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综合实训项目个人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综合实训项目

个人总结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1.供应链如何打造企业竞争力

1.1打造企业成本优势的要点

当前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增长和竞争的日益激烈,需要重构结构性的成本优势。

采购及供应链管理是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的基本要素,采购及供应链管理系统是结构性成本优势的重要环节,要通过流程再造,业务优化,重构具有结构性成本优势的供应链,为企业构建起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有活力的供应平台。同时,要强化采购方面的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企业内部也要深化采购方面的业务交流。

未来企业的采购业务发展要坚持“三论”,即:坚持主体论,以企业生产经营单元为主体,各方面配合推进采购业务的发展;坚持价值论,要对供应商进行具有战略价值意义的选择和评价;坚持系统论,要把采购业务视作整个企业价值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市场为主导推进采购业务及供应链管理的开展。

降低物流费用。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费用主要是降低库存成本。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之间,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关于生产、销售、库存、配送的信息和数据能由各方共享,这样,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便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整条供应链中原材料、在制品和制成品的流动情况、在途运输或配送的情况、库存状况、商品销售情况和顾客需求状况,使整条供应链的透明度增高,不确定性因素降低。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根据市场需求信息迅速调整生产和配送,不需要备有大量的库存。

1.2打造企业时效优势的要点

1)降低交易时间和费用

交易过程需要当事人注入精力和时间,支付信息费用和其它一切开支,所以市场的交易是要付出代价的。交易费用的理论同样适用于供应链,重复发生的交易费用是社会财富和企业资源的浪费。然而,在供应链管理中,上、下游企业建立的是长期、稳固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谈判和履约费用,加快订单的履行时间,为企业节约资金。

2)提高物流效率

供应链管理所产生的整体效益会大于各个供应链成员单独管理物流所得到的效益之和。它能实现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任务。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建立快速反应系统,实施及时配送、不间断补货、有效客户回应等项目,可以缩短订货周期,对市场和顾客需求做出更加快捷的反应,提高供应链物流工作的效率。

3)提高顾客满意度

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一方面来源于物流成本的降低,顾客可以买到更加便宜的商品;另一方面来源于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送货速度的加快、缺货次数的减少、配送可靠性的增加和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等都能为客户创造附加价值。

2. 供应链如何协同运营

2.1 如何建立供应链伙伴关系

物流综合实训个人总结报告

(1)加强企业之间有效沟通

核心企业应与供应商以及其他供应链合作伙伴在环保方面进行经常性的合作与交流。企业与供应商间的环保交流, 能促使人们相互提供信息, 这对成功实施供应链。

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定期公布企业目前的环保状况及长期的环保规划, 可使供应商了解自己的使命和目标; 通过市场调查, 可了解顾客的环保要求和供应商的环保执行情况。将环保审查与质量监督、合作厂商资格认证结合起来能保证供应链的有效实施。

(2)实施协调管理

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达到甚至超越环保部门的环保要求,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必须在各合作伙伴间进行协调管理,减少供应链中不增值的活动,实施并行工程管理。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之间彼此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并可通过对供应商的培训和相关技术支持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化水平,实现供应链的组织协调管理。

(3)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应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运作和考核机制, 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另外, 还需要重新审视企业内部的业务运作方式。为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企业需要在时间上重新规划其供应流程, 在地理上重新规划其供销厂家分布, 在生产上对所有供应商的制造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

(4)将供求关系的重心转向服务

以产品为中心的供求关系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中心的供求关系,对于需要回收处理的产品,应以出售产品的使用权为主,由此形成一套即时回流的逆向物流系统,使单向线形的传统供应链转变为由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双向循环的供应圈。

(5)建立网络组织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需要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要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都有赖于行业内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就需要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环境信息与其它信息有效集成,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

2.2如何进行供应链上的制造与库存的协调、协同

1)建立顾客信息系统。要有效地管理销售库存,供应商必须能够获得顾客的有关信息。通过建立顾客的信息库,供应商能够掌握需求变化的有关情况,把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到供应商的系统中来。

2)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供应商要很好地管理库存,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保证自己的产品需求信息流和物流畅通。为此,必须保证自己产品条码的可读性和唯一性解决产品分类、编码的标准化问题,解决产品存储运输过程中的识别问题。

3)建立供应商与代理商的合作框架协议。供应商和代理商一起通过协商,确定处理订单的业务流程,以及控制库存的有关参数、库存的信息传递方式等。

4)组织机构的变革改变了供应商的组织模式。引入VMI策略后,在订货部门产生了一

- 3 -

个新的职能负责用户库存的控制、库存补给和服务水平的组织。

2.3 信息技术对供应链协同效果的影响

2.3.1消极影响

(1)过于强调自身利益,忽略外部合作。尽管企业纵观了整个企业链的联系,但还是过多着眼于企业内部的操作,过于注重企业自身资源的利用,而忽视了与供应商、分销商等的互利合作。供应链节点间的关系被视为交易伙伴而不是合作伙伴,频繁地讨价还价、拖欠费用等,导致竞争大于合作而不能很好的协同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从而造成库存积压、资金浪费和企业间的目标冲突。

(2)供求信息不对称,易产生牛鞭效应。由于客户信息不准,导致企业估计预测出现较大偏离,于是造成供应链信息传递扭曲。制造商的盲目生产,增加了企业的库存成本,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成本高。现阶段,IT厂商主要提供PC机、显示器、终端等产品,能够给企业提供售前咨询、模组化的方案、方案的实施、售后的运营维护等一条龙服务的IT厂商少,这是导致企业信息化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后期维护与协调困难的重要原因。

2.3.2积极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化进程大大加快。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得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自己公司的生产和库存等状况,控制企业的能力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加强。

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主要作用,首先在于将供应链上的企业紧密地连接起来,使链上的信息路线与产品的物理运动路线相一致,这样各个企业能够共享链上的信息,有效协调各自的行为。

另外,信息技术也为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开发实施并行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加强。

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经济活动,直接影响供应链企业供应、生产、库存、销售中任何一环的成本。信

息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供应链企业的交易成本,建立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更快、更方便、更精确的电子化联络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决策支持,使供应链企业能以低成本实现共享管理,并能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