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分析知识交流
天津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分析

王智海
( 天津职业大学机电学院 天津 3 0 0 4 1 0 )
摘 要: 高职 高专毕业生是我国劳动 力资源中的一个优 秀群体 , 近 年来, 随着我国高职 高专院校 的扩招 , 毕业生人 数急剧增加 , 就 业形势也 日益严 峻。天津是全 国高职教育的发源地 , 对高职毕业 生就业状况统计分析 , 深入挖掘就业 工作 的特 点和规律 , 是进一 步完 善 高职 教 育 的 必 由之 路 。 关键词 : 高职 ; 就业 ; 统 计 . 天津市高职 院校 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 . 高职教 育持 续展 , 就业率提高 近年来 , 我 国高等职业教 育 的规模 在迅速 扩大, 根 据教育 部 发展规 划司 日前公布 的数据, 截至 到 2 0 1 5年, 我 国共有 高职院校 1 1 9 1 所 ,高职院校在校 生 9 4 9万,占全 国本专科 在校生总数 的 5 4 %。高职院校在校学 生总数已经超过 了本科在校生, 成 为我国 高校毕业生就业 的第一大群体 , 截止至 2 0 1 4年 9 月, 高校毕业 生 人数达 9 6 0万人 , 其 中半数生源为高职毕业生 。 天津是全国高职 教育 的发源地 ,是教育部认定 的高职教育改革试验 区。 自 1 9 9 9 年至今 , 天津高职教育取得 长足 的进 步。 目前 , 全 市高等职业学 院达到 2 7 所, 高职高专在校生超过 1 0万人 。 2 0 1 5年全 市应 届毕 业 的大学生 中 , 本 科生达 到 6 . 4万人 , 高职毕业 生更 高达 6 . 5万 人 。在独立设 置的高职 院校 中 .有 国家级 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9 个, 市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1 0个 。天津职业大学为 国家重 点建 设示范高职 院校 ,天 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 院的计算机 网络技 术 专业 和医学 高等专科 学校 的 高级护理 专业 为 国家级精 品专 业, 中德 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基地 为国家级 实践 基地 , 还建立 了由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摘要】本文通过研究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对高职学生就业形势做出了分析,总结了造成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并对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做出对策探讨,以期对高职学生就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形势,对策随着我国高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高职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
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扩大,就业人数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变化,找工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生活中的重头戏。
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从个人方面来讲,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社会方面来讲,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从高等教育本身来讲,关系到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及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本课题组面向天津市多家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和在校生展开了问卷调查。
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等多家天津市高职学院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400名高职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与就业形势。
同时,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教师及毕业生进行了访谈,以深入探讨高职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情况及生活情况。
一、高职学生就业形势分析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迈入大众化,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职学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
1.高校毕业生就业由“精英”走向“大众”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结果之一就是毕业生不再是人才“精英”,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宠儿”。
就业模式也由“毕业分配”到“双向选择”,再到“自主择业”。
从统计结果来看,通过扩招形式进行的大众化教育,使得日益增加的毕业生,对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37.63%的毕业生认为“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2.需求结构性失衡,就业向第三产业倾斜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需求总体呈平衡状态。
但是,从学科、专业、学历层次、地区、性别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的失衡问题。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时也面临供大于求的困境,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存在较低的认可度,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向第三产业倾斜。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据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一些专业就业率偏低,就业难度较大。
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对策,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就业现状和就业压力原因,提出相应的就业对策研究并探讨就业指导与辅导的重要性,同时探讨创业扶持政策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环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旨在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就业对策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了解他们就业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 探讨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原因,分析造成就业困难的根源;3. 提出有效的就业对策,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竞争力;4. 探讨就业指导与辅导的重要性,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就业服务;5. 分析创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步伐;6. 总结研究成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展望未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
2. 正文2.1 就业现状分析1. 就业率情况: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逐渐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波动。
有部分专业的就业率较高,但也有一些专业就业率偏低。
2. 行业分布: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
信息技术行业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成为就业热点。
3. 薪资水平: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刚刚毕业时的薪资水平较低,尤其是在一些传统产业和基层岗位上。
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1. 调查背景为了全面了解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一步促进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对我校职业学校毕业生进行了就业状况调查。
本报告旨在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行业、薪酬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学校提供决策依据。
2. 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校职业学校近三年毕业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问卷调查共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访谈对象包括毕业生、企业和教师,共计50人。
3. 调查结果3.1 就业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校职业学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8.2%,其中男生就业率为97.6%,女生就业率为98.8%。
各专业就业率如下:- 计算机专业:96.5%- 电子专业:99.0%- 机械专业:97.2%- 财经专业:99.5%3.2 就业行业调查结果显示,我校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IT行业和金融行业,占比分别为40.2%、28.5%、23.0%和21.3%。
3.3 薪酬水平毕业生平均起始薪酬为4500元/月,其中男生平均起始薪酬为4300元/月,女生平均起始薪酬为4700元/月。
各专业起始薪酬水平如下:- 计算机专业:5000元/月- 电子专业:4600元/月- 机械专业:4200元/月- 财经专业:4800元/月3.4 职业发展和满意度调查显示,80.6%的毕业生表示对目前的工作满意,认为所学专业与工作相关度较高。
在职业发展方面,35.2%的毕业生表示已获得晋升机会,41.0%的毕业生表示有培训和机会。
4. 分析与建议4.1 分析- 我校职业学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较高,各专业就业率较为均衡。
-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较广,但仍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 毕业生起始薪酬水平较高,女生平均起始薪酬高于男生。
- 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较高,职业发展前景较好。
4.2 建议-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毕业生在更多行业就业。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
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
一、就业现状1、就业率低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偏低。
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2、薪资水平不高相较于本科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薪资水平普遍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难以胜任高技能、高薪的岗位。
3、就业稳定性差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较差,离职率和跳槽率较高。
这主要是由于毕业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对企业和行业的了解不足,导致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和发展。
二、影响因素1、教学质量不高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2、学生自身因素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部分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认识,导致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和发展方向。
3、企业需求变化快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却未能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应对策略1、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还应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加强职业规划教育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同时,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还应加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五精准”帮扶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五精准”帮扶路径探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3)(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4)(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概述 (7)(一)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定义与分类 (8)(二)就业困难产生的原因分析 (9)(三)帮扶需求的识别与评估 (10)三、“五精准”帮扶模式的理论基础 (11)(一)精准识别 (13)(二)精准施策 (14)(三)精准帮扶 (15)(四)精准评价 (16)(五)精准管理 (17)四、“五精准”帮扶路径的具体实施 (18)(一)精准识别环节的实践探索 (19)(二)精准施策环节的实施策略 (20)(三)精准帮扶环节的操作流程 (21)(四)精准评价环节的评估指标体系 (23)(五)精准管理环节的保障措施 (24)五、“五精准”帮扶模式的成效分析 (25)(一)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提升情况 (26)(二)毕业生满意度与用人单位反馈 (27)(三)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28)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9)(一)帮扶资源不足与分配不均 (31)(二)帮扶模式创新不足 (32)(三)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欠缺 (33)(四)毕业生自身因素制约 (34)七、对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35)(一)加大帮扶资源投入与整合力度 (36)(二)创新帮扶模式与方法 (37)(三)完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体系 (38)(四)提升毕业生自身素质与能力 (40)(五)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40)一、内容综述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面临着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挑战。
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困难家庭、基础学业偏差、专业技能不够强、就业观念落后以及心理素质有待提升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群体,其就业困境尤为严重。
这不仅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的公平与稳定构成挑战。
为有效缓解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必须做到“五精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服务、精准质量监控和精准效果评估。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分析,主要关注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策略。
通过研究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包括就业率、就业满意度、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深入剖析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改革、社会支持以及毕业生自身的努力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期促进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状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当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高专毕业生因其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据统计,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显示出良好的就业前景。
高职高专教育注重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不断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匹配度逐渐提高,这有助于毕业生更好地发挥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潜力。
随着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推进,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分布日趋广泛。
除了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也逐渐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热门选择。
这不仅有助于缓解一线城市的就业压力,也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随着社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认可度的提高,以及毕业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其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也在逐步改善。
许多用人单位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薪酬和完善的福利制度,这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后的职业发展路径日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垂直晋升途径,许多毕业生通过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方式提升自身能力,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探讨

自 19 9 9年 以来 , 国连续扩 大高校 招生 规模 , 我 高校扩 招导 届 高职 高专 学生月 收入 为 14 6 7元 , 2 0 而 0 7届为 13 7 5元 , 降 下 致 就业 人数 急剧 增加 与就 业 岗位增 幅平 缓 之 间 的矛盾 日益 突 幅度 为 5 在学校专业方 面 : %; 专业 大类 在 5个 以下 的高职 院校 , 出。2 0 02年全 国高职毕业生 6 万人 ,0 3年达到 9 1 20 6万人 , 比上 其半 年内的离职率为 4 %,而专业 大类在 5 1 和 1 个 以上 1 — O个 0 年增加 3 5万人 :0 4年就有 17万人 ,比上年增加 5 万人 , 20 4 1 增 的高职院校 , 半年 内的离职 率分 别上升到 4 %和 4 %。可见 , 其 5 6 幅达 5 . 2 0 年又超 过了 2 0 人。从 2 0 年开始 , 31 %;0 5 0万 02 毕业生 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半年 内的工作 稳定 性低。 的供 给数 量急剧增多 .而用人单位 的就业 岗位 数量没有 大幅度 增加 , 使之这些用人单 位对应聘者 的实际操作 能力 、 适应工作 环 二、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 的问题 造成 当前高职院校毕 业生就业 难的 因素很 多 ,既有 高校 招
负责人表示 ,0 9年劳动力供 大于求的矛盾将进 一步加剧 , 时 20 届
院校亟待解决 的问题 。
一
岗位 学非所用 , 专业不对 口; 三是也有部分毕业 生为 了生存 随便 找个 临时工 作 , 薪酬 不高 、 遇不好 等等 , 待 至使 高职毕业生初 次就业质量 较低 。据 调查 , 在薪酬方 面 :0 8 2 0
、
高职院校学生 目前就业现状
1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与就业 岗位增幅不足之间的矛盾 。 、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校每年都会针对不 同专业的毕业生组织
出了建议和对策。
通过调 查也可 以发现 ,毕业生所选择 的 相应 的招聘会 ,且 由于招聘会 的针对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生 就 工作单位在5 0 以下的 中小规模 中工 比较强 ,有效 性相 对要 高一些 。这 一 0人
高职院校
毕业生 的就业情况分析
文/ 万平 淄博职业学院 摘要 :本文 主要 以 高职 院校 毕 业 业生所选择的工作单位性质大多以私营 道。同时 ,通过学校推荐和亲戚朋友介
生为调查对象,对 高职毕 业生就业现状 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 ,这三 绍 的也 占有相 当一大部分比例 。高职院
1 2
F ORT UN ORL 0 1 6 EW D 2 1
就毕业生的工作 性质 、工作单位、工作 大的变 化 ,收入 在 1 0 元 左右 的比例 有五分之一 的同学对 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50 满意度、劳动报 酬等方面进行 了调 查与 已经大 大减少 ,收入在 2 0 左右 的 比 岗位及行业性质表现出无所谓。再被我 00
分析 ;同时 ,我们走访和调研 了与各个 例 已经提 高到 百分 之五十 八 ,收入 在 们所调查询 问的毕业生中,有将近7 % 0 专业相 关 的6 家不 同企业 。 同时 ,与 3 0 元 左 右 的 已经 提 高 到 3 0 00 %。 通过 以 的 同学对 自 己现 在 的工作 岗位表 示满 学院在各地 区的校企合作工作站进行 了 上调查 的数据可 以表明,当高职毕业生 意 ,通过这一数据充分说 明了企业对高 充分的交流 ,各企业在肯定我院毕业生 在工作一定时间积累了一定经验后 ,得 职 院校 毕 业 生 的 认可 。 同 时 ,也可 以说 的同时也提 出了新的要求。本 文主要就 到 了企业的认可 ,同时在企业 中也发挥 明毕业生在工作一段 时间后 ,通过调整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2)1.2 文献综述 (3)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5)2.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概述 (6)2.1 当前国内就业市场概况 (7)2.2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8)2.3 不同毕业专业就业情况对比 (9)2.4 就业区域分布与城市选择偏好 (11)3.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因素 (12)3.1 经济环境对就业的影响 (13)3.2 政策法规的角色 (15)3.3 高校课程设计与就业指导 (16)3.4 社会对毕业生能力和技能的需求 (17)4. 就业形势的挑战与机遇 (18)4.1 技能缺口与职业培训 (19)4.2 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存下的选择 (21)4.3 毕业生创业环境与机会分析 (22)4.4 国际就业市场的机会与限制 (24)5. 对策与建议 (25)5.1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27)5.2 推动就业市场的灵活性与包容性 (28)5.3 提升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30)5.4 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与对接 (31)6. 结论与未来展望 (32)6.1 研究总结 (33)6.2 未来趋势预测 (34)6.3 对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36)1. 内容概括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分析报告旨在揭示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探讨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对近年来的就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预测,报告将揭示就业市场的供需变化,深入探讨专业、性别、地区、学历层次等因素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报告还将评估不同行业、职业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并基于市场趋势为高校教育改革和毕业生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报告还将关注政府和高校如何通过政策支持和创新服务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
1.1 研究背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横亘于 graduates 面前的一系列挑战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讨论。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高职院校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满意度,本文将从调查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读三个方面展开,为该问题提供一定程度的解决方案和参考意见。
调查数据的收集为了广泛了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满意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数据。
首先,可以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就业岗位与专业匹配度、工资待遇、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可以通过面谈的方式,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就业历程以及就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平台,开展在线调查和社交媒体分析,收集大量毕业生的意见和反馈。
调查数据的分析收集到的调查数据需要经过科学的分析,才能得出准确有效的结论。
首先,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并绘制相关的图表和图像,以直观形式展示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满意度。
其次,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毕业生提供的面谈和意见数据进行编码和分类,找出共性和差异,形成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此外,可以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毕业生进行比较,探索影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因素和规律。
调查数据的解读在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综合解读。
首先,可以找出导致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的因素,如就业岗位与专业匹配度高、工资待遇较好、职业发展前景广阔等。
其次,可以找出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低的问题和原因,如就业难度较大、工资待遇偏低、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等。
然后,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意见,包括加强就业指导与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与途径、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与专业竞争力等。
最后,需要对解决方案和改进意见进行评估和预测,预测其可能的影响和效果,为高职院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总结与展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是了解就业问题、改进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天津职业大学2020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天津职业大学2020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目录 (4)1、总体规模与结构 (4)2、各分院结构 (7)3、生源地结构 (11) (13)1、就业总体情况 (13)2、创业、升本及出国情况 (21)3、毕业去向分析 (24) (25)1、就业单位及人数分布情况 (25)2、毕业生就业岗位对口情况 (30) (31) (32)天津职业大学 2020 届毕业生共计 5921 人,其中高职毕业生 5663 人,联合培养本科毕业生 258 人。
高职毕业生包括北辰主校区 4398 人和海河园校区 1265 人。
1、总体规模与结构性别结构方面,天津职业大学 2020 届专科毕业生中,男生共计 2314 人,其中包含主校区男生 1927 人,海河园校区男生 387 人;女生共计3349 人,其中包含主校区女生 2471 人,海河园校区女生 878 人;本科联培毕业生中,男生 84 人,女生 174 人。
校区人数男女结构主校区4398 人男 1927 人43.82% 女 2471 人56.18%海河园1265 人男 387 人30.59% 女 878 人69.41%合计5663 人男 2314 人40.86% 女 3349 人59.14%联培258 人男 84 人32.56% 女 174 人67.44%学制结构方面,天津职业大学 2020 届专科毕业生中,三年制学生共计 5078 人,其中包含主校区 3813 人,海河园校区 1265 人;二年制学生共计 585 人,全部毕业于主校区;本科联培四年制毕业生 258 人。
学制人数占比主校区海河园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三年制5078 85.76% 3813 64.40% 1265 21.36% 二年制585 9.88% 585 9.88% / /四年制258 4.36% 258 4.36% / /民族结构方面,天津职业大学 2020 届专科毕业生中,汉族学生 5372 人,其他包括回、蒙、满、壮、藏等 29 个少数民族学生共计 291 人;本科联培毕业生中汉族学生 249 人,其他少数民族学生 9 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分析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分析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对于监测高校教育质量、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制定国家就业政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应用已经成为高校、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方法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方法主要包括:学信网调查、高校自我调查、学生调查、年度记账式等多种方法,其中以学信网调查和高校自我调查为主要方法。
学信网调查是通过国家教育部学生信息数据中心收集相关数据,生成高校学生电子档案,包括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学籍、毕业时间及专业等。
高校自我调查是学校内部为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通过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
学生调查是毕业生自己对自己的就业情况进行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查看了解。
年度记账式是根据每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收入、就业类型等进行记账式的统计。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现状1、数据质量不高经验证明,现在的就业数据质量存在很多问题,如统计数据比例不准确、统计方法参差不齐、数据来源的广泛性不够等。
这些都会对数据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数据缺失现象严重由于部分高校或学生没有制定有效的统计方法,导致数据缺失现象十分严重。
数据缺失将人为干扰就业数量的准确性,造成对社会就业的不正确了解和误判。
3、就业数据信息的稀缺性虽然有部分高校开展了自我调查,但其覆盖面不足,数据信息泛泛,反映不够全面。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部分高校并没有真正掌握大数据模型及科学管理等技术和方法。
4、分析方法单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分析方法趋于单一。
例如,将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
此外,还存在一些方法和技术上的不足,例如缺乏快速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等。
三、对策研究1、加强数据质量掌控数据质量问题制约了大数据的底层基础。
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在数据收集、处理、管理等环节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技术,在严格控制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推动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应用开发。
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您好!为了了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便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我们特开展此次调查。
您的回答将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帮助,请您认真、如实填写。
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所有数据仅用于统计分析,不会泄露您的个人隐私。
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一、个人基本信息1、您的性别是:A 男B 女2、您的年龄是:A 20 岁以下B 20 22 岁C 23 25 岁D 25 岁以上3、您所学的专业是:4、您的毕业时间是:_____二、就业情况1、您目前的就业状态是:A 已就业B 未就业(正在找工作)C 未就业(准备升学/考公/创业等)2、如果已就业,您目前的工作单位性质是:A 国有企业B 民营企业C 外资企业D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E 自主创业F 其他(请注明)_____3、您目前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是:A 高度相关C 不太相关D 完全无关4、您目前的月收入水平是:A 3000 元以下B 3001 5000 元C 5001 8000 元D 8001 10000 元E 10000 元以上5、您在求职过程中,投递简历的数量大约是:A 10 份以下B 11 30 份C 31 50 份D 50 份以上6、您从开始求职到成功就业所花费的时间是:A 1 个月以内B 1 3 个月C 3 6 个月D 6 个月以上三、就业满意度1、您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是:A 非常满意B 满意C 一般D 不满意E 非常不满意2、您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A 工作内容枯燥B 工作压力大C 薪资待遇低D 职业发展空间小E 工作环境差F 人际关系复杂G 其他(请注明)_____3、您认为目前工作对您个人能力的提升帮助程度是:A 很大B 较大C 一般D 较小E 很小4、您对目前工作单位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适应程度是:A 完全适应B 基本适应C 不太适应D 完全不适应四、就业影响因素1、您认为在求职过程中,以下因素对您的影响程度如何(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因素|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专业技能| ||||||实践经验| ||||||职业资格证书| ||||||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求职技巧| ||||||学校声誉| ||||||家庭背景| |||||2、您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对您的求职帮助程度是:A 很大B 较大C 一般D 较小E 很小3、您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可多选):A 学校就业网站B 招聘网站C 校园招聘会D 社会人才市场E 亲朋好友推荐F 其他(请注明)_____五、职业发展规划1、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规划吗?A 有,非常明确B 有,比较明确C 有一些想法,但不明确D 没有,走一步看一步2、您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是:A 技术骨干B 基层管理C 中层管理D 高层管理E 自主创业F 其他(请注明)_____3、为了实现职业发展目标,您正在采取的措施是(可多选):A 参加培训课程B 考取相关证书C 积累工作经验D 拓展人际关系E 关注行业动态F 其他(请注明)_____六、对学校教育的评价1、您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对您的就业帮助程度是:A 很大B 较大C 一般D 较小E 很小2、您认为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满足您的学习需求?A 完全满足B 基本满足C 不太满足D 完全不满足3、您对学校的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是:A 非常满意B 满意C 一般D 不满意E 非常不满意4、您认为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可多选):A 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B 加强求职技巧培训C 开展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D 增加实习实训机会E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F 其他(请注明)_____七、其他1、您对改善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什么建议?_____再次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填写这份问卷!祝您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关于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随着中国高教的快速发展,中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就业问题成为了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以取得更好的就业效果。
一、调查的方法和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象为中国某省内多所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
问卷内容涉及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就业意愿、求职渠道、面临的困难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1.性别构成从调查结果看,毕业生中男性占比为53.8%,女性占比为46.2%。
2.就业意愿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主要集中在下面这些领域:服务行业、制造业、信息技术和教育行业。
其中,服务行业成为了毕业生最理想的就业方向,占比为35.8%。
3.求职渠道在毕业生寻找工作时,主要参考的渠道包括以下几种:招聘信息网站、校园招聘会、社会招聘会和人才中介机构。
其中,招聘信息网站是毕业生最主要的求职渠道,占比为45.2%。
4.面临的困难从调查结果看,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匹配自身专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占比为35.8%),其次是缺少工作经验(占比为28.6%)。
三、调查结果分析通过本次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1.服务行业和制造业成为了中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
2.毕业生寻找工作时最常使用的求职渠道是招聘信息网站。
3.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匹配自身专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
这些结论告诉我们,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应该根据自身专业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就业领域,并积极参加各种招聘会。
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多进行职业规划,提前做好求职准备,才可以取得更好的就业效果。
四、调查结论本次调查结果反映了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发现毕业生在面临求职困难时,应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加速规划职业生涯。
仔细研究调查结果,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走向就业市场。
五、解决就业困难的建议1.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提高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与反馈机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与反馈机制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与反馈机制概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与反馈机制是指高职院校在学生毕业后,通过一系列系统化的方法和程序,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并收集毕业生及其雇主的反馈信息,以评估教育质量和就业服务效果,进而不断优化教育培养方案和就业指导服务。
这一机制对于提升高职教育的适应性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1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与反馈机制的核心目标该机制的核心目标主要包括:确保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满意度和稳定性;收集毕业生和雇主的反馈,评估教育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1.2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与反馈机制的应用场景该机制的应用场景广泛,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持续跟踪:对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岗位适应性、职业发展等进行跟踪。
- 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了解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教学内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
- 雇主满意度调查:收集雇主对毕业生工作表现、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评价。
- 教育培养方案的调整:根据收集的反馈信息,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与反馈机制的构建构建有效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与反馈机制需要系统化的规划和实施,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2.1 建立就业跟踪数据库建立一个全面、动态更新的毕业生就业数据库,记录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职位、工作地点等信息,为跟踪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2 设计跟踪与反馈流程设计一套标准化的跟踪与反馈流程,明确跟踪的时间节点、方法、内容等,确保跟踪工作的有序进行。
2.3 开发跟踪与反馈工具开发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跟踪与反馈工具,如在线问卷、移动应用等,便于毕业生和雇主参与反馈。
2.4 培训专业跟踪团队组建并培训一支专业的跟踪团队,负责实施跟踪计划、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跟踪报告等。
2.5 建立反馈信息分析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反馈信息分析机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炼有价值的信息。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笔者进行了一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象为我校不同专业的2015、2016、2017年毕业生,共计500人。
调查问卷包括个人信息、就业情况、就业满意度等三个部分。
二、就业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其中,90%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半年内找到了工作,有1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深造,进行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的学习。
而就业领域方面,毕业生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制造业、服务业、教育、医疗等。
其中,制造业占毕业生就业领域的60%,服务业占30%左右。
三、就业满意度调查中,我们将就业满意度分成五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
其中,“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占比分别为45%、40%、10%,而“不太满意”、“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3%、2%。
进一步观察发现,毕业生最为满意的因素为薪资待遇和工作内容,而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和职业发展空间的有限。
四、毕业生就业建议对于毕业生,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学会拓宽就业渠道。
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不要只局限于某一行业或者某些企业,而应该广泛了解就业市场,了解各个行业和企业的情况。
2.注重培养自身实力。
毕业生应该积极学习,掌握多种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与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3.认真规划职业发展。
毕业生应该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以便更好地实现职业目标。
五、结论通过本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对于毕业生来说,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培养自身实力、认真规划职业发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作者:隆腾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11期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专职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倍增,但是我国现阶段却存在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主观方面因素和客观条件的束缚共同导致这一情况的出现。
如何更好的改变这一现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并提供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措施引言伴随着每年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之间生源竞争激烈,因此高职院校为了扩大学生数量,降低了对学生选拔的要求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有一些不足。
高职院校应比普通高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型技术的培养,培养生产建设等方面一线基础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蓬勃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但是由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就业压力增大,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历与能力社会认可度普遍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这就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类型不匹配,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过低。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更加精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设置专业,教学改革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这种结果必然导致部分专业供大于求,部分专业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不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从而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重招生轻就业”这一现象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是由学校的党政干部或者从事学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兼职,这样就导致所谓的就业指导只是形式化,并且部分院校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这方面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经费,学校很少有机会去深入的和企业沟通,了解企业的需求,更无法及时而全面的收集到就业的学生和单位的反馈意见和情况,最终影响了待就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分析杨国良2007年11期《职业圈》摘要高职高专毕业生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一个优秀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
天津是全国高职教育的发源地,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分析,深入挖掘就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是进一步完善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关键字高职就业统计一、天津市高职院校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1.高职教育持续发展,就业率提高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在迅速扩大,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日前公布的数据,截至到2005年,我国共有高职院校1091所,高职院校在校生849万,占全国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54%。
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总数已经超过了本科在校生,成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大群体,截止至2006年9月,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00万人,其中半数生源为高职毕业生。
天津是全国高职教育的发源地,是教育部认定的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
自1999年至今,天津高职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
目前,全市高等职业学院达到27所,高职高专在校生超过10万人。
2005年全市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中,本科生达到3.4万人,高职毕业生更高达3.5万人。
在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中,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9个,市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0个。
天津职业大学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高级护理专业为国家级精品专业,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基地为国家级实践基地,还建立了由6所基地校组成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天津市高职毕业生毕业率显著提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高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61%,天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2004至2006年分别为86.77%、88.03%和86.59%,全市200万产业大军中的40%是来自职业学校的学生。
2.专业技能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核心因素根据2004年对全国337所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10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调查结果,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制造类的平均就业率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其中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则分别保持100%、99%和97.7%的高就业率,“重技能,轻学历”成为高职就业的基本理念。
“双证书”教育是高职院校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在天津市被调查的110个专业中,实施“双证书”制度的专业覆盖率为70%左右,就业率排名前10位的专业几乎全部实施了“双证书”制度。
3.就业渠道和方向多元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多元化的经济格局业已形成,新的经济格局对传统的就业去向和渠道提出新的要求。
根据资料统计,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就业总规模的75%左右。
由于择业意识、社会舆论、用工制度、待遇保障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到中小企业、基层单位、西部地区就业一直是个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布局的转移、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用工制度的日趋完善,毕业生的去向逐渐拓宽。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从2004年天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走向看,大多数毕业生走向了三资企业、中小企业等非国有企业。
如天津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到国有大型企业就业的仅为10.7%,而到三资、民营企业就业的却高达86.1%。
天津职业大学毕业生到非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达50%,而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只有15%。
天津滨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中,仅三资企业就达38个,而国有企业仅有20个。
高职教育合理的市场定位,客观反映了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速了毕业生人力资本的社会回报,缓解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就业流向分布不均衡的矛盾。
高职高专毕业生走进用人单位的渠道也逐渐拓宽,除传统的人才市场外,通过日趋完善的订单培养、校园招聘、专业招聘、网络招聘等多种需直接见面的方式大大缓解了高职就业的压力。
4.高职人才需求持续升温2005年天津职场高职毕业生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对一线的操作人员和懂操作的基层管理人员的需求很大。
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态势和天津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天津市一般技术工人的需求可达1159878人,年均增长率为0.02%;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将达到321865人,年均增长率则高达9%。
未来几年内天津市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将大大高于一般工种,这为培养高职技工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天津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分析1.高职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分析自2003年迎来全国高校扩招后的首个毕业生就业高峰年后,高校毕业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
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接近50%。
200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至280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16万人,本科毕业生124万人,高职高专毕业生140万人,与2003年相比,毕业生总数增加68万人,增长32%,其中,研究生增加4万人,增长33%;本科生增加32万人,增长35%;专科生增加32万人,增长30%。
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攀新高达到338万。
从2003年至2005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三年间增长了60%以上,其中,高职毕业生的增长速度为80%,增幅最为显著。
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重地,整体的教育水平也有了飞速的提升。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一环的高职教育,无论是在教育水平,还是在就业质量上都有着显著的提高。
天津市高职教育及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其中,高职毕业生总数,从2002年的0.95万人,增加为2006年的4.33万人,4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6.1%,而反映着教育质量的高职就业率也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根据2007年初步统计的数据,全市高校毕业生的总数为10.43万人,高职毕业生为4.8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4%。
表1 天津市教育及相关数据时间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GDP(亿元) 2051.76 2578.03 3110.97 3697.62 4337.73毕业生总数(万人) 2.62 4.1 5.17 6.92 8.20高职毕业人数(万人) 0.95 1.96 2.48 3.34 4.33高职就业率 84.67% 85.05% 86.77% 88.03% 86.59%资料来源于天津市统计年鉴及天津北方教育网2. 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相关与回归分析高职教育的任务应定位于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各类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的发展与各类经济指标有着重要的关系。
根据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计算GDP(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GST(高校毕业生总数)、PGST(高职毕业生总数)、PER(高职就业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利用SAS统计分析软件的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
GDP(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GST(高校毕业生总数)、PGST(高职毕业生总数)三者之间保持着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均达到99%以上,达到高度正相关的水平,且其P检验值均小于0.01,拒绝其相关系数与0无差异的假设,即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著的。
PER (高职就业率)与其余三者的相关系数R处于75%左右,属于基本相关的水平,且其P检验值均超过0.01的显著性水平,达到了0.1以上,因此无法确认其对应的相关系数是显著的,即PER(高职就业率)与其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弱。
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两个,一是高职就业率自形成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与其他三个指标的快速增长不相匹配;二是高职就业率在近年的确没有明显的提高,表明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与社会的现实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表2 Correlation MatyixGDP GST PGST PERGDP 1.0000 0.9980 0.9966 0.7670GST 0.998 1.0000 0.9966 0.7830PGST 0.9966 0.9966 1.0000 0.7377PER 0.7670 0.7830 0.7377 1.0000表3 P-Values of the CorrelationsGDP GST PGST PERGDP 0 0.0001 0.0002 0.1302GST 0.0001 0 0.0002 0.1173PGST 0.0002 0.0002 0 0.1547PER 0.1302 0.1173 0.1547 0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也形成了对应的人才需求,最小平方法拟合PGST与GDP的直线回归模型,及相关的图形如图1所示。
PGST=-1.9017+0.0014 GDP图1 高职毕业生总数与天津国内生产总值拟合直线模型拟合模型的Mean Square(均方差)为0.0149, R-Square(可决系数)为0.9933,Adj R-Square (调整后可决系数)为0.9911,即PGST的变动有99.11%可由GDP解释,说明GDP对PGST 的影响非常重要。
模型显著性检验Prob=0.002,即模型整体是显著的。
在模型的参数检验中,GDP(自变量)参数的检验值T=21.0780,Prob=0.0002, Intercept(截距)参数的检验值T=-8.6064,Prob=0.0033,即拒绝模型参数为0的原假设,说明模型整体及相应参数均是显著的。
3.性别与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在高校毕业生中一直存在着男生比女生好找工作的现象,这种“性别歧视”在高职毕业生中也广为流传,为了验证这个规律,现随机抽取天津职业大学作为典型单位,对其就业状况进行调查。
天津职业大学是天津职业院校中的龙头院校,是全国最早进行高职教育的院校之一,其整体的毕业生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3年毕业生总数为1461人,2004年毕业生总数为1578人,2005年毕业生总数为2532人,2006年毕业生总数为3548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6%,最近5年的就业率分别为87.4%,98.04%,98.93%,97.98%,96%。
天津市2006年本市生源的性别与就业状况如表4所示:表4 天津市2006年本市生源的性别与就业状况男生女生合计就业 1223 1509 2732未就业 28 18 46合计 1251 1527 2778根据上述列联表数据,对性别与就业与否进行独立性检验,假定性别与就业相互独立,计算天津市2006年本市生源的性别与就业的期望值数据eij,如表5所示。
表5 天津市2006年本市生源的性别与就业期望值男生女生合计就业 1230.29 1501.71 2732未就业 20.71 25.29 46合计 1251 1527 2778卡方统计量Χ2=ΣΣ[(fij-eij)2/eij]=4.745,当显著性水平α=0.01,自由度为1时,临界值Χ2a=6.635,Χ2<Χ2a,因此不能拒绝学生性别与就业与否是独立的原假设,即毕业生性别与就业与否相互影响是不显著的。