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舆情应对知识点总结

舆情应对知识点总结

一、舆情的概念及特点舆情是指社会公众对某种事件、问题或个体所持有的一种情绪、看法和意见。

舆情具有高度的传播性、引导性和敏感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舆情的特点主要包括:1. 多元化:舆情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2. 即时性:舆情的产生和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迅速引起社会关注和影响;3. 破坏性:舆情对于个人、组织、国家等各个层面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4. 引导性:舆情对公众的行为和观念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可以影响社会风气和公众情绪;5. 可塑性:舆情可以被媒体、公众和组织等力量所塑造和引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二、舆情监测与分析舆情监测是指对社会舆情进行实时、全面的监控和调查,以便及时了解和分析舆情的走向和影响因素。

舆情监测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1. 媒体监测:通过对各种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报道和评论进行监测,了解舆情的传播情况和趋势;2. 网络监测:通过对互联网上各种论坛、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进行监测,了解网民的舆情态度和情绪;3. 调查研究: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了解公众的舆情态度和看法;4. 数据分析:通过对舆情相关数据的分析,揭示舆情的规律和特点。

三、舆情危机管理舆情危机是指由于某种事件或问题引发公众热议和负面情绪,对相关个体、组织或国家产生严重的影响和挑战。

舆情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1. 及时响应:对于舆情危机,相关个体或组织应尽快做出正面回应,及时向公众公布相关信息,以减少负面影响;2. 诚信沟通:在与公众沟通时,应保持诚实、透明的态度,认真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树立信任;3. 有效应对:针对舆情危机,应采取合适的措施和方法,化解负面影响,尽量避免危机的扩大;4. 预防为主: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舆情危机。

舆情引导是指通过媒体、公关手段等方法,引导公众的舆情情绪和看法。

舆情引导的基本原则包括:1. 信息传播:通过各种媒体平台传播真实、客观的信息,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和问题;2. 公众参与: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活动,吸纳公众意见和建议,增强公众对事件和问题的认同感;3. 舆论引导:通过媒体评论、专家访谈等方式,引导舆论走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4. 社会责任:媒体和相关组织应本着社会责任感,正确引导公众情绪,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的特点,有些舆情的结果甚至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督和管理是必要的。

网络舆论监督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一、法律法规的适用在网络舆情的管理中,需要遵循法律法规的适用原则,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在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含有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内容。

在网络舆情的管理中,如果有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信息需要处理,应该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或者关闭相关账号。

二、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是网络舆论监管的重要原则。

在管理网络舆情时,需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偏袒某一方面,保证舆情的涉及人员、涉及单位、涉及财产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在对舆情进行处置时,应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公正、公平的处理。

三、保障言论自由的原则言论自由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管理网络舆情时,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言论自由的原则。

网络舆论的管理应该基于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不是主观想法,不得限制网民的言论自由,保障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权利。

四、信息真实性的原则信息真实性是网络舆论监管的重要原则。

在管理网络舆情时,需要维护信息的真实、准确、全面的本质特征。

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报道的信息进行核实、审查,不得散布虚假信息、造谣传谣等,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依法监管的原则依法监管是网络舆论监管的基本原则,应该坚持法治保障。

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依照法律和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应该加强舆情的引导和管控,通过舆论引导、舆情调查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六、大众参与的原则大众参与是网络舆论监管的基本原则,应该通过开展舆情调查、信息公开、公听公议等方式,吸纳广大网民、媒体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倾听公共意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管理和监督。

加强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管理学习心得1500字

加强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管理学习心得1500字

加强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管理学习心得1500字面对越来越复杂、多样化的网络舆情,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提升网络舆情管理的水平。

在学习心得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加强对网络舆情的了解了解网络舆情的本质和特点对于舆情管理至关重要。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形成的一种公众情绪和舆论集中体现,具有传播广泛、危害大、情绪化等特点。

而且,网络舆情的主体十分复杂,各种利益关系和价值观的纷争交织在一起,需要我们在处理舆情时考虑到多方面因素。

二、深入了解舆情管理的基本原则舆情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单位参与、舆论引导、自我约束。

其中,实事求是是舆情管理的根本,只有真实客观地把握舆情的具体情况,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单位参与强调各单位在处理舆情中应当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舆情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舆论引导是指通过信息发布、网上互动等方式,引导公众对于事情的关注和态度。

自我约束则是指每个舆情管理人员需要时刻注意自身言行,不给舆情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提高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在信息时代,信息是舆情管理的基础。

信息收集与分析的能力越强,我们掌握的信息也越全、越准确,从而针对舆情做出的决策也越妥当。

信息收集渠道要多样化,包括资料库、政策法规、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同时要注意及时性和真实性。

信息分析的过程要科学、严谨,从多个角度分析,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全面掌握舆情形势。

四、重视与公众沟通互动舆情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在舆论场中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而公众是舆情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

因此,舆情管理者应该与公众加强互动,了解公众的关注点和需求,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主动引导公众的情绪和舆论方向。

同时,要注重个人形象,避免与公众发生不必要的摩擦。

五、加强团队合作舆情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方面利益关系,需要实现团队协作。

团队需要成员间高效沟通,在舆情管理过程中,团队成员要形成合力的互动关系,做好艰苦的思维碰撞和人际协调。

加强团队建设并维护稳定的团队关系,有利于舆情管理的开展和舆情工作的有序展开。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内容审核与舆论引导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内容审核与舆论引导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内容审核与舆论引导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作为传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发布与传播正面积极信息、传递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职责。

在信息爆炸和网络时代,如何进行内容审核并灵活引导舆论成为了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通过探讨内容审核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以及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技巧,来探讨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在信息时代的运营和发展。

一、内容审核的必要性内容审核是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发布的重要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1.保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内容审核能够排除不法信息、低俗内容以及谣言等不良信息的传播,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保护公共利益。

2.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内容审核能够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信度进行把关,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公信力。

3.规范传媒行业秩序:内容审核有助于规范传媒行业的发展,遏制低俗、娱乐至上的内容倾向,推动传媒行业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内容审核的有效方法1.建立严格的审核体系: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通过设立审核部门或由专业审核人员负责,对每一篇发布的内容进行仔细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结合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内容进行初审,提高审核的效率和准确性。

3.加强责任编辑的监督:责任编辑是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的关键岗位,应加强其监督和培训,提高其对内容审核的认识和能力,确保审核不出现疏漏。

三、舆论引导的原则与技巧1.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舆论引导必须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等原则,提供客观、权威、可信的信息。

2.把握社会舆论的导向:舆论引导应该把握好社会舆论的导向,引导公众的关注点和舆论热点,注重传递积极、正面的信息,引导社会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3.灵活运用多种传播方式:舆论引导的实施需要借助多种传播方式,例如通过新闻报道、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以及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舆论的合力。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舆论导向是指通过媒体和公众传播争议性话题和事件时所呈现的主流观点和态度。

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舆论导向的意义和价值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既要使公众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政策的正确性,也要尊重与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

只有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才能稳定公众情绪,凝聚人心,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同时,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有助于引导创新思想、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传承。

二、建立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原则1. 以社会稳定和发展为导向。

任何舆论发布应该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展相一致,避免制造社会恐慌与不良情绪。

2. 坚持真实、客观、全面的报道原则。

舆论如水,真实客观的报道可以让民众了解全貌,做出理性的判断。

3. 强调公正与公平。

舆论导向要求公正、公平处理问题,平衡各方利益,避免偏袒个别群体或个人。

4. 尊重和保护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公众有权利知道真相,有权利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有权利对政府和媒体进行监督。

三、推进舆论导向的重要举措1. 建立公民素质教育体系。

提高公民素质,增强公众的辨别和批判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新闻事件。

2. 鼓励多元化声音的表达。

多元的声音有助于形成完整的信息,促进舆论的广度和深度。

3. 加强媒体自律和监管。

媒体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并接受社会监督。

4. 加强社会舆论监测和引导。

及时跟踪社会民意的变化,及时引导和解答社会主要问题,避免矛盾激化。

四、舆论导向带来的益处1.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提高国家形象与信誉。

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助于塑造国家的良好形象,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3. 推动经济发展。

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

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

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
舆论引导是一种重要的舆论形式,是一种通过所有形式的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以及会议、活动、研讨会、发言人发表对重大社会热点
和全国重大政策的言论和发言,以提高舆论的正面态度,引起正面回响影响,从而达到引导社会舆论的目的。

首先,要坚持分析研究,加强政策制定的客观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因为,贯彻实施舆论指导,必须全面细致地研究政策的内涵、标准、条件、客观效果等,客观准确地预测政策的潜在影响,以便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

其次,要坚持党的领导、群众的参与、各方有效沟通。

在实施舆论指
导时,必须尊重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的行动,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各
方加强有效沟通,并积极有效地听取和接受群众的意见、反馈。

第三,注重研究分析、灵活运用多媒体。

实施舆论指导,必须认识到
当前媒体发展的新趋势,灵活运用各种媒体的优势,引导和推动舆论的发展。

第四,注重创新宣传形式、把握宣传节奏。

在实施舆论指导时,要从
全新的角度出发,把握宣传的节奏,创新宣传的方式,使宣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

最后,要注重把握形势、及时调整。

网络舆情管理的十大原则与策略

网络舆情管理的十大原则与策略

网络舆情管理的十大原则与策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管理成为了企业和个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旦网络舆情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就可能导致品牌声誉受损、商业利益受损甚至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本文将介绍网络舆情管理的十大原则与策略,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有效面对网络舆情,并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

一、透明度原则在处理网络舆情时,企业和个人应遵循透明度原则。

即要积极主动地向公众沟通信息,如真相、事实和利益相关方的看法等,保持公开、坦诚的态度,以树立信任和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二、及时回应原则及时回应是高效处理网络舆情的关键。

对于负面舆情,企业和个人应以最快的速度回应,澄清事实、解答疑虑,并采取相关措施策略化解负面影响。

同时,对于正面舆情,也要及时予以感谢和回复,增强公众对企业的认同感。

三、谨慎与全面性原则在回应网络舆情时,要谨慎选择信息来源和渠道,并确保回应内容全面准确。

不得模糊事实、隐瞒真相,要提供充足的证据和信息,以提高公众对处理结果的认可度和信心。

四、积极参与与引导原则积极参与和引导公众讨论是良好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企业和个人可以设立专门的社交媒体账号和论坛,主动参与讨论,及时指正误解,加强与公众的互动。

通过积极引导舆论,有效塑造自身的形象和声誉。

五、情绪管理与冷静应对原则面对网络舆情,情绪管理至关重要。

企业和个人应冷静应对,不被负面情绪左右。

可以借鉴舆情情绪管理的方法,如通过分析和理解公众情绪,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以稳定局势和化解冲突。

六、危机处理与短期决策原则网络舆情往往伴随着危机,因此,企业和个人需制定危机处理与短期决策原则。

要快速反应和决策,并由专门的团队负责实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

七、建立声誉联盟与合作原则建立声誉联盟与合作是有效管理网络舆情的策略之一。

企业和个人可以与权威机构、专业媒体、公众人物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负面舆情,构筑正面形象,并从中获得专业指导和支持。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政府应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原则和方法来源:宣讲家|作者:| 上传时间:2013-02-19 14:50我要评论(0) 字号:小大第一节高度重视舆情,不拖不瞒不封不堵所谓舆情,就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政治态度。

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简而言之,就是网络上的舆论情况,也就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的或关涉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业所表达的意见、态度的总和,反映公众的情绪和社会政治态度。

包括新闻跟帖、论坛发言、社区讨论、贴吧留言、博客、空间、微博等反映网民心声和观点的各种各样表达。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人数的急速壮大,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中最重要也最热闹的舆论集散地。

我国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民人数呈几何速度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用户已突破9亿,博客用户达到2.5亿,发展不到两年的微博,用户已经接近2亿,我国己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借助社区、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微博客等平台,网络舆论正在成为社会公众表达意见和诉求利益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称:“2009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

”而微博诞生以后的这两年,由网络、由微博生发、演变的舆论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

如局长微博开房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艾滋女事件以及甬温线动车事故、上海地铁事故等等。

这些涉及社会热点或焦点的突发事件无一不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大浪,引爆了一起又一起网络舆论事件。

网上庞大的网民群体和网络巨大的传播能量,使得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主导甚至左右社会舆论的强大力量。

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的基本原则

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的基本原则

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的基本原则作者:赵林云来源:《人民论坛》2020年第27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体制的磨擦、思想观念的冲撞、利益格局的变化,致使大量社会问题不断涌现。

互联网作为网民自发爆料和集结舆论的平台,成为社会舆论的独立源头。

在沸沸扬扬的网络舆论中,重大突发事件往往成为公众情绪的“催化剂”。

能不能有效引导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深入研究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的产生、传播规律,健全完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建立有效调控疏导处置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對重大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发布要及时、公开。

重大突发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等特征,社会公众对其极易产生“未知性”恐惧,这种恐惧是谣言等负面舆情传播的温床。

基于此,对重大突发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发布和公开十分必要。

攻克谣言的永远是真相,只有用真实可信的信息回应社会的关切,才能够打败邪恶的负面舆情;也只有将真相及时公开地向社会公众展现,才能在第一时间抢占信息攻防的“制高点”,有效清除虚假信息等负面舆情,强化正面舆情的引导。

例如,2019年底,武汉地区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主流媒体及时发布相关的新闻报道,综合运用各种系统方法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从而减少了虚假信息、谣言等的传播,赢得了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舆情引导要秉持理解、开明的态度。

重大突发事件具有较多不确定性因素,不明真相的群众极易被卷入舆情漩涡。

在舆情防控战中,真正的“敌人”是虚假信息及其引发的负面舆情,而不完全是“非故意传播”的公众。

因此,对于“内部矛盾”的舆情制造者,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在进行舆情引导时应当“感同身受”,尽可能秉持理解与开明的心态与思路去处理问题,做好舆情的正向引导工作。

对重大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公开要做到全方位管辖。

一是公开范围要全面。

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涉及多方面内容,对信息可接受程度的个体差异以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合理性表述”等因素,会导致受众对信息产生误解。

舆论引导应把握四个重点环节

舆论引导应把握四个重点环节

舆情研 判机构要提 前介入 , 做好舆 舆情 , 公安 机关要坚持及 时 、 主动 、 准确 、 阶段 ,


牢 固树 立舆 情 就 是 警 情 的 统筹 的原则 ,统筹谋 划 网上和 网下两 个 论引导 准备 , 情发布 时间要掌握 火候 , 舆
战场 , 固树 立舆情就 是警 情 的理 念 , 牢 做 适 时 公 布 事 件 发 生 的 原 因 和 事 件 发 生 的 到警情处 置与舆论 引导同部署 、 同进行 。 经过 。公 布事件时 , 要注 意文字措 辞 , 语
束, 它来 自于社会 , 消失 于社 会 。而正确 的舆 论能够鼓动人 们的斗志 ,召唤人们
观 能 动性 改 造 客 观 世 界 ;不 正 确 的 舆 论 在 改 造 主 观 世 界 的 同 时 ,运 用 人 类 的 主 环 节
二 、 握 舆 论 引导 的 四个 重 点 手段 ,努力 打造和谐警 媒关 系。具体说 把
思 想理 念
1 什么是舆 论 。这里所 说 的舆论 不 通过舆论 引导 ,努力 把舆情 焦点滞 留在 言表达要 逻辑严密 ,发布舆 情要实事求 .
是 指 形 成 思 想 理论 体 系 的 舆 论 ,而 是 泛 舆 论 阶段 , 准确 把 握 大 众 心 理 , 大 限 度 是 , 最 讲究策略 , 严防授人以柄 , 留下 口实。
和意见要及时进行 引导 ,预防这些态 度 的治安案 件就有可 能演变 为一 场社会 热 主体 , 警情处置过 程 中, 难免 会让公众误 和意见成为热点 事件炒作 的焦点 。曾被 点事件 。从舆论 和舆情 的基本特征来看 , 认 为公安 机关 与热 点事 件方 同属 一方 。 媒体反复炒作 的昆明小学 生卖淫案 和晋 公安 机关 要 以公 安 政工 部 门为 龙头 , 由 笔者认 为 , 果在 舆论 引导 过程 中 , 如 由作

舆情舆论引导工作制度

舆情舆论引导工作制度

舆情舆论引导工作制度一、背景舆情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旨在引导公众舆论的发展方向,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正面信息的传播。

为了规范舆情舆论引导工作,确保其科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制定本《舆情舆论引导工作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旨在明确舆情舆论引导工作的目标、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指导和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从事舆情舆论引导工作的各级政府机关、媒体机构、社会组织和相关从业人员。

四、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舆情舆论引导工作应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理论,避免以偏概全,保持公正中立的立场。

2.合法性原则:舆情舆论引导工作应遵循法律法规,尊重公民权益,不损害他人利益。

3.有效性原则:舆情舆论引导工作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真实反映社会民意和公众关切。

五、工作职责1.政府机关:负责制定舆情舆论引导工作的相关政策,组织实施舆情监测和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方向。

2.媒体机构:负责公正客观地报道社会事件和热点话题,提供多元化的舆论发表平台,引导舆论趋势。

3.社会组织:负责教育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意见,提供专业咨询和舆论解读服务,促进公众参与舆情讨论。

4.从业人员:秉承职业道德,遵守相关工作规范,提供准确、客观的舆情分析和评论,不制造谣言和虚假信息。

六、工作流程1.舆情监测与分析:每天对社会舆情进行监测,及时收集各类舆情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形成舆情报告。

2.舆论引导策略制定:根据舆情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舆论引导策略,明确引导目标和手段。

3.舆论引导实施: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发布正面信息,积极引导舆论,稳定社会情绪。

4.舆论效果评估:定期评估舆论引导工作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策略。

七、监督与评估1.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舆情舆论引导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舆情舆论引导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的改善和提升。

马新观四项原则

马新观四项原则

111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四项原则是指:
1. 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坚持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2. 人民性原则:人民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原则。

新闻工作必须坚持人民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和服务对象。

3. 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

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如实报道事实真相,反对虚假新闻和夸大事实。

4. 舆论引导原则:舆论引导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原则。

新闻工作必须坚持舆论引导原则,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这四项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在新闻工作中,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发挥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网络舆情与舆论引导

网络舆情与舆论引导
网络舆情与舆论引导
汇报人: 2023-11-29
目 录
• 网络舆情概述 • 网络舆论引导概述 • 网络舆情与舆论引导的关系 • 网络舆情监控与预警 • 网络舆论引导策略与技巧 • 网络舆情与舆论引导案例分析
网络舆情概述
01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 某一事件、话题或问题的舆论和情感表 达。
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与作用
影响政府决策 推动社会进步 影响企业形象 引导公众意识
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政府在制定政策前往往要 考虑到公众的意见和反应。
网络舆情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公正,通过舆论监督和维权行动 推动社会变革和改进。
网络舆情对企业形象产生直接影响,负面舆情可能导致企业形 象受损,甚至面临法律诉讼等风险。
抑制不良舆情
对于不良的网络舆情,舆论引导者可以通过发布 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等方式,抑制其扩散和发展 。
强化正面舆情
对于正面的网络舆情,舆论引导者可以通过加强 宣传、鼓励参与等方式,强化其影响力和传播效 果。
网络舆情与舆论引导的互动关系
要点一
相互影响
要点二
协同作用
网络舆情和舆论引导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网络舆情 可以为舆论引导提供信息和机会,而舆论引导则可以对网 络舆情进行调控和管理。
扩大舆论场
网络舆情的传播渠道广泛,能够迅速扩散信息,扩 大舆论场,为舆论引导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提升舆论影响力
网络舆情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高,能够提升舆 论影响力,使舆论引导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 度。
舆论引导对网络舆情的调控
1 2 3
把握舆论方向
舆论引导者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 把握舆论方向,及时发现和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 。

新闻舆论的基本原则与话语创新

新闻舆论的基本原则与话语创新

新闻舆论的基本原则与话语创新【摘要】新闻舆论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传递信息,引导舆论,还能影响社会风气。

而话语创新则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带来新鲜感和吸引力,推动新闻舆论的发展。

在新闻舆论中,信息真实性、客观公正性、话语权威性和言论自由原则是基本原则,保障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话语创新的方式包括传播手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通过不断变革和更新,使新闻舆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新闻舆论的重要性和话语创新的必要性不可忽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进步。

【关键词】新闻舆论,话语创新,基本原则,信息真实性,客观公正性,话语权威性,言论自由原则,传播手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重要性,必要性,发展趋势。

1. 引言1.1 新闻舆论的重要性新闻舆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

新闻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闻舆论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传播真实、客观、公正的信息,新闻舆论可以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

它可以帮助政府有效治理,引导公众舆论,防止假新闻、谣言的传播。

新闻舆论是民主社会的基石。

在民主社会中,新闻媒体扮演着监督政府、宣传民意的重要角色,通过报道社会事件、分析政治问题,促进公众参与政治、监督政府,保障言论自由,促进社会民主发展。

新闻舆论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拓展人们的视野,增进民族间的理解与友谊。

新闻舆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是民主社会的基石,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我们必须重视新闻舆论的作用,加强舆论引导,推动社会进步。

1.2 话语创新的必要性话语创新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新闻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通过采用富有创意的言辞和表达方式,新闻报道可以更加生动、生动地展现事实,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闻内容。

大众传播学:网络舆论的应对与引导

大众传播学:网络舆论的应对与引导
问责,是对网络舆论事件中处置不力、不作为,违反相关规定甚至触犯法律的内部人员进行处置。 这是舆论应对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同时也有实质性的意义,首先是承担起应该负的责任,并对责 任进行割让,明确责任的归属;再者对内起到警示作用,以儆效尤的同时督促内部加强管理和教育, 对外显示努力处理事件的姿态和决心,起到修复公信力的作用。 在具体问责过程中,一方面要健全问责机制,形成较为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有责必问、有错必纠; 另一方面要先行动再公布,切勿过度承诺和推卸责任,做到客观公正、言行统一。
从“黄金24小时”到“黄金4小时”再到“钻石1小时”:
传统观点认为,官方处置突发事件有“黄金24小时”之说,即在事发24小时内发布权威消息主导舆 论是平息事件的关键。 随着新兴媒体崛起,渗透并深刻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黄金24小时”法则渐显无 力。于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出了“黄金4小时”法则,“4小时”考虑了需要厘清事实真相、政 府各部门协调工作和完成信息披露文书所花的时间。 而随着即时网络时代的到来,有学者认为“黄金4小时”效应也渐显乏力,于是提出了“钻石1小时” 原则。在微博、微信广泛运用的当下,“钻石1小时”原则为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所接受。
(一)响应速度、态度和层级
网络舆论事件发生后,应情况 包括响应速度、响应态度和响应层级三个方面。 响应速度,即要求舆论客体在事发后快速及时响应,把握先机获得话语主动权,这也充分体现了 “及时准确发声”的行为原则。 响应态度,即要求舆论客体响应时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应对,言辞表达恳切、坦诚,言行一致, 实事求是。 响应层级按照舆论客体内部的职位层级排序,职位越高则响应层级越高。
二、行为:及时准确发声,坦诚平等沟通
及时准确发声,首先要求网络舆论客体在第一时间迅速发布权威信息,做事件的“第一定义者”。 这既体现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又显示出负责任的态度,同时最大限度地遏制了谣言的滋生,让正面 声音成为传播的主流。 其次要求在发声过程中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全面反映真相,绝不能用谎言或各种欺瞒手段搪塞、 糊弄公众。 再者,要求密切跟进事态发展,确保有变化就有相关回应,随时公布处理进程和结果。另外,发声 的内容不仅包含事实层面的真相,更要包括一些情感方面的致歉、关怀、慰问等。

关于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建议

关于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建议

快速反应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 速启动应急机制,第一 时间发布权威信息。
持续关注
跟踪事件进展,及时发 布后续报道,回应社会 关切。
06
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分析研判机制
建立多渠道舆情收集系统
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渠道,实时监测和收集与本单位相关的舆情信息。
加强舆情分析研判
改进创新正面宣传,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
拓展宣传内容
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创新宣传形式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丰富报道形式,提高新闻舆论吸引力、感染 力。
强化媒体融合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形成舆论引导合力。
加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权威发声
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学 者等权威人士发声,解 疑释惑,稳定人心。
关于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建议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 • 当前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挑战 •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原则 • 加强舆论阵地建设 • 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方法 • 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01
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
维护社会稳定
缓解社会矛盾
通过舆论引导,可以解释政策、传递正能量,帮助公众理解社会 现象,从而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内容建设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新闻舆论的内容建设,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创新传播手段
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提高新闻舆论的 传播效果。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
完善网络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 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

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

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

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对个人、企业和政府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声誉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应对网络舆情的基本原则1.及时响应在面对网络舆情时,及时响应是关键。

通过快速回应,可以有效控制舆论的走向,减少负面影响。

因此,建议在发现负面舆情时立即采取行动,通过发布正面信息、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积极与网络用户进行沟通交流,以及时消除误解并塑造良好形象。

2.真实、客观、透明在回应网络舆情时,应当始终保持真实、客观、透明的原则。

提供准确的事实和数据,尽量回避主观解释和个人情感的表达,避免对社会带来更大的误导。

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获取和反馈信息,提高公众对信息的理解和认知。

3.全面评估在应对网络舆情时,需要全面评估舆情的影响程度和潜在风险,以制定恰当的应对措施。

全面评估舆情的发展趋势、舆论主体及其动态、相关政策法规等因素,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和应对策略。

二、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步骤1.监测和预警监测和预警是应对网络舆情的关键步骤。

通过建立舆情监测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网络上关于个人、企业或政府的言论和评论。

在收集到关键信息后,进行舆情预警,及时发现与处理潜在的危机事件。

2.分析与研判在监测和预警的基础上,进行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工作。

对舆情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

同时,根据舆情的属性和特点,分析事件的可持续性和危害程度,以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3.危机管理与应对在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危机管理与应对是关键环节。

在应对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舆情事件的进展和舆论动向,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立场声明,引导舆论走向并维护个人、组织或政府的利益。

舆情应对相关知识点总结

舆情应对相关知识点总结

舆情应对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舆情应对的基本原则1、全面性原则舆情应对需要全面地了解舆情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全面了解公众的关切和疑虑,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舆情危机的应对。

2、及时性原则舆情应对需要在舆情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应对,及时地回应公众的关切,避免舆情危机扩大。

3、透明性原则舆情应对需要坦诚地向公众展现危机事件的真实情况,尽量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切忌隐瞒、掩盖。

4、主动性原则舆情应对需要根据舆情危机的情况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地引导舆论,主动地进行危机公关和危机沟通。

5、预防性原则舆情应对需要在舆情危机发生之前就预先制定相应的危机公关预案和危机沟通方案,提前预防舆情危机的发生。

二、舆情应对的基本流程1、舆情监测舆情监测是进行舆情应对的第一步,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舆情信息,全面了解舆情动态,对舆情危机进行及时监测。

2、危机应对分析在收集了舆情信息后,需要对舆情危机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危机的原因、影响等方面,为后续的应对提供参考。

3、危机公关处理危机公关是舆情应对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危机事件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公关措施,积极地引导舆论,减少危机的影响。

4、危机沟通危机沟通是在危机公关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及时地与公众进行沟通,传递准确的信息,切实解决公众的疑虑,避免危机的扩大。

5、舆情评估舆情应对的最后一步是对整个舆情应对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舆情应对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应对舆情危机做好准备。

三、舆情应对的关键技巧1、信息披露在面对舆情危机时,要坚持信息透明的原则,及时地向公众披露真实情况,准确地传递信息,避免猜疑和误解。

2、舆情引导在危机公关和危机沟通中,要积极地引导舆论,控制舆情的发展方向,引导公众的情绪,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

3、情绪调控在危机公关和危机沟通过程中,要适当地调控公众的情绪,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失控,导致更大的危机。

4、媒体协调在进行危机公关和危机沟通时,需要积极地与媒体进行协调,主动地向媒体提供信息,引导媒体报道,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

解读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北京市突发公共

解读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北京市突发公共

◆社会观察
法的培训则处在空白状态, 舆情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仍然有很长的 一段路要走。 (二) 要建立舆论引导应急预案及相关机制 从总体预案规定的内容来看, 在偏重上处置明显重于舆论引 导。不可否认, 强调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无可厚非, 但舆论 引导同样也十分重要。虽然国内发生的数起影响较大的突发公 共事件的到了平息, 但总体给公众的心理仍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 响, 究其原因, 就是舆论引导能力不足造成的。而突发公共事件 的非心理层面影响总是局部的, 而心理层面的影响则会在全国范 围甚至世界范围蔓延,公众往往会根据个案联想整个政府的作 为, 从而影响对心目中抽象意义的整体政府的看法。 而舆论引导 能力的不足, 与舆论引导应急预案的缺乏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 以致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 一些地区不知所措, 或采取捂的方 式, 或采取拖的方式, 或在舆论引导工作上没有章法和既定的应 对策略, 贻误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最佳时间。 一旦造成不利 影响后, 想再重新挽回既不可能, 也难以估量挽回的效果。 因此, 政府部门必须制定舆论引导应急预案及相关工作机制, 将预防和 引导工作结合起来, 使在进行舆论引导时, 有章可循。 三、 坚持资源整合的原则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将本原则解释为, 按照 资源整合和降低成本的要求, 实现组织、 资源、 信息的有机整合,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进一步理顺体制、 机制, 努力实现部门之间的 协调联动。具体到舆论引导工作, 就是: (一) 要通畅舆论引导主体之间的联通关系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规定 “突发公共事件的 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工作, ……由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委 宣传部对发布和报道工作进行管理与协调。……发生较大以上 突发公共事件, 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在上报市应急委员会领导的 同时, 应向市委宣传部通报相关情况。……全市性特别重大、 重 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 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 协调下, ……对于 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对外报道应由市应急委 员会办公室会同市委宣传部、 市外宣办、 市政府外办等单位共同 组织” 。由此可以看出, 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和市委宣传部是负 责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的主要部门, 但是应急委员会办公室 一方面只是议事协调机构, 具体负责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只能是 政府职能部门, 而对突发公共事件来龙去脉和处置情况等了解最 为真切的, 应该是一线政府部门, 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 导主体上应该对一线政府部门给予应有的重视。 (二) 要善于借助外力 与政府舆论引导滞后、 缓慢相比, 民间的公关组织和个人反 而在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上表现的更为迅速、 敏感。 这不得不值 得我们深思, 尤其是近些年来网络公关的勃兴, 许多热点事件的 背后都有着网络公关力量的存在。民间公关组织或个人的这些 优势, 和其处在第三方地位容易看清形势, 以及与社会公众处在 同一地位等方面有着一定关系, 其在热点的捕捉、 分析、 推动等方 面都有值得政府部门学习的地方, 在舆情收集分析、 舆论引导策 略等问题上, 政府部门可以一定程度上运用这些力量。 四、 坚持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
高校网络舆论的基本原则是在舆论引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贯穿在舆论引导全过程、在引导各方面都起着指导作用的主要原则。

它充分反映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原理,它是在具体的舆论引导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反过来又指导舆论引导工作,以这种不断循环的模式推动引导工作的深入和进步。

要实现正确有效的对高校网络舆论进行引导,确立基本原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课题。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从根本上看就是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对舆论引导原则的确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如有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概括为:方向原则、求实原则、民主原则、渗透原则、层次原则、激励原则、主体原则、示范原则等八个方面。

①我们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有几下几个方面:
一、方向性原则
方向原则是指舆论引导工作的展开要始终和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

这一原则是所有原则中最根本的原则,是其他一切原则的前提和基础。

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方向要朝着社会主流价值方向前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时代的主旋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
①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P20 ―― 218
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战略的基地,肩负着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舆论引导要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着重培育共产主义理想和价值观念,结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广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校的大学生思想处于形成的关键期,缺乏理性的思维和冷静的
头脑,对各类事件缺乏深刻的认识,容易成为不法分子“洗脑”的对象。

这就要求学校舆论引导者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网络舆论,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主体性原则
刘建华认为,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校园网络舆论场域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形成的新型主体间关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要求和表现。

②网络舆论引导应以“人是目的”为这一伦理学理论为基础,人的行为无论是对自己的或是对他人的,总应该把人当做第一位的目的,世界上的一切只对人才有价值,单纯的东西离开人就无所谓价值,舆论引导就是要是用正确的价值理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来引导人,他的终极目标是塑造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一个理性的存在,是具有绝对目的意义的存在。

一切道德法则和义
②刘建华:《赛博空间的舆论行为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2011,P162
务要求之所以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不是基于其他任何目的,只是
为了人本身,以人为“最高绝对目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主体性原则是新型教与被教的关系,它既要求舆论引导者在引导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各项具体工作,也要求在引导的过程中尊重被引导者的主体性。

教育者要乐于施教、善于施教,尊重被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心理需求,发扬民主的精神,以真诚和教育结合来改造人。

三、发展性原则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在全世界普及,网络舆论平台的发展是信息化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

网络的高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但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导致新的统治形式,即技术理性的统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创造出来的理性工具逐渐异化,技术异化成束缚人、压制人的工具。

在《反革命与造反中》,马尔库塞指出,“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寓于这样一个公式:技术进步二社会财富的增长(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二奴役的扩展。

”③网络舆论本身是为了能充分表达民意,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网络舆论却不能保证其随时都处于理性的控制下,一些极端或消极的舆论往往比正面、理性的舆论起到更大的影响,小事件被肆意不合实际的放大,而人们又很容易受到这些舆论的影响,从而网络舆论平台由交流的功能转向了对人的统治,人变为了网络舆论的奴隶,正如马尔库塞所说:“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升华了的奴隶,但③Herbert Marcuse , Counterrevolution and Revolt, Beacon Press, 1972, p.4.
毕竟还是奴隶”④。

坚持发展性原则要求我们用辩证的方法看待网络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能为我们带来更便捷的生活,但网络技术要以理性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思想,让人的理性统治技术理性,而非被奴役。

四、互动性原则
校园网络舆论平台是各种思想交流的平台,即存在思想的共识又包含思想的碰撞。

一方面,在引导中通过充分运用这种网络交互功能,引导者通过与舆论主体直接交流,是获取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对舆
情动向准确的把握,了解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摸清事件背后的价值追求、利益诉求、心理情感,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的基础,不难看出,交往是舆情信息收集和研判的基础,是舆论引导者的“眼睛”,在这里,它发挥了舆情上传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全面掌握情况后,制定了相应的引导对策,下一步就是如何落实引导,这也需要在网络互动中完成,在引导式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交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理结合,达到引导的目的。

互动性原则要求在校园网络舆论的交往过程中一改传统的灌输、说教方式,双方以平等的姿态、民主的方式、对话的方法相互建立良好的互信,充分尊重舆论主体的诉求,一切从事情真相出发,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化解矛盾。

五、协调性原则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当各个要素以最优方④赫伯特•马尔库塞:《单面人》,左晓斯、张宜生、肖滨译,[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P68
式组合是,其发挥的整体功能更大。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系统包括了引导目标、主体、客体、环境等要素,在舆论引导过程中需要使各要素相互协调,提高主体素质能力、把握客体个体特征、确定合理可行的目标、优化舆论引导环境,最终达到最佳引导。

网络舆论引导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它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形成引导合力。

首先是政府要高度重视,完善舆论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是社会营造良好氛围,鼓励正能量,弘扬社会公平正义;再次是学校发挥引导主力军作用,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工资源,打造优良校风,制定系统的引导机制;最后是让家庭积极参与到网络舆论引导中,良好的家风在无形之中将陶冶和熏陶学生的品行,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良好的家风最终将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人是环境中的人,良好的社会风气、校园风气、家庭风气必将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人是社会中的人,在良好健康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也会形成端正的品格和道德,人是实践中的人,只有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才能越挫越勇、越来越成熟和理性。

通过国家、社会、校园、家庭的有机配合,软硬并施,促使他们的身心协调、思行协调。

六、示范性原则
示范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榜样示范,二是以身作则。

榜样示范是指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
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

榜样是社会的良心,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道德准则的模范代表,具有强大的社会感召力,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网络舆论的榜样示范可以通过全国优秀道德模
⑤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P217
范、感动人物等为题材,对被引导进行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为遵纪守法、理性正义的合格公民。

以身作则主要是针对舆论引导者而言,它是指舆论引导者在引导过程中用自己的行为模范去感染和启迪受教育者,提高被引导者的思想品的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要彻底说服人,意识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格的力量。

⑤真理的力量即引导者所提倡和宣扬的理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的共同价值准则,人格的力量即舆论引导员在引导过程中通过言行一致、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方式在被引导者心目树立的个人威信和人格魅力。

在网络舆论引导的实际工作中,引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我素质,同时要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用扎实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严格的践行来感召他人。

参考文献:
1.崔蕴芳:《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毕一鸣,骆正林:《社会舆论与媒介传播》,[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刘建华:《赛博空间的舆论行为校园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辽宁人民出版社
5.李伟东:《学生危机事件情境下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