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重点与特色建设中要遵循以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为抓手,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和创新意识;依托办学基础,重视社会需求,突出专业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以专业建设推进专业优化,增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全校各专业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一、基本原则
(一)重点专业建设必须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提高办学效益,能为我省经济、科技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优秀人才。
(二)坚持质量为本的原则。
在专业建设中,树立人才效益意识,始终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永恒主题,不断优化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
(三)坚持整体设计、分步推进的原则。
在专业建设中,每个专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注重实效。
既有总体发展目标,又有阶段发展目标,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既尊重现实,又开拓创新,制定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四)坚持高规格、高效益的原则。
专业建设的根本在人力资源、学科资源、物质资源和管理资源的提升,核心在突出特色和优势。
专业建设必须坚持广泛调查,综合分析,详细论证,科学定位,突出特色的方针;必须坚持小投入、大效益的策略,重在量力投入,抓住重点,提高效益,坚持标准。
(五)坚持建设、改革与管理并重的原则。
专业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既注重投入,又重视管理,按照计划、组织、实施、控制、总结、评价的基本方法加强过程管理,始终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建设的方针,边建设、边改革、边提高。
二、建设内容
1.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在专业建设中,要加强教育思想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全员性、全过程性、全方位性的全面质量意识,树立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精神的思想,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要以专业建设为主线,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式、新措施,形成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2.师资队伍建设。
具有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
60%以上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讲教师,一般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当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达到合理的比例后,师资队伍建设应更加关注提升队伍的整体能力。
3.人才培养模式。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专业的办学条件和特色,在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并形成有特色的、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模式。
4.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参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介绍与教学标准”相关内容规范,在保证专业基本规格的前提下,遵循高职教育和科学发展的规律,根据培养目标,将普通教育过程、专业教育过程、学科和跨学科教育过程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
重视课程建设。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建设一批体现时代发展特点、反映专业特色、适合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点课程、精品课程或特色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突出,能充分共享各级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
注重新学科、新科技知识的教学,优选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独立思考
和创新的空间;专业课程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达到50%以上。
5.教学方法与手段。
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把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力推进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实践式、自学式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逐渐从传递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实验教学逐渐由验证性实验向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的创新性实验转变,毕业论文从模仿性训练向研究性训练转变。
重视教学手段的更新。
积极推广、普及现代化教育技术,重视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强教学效果。
专业必修课程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50%,并有一定数量的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较好。
6.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内容和体系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具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固定的实习实践基地。
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实验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
具有2个以上固定的实习基地并能满足教学要求。
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研究和开发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7.专业水平与特色。
具有相应的校级以上重点学科,注重学科专业的综合性与宽泛性。
毕业班学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90%以上。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70%以上,毕业生受到社会高度评价。
形成自己的办学传统并积累丰富的经验,具有明显的办学特色与优势。
8.教学质量控制。
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积极开展各种方式的教学评价和检查,并能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适度的调控和整改。
坚持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并有统计分析资料和相应的改进措施。
9.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特别要加强考风、考纪和学习环节的严格管理,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规范;注意通过优化学术氛围,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善学习条件,密切师生关系,加强学业指导,开展教研合作,适应内需发展,提升学业成就,更新评价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有利于优良学风的激励机制。
10.规范教材管理,加强教材建设。
加大教材资助力度,坚决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精品教材或国外高质量原版教材;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写适合学科专业实际的高水平教材;积极开展多媒体教材建设,建设应用多种媒体技术的立体化教材;完善教材的评估评优机制。
11.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完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加强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专业评估机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和文件,实施对专业建设状况的过程评估。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