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正式版
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源监控和安全管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危险源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建筑工地、化工企业、矿山等。
第三条危险源监控是指对可能产生危险的地点、设施、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危险。
第四条安全管理是指对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评估、防控和管理,保障人员的安全。
第二章危险源监控措施第五条危险源监控设备的选择、安装、维护和保养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六条危险源需要安装监控设备的情况,应当事先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合适的监控方案。
第七条危险源的监控设备应保持正常运行,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
第八条危险源监控设备应建立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可以进行操作。
第九条危险源监控设备应保持与报警系统的联动,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
第三章安全管理措施第十条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风险评估、事故应急预案等。
第十一条危险源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和监控工作。
第十二条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部门应具备相关专业技术和知识,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十三条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部门应与有关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
第十四条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
第四章处罚措施第十五条对违反危险源监控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十六条危险源监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到位,造成事故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以罚款。
第十七条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危险,造成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八条危险源监控和安全管理人员故意不履行职责,造成事故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由危险源监控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制度(三篇)
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安全和员工身心健康,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全员参与。
第四条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履行自己的监控与管理责任,共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和员工健康。
第二章:危险源的分类与分级第五条危险源根据其特性和影响程度,分为三级:1. 一级危险源: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2. 二级危险源:可能导致一般事故的危险源,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一定威胁。
3. 三级危险源:可能导致轻微事故的危险源,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较小威胁。
第三章:危险源监控与管理责任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是企业危险源监控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制度,并负责制定年度危险源监控与管理计划。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人是危险源监控与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确保危险源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第八条所有员工都有监控与管理危险源的责任,应按照制度要求,积极参与危险源的监控和改进工作。
第四章:危险源监控与管理措施第九条危险源监控与管理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 危险源辨识:明确危险源的特性和潜在危害。
2. 危险源评估:对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3. 风险管控: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控与管理,降低风险水平。
4. 紧急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保障危险源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5.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6. 培训教育: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五章:危险源监控与管理记录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监控与管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记录:1. 危险源辨识记录:记录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和相关信息。
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模版(四篇)
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确保危险源监控措施的有效实施,预防和控制危险源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本制度的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施、设备、工艺、物质等。
第三条主要义务公司负责人担负督导和检查的责任。
各岗位负责人应确保本岗位危险源的监控措施的有效实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四条安全监控委员会公司设立安全监控委员会,由公司领导担任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作为委员。
安全监控委员会负责危险源监控管理的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危险源监控责任公司各部门和岗位的负责人必须承担起危险源监控的责任,确保危险源的监控措施有效实施,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危险源评估和隐患整改。
第六条危险源监控制度的修订本制度的修订和补充,经安全监控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公司负责人批准实施。
第二章危险源监控任务与责任第七条危险源监控任务公司各部门和岗位应依据危险源的特点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制定相应的危险源监控任务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危险源监控任务包括但不限于:1. 定期进行现场巡查和检查,确保生产设施、设备等危险源的正常运行;2. 对危险源进行定期评估,发现和分析潜在的安全隐患;3. 定期进行危险源监控措施的检测和审查,确保其有效实施;4. 及时处理和整改发现的危险源及安全隐患;5. 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反馈危险源监控工作的情况。
第八条危险源监控责任公司各部门和岗位的负责人应按照岗位职责,承担起危险源监控的责任。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1. 组织制定和实施危险源监控计划;2. 指导和监督岗位员工的危险源监控工作;3. 掌握和了解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其监控措施;4. 发现和处理岗位上的安全隐患;5. 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危险源评估和隐患整改;6. 定期报告危险源监控工作的情况。
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3篇)
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1、危险源监控的目的,不仅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2、我公司的危险源(点)有:(1)有坍塌、冒顶、片帮的场所;(2)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的扬所;(3)有发生透水、涌水等水害的场所;(4)有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5)有提升、吊运系统危险的场所;(6)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7)有触电危险的场所;(8)有灼、烫伤危险的场所;(9)有被机器绞、碾、碰挤和撞击的场所;(10)有中毒、窒息、腐蚀、放射危险的场所;3、对危险源(点)进行分析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和机制;(2)依次评价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3)评价危险条件的后果;(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4、分级管理通过对危险源(点)的分析评价,根据危险程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分三级管理与控制:A级:重大危险源,由公司、车间(采区)、班组三级控制管理,我公司的重大危险源为尾矿库、炸药库;B级:较大危险源,由车间(采区)、班组二级控制管理;C级:一般危险源,由班组控制管理;5、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要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1)各级监控点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检查周期,进行认真细致的巡回检查,严密监控,形成详细的原始记录并登记建档。
(2)监控检查中发现问题,要查清原因,采取防止缺陷扩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将缺陷内容、发生时间、处理情况书面上报安监室,否则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当设备缺陷一时不能消除时,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加强监控,确保安全运行,同时填写缺陷通知书,上报有关单位,申请合理安排停产检修。
(4)对存在的重大隐患,确实危及人身安全的监控点,应根据现场安全操作规程,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产整顿。
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企业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各项工作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的监控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危险源监控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的危害,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四条本企业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严格执行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制度要求。
第二章危险源的划分和分类第五条本企业将危险源划分为以下几类:1. 生产设备2. 物品和物料3. 工艺和工作方式4. 人员行为5. 天然环境和自然灾害第六条每类危险源都应根据其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监控和管理措施。
第三章危险源监控和管理措施第七条对于生产设备类的危险源,应实施以下措施:1. 存档:记录设备的基本情况、周期性检查和保养记录等。
2. 定期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安全培训: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4. 设备更新:对老化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及时更换。
第八条对于物品和物料类的危险源,应实施以下措施:1. 存放:合理存放危险物品和物料,严禁乱堆乱放。
2. 标示:对危险物品和物料进行标示,明确物品的危险性和使用方式。
3. 定期检查:定期对危险物品和物料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4. 常规清理:定期清理危险物品和物料的周围环境,防止积尘和积水。
第九条对于工艺和工作方式类的危险源,应实施以下措施:1. 安全规范:制定工艺和工作方式的安全操作规程,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2. 定期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3. 监控和记录:对工艺和工作方式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十条对于人员行为类的危险源,应实施以下措施:1. 安全教育:对员工进行危险源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危险源监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保护员工和资产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危险源监控工作。
三、责任和义务1. 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危险源监控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2. 负责危险源监控工作的部门负责制订和执行危险源监控计划,并保证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3. 所有相关人员都有义务遵守危险源监控规定,并及时报告危险源的存在和变化。
四、危险源的分类和监控措施1. 物理危险源1.1 安装监控设备,如闭路电视、报警器等,对涉及物理危险源的区域进行监控。
1.2 定期检查和维护监控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1.3 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物理危险事故。
2. 化学危险源2.1 建立化学品管理制度,对所有危险化学品进行登记、分类和标识。
2.2 配备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对从事化学品操作的人员进行个人防护。
2.3 定期进行化学品储存区域的检查,确保化学品储存符合规定。
3. 生物危险源3.1 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对从事生物实验的人员进行培训,并提供相应的防护装备。
3.2 定期进行实验室的卫生检查,确保实验室的卫生符合规定。
3.3 建立生物事故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生物事故。
4. 暴露施工危险源4.1 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危险源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2 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对从事暴露施工的人员进行个人防护。
4.3 监控施工现场,确保施工进行中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五、监控设备和技术1. 监控设备的选用要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合法授权的检测机构检验合格。
2. 监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定期进行,确保其正常运行。
3. 监控技术的更新和升级要及时进行,以提高监控的准确性和效率。
六、培训和演练1. 对从事危险源监控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各类危险源的特点和监控方法。
2. 定期进行演练,以检验危险源监控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七、记录和报告1. 对危险源监控工作的记录要详细、准确,包括危险源的发现和处理情况。
公司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公司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司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员工和资产的安全,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转,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及岗位,所有员工均应遵守执行。
第三条公司危险源监控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人人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调。
第五条公司应当不断改进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提高危险源防范和控制水平。
第六条公司应当加强对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第七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第二章危险源的认定与分类第八条公司应当对危险源进行认定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自然因素等。
第九条公司应当根据危险源的不同性质和级别,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第十条公司应当建立危险源管理台账,对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建立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第三章危险源监控的要求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监控系统,确保对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进行危险源的定期检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整改和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测和记录,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加强对危险源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的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章危险源管理的责任第十七条公司领导应当加强对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并对工作的开展负总责。
第十八条各部门应当明确危险源监控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和工作要求,并定期汇报工作进展。
第十九条各岗位员工应当加强对危险源的认识和防范,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维护公司和个人的安全。
第二十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机制,对安全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通报。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监督机构所有。
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制度范本【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与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内部危险源监控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员工和设备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本制度依据《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责任与义务1. 企业员工有责任遵守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2. 监管部门有义务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与培训,以保障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意识。
3. 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制定和完善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实施。
4. 相关部门和岗位负责人有责任贯彻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危险源监控设备设施。
三、危险源识别与评估1. 企业应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识别与评估,详细记录各种危险源的性质、位置、数量及可能带来的风险。
2. 企业应将危险源分级分类,并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3. 危险源识别与评估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
四、危险源监控设备设施1. 企业应购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危险源监控设备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监测。
2. 危险源监控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并保持其灵敏度和准确性。
3. 检修和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故障和修复情况。
五、监控参数设定与报警处理1. 危险源监控设备的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确保能及时检测到异常情况。
2. 一旦危险源监控设备检测到异常情况,应自动发出警报,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3. 相关人员应迅速响应警报,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 处理结果应及时记录,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
六、应急预案与演练1. 企业应制定健全应急预案,并将其公布于员工中。
2. 应急预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演练和验证,以确保员工对应急措施的熟悉和有效应对能力。
3. 演练过程中要注意协调配合,记录问题并及时改进。
七、培训与教育1. 企业应经常开展危险源监控方面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了解。
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制度范文(3篇)
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制度范文1、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应组织人员对施工危险因素进行辨识。
2、危险源辨识应根据施工作业活动、施工作业流程和施工工艺,确定采用科学合理的辨识方法,分析辨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列出危险源清单。
3、对已辨识出来的危险源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确定风险等级。
4、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
5、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应列出重大危险源清单,对重大危险源必须实施跟踪查验制度,并做好相关记录。
6、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应报工程所在地的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7、在施工现场的醒目位置设立“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公示牌应注明危险源、存在部位、作业时间、防护措施和责任人等内容。
8、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应随施工情况及时更新。
9、补充内容: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制度范文(2)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确保企业内部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适用范围包括企业内部的生产车间、办公场所以及其他可能存在危险的区域。
2. 责任与义务(1)企业负责人负有最终管理和决策权,确保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实施;(2)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必要的措施;(3)员工有义务按照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参与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工作,发现隐患及时上报。
3.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1)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明确危险源对员工和生产设备的潜在风险;(2)编制危险源清单,并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明确风险优先级;(3)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和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4. 危险源控制与管理措施(1)制定和完善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全员遵守;(2)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应对能力;(3)建立危险源监控的体系,确保监控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4)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5)建立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做好事故记录和分析,以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6)及时更新和维护安全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性;(7)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源监控与管理的具体实施。
主要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范本(3篇)
主要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范本一、前言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安全,保障员工和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危险源,建立和规范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制度旨在明确危险源监控的目标、职责、流程和要求,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二、目标1、减少和控制危险源的发生,降低事故风险;2、确保危险源的及时发现和处理,预防事故的发生;3、加强对危险源监控的跟踪和评估,提高监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职责1、危险源监控部门(1)负责危险源监控的组织和管理工作;(2)确定危险源监控的频次和内容;(3)制定危险源监控计划,分配监控任务;(4)收集、整理和分析危险源监控数据;(5)及时报告和处理危险源监控中的异常情况;(6)协助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危险源监控整改工作。
2、各生产部门(1)负责对本部门的危险源进行监控;(2)按照危险源监控计划和要求,进行监控工作;(3)及时上报危险源监控数据和异常情况;(4)配合危险源监控部门的整改工作。
四、流程1、危险源监控计划编制(1)危险源监控部门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危险源监控计划;(2)危险源监控计划应包括监控频次、监控内容和监控对象等。
2、危险源监控工作开展(1)各生产部门按照危险源监控计划,进行危险源监控工作;(2)监控内容包括危险源的设备状态、操作规范、工艺参数等;(3)监控方式可以采用巡视、巡检、抽查等形式;(4)监控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
3、危险源监控数据处理(1)危险源监控部门根据监控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2)数据分析包括对危险源监控数据的合理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3)监控数据分析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和存档。
4、危险源监控异常情况处理(1)危险源监控部门应及时发现和报告危险源监控中的异常情况;(2)异常情况处理应由专门的整改小组进行,按照部门间协助的原则进行;(3)整改完成后,应进行复查和验收。
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源的监控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危险源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危险源处置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危险源监控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危险源监控管理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危险源监控管理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估第五条危险源识别与评估是指对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危险源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评价和分类的过程。
第六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与评估,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第七条危险源识别与评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危险源的种类、数量、性质、状态、地点、使用和处置情况;(二)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三)事故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四)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
第八条单位应当根据危险源识别与评估的结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类,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
第三章危险源监控与控制第九条单位应当根据危险源的种类、性质和特点,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危险源处于受控状态。
第十条对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当制定专门的控制措施,并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单位应当定期对危险源监控措施进行检查、评估和更新,确保监控措施的有效性。
第十二条单位应当对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审和演练,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第四章危险源信息管理与共享第十三条单位应当建立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对危险源的基础信息、监控信息、事故信息等进行统一管理。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危险源监控管理情况,并接受其监督。
第十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全国危险源信息数据库,实现危险源信息资源共享。
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和安全管理,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制定本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危险源的监控和安全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监控和安全管理,防范和化解危险源的风险,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第四条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全员参与。
第五条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采取层级管理模式,区分责任和权限,形成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
第二章危险源监控体系第六条危险源监控体系包括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管理、事故调查和隐患排查等环节。
第七条风险评估是危险源监控体系的基础,通过对各项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评估,确定监控和管理的重点。
第八条监测预警通过设置监测装置,及时获取危险源的有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预警机制,提前发现并预防潜在风险。
第九条应急管理是危险源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开展演练和组织应急响应等内容。
第十条事故调查是危险源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第十一条隐患排查是危险源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
第十二条危险源监控体系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完善监控和管理的层次和流程。
第三章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机构第十三条建立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危险源的监控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机构由企业安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组成。
第十五条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一)制定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进行宣传和培训工作;(二)组织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管理、事故调查和隐患排查等工作;(三)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合作,形成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四)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工作进展和问题解决情况;(五)评估危险源监控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改进意见。
公司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公司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危险源的生产、作业、储存、运输等环节。
第三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危险源监控管理体系,确保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第四条公司应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对生产、作业等环节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细致的识别。
第五条危险源评估应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等级和风险程度。
第三章危险源监控措施第六条公司应根据危险源等级和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包括:(一)技术监控: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人员监控: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操作规范。
(三)设备监控: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四)环境监控: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第七条公司应建立危险源监控记录,详细记录监控措施的实施情况、监控结果和异常情况处理情况。
第四章危险源应急预案第八条公司应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一)应急预案编制:明确应急预案的范围、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措施等内容。
(二)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应急物资储备: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需要。
第五章责任与奖惩第九条公司各级领导和员工应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严格执行本制度。
第十条对在危险源监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制度,导致事故发生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制度旨在提高公司危险源监控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完整word版)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对危险源的监督管理, 预防事故发生, 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 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危险源, 是指在危险源清单上所规定的危险源。
第三条存在主要危险源的部门, 其安全负责人全面负责本部门主要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四条对主要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 任何部门或者个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举报。
第五条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制度;(二)主要危险源清单;(三)主要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第六条部门在运营前应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表》。
第七条对新产生的主要危险源, 现场安全负责人应当及时补充填写《危险源清单》内容;第八条公司应建立健全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落实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 明确所属各班组对主要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 制定主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制度。
第九条公司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员或现场负责人对从业人员应当技术培训, 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条公司现场负责人应当将主要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 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十一条各部门应当在主要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并加强对主要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各部门应当对主要危险源中的危险物质进行监控, 对重要的设备、设施定期进行保养维护, 并记录在案。
第十三条各部门应当对主要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做好检查记录, 并将检查情况报送安全管理员。
第十四条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主要危险源, 各部门必须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 并及时报告安全管理员或有相关监督安全职责的部门。
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涉及危险源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三、危险源识别与评估1. 企业应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全面识别和评估各类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危险品、火灾爆炸、高空作业、机械伤害、电气伤害、辐射、生物等。
2. 危险源辨识应以《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等相关标准为依据,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
3. 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应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危险源监控与预防1. 对已识别的危险源,应实施实时监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2. 监控内容应包括:危险源的数量、分布、状态、变化等,以及相关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
3. 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防止事故发生。
4. 定期对危险源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
五、应急预案与应急响应1. 制定针对各类危险源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措施等。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发生危险源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响应。
六、教育培训与考核1.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考核,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3. 对新入职员工、转岗员工、临时工等,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培训。
七、责任与奖惩1. 企业各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及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2. 对在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的个人和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主要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三篇)
主要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危险源监控管理,防范和控制各类危险源的事故和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单位及其所属的各个部门、办事处、分支机构以及其他各类管理组织。
第三条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包括危险源监控的目的、原则、责任、组织与运行、应急管理等内容。
第四条危险源监控是指对涉及危险源的生产、作业、储存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危害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危险源主要指那些可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物质、设备或工艺。
第二章目的和原则第六条危险源监控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生产、作业过程中危险源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七条危险源监控的原则是:科学、规范、便捷、实用。
第八条危险源监控应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
第九条所有单位和人员应当依法遵守危险源监控的规定和要求,主动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危险源监控的工作。
第十条建立危险源监控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第三章责任和义务第十一条区域事故危险源监控中心是危险源监控的主体,负责制定和实施全区域的危险源监控方案,监控全区域的危险源。
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当落实危险源监控工作的责任。
单位内部应当设立负责危险源监控的专门机构,明确责任人并落实职责。
第十三条危险源监控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单位内部的危险源监控方案和措施,建立健全危险源监控工作的制度和规范,为各个作业环节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十四条危险源监控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监控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源相关的问题。
第十五条各单位应当定期对危险源监控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
第十六条危险源的责任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危险源监控的主体责任,确保危险源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规范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制定本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员工和危险源管理工作相关人员。
第三条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工作是指通过监测、评估、预防、控制等手段,确保危险源不对员工和环境造成伤害和破坏的工作。
第四条本制度的宗旨是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综合管理,合理控制,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六条公司必须重视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第二章任务与责任第七条企业法人或其委托的单位应当制定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机构、职责和义务,确保公司的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第八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危险源监控与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推进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九条危险源识别与评估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并及时整改。
第十条设备和工艺的安全控制由技术部门负责,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工艺改进方案。
第十一条监测、报警和应急预案的制定由专业的检测监测部门负责,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报警并启动应急预案。
第十二条各部门员工应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参与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第三章危险源管理措施第十三条企业应当组织开展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工作,确定危险源的性质、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十四条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向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备,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五条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设备、工艺的安全控制措施:采用合理的设备和工艺,确保其安全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人员的安全控制措施:员工必须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熟悉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要求。
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范本(二篇)
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场所。
第三条危险源监控管理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危险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完善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保证人员、设备和设施的安全。
第五条公司应当指定专门的监控管理人员负责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危险源分析第六条公司应当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危险源分析,确定主要危险源。
第七条危险源分析应当包括:危险源的种类、性质和程度;危险源的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危险源的概率和危害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等内容。
第八条公司应当按照危险源分析结果,建立危险源清单,并对清单中的危险源进行编号和分类。
第三章危险源监控第九条公司应当对危险源进行常态化的监控,及时发现危险源的异常情况。
第十条危险源监控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
第十一条巡查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危险源的隐患,并及时上报。
第十二条巡查人员发现紧急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危险源管理第十三条危险源管理应当按照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危险源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岗位。
第十五条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教育培训措施。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建立危险源管理档案,记录危险源的相关信息和管理措施。
第五章员工参与第十七条公司应当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员工了解危险源和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公司应当鼓励员工参与危险源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奖励。
第十九条员工参与危险源管理工作的方式包括:参与危险源巡查工作、参与危险源的改进等。
第六章监控报告第二十条监控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周期和内容,编制监控报告。
第二十一条监控报告应当包括:监控情况、发现问题和处理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监控报告应当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煤矿危险源监控和管理制度范本
煤矿危险源监控和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本制度是为了加强煤矿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企业。
二、危险源监控和管理的目标1.建立健全煤矿危险源监控和管理体系,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2.有效识别和评估煤矿危险源,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源;3.提高煤矿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在安全生产方面能够达到要求;4.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和隐患。
三、危险源识别和评估1.制定危险源清单,明确列出存在的危险源;2.进行危险源评估,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评估危险源对煤矿生产安全的影响;3.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四、危险源控制措施1.采取技术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安装安全设备和采取自动化生产工艺;2.采取管理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制定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和监督检查;3.采取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和健康监护。
五、安全培训和教育1.煤矿企业应制定健全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确保所有员工都参与培训;2.安全培训内容应涵盖煤矿安全规章制度、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应急预案等;3.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相应的专业培训方案;4.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考试,对未通过考试的员工进行追加培训。
六、监督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1.煤矿企业应设立监督检查机构,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2.发现安全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3.严禁隐患自查自报或虚报整改情况,监督检查机构要进行验证;4.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理、分析、总结,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七、责任追究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履行职责、造成事故或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八、附则1.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2.煤矿企业要根据本制度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确保实施到位;3.煤矿企业应配备专职安全人员,负责危险源监控和管理的具体工作;4.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煤矿企业所有。
主要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范本
主要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范本主要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产损失等各种风险的因素。
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主要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个关于主要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的范本,供参考。
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有效控制和监控企业的主要危险源,减少潜在风险,并能及时应对各类意外事故。
二、适用范围和应用对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存在主要危险源的工作环境和场所,所有员工和相关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
三、危险源识别与分类1. 危险源识别企业应对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排查和识别,并建立相应的危险源清单,包括但不限于:(1)物理危险源:如电气设备、脆弱的结构、高温、高压等。
(2)化学危险源:如化学品储存、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的可能危险性。
(3)生物危险源:如病原体、微生物等可能带来感染风险的因素。
(4)人员行为危险源:如违反操作规程、非法操作、违反安全条例等。
(5)环境因素危险源:如火灾、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2.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并根据不同级别制定相应的监控和管理措施。
四、危险源监控措施1. 建立危险源监控系统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监控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定期巡检和检测:对所有危险源进行定期巡检和检测,确保其设备状态良好、安全性能正常。
(2)报警和警示系统:对于高级别危险源,应安装相应的报警和警示系统,并定期进行测试和维护。
(3)数据记录和分析:对危险源的监控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评估和改善措施:定期对危险源监控系统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采取改善措施,确保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 建立应急预案企业应针对各类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紧急报警和通知:建立快速报警和通知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2)人员疏散和救援:制定人员疏散和救援方案,明确各类事故发生时的疏散和救援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正式
版
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危险源监控的目的,不仅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2、我公司的危险源(点)有:
(1)有坍塌、冒顶、片帮的场所;
(2)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的扬所;
(3)有发生透水、涌水等水害的场所;
(4)有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
(5)有提升、吊运系统危险的场所;
(6)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
(7)有触电危险的场所;
(8)有灼、烫伤危险的场所;
(9)有被机器绞、碾、碰挤和撞击的场所;
(10)有中毒、窒息、腐蚀、放射危险的场所;
3、对危险源(点)进行分析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和机制;
(2)依次评价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条件的后果;
(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
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4、分级管理
通过对危险源(点)的分析评价,根据危险程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分三级管理与控制:
A级:重大危险源,由公司、车间(采区)、班组三级控制管理,我公司的重大危险源为尾矿库、炸药库;
B级:较大危险源,由车间(采区)、班组二级控制管理;
C级:一般危险源,由班组控制管理;
5、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要制定出一
套严格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
(1)各级监控点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检查周期,进行认真细致的巡回检查,严密监控,形成详细的原始记录并登记建档。
(2)监控检查中发现问题,要查清原因,采取防止缺陷扩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将缺陷内容、发生时间、处理情况书面上报安监室,否则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当设备缺陷一时不能消除时,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加强监控,确保安全运行,同时填写缺陷通知书,上报有关单位,申请合理安排停产检修。
(4)对存在的重大隐患,确实危及人身安全的监控点,应根据现场安全操作规
程,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产整顿。
(5)加强责任人对各监控点、监控设施的运行维护,坚决杜绝盲目蛮干硬拼设备的现象。
6、加强危险源重点检查
(1)三级危险源(点)在各级组织的各类安全检查活动中均应将其列为重点检查目标,层层把关堵口,共同严格管理和控制。
对于重大危险源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2)对检查发现出的安全隐患,应及时下发《隐患通知书》督促整改并进行复查验收,对于重大安全隐患,要由总经理指定安全副经理负责,会同生产、技术、安全、设备等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限
期整改,并组织整改验收。
7、加强应急救援管理
(1)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指定负责人,组织编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有效程度,进行演练,必要时以修订。
(2)参阅现有的应急预案。
这是防止预案相互交叉和矛盾,获得相关资料的有效办法,有利于促进所指定的预案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协调。
(3)危险分析。
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4)应急准备和应急能力的评估。
确认现有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能力,并对其充分性进行评估。
(5)完成应急预案编制。
提出应急所需的人员、设备和程序。
(6)提出预案的落实、更新、培训和演练计划。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