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胡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生平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春秋鲁国卿大夫孟氏<亦称 仲氏>、叔孙氏、季氏三家的合称,三家皆出自鲁桓 公 )”之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氏,后家道衰微,从 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 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 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思想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孟子》
关于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一说字 子车或子居)。邹国(今山东邹城)人。孟子与孔子 合称孔孟,其道被称为“孔孟之道”。孔子是至圣, 孟子是亚圣。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 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授业于孔子 嫡孙孔伋的门人。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批驳杨朱, 墨翟。
缘木求鱼《梁惠王上》 妻离子散《梁惠王下》 匹夫之勇《梁惠王下》
揠苗助长《公孙丑上》 事半功倍《公孙丑上》 出类拔萃《公孙丑上》
与人为善《公孙丑上》 专心致志《告子上》
一暴十寒《告子上》
舍生取义《告子上》 为渊驱鱼《离娄上》
彼一时,此一时 或作(此一时,彼一时)《公孙丑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孙丑下》
抨击残暴的统治者鱼肉百姓所造成的贫富悬殊。主张 “王道政治”, 反对霸力服人,提倡以德服人,目的在减 轻民生痛苦, 缓和社会矛盾。
“政事以民为归宿。”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其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 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孟子·梁惠王上 》
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 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 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 外出能尊长敬上。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反对帝王拥有绝对权力,将君臣关系视为互相制约、 互相对等的相对义务关系。
教育思想:
主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 “谨庠( xiáng )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 路矣。” 认真对待学校教育,反复说明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头发白了的 老人就不会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 认为学习成绩不决定于天资的高低,而决定于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过程 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应该“揠苗助长”;继承孔子“因材施教”的原 则,提出“教亦多术”,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 学目标,都要因人而异。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 他有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要求学生不轻信、 不盲从书上结论或前人之说,通过积极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孟子》其书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 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 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 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 “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 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 最大、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
《孟子》有七篇传世: 《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 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孟子》风格
说理畅达,气势充沛,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 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出自《孟子》的成语
不远千里《梁惠王上》 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 明察秋毫《梁惠王上》
表达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重视对人民的人格、 伦理品质的塑造、培养。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 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同“仇”。 仇恨;仇怨)”——《孟子·离娄下》 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 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路人; 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
伦理道德:
提倡人与人应当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 人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 子·滕文公上》,父子之间有慈爱,君臣之间有礼义,夫妇之间有区别,老 少之间有等级,朋友之间有诚信。 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认为人格的重要远 远高于财富、权力、地位。主张做人要做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怎样蓄积“浩然之气”,那就是: 一要持地在逆境中磨砺意志; 三要“存心养性”,就是要清心寡欲。孟子的这些主张和理论是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贡献。 浩然之气的“大丈夫”,自古以来激励了无数的志士,诚如冯友兰先生所说: “懂得了这个词汇,才可以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piǎo,同 “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 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 子·梁惠王上》
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 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 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 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 父母呢?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 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老百姓是最宝贵的,国家(社稷神灵)都是次要的,国君的分 量则是最轻的。所以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夫 子欢心的人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人可以成为大夫。
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份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