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学院《推拿手法功法学》课程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医学院《推拿手法功法学》课程特色

《推拿手法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最具中医特色的学科之一。在20世纪规划教材中没有把《推拿手法学》单独列出作为一门课程,而是把《推拿手法学》与《推拿功法学》、《推拿治疗学》合编成《推拿学》。进入21世纪,由于专业设置变更的原因,国家教育部明确将针灸、推拿两个专业合并成针灸推拿专业,对教材建设也进行改革,将原来的《推拿学》分为《推拿手法学》、《推拿功法学》、《推拿治疗学》三门学科。这是针灸推拿专业教育的一大创新。

马克思说过“人类手足的分工标志着劳动工具的出现。”推拿是用“手”作为治疗工具的,因此,可以认为推拿是人类认识的最早的治病方法之一,已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中医的“活文物”。

《推拿手法学》是针推专业本科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推拿学科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具有实践性、技巧性、操作性多重组合的特点,是培养合格推拿人才首要条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正确掌握推拿手法要领,熟练手法动作技巧和协调性,使手法达到“持久、柔和、均匀、有力”的“八字决”要求,并具有“深透”作用,为以后学习推拿临床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的目的全于应用,通过《推拿手法学》的教学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能正确掌握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手法作用点、作用力、作用力方向的选择应用,正如《幼科铁镜》所云:“寒热温平,药之四性,推拿揉掐,性与药同,不明何可乱推。”推拿如用药,用药如用兵。练就过硬的推拿手法本领,正确应用手法是推拿治病的关键。二是临床应用自如,正如《医宗金鉴》所云:“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界。

推拿手法学适合作为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本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主要表现在:

1.本课程是中医学中最具动感的中医学课程。全课程教学过程围绕“手法”这个中心进行,包括手法的理论教学、手法的示教教学、手法练习教学、手法人体模拟操作教学、人体各部位的应用教学等。先与推拿功法学相连,后与推拿治疗学相续,又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是一门与前后课程连接最紧密,培养动手能力最强,实践机会最多的课程。

2.本课程是一门结构紧密的应用性基础课程。可分基础手法教学、人体模拟操作练习、人体各部位常规操作应用三个环节:

2.1基础手法教学,包括单式手法、复式手法、沙袋手法练习,主要是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功,为人体模拟操作打基础;

2.2人体模拟操作练习,是沙袋练习与人体各部位操作应用的过渡期训练,主要训练从沙袋到人体操作的手法手感体验,为人体各部位操作打基础。充分体现手法训练“先与师合,后与师离”的原则;

2.3人体各部位操作应用练习,分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腰背部、肩上肢部、臀下肢部六部位进行手法操作练习,上承人体模拟操作练习,下与临床推拿手法应用相衔接,达到培养实用型推拿合格本科人才的目的。

以上三个环节,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联系紧密。

3.本课程是最适合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课程。由于本课程是以手法作为课程核心内容教学的课程,因此也是动感最强的教学课程。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3.1最能体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性强的课程。每堂课除理论教学外,都有手法示教,手法练习的内容,在同学手法练习过程中,又有老师针对同学手法错误,帮助纠正手法的内容。在人体各部位操作实验课教学中,主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同学相互配对互练教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

3.2最能体现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示教室、教学实验室、手法功力测试室、模拟诊室以及推拿功法教学室等。从各个不同层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3最能体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的课程。整个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可充分应用图表、实验操作、录像、视频、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自学、讨论、手法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具有直观、形象,文字、影像、声音结合,易学、易懂、易掌握的优点。并可增加推拿各家流派手法内容,丰富推拿手法的内涵和外延。使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美学感。

3.4最能体现丰富多彩社会实践,成为辅助教学内容的课程。组织成立推拿协会,举办推拿手法专题示范讲座,有组织的模拟诊室操作练习,举行推拿手法大赛,深入社区、军营、兄弟院校及各类公益活动的义诊活动、为民免费推拿服务。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老区、山区海岛为民服务活动,既得到身心锻炼,又得到技能锻炼。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的安排,分上篇、中篇、下篇及附篇四部分,结合教学的实际,突出重点的原则,其侧重面有所调整。

本门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更是一门强调动手能力的实践课,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安排临床见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