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的发展历程范文
![农业的发展历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82908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c.png)
农业的发展历程范文1.微观农耕时代:在大约1.2万年前,人类开始种植一些简单的作物,如小麦、大豆和瓜类。
他们还通过只捕猎不饲养的方式获得动物食物。
2.农业革命: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人类发明了农业工具,如石制犁,使得农耕更加高效。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因为人们不再依赖自然资源的自给自足,而开始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建立社会。
3.农业文明的兴起:在农业革命之后,许多农民开始聚居在一起,形成了最早的城市和文明。
在这些文明中,农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支撑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例如古代的埃及、中国和印度等。
4.农业技术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不断发展和改进农业技术。
例如,铁器的出现提高了农具的效率,灌溉系统的建立改善了气候不良地区的农业生产。
种植高产作物和改良品种的农业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5.科学农业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以后,农业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促使农业生产更加机械化和专业化。
农业机械设备的引入使农作物种植和动物饲养过程更有效率。
化肥、农药和新兴的遗传改良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6.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随着对环境和资源的关注增加,人们开始思考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方式。
可持续农业注重生态平衡、使用有机肥料、水资源管理和农作物多样性等,以最低的环境影响实现高产量的农业生产。
7.现代农业的挑战和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和食品安全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正努力寻找和推广更加可持续、高效的农业实践,例如精准农业、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等。
总之,农业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早的农耕到现代的科技农业,人们一直在探索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农业方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和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农业的发展历程(历史演变)
![农业的发展历程(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74be740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7.png)
农业的发展历程(历史演变)
农业的发展历程(历史演变)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演化和发展,农业也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变革。
以下是农业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
早期农业
早期农业起源于人类定居下来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
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从而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
最早的农业形
式包括采集和原始农耕,主要种植谷物和蔬菜。
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约公元前年至公元前5000年间,人类逐渐从狩猎采集转向农耕生活。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培育和选育农作物,并发展了灌溉系统和农耕工具,提高了农
业生产力。
农业的商业化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贸易的发展,农业逐渐商业化。
经济上富余的农产品开始流通和交易,农民成为农业生产者和商人。
在这个时期,农业的规模和效率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和农产品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
科技革命和现代农业
20世纪以来,科技的进步对农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现代农业通过应用农业科技、机械化和化肥等手段,大规模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农业科技的应用包括基因改良、现代化灌溉、精细化施肥等,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现代农业也在朝着更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可持续农业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土壤质量,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提倡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
虽然农业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变化,但农业始终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产业。
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农业将继续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支持社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历程-课件-PPT课件
![农业的发展历程-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2204fe7f1922791688e864.png)
第三次: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 出矮杆、早熟、高产新品系IR-8,一季稻亩产可达600- 650kg。
由于农业的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的应用,使 农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良种---产量潜力
化肥---增产措施
农药---病虫草害防治---稳产措施
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此将四千年的传统农业推进到近代农业,带来
大约在5000年前,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具的出现, 以及后来铁的冶炼和应用,使金属农具得以应用,由 此引发了劳动工具、土地加工、水利灌溉、施肥改土、 耕作制度等一系列的革命性进展,逐步形成了精耕细 作的技术体系,将原始农业推进到传统农业时代,从 而,创造了四千年辉煌的农业文明。
传统农业的特征是
1、金属质农具和木质农具的应用; 2、精耕细作和养殖技术; 3、劳动的动力是人力、畜力和其他自然力 如风力、水力。
国学者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德国学者李比希创立了植物矿质营
养学说,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和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建立了遗 传理论,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发展了土壤学科。
在细胞学、进化论、遗传学、植物营养学的基础上,近
代农业有三次大突破: 第一次:20世纪30年代美国双交玉米种的推广,由原 来的亩产100kg增加到350kg; 第二次:20世纪40年代墨西哥选育的矮杆、高产、抗 病、耐肥、抗倒伏、广适应的小麦品种,亩产由原来的 50kg增加到250kg,并由此掀起一场“绿色革命”;
就是有没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标准。 现代农业是标准化农业。
3、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所必需
• 是我国加入WTO的需要 ; • 是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 • 是实现农业生产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 是发展品牌农业,创名牌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的需 要; • 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需要; • 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需要;
中国农业史的发展
![中国农业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316a9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1.png)
中国农业史的发展
中国农业史是指中国农业的演变和发展历程,涵盖了数千年的时间跨度。
下面是中国农业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和特点:
1.原始农业阶段:起步于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从采集和狩
猎转向农业生产。
他们开始栽种粮食作物如小麦、稻米和
豆类,并饲养动物。
2.农耕社会的形成:约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21年,农
业在中国逐渐发展为主导经济活动。
人们开始建立农耕社
会和定居村落,采用犁耕、种植、灌溉等先进的农业技术。
3.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农业一直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农业领域存在着封建农民和
地主阶级之间的严重阶级对立,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4.农业技术的进步: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8世纪,中国
农业经历了多次技术的进步。
具体包括铁制农具的广泛使
用、水利工程的发展、种植制度的改革等。
5.现代农业的兴起: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工业革命的
影响及科技的传入推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农业机械
的引进和农业科学的发展改善了农家生产状况。
6.农业产业化和改革开放:自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业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
通过农业产业化、土
地承包制度改革、农村改革等措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显
著提升,农民收入也有了显著增长。
中国农业史的发展表明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农耕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历程。
在多个时期,技术进步、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都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随着科技和农业相关政策的不断演进,中国农业继续迈向更加现代化、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农业发展历程
![农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b81cee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5.png)
农业发展历程
农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
一、早期农业发展:早在10万年以前,人们就开始从野生植物中
收获,并偶尔采摘动物食物。
到五、六万年前,人民在欧亚大陆等地
开始生产农业,大规模栽植水稻,养殖羊猪牛等动物,大量使用肥料,由于技术落后,效率不高。
二、中世纪农业发展:随着宗教的发展,中世纪农业经历了巨大
的发展,大量农田出现,使用农具,引入较为成熟的耕作技术,使农
渔业生产经济多样化。
出现节水引渡,改良田地,增加了生产力。
三、现代农业发展:20世纪开始,人们开创了新的发展历程。
农
业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型农机设备进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大规模
机械化耕作,现代农业成为发达国家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现代农业得
到新的发展,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确保了人
类的健康和集体的发展。
农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农业发展历程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aa1c753011ca300a6c390ca.png)
---------------------------------------------------------------最新资料推荐------------------------------------------------------农业发展历程及趋势农业的发展历程一、从采集向种植发展相传伏羲氏的时候,人们过着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的生活。
至神农氏时,才制耒耜,教民农作,有了农业。
而最早的农业是由采集业发展而来的。
相传伏羲氏的时候,人们过着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的生活。
至神农氏时,才制耒耜,教民农作,有了农业。
而最早的农业是由采集业发展而来伏羲氏(即包牺氏))神农氏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人类以石器和木棍进行渔猎采集已有二百余万年历史。
今史学家认为,农业的发端是在距今 1 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开始的。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区域的差异与交融五谷与六畜麦豆麻稻黍稷猪马牛羊鸡狗十二生肖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的刀耕火种骨耜云南的刀耕火种刀耕火种。
左图为打制石器。
右图为磨制石器。
1 / 6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铁器牛耕的出现牛耕铁制农这种牛耕方式俗称二牛抬杠,也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
1、、劳动工具的演变翻车复原图筒车复原图现代筒车传统农业, 即经验农业时代:在大约在 5000 年前,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具的出现,以及后来铁的冶炼和应用,使金属农具得以应用,由此引发了劳动工具、土地加工、水利灌溉、施肥改土、耕作制度等一系列的革命性进展,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将原始农业推进到传统农业时代,从而,创造了四千年辉煌的农业文明。
2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工程建设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寿县南。
春秋时期(公元前 598年~公元前591年)由楚国的孙叔敖创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郑国渠首位于陕西泾阳县的仲山西麓,其东有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北微高,东南略低。
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历程
![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ac7ad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b.png)
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历程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改革(1949年-1957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重的农业问题。
当时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土地分配不均,农业生产基础薄弱。
此时的中国大面积进行了土地改革,并进行了农业合作化改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此外,国家还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第二阶段:大跃进与农村人民公社运动(1958年-1978年)在这一时期,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由于政策的错误引导,中国进入了大跃进时期,实行了过分激进的农业发展政策。
农村人民公社运动的实施导致农民失去了自主决策权,大规模的集体化劳动和集体生活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农业生产水平明显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下降。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农业发展中的一段灾难性时期。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现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深入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消了对农村的过分干预,逐步恢复了农民的自主权,使农民有更多的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同时,国家也推出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科技进步等一系列政策,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了农业发展进程。
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网、农村水利、农村公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加强,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四阶段:农村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现在-未来)当前,中国正面临着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
农村扶贫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解决了大量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而乡村振兴战略则是中国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村人口流动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等一系列政策,旨在实现农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农业发展经历了艰苦奋斗和不断探索的历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的推进,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e283e0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5.png)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1.原始农业时期(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5000年):这个时期是人们开始采集、狩猎、打渔,同时开始了人工种植的时期。
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农具,如木耙、木锄等,种植简单的农作物,如小麦、稻米等。
2. 农业的初步发展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000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犁、耕牛等农具,种植的农作物也更加丰富,如大豆、蚕豆、荞麦等,同时开始了农业的生产化。
3. 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221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农具,种植的农作物更加广泛,如棉花、茶叶、甘蔗等,同时开始了农业的商业化。
4. 封建社会时期(公元221年-公元1840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不断发展,耕作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方式也逐渐分化,出现了地主、农民等不同的阶层。
5. 近代农业时期(1840年-194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时期,西方农业技术进入中国,人们开始使用机器化农具,种植的农作物更加丰富,如棉花、烟草、油菜等,同时出现了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组织形式。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漫长过程,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农业
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浅谈我国农业发展历程
![浅谈我国农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420250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a.png)
浅谈我国农业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定居形成农耕文明开始,经历了长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演变。
以下是对我国农业发展历程的浅谈:
1. 早期农业发展: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出现了以水稻和小麦为主要作物的农耕文化。
人们开始利用种植和养殖来满足日常的食物需求。
2. 古代农业发展:在古代,农业生产逐渐从自给自足转向专业化和商业化。
封建社会中的农民开始将农产品交换出售,并形成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3. 历代农业革新:在中国历史上,不断有农业技术的革新出现。
例如,在汉代出现了水利灌溉和耕种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唐代时,发明水力磨粉机、种植蔬菜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
4. 农业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改革政策,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推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引导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5. 农业现代化: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我国农业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累和较短时间的快速发展。
从最初的自给自足到现代化的大规模商业农业,中国农业稳步发展,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变革和人民需求。
然而,仍然面临着诸如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农村劳动力匮乏等问题,并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历史农业发展历程
![历史农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618899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1.png)
历史农业发展历程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以下是历史上农业发展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1. 农业起源:距今约1万多年前,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向以驯养和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
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主要位于中东地区,如美索不达米亚(现今的伊拉克)、埃及和亚洲的黄河流域。
2. 农耕王国:在累积了丰富农业经验的基础上,一些农耕王国相继兴起。
其中最有名的是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等。
农耕王国的兴起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提升。
3. 农业技术的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发展了许多农业技术和工具,如耕耘工具、田埂灌溉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农田的耕作效率和产量。
4. 农业革命:在18世纪至19世纪期间,农业革命在欧洲和美洲兴起。
农业革命包括了农业机械化、肥料的使用和新作物的引进等。
这些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5. 现代农业发展: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发展。
农业化学、生物技术和机械化等领域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也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总的来说,农业发展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历史的过程。
人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改进了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类生活水平。
农业的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
农业的变革历程(发展史)
![农业的变革历程(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a65540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4.png)
农业的变革历程(发展史)农业是人类社会中最基础的产业之一,其变革历程回顾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以下是农业的主要变革历程:1. 农业的起源:农业起源于约1.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此时,人类开始采集、种植野生作物,并驯化动物,从而过渡到了定居农业的阶段。
农业的起源:农业起源于约1.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此时,人类开始采集、种植野生作物,并驯化动物,从而过渡到了定居农业的阶段。
2. 农耕文明的兴起:农耕文明的兴起发生在约8000年前,主要是在河流流域的中国、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
农耕文明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从部落社会发展到了城市国家的阶段。
同时,人类学会了灌溉农业和农业工具的制造,提高了生产力。
农耕文明的兴起:农耕文明的兴起发生在约8000年前,主要是在河流流域的中国、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
农耕文明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从部落社会发展到了城市国家的阶段。
同时,人类学会了灌溉农业和农业工具的制造,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3. 农田制度的建立:随着农业的发展,农田制度也得到了建立和发展。
在古代中国,夏、商、周三代的王朝都制定了不同的农田制度,从而保障了农民的权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田制度的建立:随着农业的发展,农田制度也得到了建立和发展。
在古代中国,夏、商、周三代的王朝都制定了不同的农田制度,从而保障了农民的权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 农业科技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自工业革命以来,农业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规模化。
同时,遗传工程和基因改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业科技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自工业革命以来,农业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规模化。
同时,遗传工程和基因改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5. 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最近几十年里,可持续农业的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业发展历程
![农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7002b0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e.png)
农业发展历程
农业发展历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从最早的采集和打猎过渡到农耕生活,逐渐建立起农业生产的基础。
以下是农业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
1. 早期农业:约1.1万年前,人类开始种植和驯化作物,如小麦、玉米和大米。
这一时期的农业仍然非常原始,依靠天然降水灌溉,使用简单的工具和人力驱动的农具。
2. 农业革命:约8000年前,在中东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出
现了农业革命。
人们开始培育选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使用犁耕,开垦耕地,引水灌溉。
这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 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革命后的几千年里,人们不断改进农田水利工程,扩大灌溉面积,改善农田土壤,并发展了水稻和小麦等耐旱作物。
这使得农业生产能够持续发展,并支持了人口的增长。
4. 农业机械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开始引入农业机械,如蒸汽机和内燃机。
这些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人力劳动负担。
5. 现代农业:20世纪以来,农业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如
农药、化肥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多样化。
现代农业还涉及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农业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的演变过程。
农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类食物需求,也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仍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和环境挑战。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66de4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9.png)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文明起源。
以下是农业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
1. 原始农业时期(约1万年前):人类从采集、打猎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耕生活。
人们开始种植作物、饲养家畜,并在固定的土地上建立居住点。
2. 古代农业时期(公元前3千年至公元前476年):人们通过水利灌溉系统的建设,改善了农田的水源供应,提高了作物产量。
农业生产逐渐成为社会的支柱,农业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 封建农业时期(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封建社会的兴起使农业生产逐渐与土地所有权相联系。
农民成为地主的附庸,农业生产主要以满足地主和封建主的需求为主。
4. 商业农业时期(公元16世纪至18世纪):随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全球贸易变得更加频繁,新兴市场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种植园和农产品市场的兴起成为商业农业的代表。
5. 科技农业时期(19世纪至今):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的广泛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近年来,农业的发展趋势还包括可持续农业的兴起,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水平。
总之,农业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人类社会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努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并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应。
农业的发展历程范文
![农业的发展历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fb447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e.png)
农业的发展历程范文1.早期农业(约1万至5000年前):在人类开始定居之前,人们主要以狩猎、采集和捕鱼为生。
然而,人们逐渐发现了种植和养殖的潜力,并开始种植一些野生植物和驯养一些野生动物。
2.农业的兴起(约1万至5000年前):当人们发现种植和养殖的好处后,他们逐渐开始组建农耕社区,并开始发展农业。
最早的农业社区出现在中东地区,并以小麦、大麦和豆类等作物的种植为主。
3.早期农业文明(约5000至500年前):在此时期,一些早期农业文明开始出现,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地。
这些文明在农业技术、灌溉系统、种植技术和农业社会组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4.中世纪农业(500年至1400年):在中世纪,人们开始使用畜力和农业机械加速农业生产的速度。
耕地被重新开垦,兴建了农田和水利工程,如渠道、灌溉系统和堤坝等。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有了明显的进步。
5.农业革命(18世纪至19世纪):农业革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科学化和集约化不断提升。
发明和创新,如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和现代农业科学的出现,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6.工业化农业(20世纪初至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生产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规模化和集约化。
现代农业的兴起,包含了大规模农田,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的高产种植,以及家禽和养殖业的大规模发展。
除了上述的主要阶段,农业发展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例如,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和种植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农业技术、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等也对农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农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最初的狩猎采集到农耕养殖的转变,再到人们不断创新和改进的过程。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可能还将继续以更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进行。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9ea3b5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6.png)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早期(公元前约8000年):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们开始从采集和打猎过渡到农业生产。
他们开始进行土地的开垦和耕作,并种植一些简单的作物,例如小麦、大麦、稻谷和豆类。
2.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商代,农业生产逐渐规模化和专业化。
人们开始使用犁、耙等农具,并从简单的早稻种植中逐渐转变为晚稻种植。
此外,还开始养殖牲畜,如牛和猪。
3.周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1年):在周代,人们通过开发灌溉系统来改善农田的利用效率。
这种灌溉系统使农田从仅依靠自然降水变为可以利用地下水和人工引水来灌溉。
同时,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井田制(将土地分成九块,由国家集中管理)被广泛采用。
4.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是中国农业技术的重要转折点。
人们开始采用铁制农具,如铁锄、铁犁,大大提高了土地开垦和耕作的效率。
同时,由于地主对农业的投资,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农田亩产量也大幅提高。
5.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农田规模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快速增加。
政府推行井田制和均田制,加强对农田的管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亩产量进一步提高。
同时,继续推广铁制农具,农民们能够更高效地耕作。
6.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但也是农业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民间开始兴起种植经济,农田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更高。
无论是在平原地区还是在山区,农田都进一步利用起来,亩产量进一步提高。
7.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推广了大规模灌溉系统,例如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的南北大运河,使农田灌溉更加便捷。
此外,人们开始采用广种薄收的种植方式,即在同一块农田中轮作种植多种作物。
采用这种办法提高了农田的利用效率和农田的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题目:姓名: 徐国勇学院: 农业科技学院专业: 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栽培与产品加工)班级: 2014级本科班学号:20 年月日摘要:摘要:农业对中国文明的重要性及影响,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对于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今我们的农业在不断的发展,稳定增长,有力的支撑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让我们看看我国的农业从原始社会到现在再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吧。
中华文明的火炬何以长久不灭?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作出不同的回答。
在这里,我们不打算评论这些解答,只想指出:农业正是形成中华文明长盛不衰这一现象的物质基础。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社会的存在、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其本身农业保持长盛不衰,或能够从外部取得农产品可靠供应的条件下,其文化和历史就难以为继。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发达的农业,它在农艺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水平。
它的一系列发明创造不但领先于当时的世界,而且对东亚和西欧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率很高,但耕地种了几千年而地力不衰,外国人叹为奇迹。
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农业固有的这种强大生命力,才使得中华文明的火炬得以长明不灭。
由此可见农业的重要性,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中国农业的发展。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
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
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
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
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我国农业发生最早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土壤疏松肥沃,气候温暖干燥,为原始农业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考古学资料表明,黄河中游的磁山和裴李岗文化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
遗址中发现大量粟类作物,有的窖穴堆积达2m以上。
从出土工具看,不仅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镰等种、管、收农具,还有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
此外,还表现有猪、狗、鸡的遗骸,说明当时已经形成农牧混合型农业经济。
其后的仰韶文化以及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均表明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以水稻种植为特色的原始水田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7000多年。
在这里发现有稻谷、谷壳、稻秆、稻叶等遗存,厚20~50cm,此外还发现大量的石斧和骨耜。
在相距不远、年代与之相近的桐乡罗家角遗址中还发现籼粳栽培稻并存。
这些说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摇篮。
其后的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是这一传统的继续。
南方地区农业起源较黄河、长江流域相对为晚,较典型的代表有广东曲江的石峡遗址、云南白羊村遗址和福建昙石山遗址,距今5000至3000年。
河北、内蒙古及东北一带北方地区的农业起源与黄河流域原始农业存在明显的渊源关系,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和新乐文化,距今6000至5000年。
二、原始农业的初步发展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一开始就具有不同的特点。
总的来说,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活动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黄河流域及其北部,从新石器早期就发展起了以种植粟、黍为主的旱地农业;长城以北和广大西部地区,狩猎经济较发达,出现游牧经济;长江流域广大地区逐渐发展成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南方和滨海地区农业发生虽早,但因人口稀少、生物资源丰富,采集和渔猎仍占相当大的比重。
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种植业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0000年至8000年前为原始刀耕或火耕阶段;8000年至5000年前为原始锄耕或耜耕阶段;5000年至4000年前为发达锄耕阶段。
在生产工具上,这一时期完成了由“刀耕火种”向发达锄耕的进化;在耕作制度上,完成了由年年易地的生荒耕作制向连种三五年撂荒三五年的轮荒耕作制的转变,土地利用率较以前有了显着提高。
作物种类有一定增加,北方旱作粟、黍常见,南方水稻籼、粳并存,大麻、苎麻成为人们衣着的主要原料,葫芦、白菜、芹菜、蚕豆、西瓜、甜瓜等也已开始栽培。
因原始农业的发展,这一时期人们开始由以前游移和季节性的野营生活逐渐转入定居生活,男子在农业生产中渐居主要地位,从而实现了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转变。
在原始畜牧业方面,经长期圈养驯化,家畜种类有所增加。
河北武安磁山和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有家猪、家犬和家鸡的遗骨出土,说明七八千年前中原地区已有原始畜牧业。
稍后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又有牛的遗骨出土。
大汶口和龙山文化遗址中还发现马、山羊和绵羊的遗骸。
至此,在我国北方马、牛、羊、鸡、犬、豕“六畜”俱全的畜牧业已具雏形。
在中国南方,养猪之历史可上推至8000到10000年。
浙江河姆渡遗址还出土有水牛和家犬的遗骨,说明六七千年前以饲养猪、狗、水牛为内容的南方畜牧业已初步发展。
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一个半割的、似丝的茧壳”。
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又发现一批丝织物,说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国已开始养蚕缎丝,纺织技术已具相当水平。
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一般认为,世界范围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是从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启动的。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国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基础不同,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上也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如美国、加拿大等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单位农场种植面积和经营规模,提高农产品的总产量。
二是如日本、荷兰等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
三是如法国、德国等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它们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既重视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又重视科学技术推广应用。
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史表明,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唯有从实际出发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选择。
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我国也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但对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其基本内涵是什么等问题的认识,却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综合国内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可以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作如下概括: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这样来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一,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科技贡献率低20~30个百分点。
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等来提高农业效益。
第二,现代农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
我国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均较低,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
第三,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
我国有2.5亿左右农户,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结构、行为相似,要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非常困难,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举办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润。
第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
如果吃饭问题解决不好,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难以持续进行。
因此,必须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总的思路和措施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在具体工作中,尤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