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误区
本国优先权制度的作用及误区

本国优先权制度的作用及误区本国优先权制度是指在国际专利申请中,申请人如果在本国申请专利时未公开其发明或实用新型的说明书、说明书补正或该发明或实用新型主权要求书,可在国内首次申请公开日之前申请国际专利,此时申请人可以享有优先权。
1.保护申请人权益:通过本国优先权制度,申请人可以在国内申请专利的基础上延伸到国际范围内进行申请,有效地保护了申请人在其本国创造的知识产权。
2.提高申请成功率:通过本国优先权制度,申请人可以在申请国际专利时充分利用其在本国的技术成果、商业机密等,并避免了申请过程中的信息泄露风险,从而有效提高了申请专利的成功率。
3.降低成本和加速申请流程:本国优先权制度可以减少国际申请所需的时间和成本,避免了重复的申请程序和检索工作,提高了申请流程的效率。
然而,本国优先权制度也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1.对国际申请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国优先权制度要求在申请国际专利时,申请人所提出的国际申请权利要求必须与其在本国申请时提出的权利要求完全或部分相同,而这可能限制了申请人在国际申请中对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进行调整或修改的灵活性。
2.专利权期限的限制:本国优先权制度对专利权期限的计算有一定的限制,根据《巴黎公约》,专利权期限应计算为从原申请日算起的20年,而不是从国际申请日算起的20年,这可能导致本国优先权过早透露了申请人的技术信息。
3.国际合作的局限性:本国优先权制度主要是服务于本国专利申请人的利益,而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申请人来说,可能没有相应的优先权保护机制,这可能会对国际专利申请的公平性和合作性产生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本国优先权制度在保护申请人权益、提高申请成功率和降低成本和加速流程等方面对于国际专利申请具有积极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享受本国优先权的同时,申请人也需要权衡其对国际申请权利要求和专利权期限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申请人之间的合作问题,从而更好地优化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专利申报常识

专利申报常识一、专利申请相关概念及申请程序:中国专利法规定保护三种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1.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2.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3.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专利具有“三性”(即专利申请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专利申请人,是指请求专利局对其发明创造授予专利权的自然人或法人。
专利申请人可以是该发明创造的发明人、设计人或其所属单位,也可以是该发明创造的合法受让人或合法权利继承人,或者与中国签订协议或与中国共同参加国际条约或按对等原则办理的国家的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
审批程序: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程序包括:受理、初审、公布、实审以及授权五个阶段。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审批中不进行早期公布和实质审查,所以只有受理、初审以及授权三个阶段。
专利保护期限从申请日起算:发明专利为20 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10 年。
在获得专利权后的专利保护期限内,为维持专利权有效,专利权人有按时缴纳年费的义务。
专利权人如果未能按时缴纳年费或缴纳的数额不足的,专利局会通知专利权人在6个月内补缴,同时应缴纳滞纳金。
专利权人在滞纳期满仍未缴纳或者缴足年费和滞纳金的,专利权自应当缴纳年费期满之日起终止。
二、专利申请时间由于专利具有"先申请先得"的原则,一般而言,专利申请时间宜早不宜迟,越早取得专利权(甚至申请号)就会越快赢得商机。
所以在产品开发初期就应着手专利申请工作,试制完成、投放市场之前这段时间为最佳提交申请文件时间。
如果投放市场后还要对产品做进一步的改良,通常是指所说的二代、三代等系列产品,可以以原申请为优先权基础追加新的专利,提出新的权利请求,这时我们仍然享有"先申请先得"的优势。
企业申请专利工作常见七大误区有什么

企业申请专利工作常见七大误区有什么如果企业专利的最大用处只是为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复核需要,只是拿专利证书烘托一下企业产品宣传,丰富一下企业网站信息,只是到政府申请项目资金、要求优惠政策时多些砝码,那无异于买椟还珠。
专利申请滞后,导致专利申请新颖性丧失在实践中,企业为了尽快地抢占市场,经常在专利申请之前就开始进行新产品的广告宣传,参加展览推广活动,甚至公开销售相关专利产品,导致专利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使用公开方式被公开,使专利申请丧失新颖性,继而使应得的专利权产生不稳定甚至丧失专利权,在后续的维权诉讼中,一旦被告收集到此类证据,专利权会因无新颖性而被宣告无效,侵权诉赔更不能实现。
陆虎的外观设计专利被宣告无效即是此种情形。
更恶劣的状况是,同行竞争者就企业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抢先申请专利,使企业彻底丧失本应取得的专利权,继而陷入市场竞争的被动局面。
此外,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为了评定职称或其他类似需要,擅自将其负责的研发项目内容,以科技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也可能葬送企业本可以独享的科研成果权利。
忽略专利申请过程中的保密工作,导致“抵触申请”分享企业通常认为在专利申请之后,就可以不再对专利申请的技术内容进行保密了。
为了加快新产品的市场推进,有的企业甚至主动将专利申请的新产品技术方案发给客户厂商,却不知隐患重重。
有些不良客户,在收到厂家的推销资料后,将其略加修改之后,就去进行专利申请。
虽然其专利申请在真正的权利人的申请之后,在先“真”申请构成在后“假”申请的抵触申请,但由于在专利申请审查中,抵触申请仅用于新颖性比对和判断,并不能用来否定创造性。
因此只要在后“假”申请与先“真”申请技术方案有区别,存在新颖性,则在后“假”申请也可能获得专利权,如此,客户将轻易分享本应由企业独享的专利利益。
专利申请区域缺乏总体规划,导致优先权利益丧失部分企业的专利申请只是应政策之需,应一时之急,并未主动将专利申请与企业的市场运营联合在一起,进行总体性规划和考虑,也缺少对专利权保护的地域性特点的理解,因此常常在企业要进入境外市场或进行境外技术合作,需要进行外国专利申请时,才发现已经超出了优先权期限,企业永远地失去了获得外国专利保护的可能性。
走出申报专利的误区

走 出 申报 专 和 的 误 区
江 苏双 达工程技 术研 究 中心 申请 专 利现在 成 了政府 和企 业 的 热 门话 口 孙 靖圻 陈 铖
术 秘密 为 公 众 所 知 晓 , 样 申报 专 利 不 仅 达 这
题 之・ , 报 高 新 技 术 企 业要 专 利 , 报 扶 申 申
其结 合 所提 出的适 于实用 的新 的技 术 方案 。 外 观设 计 , 指 对 产 品的 形状 、 是 图案 或 者
其结合 以 及 色彩 与 形 状 、 图案 的结 合 所 作 的 富有 美 感并 适 于工 业应 用 的新设 计 。 从专 利 法 第 二 条 我 们 就 可 以 看 出 , 申报
的专 利 可 以是产 品 , 可 以是 想 法 , 就 是 技 也 也 术方 案 。 因 此 , 术 方 案 既 可 以 申报 发 明 专 技 利, 也可 以 申报 实 用新 型和外 观设计 专利 。 误 区二 : 工艺 方法 申报 专利 。 将 为 了 申报 专 利 , 多企 业 把 多 年 积 累 技 很
作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 申报专利时协 在 助企业严 把 质 量 关 , 服 只顾 数 量 不顾 质 量 克
权很 容 易 被发 现 , 有 利 于保 护 企 业 的 知识 更
产权。 4 内部 结 构 不 宜 申报 专 利 , . 内部 结 构 改
・
25 ・
叉 技 圆 圈 车 术
进往往是 产 品 核 心竞 争 力所 在 , 内部 结 构 如 报 , 们应 当总结成 功 的经验 和失 败 的教训 。 我
持、 创新 资 金要 专 利 , 申报 企 业 技 术 中心 更 要 多少 项 专 利 做 基 础 , 等 。政 府 部 门 也 把 申 等
浅谈专利申请的“充分公开”

浅谈专利申请的“充分公开”1. 引言1.1 什么是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是指向专利局提交申请,请求对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等创造性成果授予专利权的一项法律程序。
专利申请可以是针对发明性的技术创新,独具创意的实用新型,或是具有美学价值的外观设计。
通过专利申请,发明人或企业可以获得专利权,保护其创新成果免受他人的侵权行为。
专利权通常具有一定的时限,在获得专利权后,申请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独家享有其创新成果,并可以依法追究他人的侵权责任。
专利申请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和支持。
专利申请的审查程序严格规范,要求申请人提供详细的申请材料,并经过专业审查员的审查和评估。
只有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要求,申请人才有可能获得专利权的授予。
专利申请既是对技术创新的肯定,也是对创新者的保护,有助于推动科技发展和经济繁荣。
1.2 专利申请的重要性专利申请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专利是一种法律上的保护,可以保障发明人或创新者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创新成果的独占权利。
通过专利申请,创新者可以确保其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同时也鼓励其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专利权可以帮助创新者获取商业利益,提高竞争力,吸引投资,推动技术进步。
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拥有专利的企业往往更具竞争优势,更容易转化成商业成功。
专利申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创新者、企业以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专利申请,可以有效保护创新成果,鼓励创新活动,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交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正文2.1 专利申请的流程与要求专利申请的流程与要求是专利申请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申请人需要进行专利检索,确定自己的发明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接下来,申请人需要准备申请材料,包括发明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摘要等,具体要求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
申请材料准备完成后,申请人需要向专利局递交申请,并支付相关费用。
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六大误区

栏目编辑:张淑珍 susanzhang@Lawyer's View 法律园地86-CHINA ·March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六大误区专利申请是企业对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或发明创造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
然而,专利申请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以及复杂性,并且企业对于专利权以及目前我国专利法与专利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对专利权以及专利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存在误解。
本文对企业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常见误区做以下提示及分析,为企业正确认识专利以及专利相关法律政策提供帮助和借鉴。
误区一:技术成果或发明创造不申请专利,也有专利权“技术成果由谁研发,谁享有技术成果的专利权”的理念,在很多技术人员心中已根深蒂固。
因此,很多企业技术人员认为只要是自主研发或自主创新,就自然而然的享有自主知识产权。
其实这是对“专利权”本身认识的误解。
所谓“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独占使用、收益、处分其发明创造,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依据专利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专利权必须经过专利局的授权方可取得,如果企业对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或发明创造不申请专利,就得不到法律确认和保护。
如果他人盗用企业对技术成果或将技术成果在先申请专利权,企业不仅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追究他人的法律责任,而且还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司法实践中,企业技术人员盗用企业技术成果或抢注专利的案件时有发生,加上企业疏于知识产权方面的管理,导致上述情形发生时,企业面临举证难而遭受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误区二:专利申请是保护技术成果及发明创造的唯一方法有上述认识的人员,其实是对专利保护方法认识不足。
通常情况下,企业对技术成果的保护可以采取“申请专利”和“技术秘密”两种方式。
但两种保护方式各有利弊。
申请专利的优点是通过申请专利,获得专利部门的授权,获得专利权,对外公示自己为专利权人。
如果第三方发生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或生产产品等侵权行为时,专利证书上载明的专利权人可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维权。
浅谈专利分案申请的几点要求及建议 路娟

浅谈专利分案申请的几点要求及建议路娟发表时间:2018-03-12T14:39:15.7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作者:路娟[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分案申请递交期限、分案申请优先权恢复、文件递交注意事项及分案申请修改原则进行了细致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咨询工作实际,给出了具体的处理对策与建议。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北京 100088摘要:本文针对分案申请递交期限、分案申请优先权恢复、文件递交注意事项及分案申请修改原则进行了细致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咨询工作实际,给出了具体的处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分案申请;递交期限;优先权恢复;修改原则分案申请是专利申请、审查工作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概念,它的提出与专利单一性密不可分。
单一性便于审查员实现对专利申请的检索和审查,有助于避免在一件专利申请出现不相关的多项发明创造;而分案申请是从方便申请人角度出发的重要法条,有助于申请人对不同的发明创造实现保护,同时又保留原申请日。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申请人对分案申请有关事项的不熟悉,很容易走入误区,本文重点就分案申请递交期限、分案申请优先权恢复、文件递交注意事项及修改原则方面详述如下:1 分案申请递交期限根据专利实施细则第42条的规定,一件专利申请包括两项以上发明、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的,申请人可以在本细则第54条第1款规定的期限届满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分案申请;但是,专利申请已经被驳回、撤回或者视为撤回的,不能提出分案申请。
1.1 撤回情况下可提分案情形:若审查员已经对专利申请发出视为撤回通知书,对申请人来说收到视为撤回通知书有两个月恢复期,在此恢复期限内可以提出分案。
若申请人主动针对原申请已提交了撤回专利申请声明的,撤回专利申请声明生效(即已发出手续合格通知书)之前,可以提出分案申请。
1.2 驳回及复审过程中可提分案情形:针对专利申请案件已发出驳回决定的原申请,自申请人收到驳回决定之日起3 个月内,不论申请人是否提出复审请求,均可以提出分案申请。
载银海藻酸钙纤维在专利中所存在的技术误区

渍纳米银溶液使其在海藻酸钙纤维中附着银离子 , 其方法为:
将海 藻酸钙纤维浸渍在浓 度为 0 . 1 - 5 %重量配比银溶液 中, 然 的 问题 如 上 述所 讲 的条 件 都 是 一 样 ,以后 我 们 将 原有 一 样 的
后通 过 各 种 方 法 脱水 、 干燥 后所 得 的载 银 海 藻 酸 钙 纤维 , 这 种 产 品改变了包装方法 ,采用 了全封闭的医用铝塑膜密封包装 专 利 技术 , 我们 查 阅 了 国 内外 大 量 的 文献 资料 以及 专 利技 术 ,
力有非常大 的波动, 其检验结果为 l 0天的载银海藻酸钙纤维 时给 受让者形成很大的技术误区,很容易忽视产 品的最终结
的杀 菌 能 力 为 9 8 . 6 %, 其 符 合 国 家 医用 材 料 杀 菌 能 力 的 要求 , 果。综上所述 ,我们为了此项载银海藻酸钙纤维产品的专利 但在 2 O 天 的 杀菌 能力 下 降 为 6 1 . 4 %, 而3 O天 的杀 菌 能 力下 降 技术进行 了长达 4 - 5 年试验 、 研究 、 检测发现, 银 由于受光的氧 到只 有 1 7 . 3 %, 而 4 O天 以后 就 其 本 身 没 有 杀 菌 能 力 。 当时 我 化作用, 长期暴露在光之下 , 氧 化比较快, 而失去了杀菌效果,
的条件, 通过同样 的方法检测 , 初始检测 的杀菌能力为 9 9 . 9 %,
基本方法都是采用这种方法的范本,但通过仔细研究和验证 其 l 0天的载银海藻酸钙纤维的杀菌能力为 9 9 . 1 l %,2 0天的 发现 , 在这项专利技术 中, 让我们选择专利技术时从表面上看 杀菌 能力为 8 6 . 1 %, 3 0天的杀菌能力为 7 5 . 5 %, 4 0 天 以后 的杀
专利知识介绍课件

专利知识介绍课件一、概览欢迎来到我们的课件世界,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专利知识的奇妙殿堂。
在这个段落里,我要给大家一个整体的专利知识概览,带大家初步了解专利究竟是个啥。
你们是不是有时候觉得专利听起来很高大上,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呢?其实不然专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专利,简单来说专利就是一项发明或者创意被法律保护起来,其他人就不能随意使用或者模仿了。
这就像是你发明了一种新的玩具,你给它申请了专利,别人就不能随便生产或者抄袭这个玩具了。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决定其他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接触你的创意并从中获利。
所以呀专利就是我们创新精神的守护者,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专利其实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专属领域,普通人只要有好的创意或发明都可以去申请专利保护。
比如有时候你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生活创意而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东西,只要你觉得有创新的元素在里面,你就可以考虑申请专利了。
接下来呢我们会更深入地探讨专利的种类、申请流程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等等。
让我们一起揭开专利的神秘面纱吧!1. 专利的基本概念想象一下你的创意就像一颗种子,需要阳光和雨露来滋养。
专利就像是给这颗种子上的一个保护罩,让它在成长的道路上少受风雨的侵袭。
有了专利保护,你的创意或者发明就可以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防止他人随意使用或者复制你的成果。
这样你的努力和创新就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那么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申请专利呢?简单来说只要是新颖、有创造性并且有实用性的技术点子或产品,都可以考虑申请专利。
比如你发明了一个全新的手机功能或者是一个改善生活的小工具,只要符合法律要求,都可以申请专利保护。
2. 专利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作用说到专利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一些高科技的东西,但其实专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你知道吗每一项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技术或产品,背后都可能有专利的身影。
你不得不看的专利申请的十大误区

你不得不看的专利申请的十大误区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发现不少企业仍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注意。
误区1:自主研发的成果不申请专利就有知识产权。
一些技术人员认为只要是自主创新,就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其实不然,专利是一种垄断权,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如果不申请专利,就得不到法律确认和保护。
当他人盗用其研究成果时,因研发者对成果不具有专利权,得不到法律保护,就无法追究盗用者的法律责任。
同时,在我国,专利申请采用的是先申请原则,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发明创造谁先申请了,专利就授予谁。
因此,研发者如不及时申请,而被他人抢先申请并被授予专利权,研发者就无法追究他人的法律责任。
这样的案例在中国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误区2:产品投入大规模生产后才申请专利。
在与发明人就申请专利的技术内容进行交流时,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这一技术方案还未投入生产,也没有产品问世,此时申请专利是为时过早,等产品大规模投入生产后再申请专利更合适。
殊不知,这时已经晚了,即使你侥幸获得授权,专利也处在不稳定状态之中。
此时如果你发现有人侵权并提起诉讼,侵权人则会以专利申请之日技术已经被公开为由进行抗辩。
你不但打不嬴官司,而且以前为申请专利所花费的精力、时间、金钱统统付之东流。
专利申请的基础不是已经在市场上存在的产品,也不一定是已经成型的产品。
只要有了切实可行的想法,就可以着手申请文件的撰写了。
误区3:专利产品的改进不需再申请专利。
有部分发明人认为申请了一项专利后,就可“高枕无忧”,从而忽视了后期的继续研发工作,即使开发出了新产品或有了新改进,也不再申请专利。
这种错误认识的后果不异于未申请专利。
因为当他人对该产品有了改进并申请了专利,反过来就限制了原专利权人产品的更新换代,这就会导致原专利权人不经意间反而变成了侵权人。
此时,原专利权人就丧失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误区4:一项技术成果只能申请一类专利。
有部分发明人认为一项技术成果一次只能申请一类专利,即只能申请发明专利或只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只能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专利-我国企业在应对专利技术与标准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及我国企业正处于“用标准阶段”,而发达国家及国外大公司已经处于“定标准阶段”。
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由于参与意识与能力较弱,很少参与到标准化活动中。
我国企业对专利与标准二者结合的认识程度不深,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1)标准和专利相结合的意识不强多年来,我国企业界一直认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标准所涉及的技术是成熟技术、兼容技术、通用技术,而专利技术是创新技术、专有技术(只有企业标准才可能涉及专有技术)、有偿使用技术。
因此,大多数企业还缺乏专利布局的意识和技巧,没有将这些标准和专利相结合的观念,没有将标准战略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将标准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周期紧密结合,没有掌握标准制定过程中专利的交叉许可策略。
(2)企业应对含专利技术的国外标准时经验不足国际标准的最近变化特点是:论坛或合作体标准活动非常活跃,在信息技术领域尤为明显。
论坛和合作体是事先进行企业联合,迅速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组织。
在标准中含有专利的时代,竞争的实体已经不是单独的企业本身,而是有内在利益互补性的企业联合体。
论坛标准或合作体标准处于事实标准和法定标准之间。
而现阶段的我国企业,整体上还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的阶段,企业间联合程度不够,对于应对这类含专利技术的新型国外标准经验不足。
(3)国内企业缺少能够支持标准的核心技术如果国家标准当中不包含享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权)的技术将不会为本国经济带来任何利益。
将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时加入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抑制国外技术长驱直入的积极应对方式。
制定出保护我国经济利益的国家标准的前提就是拥有支持标准的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离开了自主知识产权,离开了自己的创新能力,离开了那些具有广阔市场的专利技术,标准的制定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因此,标准的背后,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
如果空有标准,没有知识产权作为背后的支撑,那么掌握再多的标准也是无用的。
《专利实务教学资料》第四节单一性

2 滥用多个相关方面 3 过度概括
过度使用“相关技术方面” 来避免违反单一性要求, 仍需具备一定联系性。
过度概括技术方案,导 致不同技术领域的技术 变得相似而违反单一性 原则。
结论和要点
• 单一性在专利申请中至关重要。 • 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应具有一致性、相似性与联系性。 • 判断专利申请的单一性可通过比较技术特征、查阅相关文件和咨询专业人士。 • 提高申请单一性的方法包括专注于核心创新、剔除无关技术和澄清技术界限。 • 避免常见误区如混淆技术领域、滥用多个相关方面和过度概括技术方案。
1 专注于核心创新
将专利申请的重点放在 最具创新性和独特性的 技术方案上。
2 剔除无关技术
确保专利申请中排除与 主要技术方案无关的技 术。
3 澄清技术界限
明确描述专利申请的技 术界限,避免涉及过多 不相关的技术领域。
单一性问题的常见误区
1 混淆技术领域பைடு நூலகம்
将不同技术领域的技术 方案混在一起,违反单 一性原则。
3 咨询专业人士
与专利律师或专家咨询,获取专业意见和判断专利申请是否符合单一性。
案例分析:违反单一性原则的申请
申请1
涉及两个完全无关的技术领 域,违反了单一性原则。
申请2
包含多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各自都符合单一性要求。
申请3
涉及不同领域的技术方案, 但它们之间具有联系,符合 单一性。
提高申请单一性的方法
《专利实务教学资料》第 四节单一性
在专利申请中,单一性是一项重要原则。本节课将探讨单一性的定义、要求 与原则,以及判断申请是否符合单一性的方法。
单一性的定义
单一性是指专利申请中,发明或实用新型要求仅涉及一个技术方案,而不涉及多个无关或相互独立的技 术方案。
专利撰写误区

专利撰写误区摘要:1.专利撰写的重要性2.专利撰写的常见误区3.如何避免专利撰写的误区4.专利撰写的建议正文:【专利撰写的重要性】专利撰写对于一项发明的专利申请至关重要。
一份高质量的专利申请书不仅能够确保发明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还能够为发明者带来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
然而,在专利撰写过程中,许多人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导致申请书质量不高,甚至影响到申请结果。
【专利撰写的常见误区】1.技术细节过多:一些发明者过于注重技术细节的描述,导致专利申请书冗长且难以理解。
这不仅增加了专利审查员的阅读难度,还可能影响到申请的通过率。
2.缺乏针对性:有些发明者撰写专利申请时,没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技术水平,导致申请书缺乏针对性,无法体现出发明的价值。
3.保护范围过窄:一些发明者在撰写专利申请时,过于担心保护范围过大导致专利被驳回,因而将保护范围限定得过窄。
这可能导致他人轻易绕过专利保护,从而无法充分发挥专利的价值。
4.语言表达不清晰:专利申请书需要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和逻辑严密的表述,但一些发明者在撰写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表达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审查员难以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何避免专利撰写的误区】1.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技术水平,明确发明的价值所在,有针对性地撰写专利申请。
2.在保护范围的设定上,要充分权衡各项因素,既要避免保护范围过大导致专利被驳回,也要确保保护范围足够宽,以充分发挥专利价值。
3.注重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专业性,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和逻辑严密的表述,确保专利审查员能够准确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
4.寻求专业的专利撰写服务,由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进行专利申请的撰写。
【专利撰写的建议】1.注重专利申请书的结构和条理,确保内容清晰、易于理解。
2.在描述技术方案时,注意突出发明的创新点,以便审查员快速了解发明的价值所在。
3.在保护范围的设定上,要兼顾宽窄度,既要避免过窄,也要避免过宽。
4.在撰写过程中,注意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避免使用模糊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表述。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存在的主要误区分析

[ 章 编 号 ] 10 . 6 (080 文 044 3 20 )9—04 0 6 66— 2
在知 识产 权 保 护 中 , 利 保 护 是 保 护 专 利 保 护 , 专 当提 取 物 的 化 学 结 构 不 清 楚 有 独 占性 , 易 导 致 多 家 生 产 同 一 药 品 的 容
护途 径 和 方 法 , 在 正 确认 识 中 医药 知 识 产 权 的 基 础 上 , 高 中 药 专利 保 护 方 面 的 能 力 和 水 平 。 并 提 【 键 词 ] 中药 ; 关 专利 保 护 ; 区 ; 析 误 分
[ 图 分 类 号 】 R2 ; 36 中 8 G 0
[ 献标识码 】 A 文
中药 , 而 不 积 极 申 请 专 利 。 实 际 上 , 从 专 密 方 式 保 护 其 知 识 产 权 。 由 于 药 品 关 系 国 民待 遇 , 用 P T 专 利 合 作 条 约 ) 途 利 C( 等
利 制 度 保 护 的 并 不 是 成 熟 的 理 论 和 产 品 公众 健 康 , 入 市 场 需 要 公 开 处 方 及 工 径 进 入 我 国 的 专 利 申请 日益 增 多 , 至 将 进 甚 结 构 的确 切 表 达 , 是 能 够 重 复再 现 的技 艺 , 难 保 密 。 而且 技 术 秘 密 保 护 有 泄 密 其 触 角 伸 向 我 国 国 内 申 请 一 直 占优 势 的 而 很 术 方 案 , 学 结 构 或 组 成 不 清 楚 的 产 品可 或 被 破 密 的 危 险 , 果 被 他 人 抢 先 申请 了 中 药领 域 。 化 如 以采 用性 能 或 制 备 方 法 等 方 式 定 义 。 中 专 利 , 发 明 人 虽 然 拥 有 先 用 权 , 生 产 原 但 品 的 化 学 结 构 或 组 成 来 确 切 地 表 达 , 是 时 , 过 技 术 秘 密 的 方 式 保 护 知 识 产 权 , 但 通 可 以通 过 产 品 的 性 能 如 适 应 症 或 功 能 主 也 很 难 达 到 产 业 化 的 目 的 。 治 以 及 原 料 和 制 备 方 法 来 定 义 , 而 也 可 4 认 为行 政 保 护 可 以代 替 专 利 保护 因
专利中存在的隐患-你了解吗?

专利中存在的隐患,你了解吗?摘要:随着中国全面进入知识产权急速发展的新时期,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在重视知识产权使用、保护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根据中国专利无休止的纠纷争夺战,小知发现,依然有很多人对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方面存在严重的申请、管理以及使用方面的隐患。
隐患一申请误区:专利技术开发前缺乏检索有很多发明人闭门造车认为自己的发明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在提交专利申请之前不会做任何查新检索,这好像成了大部分人的通病,对于信息检索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极低,这不仅大大降低专利申请的成功率,同时加大了审核人员的工作量。
专利检索通常包括:技术开发前申请人的检索;专利审查程序中审查员的检索;专利无效程序中无效请求人的检索;以及专利侵权诉讼中被诉人的相关检索。
目前整个市场都出现了创新瓶颈,发明技术的专利更是匮乏不堪,有相关数据显示:在一项新的技术或者发明中,约90%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文献信息而来,真正被赋予创造性的工作仅占10%左右。
所以对于专利申请人,检索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重读研究以及重新制定技术研究的方向。
在美国,就曾经发生过一个孩子的涂鸦否定了一件发明专利新颖性的案例。
提醒:检索工作在专利申请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他人已经就某一技术方案申请过专利或者在相关文献中公开,而你由于缺乏专利检索,就相同或者近似的技术去申请专利,那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了。
隐患二管理误区:专利申请之后缺乏管理专利使用缺乏管理已经是国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旦专利申请成功,大家普遍认为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放心使用了,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专利申请之后应该由企业管理者对专利进行战略性的规划并且应该与企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此外,企业还往往忽略专利的延续性以及后续的投入使专利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甚至在专利有效期内面临专利被无效的可能。
提醒: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专利管理还处于空白期,可以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借鉴有效的专利策略,或者也可以寻求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比如全国知识产权代理领军人物,中细软就有专业的团队甚至有最新上市的知识产权智能移动管理软件,让用户随时随地监管专利动向,开启知识产权界最先进的管理方式。
企业专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企业专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分析了国内企业专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五方面指出了阻碍企业专利发展的误区,提出了增强和改进企业专利管理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专利管理专利意识激励机制新世纪以来,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已成为一个国家乃至企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信息资源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专利技术的竞争已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主要焦点。
一个企业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就是拥有该领域的专利技术。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企业专利管理的现状,指出目前专利管理所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增强和改进企业专利管理的对策。
1 企业专利管理的现状1.1 企业专利意识淡薄企业的专利工作基础相当薄弱,目前为止,仍然有相当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没有把专利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范畴。
据统计,目前,我国只有1/3的大型企业和5%的中小型企业申请过专业,而在申请过的企业中,2/5的企业每年都申请专利。
也即意味着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接触过专利。
1.2 专利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专利制度能够推动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应用,构建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企业内部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专利管理制度,会导致企业的研究成果不能及时申请专利并无法向社会推广。
1.3 专利技术含量和转化率低企业被授予的专利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型专利为主,发明专利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
而发明专利的多少则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指标。
据统计,2009年晋城市专利申请数量达到621件,比去年增长了将近了两倍,跃居全省第三。
然而,专利转化率不到50%,非职务专利的转化率更低。
究其原因,主要有几方面:第一、专利技术资金缺乏;第二、专利相关的优惠政策不足;第三、知识产权意识缺乏,对技术密集的依赖程度较低。
1.4 企业专利管理激励机制缺失专利法规定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给予职务发明人奖励和报酬,即“一奖两酬”。
我国中药专利申请与保护的相关问题探析

中药专 利权 利要求 书 的 内容决 定着 专 利 权 的保
护 范围 ,其 规 律 是权 利 要 求 描 述 的 技 术 特 征 越 少 ,
专利权 的保 护范 围就越 大 。
中药专 利 申请 与 中药新 药 申报 不 同 ,新 药 申报 是追 求新药 的创 新技术 区 别于 现有 技 术 、取 得最 佳
护 。就 申请 中药 复方产 品发 明专 利 保 护而 言 ,权 利
要 求书 中复方 的药 味越 少越 好 ,这 样不 仅保 护 范 围
4
维普资讯
大而且 还有 利 于适 当地 隐藏 部 分 技 术 诀 窍 。此 外 , 在 撰 写权利 要求 书时 ,应尽 量 穷 尽该 药 物 可 能采 用 的制 备方法 和所 采用 的剂 型 ,这 样 亦 可 以获 得最 大 范 围的保护 。 但 是也 要 注意 ,如果 权利 要 求 书要 求 保 护 的 范 围太 宽 ,而在专 利说 明 书 中没 有 足 够 的实 例 说 明要 求保 护范 围 内的技术 方 案都 能 实施 ,那 么 体 现 这种 保护 范 围的权利 要求会 由于得 不 到说 明书 的 支持 而
2 .江苏省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 中心 ,江苏 南京 2 00 ) 10 8
[ 摘要]目的 :为提高我国中药行业专利工作水平 ,增强我国中药专利_作 的实力献 计献策 。方法 :对 中药 复方产 T
品发明专利权利要求书撰写注意事项 、经古 方制剂和 医疗机构 制剂在专利 申请 中的新颖 性 、专利 保护与技 术秘密保护 结合策略 、跨 国制药企业的专利策略等 问题进行分析 。结果 :我 国中药行业 专利 申请 与保护 的实力还 有待加 强 ,一些 认识 上的误 区也需要进一步排除。结论 :我 国中药行业需要高度 重视专 利工作 ,不断加 强和完善 专利 申请 与保护 的力
专利法中技术问题的定义

专利法中技术问题的定义《专利法中技术问题的定义》**一、开场白**嘿,朋友!你知道吗?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充满创新的时代,到处都能看到新奇的发明创造。
比如说手机,从以前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到现在功能超级强大,能拍照、能上网、还能各种支付呢。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这些发明创造背后,有个很重要的东西在专利法里起着关键作用,那就是技术问题。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专利法中的技术问题到底是啥。
**二、什么是专利法中的技术问题?**简单来说,专利法中的技术问题就是在技术领域里遇到的那些需要解决的事儿。
就好比你要盖一座房子,但是你发现现有的建筑材料太重,运输和搭建都很困难,这就是一个技术问题。
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把技术问题想得特别高深莫测,好像只有那些高科技领域才会有。
其实不是的,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工具的改进,大到航天航空领域的难题,只要是跟技术相关的,需要想办法解决的,那都可能是专利法中的技术问题。
比如说家里的水龙头,如果漏水了,想办法让它不漏水就是个技术问题。
**三、关键点解析****3.1核心特征或要素**第一个要素是技术性。
这就意味着这个问题得跟技术沾边。
比如说你觉得现在的铅笔写一会儿就钝了,想要让铅笔能够长时间保持笔尖的锋利度,这就涉及到铅笔制造技术方面的事儿,所以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第二个要素是待解决性。
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还没有被妥善解决的。
就像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问题,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然不够理想,还有待进一步解决,所以这就是一个专利法中的技术问题。
第三个要素是实用性。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得有用才行。
比如说有人想发明一种在水里就能自动发热的筷子,可是这种筷子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那就不能算是专利法中的技术问题。
**3.2容易混淆的概念**很容易和普通问题混淆。
普通问题范围很广,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烦恼,不一定跟技术有关。
比如说你今天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出门,这就是个普通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而专利法中的技术问题一定是跟技术手段、技术原理相关的。
从提高专利质量的角度看如何撰写专利申请文件

从提高专利质量的角度看如何撰写专利申请文件
李宁馨;张艳;蒋碧珠
【期刊名称】《中国发明与专利》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我国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还需要提高专利质量.本文对和专利申请文件有关的一些专利质量指标进行分析,针对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给出了一些建议.
【总页数】3页(P61-63)
【作者】李宁馨;张艳;蒋碧珠
【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光电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专利创造性角度看发明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J], 杨杰
2.从无效角度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J], 杨凤云
3.从专利保护角度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J], 牛力;何麟;
4.从审查角度看制剂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 [J], 于莉;刘桂英;洪丽娟;欧阳雪宇
5.从技术方案的角度看撰写涉及计算机程序的专利申请文件需要注意的问题 [J], 苑军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利申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误区
专利的申请是一项技术与法律结合的过程,很多申请人或者企业的专利工程师是技术出身,对专利法或者申请程序不太熟悉或者说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自行申请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轻则导致专利授权时间延长、权利要求存在漏洞、技术秘密泄漏,重则导致专利申请被驳回或者失效。
现将这些问题整理出来,后续会逐步放出,希望对想要申请专利或者已经申请了专利的朋友有所帮助。
问题一,申请文件该怎么写?技术方案能不能有所保留?
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中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
很多朋友担心申请专利会泄漏技术秘密,在申请文件中会有意的保留一些内容。
对于申请专利而言,保留技术秘密并无不可,前提是要达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最低标准,如果保留的部分会导致此项标准不能达成,那么后续审查时很容易会被审查员以公开不充分为理由驳回。
那么问题又来了,申请时难道就必须将技术细节全部公开吗?
实际上,专利法中的公开充分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只要申请文件中的技术方案能够满足最低标准即可。
譬如,某化工产品采用了新工艺导致产率从原先的40%提高到了70%。
制备过程中,某步要求在常压下将反应物加热到100摄氏度,偏离此温度会导致产率下降。
那么,在申请时,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产率大为提高,在权力要求及说明书,大可将100摄氏度这个点值作为技术诀窍保留,以一个范围取而代之,即使在这个范围内产率最低只有50%,但是只要满足了产率大为提高的有益效果,那么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这个标准也就满足了,权力要求及说明书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当然,申请文件的撰写与答复是一个与审查员博弈的过程,公开与保留之间度的掌握是一个需要大量经验的技巧,对经验不足的申请人而言,将这些工作交给资深的代理人是更稳妥的办法。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青岛分所 QQ:2903700153
问题二如何避免专利失效?
很多申请人在经过繁琐的申请程序以及漫长的等待后,终于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下发的专利授权通知书,以为所有事情都结束了,坐等证书下发即可,结果,在苦苦等待中,等来了专利失效的结果。
事实上,收到授权通知后之后,申请人还需要在两个月内办理登记手续并缴纳相关费用,若未登记或者费用未缴纳的话,首先专利证书不会下发,其次,超过期限之后,专利会因未缴纳年费而自动失效。
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申请人在专利失效后咨询此问题,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那么,第二个问题又来了,拿到证书就结束了吗?
还没有完,专利权的期限是自申请日起10年或20年,授权之后每年都要缴纳年费,如果你想专利权长期维持,那么每年都必须按时缴纳年费,如果未缴纳或者超期,轻则需要缴纳滞纳金,重则专利失效,此种情况在现实中比第一种出现的还要多,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苏州某企业。
2010年,苏州某企业在上市前夕,被举报其拥有的5项专利是失效专利,
经过核查发现,其专利均因为未缴纳年费失效,尽管离挂牌上市只有一步之遥,却最终被证监会否决了IPO申请,该企业与其保荐机构均因此付出了严重的代价,其上市资格被取消,募集资金连本带利退还,保荐机构被严惩。
不过几千块钱的年费造成了如此严重的损失,一方面是中介机构的疏忽大意,另一方面也是该企业对专利权的维护并不了解,没有设置相关专利管理部门或者未委托代理机构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委托代理机构申请及管理的话,那么最好设置一个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是自行申请的话,需要牢记专利法及实施细则中的一些期限,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