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的试题及答案分析

合集下载

张籍《凉州词》阅读题答案附赏析

张籍《凉州词》阅读题答案附赏析

张籍《凉州词》阅读题答案附赏析张籍《凉州词》阅读题答案附赏析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i):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②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3.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5分)答:诗的首旬描写了黄昏时分,边城阴雨绵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的景象,渲染了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或阴沉抑郁的气氛)。

(2分)第二句描写了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的景象。

(2分)两幅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或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1分) 4.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答案:①虚实结合(或想象联想)。

(2分)②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的走过沙漠,驼铃发出悦耳的声响,使人不由的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

(2分)③抒发了由对唐王朝落寞衰微的'无奈而产生的辛酸沉痛之情。

(2分)赏析:第一首诗描写边城的荒凉萧瑟。

前两句写俯仰所见的景象。

“边城暮雨雁飞低”,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低飞过。

诗人为何不写边城晴朗的天空,却选择阴沉昏暗的雨景,因为此时诗人无心观赏边塞的风光,只是借景托情,以哀景暗示边城人民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

为增强哀景的气氛,作者又将这暮雨雁飞的景置于特定的时节里。

边城的阴沉悲凉,若是霜秋寒冬,那是自然物候;而这时既不是霜秋,也不是寒冬,却是万物争荣的春天。

“芦笋初生渐欲齐”,俯视边城原野,芦苇吐芽,如笋破土,竞相生长。

这句已点明寒气消尽,在风和日暖的仲春时节,边城仍然暮雨连绵,凄凉冷清,很容易启人联想那年年岁岁的四季悲凉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体裁:诗题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名字:王之涣年代:唐代描述: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翻译: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原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

《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727年(开元十五年)至741年(二十九年)。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诗主要写了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苍凉悲壮,极力渲染戍卒不能还乡的悲壮,但没有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了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赏析三:艺术特色“羌笛何须怨杨柳”,苍凉的环境背景下,羌笛声突响,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

“柳”和“留”是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

赏析四:诗歌结构“黄河远上白云间”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图画:高原上远眺,黄河奔腾而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突显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

“羌笛何须怨杨柳”?“何须怨”表示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认为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考点:一、必背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解释:关键词:凉州词又名《出塞》。

凉州词王翰阅读答案

凉州词王翰阅读答案

凉州词王翰阅读答案【篇一:王翰《凉州词》赏析古代文学是作业】p> 本篇存于《全唐诗》,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

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

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词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假设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在今甘肃威武,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①,欲饮②琵琶③马上催④。

醉卧⑤沙场⑥君⑦莫⑧笑,古来⑨征战⑩几人回。

1997陈新璋《唐诗宋词名篇注评》【注释】①夜光杯:用美玉精制而成的酒杯,因夜间发光,故名。

汉东方朔《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杯。

甘肃省酒泉市自古出产夜光杯,系祁连山玉石磨琢而成。

这里指华贵精美的酒杯。

葡萄酒、夜光杯和下句中的琵琶,都和西北民族有关,诗人用这些来渲染地方色彩。

②欲饮:正要举杯痛饮。

③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乐器。

④催:催人出征,催促大军出发。

⑤卧:躺。

⑥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⑦君:你。

⑧莫:不要。

⑨古来:有史以来,从古到今。

⑩征战:奔赴沙场。

【选评】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哀。

“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

在学人领悟。

”宋顾乐:"气格俱佳,盛唐绝作。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沈德潜:“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之极。

”(《唐诗别裁集》卷十九)王文濡:“首句言宴席之盛,不可不饮,乃欲饮而琵琶声已于马上相催,又不得饮,卒之醉卧沙场,仍复出于痛饮。

上三句,句句用顿,末句一挫,便使全首精神,跃跃纸上。

”〔《唐诗评注读本》卷四〕【赏析】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塞下曲》《凉州词》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塞下曲》《凉州词》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塞下曲》《凉州词》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塞下曲许浑①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凉州词王翰②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①许浑(?-约858)晚唐诗人。

②王翰,生卒年不详,唐朝开元盛世时期诗人。

1.清代学者马沅选编的《唐绝诗钞略》评《塞下曲》,说它“写得酸楚不可言”。

结合全诗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5分)2.王翰与许浑同样写战争的悲剧,请结合王翰与许浑所处的时代分析表达情感的不同点。

(6分)答案:1.许浑的《塞下曲》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

后两句诗人选择了一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表达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以及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

(2分)诗歌用白描手法,四句诗只叙事,无议论,却在典型事件中自然流露情感。

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很耐人寻味。

(2分)【一面是征人已经血洒疆场,一面是寄托着亲人深情厚意的寒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2分)】战士已喋血沙场,家人却捎来书信,寄出寒衣。

人已死,衣何用?人已死,家人犹自深深惦记。

这样的悲剧、这样的悲情令人心酸,令人同情。

(大意对即可)(1分)2.王诗虽然也写战争的残酷,但仍充满着乐观与豪迈,充盈着一股英雄气,而且这种豪迈气、旷达气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还是借战士的诙谑口吻表达出来的,这与盛唐强大的国势是分不开的。

《凉州词》正是“盛唐之音”的代表。

(3分)许浑身处晚唐,回纥、吐蕃经常侵扰边塞,唐朝征战频频,且经常战败,将士百姓都有浓重的厌战情绪。

这种情绪反映在诗歌中,其悲情往往给人以一种异常酸楚与沉重的感觉,诗风因而也显得更加深沉悲凉。

许浑的《塞下曲》之所以令人黯然销魂,正因为它表达了晚唐时代人们厌战的心声。

(3分)附诗歌赏析:《塞下曲》许浑赏析《塞下曲》是以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争为题材的新乐府辞。

《凉州词》练习题

《凉州词》练习题

《凉州词》练习题
凉州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

这首词以风景描写为主线,通过凄凉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追忆之情。

下面是一些关于凉州词的练习题,供大家学习和练习。

1. 请简要解读凉州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根据凉州词的描写,诗人在文中对故乡的形象有何描绘?请列举几个关键词或词语。

3. 诗中出现了“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描述,请分析这句诗的意象和寓意。

4. 诗中有用到“何处乐清音,忽落悲莫悲”的表达,请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5.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凉州的景色和氛围。

6. 凉州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请举例说明。

7. 凉州词在历代文人中的地位和影响如何?请简要谈谈。

8. 如果你是王之涣,你会如何继续写下去?请用自己的语言续写几句。

希望以上练习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凉州词》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相信能够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悟。

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够在练习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艺术之美,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

《凉州词》《塞下曲》2011-2016年中考赏析题合集

《凉州词》《塞下曲》2011-2016年中考赏析题合集

《凉州词》《塞下曲》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对下面的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诗歌的前两句以远处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戍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答案】D(2分)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第7题。

(6分)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的特点。

(1分)(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答案】(1) 单调、清冷(1分)(2) (2分)答: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 (3分)答:①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浙江省衢州市】三(一)(4分)塞下曲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谁家玉笛暗飞声,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散入春风满洛城。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此夜曲中闻折柳,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何人不起故园情。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塞下曲》中“无花”既指“天山雪”是积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见花开的意思。

《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阅读答案附鉴赏

《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阅读答案附鉴赏

《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阅读答案附鉴赏《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阅读答案附鉴赏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

碛(qí):沙漠。

8.诗的前两句在写景上有何特点?(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有人认为尾句“应驮”是本诗的点睛之笔,你觉得呢?试结合诗歌分析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

张籍在凉州词中表达了他对边事的忧愤。

诗一开始就写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边城暮雨雁飞低。

”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而不是在晴朗的天空中高高飞翔,这给人以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象征中唐西北边境并不安宁。

诗人抓着鸿雁低飞这一景象下笔,含义深邃,意在言外。

远景写得阴沉抑郁。

近景则相反,富有朝气:“芦笋初生渐欲齐。

”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

近景的色彩鲜明,情调昂扬,和远景的幽深低沉刚好形成强烈的对照。

以上两句所写一抑一扬,一暗一明的景色,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凉州词的解诗题

凉州词的解诗题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属于乐府旧题。

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是唐代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王之涣的《凉州词》反映了边塞将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敬意。

以下是王之涣《凉州词》的原文及简要解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通过黄河远上白云间和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阔和孤寂。

诗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生活的同情。

羌笛是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的是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这首曲子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人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不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来表达思乡之情。

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部,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

诗中提到的“春风不度玉门关”反映了玉门关一带的艰苦环境,表达了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边塞将士的生活状态,他们身处艰苦的环境,远离家乡,但仍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精神。

诗人王之涣通过对边塞将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敬意。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1分)2. 以下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悲切。

【参考答案】1.某种温暖关心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2.D【延伸阅读】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豪放不,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雀楼》、《凉州词》等。

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家喻户晓。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

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

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

雅谈圭,酷嗜闲放。

"。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概,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

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参军,吟出塞,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

他的诗以《登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

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孟浩然《凉州词》“浑成紫檀金屑文”古诗词阅读理解

孟浩然《凉州词》“浑成紫檀金屑文”古诗词阅读理解

孟浩然《凉州词》“浑成紫檀金屑文”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凉州词孟浩然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凉州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本为凉州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

B.一、二句中,“紫檀金屑文”是指一种有金色纹路的珍贵檀木,“文”通“纹”,纹路。

诗人认为用这种檀木做成的琵琶,声音一定悦耳动听,响遏行云。

C.三、四句中,“明君”指王昭君。

即使马上把琵琶送给王昭君谱曲弹奏,琵琶声再响亮高亢,也无法传到万里之外的胡地,写出胡地的遥远。

D.五、六向写在艰苦的边关能听到乐曲,本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但戍边将士听到的胡地音乐粗俗难听,使他们内心反感悲伤,所以才会说不要再吹奏羌笛和胡笳了。

2.有人认为孟浩然的这首诗写尽了边塞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D2.(1)诗的前四句写琵琶曲即使能响遏行云,也无法传到远在万里之外的胡地,凸显戍边将士离乡之远,归乡无望,内心思乡之情难以忍受。

(2)五、六句写戍边将士身处异乡听到异地羌笛和胡笳的吹奏之声,没有熟悉的乡音,也没有熟悉的曲调,思乡之情瞬间迸发,故越听异地的音乐,思乡之情就越强烈。

(3)七、八句写将士们看到的是他乡的明月,望月思乡,心里只想着快点杀光敌人,结束战争,早日回到那魂牵梦萦的家。

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4)诗歌未直言思乡,却句句与思乡有关,听到的是异地之乐,看到的是他乡明月,内心无比悲伤,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胡地音乐过于粗俗难听”理解有误,“异方之乐令人悲”是因为没有熟悉的乡音,越听异地的音乐,思乡之情越强烈,内心越觉得悲凉悲伤。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附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附赏析王之涣《凉州词》阅读答案附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知识讲解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知识讲解

王之涣《凉州词》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

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翻译】: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凉州词阅读题目和答案解析译文

凉州词阅读题目和答案解析译文

凉州词阅读题目和答案解析译文凉州词阅读题目和答案解析译文秦中①花鸟已应阑②,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③忆长安④。

【注】①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②阑:尽。

③意气:情意。

一作气尽。

④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8.与《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相比,本诗前两句描写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9.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答案】(1)本诗前两句通过虚实结合、对比的手法既描绘了眼前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的景象,也有对故乡秦中花谢鸟飞情景的联想与想象。

第一句写秦中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鸟儿争相觅食的'场景;第二句则描绘了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的边塞场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题目要求将此诗与《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进行对比,对诗歌描写景物的角度进行分析。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正面描写战士们出征前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的场面,渲染了一种欢快宴饮的气氛;而此诗,既有联想与想象,又实写眼前塞外边关的场景,虚实结合,对比鲜明。

9.【答案】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战士们在夜晚听到悲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心中涌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解答此题,考生抓住诗歌第一句中战士对秦中花鸟的联想与想象、第三句中的杨柳和第四句中的忆长安,能够推知战士们戍守边关多年,在寒风飞沙的荒凉之地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参考译文】已是暮春时节,故乡秦中,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

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战士们在夜里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赏析】: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

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

凉州词 王翰 阅读附答案

凉州词 王翰 阅读附答案

凉州词王翰阅读附答案
凉州词
 王翰
 秦中①花鸟已应阑②,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③忆长安④。

 【注】①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②阑:尽。

③意气:情意。

一作气尽。

④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8.与《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相比,本诗前两句描写场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什幺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8.【答案】(1)本诗前两句通过虚实结合、对比的手法既描绘了眼前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的景象,也有对故乡秦中花谢鸟飞情景的联想与想象。

第一句写秦中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鸟儿争相觅食的场景;第二句则描绘了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的边塞场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题目要求将此诗与《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进行对比,对诗歌描写景物的角度进行分析。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正面描写战士们出征前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的场面,渲染了一种欢快宴饮的气氛;而此诗,既有联想与想象,又实写眼前塞外边关的场景,虚实结合,对比鲜明。

 
 9.【答案】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战士们在夜晚听到悲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心中涌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解答此题,考生抓住诗歌第一句。

凉州词练习题

凉州词练习题

凉州词练习题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

2. 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描述的是______的景象。

3. “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城”指的是______。

4. 诗中“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羌笛”是指______的一种乐器。

5. “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关”是古代______的关隘。

6. 《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两句,描绘了______的壮丽景色。

7. 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______的豪情。

8.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______的感慨。

9. 《凉州词》中“黄河”与“孤城”的描写,形成了______的对比。

10. 这首诗的作者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凉州词》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王之涣C. 杜甫D. 王维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黄河”指的是什么?A. 一条河B. 一个地名C. 一个国家D. 一种象征3. “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万仞山”形容的是?A. 山的高度B. 山的险峻C. 山的远景D. 山的孤独4. “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怨”字,表达了什么情感?A. 怀念B. 怨恨C. 忧伤D. 愤怒5. “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象征着什么?A. 春天B. 希望C. 温暖D. 生命6. 《凉州词》中“欲穷千里目”的下一句是?A. 更上一层楼B. 一览众山小C. 会当凌绝顶D. 举头望明月7. 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与“一片孤城万仞山”两句,形成了什么关系?A. 对比B. 并列C. 递进D. 转折8. “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杨柳”在诗中象征着什么?A. 春天B. 离别C. 思念D. 爱情9. “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玉门关”位于哪个地区?A. 甘肃B. 陕西C. 新疆D. 内蒙古10. 《凉州词》这首诗的题材属于?A. 边塞诗B. 田园诗C. 抒情诗D. 咏物诗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凉州词》的创作背景。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凉州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凉州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凉州词体裁:诗题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名字:王翰年代:唐代描述:王翰,唐代边塞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

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

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

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

翻译: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原文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

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这体现了唐人。

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

赏析二:思想内容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赏析三:艺术特色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

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

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凉州词三》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凉州词三》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凉州词三》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凉州词三首(其三)张籍凤林关①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②。

边将皆承主恩泽③,无人解道取凉州④。

【注释]①风林关:在唐代陇右道的河州境内。

②六十秋:从吐蕃全部占领陇右之地至作者写诗之时,已过去了六十年之久。

③恩泽:恩惠赏赐。

④凉州:泛指陇右失地,代宗宝应、广德年间沦于吐蕃之手。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

B.两诗都借景抒情,甲诗表达了诗人因受排挤而产生的孤寂之情,乙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报国杀敌收复失地之情。

C.乙诗用“六十秋”写出吐蕃占领陇右之地时间之久,表现出诗人深沉的感慨、愤激的谴责。

D.两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甲诗中“大漠”“孤烟”“长河”等意象营造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乙诗中“水”“白草”“黄榆”等意象表现了荒凉萧瑟的边城风光。

【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凉州词三首(其三)》一二句写景,点明边城被吐蕃占领的时间之久,以及景象的荒凉萧瑟。

“凤林关”,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北。

安史之乱前,唐朝同吐蕃的交界处在凤林关以西,随着边城四镇的失守,凤林关亦已沦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词》的试题及答案分析《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鉴赏关键点】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诗描写了苍凉壮阔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怀乡情感,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和激昂慷慨的精神风貌。

前两句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险恶、荒寒。

一言不及征人,而征人苦情可想;虽是一篇怨词,但画面雄壮阔大,神气不落凄切。

历来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

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抒写将士的思乡离愁,委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7.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皇上的恩惠或朝廷的关心)。

8.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