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结构及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后与乳突小房相通。乳突小房腔内覆盖粘膜与乳突窦、 鼓室粘膜相延续,中耳炎 乳突炎。
三、内耳(迷路)
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内,在鼓室和内耳道底之间,为 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膜迷路中充满内淋巴, 骨迷路和膜迷路间的间隙内充满外淋巴。
三、内耳(迷路)
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内,在鼓室和内耳道底之间,为 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膜迷路中充满内淋巴, 骨迷路和膜迷路间的间隙内充满外淋巴。
下方圆形—蜗窗
●内侧壁—内耳道底 前庭神经穿入的小孔
骨半规管
前庭
耳蜗
2、骨半规管 3个C形垂直骨管。 (1)前骨半规管 (2)后骨半规管 (3)外骨半规管 壶腹骨脚(3) 前 单骨脚(2)后 总骨脚 外
3、耳蜗 前庭前下方,如蜗牛壳。
由蜗螺旋管围绕蜗轴旋转。 ●顶端朝前外———蜗顶 ●底端朝后内———蜗底 ●耳蜗中央,骨
(2)球囊——在前下 ●前上壁:球囊斑
2、膜半规管
3个膜壶腹隆起——壶腹嵴
椭圆囊斑、球囊斑、 壶腹嵴——位置觉感受 器,合称前庭器。
直线加速、减速运动刺激—? 旋转变速运动刺激————?
3、蜗管
水平面,蜗管三角形,在 前庭阶与鼓阶之间 。
前庭阶
上壁:前庭壁(前庭膜)
蜗管
下壁:蜗管鼓壁(基底膜)
鼓阶
质疏松,有血——蜗轴 管神经通过
3、耳蜗 蜗轴发出骨螺旋板分管为:
上半——前庭阶(前庭窗) 下半——鼓阶(蜗窗)
套在骨迷路
内的膜性囊管,
囊管上有前庭
器和蜗器,膜
膜 迷路相通,内 迷 充满内淋巴液。 路
1、椭圆囊、球囊 2、膜半规管 3、蜗管
1、椭圆囊、球囊
(1)椭圆囊——在后上 ●后壁:5个开口 ●前壁:椭圆球囊管 ●底部:椭圆囊斑
1.概念: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
管道。 (1)咽鼓管咽口
—— 鼻咽部的侧壁 (2)咽鼓管鼓室口
—— 鼓室的前壁 2.分部: 前内2/3软骨部和后外1/3骨部
(二)咽鼓管
3.婴幼儿咽鼓管 (1)特点:
短而宽,近似水平位。 (2)临床意义: 咽部感染可经咽鼓管
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乳突窦是鼓室后上方的较大空隙,向前开口于鼓室,
(三)鼓膜 椭圆形半透明薄膜,
位于外耳道底与鼓室之 间,向前外倾斜,与外 耳道底成45度夹角。
■松弛部 ■紧张部 ■鼓膜脐、光锥
二、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
(一)鼓室
1、鼓室壁 颞骨岩部内含气的 不规则小腔,位于鼓 膜与内耳外侧壁(迷 路壁)之间,4个相邻 部位: (1)外耳道——鼓膜 (2)内耳—前庭窗、蜗窗 (3)鼻咽部—咽鼓管 (4)乳突小房—乳突窦
耳朵结构及介绍
前庭蜗器(耳)
外耳、中耳—收集与传导声波
前庭蜗器
内耳—(1)接受位觉刺激[前庭器] (2)接受声波刺激[蜗器]
一、外耳
(一)耳郭
二轮二屏与三脚、一垂一结一脚棘 二舟二窝五切迹、尾体三尖三前沟 二轮:耳轮、对耳轮 二屏:耳屏、对耳屏 三脚:耳轮脚、对耳轮上下脚 一垂:耳垂 一结:结节 一脚棘:耳轮脚棘 二舟:耳舟、耳甲艇 二窝:三角窝、耳甲腔 五切迹:轮垂切迹、轮屏切迹、
(1)上壁:盖壁——薄骨板与颅中窝相隔。
(2)下壁:颈静脉壁——薄骨板与颈内静脉起始 部相隔
(3)前壁:颈动脉壁——颈动脉管后壁
(4)后壁:乳突壁——通过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通。
(5)外侧壁:鼓膜壁
(6)内侧壁:迷路壁
迷路壁中部隆起称岬。
(1)后上—前庭窗, 被 镫骨底封闭
(2)后下—蜗窗, 被 第二鼓膜封闭
外侧壁:与螺旋蜗管外侧壁 的骨膜紧密相连, 含丰富血管。
螺旋膜(基底膜)上 有螺旋器—听觉感受器。
1、空气传导
声音传导
【1】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
前庭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螺旋器→蜗神经→听觉中枢
声音传导
【2】声波→→外耳道→→鼓室→→蜗窗(第二鼓膜)→→
鼓阶外淋巴→→螺旋膜→→螺旋器→蜗神经→听觉中枢
屏上切迹、屏间切迹、 耳轮脚切迹 耳轮尾、对耳轮体 三尖:上屏尖、下屏尖、对耳屏尖 三前沟: 耳轮前沟、耳屏前沟、耳垂前沟
(耳轮脚棘:耳轮脚 和耳轮之间的软骨 隆起)
(耳轮脚切迹:耳轮 脚棘前方的凹陷处)
倒置胎儿
(二)外耳道
1、概念与分部:
外耳门与鼓膜之间的弯曲管道,约2.5cm。 (1)外侧1/3——软骨部——后内上 (2)内侧2/3——骨部———前内下 外耳道检查:耳郭拉向后上方,使外耳道变直,观察鼓膜。 儿童耳道短平直,检查拉向后下方。
2、结构特点:
(1)皮肤薄,软骨部内 含有毛囊、皮脂腺、耵聍 腺。 (2)皮下组织少,皮肤与 软骨膜、骨膜紧密相连, 神经分布丰富。
外耳道疖肿:多发生在外耳道外1/3软骨部被
葡萄球菌感染,夏秋季多见。多因挖耳、游泳、中 耳长期流脓等损伤或刺激外耳道皮肤;全身一些慢 性病如糖尿病、长期便秘、内分泌紊乱、贫血等, 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导致本病。
内耳
耳蜗 骨迷路 前庭
骨半规管
颞骨岩部内 的骨性隧道
膜迷路
蜗管
Biblioteka Baidu
球囊和椭圆囊 套在骨迷路中
膜半规管
的膜性囊管
沿颞骨岩
部的长轴排
列,从前内
向后外分为:
骨 1、耳蜗 迷 2、前庭 路 3、骨半规管
1、前庭 (1)骨迷路中部,椭
圆形腔隙。 (2)前下方—耳蜗
后上方—骨半规管
●外侧壁—鼓室内侧壁 上方椭圆形—前庭窗
2、骨传导
声波→→颅骨→→内耳→→耳蜗内淋巴→→ 螺旋器→ →→蜗神经→听觉中枢
前庭窗后上方有一个弓形 隆起,称为面神经管凸,内 有面神经通过。
2、鼓室内容物——1条神经(鼓索神经)
2、鼓室内容物——2块肌肉 (鼓膜张肌、镫骨肌)
2、鼓室内容物 ——3块听小骨
外侧—内侧:锤骨、砧骨、镫骨借关节形成听骨链。 ●锤骨柄——附着鼓膜内面 ●镫骨底——封闭前庭窗
砧骨
镫骨
锤骨
(二)咽鼓管
三、内耳(迷路)
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内,在鼓室和内耳道底之间,为 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膜迷路中充满内淋巴, 骨迷路和膜迷路间的间隙内充满外淋巴。
三、内耳(迷路)
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内,在鼓室和内耳道底之间,为 听觉和位置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膜迷路中充满内淋巴, 骨迷路和膜迷路间的间隙内充满外淋巴。
下方圆形—蜗窗
●内侧壁—内耳道底 前庭神经穿入的小孔
骨半规管
前庭
耳蜗
2、骨半规管 3个C形垂直骨管。 (1)前骨半规管 (2)后骨半规管 (3)外骨半规管 壶腹骨脚(3) 前 单骨脚(2)后 总骨脚 外
3、耳蜗 前庭前下方,如蜗牛壳。
由蜗螺旋管围绕蜗轴旋转。 ●顶端朝前外———蜗顶 ●底端朝后内———蜗底 ●耳蜗中央,骨
(2)球囊——在前下 ●前上壁:球囊斑
2、膜半规管
3个膜壶腹隆起——壶腹嵴
椭圆囊斑、球囊斑、 壶腹嵴——位置觉感受 器,合称前庭器。
直线加速、减速运动刺激—? 旋转变速运动刺激————?
3、蜗管
水平面,蜗管三角形,在 前庭阶与鼓阶之间 。
前庭阶
上壁:前庭壁(前庭膜)
蜗管
下壁:蜗管鼓壁(基底膜)
鼓阶
质疏松,有血——蜗轴 管神经通过
3、耳蜗 蜗轴发出骨螺旋板分管为:
上半——前庭阶(前庭窗) 下半——鼓阶(蜗窗)
套在骨迷路
内的膜性囊管,
囊管上有前庭
器和蜗器,膜
膜 迷路相通,内 迷 充满内淋巴液。 路
1、椭圆囊、球囊 2、膜半规管 3、蜗管
1、椭圆囊、球囊
(1)椭圆囊——在后上 ●后壁:5个开口 ●前壁:椭圆球囊管 ●底部:椭圆囊斑
1.概念: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
管道。 (1)咽鼓管咽口
—— 鼻咽部的侧壁 (2)咽鼓管鼓室口
—— 鼓室的前壁 2.分部: 前内2/3软骨部和后外1/3骨部
(二)咽鼓管
3.婴幼儿咽鼓管 (1)特点:
短而宽,近似水平位。 (2)临床意义: 咽部感染可经咽鼓管
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乳突窦是鼓室后上方的较大空隙,向前开口于鼓室,
(三)鼓膜 椭圆形半透明薄膜,
位于外耳道底与鼓室之 间,向前外倾斜,与外 耳道底成45度夹角。
■松弛部 ■紧张部 ■鼓膜脐、光锥
二、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
(一)鼓室
1、鼓室壁 颞骨岩部内含气的 不规则小腔,位于鼓 膜与内耳外侧壁(迷 路壁)之间,4个相邻 部位: (1)外耳道——鼓膜 (2)内耳—前庭窗、蜗窗 (3)鼻咽部—咽鼓管 (4)乳突小房—乳突窦
耳朵结构及介绍
前庭蜗器(耳)
外耳、中耳—收集与传导声波
前庭蜗器
内耳—(1)接受位觉刺激[前庭器] (2)接受声波刺激[蜗器]
一、外耳
(一)耳郭
二轮二屏与三脚、一垂一结一脚棘 二舟二窝五切迹、尾体三尖三前沟 二轮:耳轮、对耳轮 二屏:耳屏、对耳屏 三脚:耳轮脚、对耳轮上下脚 一垂:耳垂 一结:结节 一脚棘:耳轮脚棘 二舟:耳舟、耳甲艇 二窝:三角窝、耳甲腔 五切迹:轮垂切迹、轮屏切迹、
(1)上壁:盖壁——薄骨板与颅中窝相隔。
(2)下壁:颈静脉壁——薄骨板与颈内静脉起始 部相隔
(3)前壁:颈动脉壁——颈动脉管后壁
(4)后壁:乳突壁——通过乳突窦与乳突小房相通。
(5)外侧壁:鼓膜壁
(6)内侧壁:迷路壁
迷路壁中部隆起称岬。
(1)后上—前庭窗, 被 镫骨底封闭
(2)后下—蜗窗, 被 第二鼓膜封闭
外侧壁:与螺旋蜗管外侧壁 的骨膜紧密相连, 含丰富血管。
螺旋膜(基底膜)上 有螺旋器—听觉感受器。
1、空气传导
声音传导
【1】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
前庭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螺旋器→蜗神经→听觉中枢
声音传导
【2】声波→→外耳道→→鼓室→→蜗窗(第二鼓膜)→→
鼓阶外淋巴→→螺旋膜→→螺旋器→蜗神经→听觉中枢
屏上切迹、屏间切迹、 耳轮脚切迹 耳轮尾、对耳轮体 三尖:上屏尖、下屏尖、对耳屏尖 三前沟: 耳轮前沟、耳屏前沟、耳垂前沟
(耳轮脚棘:耳轮脚 和耳轮之间的软骨 隆起)
(耳轮脚切迹:耳轮 脚棘前方的凹陷处)
倒置胎儿
(二)外耳道
1、概念与分部:
外耳门与鼓膜之间的弯曲管道,约2.5cm。 (1)外侧1/3——软骨部——后内上 (2)内侧2/3——骨部———前内下 外耳道检查:耳郭拉向后上方,使外耳道变直,观察鼓膜。 儿童耳道短平直,检查拉向后下方。
2、结构特点:
(1)皮肤薄,软骨部内 含有毛囊、皮脂腺、耵聍 腺。 (2)皮下组织少,皮肤与 软骨膜、骨膜紧密相连, 神经分布丰富。
外耳道疖肿:多发生在外耳道外1/3软骨部被
葡萄球菌感染,夏秋季多见。多因挖耳、游泳、中 耳长期流脓等损伤或刺激外耳道皮肤;全身一些慢 性病如糖尿病、长期便秘、内分泌紊乱、贫血等, 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导致本病。
内耳
耳蜗 骨迷路 前庭
骨半规管
颞骨岩部内 的骨性隧道
膜迷路
蜗管
Biblioteka Baidu
球囊和椭圆囊 套在骨迷路中
膜半规管
的膜性囊管
沿颞骨岩
部的长轴排
列,从前内
向后外分为:
骨 1、耳蜗 迷 2、前庭 路 3、骨半规管
1、前庭 (1)骨迷路中部,椭
圆形腔隙。 (2)前下方—耳蜗
后上方—骨半规管
●外侧壁—鼓室内侧壁 上方椭圆形—前庭窗
2、骨传导
声波→→颅骨→→内耳→→耳蜗内淋巴→→ 螺旋器→ →→蜗神经→听觉中枢
前庭窗后上方有一个弓形 隆起,称为面神经管凸,内 有面神经通过。
2、鼓室内容物——1条神经(鼓索神经)
2、鼓室内容物——2块肌肉 (鼓膜张肌、镫骨肌)
2、鼓室内容物 ——3块听小骨
外侧—内侧:锤骨、砧骨、镫骨借关节形成听骨链。 ●锤骨柄——附着鼓膜内面 ●镫骨底——封闭前庭窗
砧骨
镫骨
锤骨
(二)咽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