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粘性研究_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合集下载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是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因素。

如何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和管理,成为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粘性特征对企业经营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盈利能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成本粘性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成本粘性指的是企业成本变动受到生产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表现为成本难以随着收入的变动而立即调整。

成本粘性源自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内在机制,受到市场体系和生产技术等因素的制约,表现为成本难以立即反映生产和销售变动,从而导致成本调整滞后于收入变动,形成成本粘性。

成本粘性理论主要有两大理论支持:一是逐步适应理论,它认为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动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即使市场需求或生产规模发生变化,企业成本也不能立即调整,会有滞后效应;二是固定成本理论,它认为企业在短期内有一定的固定成本,即使产量变动,这部分固定成本也不能立即反映在成本上,从而形成成本粘性。

二、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针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来对其成本粘性进行研究。

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成本粘性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力成本粘性较大。

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工资、福利待遇等人力成本难以及时变动,导致企业在生产规模发生变化时,人力成本不能立即调整,从而造成成本粘性。

2. 能源成本粘性显著。

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成本占比较大,而能源价格上涨或下降并不能立即反映在企业成本上,使得能源成本呈现出较大的粘性。

3. 原材料成本粘性突出。

受国内外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原材料成本调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企业原材料成本呈现较大的粘性。

4. 基础设施投资成本粘性较大。

由于我国制造业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和建设,这部分成本存在较大的滞后效应,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化不能立即反映在基础设施投资成本上。

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与企业成本粘性来自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与企业成本粘性来自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与企业成本粘性来自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代理问题、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并以我国制造业企业为样本,提供经验证据。

代理问题作为现代企业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议题,涉及到股东与管理者、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

而公司治理机制则是为了缓解代理问题,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升企业价值而设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本文将首先梳理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理论,阐述它们对企业成本粘性的潜在影响。

接着,通过构建合适的计量经济模型,运用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代理问题、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我们将分析代理成本的高低如何影响企业的成本粘性,以及不同类型的公司治理机制(如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激励机制等)在缓解代理问题、降低成本粘性方面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理解企业成本粘性的形成机理提供新的视角,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本文还将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经验证据和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代理问题成为了公司治理中的重要议题。

国内外学者对于代理问题的研究已有丰富的积累。

代理问题主要是指在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可能导致代理人(如经理层)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如股东)利益的行为。

这类行为可能表现为过度投资、在职消费、懈怠工作等形式,从而增加企业的代理成本。

公司治理结构作为解决代理问题的重要机制,其核心目标是保护股东利益,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

内部治理主要通过董事会、监事会、股权激励等手段来监督和激励管理层;外部治理则依赖于市场机制、法律法规和中介机构等外部力量来约束和规范企业行为。

成本粘性是指企业在业务量变化时,成本调整的非对称性,即业务量增加时成本增加较多,而业务量减少时成本减少较少。

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综述提要传统成本形态理论认为,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动是对称的,即如果业务量增加1%时,成本增加0.9%,那么当业务量减少1%时,成本也减少0.9%。

而目前研究发现,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增加的速度要高于业务量减少时所对应的成本的减少速度,即业务量增加时成本的增加量大于业务量等额减少时成本的减少量,这种特征被称为成本粘性。

关键词:上市公司;成本粘性;不对称性成本管理中的传统成本性态理论认为,成本的边际变动与业务量变动的方向无关。

而当今对成本行为的研究发现,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增加的速度要高于业务量减少时所对应的成本的减少速度,即业务量增加时成本的增加量大于业务量等额减少时成本的减少量,这种特征被称为成本粘性。

一、国外相关文献研究(一)前期研究铺垫。

成本会计上对于粘性的研究,早期称其为“非对称性”,而且首先是在研究费用时发现的。

由于费用的细节往往作为公司的内部资料被予以保密,目前国外对费用粘性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规范层面和个案研究。

Banker等(1993)在对美国航空业的研究中发现,其费用增减并不与收入同比例变动,费用增减与销售收入的变动方向有关,虽未正式论述,却暗含费用粘性存在的可能。

Noreen和Soderstrom(1997)在医院建立作业成本制度时,发现管理费用对成本动因进行回归时出现粘性,提出费用与业务量可能不是一种线性和对称变化关系,但没有找到这种粘性的证据。

可以看出,此阶段的研究还没有提出成本粘性这一概念,仅仅是在不同行业研究中暗含了存在成本粘性的可能。

尽管还没有找到相关证据,但这些研究对于后面成本粘性的提出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成本粘性概念的提出1、费用粘性的提出。

Anderson等(2001)对美国上市公司“商品销售费用”进行研究后,认为企业存在费用粘性。

2003年Anderson等又使用芝加哥大学证券价格研究中心开发的Compustat 数据库,通过对1979~1998年在美国上市的7,629家公司年度数据的观察,对美国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和管理费用”进行了分析,发现销售收入每增加1%,费用增加0.55%;销售收入每减少1%,费用减少0.35%,从而证明了美国上市公司费用的确具有不对称性,也就是当时所称的费用粘性。

薪酬改革方案和成本费用粘性的研究——来自我国央企的经验数据

薪酬改革方案和成本费用粘性的研究——来自我国央企的经验数据

人力资源薪酬改革方案和成本费用粘性的研究----来自我国央企的经验数据栾明阳张奇(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吉林长春130117)摘要:央企薪酬改革一直以来就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 酬制度,央企确立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本文以2012年〜2016年我国上市的央企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改革方案对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改革方案实施以来,中央国有企业成本费用粘性明显下降,这主要是受到管理层权利和股权集中度的影响。

关键词:中央企业;薪酬制度;成本粘性中图分类号:DF436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 —3157(2019)01 —0065 —03一、 引言传统成本性态理论认为成本费用与业务量呈线性关系。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成本和业务量之间并非线性关 系。

Anderson等人(2003)发现业务量增加时的变化率更大 一些,并提出了“费用粘性”的概念,大批学者对于成本费用 粘性现象的广泛性也在逐渐加以研究。

因此在成本管理会 计领域,费用粘性促成了一种新的研究导向。

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的确立对企业 的成本粘性是否有重大的影响。

成本粘性作为一个新的领 域,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薪酬激励对于成本费用粘性的研 究需要去进一步去探索。

基于此,本文以2012年〜2016年 我国央企在沪深交易所的数据为样本,研究成本粘性是否受 改革方案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影响成本粘性。

并 分析管理激励制度增加成本粘性的原因,以期对中央国有企 业薪酬改革与成本粘性建设方面提供经验。

本文的贡献可能在于:(1)央企薪酬改革后,探讨其与成 本费用粘性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丰富相 关的理论。

(2)通过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利和股权集中度对其 影响较大,对现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国企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启示。

二、 文献综述费用与业务量增减变化是“非对称的”,这一现象是由 Cooper and Kaplan发现的。

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我国上市公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其成本是影响公司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

成本粘性是指企业成本变化对营业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即当营业收入变化时,企业成本是否能够迅速地作出相应变化。

成本粘性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状况,因此研究成本粘性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成本粘性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大部分研究都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对整个行业的成本粘性进行探讨,缺乏对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因此,本研究将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出发,探讨其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公司的经营决策的影响;2. 探究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市场竞争、行业特性、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等因素;3. 研究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对公司经营效益的影响,包括对营业收入、利润、股价等指标的影响;4.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帮助上市公司优化成本结构,提高经营效率。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成本管理策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上市公司成本结构、公司规模、行业特点、资本结构等角度出发,考察这些因素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并通过样本分析和统计分析,揭示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实际情况和影响机制。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 收集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和资料,总结成本粘性的相关指标,并制定研究框架;2. 对样本公司进行数据分析,探究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实际情况和影响因素;3. 通过统计分析方法,验证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对公司经营效果的影响;4.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公司优化成本结构、提高经营效益提供参考。

四、研究计划本研究的时间周期为一年,具体研究计划如下:第一阶段(2个月),完成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实证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实证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实证分析中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实证分析一、引言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成本粘性成为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成本粘性指的是企业在成本变动时,拒绝及时相应地调整成本水平。

本文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特点及原因,并对其可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中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特点1. 成本调整滞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表现出成本调整滞后的特点。

一方面,企业通常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采取提高产品价格的策略;另一方面,企业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减少成本,例如削减投资、降低员工薪酬等。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成本的调整往往是滞后的。

2. 成本稳定性中国上市公司的成本稳定性较高,表现为成本水平相对稳定,不会频繁波动。

这一特点源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以及政府干预等因素。

企业为了稳定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心理,常常保持较为稳定的成本水平,避免频繁调整引发市场不稳定性。

3. 其他特征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特点,中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还表现出以下特征:- 成本粘性程度较高,即成本变动引起企业利润的影响相对较大;- 成本粘性与企业规模和行业属性有关,规模较大的企业和有一定垄断力的行业更容易表现出成本粘性。

三、中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原因1. 市场竞争程度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相对较晚,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小,对成本调整的需求不高。

这使得企业可以较为从容地维持一定的成本水平,不迫于调整成本。

2. 利益相关者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非常广泛,包括股东、员工、政府等。

这些利益相关者在成本调整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企业为了维持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会限制成本调整的频率和幅度。

3. 资金供给限制中国企业在资金供给方面存在限制。

由于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和信贷环境的严格,企业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进而导致成本调整的困难。

为了避免过多依赖外部资金,企业通常选择减少成本,而不是增加投资。

管理者能力、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管理者能力、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2023年10月(第37卷第10期)Oct.,2023(Vol.37,No.10)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管理者能力、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朱艳丽1,2,殷丽1,王维3(1.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2.厦门大学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3.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摘要:文章以2008—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创新性地将成本粘性引入管理者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提高管理者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从管理者的“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看,成本粘性在管理者能力与企业绩效间存在遮掩效应,即管理者能力通过成本粘性影响绩效的间接路径削弱了其对绩效影响的直接路径;成本粘性的遮掩效应具有异质性,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行业竞争、实行两职分离可以降低遮掩效应;绿色信贷政策的出台放大了高能力管理者的“信息效应”,使管理者能力通过抑制成本粘性降低绩效的间接路径更为显著。

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控制成本、配置资源,提升企业绩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管理者能力;成本粘性;企业绩效;中介效应中图分类号:F275;F832.51;F27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97(2023)10-0116-13 Managerial Ability,Cost Stickiness,and Company Performanc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es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ZHU Yanli1,2,YIN Li1,WANG Wei3(1.Business School,Hohai University,Nanjing211100,China;2.Fujian Key Laboratory of Statistical Science,Xiamen 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a;3.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Abstract:Taking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rom2008to2021as a sample,and based on the mediation effect model,this paper introduces cost stickiness into the mechanis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ial ability and com⁃pany performance.Research has shown that improving managerial ability can help improve company performa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information effect"and"governance effect"of managers,cost stickiness has a masking effect be⁃tween managerial ability and company performance,that is,the indirect path of managerial ability affecting performance through cost stickiness weakens its direct path of impact on performance;the masking effect of cost stickiness has hetero⁃geneity,and reducing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nd industry competition,as well as implementing the separation of two positions,can reduce the masking effect;the introduction of green credit policies has amplified the"information effect"of highly capable managers,making the indirect path of reducing performance by suppressing cost stickiness more signifi⁃cant.The research conclusion is helpful for enterprises to control costs,allocate resources,improve enterprise perfor⁃mance,and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managerial ability;cost stickiness;company performance;mediating effect一、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成本粘性文献综述

成本粘性文献综述

成本粘性文献综述作者:郭玲来源:《商情》2017年第01期如ABC作业成本法这样的成本体系中,都是假设成本与经济业务活动呈现对称性变化,但Noreen,Soderstrom(1997)发现,实际经济业务活动中企业成本在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小于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其呈现出不对称的成本关系。

Anderson et al.(2003)表明,当公司收入每增加1%,其公司的销售管理费用(SG&A)就会增加0.55%;当收入每下降1%,其公司的销售管理费用(SG&A)就会下降0.35%,进一步否定传统的成本性态理论,认为成本费用的变化与公司的业务量之间是存在非对称性关系,因此,其借鉴“价格粘性”概念将该现象称之为“成本粘性”。

Banker等学者把成本粘性存在性原因解释概括为资源调整成本、管理者预期决策及代理问题等三个方面。

一、资源调整成本无论是增加资源还是减少资源,企业都会发生调整成本,并且向下调整资源的成本比向上调整资源的成本高,表现为成本粘性增强。

由于调整成本不可直接观察得到,因此学者采用实物资产与劳务资本来衡量。

Banker(2013)将OECD的19个国家劳动力保护法作为衡量劳动力调整成本的一个视角,研究表明劳动力保护法越严格的国家,其成本粘性越强;龚启辉(2010)从地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研究成本粘性,公司所在地地区要素市场发育水平越高,公司的成本粘性越小。

二、管理者预期决策管理者预期决策影响管理者对未来所需要资源的预期水平。

管理者对未来预期收入持乐观态度,当期收入上升,其更有愿意增加资源;即使当期收入下降,管理层也不会削减持有资源,这样会增加成本粘性或者降低成本反粘性。

若持有悲观态度,当期收入下降,管理层会选择大幅度削减资源;收入上升时,其仅增加业务量所需资源,因此则会降低成本粘性或增加反粘性。

现有学者从以下角度来度量管理层预期,包括宏观经济形式(GDP增长率);前两期销售收入水平,前期销售收入变化主要反映调整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结构与管理者对未来销售收入预测的影响两方面;现有学者还从管理者的个性特质进行分析,个人特质差异会影响管理者预期决策。

市场化程度、所有权性质与成本粘性——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市场化程度、所有权性质与成本粘性——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传统成本性态理论(Cost Behaviour)认为,企业成本的边际变动量与其业务量变动的方向无关。

传统的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模型主要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理想化描述,这使模型背离了现实中的成本行为,因此并不能完整反映成本性态。

而很多已有研究表明企业通常存在成本“粘性”行为,即成本随业务量增加而产生的边际增加量大于随业务量下降而产生的边际减少量。

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中的企业成本行为,因此成为会计学和经济学研究的重大问题。

本文以现有文献中的对数模型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行为,主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其成本粘性的影响,并检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与其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显著不同。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首先,将企业成本“粘性”行为的研究往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所在地市场化程度方面拓展,进一步丰富了企业成本粘性形成特点的研究;其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所在地市场化程度对其成本粘性的影响存在差异,这对增进市场化认识,并完善制度环境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关于成本粘性的文献回顾国外对成本粘性的成因研究主要有调整成本、管理者乐观预期和代理问题三种观点。

Anderson(2003)、Subramaniam 和Weidenmier(2003)等学者分别从资源类型以及业务量变动幅度等方面支持了调整成本观点,即企业在增加或减少承诺资源时,会产生调整成本,并且企业减少承诺资源的成本要高于企业增加承诺资源的成本。

管理者乐观预期观点认为:管理者对企业未来销售量的预期更可能出现乐观而不是悲观的估计,这导致了成本随业务量上升和下降变化幅度的非对称性。

Chen(2008)、Dierynck和Renders(2009)等学者分别从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盈余管理动机等方面支持了代理问题观点。

目前,国内有关成本粘性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影响因素及其行业差异。

我国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粘性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粘性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粘性的实证研究摘要:成本费用粘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成本费用粘性,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将成本费用粘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成本费用粘性的存在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又不会影响企业的短期目标。

从成本费用粘性的影响因素出发制定相应的对策来降低成本费用粘性。

关键词:上市公司成本费用粘性实证研究一、研究假设现有大量文献对成本费用粘性的存在性进行研究,但是分类汇总发现对成本费用粘性的研究局限在费用和成本粘性单一的研究,并没有系统的分类和汇总。

通过理论分析本文认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都可能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粘性现象。

所以本文拟将粘性研究分类为成本粘性和期间费用粘性研究,进一步把期间费用粘性细分为财务费用粘性、管理费用粘性、销售费用粘性研究,使对成本费用粘性的研究更加系统化。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借鉴anderson的log模型,计算我国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

模型如下所示:[lnexpensei,texpensei,t-1=α+β1×lnrevenuei,trevenuei,t-1+di,t×β2×lnrevenuei,trevenuei,t-1+εi,t] 公式一其中:expense表示公司的营业成本与营业税金及附加之和;revenue表示公司的营业收入情况;i表示第i家公司,t表示第t 年,d是虚变量,当营业收入比上年减少时取1,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时取0。

β1表示营业收入增加时1%营业成本的变动百分比,(β1+β2)表示营业收入减少1%时营业成本的变动百分比,所以当β2β1+β2,即说明当营业收入上升时营业成本的增加额大于当营业收入下降时营业成本的减少额的。

所以本文以β2<0来表示成本粘性的存在,β2越小说明粘性越强。

所以用β2来表示成本粘性的程度。

三、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一)样本选取本文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样本数据和适当的时间跨度,以2000年12月31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889家公司作为样本(其中剔除了金融保险类公司和数据不全的公司),选取2000年2009年共10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问题研究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问题研究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本钱粘性问题研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本钱粘性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以国内沪深两市48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21-2021年数据为样本,检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本钱粘性行为,同时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按照企业性质、地区、和是否是高新技术行业做出分析检验。

验证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本钱粘性行为,在GDP放缓增长的情况下,本钱粘性有所减轻。

资本密集度越高,本钱粘性越强。

关键词:本钱粘性;GDP增长;资本密集度一、引言传统本钱模型将本钱分为固定本钱和变动本钱。

传统本钱假设中,固定本钱不受产量的影响,变动本钱随着企业当期业务量的变化而呈正比例的变化,总本钱随着企业业务量上升和下降的变动幅度是相同的,即对称的。

然而,管理实践中本钱的变化不仅取决于业务量变化的幅度,而且取决于业务量变化的方向,本钱在企业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要大于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即本钱随着企业业务量上升和下降的变动幅度是不对称的。

Anderson等研究发现公司销售、一般和管理费用随业务量的上下变动而不一致。

这种本钱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时,边际变化率在不同的业务量变化方向上的不对称性就是本钱粘性,而且业务量增加时本钱增加的幅度大于业务量减少时本钱减少的幅度。

以上研究都证实了本钱粘性的普遍存在,引起本钱粘性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调整本钱、管理者乐观预期和代理问题。

本文采用国内沪深两市48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21年-2021年数据,检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本钱粘性行为,同时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按照企业性质、地区、和是否是高新技术行业做出分析检验。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制造业存在本钱粘性制造业通过制造过程,将生产资料转化为可供使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本钱的归结与分配,受传统本钱模型的影响也更大。

孙铮和刘浩通过对我国1995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292家公司1994年―2001年度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存在粘性。

融资约束与企业成本粘性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融资约束与企业成本粘性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融资约束与企业成本粘性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日益凸显。

融资约束不仅限制了企业的资金规模,还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投资决策,进而对企业成本粘性产生深远影响。

在我国,工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融资约束与企业成本粘性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成本粘性是指企业在面对业务量变化时,成本调整的非对称性现象,即业务量增加时成本增加较多,而业务量减少时成本减少较少。

这种非对称性现象的存在,使得企业在面临经济波动时难以灵活调整成本结构,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工业企业融资约束与企业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揭示融资约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机制和程度。

文章首先对融资约束和企业成本粘性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理论层面分析融资约束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可能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我国工业企业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融资约束与成本粘性之间的具体关系,并检验相关假设的合理性。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融资约束和企业成本粘性关系的理解,还能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揭示融资约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机制和程度,文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制定相关政策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优化成本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实践指导。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融资约束与企业成本粘性成为了影响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工业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融资压力,同时,企业成本粘性的存在也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造成了影响。

研究融资约束与企业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我国工业企业的运营特点,也对于指导企业有效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融资约束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基于BCM研究模型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基于BCM研究模型的实证研究

摘要 : 本文将销售 收入增加 作 为成 本粘性 产生 的一 个原 因, 用B a n k e r 、C i f t c h  ̄ , M a s h r u w a l a ( 2 0 1 o ) 建 立的成 本粘性研 究
模 型从 新检 验 了我 国上市公 司的成本粘性 , 从不 同的角度 再次 证明我 国企业存 在成本粘性 的 同时 , 也说明销售 收入 增加 也是 成 本粘性产 生的 因素之一 。 关键词 : 成 本粘性 ; 费用粘性 ; 成 本 性 态
AL n S G & A  ̄ , =B 0 +B1 n 口 I i . 1 AL n S a l e s , . +B 一I | _ . AL n S a l e s i . , , 、 + l 如 i , 。 AL n S al e s  ̄ . +£i , t、 厶 AL  ̄a l e s i , , +1 3 D i D
我 国的成 本粘 性研 究 也大 多局 限在 销售 收入 下降 的前提 中, 对 销 售 上 升 的情 况基 本 没 有 讨 论 。 本 文基 于 BC M 的研 究, 结 合 之前 的一 些 文献和 检验 方 法 , 提 出如 下假设 : H1 : 当销 售 收入 下 降时 , 我 国上市 公 司存 在成 本 粘性 ( 这 个 假 设 已 经被 许 多 中 外 文 献 所 验 证 , 在 此提 出 只 是 为 了将 AB J 的模 型 结论 作为对 比项 ) 。 H2 a: 在 以前年 度销 售 增长 的前提 下 , 销 售继 续增 长 较销 售等额 下 降产生 的成 本粘 性 程度 高 。 H2 b: 在 以前 年度 销售 下 降的前 提 下 , 同等程 度 的销售 增 长会 比销售 下 降产 生成 本粘 性 的程度 低 。 H3: 在 本 年 度销 售 上升 的前 提 下 , 以 前年 度 销 售上 升 较 以前年 度 销售 下 降引起 更大 的成 本粘 性 。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上市公司作为制造业的代表企业,其成本粘性对经济发展和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进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成本粘性的特点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成本粘性是指上市公司的成本水平对市场原因变动的反应速度。

它反映了成本层次在制造业上市公司中不容易发生的变化。

成本粘性的研究对于企业的经济决策、资源配置和市场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成本粘性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具有一定的特点。

一方面,由于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长期稳定,上市公司的成本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生变化,表现出较高的粘性。

由于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压力,上市公司需要通过积极的成本控制来应对市场变化,这也增加了成本粘性的特点。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对企业经营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成本粘性高则意味着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较慢,难以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这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构成了制约。

上市公司需要通过提高成本粘性适应市场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成本粘性高意味着企业经营成本相对稳定,可以降低投资者的不确定性,促进企业投资和发展。

成本粘性也可以减少企业盈利波动,保持市场稳定,有利于整个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针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问题,有几点可供参考。

一是加强监管和引导,促进上市公司及时更新成本层次信息,改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市场效率。

二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成本控制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三是加强行业协同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减少成本浪费,提高整体竞争力。

成本粘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成本粘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成本粘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成本粘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成本粘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经通过大量经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一系列显著的结论。

成本粘性是指企业在面对成本变动时,调整生产要素的能力,是影响企业经济决策及业绩表现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某些条件下成本粘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甚至可能是正向的。

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企业经济决策背后的原因,并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经济决策依据。

关键词:成本粘性、企业、绩效、经济决策1. 引言成本粘性是企业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概念,研究成本粘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经济现象。

企业面临的成本变动会对其经济运营产生直接影响,而成本粘性则衡量了企业对成本变动的反应速度。

成本粘性是企业生产要素调整的能力,也是企业反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灵活性。

2. 文献综述成本粘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

从企业经济决策角度出发,研究者通过观察企业的生产关系,分析企业如何调整生产要素以适应成本变动。

早期研究表明,成本粘性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即成本粘性较高的企业在面对成本变动时难以及时作出调整,从而导致绩效下滑。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提出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可能并不单一,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选取2010-2020年间的大量经验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系统地探究成本粘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4. 研究结果与分析经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和结论:4.1 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关系违背传统观点,我们发现在某些条件下成本粘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可能是正向的。

成本粘性较高的企业在面对成本变动时能够保持稳定的生产节奏,降低了生产要素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人民币汇率波动、成本粘性与企业自由现金流--来自A股上市公司2003-2011年经验证据

人民币汇率波动、成本粘性与企业自由现金流--来自A股上市公司2003-2011年经验证据

人民币汇率波动、成本粘性与企业自由现金流--来自A股上市公司2003-2011年经验证据章贵桥【期刊名称】《财经论丛》【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商品价格具有显著传导效应,研究发现,当企业销售量下降、营业收入减少时,企业成本粘性增强,企业自由现金流下降明显,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成本粘性行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是导致企业成本粘性行为之一。

当企业存在成本粘性特质时,研究发现,企业收入呈负增长,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快,成本粘性加剧,企业自由现金流下降趋势更加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作用于微观企业现金流或通过成本粘性机制来实现。

%Fluctuations of RMB exchange rate have a significant conductive effect against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prices, and generate impact on the cost, sales and income of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In this study it is found that when business sales falls and operational income decreases, corporate free cash flow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nd corporate costs stick-iness is enhanced.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re are indeed cost sticky behaviors in companies in China.The study finds that in businesses with a cost sticky quality, corporate free cash flow declines quickly and cost stickiness intensifies significantly when the corporate income shows negative growth during rapid appreciation of RMB.【总页数】9页(P58-66)【作者】章贵桥【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5.1【相关文献】1.管理层收购、现金流量结构与公司绩效——来自2002年实施MBO的A股上市公司经验证据 [J], 康成浩;韩亮亮;张秀娟2.市场化程度、所有权性质与成本粘性——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崔亚男3.政府补助对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产出关系的调节效应——来自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李远慧;陈思4.关联方交易与企业成本粘性——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刘琳;曹瑞5.所得税、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来自中国2008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戴德明;王小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战略差异度、女性高管与企业成本粘性——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战略差异度、女性高管与企业成本粘性——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3 . 1 2
●作者简介 : 车嘉丽( 1 9 6 3 一 ) , 女, 重庆长寿人 , 广 东 财 经 大 学 会计 学 院 教 授 ; 段然 ( 1 9 9 1 - ) , 男, 湖北襄阳人, 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 。
车嘉 丽 , 段 然 战略 差异 度 、 女性 高管与 企业 成本 粘性—— 来 自制造 业上 市公 司 的经验证 据
造业 和信 息技 术行 业存 在较 强 的成本 粘 性 , 而房地 产业 成本 粘性 较弱 。

般认为 , 成本粘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调整成本 、 管理者乐观预期 和代理成本
。代理动机Leabharlann 过 度乐 观是 成本 粘性 的基 本动 机 , 调 整成 本 是 其 结果 以及 成 本粘 性 的直 接成 因 。基 于 过 度 乐 观 和代 理 动机 , 管理 者 为 了获 取超 额利 润 有 可能 采 取 激进 的投 资 策 略 , 从 而在 销 量上 升 时过 度 扩 张 , 盲 目扩
利益。
基 于过度 乐 观 和代理 动机 , 企 业 战略 的选 择也会 受 到一 定程 度 的影 响 , 同时它 也 是两 种 基本 动 机 影 响成 本 粘性 的重要 中间环节 。过度 自信 是 一 种认 知 偏 差 , 是 管 理者 对 自身 能力 的高 估 。过 度 自信 的管理 者 通 常 会 高 估 未 来 收 益 , 低估 风 险, 造 成 企 业 过 度 投 资 j 。郝 颖 等 ( 2 0 0 5 ) 1 0 ] 和 王 霞 等 ( 2 0 0 8 ) ¨ 的研 究 均表 明 , 管理 者过 度 自信会 促 进企业 的过度 投 资 ; 程博 等 ( 2 0 1 5 ) 1 2 ] 也 认 为 自信 会促 进 企业 的并购 行 为 ; Ma l m e n d l e r 和G e o f f r e y T a t e ( 2 0 0 8 ) ¨ 则 发 现 , 过度 自信 的管 理者 在 并 购 时会 过 高 估 计并 购 产生 的收益 , 从 而支 付过 高 的价 格 。此 外 , 过 度 自信 会 促 进新 产 品 的研 发 , 因 为过 度 自信 的 管 理者 更 愿意 承 担研 发过 程 中可 能产 生 的风 险 。基 于 以上分 析 我 们认 为 , 过度 自信 的管 理 者更 加倾 向于选 择 多元 化 战略 , 而 多元 化 战略也 意 味着 和本行 业 常规 战略 有较 大 的差异 。 如果 说过 度 自信 是 因为管 理者 认 知 偏 差所 导 致 的对未 来 判 断 的失 误 , 那 么 代 理 动机 则 是 管 理 者 为 了一 己私利 主 动损 毁公 司价 值 。 由于两 权分 离 , 管理 者天 然地 具有 扩 大企 业 规模 的动 机 , 而更 大 的 规 模 意 味着将 更 多人 的利 益捆 绑 在 一起 , 管理 者 因此 可 以获 取 更 多 的薪 酬 以及更 多 的 在 职 消费 。基 于这种 动 机 , 管理 者一 方 面会 进行 大量 的投 资 ( J e n s e n , 1 9 8 6 ) 1 4 ] , 另一方 面则 是 积极并 购 ( B e b c h u k等 , 2 0 1 4 ) , 而大规模 的投 资和并购 必然会使 企业 战略偏 离行业 常规战 略 , 造 成 战略差异 度 的提 升 。因此 , 基 于对未来 过 于乐 观 的估计 以及个 人利益 的驱使 , 管理 者会 选择 和行业 常 规 战略有 较大差 异 度 的战略 , 而较大 的战略差 异度常会 导致企业 经营业绩 的波动 ( T a n g等 , 2 0 1 1 ) E 1 6 J , 进而导 致成本粘性 的产生 。 分析 上述 文 献可 知 , 有 关 过度 乐 观 、 代理 问题 与 调 整成 本 作 为成 本 粘 性 的成 因 , 学 者 们 已取 得共 识, 基 于代 理 成本 和对 未来 过 于乐 观 的预期 , 管 理者 会选 择 与行业 常规 战 略有 较 大差 异 度 的战 略 。同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的背景十分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粘性对企业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成本粘性是指企业成本在短期内无法完全反映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表现为企业成本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迟滞和不灵敏。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其成本粘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其成本粘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其成本粘性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对企业的影响,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背景】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经营状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深入了解成本粘性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影响,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特点和规律,揭示现有问题和瓶颈;2. 探讨影响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内外因素,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剖析;3. 基于实证数据,评估成本粘性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影响程度和方式;4. 提炼应对成本粘性的有效策略和措施,为企业在竞争中提供参考和启示。

1.3 研究意义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我国制造业的运营状况,针对成本粘性这一现象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把握成本控制和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成本粘性的研究还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深入研究成本粘性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保障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智力资本、组织环境与成本粘性——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智力资本、组织环境与成本粘性——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智力资本、组织环境与成本粘性——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喻凯;莫斯惠【摘要】国内外学者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从企业智力资本角度对成本粘性的研究还属于空白.因此,文章在成本粘性的探讨中引入智力资本这一重要承诺资源,选取2009—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VAIC模型实证分析了智力资本对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均对成本粘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进一步分析中,按照组织环境二维度模型进行分组回归,发现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下智力资本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高的环境动态性与高的环境适宜性均会增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对企业成本粘性的正向影响.【期刊名称】《会计之友》【年(卷),期】2017(000)019【总页数】7页(P21-27)【关键词】成本粘性;智力资本;环境动态性;环境适宜性【作者】喻凯;莫斯惠【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5.3传统的成本性态模型认为成本与业务量是对称变化的线性关系,但Anderson等[1]以美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时发现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并非简单的对称变化关系,最先提出并首次把成本在业务量上升时的边际增加量大于业务量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这一现象称为成本粘性。

目前众多学者认为企业管理层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下,对资源最优配置的积极性跨期成本决策导致成本粘性的产生[2]。

有研究表明,智力资本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能显著提升企业绩效,而且已成为管理者在长期资源配置决定中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3-6]。

另外,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企业正面临更为动荡多变的组织环境,环境不可预测性的增加使得企业在有限资源环境中的竞争更为激烈。

Barney等研究发现企业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智力资本的管理。

因此本文试图在控制企业经济特征和宏观经济周期后,研究智力资本对企业成本粘性是否有影响,以及探索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中智力资本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程度是否相同。

董事会治理、高管薪酬结构与成本粘性研究——来自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治理、高管薪酬结构与成本粘性研究——来自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治理、高管薪酬结构与成本粘性研究——来自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韩静;周倩【摘要】以2008—2015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在实证检验高管薪酬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董事会治理对成本粘性的约束影响以及在不同薪酬结构下这种约束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短期货币性薪酬的比例与成本粘性负相关;在短期货币性薪酬比例较低时,适度扩大董事会规模和两职分离对成本粘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文章不仅丰富了成本粘性机会主义成因观的研究,而且揭示了董事会治理的抑制作用在成本粘性水平接近最优范围时会逐渐变弱,为理性看待成本粘性现象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期刊名称】《会计之友》【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成本粘性;管理层自利;高管薪酬结构;董事会治理【作者】韩静;周倩【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5.3传统成本习性理论认为,成本变动不受管理者的决策影响,只是与当期业务量呈线性对称关系。

但是,近十年来的经验研究得出与传统成本习性理论相悖的结论,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使成本与业务量的变动呈明显的非对称关系,美国学者Anderson et al.[1]将这种非对称现象称为成本粘性。

“成本粘性”现象的发现既挑战了传统成本性态模型的权威,也引发了学者们进一步探索成本性态的真实规律[2-3]。

目前,学术界对成本粘性的成因尚未达成统一的结论。

根据成本粘性的委托代理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自利的管理者在资源调整过程中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导致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并非处于最优状态,造成了成本粘性[4-6]。

然而,管理者的自利动机复杂多样,不同动机的管理者会做出不同的成本调整决策,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现有研究大多关注高管“帝国构建”动机对成本粘性的作用,对其他自利动机产生的作用鲜有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 +β1 ———营业收入增加 1%时营业成本的增加幅度
α +β1 +β2 ———营业收入减少 1%时营业成本的减少幅度
d———虚拟变量 =
1 营业收入比上年减少 0 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
营业成本 ———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收入 ———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
如果营业成本有粘性 ,
3. 成本粘性和业务量
Subramaniam 和 W eidenm ier (2003) 发现尽管成本的粘性在收入大幅下降时有减弱的趋势 , 但收入变化
程度达到 15%时 , 总成本对收入的变化仍然呈现明显的粘性特征 。为检验企业收入大幅下降时成本粘性是否
更加显著 , 我们用含有四个虚拟变量的模型来测试不同收入变化程度下成本粘性水平。由于考查每单位收入
1 - 20% <营业收入变化率 < 20% d1 = 0 其他
1 - 20% <营业收入变化率 < 0 d2 = 0 其他
60
1 营业收入变化率 < - 20%或 > 20% d3 = 0 其他
1 营业收入变化率 < - 20% d4 = 0 其他
β 2
———当
下降数据很难 , 我们以 5%为收入下降的间隔单位 , 收入变化程度分为两大类 : 不足 20%的和超过 20%的。
模型 3:
ln
营业成本 i, t 营业成本 i, t - 1
=α + j∑=41βj ×dj, i, t
×ln
Hale Waihona Puke 营业收入 i, t 营业收入 i, t - 1
+εi, t
其中 , 公司数量 i取值 范围为 1—927, 年度范围 t为 2001—2005, d j为虚拟变量 , 其取值如下 :
的调整成本和保留多余而未被利用的资源的成本相关性也很可能越小 , 成本粘性很可能越小 。我们用上面
的模型测试成本粘性 , 但拉长变量的时间范围 , 模型中收入变化的时间跨度是两个会计期间 。如果成本粘
性随着时间而递减的话 , 我们期望两期间模型中 β2的绝对值和显著性相对于单期间模型而有所下降 ; 随
-
20%
<营业收入变化率
< 20%时 ,
成本粘性程度
β 4
———当营业收入变化率
<
-
20%或
> 20%时 ,
成本粘性程度
α +β1 +β2 ———当 - 20% <营业收入变化率 < 20%时 , 收入减少 1%时营业成本的减少幅度
一 、引言 当今对成本行为的研究发现 :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本增加的速度要高于业务量减少所对应的成本减少 速度 , 即业务量增加时的成本增加量大于业务量等额减少时的成本减少量 , 这种特征称为成本 “粘性 ” (Anderson等 , 2003) 。成本粘性违背了传统的模型 , 传统模型假设成本与业务量的增减呈对称性 。在传 统管理会计中 ,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 , 其一般模型为 y = a + bx。它是根据成本变动与 业务量水平的关系 , 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其中固定成本 ( a) 被假设为固定不变 , 即在一定 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 ; 而变动成本 ( b) 与业务量呈正线性比例关系 。我们对方程两边 同时对 x求导 : dy / dx = b, 由此可得成本性态理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 : 如果企业的成本完全满足线性函 数关系的话 , 成本的边际变动与业务量变动的方向无关 , 即 b作为常数与业务量增加还是减少无关 (孙 铮 、刘浩 , 2004) 。也就是说如果当业务量增加 1%时成本增加 019% , 那么当业务量减少 1%时成本也减 少 019%。传统的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模型虽然简单 , 但它的假设把实际过于简单化 , 同时也偏离了实际的 成本状况 。因此并不能完整的反映成本的性态 。支撑这个传统的成本性态模型的是大量的假设 , 这些假设 简化了现实世界 , 使这一模型背离了现实中的成本行为 。 Anderson 等 (2003) 的研究表明 , 销售 、管理费用和日常开支与企业行为的增减变动呈现不同的变 化趋势 , 但它们同属于 “粘性成本 ”。随着收入的增加这些成本的增加速度高于与之对应的减少速度 。 Subramaniam and W eidenm ier证实并扩展了关于成本粘性理论 , 其中包括销售成本费用 。这种粘性一直被 归属于有关经理对待资源供应合同的管理行为 , 在出现收入下降时 , 经理们决定继续使用这种资源而不愿 承担重新谈判签约所带来的成本增加 。 在本文研究中 , 我们以现有文献中的模型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行为 。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公
着时间跨度的增加 , 成本粘性减小 , 则 β2的绝对值减小 。
模型 2:
营业成本
ln
i, t
营业成本 i, t - n
=α +β1
×ln
营业收入 i, t
营业收入 i, t - n
+ di, t
×β2
×ln
营业收入 i, t
营业收入 i, t - n
+εi, t
n = 1, 2, 4; 时间范围分别为 1年 、2年 、4年
我们预期
β 2
<0, ;

β 2
>或
= 0,
说明成本粘性不存在 。
2. 成本粘性与时间范围
Anderson 等 (2003) 测试多个会计期间的会计资料发现时间间隔越长 , 成本粘性很可能越不显著 。
这是因为时间越长 , 经理们越能对收入下降的原因和持续时间作出正确的判断 。时间范围越长 , 削减资源
二 、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多数管理会计教材认为单位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线性比例关系 , 而固定成本保持不变 。成本和业务量 之间的线性比例的对称关系可简单化为 : 业务量增加 1% , 成本相应的增加 1% ; 相反 , 业务量减少 1% 成本也减少 1%。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成本费用随业务量增减的 “非对称性 ”都只是在介绍管理会计的书籍 和一些综述中偶有提到 , 而没有正式的论述 。对于成本费用 “粘性 ”的实证研究以及相关证据非常少 , 主要集中在某些行业的成本费用中 。 现有文献认为这种线性比例的对称关系并不一定存在 。尽管 Noreen和 Soderstrom (1997) 并没有找到 这种粘性的证据 , 但是 Anderson 等 (2003) 使用芝加哥大学证券价格研究中心开发的 Compustat数据库 , 通过对 1979—1998年在美国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的观察 , 发现美国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和营 业成本具有不对称性 : 收入增加 1% , 这些费用增加 0155% ; 而收入减少 1% , 费用却仅减少 0135%。 Subramaniam 和 W eidenm ier ( 2003 ) 进 一步 证实 了成 本粘 性 。他 们 发 现 : 收 入 增 加 1% , 总 成 本 增 加 0193% ; 而收入减少 1% , 总成本却减少 0185%。同时 , Anderson ( 2003 ) 、 Subramaniam 和 W eidenm ier (2003) 都发现经济环境和公司的特征对成本粘性的程度都有影响 。 解释这一成本粘性特性存在的许多理论都是在管理者考虑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Cooper和 Kap2 lan, 1998a, 1998b) 。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管理者中止或重新订立资源供应合同 、进行经营调整都需要花 费成本 , 这就产生了成本粘性 。在产品需求下降时 , 管理者通常维持原有的资源供应状况 , 而不愿意马上 采取行为 , 花费费用去改变现有成本状况 。这样 , 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 当公司收入 下降时 , 成本并不成比例下降 。 成本粘性或许受到现有生产能力的制约 , Balakrishnan等 (2004) 发现一个全负荷运转 (生产能力已 达到最大 ) 的组织 , 成本粘性水平较高 。这类公司当业务量增加时成本增加的幅度较大 , 因为要发生提 高目前生产能力的固定成本 ; 当业务量减少时 , 成本减少的幅度相对要小一些 , 所以这类企业的成本粘性 水平就较高 。 Kenneth Calleja, M ichael Steliaros和 Dylan C1Thomas ( 2006) 对美国 、英国 、法国和德国的 3500家公司的 1988 - 2004年的样本数据分析发现营业成本具有粘性 : 平均看来 , 收入每增加 1%成本增 加 0197% , 但是收入减少 1%而成本仅仅减少 0191%。而且法国和德国公司的成本粘性水平比英国和美 国公司的要大 , 这可能是由于公司治理与管理监督体制不同 。当公司的收入持续大幅下降时 , 成本粘性水 平下降 ; 时间跨度越长 , 成本粘性水平越不明显 。企业自身和行业对成本粘性也有影响 。 国内对于 “粘性 ”的研究 , 主要集中在价格粘性如张耿 ( 2005) 的 “价格粘性研究的行为经济学方 法 ”, 戴国强 (2005) 的 “价格粘性理论在银行金融市场中的应用 ” ( 2005) ; 工资粘性如刘培林 ( 2002) 的 “工资粘性 : 基于中国不同行业的比较研究 ”, 宋湛 ( 2003) 的 “工资粘性 、市场分割与劳动配置绩 效 ”。对于成本费用 “粘性 ”的研究主要有 : 边喜春 ( 2005) 分析了成本费用 “粘性 ”产生的原因 , 并 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 孙铮 、刘浩 (2004) 通过 1995年 12月 31日前上市的 292家公司的 1994 - 2001 年的数据 , 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 “粘性 ”行为研究进行了研究 , 得出的结论是上市公 司成本费用存在着对业务量变化的不对称性 ,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行为 。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 (1) 我国上市公司的营业成本存在粘性行为 。 ( 2) 时间越长 , 管理者对收入下 降的原因和持续时间越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 从而对是否削减现有资源作出正确的决策 , 成本粘性水平因而 变小 。 ( 3) 当公司收入巨幅下降时 , 管理层会努力降低成本以缓解收入下降的巨大压力 , 成本粘性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