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时政术语提炼】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3.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5.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6.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7.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8.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依法治国体系】
依法
要求:中国共产党、行政机关、
治国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本质: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目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广大公民
(说明:主观题的答题思路通常围绕依法治国的体系展开。
)
【备考角度预测】
㈠政治生活角度
1.党的角度
教材理论:
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
2.政府角度
教材理论:
政府的宗旨、原则、依法行政的意义、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依法监督政府权力3.怎样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广大公民这几类主体的有关知识。
㈡哲学角度
1.通常考查依法治国的历程蕴含的认识论哲理。
教材理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方法论
2.依法治国借鉴国外经验又不照抄照搬
教材理论: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矛盾特殊性
【依法治国主观题汇编(续)】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立法引领改革,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
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对《立法法》进行了修改,为实现良法善治夯实立法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了立法法修正索草案稿,草案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冠。
2014年1 L)月至2015年2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就进一步修改完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稿作出重要指示。
2015年3月8日一14日草案稿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近3000名人大代表听取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稿说明,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
201 5年3月l 5日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了《立法法》的决定。
⑴结合材料分析,《立法泫》的修改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8分)
材料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有许多新期盼,立法工作面临不少需要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
为了适应立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适时修改立法法,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⑵运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立法法》修改的必要性。
(9分)
参考答案: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公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③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
④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法行使审议权、表决权。
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民主集中制等言之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修改《立法法》。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意识,修改立法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了适应立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适时修改立法法。
(实践决定认识可酌情给分)
2.依法治国,就是要确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权威。
材料一
市场是各经济主体进行交换的重要场所,因此,保证市场的统一、开放、有序至关重要。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是多元的、复杂的,为了能够进行公平的竞争就需要法律确认各种类型的生产者、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保护他们的各种权益。
在市场经济中,各市场主体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经营关系和交换关系,时刻都在发生买卖、租赁、借贷
等经济活动;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是难免的。
这些活动和纠纷如果不依法循规进行,市场就无秩序可言。
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政府有权不可任性”,必须将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防止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过分干预。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7年6月1日、2008年8月1日,被誉为经济领域宪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施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14分)
参考答案:
(1)①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
②市场规则要由法律来统一。
③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要由法律来保障。
④市场主体的行为要由法律来规范。
⑤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纠纷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⑥政府的行为要由法律来规范约束。
⑦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法律的发展和完善。
(一个要点2分,共14分)(2)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地位要求不断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探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能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个要点3分,共12分)
3.(22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Z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着力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克服懒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同时,Z市在全市中小学统一开设法治教育课,通过电视、网络播放丰富多彩的、以反映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法律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
这些旨在增强市民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1)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简析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性。
(11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Z市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启示。
(11分)
参考答案: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2分)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表现,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应有之义;(2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2分)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维护了法律的尊严,(1分)不仅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2分)而且能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
(2分)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2分)要发挥好教育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1分)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大众传媒日益显示
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2分)法治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的力量;(2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分)法治文化建设必须立足社会实践,反映群众生活和需求。
(2分)
4.(32分)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一:目前,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法律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司法不规范、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解决好材料中的问题。
(12分)
材料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
(2
(12分)
参考答案:
4.12分(1)①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做到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使法律真正反映人民意愿;(3分)
②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
(3分)
③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分)
④中国共产党应发挥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法执政。
(3分)
(2)12分①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4分)
②有利于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2分)
③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从而形成规范的市场秩序,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分)
④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