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2013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人文地理学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农业景观 农业区位论
红旗风情小镇
多谷屯村
田心村
农业区位论
提出者:杜能 七大假设条件 六大农业圈 价值
七大假设条件
1、孤立国中唯一的巨大城市位于沃野平原的中央,周围为其农业 腹地,平原被未开垦的荒野所包围并与外界完全隔绝。 2、城市是腹地多余产品的唯一市场,并且不从其他区域获得产品 供应。 3、孤立国内德交通手段固定为马车 4、腹地具有均质性 5、腹地各地农业经营者的能力和技术条件相同 6、腹地经营者是追求最大利润,并且有能力按市场要求调整其农 业经营类型的农民。 7、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并且由产品生产者-农民负担
类型 主要 经济作物 农作 物 家畜 肉食 动物 家 禽 鸡
分布
旱作 农业
小麦 棉花、烟草、 牛、 猪、 花生、大麻、 马、 羊 亚麻、甜菜 驴、 和杂豆 骡
中国的东北、北方和西北地 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 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 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 西亚的一些地区,非洲的埃 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 林南缘一些地方
谷物农业
1、规模大——农业企业 2、机械化程度高 3、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水稻
市场园艺农业
1、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 2、保鲜与存储有特别要求
牲畜育肥农业
1、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2、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
大牧场
区别于一般游牧业: 1、规模大 2、不以家庭为单位放牧,由牧主雇佣牧工放牧 3、不是自给自足为目的,产品全部投向市场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和类型
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人文地理学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地理学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二、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农业的形成过程:采集天然野谷--垃圾堆上的野谷苗-- 人工种植野谷 -- 定居农业 创新:人类从依靠大自然的食物资源为主,转向利用生物资 源创造出符合人类需求的食物资源。这种创新的意义在于: ①使人类食物多样化,大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②促进了一系列劳动工具的发明和改善。 ③驯化植物中的棉、麻以及驯化动物的毛,为人类发展提供 了条件。 ④剩余农作物的储存使人类由过去的季节性忍饥挨饿过渡到 稳定食物供应的生活。 ⑤人类由长期的食用生食过渡到食用熟食,提高了身体素质, 促进了人口的普遍增长。
我国关于农业起源的说法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经济卷》 ( 1990): 原始农业产生与新石器时期以后,冰河消退,气 候转暖,为农作物的栽培提供了环境条件;人口 增长,食物短缺,促进人类开发新的生活资料来 源;火的利用、弓箭的发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 期,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 集和渔猎活动中熟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 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原始农业就产生了。
(一)索尔的推断



美国地理学家索尔在《农业起源与传播》(1952年)一书 中推论: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其推论的依据是: 1、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2、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 3、驯化不可能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 4、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 5、农民必须已经掌握使之倾向于耕种的技能。 6、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家居的。 驯化技术在东南获得成功后,在旧大陆逐渐向北传播,至 于新大陆驯化植物技术是否来自旧大陆仍难确定。



2、水稻农业:分布于中国的南方、东南亚、 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与沿海地区。 粮食作物:水稻为主,其次为玉米。 经济作物:茶、甘蔗、蚕桑、黄麻。 家 畜:水牛、猪。 家 禽:鸡、鸭、鹅。 桑基-鱼塘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创立的一 种生态农业模式。 该类地区大规模农业机械化使用困难。

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课后思考题解答

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课后思考题解答

1、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农业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一)原始农业阶段:主要是迁移农业,“刀耕火种”对土地进行轮作,在环境可承载范围有积极作用,发展农业、改善自身生活,科技获得一定发展。

(二)传统农业阶段:属于自然经济,农具、技术改进,基本上靠人力,社会发展由于农民生活的贫困而缓慢曲折。

(三)现代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出现巨大飞跃,进入商品农业阶段,农业社会化程度很高。

现代农业的产品保证了第二三产业的顺利进行。

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1.埃及尼罗河的影响因素:1、水源主要来自上游热带雨林区(雨量大且均匀)。

2、第二水源地埃塞俄比亚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分旱、雨两季(雨季始于6月终于10月),雨季降雨使大量腐殖质进入河里,每年的定期的洪水带来丰富营养的淤泥,有利小麦种植。

3、平水期满足小麦在11月播种,5月收获,无水灾且有充足灌溉水源。

洪水期留下的富含营养的淤泥对小麦生长极为有利。

(上述条件使小麦高产、为文明发展提供优越条件)农业因素:埃及具有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良好的对外防守环境:东有西奈荒漠,西有利比亚沙漠,北有大片河口沼泽,南有沙漠瀑布便利的运输条件:河运发达,在尼罗河上,往北顺流而下,往南借北风逆流而上。

2.巴比伦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降雨。

水源:位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之间的新月形地带,河水冬季来自雨水,春季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水源充足。

农业方面:秋种、夏收的小麦,生长期内有雨水、河水灌溉,产量较高。

3.印度有利的气候水文条件: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的西南季风的雨水补给。

夏汛洪水给河流两岸带来富含营养的沉积物。

4.中国地形上:黄土高原边缘地区,黄土土质疏松,含矿物质多,利于土地开垦、作物种植。

气候上:年降水量在600mm~650mm之间,气温7月平均26℃、2月平均-2℃,高温与雨季结合,利于作物生长。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1节农业的起源第2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第3节世界农业生产布局第4节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第1节农业的起源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1、人口压力说(以博塞洛普(E. Boszerup)为代表)为增加新的食物来源和数量以维持自身生存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人口增长——动物捕杀过度、食物短缺——新食物——驯化植物的农业。

2、宴享说(海登(B. Hayden)提出)为扩大食物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种类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第2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二、传统农业三、现代农业四、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一)分布:热带地区(二)特点1、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以“刀耕火种”为种植方式2、多种作物杂处3、主要是种植作物的土地的“迁移”,而不是人口的迁移(三)评述1、是否一定会造成环境恶化?2、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二、传统农业(一)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由原始农业发展而形成的是一种生计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农民生活贫困(三)传统农业的类型:传统农业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四种类型。

1 旱作农业:包括中国的东北、北方和西北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的南部德干高原及西北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西亚的一些地区,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林南缘一些地方。

2 水稻农业:集中于中国的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与沿海地区。

此外,还零星分布于、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

3 地中海农业:地中海气候区。

这里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

4 游牧业:副热带和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

三、现代农业(一)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三)现代农业的类型(一)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现代农业的产品不是以供给自己消费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润为目的,所以,现代农业亦称为商业农业。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1、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2、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 3、驯化不可能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 4、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 5、农民必须已经掌握使之倾向于耕种的技能。 6、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定居的。
2、推论的结果
植物最初驯化的中心在东南亚
6
西 亚新 月 形 地

根据考古学的证据, 西亚的两河流域肥沃 的新月型地区被认为 是动植物的驯化地
1、旱作农业: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副热带干 旱的山地和高原
2、水稻农业: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 与沿海地区
3、地中海农业:温带大陆西岸(地中海周围) 4、游牧业:副热带和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

19
(1)旱作农业: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以及副热带干 旱的山地高原,包括中国的“三北”、中南半岛的山地 丘陵,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地区,巴基斯坦、阿 富汗和西亚的一些地区,埃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 林南缘。
7
8
(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
1、驯化动物、植物的原因
(1)气候变化
(2)人口增长、食 物供应紧张
2、驯化区域——西亚、中东(地形、气候的多样性、 季节移动)
3、穴居的必要性——储存谷物、加工工具、食具 制作、炊具等村舍活动
4、植物驯化与动物驯化同时进行
9
世界早期的农业中心 10
几种主要农作物的起源与传播 11
21
(3)地中海农业:
分 布:地中海气侯区(夏干热、冬 多雨)主要集中于地中海周围地区以及 美国的西海岸(加州)、智利中部,南 非与澳大利亚南部沿海。
作 物:小麦、大麦、玉米、水稻。 经济作物:葡萄、油橄榄。 家 畜:山羊、绵羊、猪。 园 艺:果品业、花卉业。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中海沿岸的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 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之一,也是大麦、小麦、 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产地。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了水稻、 粟(sù)(谷子,小米)。 •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分别是玉米、豆 类、马铃薯的产地。
(一)、索尔的推论
•索尔认为最早发展发生驯化的区域和人群满足下
•4、技术:这样,人类社会就逐步进入了新石器时
期。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 集和渔猎活动中熟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 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的简单方法。原始农业就 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这个说法中提到了农业 起源的时间、起因和当时的自然条件和技术发展 水平,但是仍然没有解决农业的演变机制。
3、传统农业的类型
•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业四种
类型。 •(1)旱作农业。旱作农业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 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和高原。该类型的农 作物中,小麦占重要地位,其次是谷子,高粱, 玉米,大麦,大豆。甜薯,马铃薯。经济作物有 棉花,烟草,花生。大麻,亚麻,甜菜和杂豆等。 家畜有牛,马,驴,骡,它们都用于劳役。作为 肉食的有猪和羊。家禽主要是鸡。作物主要靠自 然降水。 •该农业类型地区多是易受灾地区。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黄虎国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狭义的农业指耕作业,也称种植业; •广义的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
渔业等五个生产部门。 •中国农业中,副业有两种含义:①指传统农业中, 农户从事农业主要生产以外的其他生产事业。在 多数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业,以饲养猪、鸡等畜 禽,采集野生植物和从事家庭手工业等为副业。 ②在农业内部的部门划分中,把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渔业以外的生产事业均划为副业。

005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005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3、世界动、植物的驯化
中东地区被认为是驯化动、植物最早的地区。山
羊、绵羊的驯化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一般认为 狗是最早被驯化的动物。牛的驯化首先出现与欧 洲或俄罗斯草原。猪的驯化最早出现在中东。驴 子最早于公元前3000年驯化于北非。双峰驼大约 于公元前4000年或5000年驯化于中亚。单峰驼被 驯化于北非和中东地区。马是公元前3000年驯化 于里海东岸的草原上。
(二)传统农业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传统农业是一种生计农业。 农业劳动基本上是靠体力和经验,依靠畜力和简 单器械,生产方式稳定,变化不大。
传统农业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其产量受环 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传统农业水平低,整个社会农民占绝大部分,从
事二、三产业的人不多。
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和类型
一、农业的类型
(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原始自给式农业(Subsistence agriculture)
以自给自足为目的,是原始社会农业的代表。 游耕是热带森林中极其外围热带草原上落后民族 最普遍的耕作方式。土人在选定的地点上,焚林 取土,故称“火耕” 。周而复始,耕者为工作 方便,家屋常随耕地迁建,是以人称“这种没有 固定的耕地,甚或没有固定的村落,村随地移的 耕作方式”为“游耕”或“移耕” 。 游耕因经营方式简陋,而动员人力少,且使易竭 的土力,能保持自然的均衡。但只能在地广人稀 的地区进行,且单位面积生产量极低是其缺点。
(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混合农业(Mixed Agriculture)是农场中除种 植作物之外,尚饲养牲畜作物用途。与混做
(Mixed cropping)有别,可以说是纯畜牧业与 纯耕种业的过渡型,纯属于西方形式。 混合农业的农场耕地通常划分成饲料作物区、牧 草区、牧场区及现金作物区等四部分,采取轮种 制度。轮转作物的种类,常包括马铃薯及芜菁、 牧草、牧场及豆科、根茎或谷类作物等,以四年 轮种循环最常见,称之为诺福克(Nolfolk)。 欧洲实行此制度,作物产量、生产价值及牲畜豆 增加许多。 这种农业以欧洲分布最广,西北欧最盛,美国东 部玉米带和南美阿根廷的彭巴区,以及南非等地 均盛行。

人文地理学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地理学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敞田制农业(欧洲移民农业生产方式) 休闲种植制(印第安人农业生产方式)
灌丛
(二)传统农业——生计农业
三种农业模式: 上述三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说明了人、地与技术
之间的关系特点: 中国:较早时期的农业休闲------由于人口压力,消
除休闲----靠劳动力集约化的道路(旱作、水田); 西欧:休闲农业----饲料与饲养业发展----混合农业; 美洲:农民来自发达的地方---土地多而劳力少---退
浙江金华武义“刀耕火种”的“有机茶”
(二)传统农业——生计农业
是人类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① 土地不需要休闲,可以连续耕种下去; ② 是一种生计农业,农业生产是为自己的生存而进行的劳动。 ③ 动力主要靠体力、畜力和简单的机械; ④ 依靠积累的经验生产,缺乏科学和技术的指导,生产方式较 为稳定; ⑤ 传统农业的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并且严重受环境 条件影响。 ⑥农民占绝大部分,二三产业人数少。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4.农业起源模式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罗耀) 发生于中石器时代的农业起源,是在冰后期环境大变动情
况下,面临人口和资源双重压力,应运而生的。其发展演变 的过程,我们认为其中应该经历如下三个阶段: ①简单的狩猎经济向广谱采集经济过渡采集植物果实、根茎、 籽粒,渔猎河湖中的鱼、蚌或海边浅水区的蛤、贝类水产; ②广谱采集中发展出集中采集最早的栽培驯化; ③集中采集走向原始农业栽培 。
③ 地中海农业
特点:地中海气候位于温带大陆的西岸,是夏干热,冬季湿冷。 分布:地中海周围地区,此外有美国西海岸,智利中部,南非与 澳大利亚南部沿海。 农作物: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经济作物:葡萄(酿酒原料, 产量多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油橄榄(榨食用植物油等);家 畜:山羊,绵羊,猪。

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出现的初期依靠自然界的天然食物为生,通过采集和捕猎获得。

过采集和捕猎获得随着人类的发展,终于摸索现种种方法把野生的动植物驯化,靠种殖和养殖生活。

农业出现。

发展现代农与原始农又是大有别经过发展,现代农业与原始农业又是大有差别。

第一节农业的起源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我国农业起源的说法、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在冰后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扩大了,人口的增长,使人类的足的生存环境扩大了人的增长使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五大洲的各个角落。

与人口增长的同时,采集与狩猎的强度谁知上升,导致动的同时采集与狩猎的强度谁知上升导致动植物数量下降,使食物短缺。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就不得不转向其他食物来源,开始动植物人类就不得不转向其他食物来源开始动植物驯化,出现了农业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二关于农业的起源的地点二、关于农业的起源的地点:二、关于农业的起源的地点:1、C.O.索尔的推论(《农业起源与传播》)a. 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b. 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

b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c. 驯化不可能首先出现在大河谷地内,因为需先进的治水技术。

进的治水技术d. 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

因为缺少耕作工具。

最早的农民是“林居”的斧头使用者e. 最早的农民是“林居”的斧头使用者。

f. 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定居者。

因为作物需要长期照管。

期照管根据这些必要条件,索尔推论,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

这一推论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在考古学这推论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在考古学上,还待事实佐证。

2、考古学的目前资料的证据考古论证了的早期农业发生地分布图3、世界动、植物的驯化3、世界动、植物的驯化新月地区大麦、小麦、燕麦、椰枣、无花果、葡萄、橄榄、洋白菜、胡罗卜、洋葱、碗豆、罗卜杏苹果樱桃亚麻大麻小扁豆甜瓜梨胡桃中亚杏、苹果、樱桃、亚麻、大麻、小扁豆、甜瓜、梨、胡桃中国东部黍、粟、水稻、高粱、大豆、杏、桃、李、桑、萝卜、茶、橘、竹东南亚稻、香蕉、黑胡椒、橘、茄、芒果、甘蔗、芋、薯蓣稻香蕉黑胡椒橘茄芒果甘蔗芋薯蓣埃塞俄比亚咖啡、大麦、小麦尼罗河谷粟、高梁、棉花、甜瓜、芝麻、黄瓜、碗豆、小扁豆西非稻、粟、西瓜、油棕、可拉果、中美洲玉米、甘薯、蚕豆、可可、棉花、南瓜、辣椒、西葫芦、向日葵、烟草、番茄烟草番茄北安第斯马铃薯、蚕豆、南瓜、西葫芦、草莓、番茄南美东部马铃薯、甘署、蚕豆、花生、可可、木薯、凤梨、向日葵、西葫芦西南亚与东非猪、山羊、绵羊、马、驴、狗、猫、鸭、鹅、鸽、兔、单峰驼南亚、东南亚与华南水牛、瘤牛、猪、狗、猫、鸡、松鸡、孔雀、鸭、鹅欧、亚大陆中部山羊、绵羊、马、双峰驼、牛、驯鹿中美洲和北安第斯美洲驼、羊驼、火鸡、豚鼠第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第二节一、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的发展是随着种殖技术与种殖工具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工具的改进,农业各从其发源地向外扩展,接着由于作物物种与技术的交流农业更加速了发展进步。

人文地理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地理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家畜 家禽
家 畜:水牛、猪 家 禽:鸡、鸭、鹅
桑基-鱼塘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创立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池中养鱼、池埂种桑 生产方式是:蚕沙(蚕粪)喂 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 鱼三者结合,形成桑、蚕、鱼、 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 环,避免了水涝,营造了十分理 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 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的方式。
灌丛-休闲农业(地多人少)
3、传统农业的类型
水稻农业
旱作农业
传统农业
游牧业
地中海农 业
(1)旱作农业
该类地区主要靠自然降水,为易受灾地区
分布 区域
温带大陆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高原地区。如: 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 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地区,巴基斯坦、阿 富汗和西亚的一些地区,埃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 泰加林南缘
驯化性质 对驯化的进一步
依赖 传播相关性 宴享证据
竞争宴享假说
无 丰富 复杂 宴享食品 稳定利用
富裕环 境 有
农业出现满足的条件
野生食物资源有基本保证,
人群不需要进行长距离、
1
强度大的劳动。
全年中食物供应不均匀,出
2
现季节性短缺。
压力
寻求新的 食物来源
发现优势
驯化动、植物
农业产生
二、农业起源的地点
(二)考古学目前资料证据
使用的工具
固定的居住地
最早驯化动植物的 一些物证
西亚的两河流域 (中东地区)是 动植物的一个驯 化地点
(三) 世界动、植物的驯化
世界主要驯化物种可能起源地
Ø狗是最早的驯化动物 Ø山羊、绵羊的驯化--中东地区,公元前7000年 Ø牛--欧洲或俄罗斯草原 Ø猪--中东,公元前6000-7000年 Ø驴--北非,公元前3000年 Ø骆驼--中亚,公元前4000-5000年

5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5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一、农业景观 二、农业区位论
一、农业景观
(一)农田景观是环境的镜子 (二)农业景观的观光价值
二、农业区位论
掌握杜能特出的农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1、掌握杜能提出的七条假设主要内容 2、掌握杜能提出的6个农业圈 3、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的优缺点及专 家学者对它的评价
一、农业发展阶段
(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原始农业 迁移农业 (二)传统农业 (三)现代农业
(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原始农业 迁移农业 1、目前原始农业分布的地区 、
南美洲的亚马孙地区 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 亚洲的新几内亚岛、 亚洲的新几内亚岛、东南亚一些雨林地区
2、原始农业类型的特点 、
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
3、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 、
考古学的资料证明农业起源是多中心的。 考古学的资料证明农业起源是多中心的。
西亚两河流域的新月地区被认为是动、 西亚两河流域的新月地区被认为是动、植物 的一个驯化地。在这里发现了使用的工具、 的一个驯化地。在这里发现了使用的工具、固 定的居住地和最早时期驯化动、植物的物证。 定的居住地和最早时期驯化动、植物的物证。 在约旦河谷的一个有12000年历史的遗址中, 年历史的遗址中, 在约旦河谷的一个有 年历史的遗址中 就发现当时依靠草种为生的人们建造了有石砌 地基的圆形房屋,还有用胶泥涂抹的储藏坑。 地基的圆形房屋,还有用胶泥涂抹的储藏坑。 在叙利亚、伊朗西部山地, 在叙利亚、伊朗西部山地,都发现于公元 年之间, 前10000年-8000年之间,原始人进行割谷、烤 年 年之间 原始人进行割谷、 谷物、储存谷物等村舍活动的证据。 谷物、储存谷物等村舍活动的证据。
游牧业
副热带和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 副热带和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以放养食 草动物为主的一种农业类型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农业的起源,掌握农业起源的理论2、掌握农业发展阶段性特点及类型3、理解农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机制及农业对人类文明出现的重要意义4、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的起源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同类型及其布局教学难点: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第一节农业的起源一、农业起源的理论探讨农业起源问题,主要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考古,就是搜集、挖掘和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实物和化石材料二是民族学,就是调查研究现在还存在的落后的原始民族的情况,间接地推断古人类活动的情况结论:目前我们国内关于农业起源最新最权威的说法见1990年5月出版的《这个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经济卷》(农业出版社)第426页“原始农业”条目下:“原始农业产生于进入新石器时期以后,不是偶然的。

冰河的消融,气候的由冷变暖,为农作物的栽培提供了环境条件;人口迅速增长,食物缺乏也促使人类去开发心得生活资料来源。

在旧石器时期,人类劳动使用的是经过打击而成的极为简陋的石器工具,后来在劳动中逐步学会了对石器进行精致的磨制加工,使其生产效率提高,用途更广。

尤其是火的利用和弓箭的发明,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一步。

这样,人类社会就逐步进入了新石器时期。

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活动中熟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的简单方法。

原始农业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

”西方学者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各个时期的主导农业起源理论:(一)20世纪60年代以前:农业起源的假说以“发现论”为代表。

这种观点认为;与原始社会采集狩猎获取食物相比,农业经济是更具有效率、更有优势的获取食物方式,由于原始人智力发展水平所限,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初期并未发现农业的这种优势。

只要有人一旦发明或发现这种生产方法,农业的优越性马上就会体现出来,并会被其他群体所采纳而迅速传播开来。

(二)20世纪60年代:以博塞洛普(E.Boszerup)的人口压力说为代表。

第5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5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发展:最初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然后进入铜 制和铁制工具为主的传统农业阶段,工业革命以后进入机械 化现代化阶段。 原始农业阶段:迁移农业,目前只存在于少数热带区(南美 的亚马逊地区,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亚洲的新几内亚、东 南亚的雨林地区)。最大特点是对土地进行轮作,在居住区 附近用刀耕火种法清理出一块土地,挖坑穴,放进根、种, 掩上土,雨水来后即可生长。种植两三年后,土壤养分因作 物吸收、径流冲洗,很快消耗殆尽,产量急剧下降,杂草生 长过快,难以清除,转换其他地块,让原地块休闲,经二三 十年,植被恢复,又可进行下一轮刀耕火种。
中国传统农业: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很适合农业发展。春秋 战国时期,即有深耕细作施肥等法,消除了休闲制,农田连种, 甚至一年两种,秦汉又出现了灌溉技术,北方旱作农业快速发 展,渭河流域及黄河下游河南山东河北交界处最为发达,人口 众多。 南方水稻农业发展缓慢,火耕水褥技术落后,撒播,产量低, 发展较慢。东汉时改为育种移栽,同时战乱使北方人口向南迁 移,劳动力增多,集约化的水稻农业才发展起来,一年两熟到 三熟。宋代时南方粮食产量已超过北方。 宋以后可新垦地不多,而人口大增,中国农业进入集约化精耕 细作阶段。
如可利用土地多,各地块休闲时间超过植被恢复时间,则该方 式是使用最少投入获得较大回报的生产方式,且热带雨林带土 壤养分淋滤分解太快,本不足以维持作物长期生长,刀耕火种 是适合此地生态特征的利用方式,且定居点不变,只需轮作周 围土地即可。 但如可供轮作土地少,休闲时间短,不能满足植被恢复时间时, 此法很易引起环境恶化,地力下降,则需重新寻找定居点。
欧洲中世纪农业:偏低湿,土地偏贫瘠。特点是土地短期休 闲(两圃或三圃制)、敞田制(庄园内农户分得长条状份地, 收获后撤除篱栅,敞开供农户共同放牧,农田和牧场森林溪 流相临)。作物为小麦黑麦大麦燕麦,谷物种植用手撒播, 产量约为种子的四倍。牲畜为牛羊猪,定居点中心为教堂磨 坊。 16世纪,人口增长的压力迫使农业技术提升,17世纪在荷兰 得到突破,苜蓿和萝卜等、围栏饲养,解决了土地肥力缺乏 问题,轮种取代了休闲,出现种植业和饲养业结合的混合农 业,产量达到种子十倍,而且由于发展饲养业,取消份地, 将分散地块合并为围以栅栏的农场。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即:人口增长
食物短缺
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三) “最佳觅食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压力下,往往需要 寻 找最便捷的方式以获取食物维持自身存在,即去获取 那些 花费最少力气或时间而能获得做高回报的食物。 这与加拿大考古学家海登提出的“宴享说”相似: 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 增加美食的种类
二.
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约翰.杜能) Johann Heinrich von Thijnen 1783-1850,德 国经济学家,曾就读于格廷根大学,边际生产 率说的前驱,被认为是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的 创始人。在其著作《孤立国》一书中提出了农 业区位论。
(一)提出的背景:企业型农业的成立时代 杜能农业区位论是19世纪德国(普鲁士)特殊社会 经济背景条件下的产物。19世纪初,普鲁士进行了农业制 度的改革,于是出现了有农业企业家和农业劳动者构成的 农业企业式经营。 (二)提出的目的:探求农业生产方式的地域 配置原则 即研究距离及运费会对农业生产布局产生什么影响。
C.O.索尔的推论: 植物的驯化的最初中心在 东南亚,在旧大陆向北传播。 考古学目前资料证据: 植物的驯化大体与动物的 驯化同时进行。
世界动植物的驯化
世界动植物的驯化
第二节
一、 农业的发展阶段
农业的发展和类型
二、 农业形成和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一.
(一) (二) (三)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3)地中海农业: 位于温带大陆西岸的地 中海气候,其特点是夏 干热,冬季温暖多雨。 (4)游牧业: 干旱地区放养食草动物 的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 类型。分布于副热带和 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 地区。
(三)
现代农业

5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5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同放牧。土地定期休闲。三圃制每年
有1/3土地休闲以恢复地力,放牧牲 畜利于增强地力。典型三圃制实行第
一块地用于冬种小麦、黑麦,第二块
地春种大麦、燕麦,第三块地休闲作 牧场。此外也有两圃制,后来还出现 四年轮作制。
与我国传统农业相比有何 优势与不足。
地中海农业(P133)
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三位一体农业,是古罗马文明发展 的基础。 种植业提供粮食:小麦、大麦、玉米、水稻 园艺业提供果木:葡萄、油橄榄、无花果 畜牧业提供副食:肉、毛、皮 分布区:地中海沿岸(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等)、美国西 海岸、智利中部、南非和澳大 利亚南部沿海。
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 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狭义的农业指耕作业(也称种植业) 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 业等五个生产部门。
• •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 ①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来源
• ②农业是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所需劳动力的主要来 源
一、农业起源理论(P118)
20世纪60年代之前,农业起源的假说以“发现论”为代表。随着人的智力 的发展,人们发现:与采集狩猎获取的食物相比,农业更有效率和优势, 人们发现了这种方式,很快被采纳,并迅速传播开来。
以柴尔德为代表的绿洲理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应对更新世末期的干旱 挑战而进入农业社会的。其中有一些狩猎采集人群因无法改变他们的习惯 或生活方式而灭绝了;一些人通过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用改变其习惯 成为了牧人;另外一些人对干旱环境的回应是改变其生活方式与习惯,只 有这最后一种情况下的人才能进入农业社会。
几种主要农作物的起源与传播
G.O.索尔的推论(P122)
1.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2.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 3.驯化不可能首先出现在大河谷地内,因为需先进的治水技术。

第5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5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5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第5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内容提要第1节农业的起源第2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第3节世界农业生产布局第4节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思考题内容提要本章首先详尽论述了农业的起源,包括农业起源的理论和农业起源的地点;明确总结了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类型,以此为基础分析农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机制以及农业对人类文明出现的重要意义;其次本章系统分析了世界粮食生产、主要经济作物生产与畜牧业生产的布局规律,并对农业景观,即农田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和观光农业景观作了比较条理的介绍,最后引用了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提供农业生产布局区位差别的理论依据。

第1节农业的起源所谓传统的农业基础理论,大体包括七个方面。

即:1、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来源;2、农业是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所需劳动力的主要来源;3、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所需原料的来源;4、农业是工业的重要市场;5、农业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6、农业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7、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国内:《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经济卷》(农业出版社)西方:鲁姆配利·罗恩的“天才理论”、柴尔德(Childe)的“绿洲说(接近论)”、布雷德·伍德(Braid Wood)的“核心地带(原生地)说”、宾福德(Binford)的“边缘区域理论”贝廷杰(R.L.Bettinger)的“最佳觅食模式”论以及海登(B.Hayden)的“新气候变化说”、博赛洛普(E.Boserllp)的“人口压力论”等等。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一)C.O.索尔的推论(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三)世界动、植物的驯化第2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二、传统农业二、传统农业(一)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传统农业是传统社会的农业,是一种生计农业。

(二)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1 中国的传统农业的形成2 欧洲的中世纪的农业3 美国的殖民农业(三)传统农业的类型:传统农业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四种类型。

第5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人文地理学

第5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人文地理学

(三)现代农业
(三)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商品农业):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取利 润为目的 1.基本特征 (1)产品是提供给非农业人口消费的 (2)多依靠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农业人口比重低 (3)大量使用机械、化肥、高产种子 (4)农场规模大 (5)与其它农业企业形成联合体、农业社会化程度高“农工 商一体化”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1节 农业的起源
第2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第3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4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第1节 农业的起源
1、农业的内容:
(1)狭义农业—单指种植业或称耕作业,包括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蔬菜和饲料作物的生产。
(2)广义农业—农(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3)大农业—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 说明:副业—过去人们把农作之余的养殖业、编织业等 农余生产统称副业;后来对于乡村的农副产品加工、农机 具维修、甚至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 业等为村庄所有的乡镇企业内容统称副业。因副业概念纷 繁,故在现代农业统计中已没有副业项目。
附近用刀耕火种办法清理出一块土地后,就用工具在土地上挖出
坑穴,放进根、物进行轮种,“刀耕火种”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对这种生产方式的评价:迁移农业的过程包含一种自然循环
过程,若人口压力不大,可持续下去,不含引起环问题;若人口
压力过大,引起环境恶化,无法维持。 在环境可承载范围之内,“刀耕火种”对保护环境是有积极
工,使其生产效率提高,用途更广。尤其是火的利用和弓箭的发明,
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一步。这样,人类社会就逐步进入了新石器 时期。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活动中熟 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的简单方法。原 始农业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

第5章农业起源与发展

第5章农业起源与发展

(三)传统农业的类型
1、旱作农业: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 的山地和高原
2、水稻农业: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与 沿海地区
3、地中海农业:温带大陆西岸(地中海周围) 4、游牧业:副热带和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
第5章农业起源与发展
三、现代农业------商业农业
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分布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的类型
1、简单的狩猎经济向广谱采集经济过渡 2、广谱采集中发展出集中采集 3、集中采集走向原始农业栽培
第5章农业起源与发展
1、简单的狩猎经济向广谱采集经济过渡
这一步虽为环境所迫,却是具有转折性意义, 没有这个大方向的转变,农业则无从源起。
以狩猎为主的经济可以称为简单狩猎经济。 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人口压力日益严 重。这些都迫使人们放弃单纯按最佳觅食模 式去取食,而尝试多种的取食方式,迈出了 向农业起源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步----以渔猎、 采集为主的广谱经济,或称之为复杂渔猎采 集经济。
1.棉花的分布
特点: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 厚土壤中种植
➢亚洲中部、东部和东南部 ➢美国南部的棉花带
第5章农业起源与发展
第5章农业起源与发展
第5章农业起源与发展
2.糖类作物分布
甘蔗 高温环境,生长期长 南北纬35°之间 巴西、印度、中国、
泰国
甜菜 温凉的气候 南北纬40- 60°N之间 集中在欧洲
目的 产品 劳动力 动力 技术
第5章农业起源与发展
(二)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1、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
北方旱作农业 南方水稻农业
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短期休闲农业(敞田制) 混合农业(种植业与饲养业 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内容提要
本章首先详尽论述了农业的起源,包括农业起源 的理论和农业起源的地点;明确总结了农业发展的阶 段性特点及类型,以此为基础分析农业发展与社会发 展的相互影响机制以及农业对人类文明出现的重要意 义;其次本章系统分析了世界粮食生产、主要经济作 物生产与畜牧业生产的布局规律,并对农业景观,即 农田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和观光农业景观作了比较条 理的介绍,最后引用了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提供农业 生产布局区位差别的理论依据。
(二)传统农业(农业社会)
从奴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即产业革命以前 (一)特征: 1、生计农业(自给自足农业,自然经济)对 应“商品农业”; 2、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 3、农业劳动力占就业人口绝对优势比重。 (二)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1、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 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3、美国的殖民农业
三、现代农业
18世纪到19世纪初,英法产业革命以后 (一)特征: 1、现代农业是商品性农业 2、由于广泛应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农业劳 动力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很低 3、现代农业为高产、高效农业 4、现代农业农场规模大,专门化程度高 5、现代农业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或农工 商联合体)社会化程度高


3、地中海农业:分布于地中海气侯区(夏 干热、冬多雨)主要集中于地中海周围地 区以及美国的西海岸(加州)、智利中部, 南非与澳大利亚南部沿海。 作 物:小麦、大麦、玉米、水稻。 经济作物:葡萄、油橄榄。 家 畜:山羊、绵羊、猪。 园 艺:果品业、花卉业。



4、游 牧 业:干旱地区的放养食草动物的 自给自足农业类型。分布:副热带和温带 及其干旱的 草原和荒漠。 畜 种:羊、牛、马、骆驼等。 此外尚有青藏高原的耗牛、和北极地区的 驯鹿。 形 式:逐水草而居,以帐篷为主。






(三)传统农业的类型 1、旱作农业: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以及副热带干 旱的山地高原,包括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中 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地 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西亚的一些地区,埃塞俄 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林南缘。 作 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粱、玉米、 大麦、大豆、甘薯、马铃薯。 经济作物:棉花、烟草、花生、大麻、亚麻、甜菜、 杂食等。 家 畜:牛、马、驴、骡、猪、羊。 家 禽:鸡。 该类地区主要靠自然降水,为易受灾地区




再有就是一些人试图从某些具体原因来解释农业的起源,如: “河流”说:认为农业的起源是由于大河名川造成的。 “气候”说:认为由于古气候变迁,造成大片森林毁灭,原始人 无法再依靠采集、狩猎为生,不得不转而依靠农业。又有认为是 亚热带气候适宜农耕的。 “宗教”说:认为原始人祭天用的野生动物并不是刚刚捕获的, 因为祭天活动和捕猎常常不在同一时间举行,于是就需要饲养, 这样就有了畜牧业。为了解决饲料问题,又相应地产生了种植业。 “家禽”说:与“宗教”说大体相似,只是家畜变成了家禽,并 且不一定由于宗教原因。 “补牧”说:认为农业(指种植业)是为了解决牲畜的饲料以及 补充畜牧业生产之不足而产生的。 “采集”说:认为农业(指种植业)和畜牧业一起产生于采集狩 猎,前者来自采集,后者来自狩猎。 “垃圾堆”说:认为原始人经常看到污泥堆上长满野生植物,于 是逐渐地从单纯采集转向有意识的栽培。 “食糖”说:认为原始人在实践中深刻地感到对于生存的重要意 义,因而哪里适宜粮食和畜产品的生产,哪里就可能产生农业。
二、农业起源的地点


有二种学派:植物学和地理学,考古学和历史学 植物学和地理学学派主要有二种观点:一是多元 论,二是一元论。 多元论:阿尔芳斯.德.康德尔(A.de Candolle), 中国、西南亚、亚洲热带;原苏联植物学家瓦维 洛夫Vavolov),20世纪初提出八个发源中心,第 一个是中国;美国植物学家哈兰(J.R.Harlan),提 出三大中心:近东、华北、中美洲。 一元论:美国地理学家索尔(G.O.Sauer)和卡 特(G.F.Carter),他们认为农耕是从东南亚向全世 界扩展的。


目前,“最佳觅食模式”作为主流理论。是动物学 的研究的理论,分析动物觅食的方式和规律。动物 觅食以花费最少的力气或时间能获得最高的回报的 食物,所以往往集中在一种或几种猎物上,所谓最 佳觅食。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压力下,以最便捷的方 式以获得食物维持自身生存。 ,“最佳觅食模式”与海登提出的“宴享说”相似。 海登认为农业出现起始时期,其生产量不大,在占 人类食物结构比重不大,农业所驯化的植物的种类, 主要是增加美食种类。例如,有些植物是香料、调 味料等。




5、市场园艺农业:是为市场提供蔬菜、水 果、花卉等产品的农业。 6、大牧场: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 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主要特征:规模大、商品性高、地域分布相 对集中。 分 布:美国的玉米带、综合农业带 阿根廷:帕斯草原 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共和国。
景观欣赏 种 植 业 林 业
畜 牧 业
渔 业
副 业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其产品基本上是从 自然界直接获取的,即通过动植物本身 的生长、繁殖来完成其生产过程。农业 的生产分布与自然、技术、社会经济条 件有关。 狭义的农业指耕作业(也称种植业) 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 副业、渔业等五个生产部门。
(一)原始农业 ——迁移农业(刀耕火种)
1、特点: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 2、现在只在热带地区保留原始农业,分布区域: ①南美洲的亚马逊地区(印弟安人); ②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 ③新几内亚,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3、存在的原因: ①节省劳动力的生产方式; ②是热带雨林特殊的生态环境,土壤中储存的 养分太少,不足以维持作物的连年种植
(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

根据考古学的证据,西亚的两河流域肥 沃的新月型地区被认为是动植物的驯化 地。在这里发现的考古证据,包括使用 的工具、固定的居民地以及最早时期驯 化动植物的一些物证。
(三)世界动、植物的驯化



狗是最早的驯化动物 三羊、绵羊的驯化--中东地区,7000年 牛--欧洲或俄罗斯草原 猪--中东,6000-7000年 驴--北非,3000年 骆驼--中亚,4000-5000年 课本:126
我国关于农业起源的说法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经济卷》 ( 1990): 原始农业产生与新石器时期以后,冰河消退,气 候转暖,为农作物的栽培提供了环境条件;人口 增长,食物短缺,促进人类开发新的生活资料来 源;火的利用、弓箭的发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 期,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 集和渔猎活动中熟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 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原始农业就产生了。


“人口压力说”、“宴享说”都有其合理性。 现在有人认为食物数量不太丰富的地区,人流 动性大,无法定居下来关注动植物习性,积累 经营,进行驯化活动,农业不会出现。食物丰 富地方,缺乏动力去研究和驯化动植物。 在野生食物资源基本保证,人类不需要长距离、 高强度的劳动,但全年中食物供应不均匀,出 现季节性短缺的地区,这种生存压力,迫使人 们去尝试驯化动植物,以解决季节性食物短缺, 而出现农业。
农业起源



农业的起源问题,可以从二个方面入手 研究: 一是从古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和化 石材料研究; 二是现在还存在的原始民族情况来研究。 学者推断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二千年左右。 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消退后,草原面积扩 大,动物大量繁殖,为人类对动植物的驯 化提供条件。


农业的起源人类从摄取性经济到生产性 经济的转变。所以农业的产生在人类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有称:“食物生产革 命”、“最初的、伟大的文化革命”、 “农业革命”。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同自然资源、地理环 境、气候等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





(二)类型: 现代农业的类型有种植园、谷物农 业、牲畜育肥农 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和大 牧场六种。 1、种植园农业(主要指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集 约化农场) 分 布:东南亚,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南 美东北部(巴西、圭亚那),中美洲,非洲(几内 亚湾为主)等地。 作 物: 饮料作物:咖啡、可可、茶叶。 果品作物:香蕉、菠萝、芒果、荔枝、椰子。 原料作物:橡胶、油棕、剑麻、烟草、黄麻。 香料作物:胡椒、丁香、肉桂、腰果、甘蔗。 2、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的专业化生产谷物的农业。 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水稻。
农业起源的研究六大问题: 农业产生的原因 农业产生的地点 农业产生的时间 农业最初由什么人产生 农业产生的方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业产生的对象
一、农业起源的理论


农业起源目前有很多说法,没有确定的结论。 20世纪60年代之前,农业起源的假说以“发现论” 为代表。随着人的智力的发展,人们发现:与原 始社会的采集狩猎获取的食物相比,农业更有效 率和优势,人们发现了这种方式,很快被采纳, 并迅速传播开来。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人口压力说”(博赛洛普) 盛行。认为冰期消退、人类生存环境扩大,人口 增长,出现食物短缺,动植物的驯化,出现了农 业。
(一)索尔的推断



美国地理学家索尔在《农业起源与传播》(1952年)一书 中推论: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其推论的依据是: 1、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2、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 3、驯化不可能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 4、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 5、农民必须已经掌握使之倾向于耕种的技能。 6、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家居的。 驯化技术在东南获得成功后,在旧大陆逐渐向北传播,至 于新大陆驯化植物技术是否来自旧大陆仍难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