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流口水偏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涣温脾汤"加味:丁香、木香、半夏、白术、干姜、益智仁、乌药。
另外,还可以用草药单方。如用石斛煮水煎服,如果加青果,效果更佳,可以连服5~7天。或者生姜3克,甘草6克,煎水服用,直到好为止。
栗子、大枣各10枚,茯苓15克,大米50克。将茯苓研细,大枣去核,先将大米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栗子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据中医临床所见,流涎日久不止,当以脾虚居多。栗子茯苓枣粥是一个较佳的补脾食疗方。方中栗子(板栗)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能健脾益肾、厚补胃肠;大枣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有补脾利湿,宁心安神作用;大米乃“五谷之首”,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诸味合用,能共奏健脾燥湿、和胃摄涎之功。此方更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流涎症。
脾胃虚寒证主要表现:涎液清稀,多如漏水,下巴湿烂作痒,面白唇淡,四肢不温,啼声低弱,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色淡红
处方一:山药粉20克、鲜茨菇30克、捣烂如泥、红糖适量(以甜为度,下同),加白开水调成糊状,煮服。每日分2次,连服5天为一疗程。
处方二:鲜茨菇一枚(重约30克)、藕粉3克、冰糖适量。用法同上或加入稀粥同服。
宝在2岁至3岁时,若仍然流口水,家长们应注意宝宝是否有脾虚的症状。
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个治疗宝宝流口水的药方,该药方意在健脾消食,帮助宝宝肠道更好吸收营养,增强体质,仅供参考。
1. 陈皮3g炒白术3g芡实3g炒麦芽3g山楂3g
方药: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干姜4-6克,苍术4克,益智仁4-6克,诃子4.5克,半夏4.5克,陈皮4.5克,炙甘草4克。方中益智仁有良好的摄涎唾作用,是方中要药。此外,熟附片、肉桂、补骨脂、覆盆子、薏苡仁、山药、莲子、芡实、黄芪、龙骨、车前子等可随症加减(方中用药剂量,以四五岁小儿为准,其他年龄可酌情增减)。
此对于小儿流口水可运用以下治疗办法: 1.生白术9克,益智仁9克,加水煎30分钟,剩一小碗药汁,放入适量的白糖,每日一剂,日服2~3次。 2.绿茶2克,白术12克,甘草3克。后两味药加水600毫升,煮沸10分钟,加入绿茶,分3次温服,复泡再饮,每日一剂。 3.竹叶7克,陈皮5克,大枣5枚。将上药煎水,分两次服。每日一剂。
4.桑白皮10~20克。将上药加水100毫升,煎至60毫升,分2~3次口服。每日一剂,5剂为一疗程。
5.鸡内金、生黄芪各10克,益智仁、白术各8克。将上药水煎,每日一剂,分3次口服。4剂为一疗程。
6.吴茱萸、盐附片各5克,面粉10克。前两味药研细末,加入面粉,用醋调成干糊状备用。取上药贴于两足心(涌泉穴),用纱布扎紧,临睡前贴,翌日除之。
7.吴茱萸3份,天南星一份。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粉15克,用陈醋调成糊状,敷贴涌泉穴(男左女右),外用纱布扎紧。每次敷贴12小时,一般3或4次即可。
8.肉桂10克,研细为末,用醋调至糊饼状,贴敷两足涌泉穴,每晚睡前敷药,翌日取下,连敷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