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双重生命与评价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的双重生命与价值

姓名:刘盈盈学号:2012110195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人是什么?从古至今,就有无数的思想家思索和探索人的问题,也得出了这样或那样的答案。但是归结起来,不外有两种基本看法:或者把人物化归结为物质本性,如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等观点;或者把人神化归结为精神本质,如人是纯粹理性等观点。但不论物化还是神化,都是一种物的思维方式,即它总是面向人的外在自然,习惯于从日常经验和实证科学的视野,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去理解把握对象,本质上是一种对象性思维。这样理解的人只是用先定本性来固化人,使本不能对象化的人对象化,使不是纯自然的人自然化。这样的理论特点就是由于不了解人在形成为人以后本性已和动物完全不同,仍然按照种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人的本性,从而不能真正地理解人的类特性,进而偏失了人的真正的本质。而认识人的关键,不在于把人看成什么,而在于如何去看人,即应分析现实的人及其存在,用类的方式理解人,确立起哲学思考人的存在的新的思考维度,从而取代种的思维方式。人来自于自然界,却又超越于自然界;人有自然生命,但同时又有超自然的生命;人作为人,超越了物的自在存在。成为自为存在,人不断地将外在自然界变成了人的无机身体,建立起与万物一体的开放性存在,使有限的生命获得了无限的意义。总之,人之为人,已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不能被简单的归结为物,用说明物的方式说明不了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旦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物的本性是前定的,属于物种的规定,人的本性是人在人的活动中创造的,属于人的自为的规定。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来说是他的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

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人是一种类存在物,具有类本质。马克思说:“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它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于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著名哲学家高青海先生指出:“对于人的生命,我们已经不能够、也不应该再看作单一生命,人在自然赋予的本能生命基础上,又创造出了属于自我的自为生命。就是说,人是有着第一生命和第二生命双重生命的存在,前者如果叫做‘种生命’,后者可以称为‘类生命’真正说来,只有这第二个生命,即支配生命活动的那个‘超生命的生命’,才是属于人所特有的生命。”从中我们发现,我们应当从双重生命和两维的视角来界定人、认知人的本质,而不能把人仅仅视为“单向度的人”。人作为一种存在物,具有自己独特的双重生命。一方面是,作为自然存在物的“种生命”;另一方面是,作为类存在物的“类生命”。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所具有的“种生命”,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是分别遗传自生物、种族、母体的生命,此种生命是一切生物体所具有的生存与繁殖特性或

者说是本性。人作为一种生物,是无法逃避此种生物本性的。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焉。”便是对人之种生命的最好把握。实际上,在西方实用主义和精神分析主义等科学主义流派对人的探讨中,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肯定人的生物本能和原始本能,这对我们揭示人的双重生命特性不乏借鉴意义。同时,马克思也说到:“吃、喝、生殖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领域并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现代哲学人类学奠基人马克斯·舍勒在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中认为,人是具有生命冲动与精神本质双重存在结构的完整的人,生命冲动与精神是人的不可分的且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生命作为盲目的冲动需要精神的限制与引导,而精神在生命冲动的推动下实现完美与和谐。在两者的关系中,精神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从上面的简单论述可见,人的存在是一种双重生命存在,其中“类生命”是人类更为根本和本质的生命。作为“超生命的生命”,人是一种尚未完成的历史性存在,人之所以为人,从人的特有本性来说,它不可能是别的,而正是“成为人”,完成人的使命,实现人的超越价值。因此,我们只有从人的双重生命的视角,才能真正揭示、理解人之本质,才可能在天使与魔鬼之间寻找到人的恰切位置,从而正确地把握人性,了解、满足人的两种价值诉求,并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人要成为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经历二次成长。有了种生命只具备做人的基本条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必须能够把生命活动变成自我意志和意识的对象,把自然界作为自己无机的身体。不但要超越生命本能的支配,而且还要主宰自己的生命,这才能称得上完整意义上的人。个体必须获得类的规定,他才能够作为人而存在。种生命必须结合于类生命,他才能够作为人的生命而发挥作用。所以对人来说,肉体生命虽然是宝贵的,他并不具有单独的价值和意义。脱离类本体和类生命的那种个体生命,与动物的个体生命并没有多大的差别。而从另一方面说,种生命一旦与类生命相结合,经过了类生命的开发,它也就与体现在动物生命中的性质根本不同。原来生命所蕴藏的巨大创造潜能,这时才会以奇迹般的形式出现、发挥出来,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类生命也不具有单独的意义和价值,它也只有结合于个体生命才能发挥它的作为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类生命是人的特殊本质,也只有人才有类本性,类也只有在人那里才有本真意义。物种间固有的本性是一种天然性、本然性,它只是作为外部力量起作用,并不构成物种的活动对象和活动原则。因此,物既无类生活,也无类意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的类本性成为人意识的活动对象,同时也是人活动的原则。人既有类的活动,也具有类的意识。人的这种类存在状态,就是人与人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人与外部世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人与自身本质也完成了的统一的存在状态。人的类关系体现的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内在统一的一体性关系。不过这种统一又是否定性的统一,普遍性中包含了无限多样的个体差异性,而且也只能在无限多样的个体差异性中才得以存在。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类生活的准则就是要求建立人的依赖性和人的独立性相配合的和谐人类共同体。类存在作为集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同时,也只有在这样的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人既是个体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既有社会的理性,又有独立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人与人在人格上完全平等,个性上完全自由。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要依据人既来自于自然,又超越于自然的现实性,消除人与自然的对抗状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状态,实现天人合一的类状态。在人与自身本质的关系上,人要全面地占有自己的本质。人的最高使命就在于在无限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追求创造自己的本质。人只有在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统一过程中才能获得人与自身本质的统一。在类存在状态下,不仅有良好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