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码光绪之死的真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岁的光绪皇帝躺在冰冷寂静的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满含悲愤离开了人间。第二天下午,操纵晚清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死在中南海仪鸾殿内,终年74岁。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的消息一传出,就震惊了海内外。人们普遍认为,光绪在慈禧前一天死去,这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

传闻:光绪被害致死?

晚清文人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和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中摘抄的清代笔记认为,慈禧太后病危期间,害怕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执政,令人将光绪害死。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的《慈禧外传》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认为,清宫大太监李莲英等人平日仗着慈禧的权势中伤和愚弄光绪,他们怕慈禧死后光绪清算他们的罪孽,于是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害死。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出卖了皇上。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毒死。

曾是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民国时期的杂志《逸经》第29期上发表文章说,在光绪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光绪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便死了。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却可以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秘档:光绪临终病情

由于种种传闻,光绪之死成为清末历史上一大疑案。光绪究竟是怎么死的?还是让我们看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当年光绪病情档案是如何记载的吧。

档案一:光绪37岁时的《病原》说,他遗精将近二十年,腰腿肩背经常酸沉,耳鸣也有近十年。可见,光绪一直身体不好。

档案二:光绪二十六年《脉案》记载,从这时起,光绪的病情不断恶化。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光绪已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和骨结核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这是导致光绪壮年夭亡的直接原因。

档案三: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脉案》,御医曹元恒写下,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到了无药可用的严重程度。

档案四:同年五月初十《脉案》,御医陈秉钧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的话。江苏名医杜钟骏为皇帝看过病后也表示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说明医生们对光绪的病已无能为力了。

档案五:同年九月《脉案》,此时光绪的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全部失调。

档案六:同年十月十七,三名御医会诊《脉案》,这时光绪的病情已进入危急阶段,出现肺炎症及心肺衰竭的临床症状。御医会诊后私下对朝臣说:“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险。”

档案七:同年十月十九光绪的《脉案》,光绪出现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全身乏力的症状,御医们“甚感棘手”。

档案八:同年十月二十光绪的《脉案》,当晚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神志昏迷。

档案九:同年十月二十一光绪《脉案》,当天中午,光绪脉搏似有似无,张嘴倒气,傍晚,光绪怀着满腔怨恨与世长辞。

从光绪去世前八年的档案记录来看,光绪病状是一步步恶化的,应该属于正常病死。

历史回顾:光绪继位真相

清宫秘档告诉人们,光绪的确是病死的。但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始,人们就怀疑他不是正常死亡,这也是事出有因的。看看光绪不幸的婚姻和他苦闷的皇帝生涯,也就可以理解人们的种种猜测了。

光绪与慈禧虽以“母子”相称,但他并不是慈禧亲生。光绪名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出生在北京醇郡王府。

醇亲王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弟弟,他的母亲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妹妹。因此,光绪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的深夜,慈禧的独生子同治皇帝因患天花突然去世。由于临终没有留下遗命,慈禧太后压制了其他一切意见,坚持由4岁的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入宫来继承皇位。

载湉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一方面因为同治皇帝没有留下儿子,更重要的还是慈禧想找个儿皇帝,为她再次垂帘听政创造机会。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4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牢牢抓在手里,当作争夺权力的工具。

婚后短暂幸福

光绪虽然当了皇帝,但自从入宫以后,陪伴他的只有孤独。他是在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的严厉训斥中长大的,没有母爱,没有童年的欢乐,致使他从小就心情抑郁,身体积弱,难以抵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治愈的病根。

按照清朝祖上留下的规矩,皇帝到了16岁就要亲政。随着光绪年龄的增长,他的大婚和亲政日期逐渐临近,慈禧把大权交给光绪皇帝已不可回避。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19岁的光绪举行大婚典礼。光绪的皇后和两个妃子都是慈禧选的,皇后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这位皇后长得实在不漂亮,瘦弱驼背,光绪极为不满,但也无奈。慈禧之所以选自己的侄女为皇后,就是利用皇后来控制和操纵皇帝。

光绪的两位妃子是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姐妹,瑾妃相貌一般,性格脆弱;珍妃貌美端庄,性情机敏。

珍妃入宫犹如一块石子投入一潭死水,她对光绪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光绪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同时,也引发了他要在政治上摆脱束缚有所作为的欲望。大婚后的数年间,他与珍妃共同度过了一生中较为轻松的时光。而这一点,是慈禧最不愿看到的。

帝后权力之争

光绪亲政后,53岁的慈禧表面退居颐和园颐养天年,实际上一如既往地把握着国家政务。她一方面处处限制光绪,国家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办理;一方面又通过隆裕皇后及亲信太监李莲英等人,暗中监视光绪的行踪。

慈禧规定:每隔一日,光绪必须亲往颐和园向她汇报政务,听候训示。光绪经常披着星星来,顶着月亮去,饱受奔波之苦,名为皇帝,实为傀儡。光绪的政治抱负不能得以实现,日久天长,精神抑郁,旧病不去,又添新愁。

从光绪的《脉案》看,相当一段时间内,光绪体质没有见好,但是看病和吃药的次数却相对减少。这主要是光绪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整天忙于政务,另外,他还要随时应付慈禧的训斥,无暇顾及看病吃药。这就更使得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光绪疾病缠身的一生中在政治上最大的举动,就是戊戌变法了。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和珍妃的支持下,光绪试图改革政治,富国强兵。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强调博采西学,推行新政,授予康有为“专折奏事”特权。

守旧的权贵重臣害怕改革触动他们的地位,纷纷投靠慈禧并竭力挑拨他们“母子”关系。慈禧也深恐光绪改革的成功会影响到她的独裁。这样朝廷大臣里出现了“后党”与“帝党”,双方展开激烈的斗争。

光绪亲政的十年,是与慈禧进行政治和权力斗争的十年,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运动,双方矛盾日益尖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