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音变(一)电子教案
普通话教案8、音变(1)

二、读词语(共20分)(限时3分钟) 读词语( 20分)(限时3分钟) 限时
小曲儿 罚款 漂亮 安全 下午 搅扰 刮脸 匪首 搜查 中间儿 分蘖 凶狠 尺寸 恒星 穷人 帮忙 做活儿 命运
脾气 群体 亚军 课本 仍然 回头 广博 竹笋
血渍 知遇 没错 强度 婆婆 劳驾 舅舅 障碍 拐弯 陶瓷 修女 赞成 冲刷 随时 民用 打嗝儿
综合训练
一五一十 一心一意 一本正经 有一得一 一定照办 一丝一毫 一朝一夕 一条大河 一片好心
综合训练
不信鬼神 不怕困难 不太合适 不相上下 不听劝告 不欢而散 不堪设想 不算高明 不大可能 不必客气 不说假话 不知好歹 不劳而获
综合训练
不听 不酸 不方 不黑 不写 不苦 不学 不甜 不圆 不白 不扁 不紫 不算 不辣 不正 不干不净 不闻不问 不见不散 不三不四
二、读词语(共20分)(限时3分钟) 读词语( 20分)(限时3分钟) 限时
发扬 模型 森林 拼音 谢谢 称赞 蠢蠢 入口 瓜分 沸腾 亲爱 手软 葬送 落后 快乐 穷忙 包干儿 忘却
花蕊 嫂子 两边 短促 谎言 熊猫 需求 调整
拨拉 配合 旦角儿 车站 一顺儿 平方 峡谷 志气 乔装 刻苦 刺猬 耐用 从而 试卷 拐弯 总得 具体 脆弱 拈阄儿 书架 标尺 恩情 均匀 喧闹
一、读单字(共10分)(限时3分钟) 读单字( 10分)(限时3分钟) 限时 供给) 额 贵 装 自 惹 掐 枕 秦 供(供给) 石 挎街尝啊密操痣习 并 委 腻 朝代) 润 翻 二 灾 涌 餐 杨 六 朝(朝代) 叶 否定) 讽刺) 猜 熔 斩 日 翁 乳 申 否(否定) 刺(讽刺) 色彩) 咱俩) 犬 瓶 丢 框 铝 碰 色(色彩) 俩(咱俩) 那 猪圈) 挑战) 胸 池 关 近 乘 莫 嘣 圈(猪圈) 挑(挑战) 笑 晃动) 屯兵) 舔 跃 零 荫 桨 涮 旬 晃(晃动) 屯(屯兵) 曾孙) 苦闷) 聊 亏 段 渠 刁 踹 砣 曾(曾孙) 闷(苦闷) 咳 油画) 撇开) 握 拨 面 幅 俊 欧 索 画(油画) 撇(撇开) 拗 胜利) 降伏) 口 舜 防 不 品 虐 司 胜(胜利) 降(降伏) 渣
普通话的音变电子教案

淮阴区职教中心基础文化课教案课堂教学安排普通话训练教案(教师)一、教学目的:通过培训,使应试者明确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意义,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应试者所从事职业的普通话要求;了解普通话测试的标准和要求,能运用一定的测试技巧和方法;针对自身语音面貌进行自练。
二、教学重点:关于单双音节字词、朗读和说话的测试训练。
三、教学难点:1.u、o的儿化2.“说话”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1.学习、使用普通话的意义和要求2.读单音节字100个(1)测试要求、评分标准 <</SPAN>《训练资料—评分表》p23>(2)平翘舌音板书:zh、ch、sh—z、c、sA、zh、ch、sh—z、c、s的发音区别[示范]强调:翘舌音位置(硬腭前)B、平翘舌发音训练a、辨正练习[《训练资料—平翘舌音训练p25》]b、作品训练:《珍视自己的存在价值》有关段落C、记忆方法强调:a代表字[例字:自制灯片]b记少不记多(3)鼻边音板书:n-lA、n-l的发音区别[示范]方法:a.鼻音:舌尖形状及力度:圆、平、重、贴b.边音:舌尖形状及力度:尖、立、轻、点B、鼻边音训练a.辨正练习[《训练资料—鼻边音训练p27》]b.作品训练:《我不再羡慕》、《第一次》、《捐诚》有关段落C、记忆方法强调:a.代表字[例字:自制灯片](或板书)b.记少不记多,主要记鼻音代表字及常用字(4)复韵母动程A、关于动程[自制灯片-动程动画图](或简笔画)强调:自然滑动B、例字:幼小黑白铁屑国家肥沃火锅C、强化训练:a.词语(5)前后鼻韵母板书:an、en、in—ang、eng、ing(例)(其它亦然)A、an、en、in—ang、eng、ing的发音区别[示范]强调:前鼻韵母舌尖前伸至上齿龈,后鼻韵母舌根后缩至软腭教具:自制灯片-前后鼻韵母发音位置及动程图(或简笔画)B、鼻韵母训练a.辨正练习:《训练资料—平翘舌音训练p27》b.作品练习:《海滨仲夏夜》有关段落C、记忆方法强调:a代表字[例字:自制灯片](或板书)b记少不记多(6)普通话的声调A、板书、示意图:声调:阴平(第一声)调号例字:妈高江山多娇阳平(第二声)调号例字:麻扬人民团结上声(第三声)调号例字:马转理想美好去声(第四声)调号例字:骂降创造世界B、示范、教读强调:读准阳平和上声(7)单音节字词训练A、示范[《训练资料—单音节字词综合训练1,p30》目的:读准字音,把握时间B、学员齐读、自读《训练资料—单音节字词综合训练1、2》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时间[教师巡视]C、关于生难字、易错字训练强调:占该项总分的30%(8)关于应试技巧3.读双音节词语50个[60分钟](1)测试要求、评分标准 <</SPAN>《训练资料—评分表》p43>A、关于重音格式(与成都方音比较)例字:电话火车告诉庄稼B、强调:中重格、重轻格(2)上声变调A、“上”+“非上”变“前半上”[例字:自制灯片《上声变调1》](或板书)a.讲述、示范b.学员自练《训练资料—上声变调训练1》B、“上”+“上”变“阳平”[例字:自制灯片《上声变调2》](或板书)a.讲述、示范b.学员自练《训练资料—上声变调训练2》(3)轻声音节A、板书:轻声a.讲解:轻声的演变及朗读要求例:妈妈孩子晚上里边进来下了雨b.比较音高:妈妈(阴平后2)爷爷(阳平后3)奶奶(上声后4)爸爸(去声后1)珠子(阴平后2)竹子(阳平后3)主子(上声后4)柱子(去声后1)c.强调音长:轻声音节的音长不可等于或超过前一音节音长B、关于轻声词的训练a.词语训练:《训练资料—轻声词语训练》(齐读、抽读)b.作品训练:《春》、《匆匆》有关段落c.需要记住的常用轻声词语(结合双音节词语朗读进行)(4)“一”和“不”的变调A、板书:“一”和“不”的变调a.讲解:“一”和“不”变调规律b.练习:[例词:自制灯片《“一”和“不”的变调》](或板书)B、关于“一”和“不”的变调训练a.词语训练:《训练资料—“一”和“不”的变调训练》(齐读、抽读)b.作品训练:《可爱的小鸟》有关段落(5)儿化(难点:u、o的儿化)A、板书、讲解:a.板书:儿化(例词)红花儿b.讲解:儿化的语音现象及其演变,儿化韵的读法强调:不可将“花儿”读成两个音节B、普通话“儿化”与成都“儿化”在读法上的异同a.讲解并练习:a的儿化—相似例:刀把儿小孩儿一点儿模样儿e、i的儿化—相同例:调门儿锅贴儿金鱼儿背影儿u、o的儿化—相异例:碎步儿爆肚儿被窝儿抓阄儿的儿化训练:要领:口形,不添加央中不圆唇元音”e“直接卷舌反复练习C、关于儿化的训练a.词语训练:《训练资料—儿化训练》(齐读、抽读)b.作品训练:《第一场雪》有关段落(6)双音节词语训练A、示范[《训练资料—双音节字词综合训练1,p45》目的:读准字音,把握时间B、学员齐读、自读《训练资料—双音节字词综合训练1、2》要求:读准字音(上声在第二音节时读满调),把握格式,把握时间[教师巡视]其余练习资料作为课后练习(7)关于应试技巧4.作品朗读<40分钟>(1)测试要求、评分标准<</SPAN>《训练资料—评分表》p56>(2)朗读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SPAN>自制灯片—朗读要求>(或板书)读准字音,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回头复读、无停顿断句不当注意词语轻重格式,克服方言语调把握作品情感基调,体会重音、语调、语气掌握朗读节奏,正确处理语速(3)朗读示范《上将与下士》(重点:对话部分)(4)学员练习《父亲的爱》(5)提示:A、未提及到的作品在朗读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我不再羡慕》中的人名译音,《高楼远眺》中的生难字等B、抽签决定朗读篇目。
《普通话的音变》课件

《普通话的音变》 ppt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SUMMARY来自 目录CONTENTS
• 普通话的音变概述 • 普通话的连读变调 • 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 • 普通话的语调和语气 •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举例和分析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语调的类型和特点
总结词
普通话的语调可以分为升调、降调、平调和曲调等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特 点。
详细描述
升调通常表示疑问、惊讶或强调等语气,音调逐渐升高;降调通常表示肯定、感 叹或陈述等语气,音调逐渐降低;平调通常表示平淡、冷漠或陈述等语气,音调 保持平稳;曲调则表示说话人情感的变化,音调有较大的起伏。
轻声作用
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音乐美感, 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表 达不同的情感和语气。
轻声的规律
规律一
轻声多出现在词语或句子的末 尾,如“哥哥”、“看看”、
“慢慢地走”。
规律二
轻声出现在一些虚词和助词中 ,如“的”、“着”、“了” 、“过”、“吗”、“吧”。
规律三
轻声出现在一些重叠词中,如 “说说”、“看看”、“听听 ”。
儿化的规律和发音要领
规律一
儿化多出现在词语或句子的末尾,如“花儿”、“鸟儿”、“鱼儿” 。
规律二
儿化出现在一些名词和量词中,如“一块儿糖”、“两朵儿花”、“ 三把儿壶”。
规律三
儿化出现在一些形容词和副词中,如“好好儿的”、“快快儿的”。
发音要领
在儿化的音节中,声母不变,韵母带上卷舌色彩,语调上扬,声音轻 柔。卷舌时要注意舌位和舌尖的位置,不要发得太重或太轻。
《普通话音变》课件

去声的变调
总结词
去声在非去声字前变为半去声(213)
详细描述
去声(51调)在非去声字前,调值变为213调,如“卖”调值由51变为213, “大”调值由51变为213。
一、不的变调
总结词
一、不的变调规则
详细描述
一、不的变调规则比较复杂,一般来说,“一”在非去声字前读214调,如“一天”;在去声字前读51调,如“ 一切”。“不”在非去声字前读35调,如“不要”;在去声字前读51调,如“不是”。
轻声的变调
总结词
轻声的变调规律
详细描述
轻声的变调规律主要取决于前一个字的声调。一般来说,阴平、阳平、上声字后的轻声调值分别为24 、35、21,例如“东西”、“先生”、“老实”。而如果是去声字后的轻声,则调值为31,例如“ 起来”、“里面”。
03
普通话的音节和声调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
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 调组成。
普通话有21个声母和39个韵母,每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要正确发音,需要掌握每个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以及 正确的声调和音节组合。
注意音变现象
普通话中存在一些音变现象,如轻声、儿化、变调等,需要掌握这些音 变规则,使发音更加自然流畅。
03
强调语调和节奏
语调和节奏是表达意思和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语调和节奏,可以
听录音模仿
通过听标准普通话录音,模仿其语调和节奏,提 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多读多练
通过朗读练习,掌握不同词语之间的连读和断句 ,培养语感和节奏感。
注重情感表达
在练习过程中,注重情感表达,通过语调和节奏 的变化来传达不同的情感。
06
普通话发音技巧和训练方 法
《普通话的音变》课件

学生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普通话在媒体领域的应用
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节目中使用普通话,确保了信息的准确传播和观众的收 听、观看体验。
新闻报道与出版物
新闻报道和出版物使用普通话,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和读者的阅 读体验。
网络媒体的语言规范
网络媒体中推广使用普通话,规范网络语言环境,提高信息的可读 性和传播效果。
轻声现象
总结词
轻声现象是指某些音节在发音时变得轻而短促,声调发生变 化。
详细描述
普通话中有很多轻声词,如“桌子”、“椅子”、“看看” 等。这些词中的第二个音节都会发生轻声现象,声调变得轻 而短促。
儿化现象
总结词
儿化现象是指某些音节在发音时带有 一个卷舌音“儿”,使得整个词语的 发音变得柔和、亲切。
推广普及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 推广普通话,使其成为全 国范围内的通用语言。
普通话的语音特点
声母和韵母
普通话有21个声母和39 个韵母,是汉语语音系
统中的基础单位。
声调和语调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和丰 富的语调变化,是表达 意义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
音节结构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比较 简单,通常是声母、韵
母和声调的组合。
培训与指导
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指导, 提高教师、公务员等公共 服务人员的普通话水平。
宣传与普及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普及普 通话知识,提高公众对普 通话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感谢观看
THANKS
读多音节词语
应试者需准确读出100个多音节词语,限时2.5分钟。除 要求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准确外,还要注意轻声、儿 化、变调等音变现象。
命题说话
应试者根据给定的题目,连续说一段话,限时3分钟。要 求语音标准,词汇和语法规范,无明显的语音缺陷和方言 色彩。
普通话课程教案《声调变化-音变》

普通话课程教案《声调变化-音变》一、教学目标- 了解普通话声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声调变化对音变的影响;- 学会正确运用普通话声调在语言交流中。
二、教学内容1. 声调的基本概念- 介绍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及其表达方式;- 强调声调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声调变化对音变的影响- 分析声调变化对普通话音素和音节的影响;- 通过例子和练演示声调变化对意义的改变。
3. 声调的正确运用- 研究正确的咬字方式和语流节奏,以避免声调错误;- 进行语音训练、模仿和对话练,增强对普通话声调的掌握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课程- 提问学生对声调的理解和意义,激发研究兴趣;-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讲解基本概念- 通过多媒体辅助展示和简单示范,介绍四个声调的发音方式;- 强调声调的语义区别和变化对意义的影响。
3. 分析声调变化对音变的影响- 以具体的例子和练,说明声调变化引起的音变现象;- 强调正确把握声调的重要性。
4. 进行声调训练-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音训练材料,进行声调的练和模仿;- 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适当运用声调,加强语言交流能力。
5. 实践应用-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对话练,鼓励他们正确运用声调进行沟通;- 教师进行辅导和点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6. 总结和反馈-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正确运用声调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并解答疑惑。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普通话声调示范音频;- 声调训练材料和练题。
五、教学评估- 学生在语音训练和对话练中的表现;-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对声调变化应用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六、教学延伸- 建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和模仿;- 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应用软件,帮助学生继续提升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声调变化》

普通话课程教案《音变-声调变化》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 理解普通话中声调的概念及其在语言中的重要性;2. 掌握普通话中声调变化的规律和技巧;3. 提高听说能力,正确地运用不同声调进行口语表达。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 声调的定义和分类:平声、上声、去声、入声;2. 声调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3. 声调变化的标志、起始和结束音;4. 声调变化的例子和常见的发音错误。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引入声调的概念及其在普通话中的重要性;2. 引发学生对声调变化的兴趣,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步骤二:讲解和示范1. 介绍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的定义和特点;2. 解释声调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3. 通过示范和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声调变化的技巧。
步骤三:练和巩固1. 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包含声调变化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发音练;2. 逐个指导学生进行发音,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3. 进行口语练,让学生在实际对话中运用所学的声调变化技巧。
步骤四:总结和评价1. 回顾本课程所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声调变化的规律和技巧;2.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生在口语练中的感受和进步;3. 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和课件:包含声调变化的词语和句子的例子;2. 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学生的发音练并进行评估;3. 相关参考资料:提供给学生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巩固的参考。
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学生在发音练和口语对话中的表现;3. 学生对声调变化规律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 建议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声调变化的练,加强口语表达能力;2. 推荐相关的研究资料和网站供学生自主研究。
以上是《音变-声调变化》普通话课程教案的概述。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中声调变化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普通话音变教案

普通话音变教案教案题目:普通话声调音变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普通话四声调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对普通话音变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普通话声调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四声调的区别和声调的重要性。
二、讲解声调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教师介绍四声调的名称和特点,并通过示范发音让学生听出不同声调的区别。
2. 介绍普通话声调的音变规律,如阳平(1声)遇到阳平(1声)变为阳平(1声),阳平(1声)遇到上声(2声)变为上声(2声)等。
三、声调练习(15分钟)1. 教师播放普通话的录音,让学生辨别和模仿录音中的声调。
2. 学生两两搭档进行声调练习,互相模仿发音,纠正错误并进行反馈。
四、声调运用练习(15分钟)1. 教师设计问题,要求学生以正确的声调回答。
2. 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要求使用正确的声调进行交流。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学生合作完成有关普通话音变规律的练习题,检查答案并进行讲解。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声调规律对理解和表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教案评估:教师观察学生在声调练习和对话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普通话声调的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口头问答、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和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教案拓展:1. 鼓励学生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并注意使用正确的声调。
2.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普通话音变规律和语音特点,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拉好一首曲子不仅要把每一个音符拉准确、拉完整,而且也要把变奏处理好。要把普通话说的准确,不仅要掌握熟练汉语中每个音节相对固定的读音,还要掌握它们在某一特定的语音环境中临时发生的变化。
一、音变初体验
学生听短文朗读作品1号,想一想:这段短文中有哪些字词发生了音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单说或在词语末尾念原调(去声)
不偏不来不要不
2、在阴平、阳平、上声(非去声)前念原调(去声)
阴平前:不安不单不端不吃不开
阳平前:不行不白不才不同不详
上声前:不好不比不等不管不敢
3、在去声前念阳平
不怕不够不看不象不去
4、在动词后的补语中,或夹在词语当中念轻声
来不来找不找走不走听不听看不看
(三)轻声的规律
5、量词“个”
这个、哪个、一个
6、名词的后缀
石头、桌子、我们、骨朵儿
7、连绵词的第二个音节
伶俐萝卜哆嗦疙瘩
8、一些常用的习惯读轻声的双音节词语
护士、事情、东西、消息、干部、体面、动静、招呼、便宜、客气、风筝、行李、包袱、高粱、蘑菇、西瓜、石榴、喜鹊等
三、牛刀小试
1.读准下列词语
一家一车一排一行一种一把第一大岛有一说一
二、词海寻规律
(一)“一”的音变
1.单说或在词语末尾,念阳平
一十一统一万一唯一划一
2.在去声前念阳平
一样一向一定一块一切一半
3、在阴平、阳平、上声(非去声)前念去声
一般一边一端一只一杯
一年一齐一时一瓶一条
一早一举一手一两一里
4、在叠用的动词中间,念轻声
想一想试一试管一管读一读看一看坐一坐
(二)“不”的音变
基础型作业:课下对本课知识点进行充分的训练,完成课后练习。
能力型作业:选择作品进行朗读。
开放型作业:与学生交谈,随时指出学生语音上的缺陷。
附板书设计:
普通话的音变(一)
一 、音变体验
二 、 词海寻宝
(一)“一”的变调
(二)“不”的变调
(三)轻声的音变
三、牛刀小试
四 、大显身手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互动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普通话中的“一”、“不“和轻声的音变规律以及变化后的正确读音
教学难点:轻声词的发音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一、导入新课二、
研
习
新
课
三、课
堂
总
结
四
布
置
作
业
播放小提琴独奏经典名曲《梁祝》
淮阴区职教中心基础文化课教案
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1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
名称
第课普通话的音变(一)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只是目标:掌握普通话中的“一”、“不“和轻声的音变规律
能力目标 :能熟练运用普通话中的“一”、“不“和轻声的音变规律进行口语和职业用语练习。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勤奋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以及热爱母语的道德情操。
1、助词和和语气词
领路的、愉快地、学得(好)、笑着、活了、
他呢、谁啊、放心吧、来吗
2、叠音词和重叠形式动词的第二个语素
星星、妈妈、坐坐、读读、了解了解、商量商量
3、用在名词、代词后面的方位词
脸上、山下、地底下、村子里、前边、外面、里面
4、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动词等。
进来、起来、出去、热起来、说出来、夺回来
四、大显身手
A.设计一段10086的话务员和顾客打电话的台词,现场表演。(通信班学生)
B.设计一段淮安的旅游景点解说词,现场解说。(旅游管理班学生)
本节课我和同学们共同研习了普通话的“一”、“不”和“轻声词”的音变规律及发音。从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些共性的规律,如“一”和“不”的音变规律:“一”、“不”有变调,去前变阳平,非去前去声,中间变次轻。(歌曲欣赏《学说普通话》)
不缺不多不得不足不美不舍不用伤不起看不透
街坊 先 生 菜篮子 清楚 什么时候 爱人 招呼
2.句子练习
(1)不怕不会,就怕不学,一回学不会再来一回,一直到学会,我就不信学不会。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反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有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哪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