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6、7的分与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课标解读
从《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看,现实情境生活情境具 体情境简单情境等词语出现频率都非常高,特别是第一学段。这部分内容教学 设计和实施时,要充分依托学生的现实背景,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比如学生的学号、班级、人数、身高等都和数、数序、数的大小有关;可以说, 现实背景对数与代数内容的支撑越强,学生对数与代数各个内容的理解就越清 晰,越明白,越鲜活。要到达这样的效果,基于现实背景的意义解释也很重要, 也就是说要能紧扣现实情境生活情境具体情境,对数、量、式及其关系等进行 生动的具体的意义解释,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枯燥的数、量、式及其关系的 具体含义和背后所院藏的丰富的内涵。
重难点
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熟练的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2、能正确理解并写出一图两式、一图四式,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基于对教材编排和课标的分析,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重难点。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的目的性。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在教
重难点突 破建议
渡,使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也充满“数学味”。如,在学生观察“8和9”主题图
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讨论“花、树、字的大小相同吗?形状相同吗?颜色相同 吗?为什么都可以用‘8’来表示?”逐步帮助学生做到“完全舍弃事物或现 象的质的内容,而仅仅着眼于它们的量性特征”,从而深入理解数概念。
2.注意对计算方法的引导。 本单元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 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 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 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在充分体现《标准(2011)》关于“算法多样化” 的理念的同时,课堂上还要逐步帮助学生从利用实物、学具协助计算逐步过渡 到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 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 法计算,但也要适时适度地给以帮助,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逐步掌握其他计 算方法,以逐渐提高其计算速度。 3.加强对解决问题步骤与方法的指导。 教材在本单元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内容。其内容的呈现形式主要是通过 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有用大括号“ ”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 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的;有用文字表达信息和所要求的问题的。在 学生读懂图意之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解决所要求的问题,这对 学生巩固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加强对学 生解决问题步骤与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体会:怎样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 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怎样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问题;怎样对 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回顾与反思。从而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 的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 力打下基础。 4.加强追问,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本单元的内容看似简单,但简单的内容中却蕴含着不简单的道理。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结合内容设计提问。尤其是当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要 及时加以追问——“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选择用加法(减 法)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有一个“捋思路”的过程,既“知其然”,还“知 其所以然”,这样不断地反思有助于深化学生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6、7的分与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6、7的分与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2~33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分与合”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观察两部分合起来是几个,认识掌握数的组成,为10以内数的加和减打好基础。
教材分2~5的分与合、6~9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初步建立分与合的思想,初步体会分与合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
“分与合”三段内容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6~9的分与合恰好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中6的分与合作为例题出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样拿,并从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
“试一试”中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总结出7的组成。
而8、9的组成则放在了“想想做做”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和掌握,进一步体会分与合。
此外,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对口令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学难点是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设疑:茄子老师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
一年级数学20以内分解与组合
一年级数学20以内分解与组合一、20以内数的分解。
1. 认识分解的概念。
- 分解就是把一个数分成几个部分。
例如,对于数字5,它可以分解为1和4、2和3等。
2. 2 - 10的分解。
- 2的分解:2可以分解为1和1,写成2 = 1+1。
- 3的分解:3可以分解为1和2,即3 = 1+2;也可以写成3 = 2 + 1。
- 4的分解:4 = 1+3,4 = 3+1,4 = 2+2。
- 5的分解:5 = 1+4,5 = 4+1,5 = 2+3,5 = 3+2。
- 6的分解:6 = 1+5,6 = 5+1,6 = 2+4,6 = 4+2,6 = 3+3。
- 7的分解:7 = 1+6,7 = 6+1,7 = 2+5,7 = 5+2,7 = 3+4,7 = 4+3。
- 8的分解:8 = 1+7,8 = 7+1,8 = 2+6,8 = 6+2,8 = 3+5,8 = 5+3,8 = 4+4。
- 9的分解:9 = 1+8,9 = 8+1,9 = 2+7,9 = 7+2,9 = 3+6,9 = 6+3,9 = 4+5,9 = 5+4。
- 10的分解:10 = 1+9,10 = 9+1,10 = 2+8,10 = 8+2,10 = 3+7,10 =7+3,10 = 4+6,10 = 6+4,10 = 5+5。
3. 11 - 20的分解(部分示例)- 11的分解:11 = 1+10,11 = 10+1,11 = 2+9,11 = 9+2,11 = 3+8,11 = 8+3,11 = 4+7,11 = 7+4,11 = 5+6,11 = 6+5。
- 12的分解:12 = 1+11,12 = 11+1,12 = 2+10,12 = 10+2,12 = 3+9,12 = 9+3,12 = 4+8,12 = 8+4,12 = 5+7,12 = 7+5,12 = 6+6。
二、20以内数的组合。
1. 认识组合的概念。
- 组合与分解相反,是把几个数合起来变成一个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同步课时口算题卡含答案(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口算题卡课前小练数一数,圈一圈。
2:○○○○○○1:○○○○○○4:○○○○○○3:○○○○○○自主练习1、看图数一数。
+ =2、数一数。
参考答案课前小练自主练习1、看图数一数。
1+ 2 =31+1=22、6、3、4、2、5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口算题卡课前小练在长的后面画“√”。
()()自主练习1、比一比在最多的后面画“√”,最少的后面画“○”。
()()()2、在最高的小面画“√”,最矮的下面画“○”。
()()()参考答案课前小练(√)自主练习1、(√)(○)()2、在最高的小面画“√”,最矮的下面画“○”。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一分口算题卡课前小练把下面的物品放到两个盘子里,用线连一连。
自主练习请把下面同类的物品连一连。
参考答案课前小练把下面的物品放到两个盘子里,用线连一连。
自主练习请把下面同类的物品连一连。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口算题卡课前小练请把左边的4个辣椒圈起来。
自主练习一、按要求画一画。
1、在○的下面画一个□。
2、在□的左面画一个○。
3、在○的右面画一个▽。
4、在▽的上面画一个☆。
5、在☆的左面画一个■。
二、连一连。
○右边第二格左边第一格左边第二格右边第一格参考答案课前小练自主练习一、二、连一连。
右边第二格左边第一格左边第二格右边第一格■☆○▽○□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1-5的认识口算题卡课前小练看图写数。
自主练习一、连一连。
35241二、填一填。
2在()和()的中间,3和5中间的一个数是()。
参考答案课前小练看图写数。
2、3、1、4、5自主练习一、连一连。
3524二、1、3、4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第几口算题卡课前小练()张自主练习一、把第四个圈起来。
二、把排队购物的第二个人圈出来。
三、圈4个。
四、算一算。
1+1= 1+2= 1+3=2+1= 3+1= 4+1=参考答案课前小练5自主练习一、二、三、四、2、3、4、3、4、5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0的认识口算题卡课前小练还剩()个。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7减几》教学设计
让学生先互相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再和全班分享。(结合手势说明:从6人里面去掉女孩2人,还剩男孩4人。)
第二个问题:一共有6人,男孩有4人,女孩有几人?(让学生模仿说这三句话)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列出算式:6-4﹦2。(板书)
启发学生结合手势说明列式的思考,交流算法,并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教学“试一Biblioteka ”,出示“试一试”中7个萝卜,再在中间画虚线,说明分成两部分。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有7个萝卜,分成2个和5个。
引导:看图可以说三句话:有7个萝卜,左边有2个,右边有几个?(让学生模仿说三句话)
提问:怎样列式?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算式,教师板书:7-2=5。
要求说说为什么用减法算。(让学生结合手势说明)
提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模仿说三句话;再要求想想应该写成怎样的算式,让学生在课本上算出第一道算式的得数,把第二道算式填写完整。
交流想算式和得数。(结合板书第二道算式)
提问:这两道算式为什么都用减法?你是怎样口算的?7-5的得数还可以怎样想?
学生齐读两道算式,并强调7减去2等于5,减去5就等于2,这也是两道有联系的算式。
2.数的组成。
小朋友能按顺序说说6可以分成几和几吗?7呢?
引入:熟练记住6、7能分成几和几,就可以计算6、7减几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6。
(1)出示例题。
谈话:前一节课,我们看清了植树图的意思,学会了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
仔细观察今天这幅植树图,先互相说说图上植树的有几个小朋友,其中女孩有几人,男孩有几人。
交流图意:植树的有6个小朋友,女孩有2人,男孩有4人。
一年级数学6、7的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6、7的解决问题》荆州实验小学程彦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这节课程老师要和咱们一(一)班的小朋友一块儿来学习,我感到特别高兴,你们也高兴吗?程老师听说呀,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上课时,每位同学都能坐得端端正正,而且善于开动小脑筋。
今天,咱们也让在座的这些老师们看看我们的精彩表现,好吗?这里,老师还特意为每个组准备了一个礼物盒,咱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组学得最棒,得到的礼物最多!师:现在,程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下秋天里的景色。
请看大屏幕!(课件呈现配乐情景:美丽的秋天)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秋天美吗?师:确实很美!那你们知道吗,在这些美丽的画面中还藏着好多的数学问题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去发现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二、学习例1师:请看,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这几个小朋友玩得可开心啦!(课件出示扑蝴蝶图)师:同学们好好看看,左边有几个小朋友?生:4个。
师:那么,右边呢?生:2个。
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左边有4个小朋友,右边有2个小朋友。
你们能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吗?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讨论)师:好,谁能把你提出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生1:4+2=7。
师:4加2等于“7”吗?生:不是,应该等于6。
师:你再说说,4加2等于几?生1:4加2等于6。
师:对了,4加2等于6。
但是,这是一道算式,不是一个问题,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好吗?生1:好。
师:谁再来说说你提出的问题!生2:合起来有多少个小朋友?师:真不错,都已经学会提问了!师:谁还想说说你的问题?生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师:瞧瞧!这位同学也会提问啦!他提出的问题也是“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真是好样的!师:那你们知道“一共”是什么意思吗?生:就是合起来。
师:说得好极了!“一共”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来,同学们把小手拿出来,跟着老师一块儿边说边比划——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左边的4个小朋友和右边的2个小朋友合起来!同学们,咱们自己来一遍好吗?(生活动,师引导)非常棒!你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合起来。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7、8、9的分与合》精品教案
《6、7、8、9的分与合》精品教案教学内容6、7、8、9的分与合教材第36~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6、7、8、9的分与合。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9各数的组成。
难点:掌握6、7、8、9的分与合。
教具学具投影,图片等。
教学过程学前准备1. 4可以分成几和几?(要有规律,语言要完整。
如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同桌互说。
2.数数:从1数到10。
探究新知1.学习6的分与合。
(1)课件显示三个小学生,每人都拿着6个气球,然后教师提问: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怎样分?(2)同桌互相商量,想想办法。
(3)集体交流。
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让学生说说,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成6。
启发思考:看到了1和5合成6,你想到了什么?,然后同桌互查,看看是否正确。
教师指名表述:5和1合成6,6可以分成5和1。
(4)6还可以怎样分?看第2个学生手中的气球,把6分成了2和4。
引发思考:这次把6分成了几和几?用语言表述。
教师巡视,针对问题进行辅导。
(5)6个气球还可以怎样分呢?看第3个学生手中的气球,请学生根据图片,合适的数。
(6)说一说,谈一谈。
(可以同桌互相说,也可以小组合作)2.学习7的分与合。
(1)请每个学生拿出7个○,大家相互看看每个人拿到的是否正确。
投影出示7个○,教师说要求,把7个○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2)小组合作,分一分。
(有几个人要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不能都一样,不能重复)分好后填(3)小组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并板书三种情况:看着这三种结果,你想到了什么?引导说出:看到了1和6合成7,想到了6和1合成7。
看到了2和5合成7,想到了5和2合成7。
看到了3和4合成7,想到了4和3合成7。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整理
第一单元数一数一、主要内容1.数出10以内的数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第二单元比一比一、主要内容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如:(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第三单元分一分一、主要内容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如:一些物体既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分类。
第四单元认位置一、主要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引导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例如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在苹果的上面。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正确地读、写6和7。
2、掌握7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
3、通过认数、数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关心集体、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说教学重、难点:书写6、7,区别6、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6、7的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圆片等。
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刚才我们从0数到5,那么5接着数一个是哪个数?再数一个是哪个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6和7。
板书:6和7。
【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出示6、7的主题图。
图上有些什么?1、学习数数和认数。
(1)请同学们自由看自由说。
(2)数一数有多少人?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3)集体交流。
(4)师小结:像这样6个同学,7个人,6张课桌,7把椅子,都可以用数6和7来表示。
(5)摆一摆:用手边的学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摆出表示6和7的图形。
(6)学生汇报。
(7)说一说: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都可以用6、7来表示,你能说说吗?2、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拨一拨:在计数器上先拨5颗珠子数一数,再拨一颗,再数,再拨一颗,再数。
(2)填一填:出示放大的断直尺图(直尺上只标出0和7),让学生把其他的数字卡片放到直尺图上的相应位置,然后读一读。
(3)小结6、7的顺序:5后面是6,6后面是7。
(4)比较6、7的大小。
①启发思维:6和7相比谁大呢?出示点子图验证。
②独立比较5和6的大小,然后全班交流。
③说出比7小的数;说出比5大的数。
3、学习6、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数金鱼。
(1)师读要求,生按要求填空。
(2)集体订正。
(3)同桌之间相互提问题并回答。
4、学习6、7的书写。
(1)观察6和7像什么?(2)师范写,生描红。
【分层练习,学以致用】练习九第1题、第2题、第3题。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12 6、7的分与合 人教版
标题:一年级上数学教案-12 6、7的分与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6、7的分成,理解分成与合成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成与合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6、7的分成2. 6、7的合成3. 分成与合成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6、7的分成与合成。
2. 教学难点:分成与合成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 讲授新课:(1)6的分成a.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出6可以分成哪些数。
b. 学生尝试自己找出6的分成,教师指导。
c. 归纳总结6的分成。
(2)7的分成a. 学生尝试自己找出7的分成,教师指导。
b. 归纳总结7的分成。
(3)6、7的合成a. 学生尝试自己找出6、7的合成,教师指导。
b. 归纳总结6、7的合成。
3. 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题。
(2)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抢答。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 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讲解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6、7的分成与合成,培养了学生运用分成与合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同时,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讲授新课”部分,因为这是学生学习和掌握6、7的分成与合成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分成与合成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最新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最新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具准备:圆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设疑:茄子博士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
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学生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讨论: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讨论:茄子博士看到你们爱动脑筋、爱思考,每人奖7个圆片,你能把圆片分成2堆吗?有几种方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相互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描述:茄子博士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的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
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2题)茄子博士一口气又给我们送来了6朵白云,哪两朵白云上的数合起来是7?请你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对口令(想想做做第3题)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
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吃螃蟹(想想做做第4题)讨论: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茄子博士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么那只螃蟹就归你吃了。
教师指导学生。
四、揭示课题,巩固应用讨论: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师生齐板:6、7的分与合。
一年级数学《6和7的加减法》课堂实录
一年级数学《6和7的加减法》课堂实录6和7的加减法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它是在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有关6和7的加减法的编排,教材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
这样的编排,便于同学依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利于培育同学的思维技能。
教材还留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同学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好预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习题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阅历和爱好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同学的新奇心和求知欲,使同学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同学分析6和7的加减法是在同学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掌控了6、7的顺次及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进行6、7的加减法计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相关计算的阅历。
由于同学已有5以内加减法学习的基础,并且前面刚刚学习6、7的组成,计算的难度不大,但是依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他们还是第一次接触,应当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刚刚入学的儿童,他们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仍旧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所以,如何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与同学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冲突是我们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
依据以上分析,在教学中,我认为应当联系同学实际,让同学体会到计算的须要性;应当重视同学的动手操作与语言表达的结合;在练习中还应当采纳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同学学习计算的爱好。
三、学习目标1、依据6、7的组成掌控6和7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在详细活动中,发觉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进行计算。
3、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欢乐,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活动(一)复习旧知。
1、做游戏:对口令。
老师先伸出几个手指,然后同学也伸出几个手指,使两个数字合起来是5。
小学一年级2-10的分与合完美版
2
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是2。
8
8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
8可以分成2和6,2和6合起来是8。
8可以分成3和5,3和5合起来是8。
8可以分成4和4,4和4合起来是8。
8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起来是8。
8可以分成6和2,6和2合起来是8。
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起来是8。
7可以分成6和1,6和1合起来是7。
10
10可以分成1和9,1和9合起来是10。
10可以分成2和8,2和8合起来是10。
10可以分成3和7,3和7合起来是10。
10可以分成4和6,4和6合起来是10。
10可以分成5和5,5和5合起来是10。
10可以分成6和4,6和4合起来是10。
10可以分成7和3,7和3合起来是10。
9
9可以分成1和8,1和8合起来是9。
9可以分成2和7,2和7合起来是9。
9可以分成3和6,3和6合起来是9。
9可以分成4和5,4和5合起来是9。
9可以分成5和4,5和4合起来是9。
9可以分成6和3,6和3合起来是9。
9可以分成7和2,7和2合起来是9。
9可以分成8和1,8和1合起来是9。
6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是6。
10可以分成8和2,8和2合起来是10。
10可以分成9和1,9和1合起来是10。
3
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来是3。
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来是3。
4
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起来是4。
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起来是4。
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起来是4。
5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2.4 练一练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2.4 练一练【课题名称】第9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7页—49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通过看图能明确条件和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观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迅速地口算6、7的加减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0-7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6和7的加、减法。
教师: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口算”的游戏吧!课件出示口算题。
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预设:学生能熟练进行计算,教师挑选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计算。
(第3-5页课件展示)教师:同学们,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你们能根据图意列式计算吗?教学提示: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图意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看图列式,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幅图,提出问题,掌握“一图四式”。
在让学生说出得数的同时,再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不仅可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认识大括号。
教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预设:左边有4个●,右边有3个●,一共有几个●?教师:大括号和“?”表示一共有多少个圆?你会列式计算吗?预设:4+3=7、3+4=7。
4.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师:这幅图的意思谁会说?预设:左边有3个拨浪鼓,右边有个拨浪鼓。
一共有几个拨浪鼓?列式:3+3=6(个),一共有6个拨浪鼓。
教师:算式中的两个3变式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预设:不一样,一个“3”表示左边的3个拨浪鼓,一个“3”表示右边的3个拨浪鼓,大括号和“?”表示一共有几个拨浪鼓?,把两边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36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7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老师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
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同学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提问: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
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6页例题中的空格。
教师板书“6的组成”。
[评:由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气球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把三种分法按顺序排列,找到每种分法有几种说法,都是通过自主探索得出的,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很好地鼓励了学生在自我尝试中主动学习。
]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提问:茄子老师看到你们爱动脑、爱思考,每人奖7个○(小圆片) ,你能把○分成2堆吗?有几种分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6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小组互相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评:7的分与合的教学,安排在“试一试”中,体现了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
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分一分,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并且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指名板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同时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学习的结果。
]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连一连)。
讲述:茄子老师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得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
?
2.“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想想做做”第3题(对口令)。
先看一看小松鼠和小老鼠是怎么玩对口令的游戏的。
“你们想玩吗?”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3,说:“我说3”,学生出手势3说:“我说3,6能分成3和3。
”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想想做做”第4题(吃螃蟹)。
提问: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
茄子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只螃蟹就归你吃啦。
教师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最后统计谁吃得多。
5.“想想做做”第5题(数木头)。
“从上往下数,每层各有几根?
“从下往上数呢?”
“那两层合起来是6根?那两层合起来是7根?”
“你能说说木头是怎样摆放的吗?”
[评:“想想做做”中的题是6、7分与合的巩固练习,教师把这些题以活动、游戏的形成呈现,如对口令、吃螃蟹,进一步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口令,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
四、揭示课题,巩固应用
提问: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教师板书课题:6、7的分与合。
五、激励评价,猜数下课
叙述: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茄子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6、7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同桌来猜,猜对了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
(教师先与学生猜,同桌之间再猜)
[总评]
“6、7的分与合”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6的分与合作为例题出现,用学生喜爱的小气球创设情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出6的组成。
7的分与合放在“试一试”中作为练习的形式出现,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游戏活动、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