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粘性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要]成本是一个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消耗或放弃的资源,它的存在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和经济效益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随着学者观念的改变,提出成本粘性的理念,打破了常规的成本习性观点,成本粘性也由此成为会计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针对成本粘性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成本粘性对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成本习性;成本粘性;成本反粘性;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30日
一、成本习性基本理论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另起炉灶”,依据新的标准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界定,就是所谓的“成本习性”。

成本习性,亦称为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即业务量变动与其相应的成本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传统的成本习性主要与混合成本理念保持一致,即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它的固定部分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基数成本,变动部分是在基数成本的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而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

由此建立起混合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y=a+bx,即成本总额与业务量呈现对称性。

二、成本粘性
(一)基本理论。

在早期,国外一些学者通过一系列数据研究发现并正式提出费用粘性,挑战了传统的成本习性理论,由此打开成本研究的新大门。

营业成本也尝试性被列入到了费用中来,即所谓的“总成本”。

通过具体数据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总成本与业务量呈现非对称性,奠定了成本粘性后期的发展。

粘性最初是经济学中普遍使用的一个概念,用来表示某一种变量相对于其他变量变化的延迟。

当业务量上升1%时成本增加额假设为M%;当业务量下降1%时,成本相应的减少额却小于M%,即成本的增
企业成本粘性思考
□文/李晓文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
实却是,有的中介机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为谋求私利,不仅没有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还帮助企业做违法之事,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三、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平衡公司内部利益结构对公司健康有序运营至关重要。

首先,应优化董事会、监事会的内部结构,强化其对公司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内部监管体系;其次,要加强企业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使其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并将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贯穿始终,从而遏制弄虚作假之风。

除此之外,企业也要能够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对于公司内部每项经济活动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督,不断的规范公司内部的财务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会计信息更加真实。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惩处力度。

一是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填补空白条款,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细化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个人信息披露行为、虚假陈述、举证责任分配等方面应当明确加以规定。

对立法不全面的地方,可以通过立法及司法解释来补充;二是要加强会计法律制度的建设,适应市场实际发展需求,修订补充会计准则,逐步完善会计立法体系,建设诚信会计;三是要加大处罚力度,降低入刑门槛,要超过其因违规而获得的收益,从而加大违规成本。

(三)建立健全第三方监管模式。

一是要继续强化证监会的核心监管地位。

在尊重市场运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证监会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事前教育宣传、事中监管指导、事后追究处罚;二是要完善证券交易所的监管体系。

证券交易所既是公司证券交易的审核者,又是证券交易的场所,所以应从各个环节进行把关,不断创新管理模
式,强化责任意识;三是要强化社会性监督组织的作用。

这里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及其任职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及其任职的律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

为使这些组织更好地履职尽责,应当明确其独立地位,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对相关从业人员培训,严肃处理发生的违规舞弊行为;四是要加强公众媒体的监督。

应当进一步拓宽媒体报道渠道,扩大监督范围,提高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更好地维护普通投资者的权利。

四、结束语
信息披露关乎着证券市场的发展,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无论是对于上市公司本身还是对其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及至是整个证券市场的运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如何完善信息披露的对策上,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建设,也少不了技术的支撑。

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发布公开透明真实的信息,这是广大投资者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慧.上市公司董事高管信息披露担保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凸明瑜.论上市公司信息公开的原则[J].中国法学,1998.1.
[3]韩奇霖,周子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财税研究,2016.7.
[4]顾钰诚.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0.
[5]田静怡.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情况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5.
管理/制度
No.2x2017《合作经济与科技》
109--
减数额并没有按照相同的比例随着业务量的升降变化而变化,反而成本数额的增加大于成本数额的减少。

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成本粘性的体现。

(二)特征介绍
1、广泛性。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激烈竞争的市场氛围、不同行业风险的纵横交织、信息的不对称性、不完全有效的市场等更加使得企业无法了解市场的动态变化,进而使得企业无法及时进行资源有效调节应对业务量的变化,由此促使了成本具有粘性的现象。

具体说来,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特别是在大型的制造类企业,当面对市场形势处于上升态势时,企业为了增加销售业务量便会积极增加成本。

比如巨资购买大型机械设备等以满足生产需求。

而当市场处于低迷态势,在掌握信息不足、无法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是否很快变好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会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处置调整和闲置的资源。

因此,市场不稳定的广泛形势下,成本粘性的产生也就有了广泛性。

2、逆向性。

成本粘性和业务量的减少幅度成反方向变化波动的现象,称之为逆向性。

由于受到复杂多变环境的影响,一个企业的销售量不可能保持不变,必定有增有减。

当业务量减少的幅度很小时,由于考虑到这种情况可能是一时的,而不急于改变现状,保持原有的成本,进而成本粘性就高。

当业务量减小的幅度很大时,由于企业资金的压力和风险规避的心理,对其进行权衡后,便进行资源的调整和成本的削减,成本粘性就相应降低。

3、回转性。

成本粘性会随着一个企业经营期的不断延长而缓慢的降低,这一现象称之为回转性。

随着一个企业经营期的延伸,掌握的相关信息也随之增加,对市场的经济环境也有所掌控,适应能力便逐渐增强,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则会有经验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

比如,在低迷形势下,业务量下降,一开始企业可能不敢轻易做出调整,处于观望状,成本粘性强。

但是若一个企业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摸索,掌握一定量的可靠准确信息,可能会在经济形势不好时根据情况在各方面做出轻微的调整,从而及时降低了生产和经营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粘性。

三、成本粘性的成因
我国学者孙铮和刘浩通过对各种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成本粘性形成的三点原因:契约的约束性、管理者能力不足和代理理论。

(一)契约的约束性。

不完全契约理论是指外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和不对称信息的限制,契约双方均无法预测未来与企业业务有关的风险和偶然事件的发生,因而无法在契约中明确列出相关的条例和对应解决方法。

签订长期契约避免了市场变化引起的多次谈判的费用,借助在契约中签署的互利互惠的条款,可以让企业规避一些风险,有利于成本的降低。

而基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契约双方无法在风险和偶然事件发生时及时做出调整,因而引发成本粘性。

比如,市场环境处于低迷状态、企业经济不景气、销售量持续下降,尽管如此,企业面对优惠的条款、高额的违约金、规避的风险,还要坚持遵守契约,不得违约。

在此前提下,企业的成本则不能随之做出调整,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就产生了不对称性,即成本粘性的形成。

(二)管理者能力不足。

对于当今的企业来说,由于市场宏微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资源有效调整则是效率理论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通常,一个企业资源是否能有效的调整往往依赖于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高低。

企业若面临一时的经济低迷,作为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有限、经验欠缺,出于风险回避心理就立即做出了资源等方面的成本调整。

当经济很快转变后,企业又将面临重新调整成本的严重损
失。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的能力水平制约了成本不能随着企业业务量同比例变化,导致了成本粘性的产生。

(三)代理理论。

随着当代企业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一致,委托人享受所有权委托经营者代理企业事务。

企业所有者理念是使得自己有效获得更多的财富,因此经营者则需按照上级指令完成这个理念。

而企业经营者也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其具体行为与委托人却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要求增加报酬(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报酬)、增加闲暇时间、避免风险等。

企业委托人不置身企业的管理经营把自己的经营权授予经营者,因而企业的代理人比企业委托人掌握企业更多的权利,了解企业更多的信息。

当面对变化莫测不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时,在委托人不了解具体情况的前提下,企业经营者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背离委托人的利益。

比如在企业处于上升趋势时,业务量增加,经营者便会以积极的态度预测企业的未来走势,谋求较高的工资、奖金和荣誉,因而致使企业的成本大幅度的增加。

相反,当企业处于低迷期时,业务量降低,作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为了获取自身利益而不愿轻易降低自己的薪酬,想继续保持原来的资源配置,因而成本便未能随着业务量同等降低,产生了所谓的成本粘性。

四、成本反粘性
随着成本粘性的提出和广泛应用,适用于成本粘性ABJ模型开始遭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并且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验研究确实证实自己的质疑。

即与成本粘性相反,在业务量增长时成本的增长比例比在业务量减少时成本的减少比例小。

其实,成本反粘性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例如产能利用程度恰恰适用于这一理论。

五、成本粘性的影响
(一)盈余的预测。

由于盈余具有可预测性,而成本粘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分析师对于盈余的预测精确性。

具体来说,每一个企业为了反映公司的未来收益和风险状况,往往会公布一些财务数据(特别是成本数据),企业成本粘性和成本反粘性的作用使得成本的变动不随业务量等比例变化。

这种不对称程度越大,预测的数据与这些历史成本数据差距越大,成本变动与业务量增减大小也越难预测。

我国分析师在进行盈余预测时,较多依赖于财务数据相关指标的比率分析。

在成本粘性和成本反粘性的影响下,成本作为利润分析的重要指标,它的变化会影响相关利润指标的变化,大大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精准性。

(二)企业的绩效。

成本粘性与企业的短期绩效成反向变化:由上述的成本粘性的成因分析,在契约的约束下和代理理论的存在,业务量增加时,成本随之迅速得以增加;而当业务量减少时,考虑到合约双方的互惠互利的条款和经营者的自身利益,成本并不能同步随之减少,从而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影响了企业的业绩。

在一定范围内,呈现为成本粘性越强,企业短期的业绩越差的反向变化。

成本粘性与企业的长期绩效成正向变化:基于契约的约束和资源有效调整理论,在业务量上下波动时,就做出及时的资源调整,在成本粘性较低时,待经济好转时,面对资源重新配置的损失,影响企业的长期绩效。

在成本粘性较高时,虽然会损失一部分成本,及时的调节却有利于了企业的生产资本,维持了企业的长期绩效现状。

六、应对措施
经过上述的一系列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成本粘性的强弱对企业均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的调整企业业务量,将成本粘性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不同行业的竞争态势。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密切联系,
110--
[提要]预算起源于13世纪的英国,它是控制国家财政开支的一种手段。

20世纪初期,预算被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引入企业管理实践。

作为一项适用广泛的管理控制手段,目前预算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以及各类组织管理控制的主要工具,在配置资源和提升效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预算卸责作为一种预算机会主义行为,造成不利的后果如下:第一,预算卸责降低了预算效率,影响公司业绩(洪志全,2013);第二,预算卸责伤害了预算契约关系,引发契约双方的不信任(Noreen,1988),降低预算价值;第三,预算卸责的发生是预算下级没有“忠人之事”,是“食君之禄”,却没有“担君之忧”,是人具有机会主义和逐利本性的表露,它侵犯职业管理的基本标准(Davis,2006)。

所以,对预算卸责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本文主要从预算卸责的本质和形式、后果以及预算卸责的成因等方面,探讨预算卸责。

关键词:预算卸责;本质和形式;后果;成因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30日
一、预算卸责的本质和形式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卸责”词条,其在字面上的解释是事发之后推诿责任,不承担责任,推卸责任;而对责任的理解通常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同时还包含出于人类的道德行为,如没有努力去做、故意偷懒不尽职,从而损害别人利益。

有鉴于此,结合具体的预算情境,预算卸责就是预算个体在预算执行中没有尽力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或者自己本身工作,偷懒不尽责,从而损害预算中其他人或者团队的预算利益,造成道德风险的预算机会主义行为(洪志全,2013)。

在以往的文献研究中,预算卸责最早是从预算松弛开始研究的。

预算松弛分为预算编制松弛和预算执行松弛(郑石桥,2008);Douglas (2008)指出预算执行松弛是一种私底下的预算机会主义行为,定义为“provide low effort”,意为预算执行中偷懒,不努力;对自己分内之事偷懒、不努力都是卸责的表现,也就是卸责。

所以,预算执行松弛就是预算卸责,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败德行为(郑石桥,2008)。

预算卸责可以从其本质和表现形式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预算卸责的本质
1、私底下的预算机会主义行为。

人是有限理性的,人倾向自身的利益从而去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这也是人的本性之一(Williamson,1985)。

预算是预算上下级之间的交易,它是一系列经过讨价还价之后的契约结果。

制定契约主体是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不能对未来环境和各种情况进行正确的估计,因此契约天然是不完善的(Williamson,1985),契约的不完善性会导致预算机会主义的产生,从而增加契约执行中的交易成本。

在预算中,契约签订之后就是按照契约来执行预算内容。

在预算的执行中,考虑对交易费用和利益的权衡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预算上级不可能随时监督到下级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对下级的实际执行能力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对他们能完成多少预算是个未知值;而对于预算个体来说,本身努力是不能观测的,预算上级只能从最终结果中来判断一二,但是缺乏根本性判断和决定。

预算下级基于上级信息不完备的这种情况考虑,就有动机和能力去满足自身效用最大化,私底下偷懒不努力,消极对待预算目标,从而产生预算卸责。

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郑石桥,2008),重点体现为损人利己。

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去解释,预算上下级在签约之后,因为人倾向机会主义行为的这种主观本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导致预算上下级的利益方向会发生偏移。

预算上级希望下级尽力去完成预算任务,达到预算目标,使企业部门业绩朝着可喜方向发展;而预算下级倾向自身享受,希望获得更多的私人时间以满足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代
预算卸责浅议
□文/程存军
(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新疆·乌鲁木齐)管理/制度
No.2x2017《合作经济与科技》
企业的经营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通常也会根据外部环境判断宏观经济环境。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利于外部环境的稳定,保持企业的快速稳健发展,进一步降低成本粘性对企业绩效、决策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管理水平。

利用外部条件对企业内部管理的监督。

比如借助政府的力量,也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途径,完善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控制,规避成本粘性的弊端。

另外,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正确及时的决策,沉着冷静对待市场的波动,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成本损失。

(三)区分行业类型。

每一个行业由于产业类型的不同,即使面对相同外部环境,成本粘性的大小自然也有所不同,对企业的影响也有一定差异。

这就要求企业需辨别行业类型,清楚相对应的控制措施,以
使成本粘性的影响降到最低。

主要参考文献:
[1]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
[2]边喜春.费用粘性的成因及控制对策[J].价格月刊,2005.12.[3]何莉华.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
[4]葛远扬.成本粘性的成因及控制措施研究[J].商业会计,2013.6.[5]韩飞.我国制造类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