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与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文学与生活
文学对于我来说既简单又模糊。简单的时候,它用一句话就启发了我对于生活的认识,那时它就像一位挚友,总在我最迷茫、最孤独的时候轻轻的抚慰我的肩膀,给我力量和勇气。文学,是一个太广阔、太深邃的词语,在我的生活中,接触更多的应该是文字。
小时候,学文字,中文,只是学语言,以便我们自己看的懂字,和别人进行交流,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等自己长大成人后,再看文字,就会发现它的无穷的力量。
首先是美的力量,一篇优美的文章绝对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让你一口气看完,走进笔者的内心世界,随着笔者去感受美食,去感受山水,去感受大自然,去感受城市,去感受乡村,去感受人世间的人情世故,去感受不同的人生,去感受不同的思想,去感受不同的灵魂。
有些食物没有吃过,但是看到一篇美文后,就仿佛看到了、闻到了、吃到了;有些山水没有去过,但看过一篇美文后,仿佛就去过了,已经感受到了那秀美或壮丽的山水;有些城市没有去过,但看过一篇美文后,仿佛就去过了,人文景观就像在眼前一样;有些乡村没有去过,但看过一篇美文后,仿佛就去过了,那绿绿的麦田,那黄灿灿的油菜花就像在眼前,伸手就可以摸到;有些人没有遇见过,有些事情没有经历过,但是,看过一篇美文后,就仿佛遇见过了也经历过了一样;有些人生没有体会,但看过一篇美文后,仿佛就体会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有些思想没有触动过,但是看过一篇美文后,就仿佛触动过了;有些灵魂感受不到,但是看过一篇美文后,就仿佛感受到了。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让你穿越时间和空间,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体会,去触摸那景、那人、那事。
文字可以唤醒一个人的灵魂,尤其是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一个优秀的思想,可以唤醒一个人,拯救一个人,帮助一个人,扶持一个人。
文坛巨匠鲁迅先生,最开始的时候,公费去日本学习医学,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国,准备报效祖国,但他发现,拯救一个人的肉体,并不一定能拯救这个人的灵魂,就算把一个人的身体治好了,这个人的思想,灵魂,也还可以是不健康的,是病态的,是用医术治疗不好的,挽救不过来的。于是,在行医几年后,他毅然弃医从文,放弃了自己辛苦学来的医术,开始以文字为伴,用文字的力量,去挽救人,拯救人的灵魂。
他是正确的,因为,以后的事实证明了,他这种文字的力量,对人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他的医术对人的影响。他用文字承载自己的思想,然后去拯救人的灵魂,这是比医治别人身体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于是,他拿起笔,拿起纸,以文字为伴,用文字的力量,去拯救人,去治疗人。而结果,他用自己的文字不仅影响拯救了他那个时代的人,甚至多年后,他的思想,他的灵魂,还影响到了我们。
如果,他就当他的医生,看病救人,到他生命结束,救的人,也还是有限的。但是,他以文字为伴,拯救影响了多少代人,而且还会这样,一直,一直,影响下去的。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和空间,去给人的灵魂以力量。在这个灵魂的国度里,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时间,不分空间。只有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字本身并不自带力量,但文字作为意义的载体,承载了可以磕碰出思想火花的燧石,必定会对每一个用心阅读它的人产生作用从而显示出其威力,这却是人已皆知的一个事实。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在文化日益走向多元化,而且也渐次失去轰动效应的今天,不要说已经很少能够产生真正的文化巨
匠,即使真正的巨匠在世,恐怕也再难施展呼风唤雨的大能耐,日渐走向轻薄,实属文字的新命运。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并不意味着可以简单论断,文字真的意义虚无,纯粹成了可以扫地出门的残渣废料。或者如飞扬跋扈的政客,只把它当着装饰门面的彩饰,偶尔情愿才捋几把过来堆叠五颜六色。
我要说,真正真善美的文字,正如可以哺育万物的朴实土壤,正以它苦心酿制的精神养料滋养着我们的良心,让这个物质过剩的年代我们的良知,不至于被那挤满肚囊的肥肠所挤光。
我要感谢那些真心投入文字的修行,在文字的田垄上用心耕耘的人。正因为他们坚信春风化雨里滋生根须,凄风苦雨里伸展枝叶,只要经心经意的栽种修剪,生命意义的蓓蕾必然能够经时开放,文字其实就可以长成我们生命的脊梁。
曾有一位文学老者说过:人来世上,都想刨挖点什么,财色权情各有所好,可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可不朽者,当在文字的经营,即使成不了气候,至少可让自我精神富有,何乐而不为呢。而他也在用心而为着。
崇尚文字的魅力,积攒文字的力量,坚信一份守护在人生漫漫长途中的意义,在文字的田垄上一路用心走过,凄风苦雨中内心也有阳光的温馨,春光明媚的日子也就能够时时与我们牵手。
文字的累积和升华就变成了文学,而文学对生活的影响就是全面而复杂的,关于文学对生活和社会影响的讨论和辩证也是众说纷纭,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接触真正文学作品和理解文学是在高中的时候,在图书馆里,在一处只剩少数几本书的角落,我随手拿起了一本书名叫《许三观卖血记》的书。在嫌弃了许多本书之后,我最终选择了这本外表看起来非常朴实的书。以前我看书有个毛病,就是常常在阅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之后,却忘却了作者的名字,但这次
的阅读却让我深深地记住了“余华”这两个汉字。我可以一辈子记忆犹新地指证余华:就是这个男人,是他让我从新认识了文学。这是一次不同以往的阅读经历,《许》所透露出来的幽默智慧和语言张力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更为重要的是它使我懂得了那种伴随着苦难的乐观。
带着对余华的崇拜,我重读了他那些迷人的艺术随笔和部分演讲稿,包括《否定》、《字与音》、《灵感》、《文学中的现实》等。之所以在这里使用“迷人”的修饰,完全是出于直觉,我指的是这些作品丰富的启迪意义。在演讲稿《文学中的现实》里面,他用两个例子来说明了什么表达才能建立起文学的现实。一个是两辆卡车在国家公路上迎面相撞,另一个是一个人从二十多层的高楼上跳下来。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记者的报道也同样是“陈腔滥调”。但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余华注意到“两辆卡车相撞时,发出巨大的响声将公路两旁树木上的麻雀纷纷震落在地;而那个从高楼跳下来自杀身亡的人,由于剧烈的冲击使他的牛仔裤都繃裂了”。如此细致入微的观察显然是文学叙述区别与一般写作的必要条件。余华告诉了我“这就是为什么生活和事件总是转瞬即逝,而文学却是历久弥新” 。
长久以来,这些不同的阅读经验和感受正悄悄地改变着我的生活习惯和趣味,文学让我明白了人类普遍的存在状态以及他们内在的流动景象。但是现实也让很多热爱文学的人,开始思考文学在现在的社会和生活中究竟占据了怎样的位置。
文学真的被边缘化了吗?一些作家认为,虽然文学的处境被边缘化了,然而文学的价值却从来没有被边缘化,其实当代中国文学对社会的干预、文学对人民所关心的问题的披露和关注的力度,不比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一个时期差。
莫言说,人们可能会注意到当代作家的作品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家作品的区别之一就是在语言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实际上今天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努力表现个性化的思想,对社会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