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朱端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灌注水下混凝土是影响钻孔灌注桩成桩的关键工序,在灌注过程中,若稍有不慎或
控制不到位,就会出现或大或小的灌注事故,所以在灌注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的质量
控制措施,并对常见的一些灌注事故进行了原因分析,及时总结了一些预防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灌注事故;预防;处理
钻孔灌注桩是桩基础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水工建筑和桥墩基础的
施工,且施工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高,影响因素多,稍有不慎或质量控制不到位,就会出现
或大或小的质量事故,其中灌注水下混凝土就是影响成桩的关键性工序,是灌注桩质量控制
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灌注过程中,必须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做到快速、连续施工,灌注成高质量的水下混凝土,防止发生质量事故。
上海市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为了减少新老路、新老结构物之间的沉降差异,路基部分采
用钻孔灌注桩进行软基处理;桥梁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群桩上加承台形式,桩径从直径
50cm的软基处理素桩到2.2m甚至更大的大直径桥梁钻孔桩,目前上海市沪宁扩建项目III标段桥梁灌注桩已经全部结束,共施工桥梁钻孔灌注桩直径0.8m钻孔桩1342根,直径2.2m钻孔桩8根。经过现场在施工过程中的严格控制,已经顺利施工完成,经过超声波和大应变检测,均为合格桩。
现笔者结合桥梁基础施工过程监理积累的经验,参考相关施工技术规范,就常见的一些灌注
桩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并总结出一些预防及处理方法。
1导管进水
1.1原因分析
(1)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然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桥梁
施工技术规范规定25~40cm),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在
上海市沪宁扩建东吴淞江桥2.2m直径水中桩施工中首批混凝土计算为8.4立方米,而实际操
作中为了安全起见,文我们制作了9立方米的首批灌注漏斗。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
流入。这就要求施工前对导管进行严格的检验,做水密试验,来确定导管密封盒接头抗拉拔
力合格。
(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出错(目前在施工中现场主要是测绳测量,测锤过轻,没有下
放到真实的混凝土面导致),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1.2预防和处理方法
为避免发生导管进水,事前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万一发生,要立即查明事故原因,采
取以下处理方法:
(1)若是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反
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泥石泵吸出,或者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以及抓斗清出,必要时需
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重新下放钢筋骨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
重新灌注。(在此提示:必须计算足够首批混凝土用量,在实际施工操作中首批混凝土用量
建议要大于理论计算量)。
(2)若是第二、三种原因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导管重新下新导管;或用原导管插
入续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喝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果重下新管,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混
凝土从导管底口翻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的深度,一般宜>200cm。由于潜水泵不
可能将导管内的水全部抽干,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
灌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的抖动或挂振捣器予以振动片刻,是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以后灌注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注意在实际施工操作中,重新把导管插入混凝
土后,为保证成桩后在此处混凝土桩身的完好,建议重新剪球后二次将导管向下插≮50cm,
以此确保导管内遗留的杂质随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最终上返至桩顶。
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是很深,未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应使用混凝土特制),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侧面再加重力,以克服水的浮力)。导管内装罐混凝
土后稍提导管,利用新混凝土的自重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
若如前述混凝土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但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混凝土时,可在原护筒内
加设直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锤击方法压入原混凝土面以下适当深度,然后将护筒内的
水(泥浆)抽除,并将原混凝土顶面的泥渣和软弱层清除干净,再在护筒内灌注普通混凝土
至设计桩顶。
2卡管
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去,称为卡管。
2.1初灌时隔水栓卡管
由于混凝土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以及运输途
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漏水、雨天浇筑溜槽未遮盖等,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北冲走,粗集料
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处理办法:可用长杆冲捣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动器等使
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需将导管连同其内混凝土提出井孔,进行清理修整(注意
切勿使导管内混凝土落入井孔),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一旦有混凝凝土拌和物落
入井孔,须按前述第二项处理方法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和物粒料等予以清除。
提管时应注意到导管上重下轻,要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翻倒伤人。
2.2机械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卡管
卡管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
增大了导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其预防方法是灌注前应仔细检修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同采取措施,加速混凝土灌注速度,必要时,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入
缓凝剂,以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已初凝,导管内又堵塞有混凝土,此时应将导管拔出,重
新安设钻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混凝土钻挖吸出,用冲抓锥将钢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黏土掺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钻孔成桩。在这里提到:大直径的钻孔桩一般浇
筑过程时间需要很长,为确保首批混凝土在桩基整体混凝土浇筑结束前不初凝,在混凝土中
必须掺加缓凝剂,本人在施工上海混那个高速拓宽工程项目东吴淞江桥水中墩2.2m直径、桩长70m左右的桩基时,由于混凝土浇筑时间基本都在8~12h,为确保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满足施工要求,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据当时的试验结果得知,最长缓凝时间可以达到
19h。
3塌孔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应
怀疑是塌孔征象,可用测深仪探头或测深锤探测。如测深锤原系停挂在混凝土表面上未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