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农业基础知识
农业基础知识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也逐渐演变和改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农业的基础知识,包括农业的定义、类型、发展历程和关键技术等内容。
一、农业的定义和类型农业是指人类通过耕作、种植、养殖等方式,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农产品和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
农业可以分为植物农业和畜牧农业两大类。
植物农业主要是指人们通过种植谷物、蔬菜、水果、油料作物等植物来获得农产品。
畜牧农业则是通过养殖家禽、家畜、水产品等动物来产生农产品。
二、农业的发展历程1. 农业的起源农业起源于人类的定居生活。
史前时代的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学会种植和养殖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2. 农业革命在农业革命时期,人类逐渐掌握了农作物种植和畜牧技术,并开始农田的规划和农业生产的系统化管理。
3. 农业机械化时代工业革命后,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机械设备的引入和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益。
4. 现代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逐渐形成。
现代农业利用农业科技手段,包括生物技术、化学肥料、农药等,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
三、关键技术1. 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指应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来完成农业生产过程,包括土地的治理、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等。
2. 水利工程技术水利工程技术是通过水源的配置和控制,提供农田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使农作物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和排除过剩的水分。
3. 植物育种和遗传改良技术植物育种和遗传改良技术是通过选择和育种改良优良的农作物品种,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4. 农药和化肥技术农药和化肥技术是农业中常用的生产辅助手段。
农药可以用于防治病虫害,化肥则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四、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前景1.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需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食品安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农业农业是人类的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都依赖一定的环境条件而生长繁殖。
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对它们的生长繁殖过程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干预,从而取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国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在其所撰《汉书·食货志》中,就有“辟土殖谷曰农”之说。
这反映了古代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以种植业为主的朴素的农业概念,亦即当今所称的“狭义农业”。
其实,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狩猎野生动、植物的活动孕育而产生的。
后来,种植业和畜牧业也相依发展,至今仍以种植业和以它为基础的饲养业作为农业的主体。
天然森林的采伐和野生植物的采集、天然水产物的捕捞和野生动物的狩猎,主要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生物资源;但由于这些活动后来仍长期伴随种植业和饲养业而存在,并不断地转化为人工的种植(如造林)和饲养(如水产养殖),故也被许多国家列入农业的范围。
至于农业劳动者附带从事的农产品加工等活动,则历来被当作副业。
这样,就形成了以种植业(有时称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为其结构的广义农业概念。
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专业分工和相互依存,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与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的密切联系,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从而形成了多专业、多方面联系的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体系。
生态学的发展,还揭示了农业的每一构成部分实际上都是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农业的认识还必然会进一步拓宽、深化。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在人类的一切生活资料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食物。
中国有句古语,叫“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
马克思的论断是“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
按营养学的基本知识,人只有从食物中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才能维持生命、从事劳动和繁衍后代。
农业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农业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农业这个词汇可以说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领域。
农业的存在和发展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也对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农业的名词解释,并深入探讨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现象。
一、农业的定义和历史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自然资源,通过种植作物、养殖家畜等方式,生产食物、纤维、能源等物质,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一种经济活动。
它从人类社会的诞生起就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当时的人类开始从采集和狩猎的方式转变为种植和养殖的方式。
通过农业活动,他们能够在特定地点定居并增加食物供应,有效避免了随处迁徙的狩猎生活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种转变为农耕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农业的重要概念1. 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指农民或农业生产者利用农业资源进行农田种植、养殖动物、种植果树等活动,以生产农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
农业生产与大自然密切相连,它需要依赖土地、水源、气候和农业科技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农民需要掌握科学的农业管理知识,合理利用资源,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2. 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在技术、产量、效益、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不断进步和提高。
农业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
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如优质种子、高效育种、现代化农业机械和设备等,可以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发展也包括农民的素质提升和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等。
3. 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农业注重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了实现可持续农业,农民可以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等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注重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处理。
三、农业的发展挑战尽管农业在过去几千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农业有关的知识点总结
农业有关的知识点总结一、农业的发展历程1.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萌芽阶段。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是以采集、狩猎和渔猎为生的,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气候环境的变化,人们开始尝试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逐渐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转变。
2. 农业的主要历史阶段农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原始农业时期、古代农业时期、封建农业时期、资本主义农业时期和现代农业时期。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农业生产工具、技术和生产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农业的生产方式也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农业生产1. 农作物种植农作物是指供人类食用、饲养和加工的植物,如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等。
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农作物的种植,种植技术包括土壤处理、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操作。
2. 畜牧养殖畜牧养殖是指人类利用草原、牧场和农田养殖家畜和禽类的生产方式。
通过畜牧养殖,人们可以获得肉类、乳制品、蛋类及其他动物产品。
畜牧养殖的技术包括放牧、饲养、疾病防治、粪便处理等。
3. 农产品后期处理农产品后期处理是指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储存,包括蔬菜水果的加工、粮食的碾磨、畜产品的屠宰和加工等。
合理的后期处理可以延长农产品的保存期限,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 农业技术农业技术包括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
传统农业技术主要包括耕作、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技术操作,现代农业技术主要包括育种改良、化肥农药使用、农业机械化、生态农业技术等。
三、农产品营销1. 市场营销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是指将农产品从生产地输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包括农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
2. 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是指将生鲜农产品加工成便于储存、运输和销售的加工食品。
农产品加工可以大大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3. 农产品贮藏和运输为了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农产品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的处理。
畜牧行业概览了解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畜牧行业概览了解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畜牧行业概览:了解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畜牧业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经营方式,涵盖了养殖畜禽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管理。
本文将概述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和其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重要性。
一、畜牧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畜牧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定居下来开始养殖动物的时代。
最早的畜牧业是以牧民为主体,通过放牧获得食物、材料和劳动力。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进步,畜牧业逐渐发展为一种生产和经营活动。
在农业革命的进程中,人类开始将畜牧业与农业结合起来,实现畜牧与农田耕作的有机结合。
这种方式既满足了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提供了肥料和劳动力。
随着农牧业的融合,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到来,畜牧业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养殖技术的改进和管理的优化使得畜禽养殖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现代畜牧业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畜牧业的重要性1. 经济作用畜牧业在经济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其次,畜牧业产出的肉类、乳制品等产品为食品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满足了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此外,畜牧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兽药、饲料、畜禽设备等行业。
2. 环境保护畜牧业在环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为农田提供养分。
其次,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粪污处理技术的改善,减少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此外,科学养殖管理措施的推广减少了养殖业对水源和土地资源的压力。
3. 社会价值畜牧业对社会的贡献不容忽视。
首先,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来源,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其次,畜牧业为贫困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畜牧业还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畜牧行业概况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畜牧行业概况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畜牧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
从古代的放牧时代,到现代养殖业的发展,畜牧业在人类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回顾畜牧行业的发展历程,并探讨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一、概述畜牧行业是指人类通过饲养各类家畜,如牛、羊、猪、鸡等,生产和供应肉类、乳制品等动物产品的行业。
畜牧业的发展可追溯到人类开始定居的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畜,并通过放牧方式获得食物。
随着农业的兴起和城市化的发展,畜牧业逐渐进入了规模化生产的阶段。
二、发展历程1. 农耕时期的畜牧业发展在农耕时期,畜牧业作为一种副业,起初并没有得到特别重视。
人们主要依靠野生动物狩猎和采集为生,而畜牧活动仅仅是为了解决食物中的短缺问题。
当时,放牧方式是主要的畜牧方式,人们将家畜带到草原或森林中放养,通过采食野草和植物来获得养分。
2. 工业化时期的畜牧业发展工业化时期,畜牧业逐渐进入了规模化生产的阶段。
工业技术与养殖业相结合,兴起了大型的养殖场和现代化的饲养方式。
养殖场采用集约化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的饲养方法和先进的设备,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畜牧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3. 变革与创新近年来,畜牧行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的关注,有机畜牧业和草饲养殖逐渐兴起。
有机畜牧业注重环境友好和动物福利,通过无抗生素、无激素的饲养方式,生产健康的畜产品。
草饲养殖则强调动物以天然草为主食,提供营养丰富的肉类和乳制品。
三、未来趋势与发展方向1. 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有限性,畜牧行业需要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更加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饲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加强畜牧业的科学管理,提高养殖效率,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畜产品。
2. 创新技术的应用未来畜牧业的发展将离不开创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畜牧业将利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等新技术,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畜牧业的发展历程
畜牧业的发展历程畜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它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为您介绍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第一阶段:原始畜牧业最早的畜牧业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农耕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逐渐发现野生动物可以被人类驯养,并提供食肉、皮毛、劳动力和其他资源。
最初的驯养动物大多是山羊、绵羊、野猪和狗等。
原始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和劳动力。
第二阶段:农业畜牧业的兴起随着农业的发展,畜牧业逐渐从原始状态进化为一种与农业相互依存的产业。
在农耕时代,畜牧业与农业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循环经济的模式。
人们开始将牲畜放牧在农田中,通过其排泄物提供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地质量,同时利用牲畜的力量来完成农耕工作。
这种农业畜牧业相互结合的模式为农田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也使农业生产实现了一定的规模化。
第三阶段: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畜牧业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种养技术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和产量也大幅增长。
农村乡镇开始建立起现代化的养殖场和牧场,引进高产优质的牲畜品种,加强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同时,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为畜牧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如新型饲料的研发、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改进以及先进的养殖设备的应用等。
第四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畜牧业也逐渐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阶段,畜牧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养殖模式,提倡资源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
农民开始尝试有机畜牧、草地畜牧和生态畜牧等新型模式,以提供更健康、环保的畜产品。
畜牧业的重要性畜牧业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如肉类、奶制品、蛋类等,充分满足人们对动物蛋白的需求。
其次,畜牧业为农村地区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畜牧行业概况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
畜牧行业概况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扮演着提供食物、皮革、羊毛等产品的角色。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畜牧行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产业。
本文将通过回顾畜牧行业的历史发展,分析当前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畜牧行业的历史发展畜牧行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定居时期。
在采集时代,人们开始捕猎野生动物,提供肉食和皮革。
随着人类开始农耕,保留和驯化养殖动物成为提供稳定食物供给的关键。
农业革命后,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牛、羊、猪成为主要饲养的动物。
在古代,畜牧行业与农业紧密相连。
它不仅提供肉类和副产品,还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然而,由于技术和生产力的限制,畜牧业仍然以小规模农户为主。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畜牧行业开始工业化进程。
人们发展了更有效的饲养和养殖技术,使得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大型养殖场开始出现,畜牧业逐渐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行业。
二、畜牧行业的当前状况现代畜牧行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动物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人们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畜牧行业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方式。
目前,畜牧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规模化养殖:为了提高产能和降低成本,许多养殖企业采取规模化养殖的方式。
大型养殖场能够提供更稳定的产品供应,并通过科学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
2. 科技创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畜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养殖场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使得生产更加高效和自动化。
基因编辑和基因改良技术也可以提高畜牧品种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3. 生态环保: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畜牧行业也在向生态环保方向发展。
在养殖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废弃物处理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一些养殖场还开始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循环利用技术。
三、畜牧行业的未来趋势未来畜牧行业有几个明显的发展趋势:1. 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畜牧行业将面临保护环境和动物福利的更高要求。
畜牧业的历史与发展
畜牧业的历史与发展畜牧业,作为人类最早开展的农业活动之一,有着悠长的历史。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其他资源,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畜牧业的起源开始,逐步探讨其历史与发展。
一、畜牧业的起源人类的再一次文明点燃之前,早期的人类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与野生动物共处。
然而,当农业革命发生时,人们开始尝试驯化和饲养动物,以获取稳定的食物来源。
约6000年前,中东地区的人们开始驯化羊、山羊和牛,使畜牧业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古代畜牧业的发展古代文明的兴起,推动了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古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中,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古埃及人为了养活庞大的人口,发展了高效的畜牧业系统。
他们驯化了牛、羊、鸢和鹿,并建立了大规模的养殖场和肉类加工设施。
在古罗马时期,畜牧业成为了农业经济的支柱之一,人们开始大规模饲养马匹,并培育出优良的品种。
三、中世纪和近代畜牧业的变革中世纪畜牧业受到了农奴制和封建体制的影响,大部分牲畜都被贵族和教会控制。
然而,随着商业和城市的兴起,中世纪后期畜牧业经历了一次革命。
在欧洲,草场制度的兴起为牛、羊和马的放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而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新的农业设备如耕地犁和托蒂蒙水车的引入,也提高了畜牧业的效率。
近代畜牧业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发生了巨大变革。
农业机械化的兴起使畜牧业生产更加自动化,传统的牧场被现代化的养殖场和奶牛场所取代。
育种学的发展和现代营养学的兴起,也加速了养殖动物品种的改良和饲养管理的提升。
四、畜牧业的现代发展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在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肉类、奶制品、皮革和纤维等,还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同时,畜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环境污染、动物福利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畜牧业正逐渐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例如,利用科技创新和数据分析提高饲养管理的精确性和效率,推动动物福利标准的提高,研发低碳排放的饲料和生产方法等。
中国原始畜牧业的起源和发展
一、中国原始畜牧业的起源
中国原始畜牧业起源于大约六千年前的黄河流域,其中最为著名的遗址是河 南巩义的双槐树遗址。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家畜骨骼和陶器,证明当时人类已经开 始驯养动物,并掌握了初步的畜牧业生产技术。主要养殖的动物有猪、狗、羊等, 植物则以粟、黍、稻等为主。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形成了以氏族为单位的原始村 落,并逐渐掌握了植物栽培和动物驯养的技术。
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我们应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 效益的统一。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原始畜牧业对世界畜牧业的影响和贡献也不容忽视。中国的畜牧业发展 经验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例如,中国的传统畜牧业强调分散饲养、季 节性轮牧和注重动物福利等做法,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发展畜牧业的借鉴。同时, 中国的畜牧业也在不断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
然而,中国原始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和挑战。例如,由于 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口的增长,野生动物资源逐渐减少,使得单纯依靠野生动物 驯养的畜牧业难以为继。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人们开始实行轮牧、放牧与舍饲相 结合等方式,逐渐实现了畜牧业的创新发展。此外,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人们 开始使用铁制工具进行农业生产,进一步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率。
中国原始畜牧业的起源和发展
目录
01 一、中国原始畜牧业 的起源
03
三、中国原始畜牧业 的现实意义
02
二、中国原始畜牧业 的发展
04 四、结论
中国原始畜牧业的起源与发展: 一段充满智慧与挑战的历史
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国度,其原始畜牧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发展,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本 次演示将详细探讨中国原始畜牧业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借鉴意义, 以弘扬这一古老事业的价值。
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人类最开始的食物来源是采摘自然中的果实、根茎和猎杀野生动物。
直到大约1万年前,人们开始种植小麦等谷物和驯养家禽家畜,从而开始了农业的历程。
1. 人类开始种植谷物大约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人们开始养殖动物和种植小麦等谷物。
他们会将种子撒进土地中,等待它们自然生长,通过人工掩埋土壤并浇水,确保作物的生长。
2. 瑶山和长江流域的农业文明中国的农业文明起源于瑶山和长江流域。
在这里,人们发明了木耙子、犁、水利和种植技术等,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 各类农作物的种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更多的农作物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
有人种植小麦、大米、高粱、玉米,而有些人则种植茶叶、烟草、橄榄和水果等。
二、畜牧业的发展历程畜牧业是指养殖家禽家畜,用于肉食品、乳制品和毛制品等用途。
畜牧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1.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捕杀野生动物,并开始饲养马、牛、羊等家畜,用于牵引农具和提供乳制品等。
2. 各类家畜的饲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了解到不同类型家畜的养殖方式和饲养条件。
例如,山羊适合在荒山上饲养,而猪则适合在农村中养殖。
3. 畜牧业与农业的相互促进畜牧业和农业是相互促进的,畜牧业提供了供肥料和肉食,而农业生产则提供了家畜的饲料。
因此,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是紧密的。
结论:农业和畜牧业是相互依存的。
农业为畜牧业提供了大量饲料,而畜牧业提供了便利的肥料及肉食品来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领域发展越来越快,并且将继续推动人类进步。
农业的养殖与畜牧业
农业的养殖与畜牧业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而养殖与畜牧业则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殖与畜牧业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如何依靠动物资源来获得食物、纺织材料、劳动力和其他产品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业的养殖与畜牧业,并分析其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一、养殖与畜牧业的定义及发展历程养殖与畜牧业是通过人工方式对动物进行繁殖、饲养和利用的行业。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之后,最早的养殖对象是牛、羊等家畜。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养殖与畜牧业也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改进。
现代养殖与畜牧业已经成为一个高度专业化和规模化的产业,涵盖了禽类、畜类和水产类养殖。
二、养殖与畜牧业的重要性1. 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养殖与畜牧业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蛋类和乳制品等动物性食品,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蛋白质的需求。
2. 促进经济发展:养殖与畜牧业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为各级政府带来了税收收入。
同时,养殖业的发展也催生了农机生产、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兴起,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发展。
3. 维持农业生态平衡:养殖与畜牧业通过利用农作物秸杆和饲料残渣等农业副产品,实现了循环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此外,养殖业还可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维护农业生态平衡。
4. 传承与保护畜种资源:养殖与畜牧业对于保护和繁育珍稀畜种具有重要意义,保护了畜牧业的多样性和遗传基因。
同时,科学的养殖与畜牧管理也能提高畜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畜产品的需求。
三、养殖与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1. 疾病防控和养殖环境改善:养殖与畜牧业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容易出现传染疾病的问题,对此,养殖业需要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措施,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水平。
2. 绿色养殖与可持续发展:养殖与畜牧业应向绿色养殖模式转变,采用清洁的饲养方法和高效利用资源的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科技创新与现代管理:养殖与畜牧业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畜牧业发展资料
畜牧业发展资料畜牧业是指人类利用动物进行养殖和饲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畜牧业的定义、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对畜牧业的发展进行资料介绍。
一、畜牧业的定义畜牧业是指人类利用动物进行养殖和饲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它包括家禽、家畜和水产养殖等多个方面。
畜牧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它不仅提供了人类所需的食物和原材料,还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畜牧业的历史发展畜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农业起源。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驯养动物,并通过捕猎和放牧等方式获取食物。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将动物驯化,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殖和饲养。
在古代文明的发展中,畜牧业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业革命之后,畜牧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也得到了改良和提高。
三、畜牧业的现状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各国纷纷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目前,全球畜牧业的规模庞大,养殖种类繁多,涉及的领域广泛。
在养殖方式上,传统的放牧养殖逐渐向工厂化、规模化养殖转变。
在养殖品种上,肉牛、奶牛、猪、禽类等成为主要的养殖对象。
同时,水产养殖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畜牧业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畜牧业的未来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畜牧业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推动绿色养殖的发展。
另一方面,畜牧业也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未来,畜牧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高质量食品和生活用品。
五、结语畜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畜牧业的定义、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资料介绍。
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能够加深对畜牧业的了解,促进其健康发展,并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畜牧业发展的历史与演变
04
畜牧业现代化的起因与过程
起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
过程: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现代化技术: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现代畜牧业的主要特征
Hale Waihona Puke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大规模的养殖场和现代化的养殖技术
品种改良:通过选育和杂交等手段,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添加标题
畜牧业起源地:中东、欧洲等地区
添加标题
早期畜牧业特点:以放牧为主,规模较小,品种单一
添加标题
早期发展阶段特点
畜牧业规模:早期畜牧业规模较小,主要服务于家庭和部落需求
畜牧业品种:早期畜牧业品种较少,主要依靠自然选择和杂交育种
畜牧业起源:人类开始驯养动物,如牛、羊、猪等
早期发展阶段:畜牧业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饲料科学:根据畜禽的营养需求,科学配制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
疫病防控: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保障畜禽健康和食品安全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出口创汇,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饲料加工、兽药生产等
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中世纪畜牧业的发展
03
封建社会畜牧业发展概况
封建社会时期,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畜牧业的发展与农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封建社会时期,畜牧业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封建社会时期,畜牧业的发展对农业和手工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中世纪时期,畜牧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01
畜牧行业概况了解畜牧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状况
畜牧行业概况了解畜牧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状况畜牧行业概况:了解畜牧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状况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畜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部门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对畜牧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状况进行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行业。
一、畜牧行业的发展历程畜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农业起源。
最初,人们通过捕猎采集为生,与野生动物共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展出养殖动物的技术,实现了对畜牧业的初步开拓。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都将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时代,养殖动物主要用于提供食物和劳动力。
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有限,畜牧业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养殖技术的引入,畜牧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逐渐提高,畜产品供给稳定增长。
二、畜牧行业的当前状况1. 全球畜牧业的规模和产业链当前,全球畜牧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涉及畜禽养殖、饲料生产、肉制品加工、畜产品贸易等多个环节。
各国各地在畜牧业领域都有一定的投入和发展。
在畜禽养殖方面,养鸡、养猪、养牛等是主要的养殖形式。
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文化和经济等因素的不同,畜牧业的发展重点也有所区别。
例如,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养殖环境和动物福利的改善,以提高产品质量;而发展中国家更注重养殖规模的扩大,以满足人口需求。
2. 畜牧行业的挑战与机遇畜牧行业正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环境污染、疫病爆发、养殖效益下降等问题。
其中,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对水源和土壤造成了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然而,畜牧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对高质量、安全、营养丰富的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
对于畜牧业企业来说,提升产品质量和加强品牌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畜牧行业的发展趋势1. 科学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畜牧行业将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
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
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
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只有在人们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才可能产生。
植物的种植是采集发展的结果。
人们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掌握了一些野生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了人工栽培的尝试;与此同时,还创造出适于农业耕作的工具,使砍伐树木、开荒种地成为可能。
据我国古书记载,传说远古的时候,有“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又有“神农尝百草水土甘苦”之说。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最早的农业和医药是“神农氏”发明的。
其实农业的真正发明者,应是原始社会中主要从事采集活动的妇女们。
动物的驯养,则是狩猎活动发展的结果。
由于弓箭在狩猎中的使用,人们能够捕捉到活的动物。
随着捕获量增加与食用稍有赢余的情况出现,“拘兽以为畜”的驯养方法就逐渐产生了。
考古发掘资料证明,远在七八千年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已有了一定水平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一些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遗址中,除发现有大量的原始农业工具外,还有农作物种子和家畜骨骼。
这说明我国农业和畜牧业可能差不多是同时开始的。
到距今约四五千年前,我国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已因各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不同而开始分化。
黄河、长江以至珠江流域等地区的氏族部落变成了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和采集渔猎;草原地区的氏族部落则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和渔猎采集;有的靠近湖海或河流的民族部落虽已有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但仍经营着以采集、渔猎为主的经济生活。
畜牧业的介绍范文
畜牧业的介绍范文畜牧业是指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养殖、饲养和繁殖家畜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畜牧业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原材料和劳动力。
畜牧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农耕社会。
人类开始将野生动物驯化为家畜,并利用其提供的肉、皮毛和劳动力满足自身需求。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逐渐掌握了畜牧技术,开始有意识地养殖和繁殖优良品种的家畜。
这对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畜牧业的经济意义十分重大。
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并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畜牧业还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如牛奶、肉类、蛋类等,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提供了高质量的营养物质。
同时,畜牧业也为制皮、纺织、皮具等工业提供了原材料,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畜牧业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依赖于农田资源。
农田提供了充足的畜牧饲料,如青草、干草、玉米等,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此外,畜牧业还需要合理的水源供给、适宜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环境,以保证畜禽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然而,畜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之一是环境污染问题。
大规模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和废水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成为水体和大气的污染源。
此外,畜牧业还面临粮食资源的紧缺和草地退化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的养殖方式和资源利用来解决。
总的来说,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和原材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畜牧业正朝着生态友好、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未来,畜牧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品和保障农村居民的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农业农业是人类的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都依赖一定的环境条件而生长繁殖。
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对它们的生长繁殖过程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干预,从而取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国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在其所撰《汉书·食货志》中,就有“辟土殖谷曰农”之说。
这反映了古代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以种植业为主的朴素的农业概念,亦即当今所称的“狭义农业”。
其实,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狩猎野生动、植物的活动孕育而产生的。
后来,种植业和畜牧业也相依发展,至今仍以种植业和以它为基础的饲养业作为农业的主体。
天然森林的采伐和野生植物的采集、天然水产物的捕捞和野生动物的狩猎,主要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生物资源;但由于这些活动后来仍长期伴随种植业和饲养业而存在,并不断地转化为人工的种植(如造林)和饲养(如水产养殖),故也被许多国家列入农业的范围。
至于农业劳动者附带从事的农产品加工等活动,则历来被当作副业。
这样,就形成了以种植业(有时称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为其结构的广义农业概念。
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专业分工和相互依存,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与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的密切联系,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从而形成了多专业、多方面联系的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体系。
生态学的发展,还揭示了农业的每一构成部分实际上都是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农业的认识还必然会进一步拓宽、深化。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在人类的一切生活资料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食物。
中国有句古语,叫“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
马克思的论断是“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
按营养学的基本知识,人只有从食物中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才能维持生命、从事劳动和繁衍后代。
而历史上的饥荒和当今世界部分地区的缺粮危机,则从反面说明了食物生产的重要性,它的不足,势必导致社会动乱,产生严重的政治经济后果。
可以认为,在人类尚不能用化学方法合成比农产品更为廉价优质的全部营养物质以前,农业作为最基本、最主要的食物生产部门的职能,将不可能被别的生产部门所取代。
当然,人类的生活需要是多方面的,除了食物以外,还需要衣着、住房等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的生活需要不但更趋多样化,而且要求优质、方便、舒适。
手工业和商业,以及现代工业和可称之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等的发展,适应了人类生活的多方面的需要。
同时,除了物质资料之外,各种“精神产品”的生产也日益发展起来。
然而,不但许多工业,如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的原料直接来自农业,而且工、商业赖以发展的市场和一部分资金来源,也离不开农业。
从历史上寻根溯源,只是由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于农业劳动者所生产的食物除了满足自身需要之外逐渐地有了剩余,才有可能使一部分人从农业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其他生产活动。
这是手工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科学文化卫生事业以及其他一切社会上层建筑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十分精辟地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产生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世界的现实也仍然表明这一论断的无比正确。
当今的经济发达国家,几乎都是农业技术比较先进、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国家。
也有少数发达国家农业并不发达,但它们都必需进口农产品,才能满足发展本国经济的需求。
这种情况说明,任何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都必须以农业为基础,不是以本国农业为基础,就必然要依赖他国农业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而赢得独立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有的曾经一度把发展工业放在优先地位而忽视农业;或者仅仅注意发展经济作物,用以出口换取工业品,而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却依靠进口。
这些国家在国际保护主义和不等价交换的情况下,不但本国的农村经济不能振兴,工业也难发展,有的甚至负债累累,一遇天灾人祸,便饥荒频仍。
这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果依赖外国农业为基础,是很不牢靠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大国里,农业的极端重要性更加显而易见。
建国近四十年来的经验证明,只有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才会有全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才会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的特性和发展阶段农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又怎样逐步迈向更高的水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农业的性质和特点。
农业生产,如同一切社会生产一样,也是一个经济再生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由结成一定生产关系的社会成员,凭借一定的生产手段和劳动对象生产出来;然后通过交换和分配,部分投入消费领域,部分又重新成为劳动对象而回到下一个生产过程,如此周而复始。
就这一方面来说,农业生产具有一切社会生产的共性,即按照经济再生产的客观规律而发展。
但农业生产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生产的特殊性质,即它是有生命物质的再生产。
它的经济再生产过程总是同自然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所谓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有机体通过同它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而不断生长、繁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绿色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矿物质养料转化成为有机物,用于自身生长,并繁殖后代,由此构成自然界的“第一性生产”,构成生生不息的植物世界。
种类繁多的植物产品又可为动物提供它们赖以生长、繁殖的食物,由此构成自然界的“第二性生产”,构成生生不息的动物世界。
植物、动物的残体和排泄物回复到土壤中以后,可以再一次成为植物的养料来源,如此循环不已。
这个自然再生产的过程,按照自然界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而发展。
显然,单纯的自然再生产过程构成自然界的生态循环,但并不是农业生产。
作为农业生产,还要有人类生产劳动对自然再生产过程的干预。
这种干预必须既符合生物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又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种干预的有效性,一方面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界生命运动规律的认识程度和干预手段的先进程度;另一方面又必然要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这样就构成了农业生产的二重性。
把握了这种二重性去观察农业,就可以发现:农业的经济再生产的规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人类对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的干预能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农业生产正是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二大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由较低水平上升到较高水平的。
从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看,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大体概括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4个阶段。
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当原始农业在亚洲西部肥沃的新月形地带(即今伊拉克、叙利亚一带)、中国的黄河流域以及其他一些被誉为古代文明起源的地区开始形成的时候,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能力是极其微弱的。
凭借的生产手段,只是石刀、石铲、木棒等最简陋的工具。
单个劳动者力量不足,就靠许多人集合劳动。
他们砍倒并放火烧掉地面的植物,将种子播到地里,靠草木灰和土壤中固有的肥力而生长发育。
这里的地力耗尽了,就易地栽种,到另一块土地上再放火烧荒。
这种所谓“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比起纯粹依靠从自然界采集现成生物资源的活动来说,虽有所进步,但生产力水平相距不远。
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各种自然因素。
在原始农业时期,在更为广泛的地区还产生了从捕猎动物到驯养动物的原始畜牧业,有许多民族部落开始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这一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农畜等产品多在氏族公社内部分配和消费,很少有剩余可用以进行商品交换。
到了古代农业(也称传统农业)时期,人类对自然条件如季节变化、土壤肥瘠等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农产品由于因时因地种植而获得增加。
但初期受奴隶制的束缚,生产的发展是缓慢的。
在奴隶制解体并进入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畜力的使用,促使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凭借铁犁、畜耕等新的生产手段,人们有了改善动植物生育环境的较大能力。
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又使人们有可能摒弃“刀耕火种”而采取新的耕作方法。
在欧洲,出现了以休闲轮作为主要内容的二圃制或三圃制农业;在中国,则较早地形成了以耕、锄、选种、施肥、浇水、轮作、复种等措施紧密配合的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与之同时,在有的地区还出现了以放牧或游牧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剩余农畜产品的增加,又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商品交换逐渐发展起来。
这种情况,反过来又要求农业提供更多可供交换的农产品,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继续进步。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古代农业突破了原始农业的局限,导致了农业生产力的一次飞跃。
但古代农业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
作为基本动力来源的人畜力,是靠农业生产的食物所提供的能量维持的;施入土壤的自然肥包括绿肥和动物排泄物等,也来自农业本身。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主要是在农业系统内部周而复始地循环着。
这种半封闭式的循环由于不能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取得更多的物质和能量补给而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封建地主阶级对农业劳动者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更是严重地束缚了农业生产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仍很缓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古代农业的这种局限性,只是由于18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勃兴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才得以被打破,从而促成了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使生产力出现了又一次飞跃。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市场条件为前提的。
纺织和其他工业的发展,工商业人口的大量增加,促使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刺激。
率先出现的,是畜力牵引的改良农具和化学肥料,这是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发展的成果。
相应发生的是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或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
这可以说是现代农业的先行阶段,也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近代阶段。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石油等矿物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化学工业的进一步发达,人畜力农具为动力机械所取代,多种化学肥料和农药被广泛使用,农业中投入的物质能量大大增加。
农业同工业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了,从而打破了古代农业的半封闭式循环。
尤其重要的是,各门自然科学纷纷被引入农业领域,形成了栽培、饲养、育种、病虫害和兽疫防治、农业工程以至生物工程等应用学科。
这不仅使人们在调节控制作物和畜禽的生产环境方面逐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权,而且获得了“改造”动植物本身遗传特性的能力。
再加上电子计算机、原子能、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在农业中的应用,人们对农业自然再生产过程的干预能力,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农村经济向发达的商品经济转化,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更加提高;农业生产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以及同农业生产资料的制造、供应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又促进了各种农、工、商一体化的经济形式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