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合集下载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一)《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是美国着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所着,它是一本纯教育理论书籍,其中对音乐教育的价值作了连贯、深入的哲学思考。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科普兰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

”教学大纲也指出音乐欣赏应以聆听音乐为主。

但是,如果认为音乐欣赏课只要一味让学生聆听,不需要教师作任何解释,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

教师恰当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

雷默在第七章;;体验音乐中认为:“音乐教育向来是,现在在某种程度上也仍然是非音乐教育,说重一点是反音乐教育。

根据雷默的表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反音乐教育强调了音乐的非审美体验,音乐的审美功能成为它的一种手段,其本质是为其它非艺术教育的目的服务。

长期以来,由于无法获得正确的哲学观点的指导,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常常处于困惑的状态,有时不自觉地遵循一些本质上反音乐教育的哲学。

当然,雷默也没有否认音乐应当为非音乐的目的服务。

雷默认为,只要能合情合理地保持充分的音乐性和有效性,音乐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为一些非音乐的目的服务。

“如果因为那些价值不是审美教育的核心而拒绝为其服务,那就过于讲究纯正性了。

雷默不否认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道德和纪律,但他认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并不提供纪律和教授道德,这样做的是音乐。

比如,一个孩子在练习一首曲子时,必定会遇到许多要求,只有对这些要求作出让步,他才能真正体验音乐并使音响捕捉到需要捕捉的东西。

这个让步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经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纪律,从而做到有道德。

如果我们在此过程中用说教来强调纪律和道德,忽视音乐本身对纪律和道德的自觉要求,这样的音乐教育无疑应归入反音乐教育中去。

《音乐教育的哲学》使我非常明确地找到了在音乐教学中一直以来困惑着我的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据,如同迷路的航行者找到了引路的灯塔。

论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中的哲学观点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论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中的哲学观点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论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中的哲学观点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体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雷默是国际著名的音乐教育理论家,他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阐述了许多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点,这些观点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而在中国,音乐教育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即《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也融合了雷默的哲学观点。

本文将以《音乐教育的哲学》中的哲学观点为基础,探讨《音乐课程标准》中这些观点的体现。

雷默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

他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认为音乐是培养整个人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即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

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从音乐中感知美、表达美、欣赏美的能力。

可以看出,《音乐课程标准》中体现了雷默对于音乐教育目的的哲学观点。

雷默强调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性。

他认为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应该通过创造性活动来表现自己,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学习一些乐理知识。

《音乐课程标准》中也体现了这一观点,标准明确要求音乐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性。

标准中规定,学生应当通过参与音乐创作、演奏、表演等活动来培养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性。

《音乐课程标准》中也体现了雷默对于音乐教育中创造性和表现性的哲学观点。

雷默还强调音乐教育应该贯彻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他认为音乐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音乐课程标准》中也体现了这一观点,标准明确规定音乐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可以看出,《音乐课程标准》中也体现了雷默对于音乐教育中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哲学观点。

第二篇示例:《音乐教育的哲学》是英国教育家雷默(Keith Swanwick)所著的一部音乐教育理论著作,他在书中探讨了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点以及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是一本探讨音乐实践与新音乐教育的哲学著作。

本书以哲学的眼光审视音乐实践的本质与价值,探讨了音乐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以下是对这本书的2000字读后感。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一书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音乐实践与音乐教育的哲学问题,对于提高我对音乐的认识与教育的理解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书中通过对音乐实践的深入思考,揭示了音乐是一门“做”的艺术,强调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新音乐教育的理念。

作者在书中明确指出,音乐是通过实践来体验和表达的艺术,只有通过实际的演奏、创作和欣赏过程,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和魅力。

这使我意识到,只有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和力量。

这也启发了我对音乐教育的思考,认识到音乐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书还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缺点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新音乐教育的理念。

传统音乐教育过于注重技巧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

新音乐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表达能力,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让我认识到,音乐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个性化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他们的音乐素养。

有关音乐教育的读书心得

有关音乐教育的读书心得

有关音乐教育的读书心得有关音乐教育的读书心得篇1关于音乐教育的读书心得我很高兴能与大家分享我阅读《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的体验和感悟。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音乐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启发了我如何在音乐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阅读这本书的初衷是寻找音乐教育的新视角和思考方式。

这本书从教育哲学的高度,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理解。

书中的许多案例都让我们反思,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这些哲学思想。

书中的一些关键观点,如“音乐教育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和“音乐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的培养。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以适应他们的方式进行教育。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积极参与了书中的讨论和反思。

我发现,这本书的观点与我过去的教学经验有许多相通之处。

我更加坚信,这些理念可以成为我教学工作的指导。

总的来说,这次阅读经历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对音乐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提升,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音乐教育工作中所应承担的责任。

我期待将这次阅读经历中的所学所得,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的音乐教育贡献更多。

有关音乐教育的读书心得篇2音乐教育的奥秘: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路阅读《音乐教育的奥秘: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路》这本书,我深感其带给音乐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音乐教育的核心问题,展示了传统与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交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本书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它首先介绍了音乐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揭示了现代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接着,作者详细阐述了音乐教育的各个领域,包括歌唱、演奏、音乐理论、音乐欣赏等,并探讨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最后,作者探讨了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对未来音乐教育改革的建议和展望。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书中对音乐教育的独特见解。

作者通过对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分析,揭示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书笔记4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书笔记4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书笔记3阅读此书因为翻译的关系,书中很多内容需经反复琢磨,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涵义。

因此看了多次,可以说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看过后,感觉到自己有些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一些关于音乐教学的想法得到了验证。

1、何为音乐?对于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来说,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必定影响其对职业的态度。

一直以来人们对音乐本身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而自己对于什么是音乐也存在着一些困惑。

书中明确地告诉我们:音乐制作和聆听是人类可获取的、独一无二的思维形式,是人类认识中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资源。

这种对音乐的理解本身也是有创新性的。

2、为什么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常常思考,音乐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吗?在看了这本书后,这种困惑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在书中作者基于他对近期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详细考查,逐步建立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哲学基础,强有力地证实了音乐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有动力的和实践性的追求之一,是个体和集体全面发展的根基,也是音乐教育实践的根基,并由此断定:对所有人来说,音乐在教育中占有中心地位。

书中详尽的论述专门为激励、引导和支持在职和实习音乐教师而设计的。

让人明确音乐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

3、音乐课该教哪些内容?如何教?每次上课前都会选择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方法,设计音乐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当然也有思想的火花。

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方面,这本书确实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内容,实例。

书中构建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提出“课程作为实践”的观念,这是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和构建个体哲学的催化剂,它为音乐教学中的“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提供了严密的反思。

通过有说服力的综合讨论,为音乐教育者解释了应该如何去实现他们的要求。

可以看到,作者勇于打破传统的音乐教育哲学,为表演、聆听、音乐素养、多元文化、创造性活动、自知自觉、课程发展等多方面的自然属性和意义提出了创造性的反思和透析,适用于处理音乐教育中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作者 Johannes C. G. Schiller 在书中将音乐教育视为一种哲学问题,并探讨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这本书对于理解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在书中指出,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创造和表达自己的音乐才能。

他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人类情感和精神的表达。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讨论了音乐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他认为,音乐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实践方法,包括教授音乐理论和技巧,以及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演奏。

作者还强调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和认知发展。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学会理解和欣赏不同的音乐形式,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自我表达能力。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音乐教育的探讨,向人们展示了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他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人类情感和精神的表达。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这种理解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实践方法。

他认为,音乐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

通过教授音乐理论和技巧,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和演奏,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我表达能力。

此外,作者也强调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音乐教育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社交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智力和认知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音乐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探讨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并提出实践方法,作者向人们展示了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书笔记2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书笔记2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书笔记2《音乐教育的哲学》读书笔记2《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拿到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厚,翻看后第二感觉就是内容太高大上,不怎么读得懂。

可能我的理论水平还是太浅薄了,还得以后慢慢阅读、慢慢理解、慢慢品味。

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体验”是何其得重要。

而我们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在培养学生狭隘的歌唱表演,以及识谱唱谱的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还是靠死记硬背、练习、模仿、重复和按部就班的习惯养成。

课堂的重点放在了音乐教学上,学生体验的范围还是很小。

其实,理想的教师应该是鼓励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探索的,以对音乐广泛、深刻的理解为首要目标,而将技能培养作为达到那个更大目标的一种必要的手段。

在书中第八章有关“音乐脱盲和音乐读物”的讨论部分,雷默先生就提到了识谱、记谱运用何种方式更为合理。

他认为中国有着西方国家所没有的选择——非常适合儿童需要的简谱体系,但是简谱体系的教学在中国似乎已经被放弃。

想想也是,现在我们总是在课堂上花大功夫教学生认识五线谱,假设旋律是C大调的,学生还能认识并唱出来,只不过速度不够快,因为他在想那个位置是什么音。

但若是旋律变成了有升降号的,C调中学过的音的位置明显和有升降号的搭不上半点关系,学生不光不认识音,甚至还会出现混淆的现象。

这样看上去,前面五线谱教学所花费的努力显得既不成功,又是白费。

虽说五线谱教学有这种弊端,但是好多教师还是在艰难地唱着认着,包括我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是。

其实如雷默先生说的那样,一直被我们遗忘的简谱体系的教学,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难点,学生不必再去绞尽脑汁地想什么位置是什么音,而可以很快通过看数字反应出唱名以及旋律的高低走向,体现出简谱体系简单、直白这一特点。

那样,唱谱不再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是可以通过唱谱更好地体验音乐的美感,为音乐的学习做好铺垫作用。

正如雷默先生在前言中写到的:“如果本书哪怕只有一部分,也许有大部分,帮助中国音乐教育工作者澄清了他们和我们都同样献身于其中的那门艺术——音乐——的信仰和价值观——即他们的哲学,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关于阅读音乐教育书籍的读后感(3篇)

关于阅读音乐教育书籍的读后感(3篇)

关于阅读音乐教育书籍的读后感(3篇)阅读音乐教育书籍的读后感1读完郭老师的《音乐教育书简》一书,心情久久不能安静,真是百感交集:有兴奋、兴奋,有懊悔、懊丧,还有感动……我觉得这本书不应当只是中学校音乐老师的入职读的,而是在职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应当好好看看。

以前总觉得音乐教育的理论在高校走得太高深、太远了,高校的老师都高高在上,很难了解到我们一线老师的“窘况”,而我们一线老师又迫切需要一些学术型的专家赐予我们现状的一些解读和关心,由于你们的高度或者比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读完,我才知道,原来还有像郭教授一样“关怀”和“关注”我们一线老师的“学术型专家”,你们的理论也可以让我们不再“仰视”,也有轻松!我们一线老师没有被孤立,在迷惘之际有你们这样的专家准时地给出一些有助我们自我推断的建议,是我们的幸运,不止是书中的小米老师。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明显感觉到好像自己进入了职业生涯的倦怠期,我所在的学校也是农村学校,第五年了,每年都重复初一初二的教学,每个班级在10个班左右,除了音乐还有其他课程的兼职,课余时间紧急繁重的排练任务,这些都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有时候课到上完,有担心的感觉,似乎又“欠”了同学什么!反思自己,最近似乎没什么进步了,像一个机器在运转,而不是同学需要的老师!而我,不情愿自己成为机器。

这也是最近看了一部电影《三个白痴》给我的警示:老师不是机器操,不是生产固定产品的操作工人。

之前在教学中困惑的地方,在书中得到了解答,感谢郭老师您与我们共享了小米老师的成长,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缺乏:一、师生公平和小米一样,如何做到这一点,我到今日还在摸索着,看到郭老师的解答,我知道这样的课堂,不是美国才需要,美国才会有,我们也需要,我们也应当有,观念可以转变。

社会体制、等皆观念可能我们变不了,可是小小的课堂,我们可以转变。

明白这一点,就不难明白同学们为什么消失上课热忱不高,回答不强烈,参加度不高的种种行为,反思自己,是我们老师与同学距离太远。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在书中通过对音乐教育的哲
学性质、目标、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使我对音乐教育有了更加全面
的理解。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音乐教育的哲学性质。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哲
学性质,它能够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唤起人们的共鸣。

音乐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让他们在音乐中获得思想的启发和情感的熏陶。

其次,音乐教育的目标也是我个人非常赞同的。

作者指出,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
生的审美能力、音乐创造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这些能力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
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音乐教育的方法。

作者认为,在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表现力和鉴赏力,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全面接触音乐,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和
表现力。

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通过实践和互动的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

综上所述,这本书让我对音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音乐的哲学
性质、目标和方法,我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更加坚定了我将来从事音乐
教育工作的决心。

我相信,通过音乐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有艺术素养和人文精
神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是一本关于音乐教育哲学的著作。

本书详细探讨了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音乐教育哲学。

以下是对本书的2000字读后感。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音乐教育哲学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即关注音乐实践。

这一理念强调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

这与传统的音乐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传统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听力和演奏技巧,而缺乏对音乐实践的重视。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关注音乐实践的教育方法和实践技巧。

他认为,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音乐创作和演奏,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音乐的美妙。

作者还强调了教师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启迪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内在价值和美好感受。

书中还详细阐述了新音乐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作者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不断增加,新音乐教育哲学将不断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育领域。

这对于我们当下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方针。

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通过阅读本书,我不仅对音乐教育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音乐教育的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将尽力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

我也希望在实践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音乐教育著作。

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探讨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

我相信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发展出更好的音乐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音乐教育中的哲学思考 ——读《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有感

音乐教育中的哲学思考 ——读《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有感

音乐教育中的哲学思考——读《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有感薛颖倩程桂林《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全书共收集翻译了鲍曼教授的15篇论文以及他在中国举办的讲座,包括与师生有关音乐教育理论的对话和交流。

作为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倡导者之一,鲍曼在这一著作中,首先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创造普世神话进行了解构,并试图在变化的世界中构建一种走向多元化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

本文围绕韦恩·鲍曼的《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理论来阐述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1 韦恩·鲍曼简介及其本人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韦恩·鲍曼是加拿大人,当今国际上闻名的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哲学家,担任的职务是布兰顿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对当今世界上的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以及音乐哲学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活跃在当今国际音乐界,他是对音乐教育方面有着正确传播理念的教育家。

在鲍曼看来,帮助人们进行哲学询问、思考、求证的思想并不能单单依赖审美学说,因为审美学说是一种知识传输,并且由于审美学说的复杂性以及对“审美”一词的争议,不利于大众对音乐各个方面的学习和思考,进一步来说同样不利于音乐教学文化意义的呈现。

并且,鲍曼提出,音乐教育和纯粹的音乐技能训练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

当今有些音乐教师过度追求纯粹性的技巧训练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鲍曼倡导音乐的教学不能被技巧训练所困扰,要追求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不能忽略社会、文化等方面特点的影响,要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的养成。

近年来,根据哲学的要求和原则,鲍曼将实践哲学结合运用到音乐方面。

2 选择《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此书的缘由本书清晰表达了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应该使受教育的学生能够在变化的世界中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性,这是不可以缺少的。

所以音乐教育更需要灵活,能将这种基础教育与学生个体结合同时顺应社会环境变化与改革。

现今音乐教育内容不够明晰,或是趣味性以及技巧性的内容没有达到一个平衡,所以我认为这是音乐教育事业中应该需要加强的地方,来保证受教育者的所接受到的音乐教育课堂是良好完整地,从而来提高他们的音乐观和气质以及才能。

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

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

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
音乐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文化素养,它不只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一种心静思深
的体验,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自我,并开发个人的审美观念和人文思维。

现代审美教育认为,音乐可以促进学生在其社会经历中辨别,唤醒,传播和传递其审美价值观,从而更好的影响自身的审美情感,理解和实践审美文化。

音乐作为一种人类文明中的丰富体现,从古到今一直被公认是一项重要的人文
教育内容。

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音乐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热情,它能够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唤醒他们的内心世界,使其在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活动中产生更多的深层思考和思想自由。

另外,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可持续的思维和行为,不仅可以激发学
习优异性,而且可以促进 personality 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艺
术修养,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发展的学习观念。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成功的把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艺术的技能,这样他们就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喜悦与愉悦感受,这也是音乐教育最好的体现,这是一种综合性发展的艺术审美教育。

因而,音乐作为一种人文教育,具有非凡的意义,那就是能够唤醒个性、调动
情感,培养人的艺术修养、审美情操以及激发对古今文化的学习热情。

高校作为社会公共教育责任的重要持有者,正积极开展音乐教育的活动,构建一种良性的社会文化经历,使学生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培育新一代文明的大学生。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从《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摘要】音乐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新音乐教育哲学突出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强调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参与和体验。

本文分析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音乐实践的意义,并探讨了新音乐教育哲学的特点。

对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新音乐教育模式的探讨。

通过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音乐教育哲学的创新和启示,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结合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展望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重要性,意义,特点,现状,模式探讨,总结,展望,启示。

1. 引言1.1 介绍在现代社会中,音乐实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音乐创作、演奏和欣赏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新音乐教育哲学强调对学生音乐实践的重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对音乐实践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和启发,从而指导实际教育工作的开展。

1.2 研究背景过去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只注重对音乐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

而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更加强调了音乐实践的意义,即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新音乐教育哲学的提出,为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使得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得以重新审视和创新。

本文将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中的重要内容和思想,以期为当前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音乐教育的现状和新音乐教育模式的探讨,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教育的方向和重点,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深入探讨《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本文旨在对新音乐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揭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新音乐教育哲学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2022《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读后感

2022《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读后感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读后感第一眼看到这书名,毫无兴趣,因为哲学类书籍通常让我感到深奥和枯燥。

后来常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出于好奇和对朋友的谢意,再者作为一个音乐教师的职业感,我还是硬着头皮读完了该书。

通过反复阅读并做读书笔记,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自身的音乐素养也有所提升。

该书作者是美国纽约大学音乐与表演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的戴维.埃里奥特教授。

他曾在多伦多大学任教,并在印第安纳大学、西北大学、开普敦大夜学、北德州大学和里莫力克大学及爱尔兰音乐中心担任客座教授。

这本书是专门写给音乐教育专业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在职音乐教师们的,主要致力于对音乐与音乐教育本质的分解。

通过批评性的讨论和实践原理的发展,旨在让人们获得对音乐制作和音乐聆听最完整的理解和投入,从而构建一个哲学根本。

第一章当中,它描述了好的哲学像一幅好的地图,基于对我们想去的地方的仔细考虑,它告诉我们到达目的的最好路线。

明确前提,音乐教育的本质取决于音乐本质,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取决于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而音乐从前世界的角度看,则是为了不同听众制作的多种多样的音乐的形形色色的人类实践。

什么是音乐?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才一年,有一个人就问我:你是教音乐的,那你知道什么是音乐吗?我被问得哑口无言,音乐这个概念太广了,怎么样来解释什么是音乐呢?在这本书的第二章,他就明确了音乐的概念。

音乐是存在于许多不同音乐实践和音乐中的一个多样化的人类实践。

每一种音乐实践包括了音乐聆听和音乐创造两个相应的相互补充的活动。

通过这个概念可见,在我们平时的音乐教学当中,音乐实践是多么的重要。

怎么样去设计音乐实践活动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重要任务,是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方法。

第二部分音乐与音乐教育。

总共分成了七个章节。

音乐制作,音乐聆听,音乐作品等。

在这几个章节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音乐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

什么是音乐素养的?音乐素养包括的正规音乐知识,非正规音乐知识。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

读后感《音乐教育的哲学》《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是教育学家、音乐学家罗伯特·贝林德的代表作之一。

书中作者以哲学的思辨方式探讨了音乐教育的本质、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问题,展示了他对音乐教育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震撼。

通过作者娴熟的叙述和理论推导,我对音乐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作者首先明确了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技巧和知识。

他强调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引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美、感受生活、追求真理。

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受触动,我开始反思我在音乐教育中是否过于注重技术和功利,是否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理解。

书中还提到了音乐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他主张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合作的关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

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是主动参与到音乐创作和表演中,获得了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和成就感。

这让我想到了我曾经受过的机械式训练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没有培养我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反而压抑了我的表达欲望。

我深感作者所倡导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我希望将来在教学中能更多地运用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我还对音乐的本质和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

音乐是一种独特而神奇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更是通过音乐的魅力,让学生从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敏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同时,音乐还可以成为人们减轻压力、愉悦心情的良药,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我对音乐的多重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音乐教育的决心。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的哲学》这本书开拓了我的思维,让我对音乐教育有了新的理解。

实践哲学综合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读书心得

实践哲学综合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读书心得

实践哲学综合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
读书心得
《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是一本关于音乐教育的哲学实践的书籍。

这本书
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音乐教育的哲学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考。

首先,书中强调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

音乐实践不仅仅是学习和演奏乐器,更是通过
参与音乐活动来发展个人技能和表达能力的过程。

音乐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和自我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音乐教育的社会责任。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音乐技能,更
是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音乐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他们
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音乐教育的多样性。

音乐教育应该关注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学生,尊重他们的差异,并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音乐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在
多种音乐风格和领域中探索和表达自己,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总的来说,我认为《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提
供了一种新的思考音乐教育的角度,强调音乐实践、社会责任和多样性的重要性。


本书不仅适合音乐教育从业者阅读,也可以帮助一般读者更好地理解音乐教育的意义
和价值。

音乐计划总结之《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计划总结之《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计划总结之《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音乐教育的哲学》是由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所著,2003年5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熊蕾翻译的中译本.这是一本系统论述美国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哲学专著.作者贝内特·雷默是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学家,是美国音乐教育领域中审美教育的倡导者.音乐教育的哲学》使我非常明确地找到了在音乐教学中一直以来困惑着我的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据,我如同迷路的航行者突然找到了引路的灯塔.
过去,我一直认为读音乐理论没有美感,我读完此书后感觉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科普兰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我国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也指出音乐欣赏应以聆听音乐为主.教师恰当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

讨论贝内特_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对音乐教学启示

讨论贝内特_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对音乐教学启示

议论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对音乐教课启迪前言对音乐教育者而言,所拥有的音乐教育价值观的不一样常常会决定其音乐教育认知,从而影响实质音乐教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特别在重申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实现素质教育的当下,怎样科学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实质显得特别重要。

而从审美和艺术的角度来论述音乐教育的真理,不单能指引我们对音乐教育理论进行深入思虑和辨析,并且又能在思辩过程中形成新的音乐教育思想。

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在多年的音乐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经过研究并剖析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理论,第一版了首部系统概括音乐教育的著作,即《音乐教育的哲学》(A Philosophy of MusicEducation),这既给世界音乐教育者供给了新的音乐教育背景,同时也对中国的音乐教课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音乐教育的哲学》的主要看法和内容依据贝内特·雷默的写作框架,该著作可分为三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立足于美学理论中的形式主义、表现主义及思辩主义,剖析音乐教育的哲学原由以及音乐教育需要何种哲学,从而阐释三种理论在艺术意义、体验艺术及艺术创作等诸多方面的差别性,并论述了这些差别性在音乐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在回答音乐教育的哲学原由时,雷默先生以为:“若是要想胜任自己所学专业,并在专业理论和实践上卓有收效,那么此种哲学 (即所学专业的价值看法和实质思想 ) 则是需要的。

因而可知,音乐教育的哲学不单能够使从事音乐教育行业的工作人员增强对自己工作的信念与专业价值的认同,并且也能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践证明,假如获取一种能够有效推进音乐教育实践工作的哲学,那么必定会使专业学习更具牢固性和牢靠性。

别的,雷默先生又对三种音乐美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形式主义指出众多艺术作品内在价值与外界参照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音乐价值在于其自己,否认艺术与感情之间的关系,坚持纯艺术实质,这一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详细表现为“重视培育小孩的实质音乐技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感
吴丽玲
最近读了《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它是由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所著,2003年5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熊蕾翻译的中译本。

这是一本系统论述美国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哲学专著。

作者贝内特·雷默是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学家,是美国音乐教育领域中审美教育的倡导者。

过去,我一直认为读音乐理论没有美感,我读完此书后感觉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来体验音乐,从而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无疑是最主要的方式,语言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科普兰认为:“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

”我国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也指出音乐欣赏应以聆听音乐为主。

教师恰当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

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十章)。

第一部分雷默以美学中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思辨主义、绝对形式主义、绝对表现主义为例说明何种哲学可以成为音乐教育哲学,并详细论述了它们在艺术情感、艺术的意义、体验艺术中的不同,以及这些不同在音乐教育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思辨主义认为音乐的价值存在于音乐本身之外(非音乐的体验),在音乐教育中的体现是“音乐(非音乐体验)被认为是使人变得更完美的有效途径”。

绝对形式主义认为音乐的价值在于音乐
自身,“致力于培养天才儿童的音乐技能”;绝对表现主义则是对前两种的综合,“主张音乐提供有意义的认识体验”。

第二部分阐述了音乐教育哲学在实践(普通音乐课、表演课)中的体现,指出了当时美国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音乐课不是核心课程,音乐课仅仅重视技能训练并偏重于音乐之外的体验等),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对美国音乐教育未来的展望,提倡艺术教育朝人文方向转变。

作为一本哲学方面的著作,本书有逻辑性强、结构层次清晰的特点。

但更为重要的是,本书从很多角度并用很大篇幅阐述了音乐艺术的性质和价值,这是很多论及音乐教育的著作所不及的。

正是这一特点,体现了雷默作为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深厚的音乐修养,也为我们研究音乐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本书突现了一个前提,即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价值是由音乐的本质和价值决定的。

雷默教授以这一前提为基础,通过对音乐艺术创作、体验、感觉、意义不同方面的论述,使我们更系统地体会到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的实质,也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音乐教育价值的必要性。

尤其是书中提到的“音乐是情感的一种语言吗?”“音乐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吗?”这
些看似简单的标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要解答它仅仅有音乐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从许多其他相关学科(解释学、美学等)的角度进行论述。

本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雷默教授把音乐教育哲学渗透到实践中,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雷默认为采纳多视角和多种观点的合理成分是建构一种音乐教育的普
遍哲学必须给予充分思考的。

这种兼容、平衡的认识以及态度,对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十分有益,并且很适用。

相信音乐教育会在一种多维度的逻辑体系和价值观的构建中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特定文化环境以及特定历史时期产生出来的著作本书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雷默认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而非审美的教育就是非音乐教育,“因为非审美体验会阻止对音乐产生审美体验。

”他的言下之意是应该强调在音乐教育中对音乐本身价值和本质的关注,仅从这一强调来说,是很有其积极意义的。

但因此将一切所谓音乐之外的体验,全部当作非审美体验而加以拒斥,则有失偏颇。

这样的区分标准本身就没有充分理解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本质和价值。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融实践性与研究性为一体的,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理论专著,值得一读。

尤其本书强调对音乐教育中音乐自身的关注,这对我国音乐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是很大的。

当前我国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也存在着仅仅重视音乐本身之外的体验,而忽略对音乐本身的关注的问题。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有学者提出音乐教育应该“走进音乐”,倡导关注音乐自身,启动音乐思维,这与雷默教授在此书中所强调的观点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

当然,音乐教育改革不可能依靠一本书的出版、或是一个观点的提出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所有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齐心协力。

一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能给我们某些启示。

正如雷默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如果本书哪怕只有一部分,也许有大部分,帮助中国音乐教育工作者澄清了他们和我们都同样献身于其中的那门艺术——音乐——的信仰和价值
观——即他们的哲学,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音乐教育的哲学》使我非常明确地找到了在音乐教学中一直以来困惑着我的一些问题的答案,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据,我如同迷路的航行者突然找到了引路的灯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