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教案)《9.母亲的恩情》教案

(二年级语文教案)《9.母亲的恩情》教案

《 9.母亲的恩德》教课设计二年级语文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领会母亲对儿女的感情。

2.爱惜母亲的感情,领会孟郊的想念母亲的心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

1.齐读课文。

2.听写生字。

3.出示《游子吟》指名读,齐读二、细读课文。

(由诗下手,联合课文,理解诗意)1.学习第 5 自然段1这首诗是谁写的?(孟郊)2默读课文,思虑:孟郊为何要写这首诗呢?3.学习第 1-3 自然段。

(1)揭露学习方法:用边读边想,再议论的方法学习这三小节,读一读古诗,小组内学习,再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

议论;你能读懂什么?学习第一自然段1看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已读懂这句话了?在课文哪儿找到的?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

“慈母”、“游子”指谁?看第二句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自己读,你读懂了吗?在课文中哪儿读懂的?母亲一边缝,一边想了什么?引读:意恐迟迟归。

3看图:你感觉母亲怎么样?(板书;一片恩德)4有感情地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孟郊出门了,母亲惟恐儿子迟迟归。

你从文中哪句话能读出来?到第二自然段中去找找。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

2议论:a想想,母亲会牵挂儿子哪些方面的事?b母亲每日不只是牵挂并且怎么样?c母亲在家每日牵挂儿子,每日期望儿子,说了然母亲对儿子什么样的情义?用题目上的词语来说。

d孟郊听了母亲的话有什么表现?什么叫眼睛润湿?他为何会眼睛润湿?想象一下,他为何会内心想象?3 出示图(二)请大家看这幅图,充足发挥联想,感觉一下母子离其他情形。

2.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母亲对儿子的牵挂。

指名读,竞赛读,齐读3.再次齐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学习第三自然段1.师:含泪辞别了母亲,持续往前走,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书中哪个词语写出了小草长得好?指名读第一句。

要让同的人感觉小草是长得好。

小草为何会长得这么好?假如没有太阳妈妈,小草就会如何?4.出示“洗浴着阳光的小草,不论如何都报恩不了太阳的恩德啊!”读了这句话,你是怎么想的?再读这句话,看谁读得好?(生读第三句)5.看见了在阳光下健壮成长的小草,孟郊想到了母亲的慈祥。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公开课母亲的恩情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公开课母亲的恩情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公开课母亲的恩情9篇公开课母亲的恩情 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报答不了指名试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见文后练习3。

2、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

能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指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2、指名读,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3、“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教案设计】《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生学会认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懂得感恩母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慈爱和辛劳。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母亲的恩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感恩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是怎么做的?(2)引导学生抓住“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等词语,体会母亲的辛苦。

(3)指导朗读,读出母亲的慈爱和辛劳。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母亲送孟郊时说了什么?(2)理解母亲的话“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牵挂。

(3)分角色朗读母子的对话,感受母子之间的深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生机勃勃”“沐浴”等词语,感受春天的美好。

(3)结合插图,想象孟郊看到小草沐浴着阳光生长,想到母亲的关爱,体会他的心情。

(4)指导朗读,读出孟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孟郊是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的?(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孟郊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敬爱。

(3)指导背诵《游子吟》。

(四)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母亲为自己做过的让自己感动的事情。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五)总结全文1、总结课文内容,再次强调母亲的恩情是伟大的。

(教案设计)《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2. 培养学生对母亲恩情的感知和珍惜;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母亲的恩情》的复印件;2. 班级展示板;3. 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关于母亲的动情音乐,营造温馨的氛围;2. 教师引入课题,通过亲身经历或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思考和回忆。

二、课文阅读(10分钟)1. 教师提醒学生课文的主题是“母亲的恩情”,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重点关注母亲的表现和孩子的感受;2.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辅助解答遇到的生词和理解难点。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课文中母亲的恩情如何体现;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母亲的付出和无私的爱;3.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母亲的恩情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情感体验(15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和文字描述,展示母亲的辛勤劳动和关爱;2. 学生观看图片和文字描述,用心感受母亲给予的恩情;3.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感受体验分享,学生可以选择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感想。

五、阅读理解(20分钟)1. 教师布置课文《母亲的恩情》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2. 学生独立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教师辅助解答疑问;3.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回答,进行答案解析和讨论。

六、写作表达(25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个人感受,写一篇感谢母亲的作文;2. 学生独立完成作文,教师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和写作框架;3.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作文,教师进行个别指导;4. 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作文,班级进行欣赏和评价。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2.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3. 教师提出反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感恩母亲的诗歌或者写一封感谢信;2. 学生可以带回家,将自己写的作文和感谢信亲手送给母亲。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提示:阅读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流程:板块一:课前背诗,导入新课1.小朋友,今天我们利用课前2分钟进行一个“小小赛诗会”,好吗?哪位小朋友会背古诗,就自己站起来背,看谁背得多。

(学生背古诗)课件出示:赛一赛2.镜头:老师曾经被一首古诗深深地打动过,你们想读一读这首诗吗?课件出示古诗全文注音: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读一读,读准字音。

3.镜头: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写谁吗?写她的什么呢?诗人怎么会想到写这首诗的呢?原来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故事题目就叫——母亲的恩情。

课件出示课题(“恩”注音):9.母亲的恩情注意“恩”是前鼻音。

“恩情”,深厚的情意。

问: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文章写谁的恩情?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想知道这个故事吗?就请你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吧。

课件出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导生字读音,认读课后词语。

课件出示注音生字孟缝沐浴铭恩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课件字体变色:孟缝“孟”“缝”都是后鼻音。

课件字体变色:恩针根“恩”“针”“根”都是前鼻音,小朋友们读时要注意区别。

3.下面,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先练读两边,再读给同桌听听,比比谁先把字音、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课件出示:读正确,读流利。

4.自由交流: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呢?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课件出示:说一说5.课件出示填空题:《游子吟》的作者叫(),是()朝的一位诗人。

《母亲的恩情》课教案

《母亲的恩情》课教案

《母亲的恩情》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会母亲的辛劳和恩情。

2. 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敬母亲、感恩母亲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母亲的形象描述:含辛茹苦、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2. 母亲的恩情: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教育之恩。

3. 如何回报母亲的恩情:孝顺、尊重、关爱、陪伴。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的辛劳和恩情。

2. 培养学生感恩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母亲的恩情。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回报母亲的恩情。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展示母亲的恩情。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母亲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3.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如何回报母亲的恩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准备:1. 图片:准备一些关于母亲的图片,如母亲辛勤劳作的场景、母亲与孩子温馨互动的画面等。

2. 视频:选取一部关于母爱的感人电影片段或纪录片,如《妈妈》、《母爱伟大》等。

3. 故事:准备一些真实感人的母亲故事,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

4. 道具:准备一些代表母亲辛勤劳动的道具,如锅碗瓢盆、针线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妈妈的吻》作为导入,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展示母亲的形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母亲辛勤劳作和无私奉献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母亲的辛苦和付出。

3. 分享母亲的故事:讲述一些真实感人的母亲故事,让学生感受母亲的伟大恩情。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回报母亲的恩情,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恩情》的作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鼓励学生回家后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并承诺回报母亲的恩情。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观察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记录下母亲的辛劳和付出。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十七篇课文。

本篇课文通过描写小兔子主人公因为离开母亲而受到的痛苦和对母亲的思念,引导学生懂得母爱的伟大和重要性,并且培养孩子们珍惜父母的情感,学会表达感激之情的能力。

本篇课文的课时长度为1课时,教学形式为板书讲解和互动课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母亲的恩情》,并能顺畅地表达出课文的情感。

2.理解课文中小兔子主人公因为离开母亲而受到的痛苦和对母亲的思念,懂得珍惜父母的感情,学会表达感激之情。

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传统教具呈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2.能够通过演员的形式展示出小兔子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学生懂得了父母的重要性和父母的爱,珍惜父母的亲情。

2.学生能够学会表达感激之情,培养感恩教育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能够朗读课文《母亲的恩情》,并能够理解和表达课文的情感。

2.能够通过传统教具呈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2.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

2.培养感恩教育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学会表达感激之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导入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2.师生一起回顾上一节的课文内容,跟学生再次回味故事情节。

2.呈现(20分钟)1.讲解故事情节和课文的意义。

2.通过传统教具呈现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3.演员形式展示小兔子的情感和思想。

3.互动(20分钟)1.听取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表达,鼓励学生多发言,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安排同桌互动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换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4.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点名表扬几名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

2.鼓励学生珍惜父母的感情并学会表达感激之情。

五、作业1.练习朗读本节课的课文《母亲的恩情》。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教学设计
3.生字词练习:要求学生抄写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每个字词写5遍,并学会组词造句。
4.课堂练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知识点的巩固。
5.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讲述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请父母签字确认。
6.拓展作业:鼓励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警句或故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母爱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母亲的恩情》的学习。
2.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3.价值观方面: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如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字词,能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但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因此,在设计《母亲的恩情》这一课的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4.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尚需引导,教师应适当放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恩情。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无私付出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母爱,体会母亲的恩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五篇材料)[修改版]

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五篇材料)[修改版]

第一篇: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9、母亲的恩情[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铭记抚摸沐浴、游子吟等。

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理解《游子吟》的诗意。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母亲,多么亲切的字眼,小朋友们,你们平常怎么喊自己的母亲?板书:母亲2、师:是呀,母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妈妈,提起母亲,你能想到那些词语?(善良、勤劳、含辛茹苦、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平易近人、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3、师: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我们要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

师板书,“恩”是前鼻音,“情”是后鼻音,读准这个词。

4、“恩情”是指深厚的情谊。

让我们深情地读好课题。

(指名读,再齐读)二、预学——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感受母亲的恩情。

打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

2、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出示:孟郊、缝补、恩情;永远、报答、铭记;抚摸、沐浴、湿润;注视、著名、慈爱;一针针、迟迟归、寸草心;几根白发、生机勃勃(1)指名试读(2)带读,开火读、齐读(3)读第三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这样的词语?(4)读第四行,你知道与它意思相近的词是什么吗?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同桌互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互学——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呢?2、师: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

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一首诗中,就是——《游子吟》,想读读这首诗吗?(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四、展示——学写生字1、出示生字:恩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课件字体变色:补针根抚摸报,这10个生字中有6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其中3个还都是“扌”,现在请小朋友们想办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教案设计】《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准备《母亲的恩情》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准备一些与母爱相关的讨论问题。

教学过程:
1. 文本阅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母亲的恩情》的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情感表达: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母爱相关的情感表达活动,如写一封感谢母亲的信、画一幅表达对母爱的画等,让学生通过表达来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3. 讨论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母爱和家庭关系相关的讨论和思考,如母爱的表达方式、家庭关系的重要性等,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来加深对母爱和家庭关系的理解。

通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讨论,学生将能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增强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读懂并理解《母亲的恩情》这篇文章。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文章,并注意语音语调。

3.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朴实地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1.了解母爱的伟大、无私和不言放弃的感恩女儿的感受。

2.学习理解和识别字词、句子,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3.小学生初步感受到敬爱母亲的情感与任务。

教学难点1.理解“母爱”的内涵,领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学生如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激励学生的故事:“绵羊和它的妈妈”。

通过绵羊对妈妈的依赖和无尽的感激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制作一张海报,上面写着:“妈妈,辛苦你了!你的辛苦如山重,你的爱如深渊。

我的心是森林,你是开道的雨,没有你,心里会落下一片片薄薄的落叶。

”第二步:整段句子识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每个句子。

2.教师解释生字和生词3.教师逐词逐句讲解每个词和句子的含义,并带领学生反复朗读,掌握文意和语言技巧。

第三步:自由朗读和理解1.分别请三组自由朗读,并提问每个句子的意思。

2.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阐述文章的大意,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第四步:语文小游戏1.教师出示图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互相交流,尽快把题目做出来,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2.提高学生对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兴趣和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课堂讲评1.教师挑选几位学生的作品,分析和评价,鼓励其他学生向好的作品学习,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自信。

2.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回答问题,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进步。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母爱的内涵和伟大、无私。

在教学中重视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技巧,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进步。

在教学中,注意强调实际生活中感受母亲的感恩之情,让学生表达慰问之心,领悟更深层次的观点和理解。

2024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

2024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可以配乐朗读。
议母子行为感受母爱
学生体会了母亲深夜缝衣的恩情以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母亲清早送子的深情。母亲虽然缝补到深夜,但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起床了,她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朗读“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这时,母亲舍得孩子离开自己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再次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话: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此时此刻,母亲有许多话要对孩子说,她可能想对孩子说什么?请学生说一说,感受母爱。孟郊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了吗?请学生朗读描写孟郊的句子,说说孟郊的心理感受,体会母亲头上的白发是为了儿子操心而多出来的,母亲对儿子的恩情是情深似海啊!接着请学生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引出学过的成语:情神似海恩重如山舐犊之爱。进一步感受母爱。
2024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通用5篇)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通用5篇)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通用5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古诗导入,谈话激情1、我们每个人都有亲爱的妈妈,妈妈每天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我们在妈妈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你能用一件小事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2、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她无处不在。

自古母爱多恩重,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在50时回想起妈妈关爱他的这一幕幕,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3、[出示古诗],谁愿意为在座的同学和老师吟诵这首诗。

指名读,还有谁愿意读,齐读。

4、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母亲(对,这就是母亲对儿子的爱)5、[出示成语],“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母亲的爱“情深似海”板书情深似海母亲的爱“恩重如山”板书恩重如山这比山还重,比海还深的就是母亲对儿子的恩情呀。

齐读课题过渡: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体会这份浓浓的深情。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大家认识这个字吗?这是古时候的听字。

你们看,这个听字里包含有哪两个字呀?这是告诉我们,听不仅要用耳朵,还要用心,要用心去感受。

请大家轻轻地地打开书p52,拿好书,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2、我看出来了,大家也很想读是吗,那请你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尽量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刚才大家读得多认真呀,我想请你们读读这课的生字——(开火车)读准前后鼻音生字读得非常准,词语也能读好吗?自己试试看。

生词——(一人读一排)有这么一个词的意思是离开家到很远的地方工作、学习,这个词叫——古时候的“出远门”和我们现在可不一样,那时的交通不发达,也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基本靠步行,出趟远门,没个半年一年的根本回不来呀!——谁来读好这个词3、我还想请读书最认真的小朋友参加读书比赛呢,愿意吗?这么多人想读呀,那这样吧,请你捧起书再读一遍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我选读得最认真的小朋友参加比赛。

4、检查,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母亲的恩情》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母亲的恩情》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母亲的恩情》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母亲的恩情》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 案例:这是一节下午的语文课,虽然天气阴冷,但琅琅的读书声却使教室里充满了温暖,这节课我和学生们一起在学习一个文包诗故事――《母亲的恩情》。

读通,读顺课文后,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第一小节,借助插图让学生想象“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补缀着。

”的场景,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体会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

再借文悟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同学们,读读第一小节,看看上面的这幅插图,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我觉得“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让我感动,古时候没有缝纫机,孟郊要出远门了,他的妈妈在晚上帮他一针针一线线地补缀衣服。

师:〔出示图:又细又密的针脚〕是啊,你们看这针脚,密吗?哇……学生开场感慨。

生:很密,一定是怕天气冷了,孟郊会冻的。

生:还怕假如缝得稀的话,孟郊没穿几天就会坏了。

他会出去很长一段时间呢。

师:说得真好,其实,这也是当时的一个风俗习惯,针脚得缝得细密,否那么,出门的归期就会延迟。

孟郊的母亲真是意恐――生:意恐迟迟归。

师:好,自己再把这句话读读,看谁体会得更深。

学生读起来了,我在学生的座位边转了一圈,看看他们有的摇头晃脑地读着,有的拿起笔圈了词语,心里非常快乐,可这时,一个不和谐的情景出现了,面前的一个小孩正拿着铅笔,在第一小节上面的图上,旁假设无人地涂着。

他先给图上的针脚又添了些,觉得还不够,再添几笔,自我欣赏觉得不错,然后在孟郊母亲的眼睛下面画了几滴眼泪,长长的,都拖到了地上,接下来,又开场给她眯得很小的眼睛上画圆圈。

虽然这些我都可以理解,孩子就是喜欢在书上插图乱涂乱画,而且他给图上的针脚画密些,很明显,刚刚还是认真听讲的。

可上课时间,哪个老师看到都会生气。

“不要生气,不要生气。

”我先抑制住自己不发火,然后开场想方法,一百个鸡蛋里面,没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芸芸众生,尽管个性差异很大,还是各有各的长处,老师的眼睛,就不能被浮云所遮盖,否那么学生的“亮点”也就不能发出光芒,只有发现了闪光点,才能运用闪光点去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尽管这个学生他不在认真的读书,但是假如这时我去当场批评他的话,可能当时他会注意提醒自己要认真听讲,但是过后也许会起到反作用,也许他会因此对语文产生厌倦。

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

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

新修订小学语文配套教材语文教案Chinese Lesson Plans《母亲的恩情》教案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教育机构《母亲的恩情》教案 一、复习导入。

二、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画下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1、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指名读,说说从“还”、“一针针一线线”你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介绍:在孟郊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风俗,每当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总要为他缝补衣裳。

据说,针脚越细越密,外出的人就能早点回来。

(3)引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多么动人的场景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5)齐读。

2、这就是母爱,这就是母亲对孟郊的恩情啊!让我们一齐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母亲这份深深的爱。

三、过渡:第二天清晨,孟郊要出发了,年迈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送到小村口仍不愿松手。

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观察说话:这就是母子分别的情景,此时母亲会说些什么呢? 2、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①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

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3、引读:孟郊听了——。

他看到——,眼睛——。

孟郊眼睛湿润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4、母亲担心着儿子,儿子也牵挂着母亲。

谁愿意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四、孟郊穿着母亲缝补的衣裳,带着母亲的牵挂出发了。

一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他看到了什么? ①学生交流,出示: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②“生机勃勃”说明小草长得怎样?小草长得这么茂盛是因为什么?读出小草的茂盛。

2、他还看到什么? 出示: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这又细又密的针脚”让孟郊想到了什么? ①出示: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么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②指导朗读。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3.课后调查:采访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心中的母亲形象,整理采访内容,为下一节课的课堂分享做好准备。
4.词汇积累:请同学们在本节课学习的生词、短语中,选择五个,用它们造句,加强词汇的运用能力。
5.情感体验:与家人共同完成一项家务活动,如做饭、打扫卫生等,体验母亲的辛勤付出,并记录下这一过程中的感受。
6.艺术创作:以母亲的恩情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或手工作品,展现母爱的伟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2.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4.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养成合作、分享、互助的良好品质。
5.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家庭、关爱家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课堂讲解,深入分析:针对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亲的恩情,体会母爱的伟大。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4.朗读指导,培养语感: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把握。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7.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将课堂所学内容与家人分享,让家人了解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增进亲子关系。
作业布置要求:
1.同学们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对待,力求做到最好,体现出自己的学习成果。
2.作业完成后,请家长签字确认,教师将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3.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c.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母亲的恩情教案设计

母亲的恩情教案设计

母亲的恩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母亲的形象。

2.教学难点:体会母亲无私的爱,学会感恩。

三、教学准备1.课文《母亲的恩情》2.PPT课件3.教学视频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妈妈的吻》歌曲,营造温馨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2.课文阅读(1)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阅读,分析课文结构。

(3)讨论:课文描绘了哪些场景?母亲在这些场景中表现出了哪些特点?3.感悟母亲形象(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母亲的形象。

(2)小组讨论:母亲在课文中的形象有哪些特点?4.感受母爱(1)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母爱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2)小组讨论:母爱在课文中有哪些体现?5.学会感恩(1)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2)小组讨论:如何感恩母亲?6.口语表达(1)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向母亲表达感恩之情。

(2)教师评价,给予鼓励。

7.写作训练(1)让学生以《母亲的恩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2)教师指导,给出写作建议。

(3)学生完成作文,教师批改。

8.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回家后,向母亲表达感恩之情,并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母亲的恩情》,让学生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整节课氛围温馨,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

今后教学中,需注意调整课堂节奏,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教
学设计(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参
考文本)
教学提示:阅读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流程:
板块一:课前背诗,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今天我们利用课前2分钟进行一个“小小赛诗会”,
好吗?哪位小朋友会背古诗,就自己站起来背,看谁背得多。

(学生背古诗)
课件出示:赛一赛
2.镜头:老师曾经被一首古诗深深地打动过,你们想读一读这首诗吗?
课件出示古诗全文注音: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读一读,读准字音。

3.镜头: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写谁吗?写她的什么呢?诗人怎么会想到写这首诗的呢?原来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故事题目就叫——母亲的恩情。

课件出示课题(“恩”注音):9.母亲的恩情注意“恩”是前鼻
音。

“恩情”,深厚的情意。

问: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文章写谁的恩情?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知道这个故事吗?就请你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吧。

课件出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导生字读音,认读课后词语。

课件出示注音生字
孟缝沐浴铭
恩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
课件字体变色:孟缝“孟”“缝”都是后鼻音。

课件字体变色:恩针根“恩”“针”“根”都是前鼻音,小朋友们读时要注意区别。

3.下面,请小朋友们把这个故事先练读两边,再读给同桌听听,比比谁先把字音、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课件出示:读正确,读流利。

4.自由交流: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呢?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课件出示:说一说
5.课件出示填空题:
《游子吟》的作者叫(),是()朝的一位诗人。

这首诗是他在()岁那年写成的,表现了诗人永远铭记着()。

课文读熟练了吗?能把这道题填完整吗?
6.课件出示孟郊图片孟郊,唐朝著名诗人。

40岁时才考中进士。

中进士后,他到江苏溧阳当县尉,立即回家迎侍老母亲到溧阳。

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和关心,50岁那年诗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激动地吟出《游子吟》,这首小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吟诵。

板块三: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1.诗人永远铭记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恩情呢?让我们走近诗人去探寻!请小朋友们自读第一、二自然段,想想母亲为孟郊做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的吗?课件出示:自读思考:母亲为孟郊做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的吗?
2.交流感受。

⑴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她的行动中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和老母亲缝衣图: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课件字体变红:深“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请小朋友们查一查字典。

课件出示:查字典在这个句子中,“深”应该表示时间长的意思。

补充资料:在吴越乡间有这样一种习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归期就会延迟。

课件字体变红:一针针一线线“一针针一线线”,是什么意思?从“一针针一线线”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课件师动情小结:小朋友,你们看,夜深人静,这位头发花白、双眼模糊的老母亲,还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缝着……看着此情此景,你心动了吗?你能把母亲缝衣的认真仔细
给读出来吗?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第1自然段,用心体会体会。

课件出示:读一读
⑵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她的语言上,
课件出示送别图: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