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神文化

合集下载

日本异类想象之妖怪文化

日本异类想象之妖怪文化

日本异类想象之妖怪文化摘要:妖怪是日本文化中一类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人类来说他们可以被称之为异类。

日本从古代到现代不同时期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妖魅传说,身处与孤岛的日本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的神秘和恐惧,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便在脑海中塑造了异度空间的超现实异类,日本民众心目中的这些异类主要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别:幽灵与妖怪。

幽灵是人们死后灵魂出窍四处游走,前身是人类,肉体死去灵魂没有归依,便四处飘荡;妖怪则是民众自然崇拜和自然信仰的结果,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修炼千百年便成了妖精。

女鬼、娃娃和妖怪这些具有独特地域风情的文化特色通过日本民众的想象表达出了内心的欲望与恐惧。

关键词:女鬼妖精;日本娃娃;妖怪物语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多姿多彩的空间,存在着有血有肉的人类,而在神话、小说、动漫和戏剧中,存在着另外一个国度,黑暗阴森的环境中充斥着死亡和异类。

上古时代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们对于亡灵世界的想象,谁也没去过,谁也没有真正的看见,但是却始终没有停止对异类世界的疑惑与好奇。

日本大和民族自身就有着较为深厚的死亡情节,随着互通有无,受到中国上古文化的影响,大和民众根据自身岛国的独特因素,勾勒塑造了自己别具特色的异类文化,这些幽灵妖魅成为了日本各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幽灵妖魅(一)死后幽灵妖怪文化中有这样的说法,人死后便成为了鬼,变成了幽灵,但是并非只有死后才可以灵魂出窍,死后的灵魂就做死灵,那么活着时候灵魂游离就是生灵,生灵和死灵都属于幽灵。

幽灵可以四处飘荡,而妖怪则有固定的“蹲点”,它们就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如果有人走过去,就会撞见它,不论与它之前有没有渊源。

幽灵的故事大多与仇怨有关,又是因果关系,而在妖怪的故事中不存在是非对错,它就是偶然的出现在人们面前,哪怕之前没有恩怨情仇。

(二)生灵与死灵幽灵中的生灵与死灵都属于灵魂,他们的内涵较为模糊,不论生灵还是死灵,在故事中出现的缘由不是恩仇就是怨恨。

一旦有了怨恨幽灵就会给人下诅咒,许多电影中都有这样的片段,例如《午夜凶铃》中,导火索是一盒录像带,凡是看过的人都会被下诅咒,接下来就是灵魂出来索命,人们一个接着一个死去没有休止。

日本妖怪文化

日本妖怪文化

日本妖怪文化所谓妖怪,在日语字典上解释为人类智慧不能解释的奇怪的现象或者异样的物体。

日本传统的民间信仰认为,超出人类理解奇怪、异常的现象或因此引起的,具有非日常的不可思议的力量的事物,都被称之为妖怪或者魔物、怪物。

根据日本学者诹访春雄的研究, 日本人心目中的“异类”大致有两种: 一是生前曾是人类的“幽灵”;一是本身就属于“非人”的“妖怪”。

前者源于对死去祖先的敬畏, 也就是“祖灵信仰”;后者则来自各民族较为普遍的一种“万物有灵”的观念, 诹访春雄称之为“自然神信仰”。

1 h5 o! K7 n' g$ K9 d" d3 w/ ~6 Q8 I$ K: @在西方文化圈的民间传说中,所谓“妖怪”大致指的是妖精。

而文化人类学上的万物有灵论中的“妖怪”则包含了妖怪和妖精。

中国文化中的“妖怪”,妖怪一般包括了妖鬼、妖精、妖魔、妖魅、妖灵。

关于幽灵,是指死者的灵魂,这一点虽然与日本相同,但是中国的“幽灵”指鬼与鬼神的意味更强,类似于日本的“夜叉”。

可以看出,虽然日本使用的起源于中国的汉字——“妖怪”,但意思并不相同。

对日本文化颇有体验与感触的周作人也曾提到:“日本的所谓‘鬼’, 与中国所说的很有些不同, 仿佛他们的鬼大抵是妖怪, 人死为鬼则称为幽灵, 古时候还相信人如活着, 灵魂也可以出现, 去找有怨恨的, 有时本人还不觉得, 这就叫做生灵, 与死灵相对”, 对于“幽灵”与“妖怪”的差别, 周作人也有简明扼要的论断:“怪物必定蹲在一定的地方, 你如若走到哪里去, 就得碰上它, 不管你和它有没有恩怨。

所以幽灵的故事动不动就成为讲因果,而谈妖怪的却是全由于偶然,可以变化无穷”。

# q+ P, C% Z( G% j, C6 p! M“当岩石草木会说话的时候,妖怪就已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

妖怪的产生起初是出于对自然、动物的敬畏之心,人们把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控制的力量统统称为妖怪。

日本妖怪的产生,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有着许多文化差异,其中一个方面便是“鬼”文化。

在中文语境中,“鬼”
通常是与恐惧和不祥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而在日本文化中,“鬼”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和
象征意义。

本文将对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进行简要研究。

在中国文化中,“鬼”经常被视作让人感到恐惧和压迫的存在。

传统的中国“鬼”一
般与死亡、恶魔等不祥之事相关联,并通常是在黑暗、幽暗的地方出现。

这也是为什么很
多中国人会避免在农历鬼月(农历七月)期间进行重大决策或者是和朋友家人外出的原因。

在中国文化中,“鬼”还有一些其他的象征意义,例如能够揭示人类的内心欲望和丑陋面
相等。

与此不同的是,日本文化中的“鬼”具有更为多样的含义和象征。

对于日本人来说,
鬼是一个广泛、包容性很强的概念。

在日本文化中,“鬼”被用作各种文化娱乐形式的元素,例如音乐、文学、绘画、电影和游戏等。

同时,“鬼”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
有些鬼代表着勇敢和无畏,而有些鬼则代表着智慧和力量。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日本所谓的“三个鬼神”。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三个鬼神分别是天
狗(Tengu)、河童(Kappa)和滑稽(Amanojaku)。

天狗通常被描绘为身形巨大、长鼻子、穿着草履和天轮的形象,是勇敢和智慧的象征。

河童则是一个类人生物,喜欢在水边玩耍,通常被描绘为身形矮小、绿色或黄色、头顶长草和脚掌形状像鸭脚的形象,被视作生命力
的象征。

滑稽则是一个善于捣乱的神灵,但在某些日本传统文化中也代表了辛苦和劳动。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其中之一就是对于“鬼”文化的不同看法和处理方式。

在中国,鬼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而在日本,鬼文化同样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中日两国对于鬼文化的差异,并解释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原因。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和日本对鬼的理解。

在中国,鬼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存在,有着强大的力量和影响力。

中国人相信鬼魂的存在,认为他们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运气。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鬼魂常常被用来描述各种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日本,鬼同样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日本有着丰富的鬼怪传说,各种各样的鬼怪形象在日本文学、绘画和戏剧中都有所体现。

日本人对鬼的理解多少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但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鬼文化。

在日本,鬼被视为一种神秘的存在,有着超自然的力量,人们常常在祭祀活动中祈求鬼神的保佑和庇护。

从上述对中日两国对鬼的理解中可以看出,虽然中日两国对鬼的看法都较为神秘和神圣,但是在具体的表现和处理方式上却存在着一些差异。

其中一个主要差异就是在对待鬼的态度上。

在中国,对待鬼的态度一直都比较谨慎和恭敬。

中国人相信鬼魂的存在,并认为他们有着隐藏的力量,因此在民间传统中,对待鬼的态度是非常谨慎的。

中国人常常在特定的日子举行祭祀活动,向鬼神祈求庇护和保佑。

中国人也会进行各种驱鬼的仪式,以防范鬼魂的干扰和侵害。

中国人对待鬼的态度是谨慎而敬畏的,希望能够获得鬼神的庇护和支持。

而在日本,对待鬼的态度则温和许多。

日本人尊敬鬼怪,但对待鬼的态度更多的是友好和平等。

日本人认为鬼怪同样是一种神秘的存在,有着超自然的力量,因此在日本的文化传统中,人们对待鬼的态度更多的是友善和合作。

在日本的民间传说中,鬼怪可以与人类生活在一起,甚至有时候还能结为朋友。

日本人不会像中国人那样举行驱鬼的仪式,而更多的是在尊重和保护鬼怪的与其和平共处。

中日鬼文化对比分析

中日鬼文化对比分析

中日鬼文化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对中国和日本的“鬼”进行了对比与分析,从中日两国鬼的定义到人们意识中鬼,最后对中日鬼文化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这些方面的对比发现日本的鬼文化虽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但是已经发展成了具有自己本民族独特风格的新文化。

关键词:中国;日本;鬼;文化自古以来,人们都把自身所无法理解的现象归为鬼神之力,而“鬼”本身也就被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受到人们的惧怕和敬畏,更由此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鬼文化。

“鬼”作为从远古时期就已经“产生”的存在,其历史气息十分浓郁。

在民俗文化中,鬼文化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的鬼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许多方面都与中国有着相似之处,但经过了不断的创造、吸收、融合之后,已经具有了浓浓的本国色彩,形成了独特的新文化。

无论是在形象上还是在对鬼的意识上,日本都与中国有着鲜明的差异。

1 中日两国鬼在概念上的对比1.1 中国鬼的定义《辞源》中是这样解释“鬼”的:①迷信者认为人死后的灵魂为鬼;②万物的精灵;③神秘莫测;④机智、狡猾;⑤星宿名;⑥国名。

1.2 日本鬼的定义日本的《大辞泉》中对于日本的“鬼”的解释为:①基于佛教及阴阳道,是想象中的怪物,长着人形,头上长角,嘴向两侧咧开,有尖锐的牙,赤裸着,腰上围虎皮裙子,性格残暴,手中握棒子。

一般认为地狱中住着赤鬼、青鬼。

②(从1转意而来)比喻勇猛的人,冷酷无情的人,债鬼,为一件事倾注所有精力的人。

③在鬼ごっこ、れん坊(日本小孩玩的捉迷藏游戏)中负责捉人的人。

④家徽的名字。

⑤眼睛看不见,超自然的存在。

死人的灵魂、精灵。

诅咒人的妖怪。

⑥试食物是否有毒的人。

1.3 中日两国在“鬼”这个概念上的对比其一,两者的形象不同。

中国的鬼指的是人死后的灵魂。

因此,中国鬼的形象基本与人生前形貌相同。

可是,日本的鬼并不是人的外形,而是我们中国所说的“妖怪”样。

其二,中日两国的鬼出现并活动的时间不同。

中国的鬼一般只出现在夜晚,因为古代中国人认为人死后所化的鬼怕光,鸡鸣初晓就要回归地府。

日本鬼神文化

日本鬼神文化

日本鬼神文化一、起源与发展在日本,有关妖怪的传说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且贯穿了整个日本历史;日本人把妖怪分门别类,着成日本妖怪物语日本妖怪大全等大厚本的图书,还配有精美插图,在图书馆中举目可见;可以说,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民间有着大量关于妖怪的传说,这大概与身处岛国的日本人在心理上有种神秘主义倾向有关;1.妖怪形象随时代而变妖怪的产生起初是出于对自然、动物的敬畏之心,人们把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控制的力量统统称为妖怪;日本是个水域文化国家,所以很多传说和水有关,比如豆子婆婆,就是用筛子在水中捞人来吃的妖精;桥女是为情投水自尽的女鬼;同样,日本是多山的国家,传说中住在山上的妖怪也不少;比如雪女,据说是被情人抛弃于雪山的女子所化,常诱惑上山的行人,凡对其动情的人便会冻死;所以在最初的民间故事中,妖怪往往造型恐怖;因为鬼怪太多,日本古代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巫师——阴阳师;到了江户时代,商业手工业繁荣,人们不用光靠老天爷赏饭吃了;于是妖怪们也摇身一变,成了住在各种物品道具里的精灵;最有名的是百鬼夜行绘卷,描画了琵琶、伞、木鱼、锅等各种旧物品因为要被人们丢弃,一怒之下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妖怪半夜出来游行的场景;此画被誉为日本妖怪画的鼻祖;随着战后日本动漫的迅速发展,日本妖怪的形象变得可爱而人性化了;水木茂是日本鬼怪漫画第一人,他创作的鬼太郎系列可谓风靡一时;之后恐怖漫画大行其道,并相继出现不少恐怖漫画的专业杂志;2.来源70%的妖怪来自中国据说在日本,70%的妖怪原型来自中国,20%来自印度,10%才是日本本土妖怪;比如天狗原是来自中国山海经中的犬怪,传到日本后,渐渐和佛教中的天魔、神教中的山神等结合起来,融合成为现代的形象;而春分时“撒豆驱鬼”的活动,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追傩仪式;二、分类1.可爱的妖怪们在日本妖怪文化中,存在着很多性格可爱、善良的妖怪,他们类似于童话中的精灵,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喜欢善意的恶作剧,让人又爱又恨,哭笑不得;在动画中,他们往往成为主人公的伙伴或是保护者,同时也承担着制造笑料的任务;这种小妖怪早就没有了邪恶凶残之气,从而变得温馨、可爱,充满温情;特别是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的神鬼形象往往是和蔼可亲,可爱善良的;最典型的要数平成狸合战百变狸猫中可爱的狸猫;故事的主角并非一两个特定的角色,而是一群狸猫,因为人类政府要毁掉狸猫的家园,建筑新的市区,于是森林里的狸猫们便开会商量对策,决定用易容术来对付人类;在宫崎骏动画中最受男女老少欢迎的妖怪当属龙猫了,故事中和爸爸一起搬家到乡下的两姐妹,在家旁的一棵大树下,发现了只有好孩子才能看见的龙猫TOTORO,其间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而有趣的故事;2、恐怖动漫中的恶灵在动画中恶灵、魔化的神鬼通常作为反派角色出现,例如少年阴阳师、奇幻贵公子、心灵侦探八云这类的作品;这些动画连续剧基本是每集一个案例,以驱鬼为职业的阴阳师或是有特异功能通常是通灵或是可以看见妖怪的人解决各种各样的灵异事件;这些灵异事件中作怪的妖怪们大多是对人类充满怨恨而成魔的神鬼或死去的人,或者单纯以吃人为生的妖怪;人肉雀,传说的一种鸟,会把蛋下在人的身上,这种鸟的蛋比人的毛孔还小,当它出生后就把人的内脏做食物,最后吃空才飞出人体,这就是入内雀;另外有种说法是有人长成了雀,被以为是妖怪;在动画中最常见的是洛新妇,在百鬼夜行中被称为新妇罗,是蜘蛛变为人形诱惑男子,当男子被诱惑后三日的子时会取走其首级食用,是极其危险的妖怪;3、亦正亦邪的妖怪在日本动画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同时也是中国神鬼文化中共有的就是猫妖和狐妖;不论在日本神鬼传说还是中国的神鬼故事中都是极具人性的妖怪;不论是猫又还是狐妖都被形容成强大而美丽的妖怪,而且在现在的动画中往往是善良而受人误解的;并且在现在的动画中有一种趋势,将这些神秘的妖怪塑造成一种“美”的代表,使人们淡忘了其在传说中的邪恶而成为人们憧憬认识的对象;犬夜叉中捉妖人珊瑚的宠物就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妖,平时就是一只爱撒娇的小猫,战斗时会化为巨大的猫妖,驮着珊瑚追踪、飞行并为主人而战斗;三、现代日本神鬼文化的动漫表现特点1、种类更为丰富日本对神鬼文化的重视表现在各个方面,他们把妖怪分门别类,将妖怪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去研究;有百鬼夜行绘卷、日本妖怪物语等,各式各样的神鬼形象种类繁多;但动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可以塑造各种各样想象中的形象,加上动作、语言、神情,因而动画中的神鬼形象较之于传统的民间流传的形象多出了不少;2、贴近现代生活这一点在宫崎骏的动画中体现的很明显,百变狸猫中狸猫们所变成的鬼怪基本上保留了鸟山石燕的造型风格,龙猫中龙猫变成的就是龙猫巴士而不是龙猫马车了,可是千与千寻中的妖怪却更为时尚,它们由现代都市人们所使用的器物变化而来,衣着光鲜,洗的是桑拿药浴,乘的是电梯火车,活脱脱的一群“现代妖怪”;就连河神身上洗下来的污垢从古代战车马车到现代的自行车都有;3、反映人性动画通常为了表现的需要将神鬼形象首先和人结合起来,比如奇幻贵公子和心灵侦探八云这一类动画中鬼怪实际就是人们内心邪恶的代表,制作者将鬼怪作为表现内心世界的一个媒介,它们也具有人类的喜怒哀乐,悔恨自卑,对情感的执着和追求等等;常常一个事件的解决是有和作怪的鬼神们沟通的,心结打开了心魔才消除,也代表着一个人性中的阴暗面的解决;当然也有表现人性美好的,反映在神鬼身上就如同夏目友人账中的妖怪们,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它们也有友情,有爱情,有相守不离,有舍己为人妖……在宫崎骏动画中的妖怪们也是这样,它们的世界发生的故事也能给我们带来清新、温馨、淡淡的忧伤和淡淡的感动;4、其形象更丰满可感得益于动画这一特殊的表现手法,动画中的神鬼形象远远比民间传说来的丰满真实;就比如运用广泛的狐妖题材,在日本传说中是在古代印度有一只九尾妖狐迷惑国王,被人们追杀后逃到中国变为坦己,又毁了一代王朝;后被中原众神追杀,由水路逃到日本;一位从印度追杀而来的得道和尚,用自己的性命做法封印了九尾妖狐;四、百鬼夜行绘卷1.猫妖居住在日本极北的北海道死之森,黑色猫妖,有巨大黑天使翅膀,原为死神的宠物,后私自越过三界之门逃到人间界,以吸食死人灵魂为乐,当灵魂不够时就杀人然后取得死人怨灵,可以随意召唤死者的灵魂为自己战斗,并且从冥界召唤异界魔物;脑顶的第三只眼一旦张开死人的灵魂就会被其吞噬.2、发鬼:3、很深的夜里,常会有一个穿着很漂亮的女人站在冷清的街道上,若是路过的人问:“这么晚,你在干什么呢“毛女便会转过头来,整个脸都是黑漆漆的毛,五官完全看不清楚当人们发现那是可怕的毛女,正惊慌要逃跑的时候,毛女便伸长她的毛,缠绕在正要逃的人脖子上,将他勒死;4、座敷童子这是个好鬼,常和小孩子玩,如果你的小孩子一个人笑的呵呵的,还跑来跑去,仿佛有人和他玩,那么就是在和座敷童子玩呢;小孩玩的时候,你去数小孩个数,会不知不觉间就多出来一个,也是他;他在家能兴,不过他不在了,家也就快败了;5、白粉婆平时以一副和蔼可亲的老婆婆的面目出现,喜欢欺骗容貌姣好的美少女,骗她们用自己做的一种白粉类似与当时的胭脂的化装品涂脸,称此粉能让少女们更加白皙漂亮,但涂抹了这种白粉的少女整张面皮会脱落下来,而白粉婆就将少女的面皮收为自己用;5、入内雀:传说有一种鸟,会把蛋下在人的身上,这种鸟的蛋比人的毛孔还小,当它出生后就把人的内脏做食物,最后吃空才飞出人体,这就是入内雀;另外有钟说法是又人长成了雀,被以为是妖怪;。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中日两国是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其中之一的鬼文化也有着着各自的特色。

东亚国家的文化差异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而关于鬼文化的不同也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鬼文化有着祭祀和尊重的传统,而在日本,鬼文化则有着更为复杂的形式,体现在日本的宗教、文学、传统节日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中日两国鬼文化的差异进行研究探讨。

一、中日两国鬼文化的历史渊源中日两国的鬼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两国的传统文化中都有着鬼神的存在。

在中国,鬼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和祭祀祖先的活动。

在古代社会,人们通过祭祀来缅怀已故的亲人,以及求得祖先的保佑和指引。

中国的鬼神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宗教观念的影响,比如道教和佛教都有自己的鬼神信仰,而这些信仰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鬼神的认知和对待。

而在日本,鬼文化的渊源更为复杂。

日本的鬼神信仰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道教和武士文化。

在古代日本,人们对鬼神有着深厚的崇拜和敬畏之情,同时也经常通过祭祀和祈祷来与鬼神交流。

在日本的神话传说中,鬼神的形象也是极为多样化的,有好的鬼神也有恶的鬼神,而这些神话故事也是日本文学和艺术的重要题材之一。

在中日两国,鬼文化都有着非常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鬼文化主要表现在传统的祭祀和节日活动上。

在中国,每年的清明节和中元节都有着祭祀鬼神的活动,人们通过祭祀来缅怀祖先,同时也祈愿家人平安。

而中国的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中都有鬼神的身影,比如妲己、白娘子等等,这些故事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日本,鬼文化的表现形式则更为丰富多样。

日本的鬼神信仰有着非常浓厚的色彩,日本人经常会在各种场合中表现出对鬼神的敬畏与崇拜。

日本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也有着大量关于鬼神的描写,比如《枕草子》中的幽灵故事、《地狱草紙》中的地狱之国等等,这些作品都展现了日本人对鬼神信仰的热爱和创造力。

虽然中日两国的鬼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但是在细节上还是有着一些区别。

日本的妖怪

日本的妖怪

滑 接近傍晚时分,对於突
瓢 然来访的陌生人,须格
外留神。尤其是衣著光 ぬ
鲜的老人,身穿黑色羽 ら
织,腰际插著防身用的
り ひ
太刀,一副颇有威严的 ょ
模样。如果他登门拜访,ん
一坐下去就再也不想起
身了,这就是赖著不走
的妖怪滑瓢。
据说滑瓢是「妖怪头目」,也就是众妖怪的 首领,妖怪之间要是起了口角或争执,都会 找他主持公道。传说真面目是章鱼,貌似老 人,特征是秃瓢,穿高档有品味的和服。在 忙碌的傍晚,会悄然无息地潜入人的家中, 还悠闲地品着茶,像是在自己家一样。主人 看到后,也会情不自禁地认为“他才是我们 家的主人啊”,不但不会将其赶出,还会热 情招待。
时 代
转变影响了民俗风情。于是妖怪们也摇身
一变,成了住在各种物品道具里的精灵。
最有名的是《百鬼夜行绘卷》,描画了琵
琶、伞、木鱼、锅等各种旧物品因为要被
人们丢弃,一怒之下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妖
怪半夜出来游行的场景。此画被誉为日本
妖怪画的鼻祖。
百鬼夜行绘卷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逐步开化为现代国家,既往诡异、 时

童や ま わ ろ
居于九州深山,全身长毛,身高与小孩一般。 力气很大,喜欢吃饭团,爱恶搞作弄人,但 绝对没有恶意,最多也只是在山寺附近出现, 偷和尚们的食物吃,不过却很讨厌有盐分的 东西。你可以用早餐叫他帮你做事,但是你 如果想害他他会发觉并马上逃走,而且你还 会生病或家里发生火灾。有人说山童即河童, 山童春天跑到河里兼职一下河童,等到秋天 又回到山里做山童。
河童喜欢找人玩相扑
河 童 可以喷气从而获得脱离水面的推力
特别爱吃黄瓜
河童很惧怕牛
河童木乃伊的发现: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的研究,探讨了鬼在两国文化中的起源、形象差异、传统信仰、文学艺术表现和当代影响。

中日两国对鬼的认知有着显著差异,体现在对鬼的形象塑造、传统信仰和文学艺术表现等方面。

结合文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本文指出了研究鬼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中日两国鬼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两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存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关键词】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起源、形象、传统信仰、文学、艺术、当代影响、文化影响、跨文化交流、研究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丰富而深厚的鬼文化,鬼是一种神秘而神奇的存在,既带有恐惧的成分,又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和日本的传统文化中,鬼的形象和信仰具有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

中国的鬼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认为鬼神是自然界的力量,掌管着人的命运和生死,因此对鬼神的崇拜和信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而日本的鬼文化也源远流长,日本人对鬼的观念受到了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鬼信仰体系。

本文将通过比较中日两国鬼文化的起源、形象、信仰、文学艺术表现以及当代影响,探讨中日两国在鬼文化方面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通过研究中日两国鬼文化的差异,可以深入了解两国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进一步促进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中日两国之间关于鬼文化的差异,并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其中的深层文化背景和意义。

具体目的包括:通过研究中日两国鬼的起源,探讨其在历史文化中的渊源和发展轨迹,揭示各自对于鬼的认知和信仰的根源。

分析中日鬼的形象差异,探讨在文化传承和塑造过程中的因素以及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

研究中日鬼的传统信仰差异,探讨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等因素对鬼的看法和对待方式的影响。

探讨中日两国鬼的文学与艺术表现,揭示文化表达方式的差异和文学、艺术作品对于鬼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作用。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鬼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其形象和故事经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和民间传说中。

尽管中日两国都有鬼的概念,但其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存在显著差异。

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对于鬼文化差异的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

研究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旨在探究中日两国在鬼的概念、形象、传统故事、影响因素以及当代发展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通过比较分析中日两国鬼文化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特点,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深入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的深入分析,探讨其文化根源和发展轨迹,为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推动中日两国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共融。

1.2 研究目的鬼是中日两国文化中共同存在的重要元素,但在两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中日两国鬼文化的异同之处,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鬼的认知、表现方式和传承方式的影响,深入分析中日两国鬼文化的内涵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通过对中日两国鬼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可探讨中日两国鬼文化的当代发展趋势,为中日文化交流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200字】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深入挖掘中日两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神秘元素,并加深对于中日两国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通过比较中日两国鬼的概念、形象、传统故事、影响因素和当代发展,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鬼”这一共同存在的文化元素的理解和诠释,进而探讨文化之间的异同、相互影响和交流。

本研究有助于提升中日两国民众对于自身文化的认知,促进文化交流与互学互鉴,拓宽国际视野,促进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

本研究也将对于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启示,有助于推动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友谊的建设。

独特的鬼魂传统与超自然信仰

独特的鬼魂传统与超自然信仰

独特的鬼魂传统与超自然信仰传统的鬼魂信仰自古以来在世界各地存在,并且在每个社会和文化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习俗。

在一些地区,鬼魂被视为超自然存在,与人类世界之间有着联系,被尊崇和仰慕。

本文将探讨几个具有独特传统和超自然信仰的鬼魂文化。

一、日本的幽灵和妖怪传统日本的幽灵和妖怪传统是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之一。

在这个岛国的传统文化中,鬼魂被称为“幽灵”或“妖怪”,被认为是从死亡世界回来的存在。

在日本,幽灵被描述为能够穿墙、飞行和变成动物等形态的超自然生物。

日本有许多著名的幽灵故事,比如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龟之缘》中的镰刀幽灵和座头鬼。

这些幽灵故事经常出现在日本传统的戏剧、文学和电影作品中,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的一些庙宇和神社,人们仍然会为幽灵举行传统的祭祀仪式,以祈求他们保佑家庭的平安与健康。

二、印度的灵界与鬼神崇拜在印度,人们对灵界和鬼神的信仰非常普遍。

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等宗教都承认超自然存在的存在,并对鬼魂和灵界保持着崇拜和敬畏。

印度的传统信仰中,人们相信鬼神可以对人类世界产生影响,如给予好运、健康和幸福,或者带来厄运和灾难。

为了与鬼神保持联系和获得庇护,印度人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和仪式,如供奉神像、焚香、读经和唱祷歌等。

鬼魂在印度文化中的描绘也非常丰富多样,有各种鬼神的形态和属性。

比如,迪伦加鬼是印度传说中的一个邪恶之灵,被认为是鬼神和人类之间的使者,可以带来疾病和灾难。

而且人们相信只有通过进行特殊的仪式,才能够与他建立联系并获得庇护。

三、西方文化中的鬼魂传统西方文化中的鬼魂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这些文化中,鬼魂被描述为超自然存在,能够在人类世界和死亡世界之间穿梭,与人类产生联系。

在中世纪欧洲,鬼魂信仰在基督教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教堂的墓地被认为是鬼魂活动的场所,人们经常在此处举行祭祀和仪式,以保护他们免受鬼魂的侵扰。

贝西德斯传说是欧洲文化中最著名的鬼魂传统之一。

日本人为何爱“拜鬼”

日本人为何爱“拜鬼”

⽇本⼈为何爱“拜⿁”2019-08-19东京⾸相官邸是⽇本著名⿁宅,过去曾发⽣多起凶杀命案,⼩泉纯⼀郎任⾸相时在搬进去之前,曾请巫师在⾸相府内⼤⾏法事,驱⿁神逐恶灵。

刚刚过去的万圣⿁节在⽇本之风靡,让欧美国家都感到吃惊。

今年⽇本万圣⿁节市场规模已达10亿美元(合61亿⼈民币),其风头已经盖过了情⼈节。

⽇本的“⿁魅”⽂化可谓登峰造极,科学主义的破除迷信运动,永远停留在客观世界⾥,在⽇本⼈的主观世界⾥,保留着对⿁怪的爱与怕。

与西⽅国家不同,⽇本参加⿁节的主⼒不是少年,⽽是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

在西⽅国家,每年的10⽉31⽇是“万圣节之夜”。

万圣节是西⽅国家的传统节⽇,也叫“⿁节”。

这个节⽇起源于宗教。

两千多年前,这个节⽇最初含义是“天下圣徒之⽇”。

⼈们相信,故⼈的亡魂会在这⼀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上找寻⽣灵,借此再⽣。

⽽活着的⼈则惧怕死魂来夺⽣,于是⼈们就在这⼀天熄掉炉⽕、烛光,让死魂⽆法找到活⼈,⼜把⾃⼰打扮成妖魔⿁怪,把死⼈之魂灵吓⾛。

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

西⽅万圣节有⼀个习俗“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乱),打扮成⿁精灵模样的孩⼦们提着南⽠灯笼挨家讨糖吃。

然⽽,⽇本⼈并不关⼼万圣节的⽂化或宗教背景。

令西⽅⼈诧异的是,⽇本万圣节怎么没有“Trick or treat”。

是的,他们更享受Cosplay(⾓⾊扮演)――Cosplay⽐较狭义的解释是模仿、装扮虚拟世界的⾓⾊。

虽然从经济数字上⽽⾔,⽇本万圣节消费的10亿美元不及美国的69亿美元,但是⽇本⼈五花⼋门、超越想象极限的服装让美国⼈都⾃叹失⾊,《⼤西洋⽉刊》写道:“对于⿁怪的热爱、仇恨、恐惧以及想象的程度,可能没有任何国家能与⽇本相⽐。

”西⽅⼈庆祝万圣节,会打扮成电影⾥的恐怖僵⼫,但在⽇本,除了扮演⿁怪,他们还拥有丰富的动漫⽂化。

⽇本的第⼀次⾓⾊扮演热潮发⽣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中日两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其中鬼是两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中日两国的“鬼”文化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将对中日两国的“鬼”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中的差异及其原因。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日两国的“鬼”文化。

在中国,鬼是指鬼魂的一种形象,通常被视为死者的幽灵或不祥之物。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关于鬼怪的故事,如《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怪传说,都反映了中国人对鬼怪的深厚信仰和文化想象。

而在日本,鬼(日语中通常称为“妖怪”)是指各种形态各异的超自然生物,包括妖怪、魔鬼、怨灵等。

日本的妖怪文化在民间传说、绘画、文学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怪谭》、《绘本百物语》等都是反映日本妖怪文化的重要作品。

在两国的“鬼”文化中,最大的差异在于对待鬼的态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鬼是被人们所畏惧的存在,被视为不祥之物。

人们常常会将鬼神和妖怪作为不祥之物加以排斥,以致力于避免和抵御。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趋吉避凶、祈福祷祝的体现。

而在日本,对待妖怪的态度则稍有不同。

日本人对妖怪有一种崇敬和慎重的态度,甚至有些妖怪被视为护神或守护者,如狐狸妖怪被认为是神社的守护神,一些地方还会举行庆祝妖怪的仪式,祈求其保佑。

中日两国在鬼的形象上也有着一些差异。

在中国,鬼的形象主要体现在鬼脸、鬼画符、鬼门关等传统文化符号中,人们通常认为鬼的形象是恐怖和诡异的。

这一点体现在中国传统绘画和文学作品中,如《聊斋志异》中的鬼怪形象就充满了诡异和恐怖的意味。

而在日本,妖怪的形象更加多变,有的是人面兽身,有的是动物形态,有的是超自然的形象。

日本的绘画作品中,妖怪形象通常比中国更为夸张和神秘,如《绘本百物语》中的妖怪形象多是怪异而生动的。

中日两国在对待鬼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上也有着差异。

在中国,鬼月是尊重和祭奉阴间鬼怪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这个月份禁忌杀生,尊重祖先,避免作恶,以求得祖先的庇佑和鬼怪的不扰。

而在日本,妖怪的相关习俗则更加丰富多彩,如盂兰盆节中举行的万灯节、地藏盛会等都与妖怪有关,人们会通过这些节日来祭拜祖先和妖怪,祈求祖先的庇佑和妖怪的保佑。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中日两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着各种神秘的鬼怪传说。

这些鬼怪文化在两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信仰方式,反映了两国人民的不同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中日两国“鬼”文化的起源、传承和差异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深入了解中日两国文化差异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日两国“鬼”文化的起源1. 中文“鬼”文化的起源中国的“鬼”文化在古代便有着丰富的传说,如《山海经》中记载的各种妖魔鬼怪,还有《聊斋志异》中的各种鬼故事等等。

相传,中国的“鬼”文化起源于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人们相信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鬼神。

2. 日本“鬼”文化的起源日本的“鬼”文化同样也源远流长,古代日本人对鬼神的信仰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记载了各种神话传说,其中包括了许多关于鬼怪的故事。

日本人的鬼怪传说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鬼”文化。

1. 中国的“鬼”文化传承中国的“鬼”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民间的传说、戏曲、绘画等方面。

中国的各地方俗文化中都有着与鬼相关的传统活动,如清明节扫墓、七月鬼节等传统节日。

中国各种戏曲作品中也常常出现鬼神角色,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霸王别姬》中的霸王等。

2. 日本的“鬼”文化传承日本的“鬼”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日本的民间传说、祭祀活动和文学艺术等方面。

日本人民普遍相信鬼神的存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会进行各种祭祀活动以示尊敬。

日本文学中也有着大量关于鬼神的作品,如《怪谭》《化物语》等。

1. 在信仰方式上的差异中国的“鬼”文化受到了道教、佛教等宗教的影响,人们对于鬼神的信仰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认为鬼神是神灵的一种形式。

而日本的“鬼”文化则更多地与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相关,人们通常认为鬼神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存在。

2. 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中国的“鬼”文化在表现形式上更多地体现出对鬼神的恐惧和崇拜,如在民间传说中鬼怪常常是恶魔的形象,需要进行驱鬼祈福等活动。

中日文化比较

中日文化比较

中日文化比较中日文化一衣带水,两国虽为邻邦,但两者的文化却又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中日文化不仅可以为我们这些日语系的学生学习日语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起到铺垫;也可以在中日文化比较的同时,反思我们当今的一些文化事业,思考中国文化的兴衰得失。

下面,就从3个方面简要看看中日文化的差异:一、神怪文化的差异在日本的街头,时常能看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神社和寺庙,其中供奉的不仅仅有神,还有鬼怪。

神怪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日本人敬畏鬼神,崇拜鬼神,这大概与身处岛国的日本人在心理上有种神秘主义倾向有关。

妖怪的产生起初是出于对自然、动物的敬畏之心,人们把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控制的力量统统称为妖怪。

日本是个水域文化国家,所以很多传说和水有关;同样,日本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所以传说中住在山上的妖怪也不少,比如雪女。

因为鬼怪太多,日本古代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巫师——阴阳师。

这个职务的尊贵在平安时代达到高峰,因为这个时候日本国内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统治阶层没有解决的办法,于是把种种问题归结于神鬼。

而中国对待鬼神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在中国神话里,鬼神的形象往往比较善良,大多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的。

中日鬼神文化的对比,简单来说,就是中国的鬼神是“崇拜”、“许愿”的对象,而日本的鬼神妖怪则是让人敬畏。

二、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饮食与日本饮食,同属东方文明的产物,具有含蓄,优雅的特点。

日本文化中,很大一部分承袭自中华文明,饮食也不例外。

日本料理尊重的是发挥材料本身的味道,根据情况生吃就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日本人很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

中国人却不愿意吃生的食物,料理往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食用。

这也是间接表现了日本人的尊重、敬畏自然,而中国则是和自然和谐共存,在不损害自然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料理方面,日本更注重刀法的应用,通过装饰,刀功来表现料理的美感;而中国,是在不同火候的烹调下,把原料定型,提升食材的口味,丰富料理的口感。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鬼”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两国的“鬼”文化是两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鬼的起源、形象、信仰、节日等方面对中日两国的“鬼”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中日两国的鬼文化在起源方面有所不同。

在中国,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比如《山海经》中记载的各种怪物和妖魔。

而在日本,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
话传说,比如《日本书记》中记载的妖怪和与人类交流的幽灵。

中日两国的鬼形象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鬼常常被描绘为面目狰狞、凶恶可怕的存在,例如“孟婆”、“饿鬼”等等。

而在日本,鬼则常常被描绘为具有可爱形象的存在,例如“狐狸精”、“河童”等等。

中日两国的鬼信仰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鬼信仰主要体现在祭祀活动中,人们会在特
定的节日或者特定的地点举行祭祀仪式来祈求鬼神的保佑。

而在日本,鬼信仰则主要表现
在宗教仪式中,例如佛教的盂兰盆会和神道教的地蜘蛛祭等等。

中日两国的鬼节日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鬼节日主要是中元节,这是一个用于祭祀亡
灵和寄托思念之情的节日。

而在日本,鬼节日则主要是盂兰盆会,这个节日是为了迎接阴
间的亡灵回到人间而举行的。

中日两国的“鬼”文化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两国民俗文化的不同,也
反映了两国人民对鬼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异。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中日两
国“鬼”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以及这些文化对两国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日本“幽灵文化”现象探究

日本“幽灵文化”现象探究

日本“幽灵文化”现象探究眾所周知,日本的“幽灵文化”贯穿了整个日本历史,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幽灵文化”在日本的电影、动画、文学作品、建筑作品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体现。

本文讨论了日本“幽灵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幽灵文化”同日本人价值观的联系,从一个侧面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民族特性和精髓进行了探讨标签:幽灵文化;日本;民族特性在科技昌盛之前,人们就有一种通过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的倾向。

由于文化的不同,这种通过神话的解释也大相径庭。

与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创造了整个宇宙的唯一神不同,日本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超能力可能,因此,日本有各种各样的神。

Kunion Yanagita,研究日本本土民谣的著名学者,曾经说过:日本神的最重要的特征是:邪恶和善良可以同时,意味着如果人们很好地侍奉神灵,恶灵也会以某种方式来保护人们。

每个民族的神话往往承载了各自的习俗、历史、社会结构和信仰,对于各民族神话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自的民族特性。

众所周知,日本的“幽灵文化”贯穿了整个日本历史,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从善良可爱的狸猫、犬神到充满怨气的新罗妇,这些千奇百怪的幽灵形象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影、动画、文学作品、建筑作品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日本“幽灵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的民族特性和精髓。

本文讨论了日本“幽灵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幽灵文化”同日本人生死观的联系,从一个侧面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民族特性和精髓进行了探讨。

一、日本“幽灵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是一个岛国,四周被海洋包围,70%的陆地是森林和山脉[2],不适合开展农业、工业或住宅使用。

另外,日本境内有超过100座活跃的火山,因此,破坏性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啸总是频繁发生。

远古时代的日本人由于没有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这些天灾,只能解释为这些灾难是由于神灵的惩罚造成的。

由于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神灵被认为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

日本妖怪文化选讲

日本妖怪文化选讲

一介绍1 动植物物品化妖:由于日本本土的宗教神道教的缘故, 日本人信奉万物皆有灵, 动物植物乃至无机物经过岁月洗礼会变成妖。

只要是生活中的道具, 用品经过一两百年都能变成妖怪。

这其实暗含一种要珍惜身边器物, 不要弃之不顾的意味。

帚神扫帚在日本,不仅是一种扫除工具,也被用于各种祭祀活动,是神圣的器物,因此帚神也被视为吉祥的神。

最初叫“母木”,人们将它和生产联系在一起,认为它可以保佑孕妇顺利生产。

在日本有这样的习俗,他们会把扫帚倒立在产妇身边,或者通过扫帚拂过产妇的肚子以求平安。

灯笼骨伞用久了的油纸伞化成的妖怪,可以呼风唤雨,在雨中显出原形,只在人们的梦里出现。

鼬鼬其实黄鼠狼,以老鼠等小动物为食。

有时也会偷穿到人的家里偷剩饭。

他和狐、狸一样喜欢骗人,不过据说他在骗人,说会注视人的眉毛,所以如果遇上鼬,只要把自己的眉毛用唾液弄湿就没事儿了。

鼬聚集时可以从口中吐火引起火灾,逃跑时会放出臭屁来掩护。

在日本传说见到它,或者听到它的声音,会有厄运降临。

动漫《火影忍者》中主角的哥哥名字就叫鼬,可以查一查命名和有这种妖怪有没有关系。

狸狸猫是日本妇孺皆知的传统怪物,而日本传说中的狸猫其实是日本貉,山猫,穴熊等多种动物。

传说中喜欢恶作剧,喜欢变身,但变身的手法很蹩脚。

还能用幻术,将树叶变成钱币。

不过狸也并非只干些捣蛋的事儿,有的受到人类的帮助后还会报恩。

不过不管是报恩也好,捣蛋也好,最后都会被人类识破,这就是狸有趣的地方。

“文福茶釜”传说山中学住着一家狸猫,生活非常清苦。

有一天家里没有任何吃的了,父亲狸就想个办法将自己变为茶壶后,让妻子拿到市场上去卖掉,再买些吃的回来,而自己,找机会再变回原身逃回来。

他们按计划成功地卖掉了丈夫变成的茶壶,买主是寺院的住持。

到了晚上,茶壶打算变回真身,逃回家里时,却发现怎么也逃不回去了,费了半天假,却只变成了半壶半狸,就在这时被住持发现了。

经过对其欺骗行为的一番唐僧式的教育后,住持也试着帮他变回真身,但不管怎样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好建议他不如就作为茶壶留在师院,中不仅可以受人供奉,还有贡品,可以拿回家去给家人吃。

日本流行的民间鬼怪文化

日本流行的民间鬼怪文化

在日本,有关妖怪的传说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且贯穿了整个日本历史。

日本因相传境内生活着600多种妖怪而被形象地冠以“妖怪列岛”之称,日本境内的妖怪有确切研究资料记载的就已多达两三百种再加上大和民族善于幻想并热衷于怪谈,千奇百怪的妖怪传说使这个民族涌动着独具特色的鲜活血液,恐怖又唯美的妖怪及妖怪文化是了解日本不可错过的亮点。

可以说,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民间有着大量关于妖怪的传说,这大概与身处岛国的日本人在心理上有种神秘主义倾向有关。

喜欢较真儿的日本人把妖怪分门别类,著成《日本妖怪物语》、《日本妖怪大全》等大厚本的图书,还配有精美插图,在图书馆中举目可见。

妖怪的产生起初是出于对自然、动物的敬畏之心,人们把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控制的力量统统称为妖怪。

日本很多传说和水有关,比如豆子婆婆,就是用筛子在水中捞人来吃的妖精;桥女则是为情投水自尽的女鬼;而活跃于江河之中的河童,其原型很可能是一种凶猛的淡水鳄鱼。

同样,日本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所以传说中住在山上的妖怪也不少。

比如雪女,据说是被情人抛弃于雪山的女子所化,因此经常诱惑上山的行人,凡对其动情的人便会冻死。

因此,在最初的民间故事中,妖怪往往造型恐怖,让人望而生畏。

据说因为鬼怪太多,日本古代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巫师—阴阳师。

这个职务的尊贵在平安时代达到高峰,因为这个时候日本国内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统治阶层没有解决的办法,于是把种种问题归结于神鬼。

因此,人们在生活中不免小心翼翼,唯恐触犯某种禁忌招致鬼神报复。

平安时代可谓是妖怪文化的鼎盛时期,妖怪从此由单纯的传说变成了一种确确实实的信仰。

当时的阴阳师权力极大,天皇和大将军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他们的干涉,今天日本文化中的各种禁忌,大体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

到了江户时代,人们不用光靠老天爷赏饭吃了。

于是妖怪们也摇身一变,成了住在各种物品道具里的精灵。

最有名的是《百鬼夜行绘卷》,描画了琵琶、伞、木鱼、锅等各种旧物品因为要被人们丢弃,一怒之下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妖怪半夜出来游行的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鬼神文化
一、起源与发展
在日本,有关妖怪的传说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且贯穿了整个日本历史。

日本人把妖怪分门别类,着成《日本妖怪物语》《日本妖怪大全》等大厚本的图书,还配有精美插图,在图书馆中举目可见。

可以说,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民间有着大量关于妖怪的传说,这大概与身处岛国的日本人在心理上有种神秘主义倾向有关。

1.妖怪形象随时代而变
妖怪的产生起初是出于对自然、动物的敬畏之心,人们把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控制的力量统统称为妖怪。

日本是个水域文化国家,所以很多传说和水有关,比如豆子婆婆,就是用筛子在水中捞人来吃的妖精;桥女是为情投水自尽的女鬼。

同样,日本是多山的国家,传说中住在山上的妖怪也不少。

比如雪女,据说是被情人抛弃于雪山的女子所化,常诱惑上山的行人,凡对其动情的人便会冻死。

所以在最初的民间故事中,妖怪往往造型恐怖。

因为鬼怪太多,日本古代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巫师——阴阳师。

到了江户时代,商业手工业繁荣,人们不用光靠老天爷赏饭吃了。

于是妖怪们也摇身一变,成了住在各种物品道具里的精灵。

最有名的是《百鬼夜行绘卷》,描画了琵琶、伞、木鱼、锅等各种旧物品因为要被人们丢弃,一怒之下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妖怪半夜出来游行的场景。

此画被誉为日本妖怪画的鼻祖。

随着战后日本动漫的迅速发展,日本妖怪的形象变得可爱而人性化了。

水木茂是日本鬼怪漫画第一人,他创作的鬼太郎系列可谓风靡一时。

之后恐怖漫画大行其道,并相继出现不少恐怖漫画的专业杂志。

2.来源(70%的妖怪来自中国)
据说在日本,70%的妖怪原型来自中国,20%来自印度,10%才是日本本土妖怪。

比如天狗原是来自中国《山海经》中的犬怪,传到日本后,渐渐和佛教中的天魔、神教中的山神等结合起来,融合成为现代的形象。

而春分时“撒豆驱鬼”的活动,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追傩仪式。

二、分类
1.可爱的妖怪们
在日本妖怪文化中,存在着很多性格可爱、善良的妖怪,他们类似于童话中的精灵,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喜欢善意的恶作剧,让人又爱又恨,哭笑不得。

在动画中,他们往往成为主人公的伙伴或是保护者,同时也承担着制造笑料的任务。

这种小妖怪早就没有了邪恶凶残之气,从而变得温馨、可爱,充满温情。

特别是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的神鬼形象往往是和蔼可亲,可爱善良的。

最典型的要数《平成狸合战》(《百变狸猫》)中可爱的狸猫。

故事的主角并非一两个特定的角色,而是一群狸猫,因为人类政府要毁掉狸猫的家园,建筑新的市区,于是森林里的狸猫们便开会商量对策,决定用易容术来对付人类。

在宫崎骏动画中最受男女老少欢迎的妖怪当属龙猫了,故事中和爸爸一起搬家到乡下的两姐妹,在家旁的一棵大树下,发现了只有好孩子才能看见的龙猫(TOTORO),其间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而有趣的故事。

2、恐怖动漫中的恶灵
在动画中恶灵、魔化的神鬼通常作为反派角色出现,例如《少年阴阳师》、《奇幻贵公子》、《心灵侦探八云》这类的作品。

这些动画连续剧基本是每集一个案例,以驱鬼为职业的阴阳师或是有特异功能(通常是通灵或是可以看见妖怪)的人解决各种各样的灵异事件。

这些灵异事件中作怪的妖怪们大多是对人类充满怨恨而成魔的神鬼或死去的人,或者单纯以吃人为生的妖怪。

人肉雀,传说的一种鸟,会把蛋下在人的身上,这种鸟的蛋比人的毛孔还小,当它出生后就把人的内脏做食物,最后吃空才飞出人体,这就是入内雀。

另外有种说法是有人长成了雀,被以为是妖怪。

在动画中最常见的是洛新妇,在《百鬼夜行》中被称为新妇罗,是蜘蛛变为人形诱惑男子,当男子被诱惑后三日的子时会取走其首级食用,是极其危险的妖怪。

3、亦正亦邪的妖怪
在日本动画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同时也是中国神鬼文化中共有的就是猫妖和狐妖。

不论在日本神鬼传说还是中国的神鬼故事中都是极具人性的妖怪。

不论是猫又还是狐妖都被形容成强大而美丽的妖怪,而且在现在的动画中往往是善良而受人误解的。

并且在现在的动画中有一种趋势,将这些神秘的妖怪塑造成一种“美”的代表,使人们淡忘了其在传说中的邪恶而成为人们憧憬认识的对象。

《犬夜叉》中捉妖人珊瑚的宠物就是一只可爱的小猫妖,平时就是一只爱撒娇的小猫,战斗时会化为巨大的猫妖,驮着珊瑚追踪、飞行并为主人而战斗。

三、现代日本神鬼文化的动漫表现特点
1、种类更为丰富
日本对神鬼文化的重视表现在各个方面,他们把妖怪分门别类,将妖怪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去研究。

有《百鬼夜行绘卷》、《日本妖怪物语》等,各式各样的神鬼形象种类繁多。

但动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可以塑造各种各样想象中的形象,加上动作、语言、神情,因而动画中的神鬼形象较之于传统的民间流传的形象多出了不少。

2、贴近现代生活
这一点在宫崎骏的动画中体现的很明显,《百变狸猫》中狸猫们所变成的鬼怪基本上保留了鸟山石燕的造型风格,《龙猫》中龙猫变成的就是龙猫巴士而不是龙猫马车了,可是《千与千寻》中的妖怪却更为时尚,它们由现代都市人们所使用的器物变化而来,衣着光鲜,洗的是桑拿药浴,乘的是电梯火车,活脱脱的一群“现代妖怪”。

就连河神身上洗下来的污垢从古代战车马车到现代的自行车都有。

3、反映人性
动画通常为了表现的需要将神鬼形象首先和人结合起来,比如《奇幻贵公子》和《心灵侦探八云》这一类动画中鬼怪实际就是人们内心邪恶的代表,制作者将鬼怪作为表现内心世界的一个媒介,它们也具有人类的喜怒哀乐,悔恨自卑,对情感的执着和追求等等。

常常一个事件的解决是有和作怪的鬼神们沟通的,心结打开了心魔才消除,也代表着一个人性中的阴暗面的解决。

当然也有表现人性美好的,反映在神鬼身上就如同《夏目友人账》中的妖怪们,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它们也有友情,有爱情,有相守不离,有舍己为人(妖)……在宫崎骏动画中的妖怪们也是这样,它们的世界发生的故事也能给我们带来清新、温馨、淡淡的忧伤和淡淡的感动。

4、其形象更丰满可感
得益于动画这一特殊的表现手法,动画中的神鬼形象远远比民间传说来的丰满真实。

就比如运用广泛的狐妖题材,在日本传说中是在古代印度有一只九尾妖狐迷惑国王,被人们追杀后逃到中国变为坦己,又毁了一代王朝。

后被中原众神追杀,由水路逃到日本。

一位从印度追杀而来的得道和尚,用自己的性命做法封印了九尾妖狐。

四、百鬼夜行绘卷
1.猫妖
居住在日本极北的北海道死之森,黑色猫妖,有巨大黑天使翅膀,原为死神的宠物,后私自越过三界之门逃到人间界,以吸食死人灵魂为乐,当灵魂不够时就杀人然后取得死人怨灵,可以随意召唤死者的灵魂为自己战斗,并且从冥界召唤异界魔物。

脑顶的第三只眼一旦张开死人的灵魂就会被其吞噬.
2、发鬼:
3、很深的夜里,常会有一个穿着很漂亮的女人站在冷清的街道上,若是路过的人问:“这么晚,你在干什么呢?“毛女便会转过头来,整个脸都是黑漆漆的毛,五官完全看不清楚!当人们发现那是可怕的毛女,正惊慌要逃跑的时候,毛女便伸长她的毛,缠绕在正要逃的人脖子上,将他勒死。

4、座敷童子
这是个好鬼,常和小孩子玩,如果你的小孩子一个人笑的呵呵的,还跑来跑去,仿佛有人和他玩,那么就是在和座敷童子玩呢。

小孩玩的时候,你去数小孩个数,会不知不觉间就多出来一个,也是他。

他在家能兴,不过他不在了,家也就快败了。

5、白粉婆
平时以一副和蔼可亲的老婆婆的面目出现,喜欢欺骗容貌姣好的美少女,骗她们用自己做的一种白粉(类似与当时的胭脂的化装品)涂脸,称此粉能让少女们更加白皙漂亮,但涂抹了这种白粉的少女整张面皮会脱落下来,而白粉婆就将少女的面皮收为自己用。

5、入内雀:
传说有一种鸟,会把蛋下在人的身上,这种鸟的蛋比人的毛孔还小,当它出生后就把人的内脏做食物,最后吃空才飞出人体,这就是入内雀。

另外有钟说法是又人长成了雀,被以为是妖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