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罗伯津斯基定理: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4、购买力平价: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6、贸易条件:指该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
7、幼稚产业理论:对于某些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
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
9、跨国银行:也称为多国银行。
一般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分行或附属机构,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
10、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
11、单一价格定律: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存在价格歧视前提是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套利12、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该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外国销售商品的行为13、重商主义 :一国药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进行国际贸易,并且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14、进口配额:是指政府在特定时期内对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者金额给予直接限制的政策措施。
15、最惠国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16、里昂惕夫之迷:根据H-O理论,里昂惕夫用美国1947年200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
17、关税壁垒: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
18、非关税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关税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依据关税的课征种类划分,主要的关税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依据关税的征收方法划分,关税又被分成从量税、从价税、选择税和混合税。
2、外汇外汇的动态含义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借助于各种国际结算工具,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清偿国际债权债务关系的一个交易过程。
(这是最初的外汇概念,现在人们提到外汇更多的是指它的静态含义)广义的外汇的静态概念,通常用于国家的管理法令之中,它是指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
狭义的静态外汇概念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通常所说的外汇就是指这一概念。
3、汇率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把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也称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市。
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用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
间接标价法则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用外国货币来表示其价格。
汇率可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
也可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4、进口配额进口配额(Import Quotas System)又称进口限额。
它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间内,对于某些商品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事先加以规定的限额。
超过规定限额的不准进口。
进口配额的形式有:全球配额,即适用于世界范围内任何国家或地区的配额,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批给一不定期额度,直至额满为止;国别配额,即按国家和地区进行分配的固定配额,有的由单方面强制规定,有的由双方谈判达成协议确定;进口商配额,即按不同进口商分配给一定配额。
有的国家还将进口配额与片收关税结合起来,在配额以内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超过配额则片收较高关税或附加税,称为关税配额。
5、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8、比较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是指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外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遵循“两优取重,两弊取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则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9、绝对优势: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另外一种产品上处于绝对劣势,另外一个国家相反。
如果两个国家都从事自己占优势的商品的生产和国际交换,都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10、机会成本: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因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不得不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量或价值。
11、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12、罗伯津斯基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13、贫困化增长(悲惨的增长):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偏向出口的贸易大国的经济增长使得进口与出口大幅度增加并引发贸易条件的恶化,致使国民福利水平下降的负作用超过国民福利提高的正作用,最终使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的现象14、要素密集度:一国中产品包含要素之间的比较)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国与国之间比较)15、里昂剔夫之谜: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与劳动比率低于进口替代商品的资本与劳动比率,即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恰恰相反,故称为H-O反论或里昂惕夫之谜。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贸易所得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
一个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能够获得诸多利益。
4.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引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换物或是去最好机会的价值5.充裕要素(abundant factor)充裕要素是指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生产要素6.要素价格(factor prices)是指每一单位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给所有者带来的收入。
(生产要素主要有四种: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7.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是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8.要素价格均等化(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是指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
9.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是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再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10.偏向型增长(biased growth)是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11.边际支出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pend)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12.福利恶化型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是指一国整体福利水平恶化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在严格假定下可能出现的一种极端情形。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1.绝对优势: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派生需求:源于对消费品的需求的工业产品的需求。
4.贸易所得:作为一种降低进口关税和其他贸易自由化国家经验结果的净效益。
5.一般均衡分析:是指(与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用都考虑进去的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察整个经济系统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6.非贸易品:本质上不可以贸易流通的商品。
7.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8.局部均衡分析:也称局部均衡分析,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9.贫民劳动论: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这种结论被称为贫民劳动论。
10.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简称PPF。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11.相对需求曲线:表示本国和外国被需求的劳动之比的曲线,英文简写为RD。
12.相对供给曲线:表示本国和外国可供给的劳动之比的曲线,英文简写为RS。
13.相对工资:是指该国工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的比值。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经济学名词的解释:
1. 国际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它涉及到出口、进口、贸易平衡、贸易政策等。
2. 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贸易顺差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而贸易逆差则相反,即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3. 毛出口和净出口:毛出口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出口总额,而净出口则是减去进口额之后的出口额,也可以被视为贸易顺差。
4. 汇率:汇率是表示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它在国际贸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5.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交易货币的市场,其中包括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
6. 资本流动:资本流动指的是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包括外国直接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等。
7. 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波动造成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8. 关税:关税是对进口货物征收的税款。
9. 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自由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而贸易自由主义则主张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
10.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的相对优势。
11. 多边贸易体制:多边贸易体制是指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规则和机构,最重要的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WTO)。
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由189个国家组成的全球性金融机构,旨在促进全球货币合作和稳定。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国际经济学名词的解释。
这些名词有助于理解和研究国际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和现象。
国际经济名词解释总结
1.服务外包:主要是指必须在一国国内实现的服务现在可以在国外实现,这种变化叫做服务外包。
2.引力模型: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3.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生产较外国需要更少的单位劳动力,那么这个国家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4.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5.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相对工资:指该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的比值。
7.派生需要:源于对消费品的需求的工业产品的需求。
8.贸易所得: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国家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得的利益。
9.李嘉图模型: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10.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11.贫民劳动论: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这个结论称为贫困劳动论12.充裕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生产要素(如本国的劳动,外国的土地),称为这个国家的充裕要素13.要素比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论)):该理论强调资源的差异是贸易的唯一原因。
表明比较优势是由以下因素所反映的:(1)相对要素丰裕度(对国家而言)(2)相对要素密集度(对产品而言)14.稀缺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少的生产要素(如本国的土地,外国的劳动)称为这个国家的稀缺要素15.要素充裕(度):如果国家2的可用总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大于国家1的这一比率,我们就说国家2是资本丰裕的。
国际经济学 名词解释参考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1、关税同盟:各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并对非成员国的商品进口建立统一的关税制度2、共同市场: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取消了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3、最惠国待遇原则:某一缔约方(或成员国)对其他缔约方(或成员国)的关税减让等优惠措施要无条件的适用于其他缔约方4、灰色区域措施:是指成员国采取在关贸总协定法律原则的规定边缘之外的某些贸易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在总协定实施过程中为监督措施所不及的漏洞之中,他们既不是合法的,也不是非法的。
5、外汇倾销:是指一国政府利用本国货币贬值来达到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6、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的特定地区和仓库。
外国商品可以保税进出,可在区内对商品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加工和制造。
7、出口加工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港口、机场附近交通便利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范围,新建和改建码头、车站、道路、仓库和厂房等基础设施,并提供减免关税和国内税等优惠待遇,鼓励外商在区内投资建厂,生产以出口为主的制成品8、科学工业园:以加速新技术研制及其成果应用,服务于本国或本地工业的现代化,并便于开拓国际市场为目的,通过多种优惠措施和方便条件,将智力、资金高度集中于高薪技术研究、试验和生产。
9、绝对配额: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后,便不准进口。
10、相对配额: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者收附加税甚至罚款11、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所采取的一系列强制性技术性限制措施或规定12、关税升级:关税税率随着加工程度的逐渐深化而不断提高,最终产品高于中间产品,制成品高于初级品。
13、出口管制:出口国政府通过各种经济和行政措施,对本国出口贸易进行管制的行为。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三章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3、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是指以各国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4、单位产品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 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6、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7、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8、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9、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dema nd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0、相对供给曲线(relative supply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供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1、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1、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2、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如果X产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 X =K X/L X,大于Y产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 Y=K Y/L Y,即k X >k Y, ,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3、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4、罗伯津斯基定理:PPT上: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比如说资本供给增加了ΔK。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书上:假设某一生产要素总量增加,比如说资本供给增加了ΔK。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要素变化后,要素相对价格仍会保持不变,从而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也保持不变。
5、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6、有效保护: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所以保护的程度需以国内生产的附加值的提高来衡量。
有效保护的计算公式:EPRj= (V’j-Vj)/Vj*100%7、配额(即进口配额)PPT上: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书上: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收支平衡账户:一国的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所有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经济交往的货币价值记录。
官方外汇干预:指一国的货币当局介入外汇市场,通过买卖货币以影响汇率的变动。
官方国际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所拥有的,可以满足国际收支平衡所需要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性黄金、特别提款权、在IMF的储备头寸和外汇储备等官方外汇资产。
官方结算余额(国际收支平衡):指基本差额加私人短期资本流动差额所得到的国际收支差额。
远期交易市场:进行远期合约交易场所,交易按照约定条件在未来某一日期交割结算,常单指远期外汇市场。
载体货币:是一种在发行该种货币以外国家的国际交易中被广泛使用的货币。
汇率超调:也称“汇率调节过度”,指当汇率对某一扰动作出反应时,汇率最初的变动会超过其最终要达到的均衡水平,然后逐渐恢复到长期均衡位置的现象费雪效应:指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利率在长期中同比例变化的关系。
一价定律:指在不存在运输费用和不存在贸易保护的自由市场上,同种商品在任何国家出售,按统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相等。
实际汇率:实际汇率是指将现实汇率经过相对物价指数调整后得到的汇率,即名义汇率(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外国价格水平与本国价格水平之比。
J曲线:描述货币贬值所引起的经常项目净收入先降后升轨迹的曲线。
转嫁:特指汇率转嫁,指一国名义汇率的上升(即本币贬值),会转嫁为进口产品的本币价格上涨的情况。
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逆差,但需要的具体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国际收支危机:指一国货币因国际收支严重逆差而导致急剧贬值的情况。
冲销性外汇干预:指一国中央银行所采取的一种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国外和国内资产交易以抵消外汇交易对国内货币供给影响的外汇干预政策。
外部平衡:指一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相协调的状态(经常项目的最优水平)。
主要指标是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没有大量的赤字或盈余。
物价—硬币—流动机制:假设本国经常项目赤字,由于本国赤字,会导致黄金流出本国,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减少,物价下降,出口成本降低,使得经常项目改善,黄金逐渐流进本国,最终两国储备流通停止,都达到国际收支平衡。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1、出口倾销是大型出口垄断厂商为了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在垄断国内市场并取得垄断高价的前提下,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方式大量出口,争夺国外市场的行为。
2、财政关税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其税率往往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对贸易量的影响制定的。
一般保持较低水平。
3、期汇交易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按照所签订的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的约定时间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4、国际储备指一国官方现有的可以无条件地用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或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资产。
5、外直接投资是一国居民为了在国外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进行的对外投资,它可以是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全资子公司或分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当地的公司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与当地的企业联合投资建立合资企事业或合作企业。
6.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7.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8.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9.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
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1.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用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粗略衡量。
2.贸易基础(basis for trade):两国贸易增长的原动力。
只有当其能从中获利时才会自愿从事贸易。
3.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由生产专业化和贸易引起的一国消费的增加。
4.重商主义(Mercantilism):17、18世纪盛行的理论,指出一国富裕的出路在于限制进口,刺激出口。
因此一国的盈利必然建立在他国的亏损之上。
5.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上比另一国家有更高的效率。
6.比较优势理论(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解释一国在生产所有商品都不如他国有效或相对他国有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互利贸易仍能发生。
该国应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进口其绝对劣势较大的商品。
7.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反映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斜率为负,凸向原点,且不相交。
8.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一国或地区的显性比较优势由一国或地区中各种主要商品的进出口净额的百分比来衡量。
9.交易所得(gains from exchange):由交易引起的消费增加,与国家在闭关自守时继续生产相比较而言。
10.分工所得(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由于生产专业化引起的消费增加。
11.提供曲线(offer curves):反映一国为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或在各种相对商品价格下,一国愿意出口和进口的程度。
12.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13.劳动密集型商品(labor-intensive commodity):在所有相对要素价格条件下,均有较高的劳动/资本比率的商品。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贸易基础:指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动力,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只有当其能从贸易中获利时才会愿意从事贸易。
贸易所得: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中,获得的利益有多大,贸易利益在国家之间是如何分配的贸易模式:对于参与国家来说,哪个国家出口哪种商品,哪个国家进口那种商品。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一国的财富形式,一国拥有的货币越多,则这个国家的财富越多绝对优势: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原理: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机会成本理论: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劣势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采用其所能获得的最佳技术,充分利用其所有资源生活残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相对商品价格: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机会成本递增:一国每多生产1单位某商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商品生产边际转换率:一国每多生产一单位X必须放弃生产Y的数量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边际替代率: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个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相互需求: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方的供给,把进口视为本国的需求。
提供曲线:又称相互需求曲线,它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与所愿意出口的本国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出口和进口的商品数量。
贸易条件: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率要素禀赋:指一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资源的相对量状况要素丰裕度:可以用两个角度来衡量,一种是以实物来衡量,即用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本和劳动的总和来衡量;另一种是以相对要素价格来衡量,即用每个国家的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来衡量。
国际经济名词解释
替代效应:是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
指当工资率上涨时,单位时间所获得的收入增加,劳动者为获得更多的收入,宁愿牺牲闲暇,增加劳动量以多获得工资收入。
收入效应:另一种是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因一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商品总量的变化。
指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可以用减少的工作时间获得同样的收入,因此当工资率提高时劳动者的供给反而减少。
价格弹性:即是需求量对价格的弹性,则指某一产品价格变动时,该种产品需求量相应变动的灵敏度要素密集度:衡量的是产品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或者说是不同要素的密集使用程度。
要素丰裕度:是从一国整体的角度来衡量其要素禀赋状况,即一国拥有的某种生产要素的丰富程度。
沉没成本: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在没有贸易障碍或运输费用的条件下,贸易不仅会减少两国间的价格差异,而且会使他们相等,即贸易将会完全消净两国间要素禀赋不同的影响。
即国际贸易将会使各国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相等。
要素密集度逆转:某一产品在资本丰裕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但在劳动丰裕国家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边际产品价值VMP: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
边际转换率MRT:一种商品所减少的产量与另一种商品所增加的产量之间的比例。
欧拉定理:在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并且一切产品刚好被消费完毕的条件下,某种产品的总产量等于其投入的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各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乘积之和。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和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的基础上,其主要结论是:一个国家丰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则因贸易而受损。
贸易将提高一国出口产品中密集使用要素(丰裕要素)的收益,而降低其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要素(即稀缺要素)的收益,而无论两种要素的供应者倾向于消费哪种商品。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和劳务
的最大产量
●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一定时期内一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分为出口
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
●要素密集度:只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值
●自动出口限制: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规定在某一时期内某些
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规定的配额内由出口国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进口配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进行直接的限制,
规定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规定的则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才能进口
●国际直接投资:为了在国外投资获得长期的投资收益,并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和企业的
经营权而进行的在国外直接建立企业或公司的投资活动
●国际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以及提供国际中长期信贷,经济开发援助的形式的资本外
投活动
●进口替代:通过发展本国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替代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
期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
●出口导向:采取鼓励办法发展国内制造业,是国内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用制成品的
出口替代传统初级产品的出口
●国民待遇原则:某一成员的商品或服务进入另一成员领土后,应该享受与该国的商品或
服务的待遇
●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成员进行贸易时彼此不能歧视,大小成员一律平等。
某一成员提
供给其他成员的任何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都应立即无条件的给予全体世贸组织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12
1.GNP及其分解:GNP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并在市场上卖出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
可以分解为:消费(国内居民私人消费的数额),投资(私人企业为进行再生产而留下的用于购买厂房设备的数额),政府购买(政府使用的数额),经常项目余额(对外净出口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额)。
2.GDP: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CH13
1.汇率的定义:一种货币以另一种货币所表示的价格成为汇率。
5.外汇资产的需求:外汇资产的需求最主要取决于对存款未来价值的评价,包括:这种外汇存款的利率和相对于其他货币,该货币的预期汇率变动。
2..利率平价条件:当所有的货币存款都提供相同的预期收益率时,外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用相同货币衡量的任意两种货币存款的预期收益率相等的条件。
这一条件意味着外汇存款的潜在持有者把所有的外汇存款都视为有同等意愿持有的资产。
CH14
1. 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作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
2.货币超调:货币超调是指汇率对货币波动的即刻反应超过了长期反应的一种经济现象。
CH15
1.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指在不存在运输费用和不存在贸易保护的自由市场上,同种商品
在任何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相等。
2.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的比率。
一国的价格水平
以一个基准的商品和服务“篮子”的价格来表示,它反映该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
3.绝对和相对购买力平价:①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的比
率。
②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水平变动的比率。
4.费雪效应:费雪效应是指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在长期中同比例变化的关系。
CH17
1.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用于研究中央银行在资产市场进行交易行为
的主要工具。
该表记录的是中央银行所持有的资产和负债。
(复式记账原则)
2.冲销操作:冲销操作是指一国中央银行所采取的一种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国外资
产和国内资产交易,以抵消外汇交易对国内货币供给影响的外汇干预的政策。
3.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制度是指一国政府指定和公布汇款,且汇率只能在一定限度内
波动的汇率制度。
4.国际收支危机:国际收支危机是指一国货币因国际收支严重逆差而导致急剧贬值的情
况。
5.资本抽逃:资本抽逃是指出于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持有的
资本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
6.资产完全替代:资产完全替代是指本币债券和外币债券是完全替代品,当这两种资产的
预期收益率相同时,投资者对其资产是如何组合的毫不在乎。
7.储备货币:储备货币是指一国政府保有的用作国际储备资产的货币。
8.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广义上指黄金为一般等价物的
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狭义指金币本位制。
CH18
1.内部平衡:内部平衡是指一国国内经济处于稳定。
协调增长的状态。
主要指标是生产资
源得到充分利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而且价格水平保持稳定,没有通货膨胀。
2.外部平衡:外部平衡是指一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相协调的状态。
主要指标是国际收支
保持基本平衡,没有大量的赤字或盈余。
CH19
1.汇率自动稳定器作用:与固定汇率相比,浮动汇率相对减少了需求冲击对就业的影响,
从而有利于经济稳定。
CH20
1.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是由欧盟15个国家中11国组成的货币一体化联合体,是战后40
多年的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最终产物。
2.最优货币区:是各有关国家通过实现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的一体化而组成的最适合
于相互间实行固定汇率的地区。
3.最优货币区理论:是有关固定汇率最适合于那些通过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而实现一
体化的地区的理论。
CH21
1.资产组合多样化:是指投资者通过对不同资产进行组合,在追求最大收益或预期收益的
同时,借助于非系统风险的消除以降低投资风险的行为。
2.离岸银行业:是指一国银行在其总行所在国以外的国外分支机构所从事的各种国际金融
业务。
3.离岸货币交易:是指非银行所在国或所在地的货币,即以境外货币进行的各种交易活动。
4.巴塞尔协议内容:为了更好地管理跨国银行业的业务,需要在来源国和东道国之间分摊
各自的责任。
要求来源国和东道国的管理者分享有关银行的信息,并要求“允许来源国或代表来源国当局在东道国领土上检查银行。
CH22
1.原罪:是指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用本国货币借款。
这种无能无力是穷国的结构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