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教材

合集下载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探讨山水画的意境, 层层阐述,思路清晰。文章一开始首先提出中 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接着阐释了意 境的含义,引用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阐释了古诗中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又以 《十六字令三首》为例阐释了毛主席的诗句意 境很深。然后以设问句提出怎
样才能获得意境,通过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 证,说明了意境产生的条件。最后阐述画画既 要有意境,还要有意匠,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 的两个关键。这样,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 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艺术作品往往融合了创作者自 身的情感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 不论是写诗还是绘画,要站得高于现实,才会拥有客观的景 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才能全面深入观察、认识现实。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我们的课文 中运用了哪些例子,又是怎样来论证作者 的观点的。
课后作业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 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意匠和意境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意匠即表 现手法,二者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 境也就落了空。诗人、画家要想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必 须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课文精讲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与核心概念相关的有哪些概
山水画的意境
学习目标
掌握“惆怅”“胸有成竹”“浮光掠影”等重点词 01 语;把握“意境”的内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
解作者的观点。(重点) 02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
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重点)
03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 作。(难点)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
独特性。
造出美好意境; ✓ 对所写景物有强烈、真挚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
刻,认识全面,打动人心; ✓ 要思考和感悟生活,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课堂小结
1.主题:
本文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 观点,并且论述了获得意境的途径是深刻认识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也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 例如,齐白石画虾……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 ……
含义: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 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作用:在议论文中,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可以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课文精读·感受表达
2.引用论证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使得其真”。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
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杜甫说“意境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课文延申·思考反思
二、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相互借鉴。文章中出现了很多作 者的山水画的创作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提示: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好画。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木然地画画,是
画不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事物……说假话不行。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谈不上意境的
齐白石:
(1864-1957)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
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 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 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8张PPT)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8张PPT)

字思 词考 学探 习 究
•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人民耳熟能 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4) 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 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这段话中引 用这些耳熟能详的改造过的词语,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任务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 默读文章,在阅读中圈点勾画,注意圈画出以下要素: 1.核心概念 2.主要观点 3.所用实例 4.所做结论
字核 词心 学概 习 念
• 意境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字主 词要 学观 习 点
• 为什么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作者:李可染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毛泽东
作者:李可染
山水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 该系列作品画功独特,扣人心弦,充分体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 术的精华。
教学目标
把握核心概念,理解 作者观点。
梳理论述思路,体会 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 系。
字思 词考 学探 习 究
•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人民耳熟能 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和表达效果。
(3)《沁园春·雪》中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列 举《沁园春·雪》的例子证明了写诗、作画要“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 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传统的重要分支之一,常以山水为主题,以线条表现 意境,以水墨表现气韵。这一绘画风格所表达出的深层情感与精神内涵,一 直影响着中国文化。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
始于唐代,源于古代山水文化和诗文艺
发展
2
术的融合。
五代至宋代山水画逐渐独立,并发展出
以工笔画为主的“南宗”和以写意为主的
“北宗”两支。
3
风格特点
抒发的是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追求的 是抒情、意境和心灵的超越。
山水画的笔墨技巧和表现手法
气韵生动
运笔灵活自如,刚柔并济, 韵味深厚,给人以生机勃勃 的感觉。
形式与意境的统一
将具体描绘与意境表达融为 一体,使画面富于情趣和内 涵。
墨色与构图的巧妙运用
墨色深浅厚薄的运用,勾勒 出山水画的丰富韵味;构图 以“平、远、中、近”的虚实 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中国画 的独特美学。
山水画的意境与文化传承
寄情山水的文学渊源
山水之间,融合诗意与画意,让 人沉醉其中,意境浓郁。从而产 生了大量关于“寄情山水”的文学 作品,如唐代诗人王维的“画山水” 诗。
山水画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山水画不仅源于儒家的“厚德载物” 思想,更深入人心地扎根于中国 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体现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参考文献
• 汤洪:《中华山水画史话》,中国艺术家出版社,2003. • 高翔:《中国山水画鉴赏全攻略》,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3. • 李心石:《明清山水画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明清山水画的艺术地位与 影响
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家卓绝超群, 成就斐然。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中 国文化与美学的发展,更被世界 认为是中国绘画的顶峰之一。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❶引用诗词,充当道理论据❷是为更好地探
讨山水画的意境;以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和强调
意境与意匠对山水画的重要性❸从而使论证更具
体、2021/更7/22 有说服力。
13
这篇课文探讨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阐明作
者的美学观念:山水画家要深刻认识对象,注重
长期观察,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
挚、朴素的感情,抓住其精神实质,意境才能有

lüè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
2021/7/22
4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 与情的结合; 写景就是写 情(2)
2021/7/22
意 境
5
2.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❶要全面认识对象,身临
其境,长期观察(6)从而产 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5)
❷要发现客观事物的精神
2
【李可染】(1907—1989)
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
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
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
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
人2021物/7/22 ,尤其擅长画牛。
3
jìng chóu chàng zhì
xuàn
意境 惆怅 真挚 渲染
lín
xiōng
身临其境 胸有成竹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议论文开头段落的作用
内容上: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构上:❶点明论点或论题❷引出下文,总领全 内文容上: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意境”比作“灵
魂”,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意境对山水画的重要性。
结构上: ❶点明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8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第8课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3.文化理解与传承: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情感与审美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山水画创作,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观点,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点:包括构图、笔墨、设色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构图、笔墨和意境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构图技巧和笔墨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中国山水画意境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山水画创作实践。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意境。
4.进行山水画创作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表现自己的意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美术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名作,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特点的理解;
2.艺术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勇于创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山水画创作;
-构图:如“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的运用;
-笔墨:运用不同的笔触、墨色表现山石的质感;
-设色:了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规律,如“浅绛山水”、“青绿山水”等。
(2)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通过名作分析,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画面布局、景物描绘和色彩运用来表达情感;
-画面布局:如“留白”技巧的运用,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中国山水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构图、笔墨等基本技法掌握得还不错,但在意境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作中。

《山水画的意境》课文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课文课件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与传承》纪 录片片段
05
CATALOGUE
课文的思考题与讨论
思考题
01
02
03
04
描述并分析课文中提到的山水 画意境的体现。
探讨山水画中的色彩运用与其 对画作意境的影响。
分析课文中提及的山水画家的 创作风格及作品特点。
探讨山水画在中华文化中的地 位与意义。
讨论题
针对课文中提到的某一位山水画家, 探讨其作品中的创新之处与艺术价值 。
课文的艺术特色
独特的艺术视角
课文通过对山水画的解析,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深入浅出的解析
课文对山水画的笔墨运用、构图、透视、意境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 解析,易于理解。
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
课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进行案例分析,使读者更直观 地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03
CATALOGUE
《山水画的意境 》课文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课文背景介绍 • 课文内容解析 • 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解析 • 课文的延伸与拓展 • 课文的思考题与讨论 • 课文总结与回顾
01
CATALOGUE
课文背景介绍
山水画的历史背景
古代起源
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当时社会动荡,文人阶层兴起, 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山
回顾难点内容
理解山水画的意象和意境,以 及如何通过画面表现出来。
掌握山水画的笔墨技巧和表现 手法,如何运用不同的笔法和
墨色来表现自然景观。
理解山水画中的文化内涵和历 史背景,如何与画面融为一体 。
领略不同风格和流派的山水画 的特点和优劣评判标准。
THANKS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任务探究
任务三: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能从意境的角度鉴赏山水画作。 从意境的角度鉴赏李可染《万山红遍》
任务探究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 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 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 “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 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 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 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 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 时地利人和。
1.再读课文,抓住每段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提示: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
山 提出问题(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阐释什么是意境
画 的
分析问题
获得意境的途径

表达意境的方法是意匠
境 解决问题(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任务探究
2.作者在谈论山水画的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试举例分
任务探究
2.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简 要概括出来。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深刻认识对象,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身临其境,长期 观察,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任务探究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 内容说说“意境”与“意匠”二者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识文体
论证方法 ➢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
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 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

《山水画的意境》精品优质完整教学PPT课件(精选2篇)

《山水画的意境》精品优质完整教学PPT课件(精选2篇)
第四单元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2、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 ➢3、理清文章写作思路,领略文章以古诗词为例指导读者鉴赏山
水画的写法。
体会 山水画的意境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 杰出的画家、诗人。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 13岁时学画山水。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李可染以山 水画的成就为最高,在20世纪40年代以写 意人物画著称,他还是画手高手。代表画 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 山》等。出版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 《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整体感知
➢5、作者是如何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的? ➢解析:意境是深入了解对象,要有真挚、强烈的感情;意匠即
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首先点明“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 的两个关键”,然后引用杜甫的话强调创作时要苦心研究,并 点明“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 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可染
学习目标
1、把握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
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新课导入
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 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 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 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文题解读
➢标题概括了本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 容,言简意赅。
➢“山水画”,是本文论述所涉及的 重点对象;

第七课 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 >高中艺术欣赏上册

第七课 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 >高中艺术欣赏上册

第七课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材阅读]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以及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的目的。

(二)内容结构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5件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

整个课文分成以下7个自然段落:第1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第2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首先在于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同时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所经历的过程。

本课则着重通过对北宋、南宋和元代这三个历史阶段的山水画代表作的赏析,说明它们彼此不同的面貌和意境。

第3段以北宋三位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家范宽、郭熙和王希孟的3幅作品,说明北宋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的主要成就和特色。

第4段以南宋的山水画,特别是以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说明南宋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的主要特色,同时说明中国古代绘画在运用空白、虚实关系时的一些独特的艺术手法。

第5段以元代两位著名山水画家倪瓒和王蒙的山水画代表作,说明元代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的主要特色。

第6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还表现在对空间的处理上。

第7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也表现在一些源于生活的程式化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山石的皴法上。

本课图版共5幅,除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一长卷,图版只能选一局部外,其他均系全图。

课文中作重点分析的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见课本第9页。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课文中在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后,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所欣赏的山水画作品也主要是借以说明这一点。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第八册第2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二、学情分析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

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的范画欣赏以及教师的现场笔墨示范,这种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中国画山水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地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意境,是山水的灵魂。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山水画的构图、笔墨的分析与尝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历代名家对意境追求
唐代王维
倡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其山水画作品注 重意境的营造,以清新自然、空灵悠远的风格著称。
元代倪瓒
其山水画作品以简约、高逸著称,注重笔墨的韵味和意境的 营造,追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艺术境界。
宋代郭熙
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 画创作理念,强调山水画要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游居的乐 趣,体现了对意境的追求。
01
02
03
山石形态塑造
通过勾勒、皴擦等手法表 现山石质感,体现其雄伟 或险峻之美。
笔墨运用
运用浓淡干湿的笔墨变化, 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和远 近层次。
意境传达
山石作为画面主体,通过 形态、笔墨和构图等手法, 营造出高远、深远、平远 等意境。
水墨渲染技巧与氛围营造
水墨技法
运用泼墨、破墨、积墨等 水墨技巧,表现山水的氤 氲之气和朦胧之美。
明代唐寅
其山水画作品构图严谨,笔墨精细,注重色彩的渲染和光影 的表现,营造出一种清新秀丽、富有诗意的意境。
02
山水画构图与意境营造
构图法则与技巧
宾主之位
确定画面主体与宾体, 形成主次分明的构图关
系。
呼应顾盼
藏露隐现
疏密聚散
通过物象之间的呼应与 顾盼,增强画面的内在
联系。
运用藏露、隐现等手法, 表现画面的深远与含蓄。
强化作品的情感表达力。
山水画中诗意表达方式
构图布局
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布局,营造出诗意般的画面效果,如远近法、 高远法等。
笔墨运用
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如皴、擦、点、染等,表现山水画的诗意 内涵。
色彩渲染
运用色彩的浓淡、冷暖等变化,营造出诗意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山水画的意境》优秀课件PPT

《山水画的意境》优秀课件PPT

课文精讲
•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 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
齐白石画虾
举例论证
举出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强调“长期观察、全面认识”的无可 替代的作用,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课文精讲
• 请你分析“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 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 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词语积累
惆怅( chóu chàng ) 暮霭( ǎi ) 浮光掠影( lüè ) 夔门( kuí ) 颐和园( yí )
真挚 ( zhì ) 朝朝暮暮 ( zhāo ) 渲染( xuàn ) 气概( ɡài ) 惨淡( cǎn )
意境就是景 与情的结合
论述获得意境 的两个要素
不仅要有意境,还要讲究意匠,即 不仅要具有思想感情,还要有加工 手段。
一是要深刻认识对象。 二是要有强烈、真挚 的思想感情。
课文精讲
分析探究: • 第1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意境”比作“灵魂”,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意 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
返回
点明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总领全文。
课文精讲
• 第2自然段是如何论证山水画与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 的区别的?
①自然地理的准确性;②表现人对自然的 正面阐述
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的画, 没有画意,没有灵魂,自己就不曾感动, 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课文解读
第贰部分
5
新课导入
古往今来很多画家都曾经创 作过相关的“诗意画”,比如著 名的水墨大师张大千、明代著名 山水画家吴伟等,都创作过《寒 江独钓图》。

2024年《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2024年《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一、引言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通过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呈现出独特的意境。

本课件旨在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二、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1.起源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描绘自然山水。

然而,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始于东晋时期,成熟于唐代。

2.发展唐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期,代表人物有王维、李思训等。

宋元时期,山水画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更多的流派和代表人物,如范宽、郭熙等。

明清时期,山水画达到了鼎盛,出现了更多的艺术家和作品。

三、山水画的意境特点1.写意性山水画的意境主要体现在写意性上,即通过简练的线条和墨色,表现自然山水的神韵和意境。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追求笔墨的自由流畅,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2.虚实相生山水画的意境还体现在虚实相生上,即通过虚实对比的手法,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氛围。

在山水画中,实部通常为山石、树木等实体,虚部则为云雾、流水等。

虚实相生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3.意境深远山水画的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美丽景色,又体现了艺术家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山水画的意境往往给人以宁静、淡泊、高远之感,令人陶醉。

四、山水画的意境表现手法1.笔墨运用山水画的意境表现手法之一是笔墨运用。

艺术家通过不同的笔触和墨色,表现山石、树木、云雾等自然元素的质感、形态和空间关系。

笔墨的浓淡、干湿、疾徐等变化,使得画面更具生动感和艺术魅力。

2.构图布局山水画的意境还体现在构图布局上。

艺术家通过对画面中各元素的有机组合,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氛围。

构图布局要讲究均衡、对比、节奏等原则,使得画面既有层次感,又具有统一性。

3.意境营造山水画的意境营造是艺术家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意境营造要注重情感表达,通过画面传达出艺术家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向往和思考。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初读课文
1. 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明确: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明确: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 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 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 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第二部分(5~10):论述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 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作品之中。此外 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与其相互依附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主要观点。 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山水画“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 情要结合。” ③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 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明确: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 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他们又 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 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问题探究
1. 为什么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山 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 自然的思想感悟”,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
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 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 计想办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 可 染 的 《
万 山 红 遍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 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李可染的山水画重 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 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所 作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 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 与升华。
❖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江雪》,这首五言 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 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表现了“荒寒”、 “清寂”、的意境。
寒江独钓图 马远 宋
作品描绘了一叶孤舟漂泊在无垠的水际,只有一 位老者,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独自垂钓。大面积 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像水天相连、像茫茫白雪、 像雾气迷茫,充分表现了寒冷的感觉,创造了诗一般的 意境。
,香港佳士得“中国近现代书画”及“中国古代书画” 春季拍卖新闻界预展推出逾五百五十件精彩画作,当 中以李可染 《万山红遍》最为瞩目,估价高达四千 万港元,预料将创下画家世界拍卖纪录。画家六十年 代初以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名句“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画作,此乃当中最具 特色的一幅,极具收藏价值。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桃园 齐白石
பைடு நூலகம்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情画意 情景交融
宿雨清畿甸, 朝阳丽帝城, 丰年人乐业, 垅上踏歌行。
《踏歌图》马远 宋
雪图 马远(宋)
说一说 马远、夏圭的构图特色。 这种“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手 法为中国画意境的渲染起了什么作用?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 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忽然遇到一片桃 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 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 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 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情画意 情景交融
❖ (1)你能从这幅山水画中感受到深秋迷人的景色 吗?讨论分析画面构图、墨色、空白。
❖ (2)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 (3)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 构图:全景构图,画面给人饱满的感受。
❖ 空白:而本画面中空白很少,给人感觉密不透风。
❖ 墨色:墨色很浓,用积墨表现出山的浑厚,朱砂 层层
❖ 意境:《万山红遍》用全景构图描绘了自然景色,两山之间, 一股清泉顺流而下。山中小村充满宁静享和的气氛。他用浓 重的积墨法画出山的浑厚,用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全画呈 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借毛泽东诗词中“万山红遍,层林尽 染”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
在香港佳士得举行的中国近代画拍卖会上,中国当 代著名画家李可染毕生巅峰作品之一的《万山红遍》 在经过热烈竞技后,最终以逾三千五百万港元高价成 交,打破画家作品最高成交价的世界纪录。
学会欣赏
❖ 二,以境析情 情境交融
傅抱石 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
❖ 这幅画是为迎接建国10周年,为人民大会堂 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 学生讨论回答(概括出雄伟、壮美、博大、 气势磅礴的画面意境。)
❖ 3、结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感受。 ❖ 教师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
学 会 比 较
渔庄秋霁图 倪瓒 (元)
学会比较
5、同一景物不同画家的不 同表现给我们什么感受?
渔夫图 吴镇 (元)
寒江独钓图 马远 (宋)
学会比较
暮归 ( 摄影)
林风眠 ( 中国画)
❖一 走进诗境,以诗“观”画
柳宗元《江雪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洲蓑立翁,

独钓寒江雪。
请谈谈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作者是怎么表现的?
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
妖娆。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
祖,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

❖ 教师归纳意境的含义:事实上,我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就是画的意境。 简单的说要体现山水画的已经就要做到情景交融,以景抒情。体现出来 的一种艺术境界
❖ 三、创造意境 以境抒情
❖ 画家简介:倪瓒:元代画家,江苏无锡人, 汉族,原家富足,后家道中落,遂变卖家资, 浪迹太湖一带。隐居江湖,洁身自好,过着 飘逸淡泊的生活。
❖ 画家表现了什么地方的景色?讨论分析画面 的构图、空白、笔墨。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 的一种意境?结合作者的情况及时代背景
❖ 构图:“三段式”平远构图法。
❖ 教师小结:笔墨技法是为意境而设计,画家可以通过笔墨 淋漓尽致地表现无限的精神空间,如李可染的“浓郁醇厚” 的积墨和倪瓒的“淡雅清逸,崇尚疏简”的画法。通过刚才 两幅古今作品的欣赏,我们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 对生活的感悟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画面 的构图、墨色、空白是为意境设计的。
❖ 笔墨:浓、淡相间,剔透松灵的笔墨。
❖ 空白:国画中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这幅画 中中景空白较大,是一片浩翰而平静的水面,给人留下无 限的遐想。
❖ 画家情况:隐居江湖,洁身自好,内心苦闷。
❖ 意境: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 空临孤寂之情。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 独特的“三段式”平远构图法显露个人特色。上段为远景, 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景是一片浩翰而平静的水面, 不着一笔,以虚为实;下段为近景,坡上几棵稀疏的枯树, 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画面中一片冷落荒凉的 情调,表现了当时处在外族统治下的一部分汉族知识分子 的内心苦闷。
古代山水画意境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
❖ 表现情景交融的意境
❖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 “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质感上创 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 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 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 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让观赏 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 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 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