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医学生必备)
酒制:当归、常山、大黄等 应贮于密闭容器中,臵 醋制:芫花、大戟、香附、甘遂 阴凉处贮存 等
饮片种类
某些矿物类
贮存方法
应贮于密封的缸、罐中,并臵于凉爽处贮存
举例
硼砂、芒硝等
少数贵重 饮片
•分开贮藏,专人管理,并注意防虫、防霉, 臵阴凉、通风、干燥处贮藏 人参、西洋参、 麝香,应用瓶装密闭,以防香气走失 牛黄宜瓶装,在霉季时放入石灰缸中,以 麝香、熊胆、 西红花、冬虫 防受潮霉变 夏草、牛黄等 人参极易受潮、发霉、虫蛀、泛油、变色, 在霉季应放入石灰箱内贮存 应严格按照有关的管理规定办理,设专人负 责管理 必须按照消防管理要求,贮存在安全地点。 在夏天,要防止自燃 硫黄、火硝、 樟脑等
传统养护技术 • 低温养护法
害虫在环境温度 8℃~10℃停止活动 -4℃~8 ℃进入冬眠状态, 低于-4℃,可使害虫致死。 常采用低温(2~10℃)贮存饮片 由于此法需要一定的设备,费用较大,故主要 用于贵重药材,特别是容易霉蛀的药材以及无 其他较好办法保管的药材。 如哈蟆油、银耳、人参、菊花、山药、枸杞子、 陈皮等。
传统养护技术
• 对抗贮存法
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贮,相互克制起 到防止虫蛀、霉变的养护方法。 如牡丹皮与泽泻、山药同贮;人参与细辛同贮; 蛤蚧与花椒、吴茱萸或荜澄茄同贮;硼砂与绿豆同贮; 蕲蛇或白花蛇与花椒或大蒜瓣同贮;土鳖虫与大蒜同贮; 冰片与灯心草同贮;藏红花与冬虫夏草同贮等。 还可采用与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密封同贮, 如山苍子油、花椒、樟脑、大蒜、白酒等。 可喷洒少量95%药用乙醇或50度左右的白酒密封养护 动物、昆虫类饮片,如乌梢蛇、地龙、蛤蚧等; 油脂类中药及炮制品,如柏子仁、桃仁、枣仁等; 含糖类饮片,如枸杞子、龙眼肉、黄芪、大枣等; 贵重饮片,如冬虫夏草、鹿茸等; 含挥发油类饮片,如当归、川芎、瓜蒌等。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课件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
.
1.1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 ⑴中药的含水量 ? ⑵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对中药贮存的影响
.
2.1 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
? ⑴温度 ? ⑵湿度 ? ⑶空气 ? ⑷日光 ? ⑸霉菌和害虫
.
中药的分类贮存方法
1.植物类药材 ? ⑴重点养护品种 指最容易虫蛀、霉变、泛油、变色的品种。这类中
⑴常见易发霉的中药有:甘草、当归、 羌活、紫菀、黄芩、远志等,它们含 有霉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在适宜 条件下,极易霉变。
⑵易生虫的中药有:川芎、当归、板蓝 根、半夏、甘草、桔梗等。
.
? 叶、花、全草类药材的养护
1.花类药材在贮藏中常发生退色、发霉、虫蛀、走气、 花冠脱落变形等现象。在贮藏时,应根据各花类药 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贮藏。
.
附:各类中药饮片分类( 植物药)
? 1、富含淀粉类饮片(来源于植物的根及块状茎、果实或种子 部位,含丰富的淀粉,质地粉性) a.强淀粉饮片有 白芷、山药、贝母、天花粉、葛根、泽泻、防 己、赤勺、重楼、北沙参、南沙参、何首乌、太子参、天葵子、 金果兰、白术、大黄、猫爪草、薏苡仁、芡实、浮小麦、白扁 豆、乌豆、赤小豆、刀豆、麦芽、神曲、娑罗子、决明子、皂 角、胖大海、预知子、莲子等。 b弱淀粉饮片有 三棱、莪术、防风、白蔹、白芍、银柴胡、千 年健、藕节、仙茅、红大戟、木瓜、桔核、金樱子、槐角、荔 枝核、桑椹、冬瓜子、车前子、葶苈子、菟丝子、楮实子、韭 菜子、青葙子、急性子等。
? 害虫来源?1)产地收取加工 (2)运输过程 (3)贮 藏过程 (4)包装物或容器 (5)库房内外的清洁工 作做得不好
.
3.1 变色
中药采集、贮藏中变异因素、常见变异现象、贮藏与养护方法总结
中药采集、贮藏中变异因素、常见变异现象、贮藏与养护方法总结采集:全草: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益母草、荆芥等;需连根入药,车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须用带花、叶、梢的需适时采收,夏枯草、薄荷等。
叶: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采集,此时叶片茂盛、药力雄厚,枇杷叶、荷叶、大青叶、艾叶等;桑叶需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花、花粉:采收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野菊花、金银花、月季花、旋覆花等;花期短或花朵次第开放的植物,应分次及时摘取;蒲黄(以花粉入药)须在花朵盛开时采取。
果实、种子:青皮、枳实、覆盆子等少数药材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皮或果实;瓜蒌、马铃薯等在果实成熟时采收;以种子入药的常在果实成熟后采集,如莲子、白果、沙苑子、菟丝子等;既用全草又用种子入药的,可在种子成熟后割取全草,将种子打下后分别晒干贮存,如车前子与车前草;小茴香、牵牛子、豆蔻等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在刚成熟时采集;枸杞子、女贞子等容易变质的浆果,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时分采收。
根、根(块)茎:一般以早春或深秋时节(即农历二月或八月)采收为佳,如天麻、葛根、玉竹、大黄、桔梗、苍术等;半夏、延胡索等要在夏天采收。
树皮、根皮:常在春、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如黄柏、杜仲、厚朴等;牡丹皮、苦楝皮、地骨皮等在秋后采收为宜;尽量避免伐木取皮或环剥树皮。
中药的贮藏:中药的变异现象:中药在运输、贮藏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养护不善,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相互作用下,就会逐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为、泛油、风化等现象,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与疗效。
中药的变异现象不仅取决于中药自身的性质(包括所含化学成分及其性质、含水量等),而且和外界的环境密切相关。
一、影响中药变异的常见外界因素(一)温度中药在常温下成分基本稳定,利于贮藏,温度升至34℃以上时会发生某些中药的变异,如含油脂较多的苦杏仁、柏子仁等油分外溢;含糖较多的黄精、玉竹黏连、变味等。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千金医药质量部:虞坚忠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地域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大(相对湿度达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回升,致使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在储藏、养护不当的情感下产生霉、生虫、泛油等变异现象。
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变异发生,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有关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2.受潮湿影响;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
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3.药剂熏蒸(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一、中药品质变异现象中药(含中成药)在运输、储藏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的相互作用下,会逐渐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味、泛油等现象,直接影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这种现象称为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中药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异现象是很复杂的,变异不仅取决于各种中药本身的性123质,而且和外界环境的影响123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我们123必须探讨变异现象的种类,123了解发生变质现象的原因123积极地进行防治。
1.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
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适宜的温度(20~35℃)、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123长繁殖,分泌的酶溶蚀药材组织,以致使中药有效成分发生变化而失效。
霉菌是指真菌中不形成大的子实体的全部丝状菌类,常寄生于有机体或腐生于粮食、食品、中药或其他产品上使之发霉变质,有的霉菌还可产生毒素,危害人与动物的健康。
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黄绿青霉素、灰黄霉素等。
常见的霉菌有黑酵菌、云白酶、绿霉菌、兰霉菌等几类。
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有123:⑴中药内含有养料可供霉123菌的寄生许多中药都含123有蛋白质、淀粉、醣类及黏123液质等,给霉菌的生长、繁123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123⑵受潮湿的影响一般中123药在储藏前虽经干燥,但在123储藏的过程中仍易吸潮,特123别是在霉雨季节,空气很潮123湿,中药极易从外界吸收水123分,从而提高了中药的含水123量,此时的外界温度也适合123霉菌的生长、繁殖,导致中123药霉烂变质。
⑶中药本身“123发汗” 中药当受到焖热123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123表面,这种现象称之为“123 汗”。
凡发汗的中药其外表123必定潮湿,在适宜的温度下123,霉菌菌落极易生长,并由123中药的表面逐渐深入内部,123引起中药霉烂。
⑷生虫后引123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123后,害虫在生活的过程中要123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123因此,中药的温度升高、123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123了生活的条件,往往引起霉123变。
中药养护学 第二章变异现象
根霉:根霉是较常见的一种霉菌,在药材上寄生颇多,其分解淀粉和脂 肪的能力较强,对中成药及含淀粉、蛋白质、脂肪较高的原料药材有较 大的危害。
黑根霉
黑曲霉:含水分较高的中药常受其害而引起霉腐。 黑曲霉
二、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
药材霉变的原因是由于大气中存在着许多真菌孢子,当 其落在药材表面后,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即萌发为菌丝 ,并分泌一种酵素,溶蚀药材组织,使药材有效成分破坏 ,失去药用价值。引起药材发霉的主要因素有:
二、中药泛油的原因 1、中药本身的性质
药材在贮存过程中是否走油,起主要作用的是药材本身的 性质。
一般含脂肪油较多的种仁类药材,如柏子仁、桃仁、郁李 仁和苦杏仁等;含粘液质、糖质较多的药材,如麦门冬、天 门冬、黄精和枸杞子等都较容易走油,故在贮存这类药材时 应特别注意做好防止走油的工作。
2、温度、湿度的影响
(2)较易发霉的中药:知母、苍术、木香、商陆、山奈 、夜交藤、黄芩、远志、白茅根、葛根、白芨等(其中除 了山奈、夜交藤、黄芩、远志、白茅根、白芨外,其它还 易泛油,木香、牛膝、百部、黄精、山奈、苍术、薤白、 白芨等还易生虫)。
2.果实种子类药材 易泛油、发霉的果实种子类药材,按 其易泛油、发霉程度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常见霉菌的种类
常见的霉菌有曲霉、青霉、毛霉、根霉、木霉和黑酵菌、云白霉、绿霉 菌、兰霉菌等几种。霉菌的菌体结构比较复杂,菌落呈绒毛状或疏松的 棉絮状,孢子有多种颜色。霉菌的菌丝体由许多分枝菌丝所构成,菌丝 为棉絮状、毛状、网状、团状或粉状。如在发霉的药材上,往往能见到 许多毛状、线状、网状物或斑点,这就是各种不同霉菌孢子萌发的菌丝 。
害虫,或者是未生虫与已生虫的药材一同启运,都会遭到感染。如果药 材的包装不严或受损坏,在运输途中更易感染害虫。
中药养护的基本知识
中药养护的基本知识
中药养护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点:
1. 防止中药品质变异:中药在储藏过程中可能会因管理不当而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味、泛油等现象,直接影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必须采取措施防止中药品质的变异。
2. 分类储存: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因此应该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储存。
例如,有些中药需要干燥环境,有些则需要保持湿润。
3. 防止潮湿和干燥:中药材的含水量对其质量和疗效有重要影响。
需要防止中药材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
过于潮湿可能会导致发霉或虫蛀,而过于干燥则可能会导致药材失去水分和失去药效。
4. 定期检查:中药材的储存和管理需要定期检查。
例如,需要定期检查仓库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药材的外观、气味、质地等质量指标。
5. 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于已经变质的中药材,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晾晒、烘烤、熏蒸等。
6. 遵循规定:在进行中药养护时,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
中药养护是保证中药质量和疗效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中药进行科学的储存和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为临床医疗和保健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药饮片常见变异现象
中药饮片常见变异现象【汇总】1.虫蛀虫蛀,是指饮片被成虫蛀蚀的现象。
饮片中含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等成分,是有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营养,故最易生虫,如白芷、北沙参、娑罗子、前胡、大黄、桑螵蛸等。
2.发霉发霉,又称霉变。
是指饮片受潮后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在其表面或内部寄生和繁殖的霉菌所致的发霉现象。
对饮片贮藏危害最大。
我国地处温带,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夏季炎热、潮湿,饮片最易发霉。
如车前草、马齿苋、独活、紫菀等。
3.泛油泛油,习称“走油”。
是指因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在受热或受潮时其表面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饮片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影响疗效,甚至可产生不良反应。
含油脂多的饮片,常因受热而使其内部油脂易于溢出表面而造成走油现象,如柏子仁、桃仁、杏仁、炒苏子、当归、丁香、炒酸枣仁、炒莱菔子等。
含糖量多的饮片,常因受潮而造成返软而“走油”,如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等。
4.变色变色,是指饮片的色泽起了变化,如由浅变深或由鲜变暗等医|学教育网整理。
由于保管不善,某些药物的颜色由浅变深,如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等由白色变为黄色;有些药物由鲜艳变暗淡,如花类药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等。
因此,色泽的变化不仅改变饮片的外观,而且也影响药物的内在质量。
5.气昧散失气味散失,是指饮片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贮藏日久气味散失或变淡薄。
药物固有的气味,是由其所含的各种成分决定的,这些成分大多是治病的主要物质,如果气味散失或变淡薄,就会使药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药效。
药物发霉、泛油、变色,均能使药物气味散失;含挥发油的药物,如肉桂、沉香等,由于受温度和空气等影响,也会逐渐失去油润而干枯,以致气味散失;豆蔻、砂仁粉碎后,气味会逐渐挥发散失等等。
6.风化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盐类药物医|学教育网整理,经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失去结晶水,变为非结晶状的无水物质,从而变为粉末状,其质量和药性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中药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原因
中药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原因中药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原因:一、药材形态变异1.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同一种中药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如气候、土壤、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差异,会导致药材形态发生变异。
比如,黄芩在不同区域生长时,植株高度、根茎形态、花序结构等都有所差异。
2.遗传因素:中药材的遗传变异也会导致药材形态的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株系间的中药材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导致植株的形态变异。
3.人为因素:药材的种植、采摘和加工过程中的人为操作也会导致药材形态的变异。
比如,种植者在选择繁殖材料时可能会选择某些具有特殊形态的植株进行繁殖,从而导致后代植株的形态变异。
二、药材品质变异1.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异:中药材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在不同的环境、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异。
比如,夏季采收的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冬季采收的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较低。
2.采收和加工工艺的影响: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过程中,温度、时间、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导致药材品质的变异。
比如,太山参的采收和干燥过程中,高温、长时间的晒干会导致药材中药效成分的减少。
3.保存和运输条件的不同:中药材的保存和运输环境差异也会导致药材品质的变异。
比如,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和密闭环境下储存会导致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减少。
三、药材化学成分变异1.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理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变异。
比如,某些草本中药在不同地区生长时,由于土壤养分含量、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差异,会导致植株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
2.遗传因素:中药材的药效成分是由植物合成的次生代谢物所决定的,而不同地区、不同株系间的药材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从而导致化学成分的变异。
3.加工工艺的影响:中药材的加工过程中,如炮制、炒制等工艺操作,会导致药材中的药效成分发生变化。
比如,麻黄在炮制过程中,麻黄素含量会降低,而麻黄碱含量会增加。
中药材的保管与养护
• 在此温湿度条件下;药材成分性质稳定;降 低了与成分共存的各种酶的活性;中 高温 性霉菌和害虫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从而较 有效地保证了药材质量
• 冷库一般储存细稀贵药材 饮片和按规定需 冷藏的各种制剂 遇冷失去活性 成分易变 性或析出结晶 产生沉淀 浑浊 分层后无法 恢复原状的制剂不可储存在冷库内
2备货;是按出库凭证所列内容进行的检出商 品的操作过程
药材饮片备货;应按每一包件称重检斤;求出 毛重;然后再分别除皮求出净重 由于中药 材未实行批号管理;一个货垛上因为分散进 库有可能混存不同入库时间的中药材品种 按先产先出的原则;在品名规格品质相同的 情况下;则需检出进库时间最早的配货 按 要求配货后;堆放于发货区;每件包装标明 品名;产地;日期;调出单位;附质量合格标 志
二特殊药材的保管
需要特殊保管的药材包括 毒剧药材 麻醉药材 易燃性药材 贵重药类
应根据各自的特殊性质进行分别保管
1 易燃性和自然性药材
1易燃性药材
有些中药称为易燃商品;如硫黄 火硝 雄黄 松香 干漆 樟脑 冰片 海金沙等;它们所含成分决定了它们 的燃点很低;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燃 点温度时极易燃烧 其中冰片 樟脑 火硝 硫黄被列为危险品;
温度在20~35度时;由于有利于虫害 霉菌等 孽生繁殖;从而引起很多药材出现生虫 发霉以 至变质
• 二湿度:
•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少的程度;也 就是空气潮湿的程度 药材本身能否保持正 常的含水量;与空气的湿度有密切关系 一 般药材的正常含水量约10—20% 如空气中 水蒸气多;药材大量地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 增加受潮;就容易发生霉烂变质现象
2 降温除湿法:
1降温法:包括空调或冷气机械降温 隔热材 料降温和通风降温;空调降温时空气中的水蒸 气遇冷凝结;也会起到除湿的效果
总结中药变质现象
总结中药变质现象引言中药作为传统的药物形式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中药的原材料多为植物,且使用时需要进行加工和保存,因此中药的贮存和变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药变质现象进行总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并处理中药贮存过程中的变质问题。
中药变质现象的表现中药变质通常表现为药材的色泽、气味、质地变化以及药效的降低或丧失等情况。
以下是常见的中药变质现象的具体表现:1.色泽变暗:中药在长时间保存过程中,由于环境氧化、光照、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药材的色泽变暗。
通常,颜色的变化能够直观地展示中药的质量。
2.气味变异:中药的气味也是判断中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变质的中药可能会散发出异味,如发霉味、腐败味等。
这些异味可能是由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被破坏或者被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导致的。
3.质地变软:一些中药在贮存过程中会变得柔软松散,失去了原有的韧性和弹性。
这通常是由于水分的吸收或者微生物感染导致的。
4.药效降低:中药的变质还可能导致其药效的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中药的药效与其中的有效成分密切相关,如果有效成分被破坏或者分解,药效自然会受到影响。
中药变质的原因中药变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氧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往往具有抗氧化的能力,但是长时间的氧化作用会导致中药质量下降。
氧化作用可由空气中的氧气、湿度、光照等因素引起。
2.微生物感染:中药在贮存和加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感染,这些微生物可能导致中药的变质,如腐败、霉变等。
微生物感染通常发生在中药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
3.贮存条件不当:中药的贮存环境对中药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温度太高或太低、湿度控制不当、阳光曝晒等都可能导致中药变质。
4.加工工艺不当:一些中药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炮制、蒸煮等过程,如果加工工艺不当,可能导致中药成分的改变和损失,进而影响中药的质量。
中药的贮存和保鲜方法为了延长中药的贮存寿命并保持其药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中药在贮存过程中最好选择能有效隔绝氧气、湿度和光照的包装材料,如铝箔袋、密封罐等。
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doc
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防护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异与千金药质量部的保护:于建中的春末夏初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潮湿,空气含水量普遍偏高(相对湿度在75%以上),加上天气温度的升高,使得中药和中药饮片在贮藏和维护不当的情绪下,容易产生霉变、虫蛀、渗油等变异现象。
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中药和中药饮片的变异,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在中药贮藏中的保护。
首先,霉也叫霉,指的是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霉菌的现象。
附着在中药表面的霉菌在温度(20℃-35℃)、相对湿度大于75%或中药含水量大于15%且营养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分泌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侵蚀中药组织,导致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1.中药含有霉菌生长和繁殖的营养成分(中药含有水、蛋白质、淀粉、糖和粘液等。
);2.受湿度影响;3.中药本身“出汗”(由于中药的高含水量,当温度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升高时,内部水分蒸发到表面的现象,也称为水浆);4.昆虫生长后发霉(中药被昆虫食用后,昆虫在生活过程中必须排泄代谢物并散热。
因此,中药的温度和湿度增加,从而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创造条件,经常引起霉变);5.环境不干净。
(2)中药防霉保护措施:1.严格控制中药的含水量;2.调节和控制储存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收水分。
·可控气氛固化(使用氮气填充以减少氧气,二氧化碳填充以减少氧气或真空抽吸以减少氧气等。
),并冷藏(温度控制在10℃以下和0℃以上);3.用化学品熏蒸(应小心使用磷化铝和环氧乙烷等熏蒸剂)。
(3)易发霉的常见中药:1.根和根茎,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水果种子,如银杏、柏子仁、核桃仁、火麻仁、陈皮、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葚、巴豆、子实、枸杞、大枣等。
3.花卉,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和全叶,如马齿苋、蓟、朝鲜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中药材的质量变异现象名词解释
中药材的质量变异现象名词解释说到中药材的质量变异,那真是个让人头疼的话题。
咱们平时喝点中药,吃点保健品,觉得都是天然的,没啥问题。
可你知道吗,这些药材的质量可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就像天气一样,阴晴不定。
就拿人参来说,山上的人参跟田里种的人参,质量那是天差地别。
有些人认为,反正都是人参,效果应该差不多,其实可未必哦。
野生的那叫一个珍贵,简直就是药材界的“土豪”,而人工种植的,有时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你一问它,怎么这么便宜,心里就会咯噔一下,心想,没准是哪个“黑心商家”在玩花样。
再说说那枸杞,谁不爱喝枸杞茶呢?可是,市场上的枸杞可是一片混乱,质量参差不齐。
你知道的,有些是地道的宁夏枸杞,口感好,营养丰富;可有些呢,搞不好就是从别的地方冒充过来的。
买的时候你看着它红红的、亮亮的,心里美滋滋的,以为捡了个便宜,结果喝下去才发现,味儿淡得像喝白开水。
哎,这就是为什么咱们得多长个心眼,不能光听商家的宣传,得自己也有点判断力。
说实话,药材的质量变异就像吃过期的零食,心里没底,真的让人心慌。
再来看看中药的加工过程。
很多时候,药材采回来之后,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
像晒干、烘烤之类的,工艺稍微一不小心,质量就大打折扣。
比如说,某些药材如果晒得不够干,容易发霉;而如果烘烤温度掌握不好,又可能把有效成分给搞没了。
这就跟做饭一样,火候掌握得当,菜肴鲜香四溢;一不小心,变成了黑炭。
这种质量变异不仅影响药材的功效,还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可见,选对药材真的很重要。
气候变化也是个大问题。
你想想,药材在不同的季节生长,受环境的影响那可大了。
雨水多了,土壤湿润,长出来的药材和干旱少雨的地方,口感和效果可完全不一样。
像冬虫夏草,真的是个气候敏感型选手,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长得好。
如果气候变化剧烈,药材的质量就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波动。
就像咱们去买水果一样,夏天的西瓜和冬天的西瓜,滋味那是天差地别。
咱们再说说市场的鱼龙混杂。
现在网购方便,很多药材都是通过网络来销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
一、饮片贮存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及影响因素2005A2006A2006B2013B
1.虫蛀虫蛀是指饮片被成虫蛀蚀的现象。
多发生在含有淀粉、糖、脂肪、蛋白质的饮片中。
如:大黄、白芷、前胡、桑螵蛸、娑罗子、北沙参。
记忆:虫蛀大白纸,千户小商说杀生
2.霉变,是指饮片受潮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
下,在其表面或内部寄生和繁殖的真菌所致的发霉现象。
如:陈皮、独活、前胡、佛手、
记忆:陈皮梅(霉)独(毒)胡佛(美国第31届总统)
3.泛油习称走油。
是饮片中所含的挥发油、脂肪油、糖类等,在受热或受潮的情况下,表面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饮片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可影响疗效,甚至可产生不良反应。
含挥发油:当归2014A、丁香;含脂肪油:柏子仁、桃仁、杏仁;含糖:牛膝、麦冬、黄精(记忆:黄精卖牛糖)
4.变色是指饮片色泽发生变化,由浅变深或由鲜变暗。
某些药物的颜色由浅变深,如:天花粉、山药、白芷、泽泻(天山之邪);由深变浅:黄芪、黄柏;有些药物颜色由鲜艳变暗淡;如: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等。
5.气味散失主要是指饮片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贮藏过久气味散失或变淡。
如:肉桂、沉香、豆蔻、砂仁、粉碎后等。
6.风化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盐类药物,经与干燥空气接触而失去结晶水的变化。
如:胆矾、硼砂、芒硝等。
7.潮解是指固体饮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由固体变成液体状态的现象。
如:青盐、咸秋石、芒硝等。
8.粘连是指固体饮片因受热发黏而粘结在一起的现象。
如;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制剂等。
9.腐烂主要是一些新鲜饮片,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腐烂变质的现象。
如:鲜生姜、鲜生地黄、鲜芦根、鲜石斛等。
二、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1.虫蛀:蜜丸2013A、水丸、散剂、茶曲剂
2.霉变:蜜丸、膏滋、片剂
3.酸败: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
4.挥发:芳香水剂、酊剂
5.沉淀:药酒、口服液、针剂
第二节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1.水分---高:虫蛀、霉烂、潮解、软化、粘连
水分---低:风化、走味、泛油、干裂、脆化
2.淀粉---虫蛀、霉变
3.黏液质---发霉、生虫
4.油脂---产生异味:桃仁、杏仁
引起酸败现象:刺猬皮、狗肾
5.挥发油---气味散失:白芷、当归、荆芥、薄荷、肉桂、樟脑、姜黄、山柰
6.色素---发霉变色:月季花、玫瑰花
二、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
1.温度在25℃以上时,害虫和霉菌容易孳生繁殖,饮片也易生虫、霉变;35℃以上易泛油;如:阿胶、乳香。
2.湿度绝对含水量7%-13%,应控制在70%以下。
75%以上,30℃易发生霉变,且盐类易潮解等。
20102012
3.日光对含色素的药物引起变色;但能帮助杀灭真菌。
4.空气加快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散失气味,盐类药风化等。
5.霉菌淡豆豉、瓜蒌、肉苁蓉霉变。
6.害虫蕲蛇、泽泻、党参、芡实、莲子易被虫蛀。
7.包装容器是直接盛装和保护药品的器具。
8.贮存时间中成药与中药材有一定贮存时间。
第三节中药贮藏
一、中药贮藏的环境要求
(一)《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对各名词术语的规定
1.遮光: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
2.密闭: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
密封: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
熔封或严封:防止空气和水分侵入,防止污染
3.阴凉处:不超过20℃
4.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
5.冷处:2~10℃2006A
6.常温:10~30℃
(二)中药贮藏对环境的基本要求
1.按包装标示的温度要求储存药品,包装上没有标示具体温度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贮藏要求进行储存。
2.储存药品相对湿度为35%~75%。
3.储存药品应当按照要求采取避光、遮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
4.特殊管理的药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储存。
二、中药饮片的贮藏要求
1.水分含量的控制应严格控制在7%~13%。
2.控制库房条件通风、阴凉、干燥。
避免阳光直照,室温控制在25℃,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
3.合适的贮藏容器。
4.不同的化学成分或用不同炮制的饮片贮存方法不同
(1)含淀粉多的放通风干燥处,如泽泻、山药、葛根、白芍。
(2)含挥发油多的放阴凉、干燥处,如薄荷,当归,木香,川芎,荆芥。
(3)含糖和黏液质多的饮片放在通风干燥处,如肉苁蓉、熟地黄、天冬、党参。
(4)种子类应放在密闭缸、罐中贮存,如紫苏子、莱菔子、薏苡仁、扁豆。
(5)酒制者及加醋制的应贮于密闭容器,置阴凉处,如当归、常山、大黄、芫花、大戟、香附、甘遂。
(6)盐炙饮片应贮于密闭容器中,如泽泻、知母、车前子、巴戟天。
(7)蜜炙饮片应密闭于缸内,如款冬花,甘草,枇杷叶。
(8)矿物类药应密封于缸中,如硼砂、芒硝。
(9)少数贵重药应专人保管,如麝香、牛黄、人参。
(10)毒性药物应严格按照有关的管理规定办理。
(11)易燃物品放在安全地方。
三、中成药剂型与贮藏要求
1.丸剂中药丸剂分为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和微丸。
(1)蜜丸:蜜丸是最不易保存的一种剂型。
易生虫、发霉,养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潮、防虫和防霉变。
(2)水丸:因颗粒松散,易吸水变潮,生虫发霉,应密封防潮。
(3)糊丸:因以米糊或面糊作赋形剂,更易生虫、发霉,生产时应充分于燥,密封保存。
浓缩丸、微丸同水丸或糊丸一样保管。
2.散剂易吸湿或风化,在充分干燥后.以防潮性能好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3.片剂中药片剂极易吸潮、松片、裂片以致粘连、霉变,如发现上述现象则不能使用。
应密封包装或放凉爽、通风、干燥、避光处保存。
4.膏剂分为煎膏剂,膏药,软膏,应存于阴凉干燥处。
5.合剂阴凉处保存,贮存期间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6.颗粒剂应密封贮存于室内阴凉、干燥处。
7.胶囊剂贮存温度不宜超过30℃。
应密封存于室内阴凉处。
8.糖浆剂盛于棕色瓶内,密封。
9.注射剂密封于中性硬质玻璃安瓿中。
10.胶剂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
11.酒剂在贮藏期间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12.露剂密闭贮藏。
13.栓剂应在30℃以下密闭保存。
14.其他剂型。
第四节中药养护一传统的养护技术
一.清洁养护法本法是防止仓虫入侵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二.除湿养护法采用通风、吸湿防潮等方法,消除害虫和真菌的滋生条件。
三.密封养护法使药物与外界环境隔离。
既消除了害虫、真菌的滋生条件,又避免了气
味散失、泛油、吸潮、风化等现象的发生。
2005A
四.对抗贮存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或一种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相互克制起到防虫、
防真菌的作用。
如:人参与细辛同贮;冰片与灯心草同贮;牡丹皮与泽泻同贮;
蛤蚧与花椒、吴茱萸、或荜澄茄同贮;硼砂与绿豆同贮等。
五.低温养护法温度一般控制在2~10℃。
如:哈蟆油、银耳、人参等。
六.高温养护法温度一般高于40℃,但不能高于60℃,否则,易破坏有效成分,对含挥发
油的药物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