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各章节重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习纲要汇总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习纲要第一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论[学习内容]一、健康教育二、健康教育的发展三、健康促进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和任务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及其相关学科[学习目标]1.了解: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国内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2.掌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涵义,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与任务3.应用:健康促进的五大领域第二章健康传播[学习内容]一、传播概论二、人际传播三、大众传播四、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学习目标]1.了解:传播的分类,人际传播技巧,大众传播常见障碍,传播结构与传播关系2.掌握:健康传播的概念,人际传播概念、特点,大众传播概念、特点,3.应用: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第三章健康心理[学习内容]一、健康心理的基本概念二、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三、健康心理的咨询四、心理健康的促进[学习目标]1.了解:健康心理的现状,健康心理的咨询2.掌握: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促进的内容和方法第四章健康行为[学习内容]一、行为概述二、健康相关行为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四、健康相关行为干预五、团体健康相关行为[学习目标]1.了解:行为的概念、分类及与健康的关系,健康相关行为干预,团体健康相关行为2.掌握: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知、信、行模式和健康信念模式,群体行为干预机制3.应用: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健康相关行为第五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计划设计[学习内容]一、计划设计概述及原则二、计划设计的基本步骤三、明确优先项目四、确定计划目标五、制定教育策略[学习目标]1.了解:计划设计的概念、意义、原则,问题树2.掌握:社会诊断的目的、内容及方法,流行病学诊断的目的,行为诊断的内容,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明确优先项目的原则3.应用:计划目标的制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制定的框架与思路,第六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实施[学习内容]一、制定实施时间表二、实施的质量控制三、实施的组织机构四、实施人员与培训五、实施所需的健康教育材料及设备物件[学习目标]1.了解:时间表的意义、内容,实施人员培训2.掌握: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健康教育材料制作的程序第七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评价[学习内容]一、评价概述二、评价的种类和内容三、评价设计的方案四、影响评价的因素五、成本-效益分析与成本-效果分析[学习目标]1.了解:评价的性质,形成评价,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2.掌握:评价的目的与意义,过程评价、效应评价、结局评价的内容及效应评价的主要指标,影响评价的因素3.应用:不设对照的前后测试、非等同比较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及应用第八章人生三阶段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习内容]一、人生准备阶段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二、人生保护阶段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三、晚年生活质量阶段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习目标]1.了解:人生三阶段的健康教育策略与方法2.掌握:人生三阶段的概念及各阶段的健康促进目标第九章学校健康促进[学习内容]一、学校健康促进的涵义和特征二、学校健康促进的意义与任务三、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四、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步骤五、学校健康促进的效果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步骤,学校健康促进的评价方法及指标2.掌握:学校健康促进的概念、特征、意义,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第十章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习内容]一、概述二、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三、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四、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掌握: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意义,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策略3.应用:制定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第十一章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习内容]一、概述二、医院健康教育的形式三、患者教育内容与程序[学习目标]1.了解:医院健康促进面临的挑战2.掌握:医院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与意义,医院健康促进的对象,医院健康教育的形式3.应用:患者教育的程序第十二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挑战与展望[学习内容]一、提高认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健康挑战二、警惕新旧传染病对人民健康的威胁三、适应形势发展,满足群众对心理卫生保健的要求四、依靠科技进步,培养高质量人才五、遵照生态-经济-文化-健康的整合原则,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持续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挑战与展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学大纲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学大纲一、引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健康态度。
本大纲将涵盖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方式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等方面。
二、核心内容1. 健康知识1.1 营养与健康:包括均衡饮食、营养素、饮食失调等知识。
1.2 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应对压力、心理疾病预防等知识。
1.3 运动与健康:包括体育锻炼、运动损伤预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知识。
1.4 性教育:包括生理周期、性传播疾病预防、性别平等等知识。
1.5 疾病预防与控制:包括常见疾病的预防、传染病控制、免疫接种等知识。
2. 健康技能2.1 情绪管理技能: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调节、应对压力等技能。
2.2 饮食技能:包括食物选择、食物加工、饮食计划等技能。
2.3 运动技能:包括体育运动、健身运动、运动安全等技能。
2.4 性健康技能:包括性传播疾病防护、性关系沟通、性别平等等技能。
2.5 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技能。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1.2 掌握不同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1.3 具备正确的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
1.4 理解性教育的重要性,具备正确的性健康观念。
2. 技能目标2.1 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有效应对压力和情绪困扰。
2.2 具备制定健康饮食计划和选择健康食物的能力。
2.3 掌握运动技能,能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健身运动。
2.4 具备性健康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防护性传播疾病。
2.5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意识。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健康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量和解决健康问题。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摹拟真实情境,锻炼健康技能。
第三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PPT课件
护理目标-----每个人达到最大程
度的健康。
7
WHO指出:达到尽可能高的 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 社会性目标,其实现则要求卫生部
门及社会各部门协调行动。
《阿拉木图宣言》
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 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建 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宪法》
8
我们认识到,高质量的健 康水平是人类生活的巨大财富, 它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实现社 会公平。
我们承认,促进健康和社 会发展是政府的核心义务和职责, 并由社会其他所有部门共同分担。
《墨西哥健康促进部长宣言》
9
健康是基本的人权,是 生产力,是人人应享有的平 等权利;
健康是社会的责任,政 府和人民应共同承担维护健 康的责任;
《世界卫生组织》
10
第一节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一)健康的概念 对健康的理解:
24
健康1+0
•1 0 0 0 0 0 0 ……
• 健康 金钱 名誉 地位……
25
健康是一个过程
只治不防是越治越忙 ,很多病应该早期的给予 干预,把健康维护好,把 亚健康调整好,不让它发 展到疾病的程度。
高质量的健康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健康 道德健康
无病
生物遗传
环境因素
亚健康 疾病
卫生服务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
27
一、基本概念
(二)健康教育
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 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 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核心问题:
促进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重点笔记
8、戒除成瘾行为的健康教育工作应从诱导阶段开始。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分类: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②高危人群:卖淫嫖娼者、吸毒者、同性恋者、受劳教或教养中心的人员、性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亲属;③重点人群:年轻人、流动人口、宾馆和服务行业人员、长途汽车司机、个体户;④一般人群。
(学校健康促进)
1、学校健康促进是指:强调通过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属社区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
2、学校健康促进的目标人群分为:一级目标(即学生群体)、次级目标(包括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领导等)。
3、学校健康促进的实施内容包括:学校健康政策;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健康社会环境;社区关系;个人健康技能;学校卫生服务。
5、对群体的健康教育干预可考虑以下策略:①动员领导;②发动群众参与;③培养骨干和典型;④利用舆论和规范的力量;⑤应用竞争机制;⑥评价与激励;⑦利用法规与社会监督。
6、健康教育中运用较为广泛的的行为矫正技术有4类:①脱敏法;②示范法;③厌恶法;④强化法。
(健康传播)
1、五因素传播模式: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
3、艾滋病是目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它对人类社会的极端危险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普遍的易感性;威胁的长期性;控制与治疗的困难性;资源的消耗性;社会的毁灭性。
5、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括:个人及政府行为的改变。
6、1986年在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通过了《渥太华宣言》,其涉及5个主要活动领域:①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②创造支持的环境;③加强社区的行动;④发展个人技能;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重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1、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2、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式世界范围内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3、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4、健康是保持身体、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5、健康的10条标准:P26、四个现代医学标准: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照料和治愈有病者,照料不能治愈者;解除由病灾引起的疼痛和疾苦;避免早死和追求安详死亡。
7、医学的目的就是“维护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8、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是一个既受生物因素影响又受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的有机体,是生态系统的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几个不同层次来综合考察人类的生命过程,并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
9、影响健康的因素:行为和生活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卫生保健服务因素,伤害。
生物学因素又分为生物性致病因素,遗传因素,个人的生物学特征。
我国伤害死亡率由高到低:交通事故,中毒,跌伤,烧伤,溺水,其他意外损伤。
10、健康素养的研究分为临床视角和公共卫生视角。
11、健康素养与健康管理在多层面都可以相互促进。
12、WHO把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疾病监测定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
13、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行为干预为手段,为学习者提供获取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做出有益于健康的决定并养成健康行为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14、健康教育的特点:以赋权、帮助人群行为改变为目标;具有方法学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具有多学科性;其效果评价具有不确定性和长期性;其评价具有连续性,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具有多样性;源于卫生宣教,高于卫生宣教。
15、健康教育即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项工作。
16、健康教育的原则: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实用性,趣味性。
17、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赋权,提高人们自我保护和促进健康的能力;二是改善人们的行为;三是提高民众的健康素养;四时帮助消除行为危险因素;五十组织指导和适宜技术推广;六是开展健康相关行为的科学研究。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
第一节概论第一节概论一、健康教育(一)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就个人而言,健康是个人能力发展、自我价值实现,以及生活幸福的基础,就国家而言,国民健康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保证。
当今社会,健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不同国家、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地区健康指标的差异明显。
分析这些健康差异是如何造成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必将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改善健康策略,全面推进人类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影响健康因素的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化,分类方法亦不完全相同。
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影响健康的因素分以下四类:1.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是指由于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个人、群体乃至社会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这些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如不合理饮食、吸烟、酗酒、久坐而不锻炼、性乱、吸毒、药物依赖、驾车与乘飞机不系安全带等。
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具有潜袭性、累积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与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极为密切,改善行为可有效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感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也与行为密切相关。
1992年国际心脏保健会议提出的维多利亚心脏保健宣言指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心理平衡。
说明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环境因素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或说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气候、地理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健康的根本。
在传统上,人们对于室外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认识较多,如大气污染、基本卫生设施缺乏、没有安全饮用水等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社会环境又称文化——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也包括工作环境、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
社区护理教案第三章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5篇)
社区护理教案第三章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5篇)第一篇:社区护理教案第三章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第三章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2.熟悉健康教育的对象方法和技巧 3.掌握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及主要形式【教学重点】 1.健康教育的概念2.社区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课程类型】新知识理论课【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结合提问、社区案例等进行启发式教学等)、讨论教学【教具】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屏幕、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等第三章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第一节概述社区护理的核心是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社区健康,健康教育是其达成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通过运用教与学的一些理论,增进人们的健康知识,自愿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利用现有的卫生保健资源,最终达到改善人们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一、概念健康教育是只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各种活动,是健康信息在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传递和交流,是受教育者树立健康意识,自觉自愿的改变不良行为,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健康教育的意义、目的和任务(一)健康教育意义(二)健康教育目的(三)健康教育任务三、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一)健康人群(二)具有某些致病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三)患病人群(四)病人家属及照顾着四、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一)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1、教育方法2、文字教育方法3、形象化教育4、电化教育(二)健康教育技巧1、开发社区领导层,东苑社区力量,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2、强调学习对象的参与3、讲究信息传播技巧4、学习内容安排符合学习的规律5、适当安排实践6、教育形式多样7、重视健康教育信息反馈五、健康教育相关理论(一)行为学理论(二)健康相关行为(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第二节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实现社区人群健康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
第2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四、五讲)
分析与健康行为有关的行为因素
倾向因素
知识 态度 信念 价值观
促成因素
技术 经费 设施 环境
行为
原有 行为 来自家庭 朋友、同伴 医生的支持
新 行为
强化因素
影响吸烟行为的因素
知道吸烟害处 产生戒烟愿望
戒烟技术支持 单位禁止吸烟 同事反对吸烟
吸烟
戒烟
练 习
下列例子各属于哪类影响健康相关行 为的因素? 患者老张认为吸烟的老毛病不好改 医生指导高血压病人如何戒烟 妻子对丈夫戒烟给以支持和奖励 医院规定住院部为“无烟病区”
三、社区健康教育模式
(一) 知-信-行模式 行为——目标 态度信念——动力 知识——基础
29
健康相关行为
每天正常规律的三餐而不吃零食 每天吃早餐 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 适当的睡眠 不吸烟 保持适当的体重 不饮酒或少饮酒
健康相关行为
A型行为是指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行为模式
如何运用健康信念模式 对这位存有侥幸心理的吸 烟者进行健康教育呢?
三、社区健康教育模式
(三)PRECEDE-PROCEED模式 需求评估 执行阶段
PRECEDE-PROCEED模式
第5阶段 管理和政策阶段 第4阶段 第3阶段 教育学和组织诊断 行为和环境诊断
第2阶段 流行病学诊断
第1阶段 社会诊断
PRECEDE-PROCEED模式
过程评价 评估规划活动的质量与效率 效果评价 近期效果评价 评价着重于规划或规划的某些方面对参与者的知 识、态度、行为的直接影响 结果评价 远期效果评价 评价健康促进规划对目标人群的健康状况的影响
三、社区健康教育程序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章节讲义提纲
• 1989 年,WHO对健康做了新的定义,即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 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 健康”。 • 只有当人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 适应和道德等多方面同时健全时才是真 正的健康。
健康的三个层次
第一级健康,或称躯体健康: 包括无饥寒、无病弱,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劳动, 满足基本的卫生要求,具有基本的预防和急救知识 第二级健康,或称身心健康: 包括一定的职业和收入,满足经济要求,在日常 生活中能自由地生活,并享受较新的科技成果 第三级健康,或称主动健康: 包括能主动地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调节自己的 心理状态以缓解社会与工作的压力,并过着为社会 作贡献的生活方式
– 基本价值取向是健康公平和人权。
概念框架
社会经济和 政治背景
治理 政策 宏观经济 社会 卫生 文化、社 会规范和 价值观 社会地位 教育 职业 收入 性别 种族和民族 物质环境 社会整合 社会心理因素 行为 生物因素
健康和幸 福
卫生保健系统
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和健康不平等
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使命--
第三次卫生革命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活质量,促 进人类健康长寿为目标,社会卫生 策略注重健康促进策略,应当涵盖 决策指挥系统、新型公共卫生体系 建设,预防控制系统、执法监督系 统、信息系统、应急预警系统、医 疗救治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以 合力保障社会群众生命健康。
20世纪公共卫生三大成就
1、总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稳步下降 2、某些疾病特别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防治
基文在会上强调,“慢性病是公共卫生问
题,更是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2010年中国CDC监测及其他全 国性调查数据
• • • • 超重及肥胖:1.2亿 高血压患者:2.36亿 高胆固醇血症:3293万 糖尿病:9681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重点3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重点一、健康教育的重点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公众对于健康生活的认识以及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能力。
其目的是让人们具备自我保健和疾病防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健康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下面是健康教育的重点:1、健康饮食健康的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
健康教育应该告诉人们,应该摄取哪些营养素和如何避免过度饮食,控制饮食量。
2、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旨在让人们了解常见的疾病,掌握预防疾病的基本方法,这样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3、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因此,健康教育应该普及如何应对常见的情绪问题和如何管理压力的知识。
4、运动保健运动对于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应该让人们了解其益处并指导人们如何进行适当的运动。
5、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健康教育应该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以及采取行动减少污染。
二、健康促进的重点健康促进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和创造健康友好的环境,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促进全民健康的一系列措施。
下面是健康促进的重点:1、健康营养适当的营养对于身体健康是有益的,因此,健康促进应该指导人们应该如何摄入适当的营养,同时呼吁减少盐、糖和油等不良食物的摄取。
2、疾病防控预防疾病是一项重要的健康促进措施,人们必须加强对疾病的认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注射疫苗、预防传染病、定期体检等。
3、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不注意使用可能会造成健康问题,健康促进应该教育人们如何合理使用药物以及避免药物滥用。
4、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的健康促进议题,因为压力和焦虑等常见的情绪问题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健康促进应该教育人们如何管理压力和解决情绪问题。
5、环境健康环境对于身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健康促进应该建立健康友好的环境,减少人们的污染和良好的环境习惯。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培训资料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培训资料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培训资料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传授健康知识和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可以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预防和控制各种常见疾病,提高整体生活品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和方法,以下是一份培训资料,让我们一起了解如何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一、什么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1.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技能和塑造健康价值观,促使个人和社区改变有害行为,采取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2. 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创造健康友好环境、制定有利于健康的政策和进行健康相关项目和活动,提倡健康行为,增强个体和社区的自我保健能力,改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综合行动。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标1. 提高健康知识的普及率,培养健康技能和改变有害行为。
2. 培养积极的健康行为和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3. 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和关注度,强化自我保健意识。
4. 建立健康友好环境,为健康行为提供便利和支持。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点领域1. 饮食与营养:推广均衡饮食,加强膳食营养素的摄入和吸收。
2. 运动与体育:强调适度的锻炼和体育活动对健康的重要性。
3. 心理健康:提倡积极心态,增强心理抵抗力。
4. 预防疾病:普及防病知识和控制疾病传播的方法。
5. 环境健康:提高人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强调环境保护。
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方法1. 宣传教育:通过传媒、广告和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传达健康知识。
2. 健康培训: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讲座,向特定人群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3. 社区活动:开展健康相关的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4. 健康政策:制定健康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健康行为。
5. 健康建设:创造健康友好环境,如建设健身设施、改善空气质量等。
五、如何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健康教育(HE):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HE与卫生宣教(知识普及+宣传活动):联系在于:HE是在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HE的主要措施可称为卫生宣教区别在于:①HE明确了特定的工作目标。
②HE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内容又有干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
③HE在融合多种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健康促进(HP):HP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5个活动领域:①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②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③增强社区的能力。
④发展个人技能。
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①倡导(advocacy):有利健康的若干必要条件(政策支持、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条件)。
②授权(empowerment):为人们最充分地发挥健康潜能。
③协调(mediation):为了实现健康目标的共同协作,在社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
(“社会动员”(socialmobilization)是HP的核心策略)。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①健康教育需健康促进的指导和支持。
②健康促进需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
健康教育的意义:①健康教育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客观需要(社会意义)。
②健康教育是人们提高健康水平的无限愿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的产物(经济意义)。
③健康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意义)。
以非典和禽流感的流行为例。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行为:人的行为,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
人的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自身因素:①需要、动机和动机冲动;②认知(睡眠者效应、认知不协调);③态度;④情感;⑤意志。
2、环境因素: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人口、法规、社会制度、社会思想意识、社会道德、宗教、家庭、大众传播、教育、风俗)四大偏激行为:吸烟、喝酒、饮食不当、缺乏锻炼健康行为:一般指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即理想的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复习笔记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是使目标人群能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健康的影响;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施方法之一是健康信息的传播和行为干预,实施方法之二是强调社会、部门及个人对促进人类健康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应该采取的行为和策略。
第一章健康及健康层次观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三维健康观:三个方面并非孤立存在。
1.生理健康: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即无伤残、无病痛,身体各系统无疾病,这是健康的基础。
2.精神健康:包括心理健康、情绪健康和道德健康。
3.社会适应完好:是指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岗位上对各种角色均有良好的适应,能胜任各种社会和生活角色。
健康层次:第一层次:一级健康或称躯体健康,是满足生存条件;第二层次:二级健康或称身心健康,是满意度条件;第三层次:三级健康或称主动健康,最高层次的健康。
健康的特性:1.相对性:健康永远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健康。
2.动态性: 健康与疾病是一个连续体,个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表现出的健康与不健康状态均是健康与疾病动态作用的结果。
3.可得性: 每个人都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健康。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三个阶段:1.医学阶段:强调预防和治疗疾病,主要是人群卫生宣传2.行为阶段:是对人们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3.社会、环境阶段:健康的四类影响因素:一、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影响1.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个人、群体乃至社会的健康带来直接或者见解的危害,对集体具有潜袭性、积累性和广泛影响的特点。
2.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均与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3.人们的行为不仅影响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还与传染性疾病密切相关。
不良生活方式主要导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
特点:①潜伏期长,②作用特异性差,③联合作用强,④易变性大。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案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教案引言概述: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向人们传授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个体和社区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教案内容。
一、健康饮食1.1 营养知识教育- 介绍各类营养素的作用和来源,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 强调均衡饮食的重要性,推荐每餐都包含主食、蔬菜、水果、蛋白质来源等。
- 解释食物标签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选择食品。
1.2 饮食习惯培养- 培养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食或暴饮暴食。
- 引导学生养成嚼慢细嚼的习惯,促进消化吸收。
- 提倡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1.3 餐桌礼仪与健康饮食文化- 教授餐桌礼仪,如正确使用餐具、文明用餐、不挑食等。
- 介绍不同地区的健康饮食文化,增加学生对多样化饮食的认识。
- 引导学生养成合理用餐时间和环境,培养健康的饮食氛围。
二、心理健康2.1 情绪管理与压力释放-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如积极思考、寻求支持、放松训练等。
- 引导学生认识并应对压力源,如考试、人际关系等。
- 鼓励学生培养兴趣爱好,释放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2.2 自尊与自信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尊心和自信心。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自我价值感。
- 提供成功案例,激励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目标。
2.3 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求助- 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能力,如焦虑、抑郁等。
- 教授学生寻求专业帮助的途径,如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等。
- 强调社会支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与家人、朋友分享心理困扰。
三、运动与体能3.1 运动知识普及- 介绍不同类型的运动,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 强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如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等。
- 提供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注意事项,避免运动损伤。
社区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习要点与重要知识点
三、健康促进发展趋向
(一)国内外健康促进发展概况
国际 1974,最早提出“健康促进”一词
1986,加拿大,“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渥太华宣言》
1990,瑞典宋斯瓦尔,发展中国家参与
1997,印度,《雅加达宣言》
2010,瑞士日内瓦,健康、公平、可持续性发展
一、概述
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
提高和促进社区人群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积 极培养居民的责任感。 增进居民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技能。 促使居民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合理利用社区的保健服务资源。 减低和消除社区健康危险因素。
一、概述
对象 1、健康人群 2、具有某些致病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
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乳癌等有家族史的疾病 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高糠、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等
健康
社会政策 社会服务
卫生政策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社会环境 生活质量
• 社会环境 – 社会政策 – 社会与经济 – 社会文化 – 卫生服务系统特征 – 资源情况
• 人群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家族史 糖尿病 吸烟 高脂饮食 酗酒 肥胖 缺乏锻炼 精神紧张 高血压 血压未监测
心血管疾病
社会负担加重 生活质量下降
(二)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
4. 发展个人技能
个人的技能包括基本的健康知识、疾病预防、 自我保健技能、自我健康维护和家庭健康管理 能力、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意识,维护公众 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和能力等。鼓励个体不断学 习是实现个体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健康和他们的 生存环境的途径。
(二)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
• 促成因素 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 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第一节健康教育基本理论1、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也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
2、健康是人类生物因素、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和卫生服务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3、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4、健康教育常用方法:传播、干预、培训和专题讲座。
5、健康教育分类: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分类:①学校健康教育②职业人群健康教育③医院健康教育④社区健康教育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分类:①防治疾病的健康教育②营养健康教育③环境保护健康教育④生殖健康教育等6、卫生宣传的特点是单身、面广和廉价。
7、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实践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
8、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①受教育水平②卫生服务③社会文化背景。
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卫生部20020104。
10、人的行为5要素:①行为主体----人②行为客体----行为的指向目标③行为环境----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④行为手段----主体作用于客体所应用的工具或使用的方法⑤行为结果----主体预期的行为与实际完成行为之间的符合程度。
11、行为形成4阶段:①被动发展阶段(0-2岁)②主动发展阶段(3-11岁)③自主发展阶段(12岁-成年)④巩固发展阶段(成年以后)。
12、个体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条件反射与学习理论。
13、PRECEDE-PROCEED模式把影响行为的因素归纳为三大类: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
14、从行为的产生来看,行为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社会)行为。
15、健康相关行为:①健康促进行为②健康危害行为③致病性行为模式。
1617、健康相关行为理论三个水平:①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或模式:知信行模式KAP、健康信念模式HBM、阶段变化模式、合理行为理论和郭雪芙行为理论。
②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社会认识理论SCT。
③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社区组织、创新扩散理论。
18、知信行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造成行为三个连续的过程。
19、健康行为模式需要以下几方面的认识:①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②对采取某种行为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的估计(对行为益处的认识和对实施或放弃行为的障碍的认识)③效能期待。
20、行为变化5阶段:①无转变打算阶段②打算转变阶段③转变准备阶段④行动阶段⑤行为维持阶段21、行为变化过程10步骤:认识层面①提高认识②情感唤起③自我再评价④环境再评价⑤自我解放⑥社会解放;行为层面⑦反思习惯⑧强化管理⑨控制刺激⑩求助关系22、合理行动和计划行为理论由“对行为的态度”“主观行为规范”“自觉行为控制”三部分组成。
这三者又决定了“行为的意向”和随后的行为改变。
23、社会认识理论:产生维持某种行为影响因素:环境、情境、行为能力、效能预期、自我控制、观察学习、强化、自我效能、情感应对反应、交互决定机制。
24、健康心理学的理论包括:应激适应理论、心身理论、健康行为理论、应对理论。
25、健康心理学研究范围:减少或消除某些危险因素和有损健康的行为:①应付紧张性生活事件的刺激②致病性行为模式③矫正有损健康的不良行为方式④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减轻或预防因疾病导致的病理心理反应:①普及心理学知识②改进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③建立良好的健康道德与医患关系④解决同各种有损健康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家庭、工作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26、健康心理学研究所遵循的原则:①遗传与环境相结合②适应与改造相结合③人与环境和谐统一④个体与群体相结合⑤心身统一原则。
27、心理健康6标准:①认知健全适应②情感保满适度③意志坚强可控④人格的和谐统一⑤人际关系和谐⑥杜绝心理异常。
28、引起挫折的基本方式:由延迟引起的挫折、由阻挠引起的挫折和由冲突引起的挫折。
29、冲突的四种基本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30、挫折后的行为表现主要为:攻击、退行、固着、情感冷漠等。
31、应激动态发展三阶段:警戒期、抵抗期、衰竭期。
32、应激源:引起应激过程的各种因素,主要有躯体性、心理性、文化性、社会性因素等。
33、霍乐姆斯与雷赫: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心理调整值LCU,反应一个人的应激量。
34、应激下的主要情绪反应有焦虑、愤怒、恐惧和抑郁。
3536、应激影响健康的途径是通过应激源→应激的中介机制(生理和心理)→应激的反应而实现的。
37、应激造成的临床症状:①急性心理应激的临床表现(急性焦虑反应、血管迷走反应、过度换气综合征)②慢性心理应激的临床表现(疲劳、头痛、失眠、及其他各种躯体症状和不适,典型综合征是“神经血管性虚弱”)③应激导致的疾病----心身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哮喘、头痛、脑血管疾病、神经性厌食、糖尿病、甲亢、肥胖症、腰痛、关节炎、痛经、沁尿生殖系统疾病,癌症等)。
38、应对是人类对应激做出的有意识的认知和行为反应,而防御则是人们对应激的一种无意识的认知和行为努力。
39、应对方式:①对所感知的应激源采取直接行动②合理化或回避③接受现实而不采取任何行动。
40、心理防御机制具体形式:否认、压抑、曲解、退行、投射、内射、转移、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
42、传播过程5要素:①传播者②受试者③信息与讯息④传播媒介⑤传播效果43、1948美国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谁通过什么渠道说了什么并产生了什么效果?44、传播效果的四个层次:知晓健康信息、健康信念认同、造成有利于行为转变的态度以及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45、传播关系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播双方具有共同经验范围、契约关系和反馈。
46、人际传播(人际交流)的交流技巧包括:说话技巧、问话技巧、听话技巧、反馈技巧。
47、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体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第二节健康促进基本理论1、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2、1986年在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通过了《渥太华宪章》,其涉及5个主要活动领域:①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②创造健康支持的环境;③加强社区行动;④发展个人健康技能;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3、《渥太华宪章》健康促进三个基本策略:倡导、赋能、协调。
4、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发展和高级形式,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5、群体行为改变理论:①创新扩散理论②社会营销理论③社区组织和组织改变阶段理论第十章卫生毒理学第一节毒理学基本概念1、毒物(poison):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2、毒性(toxicity):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3、化学物质的毒作用(toxic effect)是毒物本身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数量并与组织大分子成分互相作用的结果。
又称为毒效应: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有害效应。
4、毒作用的分类:1) 速发或迟发性作用2) 局部与全身作用 3)可逆与不可逆作用 4) 过敏性反应 5) 特异体质反应 6)对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5、剂量(dose):是决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重要因素。
6、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7、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LOEL):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8、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指化学毒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察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9、效应:指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又称生物学效应。
10、反应:指一定剂量的外源化合物与机体接触后,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占有的比率。
一般用百分比和比值来表示,如死亡率、反应率、肿瘤发生率。
11、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12、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3、剂量-反应曲线:1)s型曲线 2)直线 3)抛物线第二节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动和生物转化1、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处置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生物转动和转化。
2、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①被动转动(简单扩散和滤过)②主动转运③易化扩散④膜动转运(胞吞和胞吐)。
3、简单扩散影响因素:①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②外源化学物有脂溶性③外源化学物是非解离状态。
4、主动转动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动,需要消耗能量②需要载体③生物膜有主动性和选择性④转动载体有饱和性⑤两种相似化合物生物转动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
1)氧化反应:细胞色素P450酶系主要反应类型:a脂肪族与芳香族羟化 b环氧化 c 杂原子氧化和N-羟化 c氧化基团转移 d脂裂解 e脱氢黄素加单杨酶2)还原反应:主要反应类型:a偶氮还原和硝基还原 b羰基还原 c醌基还原 d脱卤反应 3)水解反应:主要反应类型:a醌酶和酰胺酶 b肽酶 c环氧化物水解酶7、II相反应:又称为结合作用。
Ⅱ相反应中,毒物原有的功能基团或由Ⅰ相反应引入(暴露)的功能基团与内原辅因子反应。
除了甲基化和乙酰化结合反应外,其他Ⅱ相反应显著增加毒物的水溶性,促进其排泄。
主要反应:a葡糖醛酸结合b硫酸结合c乙酰化作用d甲基化作用e谷胱甘肽结合 f氨基酸结合第三节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1、一般毒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2、3、突变类型:①基因突变②染色体畸变③染色体分离异常。
4、基因突变种类:①碱基置换(转换和颠换)②移码突变③大段损伤。
5、染色体畸变的种类:断裂、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
6、染色体分离异常种类:整倍性改变(单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和非整倍性改变(二倍体丢失或增多一个或多个染色体)。
7、致突变的分子机制:①以DNA为靶的异变:共价结合形成DNA加合物,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改变或破坏碱基的化学结构②不以DNA为靶的异变:纺锤体的抑制,对DNA合成和修复有关酶的作用8、发育毒性:出生前后接触有害因素,子代个体发育为成体之前诱发的任何有害影响。
9、发育毒性的表现:生长迟缓、致畸作用、功能不全或异常、胚胎或胎仔的致死作用。
第四节化学毒物的危险性评价1、危险性:外源化学物质在特定接触条件下,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可能性的定量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