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训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2 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语文(规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4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考语文(规范: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3-2-4 Word版含答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间:45分钟分值:69分)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在诗歌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

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生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2018各地高考语文试题 古典诗歌

2018各地高考语文试题 古典诗歌

(全国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 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 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 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 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 志。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 述 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 语· 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②使:假使。 2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分)
22 .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
(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 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 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 述 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 语· 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②使:假使。 2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分) 22 .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 21.(2分) “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22.(4分) ①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 则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 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答案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1.[2018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个人遭遇,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答案:B(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

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高考宝典】2018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宝典】2018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1.[2018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个人遭遇,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答案:B(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

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A+版】2018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

【A+版】2018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

【A+版】2018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古代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考情把脉][2015·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nswer 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Answer,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颔联首先抒写诗人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着,像是在吹着柳絮游弋玩耍。

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却为这残春平添了无穷意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的诗风。

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这皇都的风物,所以在诗人笔下,虽然已是暮春,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nswer 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含解析

鉴赏诗歌的形象(时间:150分钟分值:153分)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5分)野步[宋]周密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周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

以清新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塑造了一位悠然沉醉在生机盎然的春景的隐逸者形象。

赵诗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秋风萧瑟中“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呈现了一个年老体弱、倚杖漫步、在秋风中感叹韶华已逝的老者形象。

答案第一首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注】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

“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5 高考命题点五 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5 高考命题点五 比较鉴赏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高考命题点五
比较鉴赏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在 2014 年的高考 语文试卷中,古代诗歌采用比较鉴赏的有山东卷、全国卷Ⅱ、天 津卷、江苏卷、浙江卷、福建卷。2015 年全国卷Ⅰ,诗歌鉴赏取 材于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与初中学过 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比较, 属于比较鉴赏类型,只不 过第二首诗歌来源于教材,没呈现原文,从学过的诗歌上去找思 路, 这本身就是一种解答提示, 因此也就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2016 年高考全国卷Ⅲ采用了 2015 年高考全国卷Ⅰ的形式。因此,诗 歌的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木芙蓉 形象;范诗写的是孤苦、心酸,处境凄凉却坦然面对的木芙蓉形 象。前者是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 环境中坚韧的乐观者形象。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014· 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 芙 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注]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9古代诗歌鉴赏1、[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个人遭遇,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答案:B(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项,理解错误.陆游诗中的“烛光相射飞纵横”指的是烛光与墨色相互映射,诗人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并非墨汁“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答案:D(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赏析:这首诗比喻生动,想象奇特,构思别致,借醉中作草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为国立功的渴切之情.“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首两句体现了诗人胸藏韬略,却报国无门的无奈与失落,引出下面对借酒浇愁、作书泄愤的生动描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诗人以书前喻战前,酒是进军的旗鼓,笔是杀敌的刀槊,勇士以气吞万里的声势向敌人冲锋的情景恍若眼前.“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将勇士们挥刀杀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情景重现.“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勇士横扫千军,敌人不堪一击,万里江山河清海晏的情景令人神往.这首诗体现出诗人满腔的爱国热血,读之令人敬仰、动容.3、[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A项,“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错误.诗歌第三、四句就是对提问的回答,即问即答,并且后面的诗句充满对精卫的赞美之情,可见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是清楚的.答案:A(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答: 答案: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赏析:精卫即精卫鸟.相传精卫原是上古炎帝的小女儿,在游东海时,被海水淹死,变成精卫鸟,从此她不断衔来西山的木石发誓填平东海.本诗咏赞了精卫填海的诚意、坚韧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第一、二句以设问开篇,描绘出海边石头堆积的情况,让人为精卫的成就吃惊不已.第三、四句回答了第一句的提问:精卫填海,是为了让兴风作浪的鱼龙再也不能作恶.第五至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精卫的嘴都磨穿了,山中的草木残缺不全;她一天天不停地奔波,以至于羽毛都折断掉入海中.最后两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决心:只要大海未被填平,高山还在,我就要世世代代地填下去.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不假藻饰,有一种质朴之美.4、[2018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诗人只是意识到孔子“忧道不忧贫”的思想不易实践,自己难以做到,才转而想要立志于长期耕作.而且从最后一句“聊为陇亩民”来看,所谓长期耕作只是诗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由此可见,他的内心充满着矛盾,其实他对孔子的“忧道不忧贫”的济世情怀是很认可的.答案:A(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这两句是对田地的白描,首先应逐一分析各词语的意思,如“平畴”指平旷的田野,“良苗”指禾苗长势良好,“怀新”是因为远风相交,风过禾苗,显得禾苗充满生机;然后将这些内容连成一段话表达出来即可.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根据题干“哪些情感”,明确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等表明诗人立志于在陇亩间耕耘,“长吟掩柴门”表明诗人的避世思想,这集中体现出诗人渴望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但“聊为陇亩民”写诗人姑且先做一个农民.一个“聊”字表明隐居避世的思想并非诗人最真实的想法,且结合诗歌开头“先师有遗训”和引用的孔子让子路向隐士问路的典故,可知诗人在隐居之外,还有如孔子一般“忧道不忧贫”的济世情怀.两种情感同时存在,复杂而矛盾. 答案: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5、[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8分)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体现出诗人的心情.(2分)答案:久留(逗留)依依不舍(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雨霖铃》词理解点染手法.“点”即点明主旨,“染”即铺陈渲染.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出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这样,先点明主旨,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具体到本诗也是一样,第二句“送君多暮情”就是直接“点”出了伤别之情,下面的“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则是“染”,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而最后“叹息此离别”也是直接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6、[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1分)寄和州刘使君①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答: 答案: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 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赏析:和州,是张籍的故里,张籍听说刘禹锡被贬至和州,便写诗慰勉他.这是一首工整的七言律诗,此诗有对朋友的激励,也包含对他受冷落境遇的同情.首联想象刘禹锡身在外郡的闲散为官生活;中间两联,具体描绘了朋友送客登临、流连风光的情景;尾联进一步想象刘禹锡到此山水胜地,诗情会更加高远,可惜得不到知音的赏识.全诗动荡流走,一气贯注.诗以闲时饮酒始,以醉中高咏结,想象丰富,感情真切.“晓来”一联,抓住了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形象地再现了江边山城雄浑秀丽的自然风光,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许.此诗在自然景象的描绘中,也流露出诗人热爱故乡的感情.7、[2018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共12分)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中“正”是正当的意思,这里是说现在正是万里飘雪、梅花盛开之时,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错.答案:D(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B项,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意在强调祖国山河的壮丽与英雄人物的辈出等;C项,“担忧”“望其早归”错,该典故是鼓励友人建功立业;D项,“儿女泪,君休滴”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而非“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答案:A(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从诗歌的谋篇布局以及表达技巧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具体作答时,应先分析题干中陈廷焯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评论,抓住“龙吟虎啸”“和缓”两个关键词,回到原词找寻相关词句并加以阐释.答案: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②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③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

2018高考语文古诗词考题及答案,看看你能考多少分!

2018高考语文古诗词考题及答案,看看你能考多少分!

2018高考语文古诗词考题及答案,看看你能考多少分!2018年高考结束了,这是汇总版本的今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题及答案,难度如何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看看你能考多少分。

一、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一)(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份)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份)正确答案8、诗的首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长江绵延万里、支流众多的宏大景象;颔联则回想江水泛滥造成的影响来写近古国运不兴。

诗的前四句起势不凡,照应题目,为歌颂大唐盛世蓄势。

9、诗歌尾联运用任公子的典故,含蓄地写出了盛唐王朝无内忧外患、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0、(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二)(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形象
(时间:90分钟分值:87分)
题组一对点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5分)
野步
周密
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周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

以清新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塑造了一位悠然沉醉在生机盎然的春景的隐逸者形象。

赵诗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秋风萧瑟中“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呈现了一个年老体弱、倚杖漫步、
在秋风中感叹韶华已逝的老者形象。

答案第一首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注】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

“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野蚕
于泋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春蚕
刘基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①。

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②虫不畏人。

【注】①焚身:指缫丝时先把茧投入沸水中烧煮。

②蜚:通“飞”。

这两首诗中的蚕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于诗中的蚕是甘于牺牲的形象:野蚕采食青桑吐丝成茧,甘愿牺牲自己,衣被生民。

刘诗中的蚕是盲目牺牲的形象:春蚕独自辛苦,却不知为谁吐丝成茧,还要遭受焚身之难。

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