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体俱备的唐代山水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体俱备的唐代山水画

摘要:唐代是山水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因而有各种风格竞相出现的繁荣局面。但总体说来唐代的山水画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以李思训和李昭道为代表的青绿山水,它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工细巧整、金碧辉煌的风格。另一派是唐代兴起的山水画—水墨山水,代表人物有王维、张璪、王墨,这一流派被后世称作“南宗山水”画。

关键词:唐代山水画青绿山水水墨山水

唐代由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和昌盛。而且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唐代美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发展了民族艺术,赋予作品以一种丰富、健康、生机勃勃的时代精神。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不同的风格也相继出现。

一、以李思训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

李思训(651—716),唐代画家,字建,唐朝宗室。高宗时任扬州江都令。武则天时弃官潜匿,到中宗时出任宗正卿,以后任益州长史,玄宗开元初年,官至左武卫大将军。他一家五人,均善丹青,而以李思训父子成就最大,父子二个人都画得一笔绝妙的山水画。所以人称他们为“大、小李将军”。李思训善画山水树石,受展子虔影响很深,画法笔格遒劲、工细巧整、其取材有一些魏晋以来山水画中求仙访道的道家思想。唐玄宗还表扬他“所画掩障,夜闻水声”,可见他的画在表现上是极富真实感的。

李思训画山石多用“小斧劈皴”《绘事发微》上记载说:“李思训用点攒,簇而成皴。”李还善于用大青绿着色,在用苦绿、螺青皴染。树叶则用双勾,填色用石青、石绿。有时也用金粉勾线或涂染,使画面上出现一种金碧辉煌的气派。

李思训的画体现了盛唐艺术的辉煌气象,形成金碧辉映的艺术特色。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画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现存李思训的作品有《江帆楼阁图》和《明皇幸蜀图》。

李昭道官至太子中舍,画史亦称小李将军,在画法上他继承了父亲的青绿山水,并在用笔和设色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他首创海景山水。后人曾有“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之评,亦有人以为其“笔力不及思训”。存世《春山行旅图》,相传为其作品。图为绢本,青绿设色。是一件很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画中运用的石青石绿虽经过这么久远的时间,仍然清晰可见。这幅画描写的是唐明皇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放弃首都长安,迁至四川避难,这是一幅有人物情节的山水画,画中峰峦叠嶂,奇峭挺拔,细笔勾勒,青绿皴染。同时这幅画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把历史事实转化成为图像,让我们在画中更能生动的看到历史的过去,并给我们后人带来深远的影响。

李思训和李昭道的山水画,在笔法和设色上都继承了前人的画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二李”的这种富丽非凡的勾金染碧的装饰性绘画,后来被当作一种固定格

式,不断为后人所仿效。这也是“唐代山水之变”的重大成就。

二、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画法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今山西祁县)人,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19岁取进士,奉使出塞,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自幼聪颖,不到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兼画家,他崇尚佛学,并喜好山水,晚年在蓝田辋川定居,过着谈禅说法,吟诗作画的隐逸生活。

作为一个诗人,王维以自己的优秀诗篇,为盛唐诗坛大增光辉,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的重要诗人。作为画家他以山水画驰名千古,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变成笔下可视的形象,给人以声情并茂的直观感受。所以宋代苏轼评王维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准确的概括了王维诗画的特点。故《宣和画谱》说他的一些诗句是“皆所画也”。王维把诗和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绘画达到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境界,开创了一代新风,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故明代的董其昌说他是南宗的始祖。并有“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的论法。《辋山图》是王维的代表作品《唐朝名画录》说它“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通过记载可知它是一幅构思巧妙,意境深远的作品。但由于时间久远,又不好保存,所以这幅画自然就不复存在了。现传为他的作品《雪溪图》及《江山雪霁图》都非真迹。但从中也可以看出王维绘画的技法和意境,。王维对于水墨山水画的贡献是将诗意融入画中,体现独特的文人气质和诗人的情怀,并开创了与前

人山水画不同的“破墨”一体,将山水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张璪,字文通,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盛唐末至中唐初。张璪精通于文学,擅长画山水松石。传说他能双手分别执笔于绢上同时画出生枝和枯枝,在同一画幅里显现荣枯不同的形象,因而引起人们的惊异。《历代名画录》记载张璪画“石头欲落,泉喷如吼”,说明了他的画有造景奇特的特点。另外,张璪的水墨山水画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而这种创新被称作“破墨法”。唐代诗人符载非常生动的记录了他的作画过程,文章说张璪作画凝神构思,旁若无人。等到他想法成熟,便流电激空,毫飞墨喷。迷离恍惚间“孤姿绝状,触笔而生”。苍老的松树,高耸的岩石,荡漾的流水、飘渺的行云,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符载认为张璪的画已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他作画不是用笔,而是灵感的宣泄,这也说明了张璪的创作虽然来源于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但却不是机器的照搬,而是融入主观感受。他对绘画创作中主客观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概括,对以后的绘画及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王墨,又名洽,一作默,约生活在公元734年至805年之间。他是后世泼墨画的创始人。至于这种表现方法的效果,“或挥或扫,或浓或淡,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倐突造化,图出云雾,染成风雨,宛若成神巧,俯视不见其墨污之迹”。可见泼墨法在绘画中具有较强的表现力。王墨早年拜师郑虔,后来又和项容学习,潜心研究水墨山水画的技法。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开拓有创造。

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些风格迥异的绘画对后世的山水画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邹跃进.《中国历史名派家山水画技法》[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

[2] 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 梅墨生.《现代书画家批评》[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4] 江苏美术组.《历代山水画》[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孙晓光(1976.9.22-),男,通化人,硕士,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