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名词解释(8)

合集下载

气象名词解释

气象名词解释

气象名词解释气象名词解释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天气、气候和气象现象的学科。

在气象学中,有许多不同的气象名词,这些名词描述了不同的天气、气候和气象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象名词及其解释:1. 天气:指空气中的水汽和液态分子的浓度,以及云、雨、雪等降水形式的出现和分布。

2. 气候:指一年中大气中水汽和液态分子的浓度、温度、湿度、风速等综合因素的变化。

气候因素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活动。

3. 气象现象:指天气、气候和气候因素引起的各种气象现象,如风暴、暴雨、雷雨、冰雹、台风、龙卷风等。

4. 云:指漂浮在空气中的水滴和冰晶,可以是降水形式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天气现象的一种表现。

5. 湿度:指空气中的水汽浓度,湿度高通常意味着空气潮湿,人们容易感到潮湿和闷热。

6. 温度:指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所需要的温度,通常以摄氏度来表示。

温度是影响天气、气候和气候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7. 风:指空气的流动,风通常由气压梯度引起的。

不同类型的风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活动,如飓风、龙卷风、强风等。

8. 降水:指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落地形成降水形式。

降水是影响人类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洪水、暴雨、雪灾等。

气象名词解释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天气、气候和气象现象的学科。

在气象学中,有许多不同的气象名词,这些名词描述了不同的天气、气候和气象现象。

1. 天气:指空气中的水汽和液态分子的浓度,以及云、雨、雪等降水形式的出现和分布。

2. 气候:指一年中大气中水汽和液态分子的浓度、温度、湿度、风速等综合因素的变化。

气候因素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活动。

3. 气象现象:指天气、气候和气候因素引起的各种气象现象,如风暴、暴雨、雷雨、冰雹、台风、龙卷风等。

4. 云:指漂浮在空气中的水滴和冰晶,可以是降水形式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天气现象的一种表现。

5. 湿度:指空气中的水汽浓度,湿度高通常意味着空气潮湿,人们容易感到潮湿和闷热。

6. 温度:指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所需要的温度,通常以摄氏度来表示。

气象学名词解释30个

气象学名词解释30个

气象学名词解释30个1、天气:是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大气状态、大气特征及其变化的总称。

2、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多年综合大气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3、气象学:是研究大气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4、干洁大气: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5、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成为大气污染。

6、气温直减率:又称气温垂直梯度,指单位高度内气温的变化值。

7、太阳常数:是指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8、大气温室效应:大气中各种微尘和二氧化碳成分的存在,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一样,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

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温室效应。

9、地面有效辐射:是指地面辐射和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10、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11、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摄氏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2、导热率:指物体在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度差时,其相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

13、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由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y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称为导温率,也称热扩散率。

14、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平均温度的差值。

15、温度绝对年较差:一年中极端最高温度和极端最低温度的差值。

16、大气静力稳定度:在静力平衡状态的大气中,空气团在垂直方向上受到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

17、干绝热直减率:在大气静力条件下,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做干绝热升降运动而引起空气块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18、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空气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时空气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气象学常用的名词解释

气象学常用的名词解释

气象学常用的名词解释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使用了大量的特定术语和名词来描述和解释各种天气现象。

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见的气象学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天气和气候方面的知识。

1. 大气层:指地球周围被气体包围的区域,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大气层对地球上的生物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温度梯度:描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速率。

正常情况下,温度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下降。

温度梯度通常表示为每升高1公里所损失的温度。

3. 压强:指大气分子对于物体表面的力。

气压通常使用帕斯卡(Pa)作为单位,常用的单位还有毫巴(mb)和英寸汞柱(inHg)。

4. 湿度:表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度量,也可以理解为空气中水分的含量。

湿度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例如相对湿度。

5. 露点温度:指在当前湿度下,空气需要冷却到什么温度才能使水蒸气饱和并凝结成水雾。

露点温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空气中的水分含量。

6. 云层:由水蒸气与空气中的气溶胶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冰晶的集合体。

云层的高度和形状可以提供有关天气情况和空气动力学特性的重要信息。

7. 气压系统:指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气压区域,可以分为高压和低压。

高压系统通常代表天气晴朗和稳定,而低压系统则常常引发天气变化和气旋活动。

8. 风:是由气压差产生的气体运动。

风速和风向可以提供关于天气和气候条件的重要信息。

常见的风速单位有米每秒(m/s)和节(knots)。

9. 降雨量: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某一地区的水的总量,常使用毫米(mm)来表示。

降雨量是衡量降水的主要指标之一,对于农业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0. 气象雷达:一种用于测量降雨、云体和其他大气条件的无线电设备。

气象雷达可以通过接收和分析回波信号来提供有关降水类型、强度和位置的信息。

11. 气象卫星:是嵌入在地球轨道上的人造卫星,用于观测和监测大气和地球的气候。

气象卫星通过携带各种感应器和仪器,获取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的影像和数据。

气象中的名词解释

气象中的名词解释

气象中的名词解释气象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学科,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和名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气象预报员使用这些名词来解释天气现象和预测未来的气象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象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天气状况以及气象学的基本概念。

1. 天气天气指的是地球大气中短时间内的各种气象现象。

它包括温度、湿度、降水、云量、风力等多个因素的组合。

天气的变化是由大气中的气体、水分和能量传输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2. 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热量高低的物理量。

在气象学中,温度是指空气的热量。

一般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温度的高低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它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穿着、出行和室内生活环境。

3.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分含量的度量。

它与空气中的水汽的含量有关。

湿度可以通过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的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的比值)来表示。

湿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高湿度常常带来闷热的感觉。

4. 降水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包括雨、雪、露水、雾等形式。

降水的形式和强度对人们的活动和生产有很大的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也是气候的重要指标之一。

5. 风力风力指的是大气中空气流动的力量。

风力通常用风速来量化,单位是米每秒。

风力的强弱决定了风的影响范围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强风可能引起树木倒伏、交通受阻等问题,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6. 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垂直力。

气压常用帕斯卡(Pascal)或毫巴(Millibar)来表示。

高气压通常意味着晴朗的天气,而低气压常常意味着多云或降水的天气。

气压还是气象预报中重要的参考因素。

7. 云量云量是指天空中云层的覆盖程度。

它可以用分数(如八分之一、四分之一)或者百分比来表示,表示天空被云层遮蔽的程度。

云量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日照、降水等天气情况。

8. 零下温度零下温度就是低于零度的温度。

它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表示气温低于冰点的情况。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一)天气图与气象卫星云图用于分析大气物理状况和特性的图统称为天气图。

通常专指表示某一时刻、在一大范围地区内的天气实况或天气形势图,是依据同一时刻各地测得的天气实况,译成天气符号、折合数字,按肯定格式填在空白地图上而制成。

主要有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两种。

前者填写的数值和符号有海平面气压、气温、露点、云状、云量、能见度、风向、风速、现在天气、过去天气等。

依据图上气压值绘出等压线,结合温度、露点、天气现象标出各类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及其天气分布等。

后者填写有关层次的高度、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

依据图上高度和温度值分别绘出等高线和等温线,从而显示出空间天气系统及其天气形势的分布。

通过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的三维分析•,猜测将来天气的变化。

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拍摄发送回来的云的图片,能显示出大范围的云况,是天气预报的参考依据之一。

在图上标有经线和纬线,通过分析,能供应各地上空所存在的各种天气系统、追踪系统的移动和进展,并可推断风和其他气象要素的分布。

依据卫星上装置仪器的不同,发送来的卫星云图分为红外卫星云图和可见光卫星云图两类。

由于卫星云图比较精确、准时,直观,已成为防汛人员了解把握天气变化趋势和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有力工具。

(二)地面等压线和300Om上空,308线...在分析地面图时,将气压相等的各站的连线叫做“等压线”。

从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出高压、低压等气压系统的所在地区,经过比较,就可以把握它们的动态。

在分析高空图时,将某一等压面位势高度相同点的连线叫做“等高线”。

由于降水云系主要形成于30OOm 左右的上空,因而分析70OhPa等压面的天气形势尤为重要。

气象广播中常常提到“300Om上空,308线在……一线",指的是70OhPa 等压面的天气形势,为了便于理解,故称为“300Om上空”,308 线就是气压为700h P a ,位势高度为308Om(以什米为单位,即位势为3 0 8什米)的各地连成的等高线。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为有效温度。
十四、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问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来表示,用来表示空气潮湿程度。
十五、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水汽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十六、干湿度:某地某时间段内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
十七、水分利用率:指作物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能合成干物质的重量,取决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水分蒸散两大过程。
十八、地转风:由于地转偏向力与水平其他梯度力相平衡而使风向与纬线相平行的风。
十九、梯度风:运动过程中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惯性离心力相平衡的风。
二十、季风: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这两种风向的性质(主要是湿度)和它们所带来的天气现象都有所差别的风,叫做季风。
一、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天气:指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风、云、雨、雪、冷、暖、晴、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三、气候:某地多年某一时段(30年)内的大气统计状态。
四、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二十一、 气团:指气象要素水平分布均匀,垂直分布基本一致的大范围空气团。
二十二、 霜冻:在作物生长季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零℃以下,引起植物体冻伤害的现象。
二十三、 大陆度:大陆度指数的简称,表示某地的气候受大陆影响的程度。大陆度越大,表示气候受大陆影响大。
五、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六、地面辐射差额: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也称地面净辐射。
七、光补偿点: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大气物理过程:在地球大气中,始终进行着辐射能的吸收和放射这一特殊的主要矛盾运动,因而造成大气内部的增热和冷却、升压和降压、蒸发和凝结等矛盾运动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象要素:用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大气的状态和物理现象,所采用的特征量称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下,反映其一定的天气和气候特征。

天气学: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气候:是在太阳辐射、下垫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大气的多年综合状况。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并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2、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平行观测(联合观测)法:对研究对象和气象要素同时观测同时记录。

干洁大气:将大气中的水汽和固态、液态微粒除去,这样的气体称为理想的干洁空气。

(永久的)辐射通量密度E(也称辐照度)---焦耳/秒*米2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太阳高度角h:太阳的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交角,简称太阳高度。

赤纬φ:它是太阳的平行光线垂直照射地球表面所在的纬度值,数值上等于阳光直射点所在地理纬度。

可照时间:是指在没有地形、地物等遮蔽的条件下,太阳中心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到西方地平线落下,一天可能照射的最大小时数(理论最大日照时数)。

实照时数:某一地一天中太阳实际照射的小时数称日照时数(实照时数)。

曙暮光:日出以前、日落以后地面上的一定辐照度和光照度。

主要是空气分子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下形成的。

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常数S:在地球大气上界,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大气光学质量(m):大气光学质量是用以表示阳光穿过大气的路程,简称大气质量散射辐射:经空气质点散射后,来自于天空方向投射到地面的。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气象学:研究大气圈中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聚集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圈层。

3.气候学:研究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4.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

5.气候:在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6.气候系统: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7.温室效应:一些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吸收甚少,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放射长波辐射而使空气和地面增温的效应。

8.气溶胶粒子:悬浮着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的统称。

9.液体微粒:指悬浮于大气中的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物。

10.气压:大气的压强。

静止大气中任意高度上的气压值等于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

1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值。

12.大气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

13.大气压力: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

14.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15.饱和空气:在温度一定情况下,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有一定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此限度,空气就呈饱和状态,这时的空气,称饱和空气。

16.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

超过这个限度,水汽就要开始凝结。

17.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18.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19.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20.水汽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21.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成信工动力气象学讲义08专业名词解释

成信工动力气象学讲义08专业名词解释

注:序号右上角有星号的为核心名词动力气象学专业名词解释。

1、有效辐射:即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长波辐射与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长波逆辐射的差额。

2、辐射平衡:地面吸收的总辐射能与发射的总辐射能的差额。

3、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大气上界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平面上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通常取其值S 0=1.97卡·厘米-1·分-1=1367瓦·米-2。

4、凝结高度:多指抬升凝结高度(不同于对流凝结高度),即未饱和气块绝热上升至其水汽达到饱和时的高度,亦即云开始形成的高度,也是干绝热线与通过地面露点等饱和比湿线相交的高度。

5、自由对流高度:状态曲线与层结曲线初次相交的高度,对流依靠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而自由发展的高度。

6、多元大气:气温随高度呈线性变化的大气,即0d (.)0,,,T T T z const zg R g g g g g g ¶=-=-=¶®®®®®®。

若多元大气等温大气;若多元大气均质大气;若多元大气等位温大气(绝热大气)。

7*、温室效应:大气中有许多成分(如水汽、CO 2)可以很好地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又能够有效地吸收地表发射的长波辐射。

大气吸收长波辐射后使自身温度升高,并向各方向重新发射长波辐射,而大气向下发射的长波辐射将补充地表损失的长波辐射而使地表升温。

8、大气窗: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在8.5~12微米的波长范围内吸收很弱,而地面辐射在这段波长范围内的放射能力较强,可透过大气进入宇宙空间。

9*、位温:气压为p,温度为T 的干气块,干绝热膨胀或压缩到1000百帕时所具有的温度,1000(p 0p R C T d dt q q =®即=如果干绝热。

10、假相当位温:气块沿干绝热线上升到凝结高度后,再沿湿绝热上升,直到所含水汽全部凝结脱落后,再沿干绝热线下降到1000百帕时所具有的温度,记为se q 。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1、辐射物体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称之辐射。

2、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表面的太阳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

3、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交角4、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当地子午线的夹角,5、太阳赤纬即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6、可照时数指在没有地形,地物等遮蔽的条件下,太阳中心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到西方地平线落下,一天可能照射的最大时数。

7、光照时间光照时间是可照时数与曙暮光时间之和。

8、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9、大气质量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通过的路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的比值。

10、大气透明系数阳光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辐照度与透过前辐照度之比11、直接辐射以平行光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12、散射指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遇到各种气体分子、尘埃、云滴等微粒时,能把太阳辐射向四面八方散开13、散射辐射太阳辐射经质点散射后,来自于天空方向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

14、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曲线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15、辐射通量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16、总辐射总辐射是指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17、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有一部分向上进入宇宙空间,有一部分向下到达地面,向下到达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8、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19、地面净辐射指地球表面在任何时刻的辐射能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值。

20、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和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21、感光性植物的发育速度对光照长短反应的特性。

植物感光性强弱有两个标准,一是临感光性界光照长度二是作物发育速度随光照时间的变化。

22、太阳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所储存的能量与同期投射到该单位面积上太阳辐射能之比。

23、潜热通量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且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通量。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太阳辐射——太阳时刻不断地向周围空间放射巨大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简称太阳辐射。

2、蒸发速率——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上蒸发的水量。

3、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4、空气绝热变化——一块空气在没有热量收支时,由于环境气压的变化,引起气块体积改变而导致温度变化称为空气绝热变化。

5、水汽压——空气中由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

6、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

7、天气——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风、云、雨、雪、冷、暖、晴、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8、小气候——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称为小气候。

9、水平气压梯度力——因地球自转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称为水平地转偏向力。

10、生物学零度——维持生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温度。

11、季风——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产生的以年为周期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大范围地区盛行的随季节而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12、大气温室效应——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其选择吸收作用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一样,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

13、太阳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燃烧所放出的热能与作物生长期中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的百分比。

14、干绝热变化——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称为干绝热变化。

15、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16、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旋涡。

17、雾——当近地气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冰晶,弥漫在空气中,使能见度<1km的现象。

18、梯度风——自由大气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达到相互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19、气候系统——指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气象学 名词解释

气象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1、冰雪反馈机制:CO2增多,大气温度上升—冰雪覆盖面积减少—地球反射率减少—地-气系统获得辐射能增多—气温上升—冰雪面积进一步消融......2、干洁空气:除水汽之外的所有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3、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P7)4、天气与气候: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P1)5、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f=e/E×100%。

(P16)6、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d。

(P17)第二章7、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一切入射辐射,而且能对一切波段和一切方向发出最大可能的辐射,这种物体称为黑体。

8、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即ETb=δT4,式中δ=5.67×10-8W/(m2·k4)为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

(P24)9、维恩位移定律:黑体单色辐射强度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与其绝对温度成反比,即λmT=C,式中常数C=2896μm·K。

(P24)10、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min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太阳常数。

(P25)11、天文辐射: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时空分布是由太阳与地球间的天文位置决定的,又称天文辐射。

(P154) 12、大气透明系数: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的辐射强度与进入该大气的辐射强度之比,p=I/I。

(P29)13、大气窗:大气在整个长波段中,8-12μm处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称为大气窗口。

气象学之名词解释

气象学之名词解释

气象学之名词解释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太阳常数: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的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的太阳辐射强度。

1382瓦/米2 ,1.35*105 lx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也称太阳高度,以符号h表示。

昼长:是日出到日落的时间。

可照时数:即昼长。

光照时间:光照时间= 昼长+ 曙暮光时间日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地面的时间。

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大气量: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的距离与海平面上大气铅直厚度之比,简称大气量。

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太阳辐射照度与透过之前的辐照度之比。

即: Pm =Sm / Sm-1太阳直接辐射: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

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单位时间内以散射光形式投射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

称散射辐射。

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

太阳辐射总量:指某一接受表面在一时段内所接受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和,按时间不同分别称为日总量,月总量,年总量或生长季总量。

大气逆辐射:投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之差。

也称净红外辐射或净长波辐射。

地面辐射差额(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平衡):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又称地面净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太阳辐射波谱区,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光饱和点:太阳辐射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太阳辐射强度减弱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产物与呼吸消耗量相等,这时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光照强度:指光照的强弱,以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来量度,简称照度。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1气象?在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大气现象,简称为气象。

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把农业生产对象与天气气候联系在一起的科学体系,是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农业气象要素?对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农业生产过程及其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气象要素,称为农业气象要素。

大气?由于地球引力场的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层深厚的大气,称为地球大气,简称大气。

包括悬浮其中的固态和液态微粒在内的混合物,由干洁大气、水汽、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液态微粒等三部分组成。

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液态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大气。

大气臭氧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10~50km高度的大气层中,我们称之为大气臭氧层,地球大气中臭氧的90%都集中在大气臭氧层。

大气气溶胶粒子?将悬浮在大气中沉降速率很小、尺度在10-4~100μm之间的固态和液态微粒称为气溶胶粒子。

气溶胶粒子是低层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随时间、空间以及天气条件而变化。

大气杂质?我们通常将实际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统称为大气杂质。

对流层?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特点,并考虑大气铅直运动的状况,可以将整个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自地球表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的最低层,其底部直接与下垫面接触,受地面影响最大,其厚度随地理纬度、季节而有所变化,低纬度地区的平均厚度为17~18km,中纬度地区的平均厚度为10~12km,高纬度地区的平均厚度为8~9km,并且夏季时的厚度大于冬季。

对流层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又被称为天气层。

气象学

气象学

气象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有害的变化称为大气污染。

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称照度。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则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示。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Ee)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Ea)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也称净红外辐射)以E0表示,即E0=Ee—δEa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R),也称地面净辐射。

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0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容积热容量。

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由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λ焦耳(J)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称为导温率(导温系数),也称热扩散率。

干绝热直减率:在大气静力条件下(即气块的气压时时都与周围大气的气压处于平衡),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的这种作干绝热升降运动而引起气块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γd=—dT/dZ),称为干绝热直减率。

湿绝热直减率:湿绝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

相对湿度:传统上,把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来表示,称为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干燥度:一地某时段内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值,称为干燥度或干燥系数。

地转风:地转风是指自由大气中空气作等速、直线的水平运动。

当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空气就沿着等压线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这种水平运动称为地转风。

季风:①认为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转变风向的风称季风;②认为并不是一切盛行风向的明显季节变化都能叫做季风,只有那些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这两种风向性质(主要是潮湿程度)和它们所带来的天气现象都有明显差别的风,才称季风。

气象学

气象学

一、名词解释:1、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天气:某一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3、气候:指某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变化4、小气候:是把局部地区受下垫面影响而与大气候不同的天气状态。

5、大气污染: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的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6、气象要素:用来表示大气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

7、比温:一团湿空气中的水汽质量与湿空气的总质量之比。

8、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压强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是未饱和温度达到饱和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9、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前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出目标或辨别的最大距离。

10、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都时刻不停地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11、辐射能:放射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1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为辐射通量密度。

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或到达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13、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

14、大气辐射:大气吸收了地面辐以后,又以辐射方式向外放出能量。

15、对流: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大规模的、有规则的升降运动称为对流。

16、潜热转移:地面水分蒸发或升华时,要吸收地面一部分能量,当这部分水汽在空气中凝结或凝华时,又把潜热释放出来给大气,大气便间接地从地面获得了热量。

反之,当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或凝华时,地面获得了能量。

实际上从地面上蒸发出去的水分远多于在地面上凝结的水分,通过水的相变化,使潜热转移。

17、热容量:研究土壤温度时经常用土壤容积热容量,即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变化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2.干空气: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3.气温:在气象学上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4.气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5.大气能见度: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视力正常的人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目标物的最大距离级别(0~9级,相应距离为50~50000米)能见度的大小反应了大气的混浊现象,反映出大气中杂质的多少。

6.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降落至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的通称。

如雨、雪等。

是清除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机制之一。

7.太阳高度角: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通过该地与地心相连的地表切线的夹角。

8.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9.大气气溶胶:指均匀分散于大气中的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所构成的稳定混合体系,其中的微粒统称为气溶胶粒子。

10.绝对湿度:在标准状态下(0℃,760mmHg),每立方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重量,即水蒸汽的体积密度,一般用mg/L作指标。

11.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该温度下的饱和状态水蒸气含量之比,用百分数表达。

12.露点温度: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13.大气痕量气体:大气中浓度低于10-6的气体。

14.酸雨: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者其他形式的降水。

15.臭氧洞:臭氧的柱浓度小于200 D.U.左右,也即臭氧的浓度较发生前减少超过30%的区域称之为臭氧洞。

气象学

气象学

名词解释:1、气象:在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大气现象,简称为气象。

2、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以及大气圈与水圈、陆地表面圈、生物圈、冰雪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4、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5、大气:由于地球引力场的作用,地球周围聚着一层深厚的大气,称为地球大气,简称大气。

6、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液态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大气。

7、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称为大气污染。

8、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态和特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统称为气象要素。

主要的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9、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能够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的最大距离。

10、气溶胶粒子:大气中沉降速率极小、尺度在10-4μm到100μm之间的固态和液态微粒。

11、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传递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2、黑体:设想有一个物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13、、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J/s或W)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14、、光通量:是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光能。

(lm)光通量密度(照度):是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lx)15、太阳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强度。

也称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W/m2)16、太阳常数(S0):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名词解释(8)
大气质量大气质量通常用太阳光通过大气路径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之比表示,是没有单位的一个数值。

大气透明系数大气透明系数是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太阳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太阳辐射强度之比。

总辐射总辐射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由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组成两部分构成。

直接辐射直接辐射强度是指直接来自太阳日盘,以平行光的形式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能。

散射辐射散射辐射强度是指阳光被大气散射后,从天空的各个方向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也称天光漫射。

地面反射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小部分被地面反射,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称为地面反射辐射。

地面反射率地面反射率是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与投射到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的百分比。

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曲线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地面辐射地面向外放射的辐射能,称为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向外放射的辐射能,称为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有一部分向上进入宇宙空间,有一部分向下到达地面,向下到达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温室效应大气中各种微尘和CO2等成分的存在,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一样,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温室效应。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也称净红外辐射或净长波辐射。

地面辐射差额地面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而获得热量,同时又向外放射长波辐射而损失热量,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也称地面净辐射。

生理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它生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称生理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能使叶绿素分子呈激发状态,并将自身能量消耗在形成有机化合物上的太阳辐射波谱区,称光合有效辐射。

光周期现象昼夜交替、光暗变换及其时间长短对植物进入发育阶段(开花结果)的影响,称光周期现象。

长日照植物在植物发育前期,要在较长白昼条件下,才能进入开花结实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在植物发育前期,要在较短白昼条件下,才能进入开花结实的植物称为短日照植物。

临界日照长度植物通过光周期而开花结果的光照时间临近界值,称之临界日照长度。

光饱和点在一定光照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度的增加,光合效率也相应的增加,但当光照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光照度即使继续增大,光合效率也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照度叫光饱和点,也称饱和光强。

光补偿点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度称光补偿点,也称补偿光强。

太阳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作物收获物中所储存的能量与同期投射到该单位面积上太阳辐射能(或生理辐射)的百分比称为太阳能利用率。

折能系数每克干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