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鉴赏课件.ppt

合集下载

山水画ppt课件

山水画ppt课件
全画山壁及云气以湿墨为主,辅以轮廓及 峻法,浑然天成,随心所欲而又有笔有墨。
25
斧劈皴
米点皴
牛毛皴26ຫໍສະໝຸດ 披麻皴 荷叶皴解索皴
27
乱柴皴
云头皴 雨淋皴 28
总结 中国山水画把具象与抽象完美 的集合在一起,用有限的画幅来传 达一种真实的空间境象。“言有境 而意无穷”,总之山水画的意境在 人们的无尽想象之中。 经过了这节课的学习,希望以 后去旅行的各位同学,仔细观赏你 身边的山山水水。
29
山水画可分为:
工笔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 写意山水——浅绛山水、水墨山水、 泼墨山水
30
31
32
中国古代山水画
33
• 南北朝时期人:人们对于自然美的认识和欣赏,促成文 学创作中的山水诗和绘画创作中的山水画的兴起
• 隋唐:山水画脱离了人物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在这之 前山水画主要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17
而真正高明的是画了在荒芜的山野之间 一个小和尚在溪边挑水。如此一来,就巧妙 的表现了“藏”这一字的意境。
18
互动题
A.吟诗作画 先看这首大家比较熟悉的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请从下面两幅作品中,选取适合这首诗的画。
构图不受自然真实景物的局限,可以进行 大胆的取舍和创造。
15
2、三远法、散点透视法
中国画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更注重展示 画家的内心世界,所以他们笔下的自然就因 人而异地发生了各种变化,以达到天人合一 的境界。比如:三远(深远、高远、平远)。 中国人认为:"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所 以采取了视点运动的“三远”表现法。这种 表现法就让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随着画家 的视角边走边看,形成一种动态的意像。所 以中国画的画幅,若不是条幅立轴就是横卷。 总之是追求一个“远”字,打破了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

14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 (共36张PPT)

14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 (共36张PPT)
➢ 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 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 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 伤感,失意。
整体感知
本文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 部分
提出观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1)
第二
以具体诗词为例,阐释什么是意境及为什么画山水最重要
部 分 的是意境。
(2-4)
第 三 以作诗、画画为例,阐述要深刻认识对象,并融入强烈、真挚
课文精讲
下列文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 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 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 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对比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阐述了画家有强烈的感情、深刻的
举例论证 以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引用全诗,证明了 引用论证 古诗中有很好的意境。
课文精讲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与核心概念相关的有哪些
概念?如何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意境”, 与“意境”相关的概念有“山水
结合
相辅相成
意境
意匠
画”“景”“情”“意匠”。
灵魂
加工 手段
课文精讲
下列文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 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 是有道理的。
类比论证 将风景的不同特色与人的性格差异进行类比,使说理更通俗
易懂。
引用论证 引用四川人的话,具体阐明每一处风景各有其不同的特色。
正面论证 从正面论述山水画为什么要讲究意境。 反面论证 运用假设,从反面论述,进一步说明意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

中国画山水画鉴赏 PPT

中国画山水画鉴赏 PPT

溪山行旅图(局部)
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就是高 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 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
音意还给 山 从!有人 底 山诗那一 下 麓意潺种 , 那在潺动 是 边一溪态 一 慢动水的 条 慢一应音 小 传静和乐 路 来中。感 , ,慢动觉 一 然慢中。 队 后显有马 商 从示静队 旅 眼出,铃 缓 前来静声 缓 走,中渐 走 过仿有渐 进 。佛动进 了 听。入人 得这了们 见就画的 马是面视 队诗,野 的情山 声画涧
——
谢谢
中国画的种类
• 按创作思想及审美情趣划分,可分为文人
画、宫廷画、和民间画 • 按创作题材划分,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 花鸟画、动物画 • 按表现手法划分,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 半工半写 • 按特定用途划分,可分为宗教画、卷轴画、 年画
中国画的意境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以形写神,得意忘形
山水画
• 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
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到唐代已完全成熟。其 间,山水画家虽然很多,但他们的笔法,位置却很古拙。 到了李思训、王维等便较为完善了山水画的画理、画法, 章法(构图)逐渐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面貌。五代的荆浩、 关同更有新的创新,突破陈规旧习。到了宋代、范 宽、 李成三家鼎立,前无古人。山水画法达到了几乎完 美的境界。中国山水画依技法和设色可分为水墨、青绿、 金碧、浅绛、淡彩等形式。
山水画鉴赏
口腔医学院 Βιβλιοθήκη 帆中国画概述•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
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 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中国画 的历史十分悠久。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 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 创新、再发展的 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 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它与西方的油画形 成了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中国画在世界绘画领域和文化 领 域的突出贡献是我们的前人一步步铸就的,了解中国 画发展概述,是欣赏中国画一 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中国山水画》课件

《中国山水画》课件

五代时期的代表画家与作品
总结词
五代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形成期,出现了 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 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
巨然
继承了董源的画风,代表作品有《秋山问 道图》。
荆浩
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作品有《匡庐 图》。
董源
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代表作品有《夏景 山口待渡图》。
关仝
继承和发展了荆浩的画风,代表作品有《 关山行旅图》。
《中国山水画》 ppt课件
目录
• 中国山水画简介 •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与材料 • 中国山水画的流派与代表画家 • 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 • 中国山水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 中国山水画作品欣赏
01
中国山水画简介
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 期,受到玄学和佛教的影响,逐 渐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现代元素的引入
当代山水画在传承中不断吸收现代艺 术元素,如西方绘画技法、现代构图 理念、新型材料等,为山水画注入新 的生命力。
跨文化交流与影响
国际交流活动
当代中国山水画积极参与国际艺 术交流活动,通过展览、学术研 讨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山水 画的魅力,同时也汲取了国际艺
术界的养分。
西方艺术的影响
文化内涵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融合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体现 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价值
中国山水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不仅是中国画坛的瑰宝,也是世 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与 材料来自法与墨法笔法笔法是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之一,通过不同的笔法可以表 现出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元素的形态和质感。常见的笔 法包括皴、擦、点、染等。

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

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
胭脂: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 暗红色颜料,但以胭脂作画,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目前多以西洋红取代。
37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除了上述的笔、墨、砚、纸绢、颜料之外,上需准备相
其它工具 关的用具: 调色(储色)工具:以白色的瓷器制品较佳,调色或 调墨应准备小碟子数个,除色以梅花盘及层碟较理想,不 同的颜料应该分开储放。 贮水盂:盛水作洗笔或供应清 水之用,亦以白色瓷器制的较佳。 薄毯:衬在画桌上,可以防止墨渗透将画沾污,铺纸 後画面也不易被笔将纸擦坏。 胶和矾:上石青、石绿、朱砂等重色时为防止颜色脱 落,可用胶矾水罩上,矾有粉末状和块状,胶则有瓶装的 液状鹿胶与条状或块状的牛胶、鱼胶、鹿胶等,最好备 置 一套杯、酒精灯,以便融胶调兑清水。 笔架:毛笔使用后,用清水洗干净,挂在笔架上凉干, 或包在竹制笔簾中,置于笔筒中也可。 纸镇:用来压纸。 38
?
?
看独 万立 山寒 红秋 遍, ,湘 层江 林北 尽去 染, ;橘 漫子 江洲 碧头 透。 ,
?
?
?
?
?
沁 园 春 《 长 沙 》 一 九 二 五 年
24
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
34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颜料
我国的绘画发展到唐代,以重彩设色为主流,自从 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在文人标淡雅的趋势下,色彩的 运用有逐渐衰退的倾向;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 颜料有所认识,作多面性的发展,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 合。传统的颜料两大类:矿物性颜料、植物性颜料。
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色彩厚重,覆盖性强, 常用的有 :

《中国山水画》课件

《中国山水画》课件

收集素材:选择合适的山水画素材,包括图片、视频等 构图设计:根据素材和主题,进行合理的构图设计 色彩搭配:运用合适的色彩搭配,营造出山水画的意境和氛围 细节处理:注意细节处理,如笔触、线条等,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心得: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
作品名称、作者和创作背景
笔墨运用:运 用笔墨的浓淡、
干湿、轻重等 变化,表现出 山水画的独特
韵味
色彩运用特点:注重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追求色彩的和谐与美感
色彩运用技巧:运用渐变、叠加、晕染等技巧,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层次更加分明
色彩运用与情感表达:通过色彩的运用,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意境,使画面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色彩运用与其他技法的结合:将色彩运用与其他技法相结合,如线条、构图等,形成独特的艺 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艺术价值高:中国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 分,具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不仅给人 以美的享受,还能 激发人们的艺术创
作灵感。
实地考察:到自然山水实地观察,感受自然之美 图片收集:从各种图片资料中收集山水画的创作素材 文字资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技法等 创作灵感:从生活中、其他艺术形式中寻找创作灵感
笔法:勾、皴、 擦、点、染等
技法
墨法:破墨、 积墨、泼墨等
技法
笔法与墨法的 结合:如何运 用笔法和墨法 表现山水画的
意境
笔法与墨法在 中国山水画中
的重要性
散点透视:多 视点的构图方 式,使画面更
加丰富多变
虚实结合:通 过虚实对比, 营造出空间感
和层次感
留白:留出空 白,给人以想 象的空间,增 强画面的意境
作品风格、特点和技法表现
添加标题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的拖带,交织在一起,一直延续在后面的大段留白中。

青绿山水第一长卷
“致广大而尽精微”
——北宋 王希孟
可游可居
人在环境中可走、可看、可望,方为“游”,所谓“居”,是人在地域环 境下的长期生活感受,以使“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而达到“乘物
以游心”强力的内心感受。 错落的村庄、连绵的峰峦、跨江大桥。岸上一片绿色的平地生机盎然,岸
之间的互动关系。
因心造境
笔墨愈减,没有皴染,只有山,只有水,还原了自然的本真,一片水沙,一段 最长的留白,如同一年四季,时间流逝,岁月匆匆.
从繁华葱荣、大气磅礴,到静观万物,繁华落尽,肃静苍茫。 宽远的白沙,留白处两艘小船并行江中,船上渔夫也只是点景,微小的身影, 渺小的生命,在整片的留白中,一如一颗尘埃。远处一片远山,笔的线描,墨
边星星点点的渔船,似乎传来了渔翁的吆喝。
景随步移
研究指出,《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 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
图。 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
律感,引人入胜。
因心造境
人物虽细小如蚁,却姿态分明;飞鸟只轻轻一点,即具翱翔之势。微波 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
又不失雄阔之境界与恢宏之气势。
山水情怀 Landscape feelings
论语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人自 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情怀

妙夺造化 Grasping Nature
山水画创作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因心造境 Create a state of mind
山水画是实景和虚境的统一,是情与景的统一。

山水ppt课件

山水ppt课件

总结词:无为而治
详细描述: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其自然,不刻意强求。在山水画中,画家通过简洁的笔触和留白,表现出山水的自然之美,不施加过多的人为因素,体现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VS
总结词:中庸之道
详细描述:儒家主张中庸之道,强调适度与和谐。在山水画中,画家通过运用适度的笔墨和色彩,表现出山水的和谐之美,体现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
详细描述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山水画作品展示
06
总结词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展现了古代山水画的独特风格和技巧。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古代山水画作品通常采用传统的绘画技巧和材料,如毛笔、墨汁和宣纸等,画面注重意境和气韵生动,构图严谨,笔墨精妙,展现了古பைடு நூலகம்山水画的高超艺术水平。
总结词
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
山水PPT课件
CATALOGUE
目录
山水画简介山水画技法山水画鉴赏山水画创作山水画与文化山水画作品展示
山水画简介
01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随着中国道家思想、佛教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起源时间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寄情于山水,以表达内心的苦闷和追求自由。
起源背景
宗炳、王微等。
总结词:天人合一
详细描述:儒家认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在山水画中,画家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出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和谐统一,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总结词:直指人心
详细描述:禅宗主张直指人心,强调通过直觉和顿悟来认识真理。在山水画中,画家通过简洁明快的画面和构图,引导观众直接感受到山水的内在美和禅意,体现禅宗直指人心的哲学思想。

山水画ppt课件

山水画ppt课件

构图布局
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画 面的构图和布局,使画面 有整体感和层次感。
色彩运用
运用色彩表现山水的自然 风光和季节变化,注意色 彩的搭配和对比,以达到 生动的画面效果。
细节刻画
对山水的细节进行精细的 刻画,如树木、房屋、溪 流等,使画面更加丰富和 真实。
创作完成后展示与分享
作品展示
完成绘画后,将作品进行适当的装裱和展示 ,使其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山水画技法
笔法与墨法
笔法
笔法包括各种不同的运笔方法, 如勾、皴、擦、点、染等,每种 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和用途。
墨法
墨法主要指用墨的技巧,包括淡 墨、浓墨、湿墨、干墨等,通过 不同的用墨方式可以表现出山水 画的层次感和质感。
山水的构图与透视
构图
山水画的构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如平衡、呼应、对比等,通过合理的 构图可以突出画面的主题和美感。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开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山水画逐渐兴起。
03
唐代
唐代时期,山水画逐渐成熟,成为独立的画科,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
风格。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五代时期
五代时期,山水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南宗、北宗 两大流派,南宗以江南地区为主,注重笔墨气韵的表现; 北宗以北方地区为主,强调造型和构图。
透视
山水画的透视需要符合人眼的视觉规 律,通常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通过 多视点的组合来表现山水的广阔和深 远。
山水的意境与气韵
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是指通过画面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是作者与观者之间的心灵 交流。
气韵
山水画的气韵是指画面整体的气势和韵味,是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表达。

中国传统山水画鉴赏PPT课件

中国传统山水画鉴赏PPT课件
五代 ·董源 《龙宿郊民图》
20
此图以立幅构图表现山野水 滨的隐居环境,上端绘崇山 峻岭,耸立的山口间露出一 股溪流蜿蜒而下,山涧又有 流泉飞瀑。在山脚下汇聚, 山麓筑有竹禽茅舍,岸边水 榭中高士闲坐。此画以墨色 染出山石体面,溪水波纹以 细笔画出,在董源的传世作 品中很少见。此画的左下有 “北苑副使臣董源画”款识, 钤有“天水赵氏”及“柯九 思印”,及近人张大千、张 善孖诸藏印。
五代·董源《寒林重汀图》
18
《潇湘图》画的是江南景色。画中山峦连绵, 云雾暗晦, 山水树石都笼罩于 空灵朦胧之中, 显得平淡而幽深, 苍茫而深厚。岸边船上有几组人物, 远处坡 下有张网的渔人和船只。此画以花青运以水墨, 清淡湿润, 山石用笔点染, 而 山坡底部用披麻皴, 显得浑厚滋润, 江南山水的草木繁盛, 郁郁葱葱俱得以表 现。董源的山水画对后世的文人画影响巨大, 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 中称, 董源画法“水墨类王维, 着色如李思训”,对其评价很高。
五代 ·关约978年)曾任南唐 北苑副使,故人称“董北苑”。 他的山水,好以淡墨轻岚写出江 南平淡天真之趣。尤擅长用披麻 皴,线条圆润细长,如麻线下披; 并缀以点子皴,描绘出江南山峦 土后林茂、草木华滋的特色。 《寒林重汀图》则描绘隆冬时节 的江南景色。作品中看不到人踪, 听不到喧哗,甚至风儿似乎也被 冷得不愿再发出一丁点儿声息。 静穆横卧的山丘,幽深延绵的水 汀,沉默相对的房舍,无言挺立 的竹木……体现了画家把握四季 景物的高超技艺。
荆浩为五代后梁时代的儒生,因避战乱隐于太行山洪谷,陶 情林泉,寄趣丹青,人称“洪谷子”。所作笔墨并重,常绘 云中山顶,四面峻原,气势磅礴,山岩苍苍,峭峰危立,深 得北方气象。传作他的代表作《匡庐图》,成功地运用坚劲 而密集的皴法,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山石的凹凸明暗和纹理结 构,并以虚实浓淡变化多端的水墨,创造出富有质感的画面, 表达了既雄伟又深远辽阔的意境,有“全景山水”之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思训《将帆楼阁图》唐 绢本设 色 纵101.9厘米 横54.7 厘米
● 另一派为水墨渲染,以王维、张璪(zǎo)和王墨 为代表。王维的山水皴(cūn)法甚简,以渲染见 长,对后世影响很大,以至把他定为南宗之祖。
《雪溪图》绢本,水墨,纵36.6厘米,横30厘米,无款,有宋徽宗赵佶题签“王维雪溪图”。
《春山瑞松图》米芾 轴, 纸本,设色, 纵:35厘米,横:44厘米
• 宋室南渡以后,水墨山水画风大变,出现了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的斧劈皴派系与以前的水墨画分道扬镳。成 了南宋150年间的主流,直至元初。李唐创 造了“大斧劈皴带披麻水笔”。宋院体山水 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的合称。 四人突破了前人全景式的大山大水章法,将 复杂的自然景色,进行大胆的概括、提炼和 剪裁,使主题表现得集中而突出,创造了独 特的艺术境界。形成豪放简括、水墨苍劲、 意境清远的南宋山水画风,为以后众多画家 所效仿。
• 近代山水,成就最高的是黄宾虹,他曾九上黄山, 五岳,写生稿积累了10000多幅。
• 解放后,出现了李可染、陆俨少、傅抱石、关山月、 石鲁等优秀的画家。
中国山水画的分类
从传统山水画的分类来说,画法上可以分 为大写意、小写意以及工笔画,一般使用工笔 画法的字画都是充满真实感,而且细腻灵动, 线条完整清爽;如果使用大写意的画法,则比 较狂舞、肆意,且充满着个人的想象力,因为 小写意结合了工笔、大写意的特点,所以传统 的山水画以小写意画法为主,从古至今的许多 名家都是使用这个画法。
• 中国山水画到了元代又一大变,笔墨意趣精逸。特别是水墨山水,更是 风靡一时,在元代画坛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元代最有影响的山水画家 是赵孟頫(fǔ)、高克恭以及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 吴镇等。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28.4cm×93.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朝皇族后裔。宋亡以后, 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赵孟頫 经人举荐入朝做官,忽必烈死后隐退。 赵孟頫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 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传世书迹较多, 传世画作有《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幼舆丘壑图》、《秋郊饮 马图》、《江村渔乐图》。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
中 国 山 水 画 鉴 赏
山 山 山名
提 纲
水水 画画 的的
水家 画山 的水
历 分 意画
史 类 境赏

山水画的历史
• 中国山水画,“出现在战国之前,滋育于东晋, 确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
• 晋室东迁,士大夫们留连山水,江山景物之美, 触景生情,促进了山水画的兴起。其中宗炳所撰 的《画山水序》,是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
• 宋代时山水画的鼎盛时期, 其中最有创造性,最有影响 的是与董源并称“北宋三大 家”的李成、范宽以及米芾、 巨然。 李成,所画多为北方景物, 当时声名极大,称为第一。 以“惜墨如金”出名。有很 多弟子,最出名的是郭熙。
李成 《寒林平野图》绢本水墨,纵137.8厘米,横69.2厘米
• 北宋末叶,米家山水在山 水画流派中异军突起。米 芾(fèi)及其儿子米友 仁充分发挥水墨材料的特 长,用泼墨、破墨、积墨 以及水墨横点的排比,表 现出江南雨景中云山烟树、 迷蒙变化的境界,世称 “米氏云山”。
• 隋代虽然只有短短30年,在山水画上,却有着开 继的作用。除了界画的兴起,最重要的是出现了 展子虔和他的《游春图卷》。《游春图卷》是我 国现今所见最早的卷轴山水画。
展子虔《游春图卷》
唐人摹本 绢本设色 纵ຫໍສະໝຸດ 3厘米 横8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山水画在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 建立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从而 使其更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一派是以李思训及其儿子李昭 道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他们继 承并发展了展子虔以来的传统 画法,被后人尊为北派山水的 始祖。“二李”的画法是以墨 笔勾勒轮廓,用青绿重彩设色, 画树多用夹叶树,有时还用泥 金勾填,产生金碧辉映的艺术 效果。
• 明代山水画虽然十分发达,但是整个画坛都 笼罩在复古风下。明四家(吴门四家):指 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 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 为“吴门四家”。
唐寅(1470-1522)明朝苏州人。出身商 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 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 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 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 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 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绝 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 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 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 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 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 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 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 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 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落霞孤鹜图》明 唐寅 绢本水墨
纵189.1厘米 横105.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 清代沿袭了明代的摹古保守的风气。明末清初并称 画坛的四位王姓画家。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 原祁。他们四人均擅山水,在艺术创作上致力摹古, 注重笔墨,以掌握并灵活运用深厚的笔墨技法为最 高追求。他们以董源、巨然及元四家为主要师法对 象,笔墨功力深厚,画风平淡清闲,深得皇帝喜爱, 被视为绘画中的正统派,对清代山水画的发展具有 很大影响。
• 晚唐以来,山水稍衰,至五代则有荆浩,关仝和董源 的振起。关是荆浩的学生,晚年时成绩超过老师。荆 浩,关长期生活在河南、陕西、山西一带,与后来学 习他们的北宋李成、范宽形成了北方派系。荆浩和关 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开创了大山大水的构图,善 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以董源、巨然为代表 的江南山水画派,则长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色, 体现风雨明晦的变化。传统的青绿或金碧山水不再受 推崇,笔法和墨法成为文人画家的自觉追求,水墨及 水墨淡着色的山水画发展成熟,并显示出哲理化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