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word整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评论

第一章绪论

新闻评论是媒介的旗帜。

各类媒体急需新闻评论人才。

如今,社会处于转型期,世界处于动荡之中。新闻媒介在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之中,对瞬息万变的大大小小的事件、问题,要亮明自己的旗帜,发出自己的声音。没有自己的评论,失去自己的个性,新闻媒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欧美早期报纸,大都以“时报”、“邮报”、“电信报”命名,这些报纸以记载新闻为主,并无评论。

评论出现于报章,据台湾出版的《新闻论》(钱震著)一书中说:英国人狄福首先把新闻与评论“印在一个出版品中,这个出版品,就是他于1704年在伦敦发行的‘评论报’”。

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办报时,着眼点不是新闻,而是利用报刊的论说去呼吁变法维新。因而中国报刊有一个“以政论为本位”向“以新闻为本位”的发展过程。

资产阶级改良派办的第一份报纸,是1874年在香港发行的《循环日报》,主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评论家王韬。

之后,维新派政论家梁启超,以主编《时务报》闻名遐尔。他的政论呼风唤雨,在中国新闻评论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以后,检讨失败的原因,曾有这样一种看法:“口权与笔权旁落,政权与军权乃不保,实为最主要亦最基本之因素”。这种说法不完全符合事实。单靠笔杆子没有那么大的神通。当时的报馆和电台,绝大部分掌握在国民党手中,中国共产党的“口权”和“笔权”小的很。但是就凭这很小的一点“口权”和“笔权”,确实战胜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舆论工具。

众所周知,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这样一篇新闻评论,敲响了开场锣鼓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民主政治,继续解放思想。

广东提出,解放思想,首先从解放表达开始。

人人都有信息知情权,更有言论表达权。

新闻评论员是思想最活跃、最有真知灼见的人。

当今社会,飞速变化,错综复杂。面对扑朔迷离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人们不仅需要掌握情况,更需要了解有关的看法和见解,以便由此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由此可见,新闻评论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关系着媒介的生死存亡。

第二章新闻评论的定义和特征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评论

众说纷纭,“旗帜”共识。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既是论说文中的新闻体裁,又是新闻体裁中的论说文、政论文。是两栖文体。

●各种新闻媒介的共用体裁,不仅是一种文体,而且是多符号的表现形式:

●报刊评论运用文字符号,

●广播评论运用包括有声语言和其他音响的声音符号,

●电视评论运用声音和图象的配合符号。

第二节从信息传播角度看新闻评论

从信息传播角度来看,信息具有不同的层次:

●反映事物运动状态的语法信息,

●揭示事物状态内在含义的语义信息,

●阐明事物状态的价值、效用的语用信息。

处于社会转型、世界动荡的新时代,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不断涌现,越来越多,人们越需要了解信息的意义、影响以及如何恰当对待,也就越来越渴求语义、语用信息。

不同的新闻体裁各有所长。

消息、通讯等报道体裁擅长描摹事物、长于提供语法信息。

新闻评论擅长阐明、解释事物的本质、意义、影响,在提供语义、语用信息方面具有其他体裁难以取代的优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新闻媒介,如果不善于运用新闻评论,就难以满足社会对语义、语用信息的需求,就难以跻身于当代新闻媒介之林。

第三节新闻评论的特征

一、论题的新闻性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1、强烈的时效性:先入为主,言当其时

新闻评论对时间的要求有时与新闻报道一样强烈。

赢得时间,等于给评论的见解、观点添翼,就可以扩大舆论影响;反之,则如鸟折翼,那就未必能起什么作用了。旧中国的报刊主笔有所谓“看了大样写评论”的“口头禅”。

与时间相比较,时机却是影响评论社会效果的更为经常也更为重要的因素。在这里,时机作为与绝对时间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阶段,社会脉搏跳动变速的时候,人们注意力重心转移的时刻……,总之是广大受众最需要评论为其释难解惑的时候。

2、对象的特定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为评论对象的事物,不论是新闻事件还是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是一人一事的典型事例还是诸如思想行为倾向一类的概括性事实,都是在现在这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存在的“这一个”客观事物,即此时、此地、此条件下的此事物(此人、此物、此现象、此问题等等)。这就是所谓评论对象的特定性。

观察分析任何事物,都只有把它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必然联系,也才能准确、中肯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3、直接的针对性:引导社会舆论,急需唤起注意,促进事物转化。

新闻评论不同于其它文章之处在于:

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为己任。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

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成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內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象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直接的针对性与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互相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评论对象不论大小、轻重,是典型事例还是概括性事实,在性质上都属于“这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