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诗歌鉴赏练习1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3高考教材诗歌鉴赏汇总练习1(《归园田居》等三篇)(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教材诗歌鉴赏汇总练习1(《归园田居》等三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教材诗歌鉴赏汇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归园田居(其一)1.下列四项中,与“桃李罗堂前”语句结构最为接近的是( )A.池鱼思故渊B.凭轩涕泗流C.云树绕堤沙D.兰泽多芳草2.下列诗词中,风格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3分)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杜甫《客至》C.陆游《书愤》D.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3.下列四首诗作的情感体验各不相同,与本诗较为接近的一项是( )(3分)A.白居易《琵琶行》B.曹操《短歌行》C.王维《山居秋暝》D.杜甫《客至》4.下列有关《归园田居》(其一)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诗人以“性本爱丘山”开篇,直抒胸臆,表达对归隐山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B.诗人将自己比喻成长期被囚在“樊笼”里的“羁鸟”,表达对世俗束缚的不满。

C.三十年的做官生涯,使诗人逐渐对官场产生了厌倦之情,于是决定辞官归隐。

D.诗人用“榆柳”“桃李”“狗”“鸡”等物象,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图景。

5.诗人在这首诗里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6.情境式名句默写。

(每小题2分)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通过列举数字写出了乡村生存空间的充足。

⑵《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用了两个叠词写出了村庄给人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这是从远处着笔。

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从声音角度体现田居静美安逸环境的两句诗是:“,。

”⑷《归园田居》(其一)中抒发对官场生活厌倦,认为俗世纷争束缚了自己的两句诗是:“,。

”⑸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用比喻手法写身在宦海、心在田园的两句诗是:“,。

”5.诗人在这首诗里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二、梦游天姥吟留别1.这首诗的风格特点是()(2分)A.淡雅清丽B.沉郁顿挫C.浪漫瑰丽D.情理并重2.下列关于本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同,完成各题。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张惠言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

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

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搓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①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

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

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

待扶桑净洗,冲融②立马,看风帆稳。

【注释】①成连:春秋时代的著名琴师。

传说伯牙从成连学琴,成连带伯牙至东海蓬莱山。

使伯牙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最终令伯牙琴艺大进,成为天下妙手。

②冲融:从容。

(1)词中“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________之情。

“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2)请分析说明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情况。

【答案】(1)孤寂;体验或领会(2)①词作下阕“愁深梦浅”点出词人无端的心事、难抒的积郁;②接着想明朝“雪昏云醒”的光景,营造沉寂、凝重的氛围;③结尾峰回路转,“待扶桑净洗,冲融立马,看风帆稳”,以超旷的胸襟,表达对美好前景的期待与肯定。

【解析】【分析】(1)从“琼楼寂历”中的“寂”可知,是“孤寂”之情;结合“省”的占义可知,是“体验或领会”。

(2)题干已经表明本词的下阕,词人情感是有变化的,答案需要表现这种变化。

抓住关键词“愁深梦浅”“雪昏云醒”“看风帆稳”作答即可。

下阕继续写涛声,以呼应开篇。

其中,“愁深梦浅”点出词人无端的心事、难抒的积郁,而其具体意蕴究属怀知音还是伤逝者、悲时局还是感身世,抑或兼而有之,已无从实指。

云情雪意,通力营造沉寂、凝重的氛围,折射出人的心态。

但是读下去却又不是一味清愁不断,词的最后出现了对未来的壮美憧憬,对光明的热切期待。

路转峰回,词人也已自行解开了连环情结。

故答案为:⑴孤寂;体验或领会⑵①词作下阕“愁深梦浅”点出词人无端的心事、难抒的积郁;②接着想明朝“雪昏云醒”的光景,营造沉寂、凝重的氛围;③结尾峰回路转,“待扶桑净洗,冲融立马,看风帆稳”,以超旷的胸襟,表达对美好前景的期待与肯定。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午枕①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

②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眠,醒来梦境已悠然远去,“百年”二字写出梦中所历时间之长。

B. 第二句化用萧史、弄玉之典,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梦境之中,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

C. 颔联写了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句句是景语,句句亦是理语,景理结合,颇具深意。

D. “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描写朱户画楼兴废迭代的情状,对比之中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D(2)①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之情。

首句既是写实,又寄寓了政治上的感慨。

新法被废,如梦消散,诗人内心无比痛苦、惋惜。

尾句则直抒愁情。

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

中间两联通过对野草、鸣鸠、旧蹊、新径、朱门、画楼的描写,阐释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之理。

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欲把一杯无伴侣”,写出了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苦。

【解析】【分析】(1)D项,“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错误,这句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

故选D。

(2)此题可根据“百年春梦去悠悠”“眼看兴废使人愁”,结合注释内容“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分析,变法惨遭废除,内心无比痛苦、惋惜,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

分析颔联时,要通过分析诗人对“野草”“鸣鸠”的描写,来体会诗人的感悟。

颈联则要抓住“旧”“新”的变化来分析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的哲理性。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杜甫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①,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②?仲宣楼头春色深③,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注释】①豫章:两种乔木。

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

②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

《史记·春申君传》记载,春申君门客中的上客皆蹑珠履。

③仲宣:东汉末年诗人王璨的字。

王璨到荆州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为纪念他作《登楼赋》建了仲宣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是诗人写来安慰劝勉友人王郎的,王郎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慨,诗人劝他不要悲伤。

B. “豫章”二句运用比拟,是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苍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

诗人借此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

C. 诗人劝说王郎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乘船西下去见西蜀诸侯。

D. “仲宣”句既是实写杜甫送别王郎的时间已是春末,也是暗用王璨的典故,借此期待王郎此次西行能受到重用。

(2)周振甫先生评价此诗“一悲一喜,转变无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B(2)同意。

①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斫地悲歌,一悲;但是诗人劝他“莫哀”,因为他可以替王郎推荐,说“我能拔尔”,一喜。

②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诗人认为以王郎奇才,此去西川,必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又一喜;但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一悲。

③“我能拔尔”,又“青眼”相望,杜甫用钦佩的眼光对王郎寄予厚望,可喜;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转悲。

【解析】【分析】(1)B项,“‘豫章’二句运用比拟”中“比拟”一说错误,“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意思是“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这两句是运用比喻手法赞誉王郎,以豫、章之树和说鲸鱼来比喻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含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夕遣怀姚合昨宵白露下,秋气满山域。

风劲衣巾脆,窗虚笔墨轻。

临书爱真迹,避酒怕狂名。

只拟随麋鹿,悠悠过一生。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构思独特,一改古代诗人常借写秋来打发愁情的写法。

B.第一联抓住“白露”这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出秋天的凉意。

C.颔联一个“脆”字,用夸张手法,描写秋风劲大,吹断衣巾。

D.全诗层次分明,前两联紧扣“秋夕”写景,后两联重在抒怀。

10.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9.C ,10.①做事求真。

临摹前人书法只临摹真实可靠的手迹,而不临摹出于他人假托或伪造的。

②为人谨慎。

不饮酒,是怕饮酒被人误为狂放之士。

③不求功名,只想一生隐居山水之间。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用夸张手法,描写秋风劲大,吹断衣巾”错误,颔联“风劲衣巾脆”的“脆”是“声音清爽”的意思,应是描写秋风吹起衣巾簌簌作响,并非吹断衣巾。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然后浏览诗歌,找到直接描述人物形象或讲述人物事迹的内容,根据这些概括形象特点,或者找到借助景物或他人来凸显人物形象特点的内容。

从诗歌标题来看,“秋夕遣怀”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秋夕”,二是“遣怀”;从诗歌内容来看,诗歌前两联主要紧扣“秋夕”来写景,而后两联则紧扣“遣怀”重在抒怀,由此可知,考生可以重点分析后两联的内容,根据后两联来概括人物特点。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开③节下书。

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箱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错缠结。

⑥王徽之(公元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都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③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

(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

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

【解析】【分析】(1)两首诗都是写竹,是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道院竹繁教略洗”“篱外清阴接药阑”,写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自向琅矸节下书”“粉节霜筠漫岁寒”,用竹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

(2)《洗竹》是唐代诗人王贞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具有远大的抱负和高雅的情怀。

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

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

这首诗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咏梅(其一)高启①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②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吴中四杰”之一,前人称其《梅花九首》“飘逸绝群,句锻字炼”。

②何郎:指南朝的诗人何逊,留下过描写梅花的佳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琼姿”,谓瑰丽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措辞虽平常,不过首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手法,使得表达平中见奇。

B.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痴的意境C.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本该是“萧萧寒竹依疏影,漠漠春苔掩残香”,诗人却把“寒”与“春”提炼到醒目的句首,突显梅之魂魄。

次序一变,诗的境界顿异。

D. “何郎”一句,诗人先高度赞赏何逊咏梅之作,接着告诉世人,后世只有自己才是梅花真正的知音,作者的自负可见一斑。

(2)诗人是如何展示梅的形象的?请结合颔联和颈联作简要分析。

【答案】(1)A(2)颔联: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与清秀典雅的品格与风度(或:梅的风骨与气节)。

颈联:诗人进一步用萧萧竹来烘托梅的固守清贫;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

【解析】【分析】(1)A项,“不过首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手法,使得表达平中见奇”错误。

首句是以疑问的方式起句,但又不见回答,寓答案于疑问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仙骨。

故选A。

(2)“雪满山中高士卧”,梅花到底还是来到了人间,不过,它们既然是夙具仙骨,当然也不屑在尘埃之中生长;远离人迹的烦嚣,栖住到大雪铺满的深山,这,才是这位孤高拔俗的隐士的愿望。

“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到底是花的一种,是世人愿意亲近的美人。

你须得摒弃一切俗念,退身到清风明月的林泉之下,那时,你才能见到她款款而来。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诗歌赏析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释】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分析】(1)C项,“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错误,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

故选C。

(2)要求概括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答,此题可根据首联中的“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可以看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写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因而“少睡眠”;“衰老形枯”写诗人年事已高,形神衰老,因而“少睡眠”。

故答案为:⑴C;⑵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高一诗歌鉴赏练习1精品

高一诗歌鉴赏练习1精品

高一诗歌鉴赏练习(一)第一部分:鉴赏文学作品得形象一、基础巩固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得问题。

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诗歌中意象有哪些?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得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就是什么?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歙浦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她怎样得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①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流人:流落江湖得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诗歌第一句写景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①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注】①少孤:指自己早年丧父。

颔联中“寒云”这一意象得创造有何作用?二、能力提升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得作用。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枫桥:桥名,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名“枫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得景色?营造了怎样得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得作用。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诗词鉴赏在语文卷子中占8分,不过这8分让很多同学感到头痛。

但其中也是有一些技巧的。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赶紧来学习一下吧!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1)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气缭绕。

诗人以山相衬,以天相映,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2)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①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

诗歌鉴赏: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以天相映,描绘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和神采等。

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

颔联写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

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

颈联写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突显;天气晴朗,闻其响却若风雨声。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

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二句描写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的情景,从正面描写出路上雾气浓重,持续时间长。

B. 三四句写出暖冬之景。

蚊虫飞舞,野凫少见行人,人离去才忽自觉,沉默刹那,四散而去。

C. 本诗既借景抒情,又运用典故,寄托了深沉的情感。

D. 写山中湿气浓重,阴云层层,一如诗人内心的沉郁。

写蚊蚋集、凫鸭乱,以动衬静,那种静寂也是诗人内心的孤独的外化。

(2)请分析最后四句中诗人表达出的情感。

【答案】(1)A(2)孔父伤时,王粲去国,我这一生,漂泊不定,不禁慨叹不已。

作者借此表达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分析】(1)A项,“从正面描写出”错误。

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衣裳沾雾而自湿,一直到中午时分,雾气才散尽。

“衣裳沾雾而自湿”是侧面描写,应该是正面与侧面结合写出路上雾气浓重,持续时间长。

故选A。

(2)最后四句的意思为突然就想到了孔子,想到了“吾道穷矣”的一声浩叹,忧时伤生之意顿生。

突然就想到了王粲,想到了“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的哀伤无奈。

然后就想到了“我”——这一生苦于飘泊,转徙江湖,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已进老境的杜甫久病于飘泊,心中的悲苦一如江水漫漶。

可是,无限江山,孤身一人,这种悲苦又能向谁倾倒呢?所以唯有一声长叹而已!连用两典,把个人不幸与家国情怀连在了一起,写出了飘零他乡的哀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州近②,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释】①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

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②沧州:滨海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承优诏”,看似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

B. “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

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步。

C. 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他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感伤中。

D. 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其情谊真挚。

(2)诗歌颔联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与其他三联不同,请赏析这种写法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答案】(1)D(2)①情感表达:借景抒情。

颔联借明月高悬,胡雕掠过,楚山连绵,树叶飘落的景象,描绘了水天空寂、万木凋零、江山寥落的图景,渲染清秋悲凉凄冷的氛围,借此委婉抒写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滴天涯的感恨。

②结构安排:颔联承上启下,上承首联诗人苦痛情感,继续以江州清冷景色渲染感情,并由此联的将往淮南以及“胡雁过”“木落”等景象引发颈联以及尾联寄身沧洲的迁徙漂泊和年老无奈的感慨。

【解析】【分析】(1)D项,“江上风波”错误,“风波”一词,语意双关,既指江上凤波,又暗指宦海风波,此处更强调宦海风波。

故选D。

(2)“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颔联所写即眼前之景——江水、明月、北雁、落木、楚山,渲染清秋气氛,借以抒写宦海浮沉的深沉感慨。

浩荡江水,凄清明月,一群北来南去的大雁掠空而过;江州一带万木凋零,落叶飒飒,原先被树木遮蔽的古楚地的山岭突然裸露出来,似乎比往日增加了许多。

高一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附答案高一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附答案篇1第一组(30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气缭绕。

诗人以山相衬,以天相映,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2)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①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

诗歌鉴赏: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以天相映,描绘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和神采等。

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

颔联写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

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

颈联写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突显;天气晴朗,闻其响却若风雨声。

尾联以赞叹作结: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突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居即事①韦应物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阅。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

燕居:闲居。

②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 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

C. 颈联感慨时光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

D. 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2)橱架上堆满了书籍,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通过描写闲居的日常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解析】【分析】(1)C项,“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赏析不正确。

颈联意为闲居的日子已经很久,不知不觉已是夏天,树木已经结果。

故选C。

(2)“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没有感到寂寞、沮丧。

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籍,没有世务的烦扰,他正可以时时来到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

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故答案为:⑴C;⑵橱架上堆满了书籍,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通过描写闲居的日常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读书自娱、恬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沧浪亭怀贯之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注],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 悰(cóng):欢乐;乐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沧浪独步”“无悰”是“聊上危台四望”的原因,这里明扣标题中的“沧浪”,暗扣“怀”,动词“步”“上”“望”运用更是环环相扣。

B.第二联描写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在拟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打破了竹林的宁静。

C.第三联比喻手法运用十分独到。

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坚贞。

D.诗歌的后三联中,所写的危台、林木、翠竹,留下了足迹,酒友离散、诗社凋零,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等,都充满朋友对“我”的怀念之情。

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3.下列对这两章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节选的这两章诗围绕“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这一表达中心组织材料。

B.大堰河之所以深爱着她的乳儿,是因为想让乳儿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C.大堰河把乳儿画的关云长像贴在灶边的墙上,表现了对乳儿的宠爱之情。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20211110041616)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20211110041616)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优选 )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下边小题。

初春寄怀李建勋(唐)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

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

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

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说明】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精练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独到的心理感觉,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B. 首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一样,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

C. 颔联中的“闲”字表示作者没有能为立功立业之事繁忙,只能无聊地哀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

D.诗歌运用虛实联合的手法,将眼前的现实之景与自己的想象联络起来,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境界。

(2)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感情?【答案】( 1) B( 2)①旅居他乡的思家之情。

首联直接表现了自己旅居他乡,在外流浪,想念家乡却又不可以回家的愁苦之情。

② 光阴飞逝,光阴不居的伤感之情。

“老觉光阴速”看出诗人对光阴飞逝、年光不再的伤感;③ 世路多艰,功业难成的悲痛之情。

“闲悲世路多”哀叹世路艰难,表示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④ 感觉惠风和畅,见到春意萌生的惊喜之情。

颈联写春风和畅,杨柳依依,雪消融后看到了露出的庭莎,表现出诗人面对萌生的春意的惊喜;⑤ 想狂眠高歌,一醉解愁的豪放之情。

尾联诗人想要烂醉一场,要狂眠、放歌,直接表现出一醉解愁的豪放。

【分析】【剖析】( 1) B 项,“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错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是经过自己遥想兄弟们身上佩带着茱萸的画面来间接表现出自己的游子处境。

应选B。

( 2 )从诗歌标题来看,“初春寄怀”交代了季节——初春,同时也点明诗人是在初春“寄怀”;从首联来看,“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前一句点明诗人身处他乡,居心归家却“未得”,后一句“又”点明诗人身在他乡不只一次,正逢初春节气,心里涌起的是对家乡的想念之情;从颔联来看,“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以“光阴速”点明光阴流逝之快,“悲”表露出光阴飞逝、美好的光阴已经不在的伤感,而“闲”字表示作者没有能为立功立业之事繁忙,只能无聊地哀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从颈联来看,“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风”是春风,是暖风,“雪”也已尽,露出了庭院里的草,初春萌动的春意让诗人心里涌起欢乐之情;尾联“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欲”意思是“想要”,诗人在这春光之中,在这离家在外的情境之中,想要“醉”,想要“狂眠”,想要“放歌”,表露出豪放之情。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曲江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

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进言,被皇帝疏远冷落,频遭贬官。

麒麟:传说中的瑞兽,此指冢边石塑之麒麟。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还有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 “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便引起诗人惆怅。

此处“一片花飞”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 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

句中的“且看”是只管看之意,“莫厌”是不推辞之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光、尽情行乐的愿望。

D. 颔联两句不仅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等虚字的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特色。

E. 颈联与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内容和手法相同,都是以小见大,在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诗人慨叹盛衰兴亡的伤感。

(2)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

诗中诗人“细推”的有哪些“物理”?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E(2)物理:①春有始末,花有荣枯。

②家国有盛衰,人事有兴亡。

思想感情:诗歌表面上写诗人感到世间万物无常、得失难料,不欲留恋官位荣华,而思抛开世俗束缚、及时行乐,实际上写的是作者这种旷达之语背后的有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哀。

【解析】【分析】(1)C项对词句的分析不误。

“且”是姑且、暂且,并非“只管看”;“莫厌”是莫厌烦,并非“不推辞”。

诗人没有“只管看”“不推辞”的率性无忌,看花和饮酒的举动在这里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无法挽回的悲哀,不能说尽情行乐。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太白岭王安石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是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B(2)①动静结合。

“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

“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

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④拟人。

“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谐,诗人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

故选B项。

(2)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行动变迟缓了。

从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作答:①动静结合。

“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

“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中高一诗歌鉴赏专项练习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愤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②。

细雨春芜上林苑③,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释】①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写于同一时期。

②《旧唐书·张巡传》:“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毗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

’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

”③上林苑:古代园林建筑,汉武帝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官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卧”字刻画诗人隐居的情形,为下半句的抒情做铺垫,并起到衬托作用。

B. 苏武被困匈奴餐用毡毛也不变节,张巡欲气吞逆贼咬碎钢牙,诗人借此以明志。

C. “壮心未与年俱老”表现诗人年事已高,雄心壮志因年老而有所衰减。

D. 这首诗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都运用了典故,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是相同的。

(2)诗的第三联写了怎样的情景?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细雨中,上林苑春草丛生;夜月下,洛阳宫残壁颓垣,写出了被金人占领的宫苑一片荒芜、残破的情景。

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土沦丧内心的无比伤痛;③为下句直抒胸臆铺垫蓄势【解析】【分析】(1)C项,错在“雄心壮志因年老而有所衰减”。

“壮心未与年俱老”的意思是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

所以,雄心壮志并未因年老而有所衰减。

故选C。

(2)答题时,先要用优美的语句简要描绘画面,然后用两个形容词来概括意境的特征,从结构和情感的角度分析意境的作用,“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描绘了细雨中,上林苑春草丛生,夜月下,洛阳宫残壁颓垣。

根据诗句中的“草丛生、残壁颓垣”可以概括出荒芜、残破的特征。

看到洛阳宫残壁颓垣的景象,对于国土沦丧,诗人内心无比伤痛。

结构上,该联为下句“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直抒胸臆作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诗歌鉴赏练习(一)第一部分: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一、基础巩固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诗歌中意象有哪些?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行即兴华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歙浦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①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诗歌第一句写景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送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①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注】①少孤:指自己早年丧父。

颔联中“寒云”这一意象的创造有何作用?二、能力提升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枫桥:桥名,在城阊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继《枫桥夜泊》诗而得名“枫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城早秋严武①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①严武(725—765),字季鹰,华阴(今华阴县)人。

曾任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①西湖:指(今)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①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①严武(72-765),字季鹰,华阴(今华阴县)人。

曾任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第二部分: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一、基础巩固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请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登舟望秋月,空忆将军”一句里“望”字包含诗人哪些心理活动?“空”字有何深意?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壬戌清明作屈大均①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①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

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

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相比肩。

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恢复。

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泛若耶溪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①。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②。

【注】①“偶”即“遇”。

②“持竿叟”,严子陵曾在若耶溪附近地域的富春江隐居垂钓。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二、提升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省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4分)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答案的位置和序号问题黄氏延绿轩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弼(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三部分: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基础巩固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塞路初晴雍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宋·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①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①争如:怎如,不如。

这首词多处采用了衬托的艺术表现手法,请举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①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宋高宗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

这年十月,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桧打击迫害的官员。

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本诗的尾联。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①贾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①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

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韦庄①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省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五代前蜀诗人。

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

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

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二、能力提升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十一旅舍三咏榴花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1)本诗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也有人说,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1)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宅中树有所思①卢照邻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②。

上舞双栖鸟,中秀合欢枝。

劳思复劳望,相见不相知。

何当共攀折,歌笑此堂垂③。

【注】①有所思,汉乐府旧题,容多为男女恋情。

②离离:茂盛的样子。

③垂:飘传,萦绕。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试结合诗句简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三种表达技巧?请就其中两种试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第四部分:题材及主旨一、基础巩固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桑子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请判断本词的题材,并简要分析词的主旨。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王诜小雨初晴迴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作者因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