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专题复习 依法治国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题精练专题六全面依法治国专项措施类非选择题
过专项 常考重点专项突破
1.(2023武汉武昌区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户外运动被更多爱好者推崇和热捧,与此同时,由此引发的紧急救援等事件
也不断增多。遇险的“驴友”虽然有权利请求经营者、当地政府、相关救援机构进行 救援,但在接受救援之后,费用到底应该由谁承担,是免费还是有偿,有偿的又该如何计 算等,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法律法规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现有的户外运动安全立法规定大多分散在体育和旅游法律规范当中,且三言两语,分散 设置,内容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统一规范户外运动安全保障问题。为推动户外运 动健康发展,深圳市有关部门就《深圳经济特区户外运动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提出要 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该市户外运动领域特点,起草条例(草案),并开展不同层 面座谈会、研讨会、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教材知识,得出答案要点。
材料关键信息 “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对物业服务作出了框架性规定……仍不够 完善、细致” “业主大会成立困难、业委会履职不畅……物业费收支不透明等问 题时有发生”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 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业主、业委会与物业之间常存在矛盾纠纷,双方合同义务履行不全 面
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同一个物业管理区 域内的业主,应当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的指导下成立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对物业服务作出了框架性规定,一些地方 也出台规范性文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细化,为物业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较好保障,但客观上讲,这些法律 规范仍不够完善、细致。实践中,业主大会成立困难、业委会履职不畅、业主选聘物业企业的权利常被 悬置、小区内空间与设施养护不力、物业费收支不透明等问题时有发生,物业服务企业收取物业费往往 也存在诸多困难。
2024年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3 大题攻略 主观题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考查
(5)湖南省司法厅联合省教育厅、共青团湖南省委合作,发动大学生的力 量,推动送法下乡,加大对法治的宣传,扩大了法治思想的社会影响力。 (6)湖南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过程中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 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湖南法院一站式多元纠纷这么做”直播正式开播,在线呈现相关案件部 分调解过程。 2022年春节前,湖南省司法厅联合省教育厅、共青团湖南省委开展“百 校千场万名大学生普法志愿者送法下乡”活动,向湘籍返乡大学生发出 “贡献青春力量,投身送法下乡”的号召,开启了大学生普法志愿者 “送法下乡”活动的创新实践。寒假期间,活动吸引了来自400余所省内 外高校的3 000余名大学生参与,受益群众达60万余人次。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分析湖南省是如何贯彻依法治 国方略的。
热点加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贯彻依法治国 湖南在行动 下列为一年来湖南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部分)。 2021年12月,经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的批准,湖南省民政厅印发《湖南省 收养评估实施办法》。结合湖南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征求 各市县民政局、第三方评估机构意见,在湖南民政网官网公开征求意见, 召开专家论证会,进行合法性审查、规范性文件廉洁性评估、重大事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程序后,湖南省出台了该实施办法。
答案 (1)湖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广泛听取民意,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在立法过程中坚持了人民当家作主。 (2)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发布《关于动物检疫九条禁 令》,为动物检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3)湖南省委组织部贯彻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作用,以中央及中央组织部有 关文件制度为遵循,印发《湖南省党员档案管理办法》,规范完善了党 员的档案管理。 (4)湖南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通过直播的方式呈现相关案件部分调解过 程,增强司法透明度。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知识导航必修3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7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标要求素养目标
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明确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政治认同:增加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和相识法律的本质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以及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3.法治意识:崇尚宪法和法律,敬重宪法法律权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4.公共参加:主动参加法治宣扬活动
思维导图
易错明辨
1.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最高统治者的个人利益和意志。
改错: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2.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经济和政治文化所确定并与其相适应。
改错: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确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3.道德是治国之重器,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的重要依托。
改错: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的重要依托。
4.以德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改错: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公允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改错:同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高中思想政治高考总复习 第七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十五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坚持依法治国,认同我国法治发展的成就。坚持党的领导,坚持 依法治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2.科学精神:辩证分析各国法治发展的曲折历程。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国 情、从实际出发。 3.法治意识:继续推动依法治国进程。全民尊法、守法、用法,推动依法治 国进程。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考点一
考点二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 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 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提示 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考点一
考点二
易混易错 1.法律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 提示×。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提示×。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 的社会生活。 3.东周列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 法律。 提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 式传布法律。
阶级的统治地位。②镇压被统治
别表现
②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发展社会
阶级的反抗。③调整统治阶级内
文化。④规范某些技术指标
部关系。④维护经济基础
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 联系
基础和体现,二者是统一的
考点一
考点二
[微研深究——明方法]
命题点一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例题❶】 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自原始社会末期 至近代,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制定成文法开始于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②西汉时期法律 开始“儒家化”,强调礼法结合 ③完备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是中华法 系的标志 ④中华法系作为最古老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3.1 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2 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3.3 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1.通过学习本单元,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③尊重和保障公 民权利?
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 达权和监督权等。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国家, 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④规范国家权力 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
的运行? 在法律之下运行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法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 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法的决定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素
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
法的特征 可的社会规范;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
建议 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的能力,调动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主干 知识
第 三
治国理 政的基 本方式
单
我国法治建设的 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历程 追根溯源
2.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①②③④
全面依法治国的 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如
总目标与原则
-三前提(核心要义)? 具体要求? 何
明确目标 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5)
2025年高考政治复习新题速递之全面依法治国(2024年9月)
2025年高考政治复习新题速递之全面依法治国(2024年9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4•博白县模拟)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
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的专门性法律。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有8500多万名残疾人,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需求广泛而迫切。
该法的施行()①是构建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基本前提②为促进社会全体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③有利于让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融入社会生活④旨在填补以往法律政策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操作性规范空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4•江西模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关键时期,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更加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以法治的确定性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境,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成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法治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③司法机关是推进我国法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力量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更加扎实推进和实现国家全部工作法治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4•博望区校级模拟)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曾被称为“沉睡的条款”。
近年来,伴随司法实践推进,司法机关依法履职,一次次“激活”正当防卫条款的准确适用,释放国家支持正当防卫、鼓励见义勇为的信号,使“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十条”被“激活”说明()①良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法律的效力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让公平正义可感可知③见义勇为已成为全社会公民的必然选择④法律的有效实施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24春•云浮期末)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法律规则,健全现代化数字治理法律政策体系,推动出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2025版高考政治总复习必修3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8课法治中国建设考点1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基础梳理1.法治国家的含义法治国家,就是实行①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2.法治国家的表现(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②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2)③坚持良法之治;④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3)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⑤法律之下运行。
3.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⑩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重点突破1.理解把握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内涵和措施的内在联系2.法律的实施环节(1)遵守法律,即守法: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
(2)执行法律,即执法: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
(3)适用法律,即司法: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法律监督: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依法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命题探究考向法治国家(2023·广东卷)近年来,广东某法院加强涉侨审判工作,健全“海外联络员”“归侨陪审员”等工作机制,大力推广跨境诉讼“云服务”,多措并举满足广大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司法需求,为促进海内外侨胞与家乡深度融合发展增添了法治成色。
这种做法( C )①表明广东已经全面建成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②有利于团结广大侨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体现了人民法院维护侨胞合法权益的实践创新④旨在尊重和保障我国公民权利、践行司法为民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完善法律服务体系,①错误;广东某法院加强涉侨审判工作,健全工作机制,推广跨境诉讼“云服务”,维护广大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满足他们的司法需求,此做法体现了人民法院维护侨胞合法权益的实践创新,有利于团结广大侨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做法未涉及尊重和保障我国公民权利,④不符合题意。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全面依法治国+复习课件
(2022·海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近年来,海南省坚持用法治护航生态底色,
依法制(修)订多项生态文明领 域省级地方性法规,在海 岸带保护开发管理、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热带雨林国家 公园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加强对各市 县执法办案、执法监督、执法保障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稽 查和评估,提升执法效能。2021年,办理生态环保领域 公益诉讼案件 700件,追偿生态修复费用近5000万元 ,“司法保护海洋珍稀生物案”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典 型 案例。成立法律服务站,提供法治宣传等服务,提升 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意识。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多角度、多主体理解)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
本专题知识归纳
本专题知识归纳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人工 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经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 会议审议通过,于2022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是 深圳在新兴领域的重要立法。该条例的制定( ) ①为促进深圳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②体现了科学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顺应时代需要 ③能够营造良好的人工智能生态,打造智能高效政府 ④体现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作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1年10月,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 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明国家公园“武夷山样
【参考答案】 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创建 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新体制; 健全国家公园法律和制度体系,促进依法行政、严格执 法; 维护群众利益,探索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新模式; 实现了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依法治园的有机结合 。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后习题课时规范练21法治中国建设
课时规范练21法治中国建设一、选择题1.2023年4月27日,湖南省委召开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2023年第一次会议。
会议指出要严格落实述法制度,提升领导干部重视法治、厉行法治的意识,推动全省各方面工作在法治化方面取得更加明显的进步。
述法制度()①将推动党关于全面依法治省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各部门得到贯彻落实②能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学法用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③有利于政府部门严格规范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④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法治队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部分修改内容如下:通过这些修改内容可以看出()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②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法律实施③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④立法机关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完善科学民主立法的原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以下“典故”与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应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22年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
新法条中的6条建议来自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道办事处立法联系点,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被“原汁原味”反馈到立法机关,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法律中得到充分体现。
这一做法表明()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②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立法诉求有利于实现良法善治③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人民群众立法权真正实现④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创建“背包法庭”“女子法庭”“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建立“红黄绿”预警机制……近年来,我国各地基层法庭立足乡村乡情,精准把握职能定位,到景区、林区、库区和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判、多元调解、普法宣传,实现立案无障碍、司法服务“不打烊”,主动融入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
专题07 全面依法治国(核心知识课件)-2024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3)
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完善法律服 务体系
②有利于团结广大侨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符合题意
③体现了人民法院维护侨胞合法权益的实践创新
符合题意,
④旨在尊重和保障我国公民权利、践行司法为民
×
未体现,主要涉及维护广大海内外华侨 华人的合法权益,满足他们的司法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3·浙江6月高考真题)2022年以来,浙江省某县将2300多个执法事项和分散在8
结合材料,分析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是怎样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
(1)明确设问要求
明确主题
结合材料,分析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是怎样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
怎么推动
知识指向:《政治与法治》法治政府 答题指向:怎样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措施类,从“如何做”角度作答 情境指向:河北省、青海省、浙江省政府的执法行为
(2)分析材料明确知识范围 材料信息(具体)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内
措
涵
施
内措
内
措
涵施
涵
施
内
措
涵
施
内涵 措施 内涵 措施 内涵 措施
03
真题研析
1.(2023·海南高考真题)随着互联网发展,各类“自媒体”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自媒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滋生了一些问题,扰乱了网络秩序,干扰了人们正
D 常生活。针对相关问题,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整
④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 ×
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县 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政府职能属于国家职能,但国家职能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 关履行的职能。
3.转变政府职能,不是要改变政府的基本职能,不是弱化或扩大、增加 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 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间接管理; 由注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变为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宏观把握】
我国法律 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 法治理论
新中国法治 建设的成就
总目标
原则
追根溯源—why
我国法治 建设的历程
明确目标—what
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的总目标
与原则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核心
把握当下—how
第
七
第
课
八
治 国 理
第三单元
课
全面依法治国
法 治
政
中
基
展望未来—how
国
本 方 式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湖南,6,3分)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网络法治与10
亿多网民直接相连,与14亿多人民群众息息相关。面对网络传谣、网络
暴力等现实问题,需要加大治理力度,对“按键伤人”坚持严惩立场,
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网络法治需要( )
①政府依法开展网络执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②司法机关强化网络立法,健全网络法律体系 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凝聚依法治网强大力量
2.法治体系: 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
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 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必修3第8课法治中国建设-【高效一轮】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精讲课件
2、法治国家基本特征: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①原因: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要求: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立法上),并 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4)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①原因: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②要求: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
①原因: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
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②要求: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2)坚持良法之治
①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②良法的标准:一、良法应内容合理,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二、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2024/11/8
1、法治政府的内涵与特征:
(3)执法严明的政府 ①原因: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
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②要求: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
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4)公开公正的政府
①原因: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
高
全国人大
宪法 (国家根本大法)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法
律
国务院
效 力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
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部门规章
国务院相关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 低2024/11市/8 、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2025年高考政治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判断题):全面依法治国(10题)
2025年高考政治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判断题):全面依法治国(10题)一.判断题(共10小题)1.(2023•浙江模拟)科学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
(判断对错)2.(2023•浙江模拟)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传递着司法的温暖,有利于实现权利救济。
(判断对错)3.(2023•浙江模拟)“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这启示我们法治建设应从变动的具体国情出发。
(判断对错)4.(2023•西湖区校级模拟)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判断对错)5.(2023•温州模拟)严格执法,就是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判断对错)6.(2023•杭州模拟)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监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判断对错)7.(2023•浙江模拟)结果公正意味着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判断对错)8.(2023•浙江二模)建设法治社会,就是让法律的要求在公共生活领域得到普遍遵守。
(判断对错)9.(2023•温州三模)各地开展“绿剑—2022”生态环境执法行动,查办环境违法典型案件,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
(判断对错)10.(2023•台州模拟)乡村法治文化建设能够实现全民守法的社会状态。
(判断对错)2025年高考政治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判断题):全面依法治国(1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判断题(共10小题)1.(2023•浙江模拟)科学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
√(判断对错)【分析】本题考查:推进科学立法(1)科学立法的内涵: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2)科学立法的原则(标准):①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②符合国情和实际。
③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3)推进科学立法:①依法立法。
2024年高考思想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6全面依法治国
专题突破练六全面依法治国1.“《春秋》决狱”是指两汉时期审理案件以儒家经义定罪量刑的一种断案形式。
它坚持原心定罪原则,即根据行为人主观心理动机的善恶,来断定其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应当给予处罚。
“《春秋》决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制酷刑的作用,也营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但过于注重犯罪的主观因素,仅仅以伸缩性非常大的伦理道德为标准判案,必定会导致冤假错案的出现。
这启示我们()①严禁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②应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③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④坚持制定法律和认可法律的有机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2·江苏南通模拟)《汉谟拉比法典》比较有名的条文便是“同态复仇法”,处理的原则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比如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作为赔偿。
但同态复仇也不是绝对的,对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有着不同的处罚规定。
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
由此可见()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都具有阶级性②一定的上层建筑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基础③以无视因果联系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是不可取的④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最终是由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3·辽宁大连模拟)民法典第一编第八章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条款从立法的层面豁免救助人对受救助人造成的损害,为好人“撑腰”,消除了见义勇为者在扶贫济困、挺身而出之后的顾虑。
见义勇为者是人民群众身边的平凡英雄,他们的善行义举,保护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激励更多人民群众参与到见义勇为中来。
这告诉我们()①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②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③要凝聚正能量,为正风扬善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④民法典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3·重庆模拟)以下“典故”与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应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20·全国Ⅱ卷)某市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强化乡镇和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整合原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依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乡镇和街道名义开展执法工作。
高中政治2023高考复习必修三《全面依法治国》必背知识整理
高考政治《全面依法治国》必背知识一、是什么?依法治国是党带领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为什么?(1)必要性:①依法治国是党带领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重要性(意义):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P74)。
三、怎么做?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1)法治国家:①表现/特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②要求: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思考:该观点是否正确?立法是否征求公众意见指什么?如何才能实现良法之治?立法是否征求公众意见是良法之治的关键吗?(2)法治政府:①建设职能科学的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优化服务);②建设权责法定的政府,要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③建设执法严明的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注意:小切口需结合P102);④建设公开公正的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⑤建设高效政府,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优化治理流程和方式,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⑥建设廉洁/诚信政府,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⑦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和对人民负责。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知识导航必修3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9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九课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标要求素养目标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遵遵遵遵守法律律律律的基本要求1.政治认同:认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及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和科学相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遵遵遵遵守法律律律律的内涵;深化理解和全面把握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遵遵遵遵守法律律律律的措施3.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增加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遵遵遵遵守法律律律律用法4.公共参与:主动为相关部门科学、民主立法建言献策;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决捍卫者思维导图易错明辨1.科学立法应做到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权力与责任完全分设。
改错:科学立法应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
2.在法律实施体系中,权力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改错: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3.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带头遵遵遵遵守法律律律律,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社会建设成效。
改错:各级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体现国家法治文明程度,关系法治中国建设成效。
4.公正司法,就是司法活动的结果体现公允正义。
改错: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允正义。
5.严格执法是维护社会公允正义的最终一道防线。
改错: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允正义的最终一道防线。
6.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要做到办案结果符合客观真相、办案过程符合结果公正、事实认定符合程序公正。
改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7.推动公正司法,要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有、非法证据解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改错:推动公正司法,要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解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治国专题针对性训练
一、选择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据此回答1—3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
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
腐败高官被依法查处
①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推动了公平正义,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③表明任何公民的一切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④表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②
B.②④
C.①
③ D.①④
2.作为政府部门,要“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
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是
A.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民主国家的本质要求
B.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
C.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D.民主监督应该成为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
3.上述材料体现了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物质的保障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的保障
全会决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据此回答4—5题:
4.建设法治政府必须
A.转变政府职能,把所有的事情管好
B.依法执政,形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C.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D.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
这是因为
A.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
B.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必须依法赔偿
C.对人民负责,才能科学民主决策
D.政府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6.下列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的是
A.政府要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转变党的社会管理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D.提高党的科学立法水平.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据此回答7—9题: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其领导核心地位
C.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体现了党的
A.依法执政 B.民主执政 C.科学执政 D.依法行政
9.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法治能保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都需要通过依法执政来体现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需要以依法执政为保障来实现④依法执政有利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这表明
A.构建人为事物的联系要遵循客观规律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和无条件的
C.联系构成运动,引起事物变化和发展
D.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成就。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立法工作也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任务依然很重。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②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④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启示我们
A.要把握适度原则,坐等时机
B.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C.办事情应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应抓住时机不断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
二、非选择题
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有关原理,谈谈你对上述依法治国要求的理解。
14.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材料一今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对很多法律法规进行了修改。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和修改一些重要法律时,从开始的一次审议,到两次审议、三次审议甚至多次审议。
物权法草案历经5年8次审议,劳动合同法草案历经5年5次审议,食品安全法、监督法、社会保障法、预算法等法律案都审议4次。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加强立法工作的过程中,还加强了对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
先后对农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水土保持法、食品安全法、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设计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的重要法律开展了执法检查。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多的决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
《决定》指出:“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1)运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
(2)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分析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意义。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A
6.A
7.C
8.A
9.D 10.C 11.C 12.B
13.(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应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因此,要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4)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不断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1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活动准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和修改法律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重视法律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是行使监督权的重要体现。
(2)有利于使立法工作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保证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建设。
(3)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共中央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中共中央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自身依法执政能力的体现,有利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