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博物馆彩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拜,更多的是对自然崇拜的反映。
仰韶文化 刻划符号圜底彩陶钵
仰韶文化 葫芦形彩陶瓶
仰韶文化 细颈彩陶壶
仰韶文化 猪面纹细颈彩陶壶
仰韶文化 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 细颈彩陶壶
仰韶文化 猪面纹细颈彩陶壶
仰韶文化 鱼纹葫芦形彩陶瓶
仰韶文化 圜底彩陶钵
仰韶文化 鱼纹彩陶大盆
仰韶文化 三角纹彩陶盆
2、仰韶文化中期(庙底沟类型) 距今5500年左右,以陕、晋、豫为中心的庙底沟类型
文化特征与最早的彩陶
大地湾文化彩陶显露了相当的原始性。器类单 纯,饰彩的陶器绝大多数为钵形器,或为圜底钵, 或为三足钵,均属生活中常用的饮食器。纹饰简单, 仅在钵形器口沿内外绘一周条带纹,色彩为偏暗的 紫红色,对比不甚强烈。
大地湾文化 宽带纹三足钵
大地湾文化 夹砂深腹罐
大地湾文化 绳纹圈足碗
一、甘肃彩陶文化特征
彩陶是火与土孕育的文明,是远古先民智慧 的结晶,是人类迈向文明门槛的见证。彩陶的出 现,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而且 改变了石器时代单一的审美要求,表达了先民复 杂的审美感受。同时体现了中国陶器深刻的文化 意蕴。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原始制陶技术已经达到了比较 成熟的阶段。 原始制陶业几乎遍及全国,从目前发现的遗址 来看,黄河流域是彩陶文化遗址最多、分布也最密集的地区, 其中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为精彩和丰富。它们 不仅造型优美、纹饰奇特,色彩绚丽,制作精良,而且分布 广泛,数量众多,是中华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它是实用性 与艺术性的统一。
韵魂
——甘肃彩陶与东西文化交流
甘肃省博物馆
一、甘肃彩陶文化特征 二、彩陶纹样·气候变化与东西文化交流 三、彩陶辨伪甘肃的文Fra bibliotek特征 历史性特征
甘肃所处的陇右大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已发掘 的大量石器时代遗址和史料记载均为明证,天水卦台山与人文 初祖伏羲氏的传说,泾川王母宫与周穆王的因缘,石器时代遗 址所昭示的文明与辉煌,诗史铸就的周人、秦人发祥历程,所 有这一切均蕴含着初萌期甘肃文化的基因。
甘肃彩陶有三大特点: 一是时间最早; 二是延续时间最长; 三是数量最大、分布范围广。
甘肃彩陶历经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 窑文化、齐家文化、辛甸文化、沙井文化五千多 年漫长的发展岁月,其数量与种类、制作水平与 艺术成就,都是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在我国文 化、艺术史上,甘肃彩陶谱写了精彩华美的篇章。
(一)大地湾文化
距今八千年左右的秦安大地湾文化,起源于 黄河流域,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不仅以布满绳 纹的陶器为特色,而且出现彩陶,这是我国至今 所知最早的彩陶,大地湾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早含 有彩陶的古文化之一。
大地湾文化是我国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位于 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总面积110万平方米。1978至1984年, 我馆文物工作队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地湾文 化、仰韶文化、常山下层文化成系列的大量珍贵遗迹和遗物。 大地湾考古首次揭开了距今约8000-5000年的甘肃东部地区古 文化发展的真实面目。从彩陶的发明、农业的肇始,到大型 礼仪性建筑的出现,表明甘肃东部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
大地湾文化 彩绘陶片
(二)繁衍和发展的仰韶文化
在大地湾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 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以关陇为中心向 四周波及,在甘肃境内其早期的大地湾二期(相当于半坡 类型)遍布陇东;中期大地湾三期(相当于庙底沟类型), 向西发展至甘肃中部、青海东北;晚期出现许多地方类型, 在甘肃以大地湾文化四期为代表(也称之为石岭下类型)。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促成了甘肃文化的渗透性与包容性特 征。
2020/12/1
动态性特征 甘肃作为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人类开始迈
入文明门槛的时候,地域文化就以其鲜明的风格和较高的水准 而兴起,并在中国早期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华夏文 化发展为汉文化并形成汉文化圈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甘肃文化 始终伴随着汉文化的扩散吸引而趋同;又因人口流动,民族迁移, 统一与分裂的波动而趋异。甘肃文化依赖地域之便,东与属于 中原文化的三秦文化唇齿相依,使汉文化得以在此流传发展, 加快其文明进程;同时它又地处中西交通的要道,西与属于沙漠、 草原类型的西域文化毗邻,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正是在这 里得以与中原文化碰撞、交流、融合。
,因1956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陕县庙底沟村而得名。其彩 陶上典型的勾羽圆点纹和弧边三角纹,像旋风似的扩散到 几乎整个的黄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最西传播到甘肃和 青海的邻境地区。这一时期的甘肃彩陶,已逐渐表现出地 域性的特点,变体鱼纹和象征农业发达普及的植物茎叶纹 ,成为其主要的彩陶纹样;从一些人像艺术雕塑看,庙底 沟人可能是蒙古人种。
此外,丝绸之路的开通给甘肃文化带来了无限活力, 使其在民族融合进程中所形成的过渡性特点愈加突出。石窟 艺术与宗教文化是甘肃文化最高成就的体现。甘肃境内,石 窟寺遍布丝绸之路沿线,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等石窟中 的雕塑与壁画所蕴含的艺术韵味,是华夏文明艺术精神最集 中的体现,也是佛教文化氛围涵茹之下甘肃人想象力与审美 体验的完美展示。
1、仰韶文化早期(半坡类型) 半坡类型距今6000年左右,因1953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首先发现
而得名,分布地区主要在甘肃东部和关中地区。彩绘的颜料除了褐红色外, 还使用了黑色。甘肃地区的半坡类型彩陶纹样,主要有鱼类纹及鱼类水族 动物的各种变体纹样,这类纹样贯穿于半坡类型发展的始终,并且呈现出 由写实的自然形纹样演变为示意的几何形纹样的系列过程。半坡时期氏族 的人们对鱼类水族纹情有独钟,反映出原始社会人们对鱼类的崇拜和依赖, 也说明当时多湖泊、河流,气候湿润。彩陶上的图案,表现的不仅是图腾
2020/12/1
2020/12/1
融合性特征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甘肃地区很早就是历史上各民族
融合的重要熔炉,而丝绸之路的开通更使这里成为中原文化与 西域文化扩散、交流与融合的交接点。如甘肃最具特色的佛教 文化就是在汉唐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轨迹中发展起来的。甘肃文 化的大发展一方面是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又在中西 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吸取营养。作为地域文化类型之一的甘肃文 化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更多地表现出文化的趋同性。
仰韶文化 刻划符号圜底彩陶钵
仰韶文化 葫芦形彩陶瓶
仰韶文化 细颈彩陶壶
仰韶文化 猪面纹细颈彩陶壶
仰韶文化 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 细颈彩陶壶
仰韶文化 猪面纹细颈彩陶壶
仰韶文化 鱼纹葫芦形彩陶瓶
仰韶文化 圜底彩陶钵
仰韶文化 鱼纹彩陶大盆
仰韶文化 三角纹彩陶盆
2、仰韶文化中期(庙底沟类型) 距今5500年左右,以陕、晋、豫为中心的庙底沟类型
文化特征与最早的彩陶
大地湾文化彩陶显露了相当的原始性。器类单 纯,饰彩的陶器绝大多数为钵形器,或为圜底钵, 或为三足钵,均属生活中常用的饮食器。纹饰简单, 仅在钵形器口沿内外绘一周条带纹,色彩为偏暗的 紫红色,对比不甚强烈。
大地湾文化 宽带纹三足钵
大地湾文化 夹砂深腹罐
大地湾文化 绳纹圈足碗
一、甘肃彩陶文化特征
彩陶是火与土孕育的文明,是远古先民智慧 的结晶,是人类迈向文明门槛的见证。彩陶的出 现,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而且 改变了石器时代单一的审美要求,表达了先民复 杂的审美感受。同时体现了中国陶器深刻的文化 意蕴。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原始制陶技术已经达到了比较 成熟的阶段。 原始制陶业几乎遍及全国,从目前发现的遗址 来看,黄河流域是彩陶文化遗址最多、分布也最密集的地区, 其中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为精彩和丰富。它们 不仅造型优美、纹饰奇特,色彩绚丽,制作精良,而且分布 广泛,数量众多,是中华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它是实用性 与艺术性的统一。
韵魂
——甘肃彩陶与东西文化交流
甘肃省博物馆
一、甘肃彩陶文化特征 二、彩陶纹样·气候变化与东西文化交流 三、彩陶辨伪甘肃的文Fra bibliotek特征 历史性特征
甘肃所处的陇右大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已发掘 的大量石器时代遗址和史料记载均为明证,天水卦台山与人文 初祖伏羲氏的传说,泾川王母宫与周穆王的因缘,石器时代遗 址所昭示的文明与辉煌,诗史铸就的周人、秦人发祥历程,所 有这一切均蕴含着初萌期甘肃文化的基因。
甘肃彩陶有三大特点: 一是时间最早; 二是延续时间最长; 三是数量最大、分布范围广。
甘肃彩陶历经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 窑文化、齐家文化、辛甸文化、沙井文化五千多 年漫长的发展岁月,其数量与种类、制作水平与 艺术成就,都是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在我国文 化、艺术史上,甘肃彩陶谱写了精彩华美的篇章。
(一)大地湾文化
距今八千年左右的秦安大地湾文化,起源于 黄河流域,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不仅以布满绳 纹的陶器为特色,而且出现彩陶,这是我国至今 所知最早的彩陶,大地湾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早含 有彩陶的古文化之一。
大地湾文化是我国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位于 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总面积110万平方米。1978至1984年, 我馆文物工作队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地湾文 化、仰韶文化、常山下层文化成系列的大量珍贵遗迹和遗物。 大地湾考古首次揭开了距今约8000-5000年的甘肃东部地区古 文化发展的真实面目。从彩陶的发明、农业的肇始,到大型 礼仪性建筑的出现,表明甘肃东部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
大地湾文化 彩绘陶片
(二)繁衍和发展的仰韶文化
在大地湾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 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以关陇为中心向 四周波及,在甘肃境内其早期的大地湾二期(相当于半坡 类型)遍布陇东;中期大地湾三期(相当于庙底沟类型), 向西发展至甘肃中部、青海东北;晚期出现许多地方类型, 在甘肃以大地湾文化四期为代表(也称之为石岭下类型)。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促成了甘肃文化的渗透性与包容性特 征。
2020/12/1
动态性特征 甘肃作为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人类开始迈
入文明门槛的时候,地域文化就以其鲜明的风格和较高的水准 而兴起,并在中国早期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华夏文 化发展为汉文化并形成汉文化圈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甘肃文化 始终伴随着汉文化的扩散吸引而趋同;又因人口流动,民族迁移, 统一与分裂的波动而趋异。甘肃文化依赖地域之便,东与属于 中原文化的三秦文化唇齿相依,使汉文化得以在此流传发展, 加快其文明进程;同时它又地处中西交通的要道,西与属于沙漠、 草原类型的西域文化毗邻,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正是在这 里得以与中原文化碰撞、交流、融合。
,因1956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陕县庙底沟村而得名。其彩 陶上典型的勾羽圆点纹和弧边三角纹,像旋风似的扩散到 几乎整个的黄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最西传播到甘肃和 青海的邻境地区。这一时期的甘肃彩陶,已逐渐表现出地 域性的特点,变体鱼纹和象征农业发达普及的植物茎叶纹 ,成为其主要的彩陶纹样;从一些人像艺术雕塑看,庙底 沟人可能是蒙古人种。
此外,丝绸之路的开通给甘肃文化带来了无限活力, 使其在民族融合进程中所形成的过渡性特点愈加突出。石窟 艺术与宗教文化是甘肃文化最高成就的体现。甘肃境内,石 窟寺遍布丝绸之路沿线,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等石窟中 的雕塑与壁画所蕴含的艺术韵味,是华夏文明艺术精神最集 中的体现,也是佛教文化氛围涵茹之下甘肃人想象力与审美 体验的完美展示。
1、仰韶文化早期(半坡类型) 半坡类型距今6000年左右,因1953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首先发现
而得名,分布地区主要在甘肃东部和关中地区。彩绘的颜料除了褐红色外, 还使用了黑色。甘肃地区的半坡类型彩陶纹样,主要有鱼类纹及鱼类水族 动物的各种变体纹样,这类纹样贯穿于半坡类型发展的始终,并且呈现出 由写实的自然形纹样演变为示意的几何形纹样的系列过程。半坡时期氏族 的人们对鱼类水族纹情有独钟,反映出原始社会人们对鱼类的崇拜和依赖, 也说明当时多湖泊、河流,气候湿润。彩陶上的图案,表现的不仅是图腾
2020/12/1
2020/12/1
融合性特征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甘肃地区很早就是历史上各民族
融合的重要熔炉,而丝绸之路的开通更使这里成为中原文化与 西域文化扩散、交流与融合的交接点。如甘肃最具特色的佛教 文化就是在汉唐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轨迹中发展起来的。甘肃文 化的大发展一方面是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又在中西 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吸取营养。作为地域文化类型之一的甘肃文 化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更多地表现出文化的趋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