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的 主要病害。在我国大部分 地区发生均十分严重,一 般使马铃薯减产20%-50%, 严重的达80%以上。感染 病毒的马铃薯通过块茎无 性繁殖进行世代积累和传 递,致使块茎种性变劣, 产量不断下降,甚至失去 利用价值,不能留种再生 产。
马铃薯病毒病--症状
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3种类型。 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淡绿相间或黄绿
马铃薯早疫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或带病薯块上 越冬。翌年种薯发产、菌即开始侵染,病菌 出士后,其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蔓延扩大。病菌易 侵染老叶片,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 度高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行。癖薄地块 及肥力不足发病重。
马铃薯早疫病--病害控制
雨水少,温度高,病害发生轻。
品种抗病性: 马铃薯的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性有很大 差异。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抗病性以下两种:
1寡基因遗传的小种专化性抗病性 2非小种专化性的,多基因遗传部分抗病性或田间抗病性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条件
耕作与栽培措施: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 地块发病重,平地较垄地重。密度大或株形 大可使小气候湿度增加,也利于发病。施肥 与发病有关,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土壤瘠 薄、缺氮或黏土使植株生长衰弱,有利于病 害发生。增施钾肥可减轻危害。
马铃薯环腐病--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应采取以加强检疫,杜绝菌源为中心的综 合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2.建立无病留种基地 3.选用健薯,汰除病薯
(播种前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5-6d,进行晾种,不断剔除烂薯,使田间环 腐病大为减少。此外用50ug/kg硫酸铜浸泡种薯10min有较好效果。提 倡小种薯作种,避免切刀传染,如用切块播种,应进行切刀消毒。)
马 铃 薯 病 毒 病 在 块 茎 上 的 症 状
马铃薯病毒病--病原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简称PVX)在马铃薯上引起轻 花叶症,有时产生斑驳或环斑
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简称PVS),在马铃薯上引起轻 度皱缩花叶或不显症
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简称PVA)在马铃薯上引起轻 花叶或不显症
近年来, 危害有加重趋势,多雨年份可造成严 重减产,马铃薯黑胫病不但造成缺苗断垄,而 且引起贮藏期的烂窖。
马铃薯黑胫病--症状
主要侵染根茎部和薯块,从苗期到生育期均可发病。受 侵植株的茎呈现一种典型的黑褐色腐烂。
种薯发病,腐烂成团状,不发芽或烂于土中,不能出苗。 幼苗发病, 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叶片上卷,叶色褪绿,茎
马 铃 薯 晚 疫 病 病 害 循 环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此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病害,气候条件对病害 的发生和流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以温度,湿度影响最大。 当条件适于发病时,病害可迅速爆发。
(孢子囊的形成要求相对湿度在90%以上,而以饱和湿度为最适。 孢子囊萌发的方式和速度与温度有关。)
马铃薯病害
马铃薯病害
全世界已报道的马铃薯病 害有近百种,在我国危害 较重,造成损失较大的有 15种。
主要病害为晚疫病、病毒 病、青枯病、癌肿病和粉 痂病等。我国由于马铃薯 病害的危害,一般减产 10%-30%,严重的可达 70%以上。
马铃薯病害种类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病毒病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软腐病 马铃薯黑胫病 马铃薯其它病害
基部组织变黑腐烂。
早期病株萎蔫枯死,不结薯。发病晚和轻的植株,只有 部分枝叶发病,病症不明显。
块茎发病始于脐部,可以向茎上方扩展几厘米或扩展至 全茎,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呈黑褐色。用手压 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黑褐色腐烂发臭,区别于 青枯病等。
马铃薯黑胫病--病害控制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薯 3.加强栽培管理 4.种薯入窖前要严格挑选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控制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不
同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
入害,冬藏查害、出害、切块、春化等过程 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 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控制
(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 好田块,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马铃薯环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在种薯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薯播下后, 一部分芽眼腐烂不发芽,一部分出土的病芽,病菌沿 维管束上升至茎中部,或沿茎进入新结薯块而致病。
适合此菌生长温度20~23℃,最高31~33℃,最低 1~2℃。致死温度为干燥情况下50℃经10分钟。 最适pH6.8~8.4,传播途径主要是在切薯块时,病菌 通过切刀带菌传染。
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 有叶脉透明; 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 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 死或萎焉脱落; 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 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引 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马 铃 薯 皱 缩 花 叶
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产生一圈白 霉(孢囊梗和孢子囊),叶背最为明显。
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 扩展慢。
茎部或叶柄染病,显褐色。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病原
致病疫霉 (Phytophthora百度文库infestans)
属鞭毛菌亚门疫 霉属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循环
Erwinia carotovora简称Ecc;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病亚种
E.carotovora 简称Eca; 菊欧氏菌E.chrysanthemi简称Echr。
马铃薯软腐病--发病规律
此病的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的种薯,病菌也可在病残体上 或土壤中越冬,经伤口或自然裂缝侵入,带菌率可达 100%。病菌主要潜伏在皮孔内和表皮上,遇高温、高湿、 缺氮,块茎表面和皮孔处的病菌迅速增殖,在薯块薄壁细 胞间隙中扩展,同时分泌果胶酶降解细胞中胶层,引起软 腐。此外,由于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其他感病植物也是 重要的侵染来源。在贮藏初期,往往因通风不良,而使块 茎处于缺氧状态,这种条件有利于病菌侵染和薯块腐烂。 长期大水漫灌、淹水、积水,引起腐烂更加严重,通风不 良、土壤淹灌或水洗后块茎上存在水膜导致的厌气条件, 有利于病害发展。过量施用氮肥也会提高感病性。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轮腐病,俗称转圈烂、 黄眼圈。是一种世界性的由细菌引起的维 管束病害。1972年一次调查,病株率一般 在20%,重病地块减产达60%以上。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症状
本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 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焉两种类型。 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
(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2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 毒矶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 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 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1212200倍式波 尔多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病后 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马铃薯软腐病--症状
本病主要在块茎上,其次在叶及茎上发生。 病菌主要从皮孔和伤口侵入块茎组织。皮 孔受害出现轻微凹陷,棕褐色至褐色,周 围水渍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0.30.6cm,表皮下组织软腐,以后扩展成大病 斑直至整个薯块腐烂。
马铃薯软腐病
马铃薯软腐病--病原
软腐病菌有3种;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致病变种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简称PVY),在马铃薯上引起严 重花叶或坏死斑和坏死条斑
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简称PLRV) 该病毒寄 主范围主要是茄科植物,在马铃薯上引起卷叶症
此外烟草花叶病毒(TMV)也可侵染马铃薯
马铃薯病毒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是一 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毁灭 性病害。
在多雨、冷凉、适于晚疫病流行的地区和 年份,植株提前枯死,损失20%-40%。
曾引起爱尔兰饥饿,导致约100万人死亡。
马铃薯晚疫病--症状
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最早发生在下部叶 片。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 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
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 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 萎焉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焉,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 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 死,块茎发病,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以至黑褐色,皮层 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故称环腐,经贮藏块茎芽眼变黑干 枯或外表爆裂,播种后不出芽,或出芽后枯死或形成病株。 病株的根、茎部维管束常变褐,病蔓有时溢出白色菌脓。
初侵染: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中越冬,也可 以卵孢子越冬,但病株茎、叶上的菌丝体及孢子 囊都不能在田间越冬。在双季作薯区,前一季遗 留土中的病残组织和发病的自生苗也可成为当年 下一季的初侵染源。
传播:病菌的孢子囊借助气流进行传播。病薯播 种后,多数病芽失去发芽力或出土前腐烂,另一 些病芽尚能出土形成病苗。病菌以幼苗茎基部沿 皮层向上发展,形成通向地上部的茎上条斑,病 苗和病菌长期共存,温湿度适宜时,病部产生孢 子囊,这种病苗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病菌能借 助土壤水分的扩散作用而被动的在土壤内移动, 还可以在病薯与健薯上繁殖。
4.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 5.栽培管理
马铃薯其它病害
马 铃 薯 炭 疽 病
马铃薯其它病害
马 铃 薯 茎 线 虫
马铃薯软腐病(Potato Soft Rot)
马铃薯软腐病由几种欧文氏杆菌单独或混 合侵染,是为害贮藏期马铃薯块茎的一种细 菌病害。软腐病遍及全世界马铃薯产区, 是欧美国家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 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减产3%-5%。
马铃薯软腐病--病害控制
防治软腐病的基本对策是预防为主,从大田、 入库和贮藏三个环节上抓好病害防治。
1.种植无病种薯 2.加强田间管理,安全收获 3.安全贮藏 4.选用抗病品种
马铃薯黑胫病
马铃薯黑胫病又称黑脚病,是以茎基部变 黑的症状而命名的。
黑胫病虽只发生在马铃薯上,但在其他植物 上可以分离到病原菌。
(1)选用早熟耐病品种,适当提早收获。 (2)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
推行配方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3)发病前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l:1:200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 粉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 次。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循环
侵入与发病:低温高湿条件时,孢子囊吸水后间 接萌发,内含物分裂形成6-12个双鞭毛的游动孢 子,在水中游动片刻后,便收缩鞭毛,长出被膜, 成球形,随即长出芽管。当温度高于15℃时,孢 子囊可直接萌发成芽管。
再侵染:中心病株上的孢子囊借助气流传播,萌 发后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周围植株,经过多次 重复感染引起大面积发病。病株上的孢子囊也可 随雨水或灌溉水进入土中,从伤口、芽眼及皮孔 等处侵入块茎、形成新病薯,尤以地面下5cm以 内为多。
马铃薯早疫病(Potato Early Blight)
马铃薯早疫病是马铃 薯上常见的一种病害, 在我国和世界各马铃 薯产区分布较为普遍。 一般多在生长后期发 病,对产量影响不大,如 在开花期受害,引起叶 片提前干枯,降低产量, 严重者甚至个别地块 全田无收。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
茄链格孢菌 (Alternaria solani)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