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及儒家文化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孟及儒家文化简介
孔孟及儒家文化简介一、孔子及其思想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2、孔子的核心思想
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
孔子所谓的“仁”是以维护宗法血缘关系的孝悌为基础,以维
护贵族等级关系为原则的。
他说: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复“礼”,推行礼治和德治。
他说: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他说:
“自行束惰,吾未尝无诲焉。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在哲学方面,孔子提倡中庸之道。
他说: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3、孔子弟子简介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冉求——鲁国人,字子有,小孔子二十九岁。
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
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
好勇力,性亢直,曾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
孔子容而爱之。
以政事闻名。
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酱。
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
口才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
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
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
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
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
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
功不可没。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
小孔子四十四岁。
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
”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
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
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
”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
”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
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
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曾点——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顺儿子打死的那位。
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
可是谁想象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
小孔子四十六岁。
为人极孝。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之久之。
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
原宪——字子思,宋国人。
小孔子三十六岁。
清静守节,安贫乐道。
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
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
像我,是贫穷,而不是
有病。
”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字子长,齐国人。
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
孔子说:“长可妻也”。
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颜由——字子路,颜回的父亲,父子俩共师孔子。
公西赤——字子华,鲁国人。
小孔子四十二岁。
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
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孔子名言
学而时习之
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小不忍则乱大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二、孟子及其思想
1、孟子其人:
孟子(前385年?-前304年?)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从鲁国迁居到邹国。
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教子故事,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2、孟子的核心思想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
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像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他说:“诚者,天之道也。
”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以己及人”的推恩思想”
“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
”
亲亲——仁民——爱物
孟子所谓的“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孟子的名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人皆可以为尧舜。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三、儒家文化之拓展阅读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四、儒家文化中的几个常识
“四书五经”: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艺”——《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春秋》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五、学习练习
(一)请阅读下边的文段,进行恰当的断句,并将它翻译
成现代汉语: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
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
他
(二)根据你对孔孟的了解,说说你心目中的孔子或孟子,或就儒家文化谈谈你的看法。
附参考答案:
(一)断句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
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翻译:孟子对齐宣王说:“如果大王的一个臣子要到遥远的楚国去,将他的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料。
可是等他回来时,却发现自己的妻子儿女正在挨饿受冻,他应该怎么办?”齐宣王回答说:“跟这个朋友断交。
”孟子接着说:“如果长官管理不好属下,怎么办?”齐宣王说:“撤换他。
”孟子又说:“全国都没有得到治理,怎么办?”齐王扭头看看左右,说起别的事来。
(二)略作文推荐
从边缘起飞
高三(1)黄若青
临走的时候,我们想为姐弟三人照几张照片。
姐姐刘静有点不好意思,她低下头想了一会儿,摆出一个双手叉腰的造型。
这是明星画报上常有的姿势。
我们记起刘静在刚刚的采访中提到,她的梦想是当歌星。
轮到二姐刘小玉的时候,她说要好好构思一下造型。
弟弟等不及了,冲到镜头前摆好了一个类似于奥特曼的潇洒POSE。
这时候小玉站到土房台阶的边缘,她要跳下这几级台阶。
“一定要拍到我在空中的样子。
”小玉一再叮嘱我们这两个“摄影师”,“我想看看飞起来是什么样的。
”
我为小玉这话中的诚挚所打动。
我回身望望姐弟三人同爷爷奶奶居住的那间低矮的土房,那种沉默的土黄色带着一丝卑微驻立在夏日的田野中。
姐弟三人却告诉我们他们喜欢自己的家,喜欢房梁上晒干的玉米,喜欢那张蒙着塑料布以挡风雨的老床。
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这三年来,他们寄回来的钱也仅仅只够交出姐弟三人的学费。
“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我们问。
“到北京上大学。
在城市里给爸爸妈妈买一座大房子。
”小玉很认真地告诉我们。
这就是一个小女孩的梦想。
即使这个梦想的起点隐藏在土房投下的阴影之中,即使这个梦想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我相信,它会发芽,会长成一棵坚强的大树。
因为这个女孩已经站在了生活的边缘。
雏鹰就是这样学会飞翔的。
没有一次次从悬崖边缘勇敢地起飞,没有一次次疾速坠落之后的奋起,它就永远不会练就足够坚韧的翅膀。
我的脑海中又现出了小玉从土房边缘“飞起”的身影。
我的摄影技术不好,我镜头中的小玉的身影已经模糊,和她身后的土房融合为那样沉默的土黄色。
不,我突然觉得,那不是沉默、卑微的颜色,那是生命中也许苦涩,却最厚重的基石。
它筑起的不是平台高楼,而是悬崖,而是梦想起飞的边缘。
[评语]
社会中总有一群人,是“边缘人”。
他们处在经济地位的
边缘,也处在文化地位的边缘,甚而在社会地位和人格地位上,都处于“边缘”状态。
本文小作者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样一个社会现实,显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也通过文章散发出了人性的光辉。
“边缘人”,从边缘起飞。
这个边缘,是土房前的台阶的边缘,也是社会的边缘,他们要付出比“中心人”多得多的努力和代价。
但是,作者同时又看到,正是这个“边缘”,这是边缘前的断崖,才使得这些边缘的同龄人显得更加积极,更加乐观,更加努力,更加向上,更加快乐。
(指导教师: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