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发展历程.pptx
合集下载
农业的发展历程-课件-PPT课件

第三次: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 出矮杆、早熟、高产新品系IR-8,一季稻亩产可达600- 650kg。
由于农业的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的应用,使 农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良种---产量潜力
化肥---增产措施
农药---病虫草害防治---稳产措施
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此将四千年的传统农业推进到近代农业,带来
大约在5000年前,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具的出现, 以及后来铁的冶炼和应用,使金属农具得以应用,由 此引发了劳动工具、土地加工、水利灌溉、施肥改土、 耕作制度等一系列的革命性进展,逐步形成了精耕细 作的技术体系,将原始农业推进到传统农业时代,从 而,创造了四千年辉煌的农业文明。
传统农业的特征是
1、金属质农具和木质农具的应用; 2、精耕细作和养殖技术; 3、劳动的动力是人力、畜力和其他自然力 如风力、水力。
国学者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德国学者李比希创立了植物矿质营
养学说,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和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建立了遗 传理论,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发展了土壤学科。
在细胞学、进化论、遗传学、植物营养学的基础上,近
代农业有三次大突破: 第一次:20世纪30年代美国双交玉米种的推广,由原 来的亩产100kg增加到350kg; 第二次:20世纪40年代墨西哥选育的矮杆、高产、抗 病、耐肥、抗倒伏、广适应的小麦品种,亩产由原来的 50kg增加到250kg,并由此掀起一场“绿色革命”;
就是有没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标准。 现代农业是标准化农业。
3、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所必需
• 是我国加入WTO的需要 ; • 是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 • 是实现农业生产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 是发展品牌农业,创名牌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的需 要; • 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需要; • 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要;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ppt课件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内容提要
本章首先详尽论述了农业的起源,包括农业起源 的理论和农业起源的地点;明确总结了农业发展的阶 段性特点及类型,以此为基础分析农业发展与社会发 展的相互影响机制以及农业对人类文明出现的重要意 义;其次本章系统分析了世界粮食生产、主要经济作 物生产与畜牧业生产的布局规律,并对农业景观,即 农田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和观光农业景观作了比较条 理的介绍,最后引用了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提供农业 生产布局区位差别的理论依据。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同自然资源、地理环 境、气候等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
农业起源的研究六大问题: 农业产生的原因 农业产生的地点 农业产生的时间 农业最初由什么人产生 农业产生的方式 农业产生的对象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起源目前有很多说法,没有确定的结论。
20世纪60年代之前,农业起源的假说以“发现论” 为代表。随着人的智力的发展,人们发现:与原 始社会的采集狩猎获取的食物相比,农业更有效 率和优势,人们发现了这种方式,很快被采纳, 并迅速传播开来。
,“最佳觅食模式”与海登提出的“宴享说”相似。 海登认为农业出现起始时期,其生产量不大,在占 人类食物结构比重不大,农业所驯化的植物的种类, 主要是增加美食种类。例如,有些植物是香料、调 味料等。
“人口压力说”、“宴享说”都有其合理性。
现在有人认为食物数量不太丰富的地区,人流 动性大,无法定居下来关注动植物习性,积累 经营,进行驯化活动,农业不会出现。食物丰 富地方,缺乏动力去研究和驯化动植物。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人口压力说”(博赛洛普) 盛行。认为冰期消退、人类生存环境扩大,人口 增长,出现食物短缺,动植物的驯化,出现了农 业。
农业的起源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内容提要
本章首先详尽论述了农业的起源,包括农业起源 的理论和农业起源的地点;明确总结了农业发展的阶 段性特点及类型,以此为基础分析农业发展与社会发 展的相互影响机制以及农业对人类文明出现的重要意 义;其次本章系统分析了世界粮食生产、主要经济作 物生产与畜牧业生产的布局规律,并对农业景观,即 农田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和观光农业景观作了比较条 理的介绍,最后引用了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提供农业 生产布局区位差别的理论依据。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同自然资源、地理环 境、气候等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
农业起源的研究六大问题: 农业产生的原因 农业产生的地点 农业产生的时间 农业最初由什么人产生 农业产生的方式 农业产生的对象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起源目前有很多说法,没有确定的结论。
20世纪60年代之前,农业起源的假说以“发现论” 为代表。随着人的智力的发展,人们发现:与原 始社会的采集狩猎获取的食物相比,农业更有效 率和优势,人们发现了这种方式,很快被采纳, 并迅速传播开来。
,“最佳觅食模式”与海登提出的“宴享说”相似。 海登认为农业出现起始时期,其生产量不大,在占 人类食物结构比重不大,农业所驯化的植物的种类, 主要是增加美食种类。例如,有些植物是香料、调 味料等。
“人口压力说”、“宴享说”都有其合理性。
现在有人认为食物数量不太丰富的地区,人流 动性大,无法定居下来关注动植物习性,积累 经营,进行驯化活动,农业不会出现。食物丰 富地方,缺乏动力去研究和驯化动植物。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人口压力说”(博赛洛普) 盛行。认为冰期消退、人类生存环境扩大,人口 增长,出现食物短缺,动植物的驯化,出现了农 业。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PPT课件

另外,该地区的果品业、花卉业和旅游业非常发达。 如美国柑橘, 花卉,新西兰的猕猴桃等。(由于夏季阳光充足,是水果和花卉生长 的好地方,一些国家海岸气候条件优越,成为旅游渡假的胜地)。
④ 游牧业
是一种在干旱地区以放养食草动物的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 类型。 特点:游牧业主要是逐水草而居,随季节变化交换牧场。生产 力低下。多数以家庭为单位放牧。 分布:副热带和温带极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分布广泛。如 蒙古高原、沙特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地。
根据这些条件,索尔认为,植物驯化最初的中心在东南亚,从 事驯化的人群应当是居住在溪水旁的捕渔为主的人。
原因: 1.在这一地区,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比较丰富,因此人们的食物供
应比较稳定,他们就会定居下来; 2.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供选择和杂
交; 3.本区是热带地区,植物可以常年生长,驯化的可能性和驯化成
原始农业作为农业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 业类型。
分布:南美洲亚马逊地区,非洲中部刚果地区,亚洲新几内 亚、东南亚的一些雨林地区。
主要采用刀耕火种生产方式。
优点:可以节省劳动力;可解决土壤中的养分问题。
东南亚一些雨林区 新几内亚刚果地区ຫໍສະໝຸດ 亚马逊地区二、传统农业
是人类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是商业农业以前的农业。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因此,农业生产要求定居、聚居,由此带来了村落的出现, 并且在此基础上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文明的出现,使人类 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3.人类文明的出现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业产量出现了剩余, 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农业生产而从事其他方面的生产或工作,出 现了三次社会分工(畜牧业分离、手工业分离、商人出现等), 出现了私有财产。劳动的分工也出现了商品交换。社会上也出现 了阶级、法律、宗教、文字、城市与国家。出现了文明。
④ 游牧业
是一种在干旱地区以放养食草动物的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 类型。 特点:游牧业主要是逐水草而居,随季节变化交换牧场。生产 力低下。多数以家庭为单位放牧。 分布:副热带和温带极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分布广泛。如 蒙古高原、沙特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地。
根据这些条件,索尔认为,植物驯化最初的中心在东南亚,从 事驯化的人群应当是居住在溪水旁的捕渔为主的人。
原因: 1.在这一地区,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比较丰富,因此人们的食物供
应比较稳定,他们就会定居下来; 2.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供选择和杂
交; 3.本区是热带地区,植物可以常年生长,驯化的可能性和驯化成
原始农业作为农业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 业类型。
分布:南美洲亚马逊地区,非洲中部刚果地区,亚洲新几内 亚、东南亚的一些雨林地区。
主要采用刀耕火种生产方式。
优点:可以节省劳动力;可解决土壤中的养分问题。
东南亚一些雨林区 新几内亚刚果地区ຫໍສະໝຸດ 亚马逊地区二、传统农业
是人类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是商业农业以前的农业。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因此,农业生产要求定居、聚居,由此带来了村落的出现, 并且在此基础上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文明的出现,使人类 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3.人类文明的出现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业产量出现了剩余, 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农业生产而从事其他方面的生产或工作,出 现了三次社会分工(畜牧业分离、手工业分离、商人出现等), 出现了私有财产。劳动的分工也出现了商品交换。社会上也出现 了阶级、法律、宗教、文字、城市与国家。出现了文明。
【实用】农业发展进程PPT资料

❖ 在农业开始的初期,栽培与驯化的动植物因其在数量有限与产量 不稳定,在当时人类的食谱中不可能占很大的比重,也有一些驯 化物种是与充饥无关的非主食品种,它们只是在食物资源比较充 裕的条件下,为了增添美食种类,以便使那些首领人物利用宴享 来控制劳力、忠诚和资源。
富裕采集文化理论
原始社会中的这种增大的需求成为剩余产品生产的主要动力。
❖ 考古学的实践表现为努力发现最早的谷物来寻找起源的中心 ,而 传播论倾向认为它起源于一个中心,然后向外扩散。
❖ 于是,在这个问题上出现过印度起源说、东南亚起源说、长江下 游说、长江中游说、华南说甚至淮河流域说。
❖ 对河姆渡和玉蟾岩发现古老炭化稻谷的认识,就是“发现论”思 维的表现。
❖
理论的进展
❖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学界认识到,农业起源不是发明或一 个 事件,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1993年起,在湖南澧县八十垱、道县玉蟾岩陆续出土了炭化稻谷, 后者年代可达一万年以上。
❖ 无独有偶,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和浦江上山遗址也分别出土了 9000年前到10000年以上的稻谷。
❖ 一个问题是:稻谷起源,何处是摇篮?
对于 “发现论” 的解释
❖ 上世纪50年代的“发现论”认为,农业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或 发现,是社会经济的“革命”性事件。起源原因无需深究。
❖ 这项工作需要考古学、植物学、地质学、土壤学、生态学和社会 学等各科领域的通力合作。
❖
人口压力理论
❖ 这一理论最早由 考古学家博赛洛普提出,认为农业起源是对人 口增长的反应,是在人口压力下强化劳力投入的结果。
❖ 学者雷丁指出,当一个地区人口/资源失衡时,一般向外移民是 代价最小的选择。当人口接近土地载能而向外移民十分困难时, 会迫使人们利用以前不利用的资源,这种转变会促使形成多样化 的觅食方式和种类多样的食谱,并必须发明和应用各种新技术来 开发和储藏资源以应付粮食短缺的压力。农业就是在这种条件下 发展起来的。他认为,如果没有人口压力和资源短缺,驯养动植 物的行为被认为完全是浪费时间和白费精力 。
富裕采集文化理论
原始社会中的这种增大的需求成为剩余产品生产的主要动力。
❖ 考古学的实践表现为努力发现最早的谷物来寻找起源的中心 ,而 传播论倾向认为它起源于一个中心,然后向外扩散。
❖ 于是,在这个问题上出现过印度起源说、东南亚起源说、长江下 游说、长江中游说、华南说甚至淮河流域说。
❖ 对河姆渡和玉蟾岩发现古老炭化稻谷的认识,就是“发现论”思 维的表现。
❖
理论的进展
❖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学界认识到,农业起源不是发明或一 个 事件,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1993年起,在湖南澧县八十垱、道县玉蟾岩陆续出土了炭化稻谷, 后者年代可达一万年以上。
❖ 无独有偶,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和浦江上山遗址也分别出土了 9000年前到10000年以上的稻谷。
❖ 一个问题是:稻谷起源,何处是摇篮?
对于 “发现论” 的解释
❖ 上世纪50年代的“发现论”认为,农业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或 发现,是社会经济的“革命”性事件。起源原因无需深究。
❖ 这项工作需要考古学、植物学、地质学、土壤学、生态学和社会 学等各科领域的通力合作。
❖
人口压力理论
❖ 这一理论最早由 考古学家博赛洛普提出,认为农业起源是对人 口增长的反应,是在人口压力下强化劳力投入的结果。
❖ 学者雷丁指出,当一个地区人口/资源失衡时,一般向外移民是 代价最小的选择。当人口接近土地载能而向外移民十分困难时, 会迫使人们利用以前不利用的资源,这种转变会促使形成多样化 的觅食方式和种类多样的食谱,并必须发明和应用各种新技术来 开发和储藏资源以应付粮食短缺的压力。农业就是在这种条件下 发展起来的。他认为,如果没有人口压力和资源短缺,驯养动植 物的行为被认为完全是浪费时间和白费精力 。
农业生产.pptx

重要性
农业生产区域化能够充分发挥各地的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提高农产品的 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农业和农 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专业化
定义:农业生产专业化是指农业企业 或个人专门从事某种或某几种农产品 ,或者从事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中某一 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它是社会分 工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包括深松、翻耕、旋耕等,以 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 。
节水耕作
采用保墒、蓄水、抑制蒸发等 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保护性耕作
通过少耕、免耕、地表覆盖等 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 失。
种植技术
良种选育
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作物 品种,提高种植效益。
播种技术
包括精量播种、间作套种、立体种植 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
社会效益
02
农业对就业、农村社会稳定、粮食安全等社会方面的贡献评价
。
生态效益
03
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生物
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评价。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规划农业用地,保 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
水资源管理
加强农业水资源保护和 节约利用,推广节水灌
溉技术。
重要性
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能够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布局
定义
农业生产布局是指农业生产各门类由于一定的安排、部署而形成的空间分布。它反映了农 业生产在地域空间上的配置和组合状况。
影响因素
农业生产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条 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等 ;技术条件则包括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等。
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课件.ppt

(2012·广东文综)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 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学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国语》(关于西周和春秋国别史)载:“夫范、中行氏 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为畎亩 之勤。”这是关于牛耕的最早记载。
1982年杜石然等编撰的我国第一部中国科学技术通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说:商代已发明牛耕,卜辞中常见 或字,像犁头,一些小点像犁头起土,辔在牛上,就是后 来的“犁”字。。
但是,最近出版的《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 指出:在卜辞中,关于牛的记尚无确证,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1、指出中国古古今代一农理业!的”地位。
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及农民的状况?关系农业的制度 和政策有哪些? 2、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作用?政府对手工业和商业
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神农的传说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贫者无立锥之地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农业起源
影响农业 的因素
历史必修2 物质文明史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学2习01建0年议山】东卷文综)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 (“哥1)伦掌布握发基现础美知洲识”,的并提注法意,知“识发的现分”析的比意较思联是系“归使纳所。有 (的美人学2)和着知所倡识有议整的改合民称:族“①② ③都美经中古并洲济外代入发与经经欧现政济济洲--治与-文两、当明个文代”文化经。明济1汇98合4”年。,1部9分92拉年, (联合3)国注教意科方文法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 (举行20哥1①3伦新新布课史航标观抵全的美国理洲Ⅰ解纪卷和念)运活有用动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 纪(82)0(年“史代发观的现是改美观革洲察属”与于的解新提读版法历的是史苏站的俄在基新什本经么模济立式政场)策上。看这待一哥认伦识布 的AB远的..依航合(面处据美理文临于是洲性明着相两的是、处似者 ? 什近理的都 么“代计国?两化划内(个、与外文7社分市经明会)场济汇、的环合全关境”球系和化问“、题两生个态大)陆相遇”提法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的发展教学ppt课件

奶牛:一头供体牛每年可 产数十头小牛。
意义:充分发挥雌性优良 个体的繁殖潜力。
2、胚胎移植的主要生理学基础
1 哺乳动物发情排卵后, 生殖器官变化相同。
2 胚胎形成后呈游离状态, 有利于胚胎收集。
(3)无免疫排斥反应。
(4)供体胚胎与受体子宫可建立正常 生理和组织联系,遗传特性不受影响。
2、胚胎分割
(2)人的体外受精胚胎,即试管胚胎,可在8-16个细胞阶
段移植。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1、胚胎移植 提供胚胎
胚胎移植:
将雌性动物的早 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 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 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 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 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 技术。
1、胚胎移植的现状和意义
现状: 技术方法简便、实用。
(亿吨) 51200
23996
11318
16000
(年)
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长
想一想
请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农 产品,以及农产品的种类在冬季和 夏季有什么不同?能大概说一说为 什么吗?
农业机械化
中国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增长
思考
我国农业今后应如何发展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谁愿 意为政府出谋划策?
退 期
受精过程中完成
卵子和精子的发生主要不同点
发生时 场所 间
子细胞的 变形 数目
形状
精
睾丸
要 蝌蚪
子
内完成 4个精子 变形 形
卵 胎儿期 卵巢 1个卵子 不
子 ( 先天 和输 和3个极 变形 球形
的)
卵管 体
二、受精
1、概念: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合 子 (即受精卵) 的过程。
2、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
意义:充分发挥雌性优良 个体的繁殖潜力。
2、胚胎移植的主要生理学基础
1 哺乳动物发情排卵后, 生殖器官变化相同。
2 胚胎形成后呈游离状态, 有利于胚胎收集。
(3)无免疫排斥反应。
(4)供体胚胎与受体子宫可建立正常 生理和组织联系,遗传特性不受影响。
2、胚胎分割
(2)人的体外受精胚胎,即试管胚胎,可在8-16个细胞阶
段移植。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1、胚胎移植 提供胚胎
胚胎移植:
将雌性动物的早 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 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 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 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 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 技术。
1、胚胎移植的现状和意义
现状: 技术方法简便、实用。
(亿吨) 51200
23996
11318
16000
(年)
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的增长
想一想
请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农 产品,以及农产品的种类在冬季和 夏季有什么不同?能大概说一说为 什么吗?
农业机械化
中国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增长
思考
我国农业今后应如何发展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谁愿 意为政府出谋划策?
退 期
受精过程中完成
卵子和精子的发生主要不同点
发生时 场所 间
子细胞的 变形 数目
形状
精
睾丸
要 蝌蚪
子
内完成 4个精子 变形 形
卵 胎儿期 卵巢 1个卵子 不
子 ( 先天 和输 和3个极 变形 球形
的)
卵管 体
二、受精
1、概念: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合 子 (即受精卵) 的过程。
2、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
中国近现代农业发展历程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改革以后,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到1952年,农
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从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走向社会主义
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
三、现代农业发展阶段
现代 农业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ppt课件
土地改革 社会主义改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1992 1992-1999 1999-2012 2012-至今
20
ppt课件
1.土地改革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肆征
购军粮和拉夫,造成田地荒芜,人口外流。 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农产品,也严重打击了 中国农业。这时期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
16
ppt课件
2.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的内容 孙中山所主张的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民生主义的 纲领之一。 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 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 所拟办法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国家按价征税, 以后涨高的地价归公,同时保留由国家照呈报地价收买 的权利,以防地主少报地价。 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进一步提 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 希望实现“耕者有其田”。
6
一、发展阶段
● 原始农业(新石器时期) ● 粗放农业(公元前2000~公元前 770年) ● 古代农业(夏商以后~1840年以 前) ● 近代农业(1840年~1949年) ● 现代农业(1949年~至今)
ppt课件
ppt课件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改革以后,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到1952年,农
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从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走向社会主义
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
三、现代农业发展阶段
现代 农业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ppt课件
土地改革 社会主义改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1992 1992-1999 1999-2012 2012-至今
20
ppt课件
1.土地改革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肆征
购军粮和拉夫,造成田地荒芜,人口外流。 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农产品,也严重打击了 中国农业。这时期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
16
ppt课件
2.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的内容 孙中山所主张的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民生主义的 纲领之一。 主张用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的办法,消除地主从 地租及地价增涨中获得暴利的可能性。 所拟办法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国家按价征税, 以后涨高的地价归公,同时保留由国家照呈报地价收买 的权利,以防地主少报地价。 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进一步提 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 希望实现“耕者有其田”。
6
一、发展阶段
● 原始农业(新石器时期) ● 粗放农业(公元前2000~公元前 770年) ● 古代农业(夏商以后~1840年以 前) ● 近代农业(1840年~1949年) ● 现代农业(1949年~至今)
ppt课件
中国农业发展史45页PPT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中国农业发展史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中国农业发展史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现代农业的概念: 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 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 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
2. 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 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2.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第一、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发展农业; 第二、现代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而 运用的农业; 第三、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和信息技术所武装 的农业; 第四、现代农业是标准化农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 体的食品等多元化产品制造技术迅猛发展,成为现代农业 发展的重要动力。
良种---产量潜力 化肥---增产措施 农药---病虫草害防治---稳产措施 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此将四千年的传统农业推进到近代农业,带来 了20世纪农业的高速发展。
近代农业的特征是
1、机电工具和无机能源的大量应用; 2、动植物育种和科学的种植与养殖; 3、投入增加,化学品广泛应用,技术密集; 4、产业分化,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结构。
第二次:20世纪40年代墨西哥选育的矮杆、高产、抗 病、耐肥、抗倒伏、广适应的小麦品种,亩产由原来的 50kg增加到250kg,并由此掀起一场“绿色革命”;
第三次: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 出矮杆、早熟、高产新品系IR-8,一季稻亩产可达600- 650kg。
由于农业的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的应用,使 农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人类以石器和木棍进行渔猎采集已有二百余万年历史。
第一:它标志着人类 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开端。
第二: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逐步替代采集和狩 猎。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家养族的最显著
的特色之一,是我们所看到的它们,的确不是适应动 物或植物自身的利益,而是适应人的使用或爱好”。 第三:农业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社会的关键步骤。
最早的农业无论是起源于种植业、养殖业、或两
者兼有,尽管其技术粗放简陋, 起过一种爆发性的影响。
关于农业起源的神话传说
• 神话传说中关于五谷的来源主要是上天所赐。 • 古籍所述“神农之时,天雨粟”、“诞降嘉种”、“贻我
来牟,帝命率育”、“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 之,以植于田”等等,说的就是粟、黍、麦(来牟)等种 籽从天而降,人们加以种植才成为主粮。 • 关于六畜的起源 • 文献中除了黄帝“淳化鸟兽虫蛾”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关 于六畜起源的记载。只有民间神话传说中还有涉及这方面 的内容。在湖北省孝感县一带的汉族中间有则“女娲造六 畜”的神话传说:“相传女娲娘娘是先造六畜后造人。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
农业的起源 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现代农业 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
农业从广义上来看,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农、林、牧、副、渔;从狭义上 来看主要就是指种植业。
我们讲农业的起源是从种植业和养畜业的发明开始的,史学家认为,农业 的发端是在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开始的。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 上最大的转折点,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 耕作技术: • 春秋-牛耕技术; • 汉代-牛耕普及; • 铁制农具、铁铧 • 东汉-一牛挽犁
石器
铁制农具
骨耜 铁制农具
唐朝的曲辕犁
传统农业的特征是
1、金属质农具和木质农具的应用; 2、精耕细作是古代传统农业的鲜明特点。 3、劳动的动力是人力、畜力和其他自然力如风力、水力。铁犁牛耕既 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工具,也是主要耕作方式。
有文献记载的农业起源人物
• 神农氏 •柱 • 轩辕 • 后稷
原始农业时代的特征是
1、石器农具的应用; 2、动植物驯化和自然生态条件下的粗放种植与养 殖; 3、劳动的动力是人力。 原始农业的产生逐步替代了采集和狩猎。
农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
每一次科技和工具上的重大突破和革 命,都将农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进入到 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的根本的特征: 就是有没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标准。
1.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 DNA重组技术
2. 计算机 ------- 信息技术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需求, 以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将近代农业推进到现代农业。
那么,什么是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有哪些特征呢?
(四)现代农业及其特征
4、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三)近代农业,即工业化农业时代
工业:十八世纪英国成功设计了种子条播机、脱谷机、收割
机、饲料配制机;十九世纪内燃拖拉机的产生使畜力牵引为机械 动力所替代,德国的齐得勒制成DDT;二十世纪合成氨、尿素、 六六六、对硫磷等,化肥、农药工业长足发展。
生物学:十九世纪德国学者施来登、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英
国学者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德国学者李比希创立了植物矿质营 养学说,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和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建立了遗 传理论,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发展了土壤学科。
在细胞学、进化论、遗传学、植物营养学的基础上,近 代农业有三次大突破:
第一次:20世纪30年代美国双交玉米种的推广,由原 来的亩产100kg增加到350kg;
(二)传统农业,即经验农业时代:
大约在5000年前,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具的出现, 以及后来铁的冶炼和应用,使金属农具得以应用,由 此引发了劳动工具、土地加工、水利灌溉、施肥改土、 耕作制度等一系列的革命性进展,逐步形成了精耕细 作的技术体系,将原始农业推进到传统农业时代,从 而,创造了四千年辉煌的农业文明。
但是,
化学品的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自然资源的破坏, 能源的过度消耗, 困扰着社会,于是人们提出了农业可 持续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农产品
1、要成为商品即,标准、均一、规模; 2、要多品种,多品牌,多规格,以适应不同 层次和类型的需求; 3、要品质优、成本低、价格低。 这就要求农业要走标准、集约、高效的道路。
2. 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 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2.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第一、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发展农业; 第二、现代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而 运用的农业; 第三、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和信息技术所武装 的农业; 第四、现代农业是标准化农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 体的食品等多元化产品制造技术迅猛发展,成为现代农业 发展的重要动力。
良种---产量潜力 化肥---增产措施 农药---病虫草害防治---稳产措施 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此将四千年的传统农业推进到近代农业,带来 了20世纪农业的高速发展。
近代农业的特征是
1、机电工具和无机能源的大量应用; 2、动植物育种和科学的种植与养殖; 3、投入增加,化学品广泛应用,技术密集; 4、产业分化,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结构。
第二次:20世纪40年代墨西哥选育的矮杆、高产、抗 病、耐肥、抗倒伏、广适应的小麦品种,亩产由原来的 50kg增加到250kg,并由此掀起一场“绿色革命”;
第三次: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 出矮杆、早熟、高产新品系IR-8,一季稻亩产可达600- 650kg。
由于农业的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的应用,使 农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人类以石器和木棍进行渔猎采集已有二百余万年历史。
第一:它标志着人类 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开端。
第二: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逐步替代采集和狩 猎。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家养族的最显著
的特色之一,是我们所看到的它们,的确不是适应动 物或植物自身的利益,而是适应人的使用或爱好”。 第三:农业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文明社会的关键步骤。
最早的农业无论是起源于种植业、养殖业、或两
者兼有,尽管其技术粗放简陋, 起过一种爆发性的影响。
关于农业起源的神话传说
• 神话传说中关于五谷的来源主要是上天所赐。 • 古籍所述“神农之时,天雨粟”、“诞降嘉种”、“贻我
来牟,帝命率育”、“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 之,以植于田”等等,说的就是粟、黍、麦(来牟)等种 籽从天而降,人们加以种植才成为主粮。 • 关于六畜的起源 • 文献中除了黄帝“淳化鸟兽虫蛾”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关 于六畜起源的记载。只有民间神话传说中还有涉及这方面 的内容。在湖北省孝感县一带的汉族中间有则“女娲造六 畜”的神话传说:“相传女娲娘娘是先造六畜后造人。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
农业的起源 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现代农业 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
农业从广义上来看,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农、林、牧、副、渔;从狭义上 来看主要就是指种植业。
我们讲农业的起源是从种植业和养畜业的发明开始的,史学家认为,农业 的发端是在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开始的。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 上最大的转折点,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 耕作技术: • 春秋-牛耕技术; • 汉代-牛耕普及; • 铁制农具、铁铧 • 东汉-一牛挽犁
石器
铁制农具
骨耜 铁制农具
唐朝的曲辕犁
传统农业的特征是
1、金属质农具和木质农具的应用; 2、精耕细作是古代传统农业的鲜明特点。 3、劳动的动力是人力、畜力和其他自然力如风力、水力。铁犁牛耕既 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工具,也是主要耕作方式。
有文献记载的农业起源人物
• 神农氏 •柱 • 轩辕 • 后稷
原始农业时代的特征是
1、石器农具的应用; 2、动植物驯化和自然生态条件下的粗放种植与养 殖; 3、劳动的动力是人力。 原始农业的产生逐步替代了采集和狩猎。
农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
每一次科技和工具上的重大突破和革 命,都将农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进入到 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的根本的特征: 就是有没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标准。
1.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 DNA重组技术
2. 计算机 ------- 信息技术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需求, 以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将近代农业推进到现代农业。
那么,什么是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有哪些特征呢?
(四)现代农业及其特征
4、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三)近代农业,即工业化农业时代
工业:十八世纪英国成功设计了种子条播机、脱谷机、收割
机、饲料配制机;十九世纪内燃拖拉机的产生使畜力牵引为机械 动力所替代,德国的齐得勒制成DDT;二十世纪合成氨、尿素、 六六六、对硫磷等,化肥、农药工业长足发展。
生物学:十九世纪德国学者施来登、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英
国学者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德国学者李比希创立了植物矿质营 养学说,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和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建立了遗 传理论,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发展了土壤学科。
在细胞学、进化论、遗传学、植物营养学的基础上,近 代农业有三次大突破:
第一次:20世纪30年代美国双交玉米种的推广,由原 来的亩产100kg增加到350kg;
(二)传统农业,即经验农业时代:
大约在5000年前,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具的出现, 以及后来铁的冶炼和应用,使金属农具得以应用,由 此引发了劳动工具、土地加工、水利灌溉、施肥改土、 耕作制度等一系列的革命性进展,逐步形成了精耕细 作的技术体系,将原始农业推进到传统农业时代,从 而,创造了四千年辉煌的农业文明。
但是,
化学品的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自然资源的破坏, 能源的过度消耗, 困扰着社会,于是人们提出了农业可 持续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农产品
1、要成为商品即,标准、均一、规模; 2、要多品种,多品牌,多规格,以适应不同 层次和类型的需求; 3、要品质优、成本低、价格低。 这就要求农业要走标准、集约、高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