气瓶柜)以减少外泄物质与空气或引火源之接触后,再进行清除之动作。

(7)以泡沫系统喷洒至外泄可燃物质表面,藉此限制其蒸发表面积。

(8)添加低挥发性抑制剂,以降低物质外泄挥发后爆炸之机率。

(9)以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通入可燃性物质储存设备中,避免空气进入。

(10)添加抗静电剂及设备接地,以防止静电所造成的危害。

2.降低可燃物质之挥发浓度

降低可燃物质之挥发浓度最佳的方法即是限制可燃物质活动的范围,避免在爆炸(燃烧)上下限中的环境下出现。加强空气的对流及循环换气,避免着火性物质挥发蒸气聚积,是一般危险性工作场所常用

之方法。但对粉尘而言,因其粒子有沉积现象,且沉积的粉尘可能

受作业环境的影响被吹起,故在局限空间内达到爆炸上下限之浓度,若遇到引火源可能产生危害。所以,对粉尘作业场所较难施行粉尘

浓度控制,惟可以利用清洁或通风换气方法来减少粉尘的堆积,或

采用不易造成粉尘泄漏或飞散的机械设备。而设置在高危险区之一

级(ClassΙ)工作场所,则更须使用符合其作业环境等级之防爆电器,并通入惰性气体或空气加压封盖以维持正压;防止着火性蒸气

进入而发生危害。或请参阅

NFPA469-PurgedandPressurizedEnclosuresforElectricEquipment

中说明。

3.降低空气中的氧浓度

将可燃性物质操作或使用环境中氧气浓度降至该物质之爆炸(燃烧)最低限度以下,即可防止火灾或爆炸之发生。而最有效的方法为使

作业系统中先完成真空抽气程序;使系统在无空气的环境下变成负压,再导入惰性气体,避免系统内残存易燃性物质蒸气与外界空气

接触形成着火性混合气体,抑制火灾爆炸之发生。而使用惰性气体

防火或抑爆时仍应注意下列事项:

(1)人员防护装备之安全考量。

(2)系统或设备是否装置压力排放装置,以防止惰性气体导入后压力过压之状况发生。

(3)惰性气体导入系统前应经过除湿及过滤之装置,避免水分及杂质影响产品品质。

(4)如使用卤化碳氧化合物时则需考虑其对设备管线之腐蚀性影响。

相关惰性气体之使用、安装及设计准则;请参阅

NFPA69ExplosionProtectionSystem中详细说明。

物质名称闪火点(℃)自燃温度(℃)爆炸下限(空气百分比)爆炸上限(空气百分比)

丙酮-75382.513

汽油-43-1.47.6

丁烷-604051.68.4

丙烯睛0-3.017

甲基苯烯酸甲酯104211.78.2

乙醚-45821.936

庚烷-42231.16.7

氢气-4004.075

甲醇124646.036

异丙醇124552.012 甲苯45361.27.1

环氧己烷122.022- 乙烷-1355153.012.5 丙烯-1084972.011.1

苯乙烯314901.17.0

醋酸甲酯-95023.116

异丁酮-45161.411.4

甲烷-1885385.015

物质名称最低限氧浓度(%)物质名称最低限氧浓度(%)丙酮15.5铝粉2

煤油14铁11

丁烷14.5咖啡17

乙醚13黄豆粉15

丙烯14淀粉12

乙醚13尼龙13

天然气14聚乙烯12

氢气6甲基丙烯酸甲酯11

甲醇13.5环氧树脂12

表四常见可燃性物质之最低限氧浓度(MOC)

本实验系以二氧化碳为惰性气体之实验,与一般以氮气为惰性气体之实验结果略有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