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第3章

合集下载

地球概论第三章

地球概论第三章
图 3-3 在两极,傅科摆偏转最 快(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在赤道,偏转速度为零。
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一、 地轴和极移
图3-4 极移与 进动的比较
极移是地极的移动,不涉及天极在天 球上位置的变化;进动造成天极的移动, 不涉及地极在地面上的位置的变化
二、 地轴进动
地轴的一种圆锥运动 圆锥轴垂直于轨道平面,指向黄极; 圆锥半径23(黄赤交角); 方向向西(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 反); 速度每年50; 周期25 800年。
恒星日是同恒星时(春分点的时角) 相联系的;
天文学以春分点定义恒星日;
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时间 24小时00 分
太阴日:月球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时间 24小时50 分
太阳日和太阴日不同,二者具有不同的 速度
图 3-9(A)恒星日与太阳日比较
在一个恒星日内,地 球自转360°,在一个太阳 日内,地球公转59,自转 360°59。这59的差值是 地球公转造成的,使太阳 日比恒星日约长4分。
地球公转后果
一、 恒星周年视差 二、 太阳周年运动
二十四气 十二宫 二分点、二至点
三、 行星同太阳的会合运动
会合周期:
设E、P分别表示地球和行星的周期, S为会合周期。便有:
360S = 360 + 3-
360S =
3-
代入(1),消去 ,整理后,得:
冬夏二至(黄赤二道平行)赤经差最大, 视太阳日最长;
春秋二分(二道交角最大)赤经差最小, 视太阳日最短。
赤经差变化的次要原因是椭圆轨道
造成太阳每日黄经差本身的变化;由 于日地距离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的 不等;
近日点变化最快,视太阳日较长 ;

地球概论概念_期末复习

地球概论概念_期末复习

........地球概论资料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第一节地理坐标概念: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

地极:地轴通过地心,它同地面相交的两个断点,是地球的两极,分别叫北极和南极。

经线: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圈,它们在南北两极相交,并被等分为两个半圆,这样的半圆叫经线。

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纬线。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被公认为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纬度(线面角):本地法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就是所在地的纬度。

一地的纬度,就是这个地点相对于赤道面的南北方向和角距离。

经度(两面角):一个是本地子午线平面,另一个是本初子午线平面,两个平面的夹角,即为本地经度。

地理坐标系:度量全球各地的地理坐标的统一的制度。

(赤道是横轴、本初子午线是纵轴、他们的交点为坐标系的原点。

)注意:大地是一个球体,称为地球。

纬线垂直于地轴,经线通过地轴。

地球环绕中心天体太阳运动,同时绕轴自转。

方向都是自东向西。

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南顺北逆)。

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

读取和书写地理坐标时:纬度在先,经度在后。

数字在先,符号在后。

第二节天球坐标概念:天穹:人们所能直接观测到的地平之上的半个球形的天空。

天穹呈球形。

天球:天球就是一地心为球心,以任意远为半径的一个假象球体。

天文学用作表示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

日心天球:以太阳中心为球心的天球。

周日圈:天体周日运动行径的路线。

地平圈:地平圈是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天赤道:天赤道是地球赤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黄道:黄道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白道:月球轨道在天球中的投影。

天顶、天底( Z 、 Z’):地平圈的两极是天顶和天底。

天南极、天北极( P、 P’):天赤道的两极是天北极和天南极。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

卫星图片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大陨石坑
卫星图片科学家第一次清晰看到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大陨石坑
1993.3.25-1994.7.15慧木相撞前
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到的S-L9彗星碎块(21块) 彗星碎块( 块 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到的 彗星碎块
S-L9彗核 碰撞前后的木星红外图像 彗核C碰撞前后的木星红外图像 彗核
超新星
第二代星云
忙 忙 碌 碌 又 开 始 了
"
星云
形成中的 臭蛋星云
5. 太阳系中的行星
体积 密度 卫星 表面 类地行星 小 大 小 少 多 固 主要元素
类木行星 大
Fe,Mg,Si,K,Ca, Al,Ti,Ni 非固 H,He,CH4,氨冰 氨冰 水冰
"伽利略" 于2003.9.21坠入木星大气 层
彗核K与木星撞击后火球从亮到暗的变化 彗核 与木星撞击后火球从亮到暗的变化
慧木相撞痕迹
月球上的撞击坑
流星雨
1833年:带来知 识启蒙的狮子座 流星雨
1966年:20世纪最眩的狮子座流星雨
年:呈火球状的狮子座流星雨 年
2002年:在英格兰观看到的狮子座流星雨 年
2002年:从太空观测到的狮子座流星雨 年 (11月19日) 月 日
5. 彗星
慧核,慧发: 固体C, 慧核,慧发: 固体 冰冻水, 冰冻水,CH4,NH3等 慧尾 CO+,N2+,CO2+
汉朝马王堆帛书里对彗星的描绘
哈雷彗星
海尔—波普 彗星
彗星的源? 彗星的源? Oort 云
6. 陨石
7. 撞击的效果
6500万年前,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陨石坑 万年前, 万年前 直径170km的洼地,陨石直径 的洼地, 直径 的洼地 陨石直径10-20km. 撞击的效果-恐龙绝灭 恐龙绝灭. 撞击的效果 恐龙绝灭 1908年 通古斯 年 苏梅克—列维 列维9号 "苏梅克 列维 号"(S-L9)彗星撞 ) 木星 1993.3.23-3.25 1994.7.16 21个慧 个慧 核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2.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2.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子午圈与地平圈:S、N;子午圈与天赤道:Q、Q′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黄赤交角(ε=23°26′)2.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黄道坐标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2.8当δs=hs,ts= A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2.9已知:S==,t★=21h50m,故根据公式:S=t★+★有:★=-15h12m(8h48m)2.10t=2h39m2.1190°-35°+ε=78°26′,90°-35°+ε=31°24′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太阳黄经()、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春分():0°、0°、0°、0h;夏至():0°、90°、ε、6h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12h、12h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答案3.1恒星--(如同太阳)发光:质量巨大/中心温度很高/热核反应/能量释放;光谱信息:表面温度、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运动方向,确定恒星光度,比较视亮度,推知恒星距离等。

地球概论 第三章 太阳系

地球概论  第三章 太阳系

第三章太阳和太阳系第一节太阳一、太阳概述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恒星。

对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它是最重要的天体。

我们对太阳的研究,主要是探明它对地球的影响,此外,以它作为一个典型来认识恒星的一般特征。

太阳是一个中年的恒星,从地球岩石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中得知,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太阳的年龄一定比这大,大约50亿年。

太阳的寿命约100亿年,太阳还要燃烧约50亿年氢燃料才会逐渐匮乏。

那时太阳将会逐渐变成红巨星而吞没大部分太阳系,地球将不能幸免。

太阳时一颗炙热的气体球,严格地说,是颗等离子体星球。

是一颗稳定、平衡、发光的气体球,但他的大气层却处于激烈运动之中。

太阳是银河系一颗普通的恒星,一颗G型恒星,表面温度约为6000度的一颗黄色恒星,是赫罗图上的主序星,并位于主序星带的中央部分,所以它是一颗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恒星。

除此之外,在同地球的关系上,太阳是地球上光、热的源泉,生命的源泉,气象、气候变化的源泉,能量的源泉,食物的源泉,以及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的本源。

太阳的运动和一切活动,影响着整个地球以及人类的生存。

二、太阳基本数据✧日地平均距离:1.496 × 108km (天文单位)✧大小:半径约700 000km(为地球半径的109倍)✧表面积:6.087 ×1012km2(地球表面积的12 000倍)✧体积:1.412 ×1018km3(地球体积的1 300 000倍)✧质量:1.989×1030kg(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太阳视差:8″.794✧太阳平均密度:1.41g/cm3✧太阳常数平均值:8.161725J/cm2·min✧太阳表面有效温度:5770K✧太阳活动周期的平均长度:11.04a三、太阳的热能、温度和热源1、太阳热能太阳常数:8.16J/(cm2·min);在日地处于平均距离,太阳光垂直照射,并排除大气影响的条件下,地面上单位面积(cm2),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热量。

地球概论第三章1(自转)分解

地球概论第三章1(自转)分解
(一)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 (二)地球自转运动的周期 (三)地球自转运动的速度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二、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一)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
根据在地球上确定方向的习惯,日出为东, 日落为西,则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这与天体周日视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在北极上空观看,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是 逆时针;在南极上空观看,则地球自西向 东的自转是顺时针方向。 一般规定,从天北极看,凡逆时针方向自转 的天体,都是自西向东的,称这种自转为顺 向自转;凡顺时针方向自转的天体,都是自 东向西的,称这种自转为逆向自转。
地平圈
天轴
地轴
地球的自转与天体的周日视运动示意图
在不同纬度观测天体,所见的天球范围和周日平行圈
的情况是不同的。
观测者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只能看到地平圈以上 半个天球上的星空;
随着天球的旋转,东方地平附近不断有上升的天体,
西方地平附近不断有下落的天体; 地平以下天体是否能够转到地平以上来,决定于观 测者所在的地理纬度。(地理纬度不同,天极的高 度不同,所看到的天球周日旋转情况就不同) 。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线速度是指地球上某点在单位时间内绕轴进行圆运动时 所走的距离。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与转动半径大小有关。假设地 球是个正球体,那么在任意纬度Φ 处,地球自转的线 速度为VΦ=2πRcosΦ /T=V0cosΦ (T为恒星日,V0为赤 道上的自转线速度)。 地球表面各地线速度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大小因纬 度的不同而不同,与所在地纬度的余弦成正比,即随 着纬度的增高,地球表面的线速度逐渐减小。 在同一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还因高度的不同而不 同,高度愈大,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就愈大。 赤道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V0=2π R/T=465m/s。 两极点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为0。

《地球概论》课件

《地球概论》课件

添加 标题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极地
添加 标题
气候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
添加 标题
气候带的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极地
添加 标题
气候型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 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的特点
地球物理模型:建立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地幔对流等模型
实验室分析: 通过实验室 仪器和设备, 对地球的物 质、结构、 演化等进行 分析研究
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地 球环境、地 质过程等, 对地球的演 化、地质灾 害等进行研 究
实验设备: 包括显微镜、 光谱仪、地 震仪、地磁 仪等
实验方法: 包括地质年 代测定、地 球化学分析、 地震波分析 等
海洋深度:平均深度约 3800米,最深处为马里 亚纳海沟,深度超过 11000米
海洋温度:从赤道到两极 逐渐降低,热带海域水温 较高,极地海域水温较低
海洋盐度:海水盐度约为 3.5%,不同海域盐度有 所差异
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种类 繁多,包括鱼类、贝类、 海藻等,是地球上最大的 生物资源库
海洋资源:海洋蕴藏着丰 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 和生物资源,是人类重要 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地球的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平方公里,海洋 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公里
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其中对 流层是地球大气层中最低的一层,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一层。
地核:地球最内层,由铁和 镍等金属组成
地幔:地球中间层,由熔融 的岩石和矿物组成

地球概论

地球概论

经度:本地子午面的东西方向和角距离
经度是两面角,本初子午面为起始面; 本地子午面为终面; 经度通常在赤道上度量,东西经各分 180度。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图1-4 经度和纬度 纬度是线面角,即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 经度是两面角,即本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的交角。
图1-7 天球示意图 天球的半径是任意的,所有天体,不论多远,都可以在天 球上有它们的投影。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天球的视运动
对于地球观测者:天球围绕我们以与地 球自转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 周期(1日)旋转; 天球周日运动; 周日圈:天体周日运动行经的路线,天 体愈近天极周日圈愈小,反之亦然。
二、天球坐标 球坐标系的一般模式 以基圈、始圈和终圈构成一球面三角形; 纵坐标即纬度; 横坐标即经度。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两大类天球坐标系
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 自转)联系,向西; 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地球 公转)联系,向东。
图1-14 地平坐标系的圆圈系统: 地平圈上4个相距90°的点:东、 南、西、北点;得到子午圈(过 南、北点)和卯酉圈(过东、西 点)。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图1-15 天体的地平坐标: 高度和方位
第一赤道坐标系(也称时角坐标系)
用途:用于时间度量;
圆圈系统:天赤道,子午圈和六时圈;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出版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使用说明

地理学考研地球概论课件(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章 太阳系

地理学考研地球概论课件(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章 太阳系

日心说的其他一些理论:
(1)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和地球一样,都在圆形 轨道上匀速率地绕着太阳公转。 (2)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轨道上每月 绕地球转一周,并随地球绕太阳公转。 (3) 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天穹实际上不转动,只是由于地球 的自转才是我们看到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 (4) 恒星和太阳间的距离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要大得
第三章 太阳和太阳系
第一节 太 阳
一、太阳概述
二、太阳基本数据
日地平均距离:1.496×108km (天文单位) 大小:半径约7×105km(地球半径的109倍) 表面积:6.087×1012km2 (地球表面积的12 000 倍) 体积:1.412×1018km3 (地球体积的1 30万倍) 质量:1.989×1030kg(地球质量的33万倍)
位置 低层
太阳活动
黑子、光斑
光球
500km
5770k
米粒组织
色球
2000km
底层1万度,高 耀斑、谱斑、 层几万甚至几 中层 日珥 、针状物 十万度 百万度以上 外层
太阳半径的几倍到十 日冕 几倍,无明确边界
日冕
太阳风
在太阳日冕层的高 温下,氢、氦等原子带电粒子
水星表面巨大的陨石坑,由于撞击所致
水星上的放射状的陨石坑
水星的Caloris盆地局部图像,平坦的地表上有一些隆起和裂沟
水星温度最高的区域是中心位于北纬30°、西经195°的盆地,它是诸行星中温
度最高的地方,由此给它取名为“卡路里盆地”,即热盆地的意思。
水星上的双环盆地
水星上蜿蜒数 百公里的峭壁。水 星的内核曾是熔铁, 后因冷却而收缩了 几千米。水星地壳 的下沉致使形成峭 壁式的大尺度褶皱。

地球概论笔记

地球概论笔记

《地球概论》课堂笔记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一、太阳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即空间宙:古往今来,早午晚昏,即时刻宇宙:普遍的永久的物质世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宇宙间所有这些物质,通称天体。

常见天体:恒星、行星、卫星、刘翔、彗星和星云。

互有联系的假设干天体的集合叫天体系统太阳系不是星系(宇宙 总星系 星系恒星和星云)太阳所在的星系 银河系(1500太阳系、卫星(地月系) 银河系总星系 恒星世界 星云 宇宙 河外星系总星系之外的世界 行星际物质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能自身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光和热的源泉。

(一) 太阳的距离和大小1、 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太阳的距离是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即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在天文学上被作为一个单位利用,称为天文单位(AU ) ◆ 天文单位是用来气宇太阳系内天体间距离的单位,1976年测定值为:1AU=千米(1984年通用)◆ 目前测定新值为2千米以光速通过1AU 需时刻8′19″天体距离目前通常用间接方式测定:三角视差法<周日视差,周日地平视差先确信基线>;雷达测距法可是在测定太阳距离时,由于距离遥远,其地平视差过小,和技术上的各类困难,不宜直接用那个方式,于是天文学上通过对某个小行星距离的测定,来推算太阳的距离。

日地距离的大体思路是:如右图所示:射日地距离为a某个距离地球较近的小行星距离为a1,当小行星冲日时,即小行星距地球最近的时候,测定其地平视差,○1从而推算出它同地球的距离,那个距离即为a1-a,记作m,也确实是小行星与地球轨道半径的差值;○2测定a与a1之比,即a/ a1的值,记为n(此值测定方式可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即a3/a13=T2/T12);a1-a=m○3联立解方程,求a;a/ a1=n最近几年来,人们用雷达测定金星距离,进而推算出日地距离最新值为:1.×108km.2、太阳的大小已知日地距离,就能够够依照太阳的是半径推算出其线半径(如右图),太阳的平均视半径为16′。

地球概论第三版读书笔记(一)

地球概论第三版读书笔记(一)

地球概论第三版读书笔记(一)地球概论第三版读书笔记简介《地球概论第三版》是一本介绍地球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材,适合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第一章: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形成:–天体碰撞和凝聚–地幔和地核的分化•地球的演化:–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第二章: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球科学的三大研究方法:–实地观察和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和模拟–数学和计算机模型•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等学科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三章: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物质组成•地球内部的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区分内地球和外地球的界面•地球物质组成:–元素和化合物–岩石和矿物第四章:地震和地震波•地震的发生和机理:–地震带和地震中心–断层和弹性波•地震波的类型和特征:–纵波和横波–体波和面波•应用地震波进行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和地震预警第五章:板块构造和大地构造学•板块构造理论:–构造板块和板块边界–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大地构造学方法:–测量地球形状和大小–测量地球重力场和地磁场•应用板块构造和大地构造学研究地球的演化和自然灾害第六章:地质年代和地球的历史•地质年代划分:–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测定•地球历史重要事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Earth Impact事件和生灭大事件•应用地质年代和地球历史研究地球的演化和资源勘探总结本书介绍了地球概论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对地球的形成、演化、构造、历史等方面的介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第七章:地表和水文地质•地表地貌类型:–山脉、高原、丘陵、平原等–冰川、沙漠、海岸等特殊地貌•水文地质特征和应用:–地下水和地下水循环–水资源的评估和开发利用第八章:矿产资源和矿床形成•矿产资源的分类和特征:–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等–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矿床形成机制和类型:–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岩浆矿床等–应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方法勘探和评价矿床第九章: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环境地质和环境演变:–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地质灾害治理和预防•地质灾害类型和特征:–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应用地质灾害评价方法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风险第十章: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和全球变化研究:–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气候、海洋、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全球变化研究的方法和意义•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球系统模型:–描述和模拟地球物理、生物和化学过程–应用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球系统模型研究全球变化和环境影响总结本书介绍了地球概论中与地球科学相关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地表和地下、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介绍,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地球科学的应用和意义,以及地球科学对我们生活和未来的影响。

地球概论课件3

地球概论课件3

4、赫罗图(光谱-光度图)
赫罗图以光度为纵坐标,以光谱 型或温度为横坐标,绘出恒星的 光谱型和绝对星等的坐标关系图 ,从而对恒星的类型有性质进行 了区分,并显示了恒星发展演化 的一般规律
赫罗图上的恒星分成四个序列: * 主星序:该序列的恒星称主 序星主序星:温度越高,光度越 大的特点,体积居中,质量在 0.1-20个太阳质量之间,靠热核 反应产能。质量越大,在主星序 的位置越高
•星团:许多恒星聚集于天球上较小的区域,在星空中形成稠密的
集 团称星团。 * 星团分两大类:疏散星团、球状星团 疏散星团:又叫银河星团,包含几百个恒星,形状不规则。 球状星团:外观呈球形或椭圆形,几万-几十万颗,多数在 银河系外围,肉眼可见到4个。
2、变星:
恒星的光度短时间内发生显著的改变分三种类型: 脉动变星,爆发变星,食变星。 食变星又叫几何变星:恒星在相互绕转中发生交食现象, 从而引起亮度周期性变化。
D(秒差距)=1/π (角秒)
恒星距离和恒星视差成反比恒星距离越远,它的视差越小, 恒星越近, 视差越大。恒星距离越远,它的视差越小。把恒星视差为1角秒时恒星 所对应的距离作为一种单位它名叫“秒差距”。 1、秒差距:以一个天文单位为底边底角为1角秒其直角边为 一个秒差距(1弧度=57°17′45″为206265角秒)。 l秒差距约等于3.26光年或30万亿公里 2、光年:光在一年内真空传播距离,9.5×1012 Km l秒差距约等于3.26光年或30万亿公里 3、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1.496×108 Km
没有干扰时,它们可以千载不变。但是,来自星系碰撞、星系所产生的密
度波、超新星爆发的激波,或在附近诞生的恒星的干扰会使它们发生变化。在 星际云收缩之前,它非常冰冷, 位於赫罗图上一个极右的位置。当星际云收缩, 它会变得越来越热,而它在赫 ─罗图上的位置亦会向左移动。原恒星也在赫罗

地球概论课件第三章

地球概论课件第三章

水平运动的左右偏转
原因 科里奥利力
地转偏向力 F=2mvωSinφ
用经纬线的偏转解释运动偏向
地球上的方向是以经 纬线为标准的. 由于地球自转,经纬 线的方向是变化的. 惯性使物体力图保持 原运动状态不变.
N
南半球
s
作业
什么是地轴进动?其后果是什么? 比较恒星日,太阳日,太阴日的区别. 说明600N,300S,900S所见到的恒星 周日运动情况. 用经纬线的偏转解释地球上水平运动 物体的偏向. P78 第7,9题.
距日越近,速度越大 V地内>V地>V地外
行 星 轨 道 速 度 比 较
如图,设两行星的公转周期分别为Ta, Tb ,公转速度分别为Va,Vb , 则 Va=2πa/ Ta Vb=2πb/ Tb
Pb b Pa a
Va a Tb Vb = b Ta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Tb2 b3 Ta2 = a3 Va Vb = b a Tb Ta = b3 = b a a3 b a
rh h
ФR
在纬度φ处
2π r Vφ = T 2πRcosФ = T =V0 cos φ
在高度h处
2π r h 2π(R+h)cosФ Vh= = T T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长期变化 季节变化
月球对于地球的潮汐作用使地球 自转不断减慢.1日的长度大约 在100年内增长1~2毫秒. 气团的季节性移动造成的振幅约 为20~25毫秒的季节变化.
F2
F
F1 F1
赤道半径a=6378km 6378km 极半径 b=6357km
F
F2
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落体偏东
含义
从高处下落的物体,并不垂 直的降落到地面B点,而是 稍稍偏向东方的B′点.

地球概论第三章 地球的运动

地球概论第三章  地球的运动

——佛科摆能证明地球自转的原因 佛科摆能证明地球自转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无法感觉到地球的自转, 人们之所以无法感觉到地球的自转,是因为几乎所有 的物体都在随地球自转的缘故, 的物体都在随地球自转的缘故,那么能否找到不随着或不 完全随着地球自转的物体呢? 完全随着地球自转的物体呢?如果能找到就可以直接向人 们显示地球自转,这就是佛科当时的思路。 们显示地球自转,这就是佛科当时的思路。他终于找到了 一个不随地球自转的物体,这就是佛科摆。 一个不随地球自转的物体,这就是佛科摆。 作为一种运动状态,摆动和摆动平面, 作为一种运动状态,摆动和摆动平面,是可以超然 于地球自转,既不受地球自转影响。 于地球自转,既不受地球自转影响。有了这样一个不动 的摆动平面, 的摆动平面,人们就可以看到地球上的经纬线相对于摆 动平面的偏转。为了说明这一点,也为了证明地球自转, 动平面的偏转。为了说明这一点,也为了证明地球自转, 法国物理学家佛科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摆,并于1851 1851年在 法国物理学家佛科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摆,并于1851年在 巴黎的一个圆顶大厦,成功的做了摆动实验, 巴黎的一个圆顶大厦,成功的做了摆动实验,在实验中 人们清楚的看出,相对于不动的摆动平面, 人们清楚的看出,相对于不动的摆动平面,脚下的地面 向东旋转,从而生动的证明了地球的自转。 向东旋转,从而生动的证明了地球的自转。后人为了纪 念他,把这个实验命名为佛科摆实验, 念他,把这个实验命名为佛科摆实验,这个摆命名为佛 科摆。 科摆。
三、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一)极移与地轴进动 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明,首先是地轴的问题。 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明,首先是地轴的问题。地 轴通过地心并在空间上指向天球两极。 轴通过地心并在空间上指向天球两极。地轴与地球 表面相交于两点就是地极,地轴无限延长叫天轴, 表面相交于两点就是地极,地轴无限延长叫天轴, 它是天球周日运动的轴线, 它是天球周日运动的轴线,天轴与天球表面相交于 两点就是天极。 两点就是天极。地极在地面上的位置可以表示地轴 在地球内部的位置, 在地球内部的位置,天极在天球上的位置可以表示 地轴在宇宙空间的位置。 地轴在宇宙空间的位置。可见地轴决定了地极和天 极。地极在地面上的位置和天极在天球上的位置都 不是固定不变的。地极在地面上的位置移动, 不是固定不变的。地极在地面上的位置移动,叫极 天极在天球上的位置移动,叫地轴进动。 移;天极在天球上的位置移动,叫地轴进动。

地球概论第三版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第三版习题答案

地球概论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一章:地球的起源与演化1.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形成于大约46亿年前,通过太阳星云中的物质聚集和碰撞的过程。

2. 地球的早期大气与现代大气有何不同?- 早期地球的大气主要由甲烷、氨、水蒸气和氢组成,而现代大气则主要由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组成。

第二章:地球的内部结构1. 描述地球的内部圈层。

- 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薄层,地幔是地球的主要部分,而地核是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壳是如何形成的?- 地壳主要由岩浆冷却和固化形成,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第三章:地球的大气层1. 大气层的组成是什么?- 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微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2. 描述大气层中的平流层。

-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臭氧层就位于平流层中,它保护地球表面免受紫外线辐射。

第四章:水圈与海洋1. 海洋是如何影响全球气候的?- 海洋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调节全球气候,同时海洋环流也影响气候模式。

2.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 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水的流动。

第五章:板块构造理论1. 什么是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被分成数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的流动作用下相互移动。

2. 描述板块边界的三种类型。

- 板块边界可以分为发散边界、收敛边界和转换边界。

第六章:地球的生物圈1. 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 生物圈包括地球表面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从海平面以下约10公里到海平面以上约10公里。

2. 生物圈如何影响地球的大气和气候?-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而影响气候。

第七章: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1. 描述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 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可以在人类时间尺度内自然恢复;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一旦消耗完,无法在短期内自然恢复。

2. 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森林砍伐、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地球轨道速度对于光速的影响,使星光视方向与真 方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离,这就是恒星的光行差位移。
图3-17 光行差椭圆
地球公转以一年为 周期,恒星视位置绕转 其真位置也以一年为周 期,恒星视位置的绕转 路线,被叫做光行差轨 道,其形状则因恒星的 黄纬而不同。在南北黄 极,光行差轨道是半径 为20" 的椭圆 (与地球 轨道形状相同)。在黄 道上,变成长度为20" 2的一段直线。在其他黄 纬,光行差轨道都是半 长轴为20的椭圆:愈近 黄极,椭圆扁率愈小; 愈近黄道,椭圆扁率愈 大。
地球公转及其证明 一、 恒星周年视差
恒星年视差
❖ 地球轨道位置对恒星视位置的影响;
❖ 当日地连线垂直星地连线时,视差位移 达最大值(每年二次),为该恒星年视 差大小。
图3-12(上) 恒星年视差
图3-12 (下)恒星年视差
当地球轨道半径垂 直于星地连线时, 同一恒星的视差位 移达极大,被称为 该恒星的年视差。
❖ 远日点(地球七月初经过) : 152 100 000km。
图3-20 地球的近日 点和远日点
二、 黄赤交角
图3-21 地球的轨道面
三、地球公转的周期
参考点 恒星 春分点 近日点
黄白交点
周期名称 恒星年 回归年 近点年
交点年(食年)
地球公转角度 周期长度(日)
360°
365.2564
359°59′9″.74
图3-9(B) 恒星日与太阴日比较
在一个恒星日内,地球 自转360°,在一个太阴日内, 月球公转31°38,地球自转 373°38,这13°38的差值是 月球公转造成的,使太阴日 比恒星日长约54分。
四、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除极地为0外,全球相等。 ❖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随高度增 大而增大。
❖ 恒星愈远,其年视差愈小(比邻星年视 差为0.76 ) ;
❖ 恒星年视差的角秒值,与恒星距离的秒
差距互为倒数:D
图3-13 恒星年视差与恒星距离
恒星愈远,其年视差愈小。若 年视差以角秒为单位,距离以秒差 距为单位,则二者互为倒数。
椭圆的偏心率因黄 纬而不同:在黄极是正 圆,在黄道是一直线, 其余都是椭圆。不论偏 心率大小如何,圆的半 径,椭圆的半长轴和直 线的一半,都是恒星年 视差。
(或地轴绕黄轴的圆锥形运动)
地轴的一种圆锥运动
❖圆锥轴垂直于轨道平面,指向黄极; ❖圆锥半径23(黄赤交角);
❖方向向西(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 反);
❖速度每年50(主要为日月岁差,还有 行星岁差) ;
❖周期25 800年。
地轴进动的原因 ❖ 地球形状; ❖ 黄赤交角; ❖ 地球自转。
• 出没星区宽度=2(90-
• 周日圈与地平交角=90
三、 水平运动偏转
偏转方向: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
F Vm·sin
科里奥利力只改变运动方向,不改变速率 影响地球大气环流,对形成行星风带、天
气系统和洋流有重要作用
第七节 地球的公转
雨中奔跑的行人,跑得愈快, 雨伞愈应向前方倾斜。与此类似 的,地球的轨道速度:
= 30 km/s
星光光速:
V
V = 300 000 km/s
则:
tan = 30/300 000 = 0.0001
= 20.47
这个角度为光行差常数。

图3-15 光行差与雨行差示意图
图3-16 光行差
地球自转的规律性
一、 地轴和极移
地极:地球瞬时自转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IO(国际习用原点):统一的地极坐标原点
极移(polar motion) ❖定义:地球瞬时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的运动。 (或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 ❖原理:地球内部物质不均匀性,不规则椭球体 造成。
❖极移特征: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移动,极 移范围不超过±0.″4,15米
角为当地余纬(90-)。
❖ 恒显星区:恒显星在天球上的赤纬范围;
❖ 恒显圈:恒显星区的界线,即在北点与地 平圈相切的赤纬圈。
• 纬度越高,恒显(隐)星区愈大,出没星区 愈小:周日圈与地平的交角愈小;
• 纬度越低,恒显(隐)区愈小,出没区愈大: 周日圈与地平的交角愈大。
• 恒显(隐)圈的仰(俯)极距=
• ⒊相关概念 • 偏心率(c/a), • 扁率(f=(a-b)/c), • 天文单位(轨道半长轴), • 中距点(地球轨道短轴的两端,地球4月初
和10月初过中距点),
• 近日点与远日点(分别位于长轴的两端, 地球1月初归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太阳在轨道中的位置:两焦点之一
❖ 近日点(地球一月初经过) : 147 100 000km;
角速度:平均每日59(因距离而变化) 线速度:平均每秒30km(因距离而变化) 面速度:不变(开普勒第二定动
二十四气
我国古代把黄道按黄经等分为24个弧段。从太阳黄 经270°冬至起,每段跨黄经15°。太阳在黄道上视 行通过这二十四等分点的日期时刻,结合地面上的 物候气候的特征给以专名,形成二十四节气。在二 十四节气中,逢单数的叫节气,逢双数的叫中气。
365.2422
360°0′11″
365.2596
341°.6
346.6200
恒星年,地球公转真正周期;回归年,季节变化周 期;近点年和交点年均与日月食发生有关。
参考点自东向西移动,对应周期缩短,如回归年、 食年;参考点自西向东移动,对应周期加长,如近点年。
图3-22 四种年的比较
四、 地球公转速度
年视差和光行差比较 ❖ 黄纬愈高,年视差椭圆的偏心率愈小; ❖ 恒星年视差沿轨道半径方向偏离其平均 位置;
❖ 恒星光行差则沿轨道切线方向偏离其真 位置。
三、多普勒效应
地球轨道速度对星光频率的影响。
图3-18 年视差(左)和光行差(右)的比较 恒星年视差位置的偏离方向,二者有90之差。
6634′
恒星周日运动的路线(周日圈),即各 自所在的赤纬圈,都以南北天极为不动 的中心
天和地的关系,犹如球面和球心的关系, 周日运动的方向应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恒星周日运动的周期和速度,如实反映 了地球自转的周期和它的角速度
二、 不同纬度的周日运动
恒显星、恒显区和恒显圈
❖ 恒显星:在北半球看来,天北极周围恒星永 不落地平,这部分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上 的恒星;
❖极移周期:包括14个月的周期,1年为周期 的受迫摆动(主要成分)
❖结果:各地经纬度变化,不造成天北极在 天球上的变化。
图3-4 极移与 进动的比较
极移是地极的移动,不涉及天极在天球 上位置的变化;进动造成天极的移动,不 涉及地极在地面上的位置的变化
二、 地轴进动(岁差:Precession)
定义:在外力作用下,地轴绕黄轴的缓慢的 周期性的圆锥形运动,引起了春分点位置沿 黄道的西退和天北极位置在星空中的变迁。
➢ 地球公转的后果:恒星周年视差,太阳周年运动,行 星同太阳的会合运动,月球同太阳的会合运动
第六节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及证明
一、傅科摆实验 北半球为顺时针偏转,证明了地球自转的为逆时
针(向东)方向; 偏转速度为sinφ·15°/ h,在两极,傅科摆偏
转速度最大,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30°N, θ=7.5°/ h) 证明了地球自转的周期
图3-19 地球与地球共转轨道面的交角
地球公转的规律性 一、 地球轨道
轨道形状:椭圆
❖ 轨道半长轴(a):149 600 000km; ❖ 轨道半短轴(b):149 580 000km; ❖ 半焦距(c):2 500 000km; ❖ 周长(l):940 000 000km; ❖ 偏心率(e):0.016; ❖ 扁 率 (f):7 000。
黄道十二宫
西方的天文学家把黄道按黄经等分成12个弧段,叫 做黄道十二宫,每宫跨黄经30°。名称来源于它们 几千年前所在的星座。
图 3-5 左:陀螺的进动(向东) 右:地球的进动(向西)
图 3-6 力矩 M1>M2,合力矩使地轴趋近黄轴
地轴进动的表现 ❖ 天极周期性运动; ❖ 北极星变迁; ❖ 赤道面(和天赤道)的系统的变化; ❖ 二分点沿黄道西移(交点退行) ;
图3-7 北极星的变迁
❖ 使回归年小于恒星年(我国古称“岁 差”)太阳巡天一周,有别于季节上的 一周岁,差值为20 ;
傅科摆的特点是绳长、锤重, 使摆动能持续较长时间,并 在沙盘上留下摆动的轨迹。
图 3-1 傅科摆示意图
该傅科摆是一个镀金 球体,球内装有一些铜,球体 由一根不锈钢丝从75英尺 高的天花板上悬吊下来。 万向接头使它可以自由地 朝任何方向摆动。傅科摆 下方的电磁铁抵销了空气 摩擦力,使摆可以持续地均 匀摆动。由于地球的自转, 摆在一天中摆动的方向似 乎会变化。这个球体需要 36小时45分钟才能完成一 个周期。
图3-14 恒星年视差椭圆
❖ 恒星愈远,其年视差愈小(比邻星年视 差为0.76 ) ;
❖ 恒星年视差的角秒值,与恒星距离的秒
差距互为倒数:D
二、 光行差
光行差是由于地球轨道速度对于光速的影响, 使星光视方向与真方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 离,这就是恒星的光行差位移。
地球向某一恒星接近,在相互关系上,也可 以看作该恒星向地球接近。在地球上的观测 者看来,来自恒星的光线,既以每秒300 000 千米的速率投向地球,同时,又以每秒30千 米的速率作平行于轨道面的运动。这样,地 球上所看到的星光的视方向,实际上是这两 种运动的合成方向,因而不同于星光的真方 向。
❖ 恒隐星:天南极周围恒星永不升起南方地平, 这部分周日圈全部位于地平以下的恒星;
❖ 出没星:介于上述两部分星区之间的恒星, 有东升西落,这部分周日圈与地平圈相交的 恒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