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 2-2-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热能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020湖南娄底高一开学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风力、化石燃料、天然铀矿都是一次能源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断开1mol C—H键要放出一定的能量D.燃煤发电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2.(2020青海西宁高一期中)如图所示,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装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有U形管的塞子,已知U形管内预先装有少量水(为方便观察,预先将水染成红色),结果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NaOH固体B.浓硫酸C.NH4NO3晶体D.Na2O2固体3.(2020江苏苏州高一期中)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高于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C.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D.该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4.(2019辽宁沈阳东北育才中学高一下期中)如图所示,烧杯甲中盛有少量液态冰醋酸,烧杯乙中盛有NH4Cl晶体,在烧杯乙中再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搅拌,可观察到冰醋酸逐渐凝结为固体。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NH4Cl与Ba(OH)2·8H2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反应中有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D.反应中断裂的化学键只有离子键题组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5.(2020山西大同一中高一月考)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过程C.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的断裂和形成D.①→②过程中,形成了C—C键,断裂的化学键的总键能<形成的化学键的总键能6.(2020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一期中)甲醇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动力燃料,工业上可通过CO和H2化合制备甲醇,已知1mol CO(g)与2mol H2(g)反应生成1mol CH3OH(g)放出116kJ热量。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2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电池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鲁科版必修1

②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式。 提示:正极反应为Fe3++e-====Fe2+,负极反应为2I--2e-====I2。 ③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读数变为零”,请分析原因。 提示:由于此反应为可逆反应,“读数变为零”是由于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 衡状态。
知识点二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重点释疑】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如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反应制H2,常用粗锌,它产生H2的速率快。原因是粗锌中 的杂质和锌、稀硫酸形成原电池,加快了锌的反应,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原电池中,负极一般为活泼性较强的金属,正极一般为活泼性较弱的金属。
【解题指南】分析原电池设计的思维流程如下: (1)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反应,从而确定电极反应; (2)以两电极反应原理为依据,确定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3)用导线连接构成闭合回路。
【解析】选D。根据Cl-的移动方向可知,b电极为负极,a电极为正极,根据电池 反应式可知,Zn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b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A、B 项错误;电子流动方向是b电极→导线→a电极,C错误;正极材料的活泼性应比负 极材料弱,D正确。
选项 M
N
A
锌铜
B
铜铁
C
银锌
D
锌铁
P 稀硫酸 稀盐酸 硝酸银溶液 硝酸铁溶液
【解析】选C。该原电池中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原电池反应时N棒溶解作负 极,溶液中有金属析出在M棒上。M棒作正极。A、B选项中,电解质溶液均为稀 酸溶液,故正极均产生H2,不符合题意;C项,总反应为 Zn+2AgNO3====Zn(NO3)2 +2Ag,合理;D项,M极锌失电子溶解,不符合题 意。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第六章第一节第三课时 化学电源

第三课时化学电源课时作业巩固选题表合格考题组1.(2021·辽宁铁岭期末)下列有关化学电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二次电池又叫蓄电池,它放电后可再充电使活性物获得再生B.燃料电池能将全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化学电源只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一次电池包括干电池和蓄电池解析:二次电池又叫蓄电池,它放电后可通过再充电,在阴极、阳极分别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使活性物获得再生,因而可连续使用,A 正确;燃料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也有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因此能量利用率不是百分之百,B错误;化学电源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也有部分能量仍然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物质内部,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C错误;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D错误。
2.(2020·河北石家庄月考)下列电极反应式正确的是 ( B )A.以惰性材料为电极,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H2-2e-2H+B.铜、锌在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正极反应式为2H++2e-H2↑C.以铜为电极将2Fe3++Cu2Fe2++Cu2+设计成原电池,正极反应式为Cu-2e-Cu2+D.以铝、铁为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构成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解析:以惰性材料为电极,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A错误;金属性锌强于铜,铜、锌在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正极反应式为2H++2e-H2↑,B正确;以铜为电极将2Fe3++Cu2Fe2++Cu2+设计成原电池,铜是负极,正极铁离子得到电子,反应式为Fe3++e-Fe2+,C错误;以铝、铁为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构成原电池,铝是负极,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2H2O+ Al O2-,D错误。
3.下列有关锌锰干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锌外壳是负极,石墨棒是正极材料B.在外电路中电子从石墨棒流向锌外壳C.电流从锌外壳流到石墨棒上D.在电池内部阳离子从石墨棒向锌外壳移动解析:在锌锰干电池中,锌外壳是负极,石墨棒是正极,A正确;在外电路中电子从锌外壳流向石墨棒,B错误;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流向相反,应从石墨棒流向锌外壳,C错误;电池内部,阳离子向正极石墨棒移动,D错误。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第一章第三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期末(三)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解期末复习检测卷(三)一、单选题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当X、Y选用不同材料时,可将电解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氯碱工业中,X、Y均为石墨,X附近能得到氢氧化钠B.Y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在铁片上镀银时,X是金属银D.电解氯化钠溶液可以获取金属钠2.下列关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解时阳极得到氯气,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无色C.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D.电解过程中,阴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3.关于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极产物为氯气B.阴极产物是氢气C.此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阴极产物有氢氧化钠4.Zn−CO2水介质电池通过放电获取储氢物质甲酸。
电池示意图如图,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e- = Zn + 4OH-A.充电时,a电极反应为Zn(OH)24B.充电时,b电极反应为2H2O - 4e- = 4H+ + O2↑C.放电时,总反应2CO2 + 2H2O = 2HCOOH + O2D.放电时,标况下22.4L 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5.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已知:盐桥中装有琼脂凝胶,内含K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电子沿Zn→a→b→Cu路径移动O)增大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处变红色C.片刻后甲池中c(S2-4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关闭K2、打开K1,一段时间后,发现左侧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比右侧略多,则a为正极,b为负极B.关闭K2,打开K1,一段时间后,用拇指堵住试管移出烧杯,向试管内滴入酚酞,发现左侧试管内溶液变红色,则a为负极,b为正极C.若直流电源a为负极,b为正极,关闭K2,打开K1,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则电路中电流方向为从右侧石墨棒沿导线到左侧石墨棒D.若直流电源a为负极,b为正极,关闭K2,打开K1,一段时间后,再关闭K1,打开K2,则左侧石墨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7.最近我国成功研制出高效电催化固氮催化剂Mo2N,如图所示,在0.1mol·L-1盐酸溶液中,在一定电压下具有较高的产氨速率和稳定的电流效率。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作业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含答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电子的能量(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________。
(2)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的能量________,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的能量________。
2.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运动的________的区域简化为________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核外电子的排布一般总是尽先从________排起,当一层________后再填充下一层。
4.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分析下表和课本表1-2,填写下列空白:(1)最多是____;次外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是____;K、L、M、N各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元素周期表中,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在____族元素之后,增加了新的电子层并出现了新的周期,该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
研究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本表1-2)可以发现,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各电子层电子数已达到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电子层数为n)是______。
5.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其主要规律:(1)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排能量________的电子层,然后由____向____,依次排布在能量____________的电子层即排满了____层才排____层,排满了____层才排____层。
(2)原子核外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______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不能超过_____个电子)。
(4)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电子(K层为次外层不能超过____个电子。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这样的图示称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如,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2.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结构示意图写法相同,只是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____________;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____相等。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课时作业 1-3-2 共价键

的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其中 NH+ 4 内
部存在 N—H 键,因此 1 mol NH5 中含有 4NA 个 N—H 键。H-
具 有 很 强 的还 原 性,能 与 H2O 发生 氧 化还 原 反 应 : NH5+
H2O===NH3·H2O+H2↑。
8.现有 5 种短周期元素 X、Y、Z、Q、W,原子序数依次增 大,在周期表中 X 原子半径最小;X 和 W 同主族;Y 元素原子核 外电子总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 3 倍;Q 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
3.下列化合物分子内只有共价键的是( D )
A.BaCl2 C.(NH4)2SO4
B.NaOH D.H2SO4
解析:Ba 是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反应生成的 BaCl2 是离 子化合物,钡、氯间的化学键是离子键。NaOH 中,Na+与 OH- 间以离子键结合,OH-中 O 原子与 H 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NH4)2SO4 中,NH+ 4 与 SO24-间以离子键结合,NH+ 4 中 N 与 H,SO24- 中 S 与 O 以共价键结合。H2SO4 中,H 和 O 之间与 S 和 O 之间 都以共价键结合。
确的是( A )
A.1 mol NH5 中含有 5NA 个 N—H 键(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 数)
B.NH5 中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NH5 是离子化合物
C.NH5 的电子式为 D.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5+H2O===NH3·H2O+ H2↑
解析:根据 NH5 中各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可知,A 只能是 NH+ 4 与 H-通过离子键结合
5.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B )
A.用电子式表示溴化氢的形成过程为:H×+·B··r ―→H+ ··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2-2-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A 项,锌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 负极质量减轻,铜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Cu2++2e-===Cu,正 极质量增加,故 A 正确;B 项,铝作负极,铁作正极,电子由铝 片(负极)通过导线流向铁片(正极),故 B 错误;C 项,H+向正极 移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硫酸根离子必然向负极移动,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故 C 错误;D 项,虽然镁的金属活 动性比铝强,但镁不与 NaOH 溶液反应,而铝能与 NaOH 溶液 反应,即在此环境中铝更容易失去电子,铝作负极,镁作正极, 故 D 错误。
燃烧 ――→
热能蒸汽 ―ຫໍສະໝຸດ →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
(2) 燃烧 是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
2.原电池 (1)实验探究。
(2)原电池。 ①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 电能 的装置。 ②工作原理(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
③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线一反应” a.两极——两种 活泼性 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能导电
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不__锈__钢__表__面__有__红__色__物__质__生__成__。
[思路分析] 设计原电池步骤如下: ①以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 ②把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 从而确定电极反应。 ③以两极反应为原理,确定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溶液。 ④画出示意图。
(3)实例:
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钢制船壳上常镶嵌一定量 的锌块,目的是什么?
提示:钢的成分是铁碳合金,轮船在大海中航行,钢铁与海 水接触,形成铁碳原电池,能加速铁的腐蚀。由于锌比铁活泼, 在船壳上镶嵌锌块后,形成铁—锌原电池,锌作负极被腐蚀,从 而保护了轮船不被腐蚀。
[例 2] 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 FeCl3 可用作催化剂、 印刷电路铜板和外伤止血剂等。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同步课件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课时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刷素养
9.[山西临汾一中2018期末]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 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
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③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④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课时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刷基础
7.[江苏扬州中学2019高一期中]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前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的是( B ) A.生石灰溶于水 B.高温条件下铝与氧化铁的反应 C.高温条件下碳粉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生石灰溶于水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是反应中没有元素化 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高温条件下铝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的反应 是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也属于放热反应,B正确;高温条件下碳粉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氧化还原 反应,同时属于吸热反应,C错误;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是非 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属于吸热反应,D错误。
课时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刷提升
6.[湖南长沙一中2018高一月考]航天飞船可用肼(N2H4)作动力源。已知1 g液态肼和足量的液态过氧
化氢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时放出20.05 kJ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H2O2
课时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刷提升
4.已知反应NO2(g)+CO(g) NO(g)+CO2(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图中A→B的过程为放热过程 B.1 mol NO2和1 mol CO的键能总和大于1 mol NO和1 mol CO2的键能总和 C.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1 mol NO2(g)和1 mol CO(g)的总能量低于1 mol NO(g)和1 mol CO2(g)的总能量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时作业5-2-3 硝酸、酸雨及其防治

课时作业6硝酸、酸雨及其防治1.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是(B)A.二氧化碳、氯化氢、酸雨B.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烟尘C.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氯气D.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气、粉尘解析: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是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一氧化碳及烟尘。
2.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二氧化硫有关的是(A)A.酸雨B.光化学烟雾C.臭氧层空洞D.温室效应解析: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出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造成的;臭氧层空洞是由氟氯代烃等的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大气中CO2含量的不断增加造成的。
3.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D) 选项氧化物环境问题主要来源A CO2酸雨化石燃料的燃烧B SO2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的排放C NO2温室效应工厂废气的排放D CO CO中毒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解析:A项,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造成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错误;B项,氮的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气体,错误;C项,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错误;D项,CO有毒,主要来自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正确。
4.(双选)在碳、氮、硫的氧化物中,很多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但是当它们分散到空气中时,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
下列有关这些元素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D)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将有利于削减这些氧化物的产生B.这些氧化物使雨水的pH<7,我们把pH<7的雨水称之为酸雨C.氮与硫的氧化物还能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D.“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关系解析:正常雨水为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其pH为5.6,pH小于5.6的雨水才为酸雨,“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关系。
5.证明浓HNO3的氧化性比浓H2SO4的氧化性强的事实是(D)A.浓硝酸加热能放出氧气B.浓HNO3跟浓盐酸可配制成王水C.HNO3跟金属反应可生成价态不同的氧化物D.浓HNO3跟铜猛烈反应且不需加热解析:A项,浓硝酸加热能放出氧气只说明硝酸不稳定,错误;B项,浓HNO3跟浓盐酸可配制成王水,只说明王水的性质,错误;C项,依据生成产物的价态无法推断氧化性的强弱,错误;D项,浓HNO3跟铜猛烈反应且不需加热,浓硫酸需要加热,能够说明浓HNO3的氧化性比浓H2SO4的氧化性强。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单元素养评价(六)(第六章)(90分钟100分)(6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的是( )锂离子电池太阳能集热器硅太阳能电池燃气灶A B C D【解析】选D。
锂离子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不选;太阳能集热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B不选;硅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C不选;燃烧是放热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选。
2.某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为60 kJ,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那么反应物的总能量可能是( )A.50 kJB.30 kJC.80 kJD.20 kJ【解析】选C。
因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为60 kJ,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60 kJ。
3.(教材二次开发·教材习题改编)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硫酸的消耗量常被视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
目前的重要生产方法是“接触法”,有关接触氧化反应2SO 2+O22S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不可能全部转化为三氧化硫B.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停止了,故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均为0C.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则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某一时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在利用上述反应生产三氧化硫时,要同时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和化学反应速率两方面的问题【解析】选B。
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产物,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限度。
在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最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达到平衡,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反应并没有停止,正、逆反应都依然进行着。
4.2019年是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8周年。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化学反应与电能第1节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作业含解析新人

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A 级·基础达标练一、选择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反应Zn+2FeCl3===ZnCl2+2FeCl2,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Zn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b电极反应式为2Fe3++2e-===2Fe2+C.电子流动方向是a电极→FeCl3溶液→b电极D.电池的正极材料可以选用石墨、铂电极,也可以用铜解析: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项错;因Cl-向负极移动,b是负极,a是正极,Fe3+在a极上发生还原反应,2Fe3++2e-===2Fe2+,B项错误;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C项错误;正极材料本身不参与反应,可以选石墨、铂电极、也可选比锌活泼性差的铜,D项正确。
2.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C )A.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C.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解析: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取出盐桥后,原电池断路,电流计指针不偏转,B项错;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K+会向CuSO4溶液移动,C项正确;Cu极上的反应为Cu2++2e-===Cu,正极上析出铜,使铜片质量增加,D项错误。
3.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反应装置及部分反应现象如下:实验装置部分实验现象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电流计指示在导线中电流从a极流向d极A.d>a>c>b B.b>c>d>aC.d>a>b>c D.a>b>d>c解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a是负极,b是正极,金属性a>b;b 极有气体,c极无变化,说明金属性b>c;d极溶解,c极有气体,说明d是负极,金属性d>c;a、d构成的原电池中,电流从a极流向d极,说明a作正极,金属性d>a,所以金属活动性d>a>b>c,选C。
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练习题【有答案】

第五、六章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反应速率的是()A.食物变质B.合成氨C.钢铁腐蚀D.塑料老化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8.甲烷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D吸热反应均需要加热才能发生3.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B .降低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C.增大反应物浓度能减慢反应速率D. SO2、O2能100%转化为产物4.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被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
以下类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 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 .盐酸与镁反应生成H2,故硝酸与镁反应也生成H2C.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发生钝化,故常温下浓硝酸也能使铁、铝发生钝化5.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分别设计了如下A〜D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快B.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镒,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6.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 CaO+H2O==Ca(OH),可以放出大量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C.从理论上讲,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D.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有气泡产生7.向BaCl2溶液依次通入气体X和Y,下列各组不会出现沉淀的是()选项X YA NH CO.8.对于可逆反应H2(g)+I2(g) 2HI(g),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 :1B .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C.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达到平衡时,H2(g)和I2(g)浓度不再变化且相等9.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
4.1.2《海水资源的利用》导学案(Word版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课时海水资源的利用)【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知道海水资源的概况、海水淡化的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从海水中提取溴、碘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2.通过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过程,认识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面对低浓度混合物提取有用物质的策略。
进一步形成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习重点】海水的淡化;海水中碘元素和溴元素的提取【学习难点】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自主学习】旧知回顾:1.蒸馏实验的原理及所需主要仪器是什么?【温馨提示】蒸馏的原理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沸点)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成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的方法;蒸馏实验的主要仪器名称为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含尾接管)、锥形瓶、铁架台等。
2.指出如下图所示分馏装置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温馨提示】①温度计位置不正确。
改正:温度计不能插入液面下,水银求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保持水平;②冷凝管中水的流向错误。
冷凝管中冷却水应从下口(a)进,上口(b)出;③接受器不能用烧杯。
将烧杯改为锥形瓶。
新知预习: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海水的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等。
通过从海水中提取淡水或从海水中把盐分离出去,都可以达到淡化海水的目的。
2.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技术和工艺也比较成熟,但成本较高。
因此,海水淡化与化工生产结合、与能源技术结合,成为海水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向。
3.从海水中提取溴,一般要经过浓缩、氧化和提取三个步骤。
【同步学习】情景导入: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位于中国东海,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
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带来了大批鱼群,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 1-1-1 元素周期表

解析: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可以画出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就会知道该原子的电子层数,而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选项 A 正确。原子失去电子后成为阳离子, 电子层数比原子少 1 层;原子得到电子后成为阴离子,电子层数 与原子的相同,选项 B 正确。知道原子的周期序数,只知道该元 素的原子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几个横行,即第几周期,但不知道处 于第几个纵行,所以还不能确定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选项 C 错误,选项 D 正确。
11.短周期元素 A、B、C 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B、C 两元 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 A 元素原子序数的 4 倍,则 A、B、C 依次
10.已知 A、B 是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 族相邻元素,A、B 所
在周期分别有 m、n 种元素。若 A 的原子序数为 x,则 B 的原子
序数可能为( A )
①x+m ②x-m ③x+n ④x-n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全部
解析:若 A 在 B 的上一周期,则 B 的原子序数为 x+n,若 A 在 B 的下一周期,则 B 的原子序数为 x-m。
6.银在周期表中的表示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银的原子序数为 47 B.银的摩尔质量为 107.9 C.银为过渡金属元素 D.银原子核外有 47 个电子 解析:107.9 是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而非摩尔质量,摩尔 质量的单位是 g·mol-1,B 项不正确。
7.某周期的第Ⅰ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x,那么同一周期第
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C )
A.肯定是 x+2 B.肯定是 x+2 或 x+8 或 x+32 C.肯定是 x+2 或 x+12 或 x+26 D.肯定是 x+2 或 x+10 或 x+26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必修2课后作业:1-1-2 元素性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A.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随着原子序数的减小,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C.通常呈黄绿色的也是氧化性最强的D.易升华的也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解析: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通常呈黄绿色的是氯气,它比氟气的氧化性弱。
易升华的是碘,它比砹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2.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一种X-(X-为Cl-、Br-、I-),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变为橙色,将此溶液倒入丙中,颜色无明显变化。
则甲、乙、丙中依次含有(B)A.Br-、Cl-、I-B.Br-、I-、Cl-C.I-、Br-、Cl-D.Cl-、I-、Br-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判断置换能力,根据单质在水溶液中的颜色判断具体的物质。
解答时应熟知有关卤素的知识: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I2,而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Br->Cl-;②碘单质可使淀粉变蓝色,溴水的颜色为橙色。
由此可推出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后变为橙色,说明甲中含有Br-,再将此溶液加入丙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丙中无I-。
3.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A.碱金属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这个电子B.都是强还原剂C.都能在O2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D.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解析: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均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表现强还原性,都能与H 2O 反应生成碱。
在O 2中点燃时4Li +O 2=====点燃2Li 2O ;2Na +O 2=====点燃Na 2O 2;K 、Rb 、Cs 与氧气点燃时生成的氧化物更复杂,故C 错。
4.卤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卤素单质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B .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减小C .从F 到I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D .卤素单质与H 2化合的容易程度为F 2<Cl 2<Br 2<I 2解析:卤素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而不是单质最外层有7个电子,A 项错误;卤素原子从F 到I ,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故B 项错误,C 项正确;单质与H 2化合的容易程度为:F 2>Cl 2>Br 2>I 2,故D 项错误。
2020-2021学年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1节第2课时化学电源作业

第二课时化学电源一.选择题1.某兴趣小组学生设计水果电池: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好,然后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新鲜西红柿中,再在导线中接一个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将西红柿换成橘子后重新做实验,第一次实验发现电流计指针没有发生偏转。
下列针对该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对比实验说明西红柿汁是电解质溶液而橘子汁是非电解质溶液B.通过对比实验得出西红柿汁PH<7,橘子汁PH>7C.用橘子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不可能获的成功D.通过对比实验说明构成原电池条件之一是:两极要和电解质溶液接触并形成闭合回路2.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若以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负极反应式为Al+3OH﹣﹣3e﹣═Al(OH)3↓C.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碱性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3.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给某潜水器提供动力的电池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Zn电极发生了还原反应B.电池中的Cl﹣向Pt电极移动C.Pt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OH﹣D.电子从Zn电极沿导线流向Pt电极,再经溶液回到Zn电极4.利用活性铁可以很好地消除酸性水体中NO3﹣造成的污染,除去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3Fe﹣8e﹣+4H2O═Fe3O4+8H+B.NO3﹣在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除NO3﹣的过程中水体pH减小D.当电路中有4mol电子转移时,溶液中会有1mol NH4+生成5.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不正确的是()A.属于环境友好电池;电子流向:电极B→导线→电极A;化学能可以100%转化为电能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C.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D.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6.国际能源期刊报道了一种正在开发中的绿色环保“全氢电池”,有望减少废旧电池产生污染。
2020-2021化学第二册章末综合测评(6)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章末综合测评(6)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章末综合测评(六)化学反应与能量(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选项描述的过程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答案]D2.化学能可与热能、电能等相互转化。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图Ⅰ图ⅡA.有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B.图Ⅰ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图Ⅱ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B[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有新物质生成,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A项正确;图Ⅰ所示的装置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化学能不能转变为电能,B项错误;根据图像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项正确;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D项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键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能量变化,所以能量变化也一定会引起化学变化B.所有化学变化的能量都可以通过原电池转化为电能C.所有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D.化学变化一定会引起物质种类的变化,所以反应体系内物质种类变化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C[能量变化不一定会引起化学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A错误;只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B错误;物质种类发生变化不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D错误.]4.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 B 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B.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C.A与C的能量差为E4D.A B反应,反应时一定要加热A[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三种化合物中C的能量最低,则C 最稳定,故A正确;由图像可知,第一步反应为吸热反应,第二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A与C的能量差ΔH=E1+E3-E2-E4,故C错误;A B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无关,即吸热反应不一定要加热,故D错误.]5.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储存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 000~20 000 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已知键能是指断开1 mol化学键变为气态原子时所放出的能量,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N≡N F—F N—F键能/(kJ·mol-1)9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根据题意,若杠杆为绝缘体,滴入 CuSO4 溶液后, Cu 在铁球表面析出,铁球质量增大,B 端下沉;若杠杆为导体, 滴入 CuSO4 溶液后,形成原电池,Cu 在铜球表面析出,A 端下 沉。
4.如图所示是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 LED 灯发光
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铜是负极,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B.大多数氢离子在锌片上获得电子被还原 C.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 D.如果将稀硫酸换成西红柿汁,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6.如图所示装置中,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 棒变粗, N 棒变细。下表所列 M、N、P 物质中,可以组合成该装置的是( C )
选项号 M N
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锌 铜 稀硫酸
B 铜 铁 稀盐酸
C 银 锌 硝酸银溶液
D 锌 铁 硝酸铁溶液
解析:M 棒变粗,N 棒变细,说明 N 棒是负极,相对 M 棒 金属活动性更强。M 棒变粗说明 M 棒上有金属析出。
课时作业10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时间:45 分钟 一、选择题 1.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Zn+Cu2+===Zn2++Cu
则该原电池的正确组成可以是下列的( C )
解析:该原电池的负极必为锌,正极是比锌稳定的金属或导 电的非金属,电解质溶液中含有 Cu2+,故选 C。
2.如图所示是 Zn 和 Cu 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 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11.一学生用如图装置研究原电池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3)图中 Zn 片增重质量与 Cu 片减轻质量的比值为 65 64
B.(2)图中如果两极上都有气体产生,则说明 Zn 片不纯 C.(1)图中铜片上没有气体产生 D.(2)图与(3)图中正极生成物质量比为 1 32 时,Zn 片减 轻的质量相等
5.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 a、b 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 向 a 中加入少量 CuSO4 溶液,下列各图中产生 H2 的体积 V(L)与
时间 t(min)的关系,正确的是( A )
解析:a 中由于加入少量 CuSO4 溶液,发生反应:Zn+ CuSO4===ZnSO4+Cu,由于部分 Zn 用于置换 Cu,因而产生的 H2 量减少,但同时形成 Cu-Zn 原电池,因而反应速率加快。
解析:在该 LED 灯发光装置中: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A 项,电子应从负极到正极,错误; B 项,H+应在 Cu 片上获得电子,错误;C 项,Zn 与稀硫酸反 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 LED 灯的光能;D 项,电子只能沿导线和电极运动。
解析:(3)图中 Zn 片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质量减轻, Cu 片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析出 Cu,质量增加,A 错误;(2)图中 如果 Zn 片纯净,则 Zn 电极上没有气体放出,B 正确;(1)图中 没有形成原电池,C 正确;(2)图与(3)图中正极生成物分别是 H2 和 Cu,两者质量比为 1 32 时,物质的量之比 n(H2) n(Cu)
9.“储存”在物质内部的化学能可通过原电池转化为电能,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几种装置,其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
A.③⑤⑦ C.④⑤⑦
B.③④⑤ D.②⑤⑥
解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一液、二极、三回路、四自发”。 ①中未形成闭合回路;②中两个电极相同,不能进行电子转移; ④Cu、Ag 均不能与稀硫酸反应;⑥酒精为非电解质,不导电。
10.选用下列试剂和电极:稀硫酸、Fe2(SO4)3 溶液、铁棒、铜 棒、铂棒,组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只有两个电极),观察到电
流表 A 的指针均明显偏转,则其可能的组合共有( B )
A.6 种 C.4 种
B.5 种 D.3 种
解析:符合条件的原电池有:①铁棒+铜棒+稀硫酸;②铁 棒+铜棒+Fe2(SO4)3 溶液;③铁棒+铂棒+稀硫酸;④铁棒+铂 棒+Fe2(SO4)3;⑤铜棒+铂棒+Fe2(SO4)3,综上共 5 种。
3.如图所示,杠杆 AB 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空 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 向烧杯中央滴入浓 CuSO4 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 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边浮力的变
化)( D )
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 A 端高 B 端低 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 A 端低 B 端高 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 端低 B 端高;为导体时,A 端高 B 端低 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 端高 B 端低;为导体时,A 端低 B 端高
( B)
A.①②③ C.②④⑥
B.②④ D.③④⑤
解析:该电池中 Zn 作负极,Cu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负 极:Zn-2e-===Zn2+,发生氧化反应;正极:2H++2e-===H2↑, 发生还原反应;放电时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解质溶 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一般移向负极;由 2H++2e- ===H2↑知,若有 0.5 mol 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 0.25 mol 气 体。故选 B。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可以实现
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
⑤反应 Cu+2Ag+===Cu2++2Ag 可以进行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
解析: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碳
棒可以作原电池的正极。
8.对于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 1
mol 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A )
①锌片溶解了 32.5 g ②锌片增重 32.5 g ③铜片上析出 1 g
H2 ④铜片上析出 1 mol H2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当导线中有 1 mol 电子通过时,溶解了 0.5 mol 锌,质 量是 32.5 g;在铜片上析出 0.5 mol 氢气,质量是 1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