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赏析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
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整首词上阕写景:写西北边疆荒凉萧瑟的景象。
下阕抒情: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2.词中所写的塞下风景“异”表现在①天气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现塞下天气极冷。
②边声异:“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
③气氛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暮霭沉沉,当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
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异”统领全篇,突出塞下秋景苍凉且与中原景物的不同,勾勒出边疆肃杀荒凉的景象,暗示边塞军事态势的严重。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了战士们边患未平,功业未成,思家难归的矛盾心理。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全词的主旨句,意思是,夜晚来临,征人们久久不能入睡,将士们熬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这句话运用互文的修辞,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本词上阙叙事,描写了出猎时的壮观场面;下阙抒情,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及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上阙“狂”字统领贯穿全篇,写出词人出猎时的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激情奔放。
抒发词人心中雄健、豪放、磊落之气,体现苏词的豪放风格。
“左牵黄,右擎苍”一句中的“黄”指黄狗。
“苍”指苍鹰。
这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3.“狂”表现在:①狂在外表(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卷、射虎、挽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酒酣胸胆尚开张)④狂在壮志(何日遣冯唐、射天狼)4.“千骑卷平冈”: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岗。
“卷”字极为传神,“卷”极言速度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气势豪迈,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
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讲解
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讲解原文:《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衍生注释:“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嘶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二、赏析:这首词上阕描绘了西北边疆的荒凉景象,大雁南飞毫无留恋,边声四起,山峰环绕,夕阳下孤城紧闭,渲染出孤寂、肃杀的氛围。
下阕抒情,一杯浊酒难解思乡之愁,尚未建功立业无法归家。
悠悠的羌笛声中,寒霜满地,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眠,流下思乡的泪水。
整首词意境苍凉,情感深沉,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与壮志未酬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作者介绍: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他一生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彰显了他心怀天下的广阔胸怀和高尚情操。
四、运用片段:“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当我踏上那片荒芜的边疆,秋风瑟瑟,大雁南飞,毫无眷恋之意,这景象不正像我此刻孤独的心吗?远离家乡,在这陌生的土地上,思念如潮水般汹涌,我仿佛能感受到范仲淹笔下那无尽的凄凉。
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衍生注释:“聊”:姑且,暂且。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头戴锦帽,身穿貂裘。
“孙郎”:这里指孙权,孙权曾亲自射虎。
《词四首》赏析(语文九年级下册)
寓情于景沉郁雄壮——《渔家傲·秋思》赏析词作上片白描,勾勒出一幅塞外秋色图,悲壮苍凉,不同凡响;下片直抒胸臆和寓情于景相结合,报国思乡情相互交织,表达了久戍边塞的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以及思念家乡的凄苦。
上片写边塞秋景。
首句将全词笼罩在秋的氛围中。
“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风景异”概括西北边塞风景与中原不同:一是大雁南飞“无留意”,运用拟人手法,突出边塞苦寒异常;二是边声四起,天籁及人声等混在一起,从四面八方响起,其悲凉令人潸然泪下;三是孤城落日,烟雾缭绕,落日余晖下,在高山险峰中耸立着一座孤城,城门早已关闭。
“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通过这些景物渲染出西北边塞遍地肃杀的荒凉秋景之异。
下片写征人的艰苦生活及报国思乡情。
离家万里,身处绝域,只能借酒浇愁。
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绵绵乡愁?“燕然未勒”,还乡之计无从谈起。
由此足可以体会将士的报国激情。
这时,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词人陷入深深的苦闷和悲愤中。
在浓霜遍地的夜晚,伴着悠悠不断的羌笛声,将士们难以入眠,流下壮志难酬、忧国思乡的热泪。
宝刀未老志在千里——《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词写于词人在密州任上,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上片首句气势豪迈,一个“狂”字贯串全篇。
随后四句再现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左手牵黄犬,右臂托苍鹰,雄姿威武。
随从们个个“锦帽貂裘”,一身打猎装束,千骑奔驰,壮观无比。
为报人民盛意,词人决意以孙权自比,像他射虎一样,大显身手。
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起的情怀。
“酒酣胸胆尚开张”再现词人的豪放不羁,“酒酣”壮胆,兴致益浓。
以对内心的直抒胸臆,总结上片对外景的描述。
之后词句倾诉词人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委以重任。
他将挽弓如满月,赴边疆抗敌,抒杀敌报国豪情。
范仲淹《渔家傲》诗词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诗词赏析范仲淹《渔家傲》诗词赏析《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范仲淹《渔家傲》诗词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渔家傲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衡阳雁去:相传大雁飞至衡阳不再南去,城南有回雁峰。
③边声:边地的各种声音。
④燕然未勒:无破敌之功。
勒:刻。
⑤羌管:笛也,因出自羌中,得名。
⑥长烟:荒漠上的烟。
⑦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⑧羌管:羌笛。
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写作背景】: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首词当作于是时。
【翻译】: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翻译二】:边塞的秋天来了,风景异乎内地,雁群南归,义无返顾地去了衡阳。
四面一片边塞之声,与号角互相呼应,层层叠叠的群峰之中,晚霞映照,烟埃迷蒙,孤城紧闭。
在离家万里的边关端起浑浊的酒杯,尚未刻石燕然,无法返回故乡。
寒霜铺满大地,羌笛是那样悠扬,难以入眠呀,将军白了头发,战士泪洒衣裳。
【赏析】上片着重写景。
九下词四首赏析
词四首赏析一、《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炼字:“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为下文写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作铺垫。
衡阳雁去无留意。
【用典】化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写出塞外天气极寒冷,与词人家乡吴地截然不同,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边地的荒凉,表现戍边将士无法回家的凄苦。
(2021河南)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答案】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
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017河南)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案】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
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典: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表达了词人既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复杂感情。
(2017河南)“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①思念家乡。
②渴望成就功业。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运用互文的手法,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还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2021河南)“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答案】示例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示例二: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示例三:“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
《渔家傲--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赏析塞下秋来景色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周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一)译文 :边疆上秋季一来景色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迷恋的情义。
从四周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跟着军号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岳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关闭。
喝一杯陈酒家乡远隔万里,但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伟绩,回归没法估计。
羌人的笛声婉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可以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二)赏析:(背蓝色的)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绘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景色异” ,第一点明地区是边塞,季节是秋季。
词人专门用了一个“异”字,以统率所有光景的特色,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一样。
下边分别描绘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在秋季,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并且毫无稍事停留之意。
这其实是写塞下天气极严寒,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同样。
“四周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停起伏的军号声混淆在一同,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类“边声”自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斜阳西下时,便牢牢地封闭了城门,这里自然和内陆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情形截然不一样。
这也点了然战事吃紧、警戒威严的特别背景。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 (征人厌战思归 ?)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中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露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想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方法回去,由于还没有达到成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运用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 窦融传记》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战胜匈奴,向来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范仲淹发奋要打退进犯的外敌,保证西北边疆的平定,这类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固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来源因。
因此他只好用一杯浊酒来调解对家同乡人的想念,来寄望他对成就功业的神往。
渔家傲·秋思原文及赏析
渔家傲·秋思原文及赏析渔家傲·秋思原文及赏析《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渔家傲·秋思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注释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塞下:边地。
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一零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
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
渔家傲秋思赏析和诗意解析
渔家傲秋思赏析和诗意解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渔家傲秋思赏析和诗意解析《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九年级下册 词四首 鉴赏材料
《词四首》鉴赏材料《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画面描述:傍晚时分,四面传来边境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
在层峦叠嶂之中,飘飞起长长的狼烟,一轮夕阳缓缓西沉。
近处,一座孤城早早关闭城门,城中戒备森严。
(2)修辞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把大雁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北边塞的荒凉寒冷,从侧面表现了守边将士戍边的艰辛。
(3)炼字角度:“闭”字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城门紧闭的情景;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4)写景作用:描绘了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暗示了军情紧急,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写作手法:借典抒情。
借用东汉窦宪“刻石勒功”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将士们的渴望建功立业又思乡怀家的心情。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景方法:①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绘边塞景象,“霜满地”写满眼白霜遍地,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②寓情于景,从侧面表现了将士们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修辞角度:①运用互文,白发的不单指将军,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仅仅是士兵,将军也有家难回。
②流露出边关将士对功业未成的惆怅和对家乡的思念。
也含蓄地表达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关的愤懑不平。
【中心概括】这首词上片写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片抒发边关将士的愁情。
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宋王朝腐朽软弱、不修武备、消极御敌的愤懑不平。
1二、问题探究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
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做铺垫。
3.“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话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人教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单元 12. 词四首课文同主题阅读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
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
作者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渔家傲(秋思)》诗词赏析
《渔家傲(秋思)》诗词赏析
《渔家傲(秋思)》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词,通过对边塞军营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1.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边塞军人的艰苦生活。
这首词通过描绘边塞秋天的景色,展现了边疆战士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2.结构层次:这首词的结构层次非常清晰,上阕主要描绘边塞秋天的景色,下阕则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通过“异”字连接上下阕,使得整首词的结构更加紧凑。
3.语言表达:这首词的语言表达优美,形象生动。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秋思”、“归路”、“黄叶地”、“孤灯”等,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同时,这首词的语言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
4.思想意义:《渔家傲(秋思)》的思想意义非常深刻。
首先,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边塞军人的孤独和无助。
其次,这首词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安全的关注和忧虑。
最后,这首词的思想意义还体现在其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上,通过对边塞军人的描绘,作者强调了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追求。
综上所述,《渔家傲(秋思)》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词作,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边塞军人生活的反映,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
的思想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简介: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赏析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首词当作于是时。
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这种复杂苦闷心情的产生。
是与当时宋王朝对内对外政策密切相关的。
作者针对现实,曾经提出过一系列政治改革方案。
但都未得采纳。
北宋王朝当时将主要力量用于对内部人民的镇压,而对辽和西夏的叛乱侵扰,则基本采取守势,这就招致了对辽和西夏用兵的失败,结果转而加速了国内的危机。
《渔家傲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二)赏析:(背蓝色的)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
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
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厌战思归?)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运用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
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九年级下册《词四首》赏析
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默写语句⑴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⑵①化用王之焕《凉州词》中“一片孤城万仞山”和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②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⑶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⑷①表现守边将士既怀念家乡,又有崇高的责任感的句子:②揭示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既思念家乡又不甘无功而返的句子:③表现守边将士坚持抗敌的英雄气概和浓重的思乡之情的句子:④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的情感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⑸①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语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炼字】“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
概括地写出了秋季边塞和中原地区风光的不同,总领下面的写景内容。
【衬托】“雁去无留意”衬托了边地的荒凉,暗示了戍边将士的悲凉心境。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景】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透露出严峻的军事形势;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动静结合】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典】化用“窦宪勒石燕然”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
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宋词鉴赏
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宋词鉴赏《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渔家傲·秋思的原文译文及古词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渔家傲·秋思》原文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古词赏析范仲淹是当时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
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
《渔家傲·秋思》原文及注释
《渔家傲·秋思》原文及注释《渔家傲·秋思》原文及注释《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范仲淹的词曲,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
下面我们来看看《渔家傲·秋思》原文及注释。
《渔家傲·秋思》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翻译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声音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孤单单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之日无法预料。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出征的人不能入睡,将军连头发都白了,战士们流下眼泪。
《渔家傲·秋思》注释1.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2.塞下:边境险要之地。
3.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4.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等声音。
5.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6.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7.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
8.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9.勒(lè):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0.燕然未勒:此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11.羌管:羌笛。
12.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渔家傲·秋思》赏析这是一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
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
【最新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词四首》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12 词四首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写作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重点注释①塞下:边界要塞之地。
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②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③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④千嶂:层峦叠嶂。
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⑤征夫:出征的士兵。
作品主旨这首词描绘了塞下秋景之“异”,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
这首词是次年冬天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重点注释①老夫:作者自称。
②聊:姑且,暂且。
③擎:举着。
④千骑: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⑤尚:还。
⑥开张:开阔雄伟。
⑦鬓微霜:鬓角稍白。
⑧会:终将。
⑨雕弓:饰以彩绘的弓。
⑩天狼:星名。
传说天狼星“主侵掠”。
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作品主旨这首词描写了太守出猎的盛大场面,表达了词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写作背景辛弃疾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
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不得已在上饶赋闲家居。
陈同甫也是主张抗金的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寄给陈同甫的。
品诗词对照翻译及赏析重点注释①梦回:梦中回到。
②连营: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
③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④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
⑤炙:烤熟的肉食。
⑥五十弦翻塞外声: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赏析【部编版九下】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赏析【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作者】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作者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飞走不可。
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古诗词翻译+赏析重点知识
部编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古诗词翻译+赏析重点知识内容有点多,建议先收藏保存。
码字不易,觉得不错可以点个赞支持一下哦!01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表达了词人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故乡的矛盾心情。
上阕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
词人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雁去”句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边声”句,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有的声音。
“孤城”句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下阕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词人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建立军功、勒石燕然,表达了词人爱国、卫国的精神。
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和戍边将士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主题】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写法】①上阕着重写景,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②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③运用典故、互文。
渔家傲诗词鉴赏
《渔家傲·秋思》诗词鉴赏《渔家傲·秋思》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宋词,主要描写边塞秋景及将士感受与心境变化,现入选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
下边整理分享这首词的原文、译文、赏析及创作背景。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赏析】上片着重写景。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
“秋来”,点明了季节。
“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
词人是苏州人,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故用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
“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反过来说,这个地区秋天的荒凉景象,尽括在雁“无留意”三字之中,显得笔力遒劲。
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长烟落日”,很容易使读者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四字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
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秋思赏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
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
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
作者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
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1040年(宋康定元年)至1043年(庆历三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
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
“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
阔风光。
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上片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
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
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
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
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
总之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
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