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花未眠》的审美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端康成《花未眠》的审美解读
川端康成《花未眠》的审美解读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通常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方面,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二是形式方面,体会作品形式的精湛之处。
《花未眠》全文一千多字,也算是川端康成散文中的小品了,尤其是在论美的散文中。川端康成论美的散文还有《我在美丽的日本》《美的存在与发现》《不灭的美》《哀愁》《日本美之展现》等,重点在展现日本文化的美,也表现他对美的思考,其中不少文章都是洋洋洒洒万余言。《花未眠》虽仅千余言却浓缩了川端康成对自然、美、生命的思考,文笔含蓄、隽永而深邃。
然而,这篇小品并不好理解,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内容方面:读者没有足够的美学尤其是日本传统美学的知识积累,对作者阐述的美学思想感到陌生,同时作者又不是用严密的论证而是用散漫的随笔来抒写思想、抒写感悟的,内容不集中,观点分散,文章主旨难以把握。第二,形式方面:由于是散文,文章表层结构比较松散、所选材料内容跨度大、叙述方式散漫、语言跳跃性大,这都导致了解读的困难。
但《花未眠》确实是一篇很美的散文小品,语言的弹性很大,文学性很强,且思想深邃而丰富,很值得细读。下面提供一些解读,以供大家参考。
一、物哀之美
川端康成被誉为日本传统的现代探索者,他的思想饱含着浓厚的日本文学美学的传统。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学的审美情趣,它指日本文学常借自然界的风花雪月哀叹人生的盛衰无常。雪月花时最怀友,从自然之美中获得一种生命的感动,把自然之美与生命之情融合在一起,使日本文学始终带着一种浓浓的凄美与感伤的情调。
《花未眠》从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这一微不足道的小事,生发出感慨: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这里面包含着对自然永恒的敬畏与对个体生命短暂的哀叹。面对一朵夜间盛放的海棠花,我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川端康成说: 悲哀这个词与美是相通的,海棠花的美便在于它的哀伤,它的哀伤之美在于夜间盛放,无人欣赏的孤独与寂寞。同时,盛极必衰,迎接这一刻盛开的是下一刻的凋落。正如川端康成在下面文字里所表述的: 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夜间盛放的海棠花蕴涵着的浓厚的生命孤独感、短暂感、悲剧感、虚无感便形成一种美,一种哀伤的美,这是川端康成文学的审美基调,也是日本文学的审美基调:物哀之美。
然而,在《花未眠》中川端康成并没停留在对海棠花盛放的哀叹之中,他进一步写到,尽管海棠花哀伤、孤独、短暂,却仍然昼夜不停地盛放,使作者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伟大,并为之感动,因此,发出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的感慨,这体现了作者又由死向生,从死亡角度去反观生命的价值:尽管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并且终归于虚无,悲剧是人的最终宿命,但生命的价值却体现在生命过程中的绽放。这一点颇得西方现代哲学的真髓。下面又用画家雷诺阿与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例子进一步阐明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