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亟待得到关注
心理健康工作回顾关注特殊群体打造心灵共同体
心理健康工作回顾关注特殊群体打造心灵共同体心理健康工作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关注和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工作。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人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各种心理问题也不断涌现。
为了满足特殊群体的心理需求,打造一个心灵共同体,心理健康工作者要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帮助。
首先,在回顾心理健康工作的历程中,我们应该强调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帮助。
特殊群体指的是那些比较弱势的群体,包括残疾人、孤寡老人、失独家庭、弃婴等。
这些群体由于身处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自卑等。
因此,心理健康工作者要特别关注这些群体,通过提供咨询、辅导、社会支持等方式,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重建自信和幸福感。
在关注特殊群体的同时,打造一个心灵共同体也是非常重要的。
心灵共同体是指人们在共同信仰、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情感共鸣和心灵契合的群体。
通过共同的活动、交流和分享,特殊群体可以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心理健康工作者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如座谈会、培训班、社区志愿者活动等,让特殊群体可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建立起互助和支持的网络,共同面对问题和困境。
为了打造一个心灵共同体,我们还需要推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心理健康工作者可以与社区、学校、医院等单位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其中。
通过提高社会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度,特殊群体可以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关注特殊群体和推动社会参与,心理健康工作者还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
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技巧。
心理健康工作者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标是关注和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在回顾工作历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需求,通过打造一个心灵共同体,使特殊群体能够获得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特殊行业基层员工心理现状成因及援助之我见
特殊行业基层员工心理现状成因及援助之我见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特殊行业基层员工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愈发突出。
这些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及其本人的身心健康。
本文主要分析一线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相应提出了应对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特殊行业;心理现状成因;对策分析;基层员工日趋激烈的竞争机制在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不同形式心理问题的员工越来越多。
尤其石油特殊行业的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更是日趋明显,根据近期单位"员工心理调查问卷"显示: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员工在被调查总人数中的比例为12.5%,从各分项上看,具有某种心理问题的员工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介于8.1%-18.9%之间。
其中,员工中具有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敌对的人数在被调查总人数中的比例接近20%。
整体上具有心理问题的员工人数比例较高,这说明员工的心理问题堪忧。
一、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千世界,人们的性格各不相同,心理健康问题通常根据本人性格及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所导致,尤其是石油行业一线员工,远离家人,工作、生活在边疆、沙漠。
长时间欠缺沟通交流所导致。
一是工作压力。
员工产生工作压力,主要来自枯燥的工作环境和自我认可的程度,挑战自我的成就感由适度的压力所产生,但如果过度就会引起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工作强度较大的员工占比40.2%;整体上看,对工作非常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的人数为56.3%;在工资收入方面,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人数为67.6%。
员工中已婚且关系良好比例为37.9%,有婚恋问题的比例为26.7%,在男性较多的野外工作环境中,多数员工渴望与妻子的亲密接触,双方的身心需求得不到满足,再加上孩子的教养问题、老人的健康问题等生活问题,常常不能被理解,造成苦闷和孤独。
二是环境变化因素。
长时间野外生活,某种程度上已与大都市的繁华脱节。
回家休假感觉与家人朋友无法进行良好沟通。
新时期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善措施
新时期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善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职生作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群体,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困扰,比如学习压力、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职生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随之增加,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将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措施及实施路径,以期望通过针对性措施的实施,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为其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1.2 问题意义在新时期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诸多困惑和挑战,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需及时干预和关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更能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
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对培养健康的中职生群体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许多中职生由于学业压力、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因素而面临着各种心理困扰。
调查显示,部分中职生存在焦虑情绪较重,抑郁症状较为明显,甚至出现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
学业压力是导致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中职生在课程学习上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很多学生感到学习任务繁重,自我要求较高,导致情绪波动大,学习动力下降。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些家庭存在矛盾冲突、亲子沟通不畅等问题,给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高危职业人群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高危职业人群的心理咨询和支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职业发展的日益多样化,一些职业岗位的危险程度也逐渐增加,导致从事这些高危职业的人群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为了帮助他们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克服心理困境,心理咨询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高危职业人群涉及许多领域,例如紧急救援人员、消防员、医务人员、军警人员、采矿工人等。
这些职业岗位常常要求从业者面对危险、压力和疲劳,长期的心理拉扯容易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
因此,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高危职业人群需要获得适当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从业者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他们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私密的环境,倾听从业者的内心疑虑和困扰,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从业者调整心态,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其次,心理咨询师可以与高危职业人群共同制定应对工作压力的有效策略。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提供心理训练和辅导,帮助从业者学会放松技巧、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等方法。
同时,心理咨询师还可以促使从业者建立有意义的社会支持系统,例如通过与同事分享经验、参加相关职业团体等方式来互相支持和鼓励。
心理咨询师还可以提供创伤后心理治疗。
高危职业人群在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危险、暴力或其他创伤性事件,这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采用适应性应对技巧、心理援助和支持性治疗等方式,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创伤,重建自我和增强心理韧性。
同时,为了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师还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如职业治疗师、心理医生等。
这样的跨学科合作可以为从业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帮助他们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总体而言,高危职业人群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在这些职业中工作的人们面临的压力和风险都有着特殊的性质,因此,他们特别需要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拉开
了调查他们心理健康状况的序幕。
根据最近开展的一项“特殊群体大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特殊群体大学生面临着来自不
同方面的心理健康压力。
调查显示,受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不同的
困境,其中,26.7%的受访者发现自己面临‘生活感焦虑’的心理压力;
21.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正遭受严重的‘学习焦虑’;还有20.7%的受
访者声称自己容易‘害怕孤独’;此外,受访者还称他们受到以贫困
或性别等诸多方面的‘歧视’而产生持续负面心理压力所困扰。
然而,尽管当代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令人担忧,但是他
们也拥有克服困境的能力。
在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能
够自我调节并有效地应对心理压力,其中,约74.1%的受访者亦表示他们会通过持续性的心理接受、学习能力强化、情绪平衡等办法来维护
自己的心理健康。
由此可见,特殊群体大学生在心理专业卫生指导下,有能力利用自身调节能力和新能力,应对心理压力,促进先自身心理
健康。
可以看出,当代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他们容
易受到“生活焦虑”、“学习焦虑”、“歧视”等影响,但如果能及
时地建立专业得心理健康咨询系统,积极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就能
更大程度地促进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支持与咨询服务
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支持与咨询服务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也在不断改变。
然而,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仍然是一个相对较为忽视的领域。
为了满足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咨询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支持与咨询服务建议。
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领域。
需要面对身体残疾所带来的痛苦、无助感以及与社会的脱节等诸多问题,残疾人可能会经历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障碍等心理困扰。
为了有效地支持残疾人的心理健康,以下是几点相关建议:1. 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残疾人在面对自身情绪困扰时,需要能够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
为此,建立一个易于接触的心理咨询渠道是必要的。
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社交媒体等方式,提供24小时的心理支持热线,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残疾人及其家人解决心理问题。
2. 增加心理健康知识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残疾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宣传广告等活动,帮助社会大众了解残疾人的心理困境,并树立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怀。
3. 提供群体咨询服务:残疾人之间可以形成团体,共同分享彼此的心理困扰以及成功经验,互相支持。
通过提供群体咨询服务,残疾人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来自同伴的理解与支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恢复。
4.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心理健康的重建至关重要。
社区可以提供志愿者团队,为残疾人提供实际帮助和情感支持。
与此同时,还可以设立残疾人心理健康支持组织,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使其能够融入社会,正常生活。
5.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为了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与咨询服务,需要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
这些专业人员包括心理咨询师、社工、康复专家等。
他们应当具备一定的残疾人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疏导残疾人心理困扰,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支持和咨询。
综上所述,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得到重视和解决。
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近年来,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中职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然而,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1.学习压力大:中职生在繁重的学业任务下感到压力过大。
他们要同时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参加各种考试和实训。
而且,一些中职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制,让学生在学业之余还要兼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2.生活困难:由于经济原因,一些中职生来自贫困家庭,他们需要独立承担自己的生活费用。
他们可能面临住房、饮食、交通等方面的困难,导致心理压力增加。
3.就业焦虑:由于中职生就业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一些学生担心自己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种焦虑可能导致他们失去自信,影响心理健康。
4.社交困难:中职生通常在学校内学习与工作,接触的人较少。
他们可能缺乏社交技巧和社会经验,难以融入社会。
这种孤独感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2.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教授学生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应对压力的技巧。
同时,通过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对中职生就业的指导。
学生可以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4.建立社团组织:学校可以鼓励中职生参与各类社团组织的活动,提供社交的机会。
通过参与社团,学生可以结识更多的人,提高社交能力,缓解心理压力。
5.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帮助中职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寻求家长的支持和建议。
民航安全水平提升须关注从业人员心理健康问题
民航安全水平提升须关注从业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从业人员的差错往往是事故发生的近端原因,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从业人员出现差错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从业人员自身的问题(包含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也有设施设备、组织管理和运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通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生理情况监控和管理比较重视,但是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则比较有限。
近年来,由于行业从业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不安全事件偶有发生,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2015年3月24日德国之翼9525航班事故,由于副驾驶饱受抑郁症困扰,驾机撞山;2018年3月12日孟加拉国优速航空211航班事故,同样患有抑郁症的机长和同事闹矛盾情绪失控,导致航班坠毁。
这两起事故的发生都与民航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息息相关。
因此,有必要提高对行业从业人员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以确保民航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最终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
关注民航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符合行业实际需要,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的要求。
今年9月1日,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正式实施。
受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件的影响,此次修订加大了对从业人员的关怀,在第四十四条增加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关注从业人员的身体、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严格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防范从业人员行为异常导致事故发生”的条款。
这标志着在法律层面,正式提出了需要对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关注和管理。
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可以说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社会,人人都处在“高压”的环境中,如生活压力(经济压力、老人赡养压力、子女教育压力等)、工作压力(胜任能力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职场晋升压力等)等。
“耶斯基—多德森”定律指出,适度的压力可以使人奋进,但是过大的压力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长期的“高压”会使得抗压能力较差的人慢慢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影响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行为表现。
浅谈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心理问题
浅谈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心理问题特殊群体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若不加以正确引导,面对严峻的就业问题,特殊群体大学生会无助,失落,很可能给其本人及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笔者就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标签: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心理;对策一、什么是特殊群体大学生對于什么是特殊群体大学生,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在很长时间里,社会对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可大体分为几类:经济困难群体、心理性格障碍群体、生理缺陷群体、性别歧视群体(女大学生群体),还有综合素质不良群体。
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特殊群体大学生有了新的定义,比如出现了“网络成瘾群体、校外租房群体、贵族群体、兼职群体等。
这些群体大学生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如何解决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成为大学教育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所指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是在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大学生群。
二、当前就业心理分析1.焦虑心理焦虑心理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
特殊群体受家庭和社会观念的影响,其择业观念一般比较传统。
他们认为“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改变家庭和个人的命运,因此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从功利性出发,对工作的期望值一般比较高,但是,就业的不理想往往使他们无法实现他们上大学的最初愿望。
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反差,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经常表现出焦躁不安、忧心忡忡的心理状态。
2.自卑心理特殊群体的自卑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看不起自己。
在校期间,他们由于种种不利因素处于弱势,这些经历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优缺点,过于夸大负面的不利因素,从而产生自惭形秽、自我封闭的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在求职择业中往往表现为自信心缺乏,勇气缺乏,不敢参与竞争,在择业过程中缩手缩脚,过于拘谨,从而与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3.迷茫心理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健全的今天,各种社会关系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客观上会造成就业机会的不平等,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在校表现并不是太好,然而毕业之后却能依靠父母的关系找到不错的丁作,这种现象容易使特殊群体毕业生无法摆正心态,不能正确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产生迷茫心理。
监狱警察心理健康问题
监狱警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对监狱民警进行个案访谈,同时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得知,7.27%的监狱民警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
男性民警比女性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
性格内向者比性格开放的监狱警察的心理问题较严重且不易治疗,同时随着工作年限及年龄的增大,其心理不适应的几率大大提高。
这与监狱民警的工作条件艰苦、生活环境差、物质待遇水平低有关,也和监狱工作本身任务重、压力大、风险大等因素分不开。
标签:监狱警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20世纪80年代末,在监狱对罪犯的改造活动中,罪犯心理矫治悄然兴起。
进入20世纪90年代,罪犯心理矫治在国内很多监狱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到2006年为止,全国已有93%的监狱成立了心理矫治机构。
这对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警察的心理健康更直接关系到罪犯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和改过自新。
1 监狱警察心理问题的表现心理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
而作为监狱警察这一特殊职业的人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显得更为严重。
据资料显示有51.23%的警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警察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警察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94%的警察已经构成心理疾病。
警察的强迫症状、自卑心态严重,妒忌情绪、焦虑水平也出现偏高,忧郁化等都比一般人群高。
可见警察的心理问题状况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警察遭受着心理困扰,并严重影响他们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体验。
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问题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危险性。
警察的心理健康是罪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警察的一言一行都是影响罪犯的教育改造资源,几乎每个罪犯在改造过程中,都会因警察的影响而在心理上留下深刻的痕迹。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罪犯的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
由此,警察的心理问题带来的危害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1 警察心态的偏差降低对罪犯教育与改造的质量与效率警察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罪犯。
警察职业症状使之在教育改造中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在实际工作中显得焦虑和烦躁,遇到事情不够冷静,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罪犯。
特殊行业基层员工心理现状成因及援助之我见
特殊行业基层员工心理现状成因及援助之我见1. 引言特殊行业基层员工指的是在特殊行业中从事基层工作的员工,如公安、消防、救援、环保等行业。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这些员工在工作中常常会面对不同于一般工作的压力和挑战,而这些艰辛的工作常常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特殊行业基层员工的心理现状成因及援助之我见。
2. 特殊行业基层员工心理现状成因2.1 工作压力特殊行业基层员工日常工作中承担着工作风险大、工作任务紧、责任重等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不同于其它工种,他们所承担的义务或责任不仅仅是面向工作本身,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他们通常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2.2 工作环境特殊行业基层员工通常在危险或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如高空、高温、极寒、污染等环境,他们必须长时间进行精细、高强度和高风险的工作,长期的工作环境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2.3 社会影响特殊行业基层员工的职业特殊性与其所在行业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常常会因为行业的公众形象、职业形象等问题而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一些不实的谣言和指责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3. 援助方式3.1 家庭支持对于特殊行业基层员工的心理援助,首先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家庭支持。
家庭和谐、氛围和睦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家人的支持会让他们产生适应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2 心理疏导如果员工工作中遭受了创伤、打击、事故等情况,心理疏导是最好的安抚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一份安静、温馨的心理疏导工作能够使员工减少因事情过于抽象而产生的恐惧,减轻压力。
3.3 健身锻炼特殊行业基层员工长时间的工作环境会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推广健身锻炼成为职业心理援助的重要方式。
运动、休息的时间、肢体的伸展等都是特殊行业基层员工重要的身心健康保障及恢复途径。
4. 结论特殊行业基层员工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特殊性是导致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新时期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善措施
新时期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善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全面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
中职生作为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在现代社会中,中职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均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和综合性的服务,才能有效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了解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对于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介绍】部分就将对此展开探讨和分析。
1.2 问题概述在新时期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现代社会节奏快速,中职生学业压力大、社交困难等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呈现出来。
家庭教育不足、学校心理辅导力量不足等也是导致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加强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改进,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00字】2. 正文2.1 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受到关注。
但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机构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不足,缺乏长期、系统的规划和支持。
这导致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影响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职生心理压力日益增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中职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加之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人际关系的复杂,使得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缺乏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使一些中职生无法有效应对这些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殊群体的人口规模也在不断增加,特殊群体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为了了解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开展了一项针对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一所大学中抽取了1000名特殊群体大学生,其中,男生占比60%,女生占比40%,其中有孤儿、残疾人、外籍留学生以及近亲结婚等不同
特殊群体。
调查采用实地访谈的方式,询问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情况。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多样,总体而言,其心理健康状
况较为薄弱,其中有80%的学生表示自己心理健康状况一般,有15%的学生表示自己心
理健康状况较差,有5%的学生表示自己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家
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有效地帮助特殊群体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状况;二是社会支持,一定程度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特殊群体大学生增强自信心,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三是
学校帮助,学校在教学、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为特殊群体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可
以有效改善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薄弱,需要我们政府、学校和社会共
同努力,通过改善家庭环境、提供社会支持和学校帮助等方式,来提升特殊群体大学生的
心理健康水平。
亟待关心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亟待关心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摘要:教师的不良情绪、行为如果直接作用于学生,会严重影响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锻炼,进而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除了某些教师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道德之外,教师的心理病态,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得到关心。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原因对策21世纪是竞争的年代,面对种种挑战,尤其在教育教学上,有的教师表现得乐观、积极,勇于面对困难,迎接竞争和挑战;而有的教师面对竞争和压力,面对教育体制改革,表现得消极、畏惧、烦躁、不冷静、情绪不稳定,有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等。
请看以下校园里几个司空见惯的镜头:镜头一,几个未穿球鞋上体育课的小学生,被教师罚下蹲100个;镜头二,几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被教师每道题罚抄20遍;镜头三,一个迟到的学生被叫到教室最后一排站着上课;镜头四,一个未答上教师提问的学生被上课教师吼道,你真笨……尽管我们在不断地进行师德学习,狠抓师德师风,但体罚和变相体罚还是这样在校园时不时地演绎着,教师的这些不良情绪、行为直接作用于学生,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锻炼,进而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究其原因,除了某些教师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道德之外,教师的心理病态,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笔者问一教师,他们做错了一道题,你罚他十遍,有效果吗?教师说我讲了不知多少遍了,他们还不会,六十几个学生,有一个不会都会影响我的成绩,我心里烦、着急啊……在推行素质教育以来,人们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不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室、咨询信箱、咨询电话、“知心姐姐”也应运而生,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
国内外的许多统计数据表明,当今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不容乐观。
压力大是病根,据分析,教师群体的心理压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地引进竞争机制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竞争上岗、绩效工资的实行,还有一些学校每月的班主任量化评比公布名次、班级卫生情况张榜、曝光台等对我们的教师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教师的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教师的心理健康亟待关注甄建军2012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包括广东在内的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教师的抽样调查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2.49%已构成“心理疾病”。
同年,媒体一项针对广州市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显示,教师每天在校的工作时间平均在10小时以上,人均日劳动时间量比其他岗位一般职业超出1.67小时,睡眠时间平均少1小时。
如果再加上教师下班后的备课、批改作业、家访、个人进修学习、辅导学生课外活动等,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双休日往往也没有保证。
这种情况不止是广东这样的发达地区存在,我们这儿也是如此。
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之下,待遇低,压力大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强烈的责任心促使我们不能不去管学生,但现实是:现在的学生,个个是独生子女,人人是宝贝。
不能磕着碰着,批评也要十分小心:说深了怕学生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了打击会走极端;说浅了不管用,还是继续捣乱......,教师就是在这样高度紧张中度过每一天;这样下去,教师的心理怎能正常?精神状况怎不令人堪忧?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但事实上,教师是心理问题的多发群体。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与不安。
教师工作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的成长高度负责。
教师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和痛苦,使得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教师往往会感受到更多的职业压力,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改善,势必使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
这不仅影响教师个人自身,还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对青少年的教育、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很多不该发生的悲剧都是由此产生的;这也势必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造成严重的危害。
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为主管部门应当认识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表现,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帮助广大教师维护心理健康,进而优化教育行为、调整情绪、塑造健全人格。
四川地区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成 问卷 ,最后统一收 回问卷 。在研究过程 中还访 于全国的常模得分 (<. ) P O 1 。具体结果详见表 1 O 。
表 1 四川区特岗教师 ¥ L 9 C 一 0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较 ( 平均数和标 准差 )
注 :} 代表 P O 1 ¥ <. O
22 .四川地区特 岗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 状态和应对方式。tk , 格特征表现为完美主义、自 J )
应 ,分别评定总均分和 1 个项 目的分数 ,第 1 l. %,存在重度心理问题的占5 2 0 0 】2 1 . %。从各个项 3 个项 目 ( 也就是其他 因子)在分析时一般忽略 , 目因子的得分来分析 ,得分 比较高 的因子分别有
其他项 目 > 2 = 分作为判断存在心理问题 的依据 , 强迫 症状 、人 际关 系敏 感 、抑 郁 、焦 虑 、敌 对 。 该 问卷具有 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被抽到的对象统 另外 ,四川地 区特 岗教师 S L 9 C 一 0所有项 目因子总 发放问卷 ,统一指导语 ,不记名的方式独立完 均分和单个项 目因子得分 ,在统计学上显著地高
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的内在因素,它也会直接 在教学岗位上 比较陌生缺乏经验 ,在工作 中遇到 的影响特岗教师面对 困难 、挫折和压力时的心理 困难、有了压力 ,自己既不知道怎么进行 自 我排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2 6 2 期 2 1 年第 4 01 期 总第 47 8 页
・ 育论坛 ・ 教
作者简介 : 李艳 ,四川宜宾人 ,四川师
范 大学 教师教 育学 院心理学 硕士研 究
生,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四川地 区特 岗教师心理健康现 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李 艳
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提 高农村教师 队伍的整体素质 ,促进城乡教育的均 衡发展 。特 岗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他们所处 的艰难 的特殊环境 , 他们身上所肩负的特殊使命 ,
心理学在高风险职业和特殊群体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高风险职业和特殊群体中的应用概述: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对于高风险职业和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对心理健康的评估、心理干预的方法以及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一、高风险职业中的心理健康评估高风险职业如消防员、警察、军人等,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心理评估工具,如心理问卷、面谈等,来评估这些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心理学家了解从业人员的心理压力来源、应对能力以及潜在的心理问题,为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二、心理干预的方法心理干预是高风险职业中心理学的核心应用之一。
心理学家可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技巧、应激管理等方法,帮助从业人员应对工作中的心理挑战。
例如,通过认知重构,心理学家可以帮助从业人员改变他们对危险情境的认知,减少恐惧和焦虑;通过应激管理技巧,心理学家可以教授从业人员如何有效地应对紧急情况,提高应对能力。
三、特殊群体中的心理支持特殊群体如创伤幸存者、难民、残疾人等,通常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困扰和挑战。
心理学家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帮助这些人群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等问题。
心理支持可以通过个体心理治疗、小组支持等形式进行,旨在提供情感支持、倾听和指导。
四、心理学在职业培训中的应用心理学在高风险职业的培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培训课程和工作坊,教授从业人员如何应对工作中的心理压力、管理情绪和提高心理韧性。
这些培训可以增强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应对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结论:心理学在高风险职业和特殊群体中的应用对于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心理学家可以帮助从业人员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将进一步提升心理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效果,为高风险职业和特殊群体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服务。
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和地位在不断提升。
由于社会转型期
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对于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中,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和资源有限。
与高校相比,中等职业院校的经费和资源相对较少,无法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资源。
学校通常只有一个简单的心理咨询室,缺乏专
业心理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建设。
这导致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上无法得到及时和全
面的帮助。
社会对于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不高。
与高校相比,中等职业院校
的学生常常被忽视,这导致他们在心理健康问题上没有足够的支持和关注。
社会对于中等
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困境了解不多,难以理解他们的需要和问题。
这增加了中等职
业院校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寻求帮助的困难。
要改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有几个方面可以着手。
中等职业院校
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
健康服务。
学校应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提高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咨询
和辅导服务。
社会各界应加大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了解他们的需求
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综述【摘要】特岗教师是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
本文对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促进对策和支持体系建设建议。
研究认为特岗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亟需重视,加强相关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未来应该加强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和心理支持体系建设,以提升特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更有利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问题分析、影响因素、促进对策、支持体系建设、重视、重要性、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特岗教师是指在农村、偏远地区或特殊教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临时教师。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岗教师的数量逐渐增加,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
特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学生、家长、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
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部分首先需要分析当前特岗教师队伍的人员构成和分布情况,了解他们的特点和工作环境。
需要探讨特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特岗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特岗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存在的困境,深入分析特岗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心理健康促进对策和支持体系建设方案,为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特岗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和提升提供参考依据,为特岗教师工作环境的改善和发展做出贡献。
本研究旨在加强对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探索开展更多相关领域的深入探讨,为未来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促进特岗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和长远规划。
1.3 研究意义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特岗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措施和支持体系建设,以有效帮助特岗教师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教育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亟待得到关注
2015年04月01日
德国之翼客机失事事件持续引发公众关注
连日来,德国之翼客机失事事件持续引发公众关注。
失事后找到的黑匣子显示,副驾驶卢比茨有蓄意坠机嫌疑。
航班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南部山区坠毁后,机上150人全部丧生。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3月30日,德国杜塞尔多夫检察院就卢比茨调查发表声明,证实卢比茨在成为飞行员之前曾经接受过心理治疗,记录显示他有自杀倾向。
但德检方表示,卢比茨成为飞行员之后,一直到飞机出事前,在神经科医生和心理医生的记录当中,都没有证据显示他有自杀倾向和攻击性行为。
此前,媒体曾报道,调查人员28日透露,卢比茨可能患有眼疾。
两名熟悉调查进展的官员告诉美国《纽约时报》记者,不排除这种眼疾是由心理或情感原因引起、或者与心理或情感原因相关的身体症状。
尽管德检方随后否认了坠机与副驾驶眼疾有关,也表示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副驾驶有任何不能再胜任飞行员工作的心理或身体问题。
但前述信息的披露,让公众在关注坠机事件的同时,也关心起飞行员这类与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特殊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如果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异常会对公众产生什么影响?我国对这类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程度如何?目前在心理健康保障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就这些话题,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多名心理学专家。
特殊职业群体心理问题关乎公众安全
飞行员的身心健康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
今年1月,国家民航局曾下发《飞行员心理健
康指南》,其中提到,各种突发紧急事件发生后,飞行员会产生相应的压力反应,可能会导致体力严重消耗及心理免疫力下降,甚至有可能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心理干预,极有可能转化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该指南提及,2011年一项针对238名军事飞行员的调查研究显示,飞行员工作压力越大,其心理健康状况就会越差,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几个方面。
事实上,除了飞行员,专家表示,医护人员、警察、公交车司机等与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特殊职业群体,同样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医生、警察这类职业,直接跟人打交道,如果心理状况不好,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甚至会与人产生矛盾。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李献云说,心理状况不佳,可能会影响职业判断。
“这些职业又跟老百姓联系密切,如果对一些情况作出误判,导致的后果也可能是严重的。
”
在李献云看来,这些特殊职业群体和普通人一样,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来自于多方面,“比如工作的压力,生活和情感的不如意,日常社交不顺利,甚至是因为个人有酗酒等不良嗜好”。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社会心理学调研中心主任时勘告诉记者,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类职业群体被称为“情绪劳动者”。
他表示,与其他职业相比,这类人群所面临的压力要高得多。
“警察、医生经常要加班加点,工作起来没有白天黑夜,他们根本做不到按时上下班,也不可能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来工作。
”李献云说。
除了日常的忙碌,时勘认为,他们还要随时随地担心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可能造成失误,会不会因此丢掉饭碗,或者带来不良的影响。
“像飞行员、警察这些职业,都是不允许出错的,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是严重的。
”时勘告诉记者,警察、医生这类情绪工作者,在平衡工作和家庭方面,明显要难于一般人员。
极大的工作压力,让这类职业从业者在心理上面临巨大考验。
“一些人如果长期得不到关怀,对生活感到无望,甚至可能会作出报复社会的行为。
”李献云说。
我国较早建立特殊行业的心理选拔机制
那么,我国对特殊行业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程度如何呢?
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介绍,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建立了特殊行业的心理选拔机制,“比如飞行员、消防员这类涉及人身安全的特殊职业,很早就加入了心理筛查机制,在人员选拔时,会将一些心理素质不达标的人筛掉”。
许燕说,以前,消防员都是从考生当中选拿高分的人,但后来发现,一些人在真正面临火灾危机时上不了阵,心理素质影响了他们履行救灾的职责。
她认为,针对与公众安全密切相关的行业,引入心理健康筛查机制,可以确保职业安全性,也能降低人员淘汰率。
“人在面对危险时,有一个应激的过程,有效应对可以排除危险,转危为安。
但如果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差,就有可能在危机面前手忙脚乱,甚至制造人为灾难。
”许燕表示,和公众安全直接相关的行业,要面临的这类突发性危险状况就更多,对心理健康的要求也就更高。
许燕认为,为了降低风险,应该在从业者的准入机制上把好关。
此外,她还提出,入职后的心理健康保障机制也要跟进,以提高特殊职业者的职业安全系数。
对于目前的状况,多名受访专家表示,近年来,职工的心理疏导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
“比如,在警察队伍中,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和热线,还邀请专家作讲座,进行相关培训。
”李献云说。
时勘也表示,我国民航系统在心理学界专家的指导下,已研制出相关的《飞行员心理健康手册》和员工心理辅导机制。
另外,时堪还提到,目前,我国也已在社会上开始实施员工援助计划。
“这个计划是上世纪末从发达国家引进的,人社部有统编的员工援助师职业培训教材,以便对从事员工心理关爱的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服务。
”时勘说,经过多年实践,员工援助计划已经从“帮助员工解除心理问题”,拓展到“帮助、促进个体及其组织的适应、发展”的全方位服务。
心理健康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虽然针对特殊行业的心理健康筛选及保障机制建立已久,但受访专家表示,其依旧面临着诸多尴尬与束缚。
首先是心理健康方面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和社会上普遍对心理咨询师的认知不同,心理咨询行业对专业性的要求很高。
”许燕强调,心理咨询师不是简单培训几次就能上岗,一定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心理学、医学的专业训练,包括理论与实务训练等。
时勘也提出了同样的担忧,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愈加重视,专业人员的匮乏,也成为制约相关工作开展的瓶颈。
“本来是心理干预,结果因为一些从业人员训练不够,变成了心理干扰。
”时勘说,这种危害也是极大的。
许燕还提到,严格的专业限制,导致合格的从业者数量非常稀少。
面对社会需求的巨大缺口,就不得不正视当下心理行业涌入了一些非专业者的现实。
“职业心理健康领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
”许燕说,大量非专业的人员在培训不足的状态下进入这个行业,行业专业性就会被淡化和稀释,也导致了一些不够规范的做法以及职业道德上的争议。
“为了确保从业者的专业性,同样要提升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
”许燕认为,如何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从业人员素质,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专业人员的匮乏,李献云认为,社会对抑郁等心理问题存在歧视,也导致一些心理干预措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李献云以一家医院为例,她说,这家医院在很早就建立了针对本院职工的心理咨询室,但有几千职工的医院,前来咨询的人却寥寥无几。
“因为怕自己的问题被同事知道,所以很多人不敢说出自己的苦恼。
”李献云说。
心理咨询怎样做才更容易让人接受?李献云认为,这是当下很多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服务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她建议,用人单位可以考虑提供一部分资金作为一项福利待遇,用于请社会上的专业机构为员工做心理测试及后续疏导,“对方不知道你是谁,也就能打消很多人的顾
虑了”。
时勘也建议,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应该加大对员工心理健康的资金投入。
“国外有个说法,在心理健康方面,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避免8美元的损失。
”他说,对于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而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重要,心理资本更应该引起重视。
李献云提出,管理者还要转变观念,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员工,不应该简单停用了之,而应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其大胆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