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资料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是指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岩石构成、岩性分布、构造形态、地形地貌等因素,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着地表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灾害风险等诸多方面。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地质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表现为地壳中各种构造形态的存在和相互作用。
地质构造是地球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包括了断裂、褶皱、岩浆活动等多种构造形态。
不同地质构造会直接影响着地表形貌、地质资源分布和地震活动等。
岩石类型
岩石类型是地质条件中的重要因素,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地质条件产生着深远影响。
比如,火成岩在地形上常形成高原和山脉,沉积岩则广泛分布于平原和盆地。
地球活动
地球活动也是地质条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包括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事件。
这些地球活动常常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重大影响,如地震会引发山体滑坡、火山喷发会造成大面积灾害。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地质条件的直接表现,它反映了地质、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不同地形地貌对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具有重要影响。
如山地地貌常常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平原地貌则适合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
综上所述,地质条件是地球独特的自然环境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了解地质条件,可以有效地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灾害防治等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深圳市工程地质条件
深圳市工程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条件深圳市位于粤港澳三角洲东部,东邻大鹏湾,南部、西北部与香港、东莞、惠州等接壤。
深圳市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818.6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78.78平方千米。
市域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和平原相间,地形起伏约300米至800米之间,最高点为松岗三角山,海拔920米;最低点为深圳河出海口,海拔0米。
深圳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4-25℃,最冷月均温约14℃,最热月均温约28℃,年总降雨量1523.8毫米。
气候适宜,全年可持续建设。
二、地质条件深圳市由华南地区构造的广东岩溶域和新构造的珠江三角洲平原交汇部分组成。
市域地质构造复杂,多为断裂控制。
岩石类型多样,有火山岩、凝灰岩、流纹岩、花岗岩、石英闪长岩、深成岩等岩石类型。
岩体强度和稳定性不同,对预制构筑物等的支撑力作用不同,需根据地质情况进行选址和方案设计。
深圳市主要地层有第四系淤积层、第三系红色粘砂岩和扇形砂岩,及二叠系花岗质和安山岩等。
第四系是市区及主要开发区的表土,为淤泥、粉质黏土和砂土,厚度普遍较薄;第三系为砂岩、粘性黏土和黏性砂岩等,最大埋深约150米,良好的地基基础;二叠系花岗岩和安山岩质地坚硬,可用于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地震条件深圳市位于华南地区的地震带上,遗留了丰富的活动断层,并且与其它区域一样仍存在较大的地震危险。
市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应符合规制标准,结构抗震稳定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地震对于深圳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建筑、桥梁、隧道、水库等工程建设应当注重抗震性能设计、施工控制及日常维护,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四、水文地质条件深圳市境内水文地质条件优越,分布着便于开采和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和针对性的矿泉水资源。
深圳市地表水资源少,需多长输远供,而地下水资源则十分丰富,多在120米深度以下分布,水质优良、含水层稳定,深受市民欢迎。
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水工建筑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港口码头工程、河道治理工程、防洪工程等各种类型的工程。
这些工程的建设不仅需要考虑技术和经济等因素,更要考虑地质条件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一、水工建筑工程地质条件水工建筑工程往往建立在地质条件较为特殊的地区,包括地形、地貌、地下水、土壤、岩石等方面的特点。
因此,为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必须充分了解选址处的地质条件,仔细评估工程的可行性。
下面分别介绍水工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地质条件。
1.地形和地貌地形和地貌是水工建筑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地质条件,它们的高度、坡度、地面下沉、地面上升等地貌特征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会产生影响。
以水利水电工程为例,地形起伏会直接影响水流速度、水位变化和水体容量等,因此在选址时要考虑地形对工程的影响。
在研究地形和地貌数据时,需要具体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分布状况、地下水位、湿度等,以便对工程的建设做出更科学、更准确的判断。
2.地下水地下水是水工建筑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地质条件,往往会对工程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
地下水的水位高低、水动力学特性、水化学特性等都会对工程的建设产生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技术确定地下水的水位、地下水流方向、地下水质量等,以便更加准确地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
3.土壤和岩石土壤和岩石是水工建筑工程中的另一个关键地质条件,它们的力学特性会对工程的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土壤和岩石进行完整的、准确的评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选择建筑材料和技术。
在土壤方面,需要考虑土层的厚度、土的稠度以及其它工程建设和环保影响因素。
在岩石方面,需要考虑岩层的厚度、类型、层位、裂隙、岩性等,以便为工程选择最适合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二、水工建筑工程地质评价对选址区域进行地质评价是为了确保水工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并且能够在确保环保的前提下,满足工程的建设需求。
地质条件资料
地质条件不确定性:风险、隐患、应对措施等
• 地质条件不确定:进度慢、周期长、风险大等
• 地质条件确定:进度快、周期短、风险小等
地质条件变化:地下工程、边坡工程、隧道工程等
• 地质条件变化大:进度慢、周期长、风险大等
• 地质条件变化小:进度快、周期短、风险小等
⌛️
地质条件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地质条件风险管理:识别、评估、预防、应对等
• 地下水:水位、水质、流动等
工程地质问题:地质条件可能导致工程地质问题
• 滑坡:地层滑动、泥石流、斜坡失稳等
• 沉降:地基沉降、土地压缩、结构变形等
• 裂缝:混凝土裂缝、沥青裂缝、墙体裂缝等
工程造价与进度:地质条件影响工程成本和进度
• 地质条件复杂性:勘察、设计、施工难度等
• 地质条件不确定性:风险、隐患、应对措施等
• 地质力学分析:应力分析、变形分析、稳定性分析等
• 工程管理:风险评估、隐患治理、应急预案等
地质条件研究的跨学科合作
地质条件研究跨学科合作的目的
• 提高地质条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 促进地质条件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 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
地质条件研究跨学科合作的方法
• 与其他工程技术学科合作: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
• 地质条件优化管理:风险评估、隐患治理、应急预案等
05
地质条件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地质条件研究的技术创新
地质条件研究技术创新的方向
地质条件研究技术创新的应用
• 地质信息技术:GIS、GPS、遥感等
• 工程设计:地基、结构、施工等
• 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等
• 工程施工:施工方案、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
地质环境条件
地质环境条件一、地层岩性境内出露地层简单,为一套中生界上侏罗统陆源碎屑岩,总厚735m。
蓬莱镇组(J3p)出露厚度627m,分布面积达1204km2,占全县面积的85%;遂宁组(J3s)仅分布东南隅,出露厚度108m,分布面积220km2。
第四系残坡积、坡洪积分布于斜坡、平台和沟谷之中,一般厚0-14m。
照片1-4 遂宁组地层照片1-5 蓬莱镇组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侏罗系遂宁组(J3s):该组地层分布于石湍、通旅、回澜、蟠龙等地。
岩性为紫红色、绛红色泥岩、钙质泥岩为主,间夹透镜状粉砂岩,(见照片2-4)。
泥岩主要成分为水云母粘土矿物,微细层理发育,可溶盐含量较多,普遍夹有石膏细脉,风化后形成众多蜂窝状孔洞,一般出露厚度23-94m。
岩相较稳定。
该岩层组分布区多为农户聚居区,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岩体受破坏较严重。
同时风化带网状裂隙发育,岩体切割细碎,易于发生小规模的崩塌及溜坡等。
调查中可知,该类地层出露区地质灾害发生密度较大,但由于岩性以泥岩为主,且岩层倾角平缓,因此规模一般很小。
2、侏罗系蓬莱镇组(J3p)遍布县内大部分地区,岩性以紫红色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薄层泥质细粉砂岩或细粒砂岩不等厚互层,中下部泥岩夹石膏脉较多,水云母含量略高于遂宁组,可溶盐含量则较遂宁组略少(见照片2-5)。
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地面裂隙率为1-5.6%,以垂直裂隙为主,风化后多张开1-5cm。
该类地层为砂泥岩互层,浅层卸核裂隙、成岩裂隙等发育,岩体多被切割呈数米见方的块体。
在农户聚居区,同时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在暴雨季节,易产生规模相对较大的崩塌等地质灾害。
)3、第四系全新统(Q4广泛分布于各地。
分布于斜坡、平台上的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一般厚0-2m,为紫红色砂质粘土或粘质砂土,与下伏泥岩或砂岩呈渐变关系。
因风化作用和人工耕植,土层疏松,干裂纹纵横,透水性好,有利于土体溜坡及小规模滑动的形成。
分布于沟谷的第四系坡洪积层(Q4dl+pl),一般厚2-14m。
工程施工前现场地质条件描述
工程施工前现场地质条件描述
工程施工前的现场地质条件是施工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和评估的
重要因素。
首先,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下水情况、地形地貌
等方面的情况。
地层岩性是指地下岩石的种类、结构、密实程度等
特征,对于基础工程来说,岩石的坚固程度直接影响着基础的承载
能力和稳定性。
地下水情况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水压等,这些因
素直接关系到地下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排水设计。
地形地貌则涉及到
地表起伏、坡度、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对道路、桥梁等工程
的设计和施工都有重要影响。
其次,还需要考虑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如滑坡、泥石流、地
面沉降等,这些灾害往往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需要在施工前进行
充分的评估和防范措施的制定。
此外,地质条件还与环境保护有关,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施工前,工程师需要通过地质勘察、钻探等手段获取现场地
质条件的详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
工方案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只有充分了解现场地质条件,才能有
效地规避风险、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中国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
中国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各个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是地球地壳构造、地貌形态、岩石类型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中国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的简要描述。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区之一。
该地区地质条件多样,包括河流、湖泊、沙漠、山脉等。
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形成了丰富的沉积物,使得该地区农业发展得以支撑。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
该地区拥有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地势较高。
这种地形条件使得该地区成为了自然景观丰富的地区,同时也具备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地区,地理条件干燥,盛行风沙。
这里拥有大漠、戈壁、盆地等地貌类型。
同时,西北地区也储存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油和天然气等。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也是农业发展的区域之一。
这里地质条件丰富多样,包括山地、河流和湖泊等。
该地区的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同时也富含矿产资源。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位于中国的南方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拥有广阔的沿海平原和山地地貌。
这里属于亚热带气候,适宜农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
此外,华南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锡、铜、锌等。
以上是对中国各个地区地质条件的简要描述。
中国的地质多样性为其自然资源开发、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地质灾害条件描述
地质灾害条件描述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下面是对地质灾害条件的描述:
1. 地质条件:地质灾害与地壳运动、岩石性质、地下水等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地震灾害受地壳运动影响,山体滑坡受岩石性质和地下水的作用影响,泥石流和地面塌陷与地下水的关系较为密切。
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地震容易在构造活跃或地震带地区发生,山体滑坡多发于陡峭山坡,泥石流多发于陡坡、沟谷和山区,地面塌陷多发于地下岩溶区。
3. 气候水文条件:气候和水文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降水量、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会影响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地下水位的升降和水文过程对地面塌陷有影响。
4.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加剧也有一定影响。
过度开采地下水、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良的工程施工等会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和掌握这些条件对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地质学中的工程地质条件意义与内容
简述地质学中的工程地质条件意义与内容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设中,地质环境对工程安全、稳定与经济性所产生的影响。
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是为了找到适合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能够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并提供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
工程地质条件的内容包括地下水、岩土工程性质和地质灾害等方面。
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地下水。
地下水的存在对工程建设和地面土壤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可以使土壤的强度降低,引起土层的液化和沉降,因此在工程建设中需要考虑地下水的存在和流动。
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会对地下水的含水层厚度、水质和水位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判断工程建设的水文条件和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岩土工程性质是另一个重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内容。
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和利用各种岩土材料,因此需要了解这些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以便在设计和施工阶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处理。
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会对岩土材料的颗粒组成、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和测试,以确定其适合的用途和工程建设中的强度和稳定性。
地质灾害也是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的一部分。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崩塌等,这些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性产生直接的威胁。
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会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危险性评估和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以预测和评估工程所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并为工程建设提供相应的防灾措施和设计建议。
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工程建设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工程地质条件研究能够提供地下水、岩土工程性质和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详细数据和信息,为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基础和技术支持。
2.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对地质环境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地质条件对工程安全和稳定性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设计,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3.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和风险。
对于工程建设而言,选择适合的地质环境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土建工程和对土层的处理,降低建设成本。
郑州市工程地质条件
郑州市工程地质条件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对郑州市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简要概述,并提供相关信息供工程建设参考。
2. 地理背景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黄河中游平原。
地理位置使得郑州市的工程地质条件受到一定影响。
3. 地下水位
郑州市地下水位较高,特别是在黄河附近地区。
这对工程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选择和水利工程的设计都提出了一定要求。
4. 土壤类型
郑州市土壤类型主要包括黄土、粉土和河道沉积物等。
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土壤类型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措施。
5. 地震活动
郑州市位于中国地震活动带,地震频发。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考
虑地震对建筑结构和地基稳定性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地震防护措施。
6. 地质灾害风险
郑州市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塌陷和地面沉降等。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7. 工程建设建议
基于以上地质条件特点,建议在郑州市的工程建设中:
- 选择合适的基础处理方法,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 采取合理的防水措施,应对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
- 结合地震设计规范,设计抗震设施;
- 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
护措施。
以上为郑州市工程地质条件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对工程建设提
供一定的参考。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址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条件.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de)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de)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de)地址问题.岩石:岩石是矿物(de)天然集合体.多数岩石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部分为火山玻璃或生物遗骸.矿物:矿物是在地壳中天然形成(de),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de)天然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de)均匀固体.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de)岩石.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先期岩石(de)分化产物,有机物质和其他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de)岩石.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de)岩石称为变质岩.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de)岩石称为该时期(de)地层.褶曲: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de)弯曲称为褶曲.构造:包括,和等最基本(de)地质元素,它们是中(de)产物节理:岩层受力断开后,岩面两侧岩层岩断裂面没有明显相对位移时(de)断裂构造.断层: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相对位移时(de)断裂构造.河流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de)阶梯状地形阶地或台地. 隔水层:虽有孔隙且能吸水,但导水速率不足以对井或泉提供明显(de)水量(de)岩土层.含水层:存储地下水并能够提供可开采水量(de)透水岩土层.河流地质作用:侵蚀性、搬运和沉积作用;河谷横断面及河流阶地;河流地质作用于工程建筑(de)关系.弹性模量:应力与弹性应变(de)比值.变形模量:应力于总应变(de)比值.抗压强度:指岩石在单向压力(de)作用下,抵抗压碎破坏(de)能力.抗拉强度:岩石单向拉伸时抵抗拉断破坏(de)能力.抗剪强度:指岩石抵抗剪切破坏(de)能力.风化作用:地壳表层(de)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应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de)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de)变化,使岩石逐渐发生破坏(de)过程成为风化作用. 黄土:黄土是以粘粒也为主,含碳酸岩,具大孔隙、质地均一、无明显层理而有显着垂直节理(de)黄色陆相沉积物.湿陷系数:黄土试样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浸水湿陷变形量与原高度之比. 软土:是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和剪切强度很低(de)呈软塑—流塑状态(de)粘性土.不良地址现象: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de)恶化地质环境,降低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de)地质条件.崩塌:陡坡上(de)岩体或土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de)现象.滑坡:人工边坡或天然斜坡上(de)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de)现象.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de)特殊洪流.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de)长期溶蚀作用及形成(de)各种岩溶现象(de)总称.构造地震:由地壳运动引起(de)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地震等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程度(de)等级.地震烈度:指地震时地面震动(de)强烈程度.岩体:岩体通常是指在地震历史时期由各种岩石块体自然组合而成(de)“岩体结构物”,具有不连续性,非均质性和各向异形(de)特点.结构面:结构面是值岩体中(de)不连续界面,通常没有或只有较低(de)抗拉强度.构造应力:岩爆:是高地压力区修建于较完整脆性岩中RQD:岩石质量指标.围岩压力:地下硐室开挖后由于围岩(de)变形松动和破坏以及地应力而作用在支护或衬砌上(de)压力.RQD:赤平极射投影:赤平投影,主要用来表示线、面(de)方位,相互间(de)角距关系及其运动轨迹,把物体三维空间(de)几何要素(线、面)反映在投影平面上进行研究处理.地基极限承载力:单位面积上地基能承受最大荷载能力.地基允许承载力:建筑物基础底面(de)压力不超过规定(de)地基承载力.简答矿物(de)物理性质:形态、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硬度、密度.简述矿物与岩石(de)关系:构成岩石(de)矿物称为造岩矿物;岩石是矿物(de)天然集合体,多数岩石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简述岩浆岩(de)分类及其产状特征: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岩基、岩株、岩盘和岩盆、岩床、岩墙和岩脉)喷出岩(熔岩流、火山锥和熔岩台地).简述沉积岩(de)形成过程及其构造特征:沉积物(de)生成、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四个过程;沉积岩(de)构造特征主要表现在层理、层面、结核及生物构造等方面.变质作用有哪些类型变质作用(de)主要因素有哪些主要有接触变质作用、交代变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主要因素(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泼性流体).岩层(de)产状要素有哪些有①走向:指岩层面与水平面(de)交线.②倾向:指岩层面上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投影所指(de)方向.③倾角:指岩层面于水平面(de)交角.节理(de)分类于岩层产状(de)关系:①按成因分类(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②按力学性质分类:剪节理、张节理)③与岩层产状(走向节理、倾向节理和斜交节理)④按张开程度(宽张节理、张开节理、微张节理和闭合节理)层理:按上下盘相对运动方向: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按断层走向和褶曲曲线(de)关系:纵断层、斜断层、横断层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de)关系: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断层力学性质分类:压性断层、张性断层、扭性断层简述地表水地质作用(de)类型及其结果:侵蚀作用:造成地面大量水土流失,冲沟发展,引起沟谷斜坡滑塌.河岸坍塌等各种不良现象和工程地质问题.搬运作用:使被破碎物质覆盖(de)新地面出来,为新地面(de)进一步破坏创造了条件.沉积作用:地表水对地面(de)一种建设作用,形成某些最常见(de)第四纪沉积物.比较潜水与承压水(de)区别: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de)重力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de)承受静水压力(de)地下水;分布在第四纪以前较老(de)岩层中.承压水分布(de)地下水是承压水,补给区分布(de)地下水使潜水.风化作用可分为哪几类其影响因素有哪些物理风化作用:岩石在风化营力(de)作用下,只发生机械破坏,物成分改变(de)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在自然界水合空气(de)作用下,地表岩石发生化学成分改变,从而导致岩石破坏.生物风化作用:有动植物及微生物参与(de)岩石风化作用;影响岩石风化(de)因素:岩性、地质构造、气候、地形、土(de)主要成因类型有哪些残积、坡积、崩积、洪积、冲积、淤积、风积.简述膨胀土(de)防治措施:地基(de)放置措施:防水保湿措施,地基改良措施.边坡(de)防治措施:地表水防护,边坡加固,骨架保护,支挡措施.简述滑坡(de)形成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简述滑坡与崩塌(de)区别:1、崩塌发生猛烈,运动速度快,而滑坡运动速度多是缓慢.2、崩塌不沿固定(de)面和带运动,而滑坡多沿固定(de)面或带运动.3、崩塌体完全被破坏,而滑坡多保持原来(de)相对整体性.4、崩塌垂直位移多大与水平位移,而滑坡正相反.简述泥石流(de)形成条件及主要类型:形成条件:丰富(de)松散物质,充足(de)(de)突发性水源和陡峭(de)地形条件.主要类型:1、按流体性质分类: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2、按物质组成:水流,泥流,泥石流,水石流.3、按地貌特征分类:山坡型,沟谷型,河谷型.岩溶发育(de)基本条件:1,温暖潮湿(de)热带亚热带地区;2、岩性越纯,结晶越好,岩溶越发育;3,、地质构造(de)影响;4、地壳运动(de)影响.地震(de)主要类型烈度等级:构造,火山,陷落,诱发,人工.等级:滑坡(de)形成:崩塌(de)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防治:围绕,加固山坡和路崭边坡,修筑拦挡建筑物,清楚危岩,做好排水工程.简述岩体硐室围岩变形与破坏(de)常见形式:塑性围岩:重力坍塌,膨胀内鼓,塑性挤出,弯折内鼓,塑性涌出.脆性围岩:霹雳剥落,弯折内鼓,岩爆,膨胀塌落,剪切滑落.围岩压力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征1、松动压力:由于开挖造成围岩松动而可能塌落(de)岩体.2、变形压力:围岩变形受到支护限制后,围岩对支护形成(de)压力.3、膨胀压力:围岩吸水后,岩体发生膨胀崩解而引起围岩体积膨胀变形对支护形成(de)压力 .地基承载力(de)确定方法:1、按原位测试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2、按地基土(de)强度理论确定地基承载力.3、经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地基(de)主要类型:地基处理(de)主要方法:置换,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冷热处理.简述边坡变形(de)主要形式及特点:局部位移或破裂.边坡破坏主要形式和特点:松动、松弛张裂、蠕动、剥落、崩塌、滑坡.边坡以一定(de)速度发生了较大(de)位移.简述影响边坡稳定(de)因素: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岩土体构造、水文条件、风化条件、人类活动.简述防治岩质边坡变性破坏(de)处理措施:放缓边坡、抗滑档边坡、抗滑桩、锚杆、格构加固、注浆加固、排水工程、边坡绿化.。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引言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工程环境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进行工程建设前,需要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评估,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
概念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设所处的地质环境的特点和状态。
它包括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活动、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条件等因素。
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可以帮助工程师合理设计工程方案,预测可能的工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影响因素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地壳构造的总和。
它包括断层、褶皱、地块运动等。
不同的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断层活动频繁的地区可能会导致地震风险增加,对于建设高层建筑和大型工程来说,需要考虑地震安全因素。
岩土工程特性岩土工程特性主要包括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如密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
这些特性决定了土壤和岩石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处理方法和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下水条件地下水是指地下埋藏的水体。
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和水位变化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在选择工程建设场地时,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的渗透能力,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同时,地下水的存在还会对土壤和岩石的力学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
评价方法实地勘察实地勘察是收集工程地质条件信息的基本方法。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和取样等方式,获取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数据。
通过对横断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分布情况,进一步评估工程地质条件。
实验室试验实验室试验是对勘察样本进行物理力学特性和水文地质特性等方面的试验。
通过试验,可以检测和分析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渗透性等指标,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同时,实验室试验还可以模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和破坏情况,以评估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的影响。
地质雷达和地震勘探地质雷达和地震勘探是利用物理探测方法来识别地下岩土结构和地下水状况的技术。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1、区域地层(1)震旦系云开群(P t Y):分布于张家边—横门镇一带,呈北东向不规则状展布,由一套变质程度较深的灰色—深灰色混合质片麻岩组成,主要岩性有:条纹状混合质黑云钾长片麻岩、绢云母化条纹状混合质黑云钾长片麻岩、绢云母化黑云钾长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混合质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质堇青石黑云斜长片麻岩等。
(2) 残坡积层残坡积层分布于缓山坡上,厚度一般5~20m不等,其变化受地形控制,主要表现为缓山坡比陡坡厚,山腰以下比山顶厚;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含砾(砂)质粘土或粘土质砾砂夹花岗岩碎石、块石以及少量石英脉等。
(3) 冲洪积层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场地西南部地势较低洼地带,岩性以砂砾、砂、粘土为主,呈带状或扇状分布,厚度1.0~3.5m,具混杂堆积特点。
2、区域入侵岩区域入侵岩极为发育,主要有侏罗纪张家边的朗尾单元(JL)和白垩纪湖洲单元(KH):(1)侏罗纪朗尾单元(JL):岩体呈北东向长条状展布,岩性为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呈灰白色,细粒花岗岩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云母组成,长石、石英颗粒一般在1.5~2mm,晶行不够完好,石英以单颗粒均匀分布为主,黑云母呈芝麻点状散布于岩石中。
(2)白垩纪湖洲单元(KH):岩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为主,岩性单一,均为花岗斑岩,呈肉红色,风化后呈紫红色,红褐色,斑状结构,斑晶由肉红色钾长石、无色石英、灰白色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以前两者为主,分布较均匀,斑晶含量15%左右,钾长石斑晶2×6~8×10mm,石英3~5mm,斜长石4×5~6×8mm,黑云母3~4mm。
3、区域地质构造区域大地构造处于句型南岭纬向构造带的南缘,新华夏系第二隆起褶皱带的西南端,南部与新华夏系第一沉降褶皱带中的珠江口盆地相毗邻。
区域断裂活动频繁,按其展布方向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两组,对区域侵入岩的分布起重要控制作用,成为本区最醒目的构造格架。
六大工程地质条件的含义、内容及相互关系
六大工程地质条件的含义、内容及相互关系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环境对项目的专业要求与规划的要点。
工程地质条件的内容包括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评估、地下水气环境调查、施工工艺分析、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六个方面。
这六个方面相互关系密切,相互依赖,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依靠地质数据的支持。
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工作,对于项目建设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质勘察的内容包括地质地貌、地下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地下水和土壤等地质要素的详细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和现场勘查,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数据信息。
地质灾害评估是在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工程建设中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包括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工程建设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安全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下水气环境调查是为了评价工程建设所处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的特点和状况,分析地下水和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化学成分、微生物、放射性物质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的浓度和分布。
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工程建设所需的水资源供给和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工艺分析是对工程建设的施工工艺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包括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设备、施工方法等方面的考虑。
施工工艺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工程建设的施工条件和流程,从而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可行。
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潜在和实际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和监测,包括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危害,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基于地质灾害评估的结果,对潜在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工程建设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风险。
这六个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相互关系紧密,相互依赖。
泥石流基本地质条件
泥石流基本地质条件
1. 陡峭的地形那可是泥石流的重要条件呀!你想想,就像一个陡峭的滑梯,雨水和土石能不快速往下冲吗?比如山区那些险峻的山坡,可不就容易发生泥石流嘛!
2. 丰富的松散物质也是关键呢!这就好比有一堆积木,稍微有点动静就容易塌下来。
像那些经常有土石堆积的地方,不就是泥石流的潜在风险地吗?
3. 大量的水源不可或缺呀!这不就跟给火添柴一样,水多了土石就容易被带动起来。
比如暴雨过后的山谷,多危险啊!
4. 地质构造不稳定可不得了!就像一个摇摇晃晃的房子,随时可能出问题。
像那些地震频繁的地区,泥石流发生的几率得多高呀!
5. 植被稀少也会增加泥石流风险呢!没有了植被的保护,土石就像没穿衣服的人一样容易受伤。
像那些光秃秃的山坡,泥石流很容易就来了呀!
6. 持续的降雨或暴雨简直就是导火索啊!这就好像给泥石流这个怪兽不断注入力量。
像那种连续下大雨的天气,能不担心泥石流吗?
7. 岩土的性质也很重要哇!要是那种松软易碎的,不就更容易被冲走了吗?就像软泥巴和硬石头,哪个更容易被泥石流带走呢?
8. 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呀!乱砍滥伐、过度开垦,这不就是给自己找麻烦嘛!就像自己亲手给泥石流创造了机会。
9. 特殊的地层结构也是一个因素呢!有的地层本身就不稳定,就像一个脆弱的花瓶。
比如那种容易松动的地层,多容易引发泥石流呀!
10. 气象条件的变化也是要注意的呢!一会儿干旱一会儿暴雨的,这地质能受得了吗?这不就像人的心情忽好忽坏一样,容易出问题呀!
我觉得泥石流的这些基本地质条件都很重要,我们得重视起来,尽量避免在这些危险的地方活动或进行不当的开发,保护好自己和环境呀!。
地质条件 变化 界定标准
地质条件变化界定标准地质条件的变化对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
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类型、地下水资源等因素。
这些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地质灾害、资源利用的变化,甚至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界定地质条件变化的标准对于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质条件的变化可以通过地质构造的变化来界定。
地质构造是地球内部和地表形成和变动的总和,包括地壳构造、板块构造、断裂构造等。
当地质构造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地质构造的变化可以作为界定地质条件变化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次,地貌特征的变化也是界定地质条件变化的重要标准之一。
地貌是地表形态的总和,包括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
地质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地表地貌的变化,例如山体滑坡、河流改道等,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地貌特征的变化可以作为界定地质条件变化的重要标准之一。
此外,岩石类型和地下水资源的变化也是界定地质条件变化的重要标准。
岩石类型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土壤肥力、矿产资源的分布等,而地下水资源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
因此,岩石类型和地下水资源的变化也应被纳入界定地质条件变化的标准之中。
综上所述,地质条件的变化对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界定地质条件变化的标准应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类型、地下水资源等因素的变化情况。
只有通过科学的界定标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地质条件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工程地质条件六个内容
工程地质条件六个内容:1.地形地貌2.地层岩性3.地质构造4。
水文地质条件5.物理地质条件6.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学在水利建设中的任务:1.选择工程地质条件最优良的建筑地址2.查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工程地质作用3.选定地址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枢纽布置、建筑物结构类型、施工方法及运营作用中应注意的事项什么是矿物和造岩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解理和断口、硬度、其他性质岩浆岩常见结构的名称:1.按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2。
按岩石中颗粒的绝对大小划分: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3。
按岩石中颗粒相对大小来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及似斑状结构岩浆岩常见构造名称:1.块状构造2.流纹构造3。
气孔构造4。
杏仁状构造岩浆岩的简易分类:1.根据化学成分: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2.根据形成条件:喷出岩、浅成岩、深成岩沉积岩的常见结构名称:1。
碎屑结构2.泥质结构3.化学结构4。
生物结构沉积岩的胶结物种类及胶结类型:1.硅质2.铁质3.钙质4.泥质5.其他(石膏)基地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沉积岩的构造名称:1.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单斜层理、交错层理2.层面构造:波痕、泥裂3。
结核4.生物成因构造主要的沉积岩有:1。
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2。
黏土岩类:泥岩、页岩3。
化学岩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变质岩的构造种类:1。
片理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2.块状构造3.变余构造主要的变质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大理岩、混合岩什么是岩石的风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风化分带:分布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岩石,经受太阳辐射、大气、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侵袭,逐渐破碎。
勘察设计的地质条件分析
水质成分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可能对建筑物 的基础材料产生腐蚀作用,需要 进行水质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腐
措施。
水压作用
地下水的水压作用可能对建筑物 的地下结构和基础产生影响,需 要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和基础设计
。
地质灾害对勘察设计的影响
滑坡灾害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可 能对建筑物的基础和周围环境造 成破坏,需要进行滑坡防治和监
详细描述
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的重力水,其水位和水量受气候、地形、地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地基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耐久性上。在勘察设计中需要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水位和变化规律,以便采 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防止地下水对建筑物造成危害。
地质灾害
总结词
地质灾害对工程安全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断裂构造的存在可能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需要特别关注地基的稳定性。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可能导致岩层变形和扭曲,对建筑物的 基础设计和施工提出更高要求。
火山构造
火山活动区域的地质构造可能存在潜在危险,需 要特别注意地下的岩浆活动和火山灰沉积。
地层岩性对勘察设计的影响
岩性分类
岩层厚度
根据地层岩性的不同,可以分为软岩 、硬岩和变质岩等,不同岩性的物理 和力学性质对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和施 工有重要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探测 地下地质构造和岩土性质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和分析地 球物理场(如重力场、磁场、电场等)的分布和变化,可 以推断出地下岩土的性质、分布和形态,为工程设计和施 工提供依据。常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 勘探、电法勘探等。
地球化学勘探
详细描述
总结成矿地质条件
总结成矿地质条件引言成矿地质条件是指在地质过程中形成矿床的必备条件。
了解成矿地质条件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成矿地质条件的一些重要因素,包括岩石类型、构造背景、热液活动、地质时间和地质构造等。
岩石类型岩石类型是成矿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影响矿物的生成和组合。
例如,硅酸盐岩是成矿的重要母岩之一,其富含硅、钙、铝、钾等元素,有利于金属矿物的形成。
而基性岩则富含镁、铁等元素,适合形成含铬、镍等金属的矿床。
构造背景构造背景是成矿地质条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构造活动可以促进岩浆和热液的上升运动,并导致断裂、褶皱等变形。
这些构造变形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空间和通道。
例如,断裂带是许多金属矿床的重要战略位置,断裂带的存在使得岩浆和热液有机会进入地壳深部,从而形成矿床。
热液活动热液活动是成矿地质条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热液包含了丰富的气体和溶解的矿物质,具有高温、高压和高含量的特点。
当热液在地壳深部与不同类型的岩石相互作用时,矿物质会被析出,从而形成矿床。
热液还具有迁移能力,可以通过地壳中的裂隙、孔洞等通道向上运移。
这种热液运移活动也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地质时间地质时间是成矿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矿床的形成通常需要很长时间的地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岩石会经历多次变质、侵蚀、沉积等环节,最终形成矿床。
例如,火山喷发后的火山岩可以作为富含金属的矿床的母岩,但需要经历数百万年的地质过程才能形成可采的矿石。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成矿地质条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质构造包括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和地震等。
例如,造山运动可以形成山脉和高地,这些地形特征有利于矿床的形成和保存。
地震活动会导致断裂、翻转等地质构造变形,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破坏和改造的机会。
结论成矿地质条件是决定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了解成矿地质条件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了岩石类型、构造背景、热液活动、地质时间和地质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线路设计方案,隧道主要位于可塑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内,围岩等级Ⅵ级。泥质粉砂岩全风化、紫红色安山岩全~强层内,围岩等级Ⅴ~Ⅳ级。
14)雨花台站~卡子门站(AK25+718~AK27+073)
根据线路设计方案,隧道分别位于下蜀粘土、可塑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内,围岩等级Ⅵ级。淤泥质粉质粘土具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高灵敏度特征,易变形流坍。下伏灰岩如发生岩溶塌陷,将对工程建设、运营产生影响。
10)新庄站~市政府站(AK16+750~AK19+429)
地貌为岗间谷地秦淮河河谷平原区,地形较平旦,地面高程9.0~12.7m,线路穿越玄武湖。表层岩性为粉质粘土,灰~灰黄色,可塑,厚度1~3m,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粉土,灰色,稍密,饱和,工程地质性质差。淤泥质粉质粘土:灰~灰黑色,流塑至软塑状,厚1~6m,工程地质性质差。粉砂,灰色,中密,饱和,厚7~13m,工程地质性质一般,分布在玄武湖~市政府站一带。下伏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J1-2xn)石英砂岩,三叠系中统黄马青组(T2h)紫红色钙质、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燕山期侵入闪长玢岩,玄武湖~市政府站段地下水发育,粉砂层为含水层,其余地段地下水不发育。
根据线路设计方案,隧道位于粉细砂层、含砾粗砂、砾石层淤质粉质粘土层内,围岩等级Ⅵ级,土体松软,隧道穿越长江,地下水丰富,工程建设中易造成淤质粉质粘土、砂土层形变和涌水、突水等复杂问题。下伏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岩溶发育,如发生岩溶塌陷,将对工程建设、运营产生影响。
7)滨江路站~五塘村站(AK10+644~AK11+596)
根据线路设计方案,隧道位于白云岩层白云质灰岩、灰岩内,该岩溶发育,有基岩裂隙水,围岩等级Ⅲ~Ⅳ级。隧道围岩稳定性较好,但断层、岩溶地段可能出现突水、突泥、塌陷等复杂问题。地铁线下部溶洞顶板厚度较薄时,可能发生岩溶塌陷,将对工程建设、运营产生影响。
8)五塘村站~干休所站(AK11+596~AK13+275)
根据线路设计方案,隧道主要位于可塑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砂层内,围岩等级Ⅴ~Ⅵ级,玄武湖段隧道位于强~弱风化闪长玢岩、石英砂岩层内,围岩等级Ⅲ~Ⅳ级。隧道穿越玄武湖,地下水丰富,工程建设中易造成淤质粉质粘土、砂土层形变和涌水、突水等复杂问题。
11)市政府站~浮桥、大行宫~常府街站(AK19+429~AK21+196)
地貌为岗地区及岗间谷地、长江高漫滩地,地面高程10.2~34m之间,岗地上部岩性为alQ3下蜀粘土、粉质粘土,灰黄至黄褐色结,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岗间谷地为粉质粘土,灰~灰黄色,可塑,厚度小于5m。长江高漫滩地表层为alQ4粉质粘土,褐黄色~灰黄色,可塑,厚3~4m,,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下为粉砂,灰色~灰黄色,松散~中密,厚2~3m,工程地质性质一般。下伏白垩系上统浦口组(k2p)粉砂质泥岩、凝灰岩,全风化层厚3~11m,下部为强~弱风化,岩体完整性较好,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地下水不发育,为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
根据线路设计方案,工程类型为桥梁、路堤,路堤基底稳定,填筑前宜挖除人工填土,桥梁宜采用桩基础,以白垩系上统浦口组(k2p)粉砂质泥岩作持力层。
2)林场站~火炬南站(AK0+302~AK2+840)
地貌为岗地区及岗间谷地,地面高程24~54m,地形受后期水流侵蚀,岗坳相间分布,地形起伏较大。岗地上部岩性为alQ3下蜀粘土、粉质粘土,灰黄至黄褐色结构致密,可~硬塑状,含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具弱膨胀性,岗间谷地为次生下蜀土,厚度一般小于5m。下伏白垩系上统浦口组(k2p)粉砂质泥岩,凝灰岩,全风化层厚3~4m,下部为强~弱风化,岩体完整性较好,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地下水不发育,为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
地貌为岗地,地面高程30~40m,地形平缓,起伏小。表层岩性为人工杂填土,灰褐~灰黄色,松散,含碎砖瓦砾褐植物根系,厚小于2m,工程地质性质差,其下为alQ3下蜀粘土、粉质粘土,灰黄至黄褐色结构致密,可~硬塑状,含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工程地质性质较好,下伏白垩系上统浦口组(k2p)粉砂质泥岩,全风化层厚3~4m,下部为强~弱风化,岩体完整性较好。地下水不发育。
根据线路设计方案,隧道主要位于粉砂质泥岩、凝灰岩全~强层内,围岩等级Ⅳ~Ⅴ级。
4)泰冯路站~京新村站(AK3+928~AK5+365)
地貌为长江高漫滩地,地面微向漫滩区倾斜,地面高程3.7~10m之间。京新站侧上部岩性为淤泥、淤泥质粘土,灰、灰黑色,软塑~流塑状态,厚度变3~12m,工程地质性质差。其下为粉细砂,灰色,稍密,厚15~25m,工程地质性质一般。泰冯路站侧表层为alQ4粉质粘土,褐黄色~灰黄色,可塑,厚3~4m,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下伏白垩系上统浦口组(k2p)粉砂质泥岩、凝灰岩,全风化层厚3~5m,下部为强~弱风化,岩体完整性较好,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地下水发育,粉细砂层为含水层。
根据线路设计方案,泰冯路站侧洞身主要位于粉砂质泥岩、凝灰岩强风化层内,围岩等级Ⅲ~Ⅳ级。京新站侧隧道位于淤泥、淤泥质粘土、粉细砂层内,围岩等级Ⅵ级,土体松软,地下水丰富,工程建设中易造成软土层、砂土层形变和涌水、突水等复杂问题,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
5)京新村站~浦珠路站(AK5+365~AK7+185)
地貌为岗地区及岗间谷地,地面高程11.35~31.6m。岗地上部岩性为alQ3下蜀粘土、粉质粘土,灰黄至黄褐色结构致密,可~硬塑状,含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具弱膨胀性,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岗间谷地为粉质粘土,灰~灰黄色,可塑,厚度小于3m,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下伏白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白云岩,强~弱风化,岩石破碎、坚硬,构造、岩溶发育,发育多条断裂。土层地下水不发育,基岩裂隙水发育,主要受断层、岩溶控制。
地貌为岗地区及岗间谷地,地面高程13~30m。岗地上部岩性为alQ3下蜀粘土、粉质粘土,灰黄至黄褐色结构致密,可~硬塑状,含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具弱膨胀性,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岗间谷地为粉质粘土,灰~灰黄色,可塑,厚度2~5m,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下伏白垩系上统浦口组(k2p)粉砂质泥岩,泥岩,黄灰~灰绿色,全风化层厚2~3m,下部为强~弱风化,岩石完整。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J1-2xn)细砂岩,灰~灰绿色,全风化层2~5m,下部为强~弱风化。两种岩性以断层接触。地下水不发育。
根据线路设计方案,隧道位于粉细砂层内,围岩等级Ⅵ级,土体松软,地下水丰富,工程建设中易造成砂土层形变和涌水、突水等复杂问题,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
6)浦珠路站~滨江路站(AK7+185~AK10+644)
地貌为长江漫滩地、长江河道,地面高程一般<5m。自上而下岩性为淤泥、淤泥质粘土,灰、灰黑色,软塑~流塑状态,厚度0~18m,工程地质性质差,主要分布在长江北两岸漫滩区。其下为岩性为粉细砂,灰色,稍密,厚15~25m,工程地质性质一般。淤质粉质粘土:灰~灰黑色,流塑至软塑状,富含有机质,具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渗透性特征,工程地质性质差。底部为含砾粗砂、砾石层,局部夹粉细砂层,灰色,中密,厚度1~5m,工程地质性质较好。下伏白垩系上统浦口组(k2p)粉砂质泥岩、凝灰岩,全风化层厚度5~6m,下部为强~弱风化,岩体完整性较好,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南岸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强~弱风化,岩石破碎、坚硬,构造、岩溶发育。地下水发育,粉细砂层为含水层。
根据线路设计方案,隧道分别位于泥岩全风化层、细砂岩全风化层、下蜀粘土层内,围岩等级Ⅴ级。
9)干休所站~南京站~新庄站(AK13+275~AK16+750)
地貌为岗地区及岗间谷地,地面高程13~30m。岗地上部岩性为alQ3下蜀粘土、粉质粘土,灰黄至黄褐色结构致密,可~硬塑状,含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具弱膨胀性,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岗间谷地为粉质粘土,灰~灰黄色,可塑,厚度2~13m,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淤泥质粉质粘土:灰~灰黑色,流塑至软塑状,厚1~6m,工程地质性质差。下伏侏罗系中下统象山群(J1-2xn)细砂岩,三叠系中统黄马青组(T2h紫红色钙质、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三叠系中统周冲组(T2z)灰色角砾状灰岩、含泥质灰岩、白云岩,燕山期侵入闪长玢岩,不同岩性以断层接触。地下水不发育。
地貌为秦淮河河谷平原区,地形较平旦,地面高程9.0~10.2m。表层岩性为粉质粘土,灰~灰黄色,可塑,厚度1~3m,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粉土,灰色,稍密,饱和,厚3~4m,工程地质性质差。淤泥质粉质粘土:灰~灰黑色,流塑至软塑状,厚0~13m,工程地质性质差,该层在大行宫站附近缺失。粉砂,灰色,中密,饱和,工程地质性质一般。下伏白垩系下统葛村组K1z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灰黄色细砂岩。地下水发育,粉砂层为含水层。
根据线路设计方案,隧道主要位于可塑粉质粘土层下蜀粉质粘土层内,围岩等级Ⅴ~Ⅵ级。
13)长乐站~雨花台站(AK24+625~AK25+718)
地貌为秦淮河河谷平原区及漫滩区,地形较平旦,地面高程10~12.6m。表层岩性为粉质粘土,灰~灰黄色,可塑,厚度0~3m,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主要分布在秦淮河两岸。粉土,灰色,稍密,饱和,厚0~3m,工程地质性质差,主要分布在秦淮河北岸。淤泥质粉质粘土,灰~灰黑色,流塑至软塑状,厚5~10m,工程地质性质差。粉质粘土,灰~灰黄色,可塑,厚度1~5m,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下蜀粉质粘土,灰黄色,硬塑,厚度2~5m,工程地质性质较好,主要分布在秦淮河北岸。下伏白垩系下统葛村组K1z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侏罗系上统龙王山组(J3l)安山岩,紫红色,全风化层厚1.5~5m,下为弱风化。地下水不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